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療法概論與臨床治療研究大學論文_第1頁
刮痧療法概論與臨床治療研究大學論文_第2頁
刮痧療法概論與臨床治療研究大學論文_第3頁
刮痧療法概論與臨床治療研究大學論文_第4頁
刮痧療法概論與臨床治療研究大學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8辨證刮痧之虛損證

虛損證

虛損證指各種原因所造成的陰陽、氣血、臟腑虛損。臨床表現(xiàn)為四肢無力、氣短懶言、自汗或盜汗、頭暈眼花、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腰膝酸軟、遺精早泄、體質虛弱、易感冒、易感染等。本證可見于免疫機能低下、內分泌失調、貧血、白血病、結核病、神經官能癥,以及多種慢性消耗性疾病。

【刮痧治療】

背部:膀胱經——雙側脾俞、胃俞、腎俞。

腹部:任脈——氣海至關元。

上肢:大腸經——雙側合谷。

心包經——雙側內關。

下肢:胃經——雙側足三里。

脾經——雙側三陰交。

腎經——雙側太溪。

【藥物治療參考】

1、皮下或穴位注射轉移因子。

2、肌肉注射胸腺肽。

3、左旋米唑涂液。

以上3種藥物適用于免疫功能低下者。

刮痧療法概論(2)

二、刮痧基本手法

(一)

拿刮板法

用手掌握著刮板,治療時刮板厚的一面對手掌,保健時刮板薄的一面對手掌(圖1、圖2)。

(二)刮拭方向

頸、背、腹、上肢、下肢部從上向下刮拭,胸部從內向外刮拭(圖3、圖4)。

(三)刮拭角度

刮板與刮拭方向保持90度~45度進行刮痧(圖5、圖

2.刮痧板的修藏

刮痧板的修藏,是指對刮痧板的維修和保藏。保藏刮痧板,是為了防止刮痧板裂口、彎曲、污染等。刮痧板應置于陰涼濕潤處,必要時可在刮痧板上涂一層食用油或刮痧潤膚油,用紙代或塑料代密封保存。不可長時間置于陽光下暴曬、暖氣片上、水中,否則易于出現(xiàn)斷彎裂等現(xiàn)象。刮痧板可用清水、肥皂水清洗,但應馬上用干毛巾拭干,刮痧板表面可用酒精消毒。刮痧板屬天然水牛角制品,出現(xiàn)一定彎曲屬正?,F(xiàn)象。但若刮痧板邊緣出現(xiàn)裂紋、缺口、過純等現(xiàn)象,可用細砂紙或細磨石打磨光滑即可。

(二)刮痧潤膚油功效

刮痧潤膚油采用天然植物油加十余種天然中藥,經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高科技結合的方法提煉加而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開泄毛孔、疏通經絡、排毒驅邪、消炎止痛、保護肌膚、預防感染等功效的一種天然保健潤膚制劑??捎糜诠勿饡r涂抹皮膚和單獨保健使用。

四、刮痧(治療)操作步驟

(一)

術前準備

1.詢問病情

詳細詢問病情,明確臨床診斷,以確定是否屬于刮痧適應證,有無禁忌情況。根據病人病情,確定待刮拭的部位(經絡與腧穴)。在臨床上還應根據病人的性別、年齡的長幼、形體的胖瘦、體質的強弱,病情的虛實,病變部位的表里深淺和所取經絡腧穴所在的具體部位,選用補刮、瀉刮或平補平瀉手法。

2.檢查用品

刮痧前應檢查刮痧板是否清潔,邊緣是否有裂口,刮痧活血劑是否備好,刮痧板為水牛角制品,具有一定硬度、彈性和韌性,水牛角為天然原料,對人體表皮無毒性刺激。禁用化學品如塑料品刮拭皮膚,以免化學刺激造成繼發(fā)病癥。金屬、陶瓷、玉石等由于有易傷皮膚、易碎或價格昂貴等原因,故較少應用。刮痧板可用消毒液或肥皂水清洗,然后用毛巾擦干。表面亦可用酒精消毒。原則上誰接受刮痧用誰的刮痧板,以避免交叉感染。

(二)選擇體位

病人的體位是否適當,直接關系到刮痧的治療效果。刮痧治療一般采用的體位有以下幾種:

1.俯伏坐位及坐位

適于頭部、頸部、背部、上肢部、下肢前、外側部。

2.仰靠坐位

適于胸部、腹部、下肢內側、前側部。

3.站立及前俯站立位

適于背部、腰部、下肢后側部。

(三)施術

施術即是醫(yī)者在患者身上具體實施刮痧方法。

1.暴露待刮痧的皮膚,如將刮拭頸部,先需暴露頸部的皮膚;將刮拭腰部,先需暴露腰部皮膚。

2.在刮拭的皮膚(經絡腧穴部位)上涂沫刮痧潤膚油。

3.刮拭順序為頭部、頸部、背部(胸椎部、腰椎部、骶椎部)、胸部、腹部、上肢(內側、外側)、下肢(內側、外側、后側)。

4.刮拭完畢一部位(經絡腧穴)再刮另一部位(經絡腧穴)。

(四)醫(yī)患交流

醫(yī)者對患者進行刮痧時,應不斷詢問患者的感受,如是否能承受,刮拭部位痛不痛等。若患者言稱刮拭部位疼痛,醫(yī)者應區(qū)分是患者本身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即中醫(yī)講的阿是穴),還是手法太重所致。若是前者應向患者解釋,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道理,讓患者稍加忍耐,刮痧本身可以疏通經絡,經絡通暢自然就可以減輕或消除疼痛。若是后者,醫(yī)者應即時調整手法。若患者出現(xiàn)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等現(xiàn)象,應參照刮痧不良情況(暈刮)處理中的辦法進行處理。

刮痧療法概論(5)

(五)刮痧時間

用瀉刮或平補平瀉手法進行刮痧,每個部位一般刮拭時間為3~5分鐘以內;用補刮手法每個部位刮拭時間為5~10分鐘。通常一個患者,選3~5個部位。對一些不出痧或出痧較少的患者,不可強求出痧。此時,還應根據患者的年齡、體質、病情、病程以及刮痧的施術部位而靈活掌握刮拭時間。對于保健刮痧無嚴格的時間限制,以自我感覺滿意、舒服為原則。

(六)刮痧次數

本次刮痧與再次刮痧的時間需間隔3~6天,以皮膚上痧退(即痧斑完全消失)為準。一般3~5次為一療程。

(七)刮痧后的處理

刮痧后一般不需進行特殊處理。用干凈手紙或毛巾將刮拭部位刮痧潤膚油拭干即可。亦可用手掌在刮拭部位進行按摩,使刮痧潤膚油被皮膚充分吸收,可增加療效。刮痧出痧后最好讓患者飲一杯溫開水(最好為淡糖鹽水),休息15~20分鐘即可離開。

五、刮痧正常反應及不良情況(暈刮)的處理

(一)正常反應

刮痧后皮膚表面出現(xiàn)紅、紫、黑斑或黑皰的現(xiàn)象,臨床上稱為“出痧”,是一種正常刮痧治療效應,數天即可自行消失,毋需作特殊處理。刮痧尤其是出痧后1~2天出現(xiàn)被刮拭的皮膚部位輕度疼痛、發(fā)癢、蟲行感、自感體表冒冷、熱氣,皮膚表面出現(xiàn)風疹樣變化等情況,均是正常現(xiàn)象。

(二)異常反應(暈刮)及處理

如在刮痧過程中,患者出現(xiàn)頭暈、目眩、心慌、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發(fā)冷、惡心欲吐或神昏撲倒等暈刮現(xiàn)象,應及時停止刮拭,迅速讓患者平臥,取頭低腳高體位。讓患者飲用一杯溫糖開水,并注意保溫。迅速用刮痧板刮拭患者百會穴(重刮),人中穴(棱角輕刮)、內關穴(重刮)、足三里(重刮)、涌泉穴(重刮)。靜臥片刻即可恢復。對于暈刮應注意預防。如初次接受刮痧治療、精神過度緊張或身體虛弱者,應做好解釋工作,消除患者對刮痧的顧慮,同時手法要輕即用補法。若饑餓、疲勞、大渴時,不要對其刮痧,應令進食、休息、飲水后再予刮拭。醫(yī)者在刮痧過程中要精神專注,隨時注意病人的神色,詢問病人的感受,一旦有不適情況應及時糾正或及早采取處理措施,防患于未然。

六、刮痧的注意事項

1.刮痧治療時應注意室內保暖,尤其是在冬季應避寒冷與風口。夏季刮痧時,應回避風扇直接吹刮拭部位。

2.刮痧出痧后30分鐘以內忌洗涼水澡。

3.體弱年邁、兒童、特別緊張怕痛的患者宜用補法刮拭。隨時注意觀察病人的面色表情及全身情況,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意外情況。

4.病情重、病灶深、但體質好或疼痛性疾病患者,刮痧宜用瀉法或平補平瀉法刮拭。病情輕、病灶淺、但體質較差的患者,宜用補法。冬季或天氣寒冷時刮痧時間宜稍長,夏季或天氣熱時則刮痧時間宜縮短。

5.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拭出痧。再次刮痧時間需間隔3~6天,以皮膚上痧退為標準。

6.凡肌肉豐滿處(如背部、臀部、胸部、腹部、四肢)宜用刮痧板的橫面(薄面、厚面均可)刮拭。對一些關節(jié)處、手腳指部、頭面部等肌肉較少、凹凸較多處宜用刮痧板棱角刮拭。

刮痧療法概論(6)

七、刮痧禁忌證與慎用證

1.下列疾病應慎用或輕手法刮拭:

(1)年老體弱、大病或手術之后、重癥心臟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

(2)有出血傾向疾病如重癥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血小板減少癥等。

(3)糖尿病合并周圍血管病變、靜脈曲張等。

(4)心、肝、腎等功能不全引起的浮腫、尿潴留者。

2.下列疾病應避開局部、盡量在遠端或周圍刮拭:

(1)急性創(chuàng)傷、扭挫傷或皮膚破潰者。

(2)感染性病灶如瘡、疔和其它感染病變。

(3)原因不明的皮下包塊、腫塊等。

(4)皮上有痣疣、色素斑和其它贅生物等。

(5)大血管及神經表淺的部位。

3.接觸傳染性疾病、皮膚病等,要專扳專用,注意消毒。

4.下肢浮腫、靜脈曲張者應由下向上刮拭。

5.口、鼻、眼、耳、前后二陰、肚臍等器官,孕婦的腰、骶、腹部以及敏感穴位(血海、三陰交)處禁用刮痧。

6.嚴重接觸性敏感,或對刮痧嚴重恐懼者,禁用本法。

八、刮痧作用原理

(一)活血祛瘀

刮痧可調節(jié)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使組織間壓力得到調節(jié),以促進刮拭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huán)。增加組織流量,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二)調整陰陽

刮痧對內臟功能有明顯的調整陰陽平衡的作用,如腸蠕動亢進者,在腹部和背部等處進行刮痧可使亢進者受到抑制而恢復正常。反之,腸蠕動功能減退者,則可促進其蠕動恢復正常。這說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調整臟腑功能,使臟腑陰陽得到平衡。

(三)舒筋通絡

肌肉附著點和筋膜、韌帶、關節(jié)囊等受損傷的軟組織,可發(fā)出疼痛信號通過神經的反射作用,使有關組織處于警覺狀態(tài),肌肉的收縮、緊張直到痙攣便是這一警覺狀態(tài)的反映,其目的是為了減少肢體活動,從而減輕疼痛,這是人體自然的保護反應。此時,若不及時治療,或是治療不徹底,損傷組織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連、纖維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斷地發(fā)出有害的沖動,加重疼痛、壓痛和肌肉收縮緊張,繼而又可在周圍組織引起繼發(fā)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陳代謝障礙,進一步加重“不通則痛”的病理變化。臨床經驗得知,凡有疼痛則肌肉必緊張;凡有肌緊張又勢必疼痛。它們常互為因果關系,刮痧治療中我們看到,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緊張也就消除;如果使緊張的肌肉得以松弛,則疼痛和壓迫癥狀也可以明顯減輕或消失,同時有利于病灶修復。刮痧是消除疼痛和肌肉緊張、痙攣的有效方法,主要機理有:一是加強局部循環(huán),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二是在刮痧板直接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組織的痛閾;三是緊張或痙攣的肌肉通過刮痧板的作用得以舒展,從而解除其緊張痙攣,以消除疼痛。

(四)調整信息

人體的各個臟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臟器的固有頻率及生物電等),當臟器發(fā)生病變時有關的生物信息就會變化,而臟器生物信息的改變可影響整個系統(tǒng)乃至全身的機能平衡。通過各種刺激或各種能量傳遞的形式作用于體表的特定部位,產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過信息傳遞系統(tǒng)輸入到有關臟器,對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調整,從而起到對病變臟器的調整作用。這是刮痧治療的依據之一。如刮拭內關穴,輸入調整信息,科調整冠狀動脈循環(huán),延長左心室射血時間,使心絞痛患者的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輸出量增加,改善冠心病的s-t段和t波,增加冠脈流量和血養(yǎng)供給等。如刮拭足三里穴,輸入調整信息,科對垂體——腎上腺髓質功能有良性調節(jié)作用,提高免疫能力和調整腸運動等作用。

(五)排除毒素

刮痧過程可使局部組織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經受到刺激使血管擴張,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運力量加強,使體內廢物、毒素加速排除,組織細胞得到營養(yǎng),從而使血液得到凈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減輕病勢,促進康復。

(六)自家溶血

刮痧出痧的過程是一種血管擴張漸至毛細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膚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現(xiàn)象,此等血凝塊(出痧)不久即能潰散,而起自體溶血作用,形成一種新的刺激素,能加強局部的新陳代謝,有消炎的作用。自家溶血是一個延緩的良性弱刺激過程,其不但可以刺激免疫機能,使其得到調整,還可以通過向心性神經作用于大腦皮質,繼續(xù)起到調節(jié)大腦的興奮與抑制過程和內分泌系統(tǒng)的平衡刮痧療法概論(7)

九、人體各部位刮痧方法

(一)

頭部的刮法

1.頭部刮痧法

(1)刮拭頭部兩側

從頭兩側太陽穴開始至風池穴(圖9、圖10),經過的穴位包括頭維、頷厭、懸顱、懸厘、率谷、天沖、浮白、腦空等。

(2)刮拭前頭部

從百會穴開始至前頭發(fā)際(圖11),經過的穴位包括前頂、通天、囟會、上星、神庭、承光、五處、曲差、正營、當陽、頭臨泣等。

(3)刮拭后頭部

從百會穴開始到后頭發(fā)際(圖12),經過的穴位包括后頂、絡卻、強間、腦戶、玉枕、腦空、風府、啞門、天柱等。

500)this.width=500"src=article/a2003103185723.gif>

(4)刮拭全頭部

以百會為中心呈放射狀的方式向全頭部刮拭(圖13、圖14、圖15、圖16)。經過全頭穴位和運動區(qū)、感覺區(qū)、言語區(qū)、暈聽區(qū)、視區(qū)、胃區(qū)、胸腔區(qū)、生殖區(qū)等。

刮痧療法概論(8)2.頭部刮痧主治病癥

刮拭頭部具有改善頭部血液循環(huán),疏通全身陽氣等作用,可預防和治療腦栓塞、腦血管意外后遺癥、神經衰弱、頭痛(各種類型)、高血壓、眩暈、記憶力減退、頭發(fā)早白、感冒、脫發(fā)等。

3.頭部刮痧注意事項

(1)頭部刮痧時不需涂沫刮痧潤膚油。

(2)頭部刮痧時手法應采用平補平瀉或補法刮拭。

(3)若刮拭局部有痛、酸、脹、麻等感覺,是正常現(xiàn)象,堅持刮拭即可消失。

(4)給患者頭部刮痧時宜雙手配合,一手扶持患者(被刮者)頭部,一手刮拭,以保持頭部穩(wěn)定和安全。

(二)面部的刮法

1.面部刮痧法(圖17)

(1)刮拭前額部

前額由前正中線分開,兩側分別由內向外刮拭,前額包括前發(fā)際與眉毛之間的皮膚。經過的穴位有印堂、攢竹、魚腰、絲竹空等。

(2)刮拭兩顴部(承泣至巨髎,迎香至耳門、耳宮的區(qū)域)

分別由內向外刮拭,經過的穴位有承泣、四白、顴髎、巨髎、下關、聽宮、聽會、耳門等。

(3)刮拭下頜部

以承漿中心,分別由內向外上刮拭。經過的穴位有承漿、地倉、大迎、頰車等。

2.面部刮痧主治病證

面部刮痧主治顏面部五官的病證并有養(yǎng)顏祛斑美容的功效。如可治療眼病、鼻病、耳病、面癱、口腔疾病、雀斑、痤瘡以及防衰美容等。

3.面部刮痧注意事項

(1)面部刮痧不需涂沫刮痧潤膚油,但可使用刮痧增效潤膚乳。若需濕潤可用水蒸氣或清水(溫熱最佳)濕潤臉部皮膚。

(2)面部刮痧宜用補刮,禁用瀉刮。

(3)面部刮痧宜用刮板棱角或前緣1/3的部位刮拭,便于掌握刮拭部位而不損傷皮膚。

(4)面部刮痧以疏通經絡,促進氣血循環(huán)為目的,不必出痧。

(5)面部刮痧宜采用時間短、力量輕而次數多即一天數次的刮拭方法。

刮痧療法概論(9)(三)頸部的刮法

1.頸部刮痧法(圖18)

(1)刮拭頸部正中線(督脈頸部循行部分)

從啞門穴開始至大椎穴。

(2)刮拭頸部兩側到肩上

從風池穴開始至肩井、巨骨穴。經過的穴位包括肩中俞、肩外俞、天髎、秉風等。

2.頸部刮痧主治病癥

刮拭頸部可主治頸、項病變如頸椎病,還可治療頭腦,眼睛,咽喉等病癥,如感冒、頭痛、近視、咽炎等。

3.頸部刮痧注意事項

(1)頸部正中線(督脈頸部循行部分)刮痧時尤其在第七頸椎大椎穴處,用力要輕柔(用補法),不可用力過重。如患者頸椎棘突突出,亦可用刮板棱角點按在兩棘突之間刮拭。

(2)刮頸兩側到肩上時,一般應盡量拉長刮拭即從風池穴一直刮到肩井附近,中途不做停頓。頸部到肩上肌肉較豐富,用力可稍重,一般用平補平瀉手法較多即用力量重、頻率慢的手法。

(四)背部的刮法

1.背部刮痧法(包括胸椎部、腰椎部和骶椎部的刮痧法)(圖19)500)this.width=500"src=>

(1)刮拭背部正中線(督脈胸椎、腰椎和骶椎循行部分)

從大椎穴至長強穴上。

(2)刮拭背部兩側(包括胸椎、腰椎和骶椎兩側)

主要刮拭背部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路線即脊椎旁開1.5寸和3寸的位置。

2.背部刮痧主治病癥

刮拭背部可以治療全身五臟六腑的病癥,如刮拭心俞可治療心臟疾病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刮拭肺俞可治療肺臟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肺氣腫、咳嗽等。刮痧療法概論(10)

3.背部刮痧注意事項

(1)背部正中線(督脈背部循行部分)刮拭時手法應輕柔(用補法),不可用力過大,以免傷及脊椎。身體瘦弱脊椎棘突突出者,可由上而下用刮板棱角點按兩棘突之間刮拭。

(2)背部兩側刮拭可視病人體質、病情用瀉刮或平補平瀉的刮法,用力均勻,盡量拉長刮拭。

(3)背部刮痧不但可以治療疾病,還可診斷疾病。如刮拭背部在心俞部位出現(xiàn)明顯壓痛,或出現(xiàn)大量痧斑,即表示心臟有病變或預示心臟即將出現(xiàn)問題。其它類推。

(五)胸部的刮法

1.胸部刮痧法(圖20)500)this.width=500"src=article/a2003103190141.gif>

(1)刮拭胸部正中線(任脈胸部循行部分)

從天突穴經膻中至鳩尾穴上,從上向下刮。

(2)刮拭胸部兩側

從正中線由內向外刮拭。

2.胸部刮痧主治病癥

刮拭胸部主治心、肺疾病,如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律不齊、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另外可治療和預防婦女乳腺小葉增生、乳腺炎、乳腺癌。

3.胸部刮痧注意事項

(1)刮拭胸部正中線時應用力輕柔,不可用力過大。

(2)胸部兩側刮拭一般采用平補平瀉或補法。對于病久、體弱胸部肌肉削瘦的患者,刮拭時可用刮板棱角沿兩肋間隙之間刮拭。婦女乳頭部禁刮。

(六)腹部的刮法

1.腹部刮痧法(圖21)500)this.width=500"src=>

(1)刮拭腹部正中線(腹部任脈循行部分)

從鳩尾穴至水分穴,從陰交穴至曲骨穴。

(2)刮拭腹部兩側

從幽門、不容、日月向下,經天樞、肓俞至氣沖、橫骨刮痧療法概論(11)

2.腹部刮痧主治病癥

刮拭腹部主治肝膽、脾胃、腎與膀胱、大、小腸病變。如膽囊炎、慢性肝炎、胃與十二指腸潰瘍、嘔吐、胃痛、消化不良、慢性腎炎、前列腺炎、便秘、泄瀉、月經不調、卵巢囊腫,更年期綜合征,不孕癥等。

3.腹部刮痧注意事項

(1)空腹或飯后半小時以內禁在腹部刮拭。

(2)臍中即神闕穴禁涂刮痧潤膚油和刮痧。

(3)肝硬化腹水、胃出血、腹部新近手術、腸穿孔等患者禁刮腹部。

(七)四肢的刮法

1.四肢(上、下肢)刮痧法

(1)刮拭上肢內側部

從上向下(經過手三陰經即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刮拭(圖22)。

(2)刮拭上肢外側部

從上向下(經過手三陽經即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刮拭(圖23)。

刮痧療法概論(12)

(3)刮拭下肢內側部

從上向下(經過足三陰經即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刮拭(圖24)。

(4)刮拭下肢前面部、外側部、后面部

從上向下(經過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刮拭(圖25、圖26、圖27)。500)this.width=500"src=article/a2003103190512.gif>

2.四肢刮痧主治病癥

四肢刮痧可主治全身病癥,如手太陰肺經主治肺臟病癥,足陽明胃經主治消化系統(tǒng)病癥。四肢肘、膝以下穴位可主治全身疾病,井、榮、輸、經、合五輸穴都分布肘、膝關節(jié)以下,主治應用參見本書基礎篇特定穴部分。刮痧療法概論(13)

3.四肢刮痧注意事項

(1)四肢刮拭應盡量拉長,遇關節(jié)部位不可強力重刮。

(2)四肢皮下不明原因的包塊、感染病灶、皮膚破潰、痣瘤等處,應避開刮拭。

(3)四肢多見的急性骨關節(jié)創(chuàng)傷、挫傷之處,不宜刮痧。

(4)下肢靜脈曲張、水腫患者,刮痧時應從下向上刮拭。

(八)膝關節(jié)的刮法

1.膝關節(jié)刮痧法

(1)刮拭膝眼

先用刮板的棱角點按刮拭雙膝眼,由里向外,宜先點按深陷,然后向外刮出(圖28)。

(2)刮拭膝關節(jié)前面部(足陽明胃經經過膝關節(jié)前面部分)

膝關節(jié)以上部分從伏兔經陰市至梁丘,膝關節(jié)以下部分從犢鼻至足三里,從上向下刮拭(圖28)。

(3)刮拭膝關節(jié)內側部(足三陰經經過膝關節(jié)內側部分)

刮拭穴位有血海、曲泉、陰陵泉、膝關、陰谷等(圖29)。500)this.width=500"src=article/a2003103190622.gif>

(4)刮拭膝關節(jié)外側部(足少陽膽經經過膝關節(jié)外側部分)

刮拭穴位有足陽關、陽陵泉等(圖30)。

(5)刮拭膝關節(jié)后面部(足太陽膀胱經經過膝關節(jié)后側部分)

刮拭穴位有殷門、浮郄、委中、委陽、合陽等(圖31)。

2.膝關節(jié)刮痧主治病癥

膝關節(jié)刮痧主治膝關節(jié)的病癥,如增生性膝關節(jié)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膝關節(jié)韌帶、肌腱勞損、臏骨軟化等。另外對腰背部疾病、胃腸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請參見本書治療篇相應病癥。

3.膝關節(jié)刮痧注意事項

(1)年老體弱、關節(jié)畸形、肌肉萎縮者宜用補刮即力量小,速度慢的刮法刮拭。

(2)膝關節(jié)結構復雜,刮痧時宜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利掌握刮痧正確的部位、方向,而不致?lián)p傷關節(jié)。

(3)膝關節(jié)內積水患者,不宜局部刮痧,可選用遠端部位或穴位刮拭。

(4)膝關節(jié)后方及下端刮痧時易起痧皰,皰起時宜輕刮或遇曲張之靜脈可改變方向,由下向上刮。怎樣進行刮痧?

問:怎樣進行刮痧?

答:先將準備刮痧的部位擦凈,用刮痧板的邊緣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在確定部位進行刮痧。

刮痧要順一個方向刮,不要來回刮,力量要均勻合適,不要忽輕忽重。如有痧癥,連刮兩臂彎十幾下,即出現(xiàn)暗紫色的條條痧痕。按上述刮痧部位,一般每處可刮20下。如患有頭痛或喉痛,則取坐位;頭暈眼花或胸腹疼,則取仰位;如肩背腰骶等處疼,則取俯臥位。

一般是按照前面介紹的刮痧部位,如能依次刮完,病人立即感到輕松,可讓病人休息幾分鐘,在前胸、后背肋間、頸椎上下,或兩肩腫崗上崗下,再每處刮動十余下,再飲糖姜水或白開水,病人會異常舒暢。如何提高刮痧的療效如何提高刮痧的療效?

1、要用專用的刮痧板和刮痧乳、刮痧油。因為專用刮痧板的形狀是根據人體的解剖形態(tài)設計的,適合人體經絡穴位和全息穴區(qū)的刮拭,達到應有的刺激強度。刮痧乳的潤滑性好,加之其中含有益于皮膚的中藥成分,可以保護皮膚,預防感染,提高療效。

2、正確掌握刮痧的方法和補瀉手法。體質強弱不同,病情輕重不同,發(fā)病時間長短不同,刮拭手法要有區(qū)別。

3、選取刮拭部位要正確,哪疼刮哪是民間刮痧的方法,只有根據不同的病癥選取相應的經絡穴位,刮痧的效果才會顯著。

4、充分利用刮痧的診斷作用和防病作用,堅持保健刮痧,未病先防,提前治療,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是最好的防病治病方法。注意:1、刮痧療法對疼痛性疾病,感冒發(fā)熱,亞健康狀態(tài),防病保健以及輕度臟腑功能失調有很好的療效。對于嚴重的臟腑功能失調、明顯變形等病癥刮痧起輔助治療作用。

2、可以按照刮痧教材中各種病癥的提示部位去刮拭,前提是明確疾病的診斷。特別是刮拭效果不明顯時,要請醫(yī)生診斷清楚,再刮痧治療3、重癥、疑難病癥應在醫(yī)生指導下刮痧。

4、認真學習刮痧療法的注意事項,掌握適應癥、禁忌癥。辨證刮痧之血寒證

血寒證

血寒是指寒邪入血,寒凝氣滯,血行不暢的病理狀態(tài)。臨床表現(xiàn)為:手足冷痛,膚色紫暗,少腹冷痛,月經延期,經色紫暗,夾有瘀塊,喜暖惡寒,得溫痛減。

【刮痧治療】

頭部:督脈——百會。

背部:督脈——命門。

膀胱經——雙側心俞、肝俞、脾俞、腎俞。

腹部:任脈——陰交至關元。

上肢:心經——雙側陰惜至神門。心包經——雙側曲澤。

下肢:脾經—雙側血海、陰陵泉。

腎經——雙側涌泉。

膀胱經——雙側委中。

【藥物治療參考】

1、十全大補丸。

2、枸杞子,大紅棗適量煮粥配餐。

3、桂心3克,紅糖適量代茶飲。

4、當歸,生姜,羊肉適量煎湯佐餐。

辨證刮痧之虛損證

虛損證

虛損證指各種原因所造成的陰陽、氣血、臟腑虛損。臨床表現(xiàn)為四肢無力、氣短懶言、自汗或盜汗、頭暈眼花、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腰膝酸軟、遺精早泄、體質虛弱、易感冒、易感染等。本證可見于免疫機能低下、內分泌失調、貧血、白血病、結核病、神經官能癥,以及多種慢性消耗性疾病。

【刮痧治療】

背部:膀胱經——雙側脾俞、胃俞、腎俞。

腹部:任脈——氣海至關元。

上肢:大腸經——雙側合谷。

心包經——雙側內關。

下肢:胃經——雙側足三里。

脾經——雙側三陰交。

腎經——雙側太溪。

【藥物治療參考】

1、皮下或穴位注射轉移因子。

2、肌肉注射胸腺肽。

3、左旋米唑涂液。

以上3種藥物適用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如何解決初次刮痧病人的恐懼感?

一說到刮痧,大多數人的印象是:看到的是身上刮出一條一條紫紅的血痕,看了叫人恐懼,刮成那樣能不疼嗎?聽到的是刮痧者的痛苦呻吟。

如何解決這些人對刮痧的恐懼感,是弘揚刮痧需要解決的問題。大體上應從這幾個方面來做工作。

1、對初次接觸刮痧的人,要做好他們的思工作,解除對刮痧疼痛感的看法。告訴他們刮痧不向看到的刮出紫痕,就會那么疼,也不向有一些人說的那么可怕。說明產生疼痛的原因,主要有:操作方法不對,用力過大;講明過去刮痧使用的刮痧工具不科學,比如用銅錢、硬幣,使用的潤滑劑是清水等等,現(xiàn)在用的是水牛角制成的刮痧板,專用刮油,刮起來是很舒服的。

2、對初次刮痧的人,手法的用力非常關鍵,一開始不要用力太大,隨時詢問病人的感受,隨時調整手法,以病人感到不是很疼為原則。由其快出痧的時候,更要注意用力不要過重。這樣就不會感到特別的疼。

3、因刮痧時使用力量小,可能達不到治療效果,這也沒關系,可以多刮幾次,一樣可以得到治療效果。

病人刮后覺的刮痧也不是向有一些人說的那樣,解除了顧慮,經過多次的刮痧,也就不會感覺有特別的痛感。也就愿意接受刮痧療法了。刮痧療法操作技巧刮痧療法操作時的注意事項

1.

一定要先在施術部位涂抹一定量的介質后進行。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刮板與皮膚的摩擦,降低對皮膚的損害,而且更可以增強滲透力,加大治療功效。。

2.在患者體表施術時,施術者應根據患者的自身和疾病的特點掌握力度和控制時間進行刮痧治療。

(1)“實則重之,虛則輕之”。體質較強、病屬實證、病情較重的患者用力稍重,時間稍長些;體質虛弱,病屬虛證、病情稍輕的患者用力則輕些,時間短些。

(2)治療操作時還要密切觀察患者局部情況和注意詢問患者的主觀感受。

(3)對于某些血液疾病,傳染性疾病、臟器嚴重受損等特殊情況的病人不應使用刮痧療法,或在醫(yī)生嚴格指導下進行。

身體各部刮痧操作技巧

一、頭面部

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

(1)施術者在患者前額部涂抹少許介質(面部可以用一些化妝品作為介質),開始施術。施術者用刮板在患者前額部從前發(fā)際自上而下進行刮拭,并點揉印堂穴,百會穴和兩頭維穴。

(2)以印堂穴為中點,分別向左右兩側刮拭前額,止于兩側太陽穴,點揉太陽穴。以皮膚紅潤為度。

(3)患者閉目。施術者用舌ij板輕刮患者上下眼眶,并用刮板輕揉患者的兩側睛明穴、四白穴和迎香穴。

(4)施術者用刮板輕刮患者上唇和下唇周圍,點揉人中穴和承漿穴。

(5)在患者兩側面頰涂抹少許介質,施術者用刮板自下而上輕輕刮拭面部;并用刮板輕輕點揉患者兩側耳門、聽宮、聽會穴,以面部皮膚紅潤為度。

注意:頭面部進行刮痧治療時,一定要注意刮板操作時力度與速度的掌握和控制。頭面部皮膚十分薄,而且面部毛細血管豐富,因此用力宜輕柔緩和,切忌用力過重、過猛,以免損傷頭面部皮膚而影響患者顏面部美觀。

二、胸腹部

1.胸部

對胸腹部刮痧治療時刮板與體表的接觸角度小,受力就相對越小,角度以45°為宜?;颊哐雠P位,施術者位于患者左側,開始施術。

(1)施術者涂抹少許介質于患者胸骨柄體表處,右手握住刮痧板,自上而下刮拭胸骨柄體表,局部痧出為度。

(2)用刮板角輕輕點揉天突穴

(點揉天突穴時用力要輕揉,此處深部為氣管所在,用力過重會引起嗆咳甚至造成窒息)。

(3)以患者胸骨柄為中線,施術者用刮板分別向左右兩側胸部刮拭。(哺乳期婦女不宜進行治療)局部皮膚微紅即可。

注意:胸部刮痧時刮板與體表接觸角度不宜過大,角度越大,力度就相對越重。胸部為心、肺之所在,用力過重會對心肺功能造成影響和損害,對于嚴重心,肺疾病患者不宜采用。

2.腹部

腹部刮痧主要以患者臍部為中心,涂抹少許介質后,施術者按順時針方向用刮板在患者腹部進行刮拭。以腹部皮膚紅潤為度。用刮板角點揉兩天樞穴和兩大橫穴及氣海、關元穴。

注意:腹部刮痧用力要均衡柔和,過重會讓患者感覺不適。點揉諸穴時稍用力即可(孕婦不宜進行治療)。

刮痧偏方-耳鳴[圖]刮痧偏方-肺炎[圖]刮痧偏方-近視眼[圖]刮痧偏方-肋痛[圖]刮痧偏方-早泄[圖]刮痧偏方-胸痹[圖]刮痧偏方-失眠[圖]刮痧偏方-頭痛[圖]刮痧偏方-急性咽炎[圖]刮痧偏方-上臉下垂[圖]刮痧偏方-臉腺炎[圖]痧偏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