國共合作的北伐戰(zhàn)爭時期課件_第1頁
國共合作的北伐戰(zhàn)爭時期課件_第2頁
國共合作的北伐戰(zhàn)爭時期課件_第3頁
國共合作的北伐戰(zhàn)爭時期課件_第4頁
國共合作的北伐戰(zhàn)爭時期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講國共合作的北伐戰(zhàn)爭時期

(1923.6——1927.7)

一、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1、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1923年6.12--20日,中國共產黨在廣州召開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的主要內容(1)大會的中心議題是討論和確定國共合作問題。(2)大會選出了中央委員會,推選陳獨秀為委員長,毛澤東為秘書,負責中央的日常工作。

2.大會的歷史意義中國共產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以黨內合作形式同國民黨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是正確的。它促進了我黨同國民黨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迅速形成,為動員和組織全國人民進行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斗爭創(chuàng)造了重要條件。但是,共產國際的決議和黨的三大決議,都對工人階級的力量和作用估計不足。大會對于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農民的土地問題和理立單命軍隊問題,仍然注意不夠。2、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必要性

(1)為了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我們黨必須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2)聯(lián)合以孫中出為首的資產階級民主派,實行國共合作,有利于我們黨發(fā)動工農群眾,推動革命向全國發(fā)展。2、可能性,(1)我們黨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有反帝反封建的共同基礎。

3、中國國民黨一大的主要內容及歷史意義

1.大會的主要內容

(1)大會通過了共產黨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為主要內容的宣言,確定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接受了我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張,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從而把舊三民主義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

(2)大會通過了共產黨員、社會主義育年團員以個人身份參加團民黨的決定。大會選舉有李大釗、譚平山、毛澤東、林伯渠、翟秋白等十名共產黨員參加的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接著又改組了國民黨中央黨部,共產黨人擔任了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和農民部的部長,工人部實際上也由共產黨領導。隨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以共產黨員利國民黨左派為骨干改組或建立了各級國民黨黨部。這樣,國民黨就由資產階級性質的政黨開始轉變?yōu)楣と?、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聯(lián)盟。

4、中共四大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

1.大會的主要內容(1)大會明確提出了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大會指出:受壓迫而最有集合力的無產階級就是最有革命性的階級”,中國的民族革命運動,必須有最革命的無產階級有力的參加,取得領導地位,才能夠得到勝利。”

(2)大會強調了工農聯(lián)盟的重要性。大會指出:農民“是中國革命中主要成份,并且他們因利益關系,天然是工人階級的同盟者”。中國共產黨和工人階級領導革命取得勝列,必須盡可能的系統(tǒng)的鼓動并組織各地農民逐漸從事經濟和政治的斗爭。沒有這種努力,我們希望中國革命成功以及在民族運動中取得領導地位都是不可能的。我們務必在反帝國主義反軍問的民族革命時代努力獲得最大多數(shù)農民為工人階級之革命的同盟。2.大會的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以前黨的歷次大會所沒有提出的無產階級領導權和農民同盟軍問題,為即將到來的革命新高潮作了思想上、組織上的準備。大會主要缺點是對資產階級爭奪領導幟的問題認識不足,沒有明確提出農民的土地問題。大會對政權和武裝問題仍缺乏明確的認識。二、大革命運動的興起和北伐戰(zhàn)爭

1、五卅運動和廣東革命根據(jù)地的統(tǒng)一(1).五卅運動爆發(fā)的原因、經過、意義

五卅運動的意義震驚全國的五卅反帝愛國運動迅速由上海席卷全國,武漢、天津、唐山、南京、九江、長沙、重慶、鄭州等許多城市的有一千二百多萬群眾不顧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殘酷鎮(zhèn)壓先后起而響應上海人民的反帝斗爭,形成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全國范圍的,有各革命隊級參加的反帝革命大風暴,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五卅運動充分表現(xiàn)了無產隊級具有最堅決、最徹底的革命性,是革命的領導力量;小資產階級是無產階級的同盟者;民族資產階級是動搖的力量、帝國主義、封建軍閥、買辦資產階級是中國人民的死敵。

2、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蔣介石指使反動的“孫文主義學會”分子,以黃埔軍校駐省辦事處的名義,命令海軍局代理局長、中山艦艦長、共產黨員李之龍調派中山艦到黃埔候用。當中山艦奉命開到黃埔后,蔣介石一面指使其黨羽散布共產黨陰謀暴動推翻廣東革命政府的謠言,一面又矢口否認下達過調艦命令,偽裝對中山艦的到來感到所謂“驚異”。三月二十日,蔣介石調動軍隊宣布戒嚴,斷絕了廣州內外交通,包圍省港罷工委員會和蘇聯(lián)顧問辦事處,逮捕了李之龍,扣留了中山艦及其它艦只,拘捕了黃埔軍校和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中的共產黨員四十余人,一手制造了這一駭人聽聞的反革命事件。中山艦事件是國民黨右派勢力向無產階級進行奪權的反革命信號。整理黨務案

一九二六年五月十五日,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二屆二中全會。蔣介石向全會提出了旨在阻制共產黨、篡奪國民黨黨權的“整理黨務案”,其主要內容是共產黨員在國民黨中央黨部、省黨部、特別市黨部中任執(zhí)行委員的人數(shù)不得超過執(zhí)委的三分之一;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不得擔任國民黨中央各部部長;共產黨須將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全部名單交給國民黨中央保存,第三國際給中國共產黨的指示及中國共產黨給參加國民甕的共產黨員的指示,領先經國共兩黨聯(lián)席會議討論通過等。

3、《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的發(fā)表

第一,指出中國無產階級人數(shù)且然不多,但卻是中國新的生產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國最進步的階級,是民族革命運動的主力軍,是“一切革命階級的頓號”。工業(yè)無產階級在中國革命中所以能處于如此重要的地位,第一個原因是集中。無論那種人都不如他們的集中。第二個原因是經濟地位低下。他們失去了生產手段,剩下兩手,絕了發(fā)財?shù)耐质艿蹏髁x.軍閥、資產階級極殘酷待遏,所以他們特別能戰(zhàn)斗。第三,把民族資產階級和買辦階級區(qū)分開來,對民族資產階級作了精辟地分析,指出“中產階級主要是指民族資產階級,他們對于中國革命具有矛盾態(tài)度:他們在受外資打擊、軍閥壓迫感覺痛苦時,需要革命,贊成反帝國主義反軍閥的革命運動;但是當著革命在國內有本國無產階級的勇猛參加,在國外有國際無產階級積極援助,對于其欲達到大資產階級地位的階級的發(fā)展感覺到威脅時,‘他們又懷疑革命‘。由于民族資產階級這種兩面性的特點決定它不能領導中國民主革命取得成功*“那動搖不定的中產階級,其右翼可能是我們的敵人,其左翼可能是我們的朋友——但我們要時常提防他們,不要他們擾亂了我們的陣線。”第四,指出帝國主義、軍閥、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是我們的敵人。在經濟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國,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完全是國際資產階級的附庸,其生存和發(fā)展是附屬于帝國主義的。這些階級代表中國最落后和最反動的生產關系,阻礙中國生產力的發(fā)展。他們和中國革命目的完全不相容。特別是大地主和大買辦階級,他們始終站在帝國主義一邊,是極端的反革命派。第五,指出中國革命的目的是建立各革命階級聯(lián)合統(tǒng)治的國家,其前途只能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下走社會主義道路。因為在十月革命后的世界局面,是革命與反革命兩大勢力作最后斗爭的局面。在這種世界局面下,中國革命已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中國革命在無產階級領導下,只能建立各革命階級的聯(lián)合統(tǒng)治,反對在中國建立民族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國家。企圖“實現(xiàn)民族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國家,是完全行不通的?!敝袊锩那巴颈厝皇巧鐣髁x,而不是資本主義。B.明確指出建立農民政權和農民武裝的重要性。C.科學地分析了農民的各個階層,指出貧農是農民中最革命的力量。毛澤東指出:“農民中有富農、中農、貧農三種。三種狀況不同,對于革命觀感也各別。”富農對革命的態(tài)度始終是消極的,革命決不能依靠他們。中農的態(tài)度是游移的,但革命高潮時,他們也可以參加革命,應多做工作團結他們。只有貧農才是鄉(xiāng)村中一向苦戰(zhàn)奮斗的主要力量。(3)歷史意義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駁斥了反動階級攻擊農民運動的論調,鼓舞和推動了正在開展的農民運動?!磮蟾妗悼偨Y了農民運動的經驗,提出了解決民主革命份中心問題——農民問題的理論和政策,它是黨領導農民運動的經典文獻?!磮蟾妗岛汀吨袊鐣麟A級的分析》等文章的發(fā)表標志著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思想——毛澤東思想的萌芽。三、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和經驗教訓

一方面是因為敵人的強大,國際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地主、軍闖、買辦以及資產階級右翼集團的力量聯(lián)合在一起,大大超過了革命的力量。特別是蔣介石和汪精衛(wèi)控制的國民黨,不顧以宋慶齡為杰出代表的國民黨左派的堅決反對;背叛了孫中山所制定的國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綱領,勾結帝國主義,叛變了革命,殘酷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人士。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的經驗教訓

(1)中國民主革命,必須建立一個包括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苯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而統(tǒng)一戰(zhàn)線必須由無產階級領導,對資產階級必須實行又聯(lián)合又斗爭的政策。實踐證明,當我黨實行圍共合作,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并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的獨立性,對資產階級采取又聯(lián)合又斗爭的政策時,革命就發(fā)展,就勝利.當國民黨背叛革命,丟開無產階級和農民,而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堅持妥協(xié)、退讓,只聯(lián)合,不斗爭時,統(tǒng)一戰(zhàn)線就遭到破裂,革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