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版小學科學教師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4858b26e34e7dd02921d5be3f24ac5f/94858b26e34e7dd02921d5be3f24ac5f1.gif)
![2023年新版小學科學教師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4858b26e34e7dd02921d5be3f24ac5f/94858b26e34e7dd02921d5be3f24ac5f2.gif)
![2023年新版小學科學教師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4858b26e34e7dd02921d5be3f24ac5f/94858b26e34e7dd02921d5be3f24ac5f3.gif)
![2023年新版小學科學教師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4858b26e34e7dd02921d5be3f24ac5f/94858b26e34e7dd02921d5be3f24ac5f4.gif)
![2023年新版小學科學教師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4858b26e34e7dd02921d5be3f24ac5f/94858b26e34e7dd02921d5be3f24ac5f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招聘考試小學科學復習資料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科學素養(yǎng)的四個核心因素是科學愛好、科學精神、科學概念、科學方法。
2、凸透鏡有放大、成像一、聚光一的作用。
3、我國“神州"五號載人飛船初次發(fā)射成功,首位航天員是楊利偉。
4、植物的葉一般可以分為葉片一、葉柄小葉脈一三部分。
5、物體的冷熱限度叫溫度一。要精確測量物體的溫度,需要使用溫度計一。它是根據(jù)液體熱脹冷縮一的性質制成的。
6、人類生長發(fā)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營養(yǎng)所有來自食物,食物中重要具有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
礦物質一五種營養(yǎng)成分。
7、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我國科學家是袁隆平_。
8、沉淀一、過濾一和消毒一是三種常用的凈化水的方法。
9、熱空氣受熱上升,冷空氣流過來補充,就形成了風一。
(二八選擇(10分,每題1分)
1、解剖白菜花的對的順序是(A)。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
2、世界上種類最多,數(shù)量最多的動物是()。
A、鳥類B、哺乳動物C、爬行動物D、昆蟲
3、下列物體,能溶解于水的是()。
A、白糖、油B、食鹽、沙C、氧氣、白糖D、白糖、沙
4、用眼睛、鼻子、舌頭辨別物體時的順序,依次為()。
A、先看后聞再嘗B、先看后嘗再聞C、先嘗后看再聞
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稱于地球引力的0。
A.一半B.六分之一C.十分之一
6、我們在燈光下能看到物體,是光的0。
A、反射現(xiàn)象B、折射現(xiàn)象C、輻射現(xiàn)象D、直射現(xiàn)象
7、彩虹的顏色一般可以分為()。
A、五種B、六種C、七種D、無數(shù)種
8、下列不屬于果實的是()
A、無籽西瓜B、香蕉C、向日葵籽D、蘿卜
9、磁鐵中吸鐵本領最強的部分是在()。
A、中間和兩端B、中間或兩端C、兩端D、中間
10、使用酒精燈的對的環(huán)節(jié)是()。
A、打開燈帽豎放,從下往上點火,用內焰加熱,從正面蓋上燈帽
B、打開燈帽豎放,從上往下點火,用外焰加熱,從側面蓋上燈帽
C、打開燈帽豎放,從下往上點火,用外焰加熱,從側面蓋上燈帽
(三)簡答。(40分,每題8分)
1、小學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3、雷電是如何形成的?
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對人類有何意義?
5、在《沉與浮》一課教學時,老師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是先放鹽,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學先放水,后放土豆,
再加鹽;都使土豆浮起來了,你如何看待學生這一實驗環(huán)節(jié)?
(四)、案例分析(10分)
對于下述課堂上的師生對話,你有何感想?
小學科學課上,老師在介紹木星時,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顆衛(wèi)星。忽然,有個學生否認了老師的說法:“不,老師,
應當是15顆。"另一位學生立即補充:"不,是16顆。"老師親切地問第一位學生,"你怎么知道是15顆”,學生答“
我在一本科普讀物上看到的?!崩蠋熃又謫柫硪晃粚W生,他回答,”最近一期雜志上說是16顆。"這位老師聽了,快
樂地對同學們說,“你們真了不起!課本上有些知識范圍的確陳舊過時了,老師也落后了。木星的衛(wèi)星究竟有多少顆,
課后我們再研究、核算,好嗎?":
(三)、簡答
1、小學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科學課程的內容要滿足社會和學
生雙方面的需要;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科學課程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答:月球圍繞地球轉;地球圍繞太陽轉。當月球轉到太陽和地球中間,三個天體大體成一條直線的時候,月球的影子
就會投在地球上。處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擋住了視線,就看不見太陽或只能看見太陽的一部分,于是形成了日
食。
3、雷電是如何形成的?
答:雷電是發(fā)生在天空中的大規(guī)模的放電現(xiàn)象。天空中的云,有的帶正電,有的帶負電;當兩塊帶不同種電的云互相
接近時,就會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放電現(xiàn)象。放電時出現(xiàn)的電火花就是閃電,發(fā)出的聲音就是雷聲。
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對人類有何意義?
答:植物的葉子中的每一個葉綠體,都是一個小小的綠色“食品"加工廠。在陽光的照射下,葉綠體可以把根吸取來的
水分和由氣孔進來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養(yǎng)料,同時放出氧氣。葉的這種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意義:葉的光合作用,不僅為植物制造了養(yǎng)料,還為動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養(yǎng)料和氧氣。
5、在《沉與浮》一課教學時,老師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是先放鹽,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學先放水,后放土豆,
再加鹽;都使土豆浮起來了,你如何看待學生這一實驗環(huán)節(jié)?
答:《沉與浮》一課“土豆沉浮”的實驗程序,先放水與先放鹽對實驗的影響不大,由于不管水與鹽哪樣物體先放,對
溶解的鹽水來說,它的密度都不會發(fā)生改變(最佳先放適量的水,再根據(jù)需要多次放鹽進行攪拌)。但對放土豆的先后
時間就有一定的講究,假如土豆提前放入水中,在調制(攪拌)鹽水的過程中,時間一長,土豆有也許會被鹽水浸潤,
由于鹽水的高滲透作用,土豆內的水分也許會被鹽水析出來,以至于改變土豆的密度,這樣就會影響實驗數(shù)據(jù)的可靠
性。
(四)、案例分析
對于下述課堂上的師生對話,你有何感想?
小學科學課上,老師在介紹木星時,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顆衛(wèi)星。忽然,有個學生否認了老師的說法:“不,老師,
應當是15顆。"另一位學生立即補充:"不,是16顆。"老師親切地問第一位學生,"你怎么知道是15顆”,學生答“
我在一本科普讀物上看到的?!崩蠋熃又謫柫硪晃粚W生,他回答,”最近一期雜志上說是16顆。"這位老師聽了,快
樂地對同學們說,“你們真了不起!課本上有些知識范圍的確陳舊過時了,老師也落后了。木星的衛(wèi)星究竟有多少顆,
課后我們再研究、核算,好嗎?”
(說明:答題的老師們可根據(jù)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學得的理念及獨特的感受,發(fā)表自己的感想。以下提供的答題思緒僅
供參考。)
答題思緒:
1.對這位老師的教學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可加以肯定:
A、體現(xiàn)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唯教材”的新理念,讓學生知道知識的更新。
B、能尊重學生,老師能放下架子與學生平等互學,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角色的轉換。
C、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評價理念,能對學生進行肯定與鼓勵,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愛好。
2.對這一教學片斷還可提出以下建議:
A、可借此機會對學生進行科學發(fā)展觀教學;
B、可借此機會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愛好。
小學科學部分
一、簡答題
1、簡述科學素養(yǎng)的四大要素。
答:科學素養(yǎng)的四大要素是:一、科學愛好(求知本能),即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以及由此生發(fā)的親近科學、
體驗科學、熱愛科學的情感;二、科學方法(探究核心),即了解或把握結識客觀事物的過程和程序,知道如何運用
科學技術知識去嘗試解決手頭身邊的問題;三、科學知識(概念核心),指對自然事物、自然現(xiàn)象和科學技術知識的
理解;四、科學精神(理念行為),即對科學技術具有對的的價值判斷,形成負責的學習態(tài)度,既敢于探究新知又可以
實事求是,既敢于質疑、獨立思考又樂于互助合作。
2、馬鈴薯、季荽、蕃薯和蘿卜,哪些是根,哪些是莖,為什么?
答:莖的特性是①有節(jié)和節(jié)間;②節(jié)上有葉或變態(tài)葉;③有芽。因此,
在上述植物中,馬鈴薯和季芹是莖,其中馬鈴薯是塊莖,季琴是球莖;
蕃薯和蘿卜雖然形狀與馬鈴薯和季芥差不多,但由于它們沒有節(jié)和節(jié)間之分,
也沒有芽。所以蕃薯和蘿卜是根,且都屬于變態(tài)根。
3、簡述科學探究的實現(xiàn)途徑。
答:科學探究的實現(xiàn)宜通過三條途徑:①貫穿與教學、學習的全過程,不僅使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教師講授中也要引
發(fā)、引導學生的探索活動。把科探究滲透在整個科學課教學的全過程。②把科學探究作為教學的一個內容。③在各個
主題中有活動建議,滲透和體現(xiàn)探究。
4、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
答:教學中的引導,重要是指教師要創(chuàng)設各種條件、運用各種方法讓學生去經(jīng)歷提問、發(fā)現(xiàn)、驗證、分析解釋、交流
等探究過程。如: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多媒體、演示實驗引導;通過提問引導;通過有效的結構材料引導;通過一起
寫下來歸類、分析引導;試圖解釋引導;展示資料引導;鼓勵提問引導;鼓勵驗證引導;贊賞特別辦法引導等等。
(答題的教師可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與體會,靈活回答這個問題。)
5、如何準確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
答:要準確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就要說清楚以下幾個因素:物體的位置與參照物;運動的相對性;運動的方向和快
慢;運動與時間的關系等。
6、簡述冬季的重要星座和星空特點。
答:冬季星空重要的星座有仙后、英仙、金牛、御夫、雙子、獵戶、大犬、小犬等星座。冬季星空最為壯麗,冬季,
是一年四季中亮星最多的季節(jié)。
7、可以根據(jù)哪些特性對物體或材料進行分類和排序?
答:對物體,可以根據(jù)大小、輕重、形狀、顏色、冷熱、沉浮'結構、所用材料等特性進行分類或排序;對材料,可
以根據(jù)軟硬限度、透明性、可溶性、吸水性、導熱性、導電性、磁性、韌性、隔音能力等進行分類或排序。
8、簡述秋季的重要星座和星空特點。
答:秋季星空出現(xiàn)的重要星座有:天琴、天鵝、仙女、飛馬、仙后、天鷹、天蝎、人馬、南魚等星座。秋季的星空
銀河橫跨天空,但亮星較少,像仙女座河外星系這樣的深空天體卻比比皆是。
二'辯別題:
9、病毒不具細胞形態(tài),顆粒很小,遠非光學顯微鏡所能顯示,所以它的發(fā)現(xiàn)比細菌的發(fā)現(xiàn)要晚得多。天花和狂犬病
以及愛滋病等的病源都是病毒。
答:以上所述是對的。
病毒不具細胞形態(tài),它由蛋白質(為外殼)和核酸(為核心)構成。它不能獨立生活,卻能寄生在活細胞里進行生命
的繁衍。
天花和狂犬病以及愛滋病等的病源都是病毒。
10、地球上的潮汐現(xiàn)象(潮漲潮落)與月球的東升西落運動有關嗎?若有關,是什么關系?
答:地球上的潮汐現(xiàn)象(潮漲潮落)與月球的周日運動有關。
潮汐的漲落交替存在于地球的任何地方,是月球的引力以及較少限度的太陽引力引起的(月球對地球的潮汐作用約為
太陽對地球潮汐作用的2.2倍)。地球上海域、湖泊的水平面天天漲落兩次,離月球較近的地面上的水域受月球拉力
最大,水會朝向正對著月球的那一點聚集,而在地球的另一面,月球對地的拉力要比水的拉力大,因此水域在離月球
最遠的一點也形成凸點,這樣地球上就有兩個新的最高水域點。因此,本地球完畢了一個完整的自轉,幾乎地球上的
每一點都有過兩次潮汐。
(以下是“大潮”、“小潮”的成因,可以不作答,供參考:任何一點最高的漲潮和最低的落潮都會發(fā)生在新月和滿月,
在那時,太陽和月球的引力同時作用向同一方向位,這就是“大潮”。當月球位于1/4位相時,太陽的引力剛好作用
于月球的引力,就形成了最低的漲潮,稱為“小潮
11、請描述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答:科學探究活動過程一般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觀測、實驗、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與結論,表達與交流等活動。
1)提出問題——針對觀測到的現(xiàn)象提問,如“是什么”或“為什么會這樣”的問題,并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
2)猜想與假設——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對所觀測的現(xiàn)象作假設性的解釋。
3)制定計劃——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體思緒,能對自己或小組提出的探究問題作出書面計劃。
4)觀測、實驗、制作——觀測和實驗,是觀測者運用感覺器官或借助“工具”對觀測對象進行感知及取證的探究活
動。制作——動手制作簡易的科學模型或帶有發(fā)明性的科技作品。
5)搜集整理信息——能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運用簡樸的表格、圖形、記錄等方法整理有關資料。
6)思考與結論——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讀數(shù)據(jù),對現(xiàn)象作出合理的解釋或結論。能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
將探究結果與假設相比較。
7)表達與交流——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語言、文字、圖表、模型等)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能傾聽和尊重其他
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并與別人互換意見。
三、案例分析
13、某觀測者注意到,這天太陽升起的方位在東北方,且與前幾天相比,方位更偏北。請判斷這天的大體公歷日
期,并描述這天太陽在天空中運動的模式。
1)判斷:這一天的日期大約在臨近夏至日——夏至日之間的日期。
由于太陽升起的方位在東北方,說明太陽的直射光照正移向北回歸線。又由于這一天太陽升起比前幾天更偏北,說明
這天只能是夏至日或臨近夏至日的日期,不也許是夏至以后的日期。所以判斷這一天日期為臨近夏至日——夏至日之
間的日期。
2)描述:這天的太陽從東北方升起,然后慢慢向西偏南移動,逐漸移向北回歸線上空或北回歸線稍偏南的上空,中
午陽光直射北回歸線(或北回歸線稍偏南緯線),下午太陽逐漸向西偏北移動,傍晚從西北方落下。
14、在《沉與浮》一課教學時,老師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是先放鹽,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學先放水,后放土豆,
再加鹽;都使土豆浮起來了,你如何看待學生這一實驗環(huán)節(jié)?為什么學生需要規(guī)范的實驗程序?
答:《沉與浮》一課“土豆沉浮”的實驗程序,先放水與先放鹽對實驗的影響不大,由于不管水與鹽哪樣物體先放,
對溶解的鹽水來說,它的密度都不會發(fā)生改變(最佳先放適量的水,再根據(jù)需要多次放鹽進行攪拌)。但對放土豆的
先后時間就有一定的講究,假如土豆提前放入水中,在調制(攪拌)鹽水的過程中,時間一長,土豆有也許會被鹽水
浸潤,由于鹽水的高滲透作用,土豆內的水分也許會被鹽水析出來,以至于改變土豆的密度,這樣就會影響實驗數(shù)據(jù)
的可靠性。
科學需要客觀精神,為保證獲得的事實對證明一個問題的有效性,觀測與實驗必須要規(guī)范。在觀測與實驗所遵循的規(guī)
則中,一個重要的規(guī)則就是要控制變量,假如應控制的變量未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實驗的有效性就會受到影響。在《沉
與浮》一課這一實驗中,土豆的密度應當保持不變,是需要控制的變量,因此要避免任何影響改變土豆密度的因素。
15、某一天傍晚,太陽已經(jīng)落山,天色漸漸變暗,一觀測者看到月亮高掛在東南天空請描述此時的月相(月亮的形狀),
并判斷這天的大體農歷日期。
答:這一天大體在農歷11—12日。月相為上凸月,即月亮西邊大半部分亮,東邊邊沿暗。
小學科學教師考試理論部分參考試題及答案
一、填空。
1.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
2.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它既是科學學習的目的,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
3.小學科學的三個分目的是:(科學探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
4.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規(guī)定: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內容的(全面化);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評價時機的(全程
化)。
5.科學教育的課程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從空間上可分為(學校資源)、(家庭資源)和(社區(qū)資源)三類;從性
質上涉及(人)、(物)、(環(huán)境)三大資源。
6.科學課程重點在于通過引導學生(親身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fā)對科學的(愛好),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和科學探
究)的能力。
7.科學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需帶領和指導學生做大量的(觀測實驗)、(動手操作)等活動。
8.科學課程中“物體與物質“部分通過對(物體)一(材料)一(物質)這三個層次的觀測與探討,了解物質的一些(基
本性質)與(變化過程),使學生的結識逐漸由具體向抽象過渡。
9.小學科學的生命世界知識取向淺顯,但不等于內容選擇隨意性零散化和瑣碎化,它體現(xiàn)了(基礎性)、(系統(tǒng)性)與
(探究性)等特點。
10、小學科學教學除了講授之外,尚有多種活動:(搜集信息)、(現(xiàn)場考察)、(自然狀態(tài)下的觀測)、(實驗)、(專題
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制作)、(討論辯論)、(種植飼養(yǎng))、(科學游戲)等。(留五個空,任意填。)
二、簡答題。
1、科學探究式教學有什么特性?
答:(1)學習者圍繞科學性問題展開探究活動。(2)學習者獲取可以幫助他們解釋和評價科學性問題的論據(jù)。(3)學
習者要根據(jù)事實證據(jù)形成解釋,對科學性問題做出回答。(4)學習者通過比較其他也許的解釋,特別是那些體現(xiàn)科學
性理解的解釋,來評價他們自己的解釋。(5)學習者要交流和論證他們所提出的解釋。
2、簡述科學素養(yǎng)的四大要素。
答:科學素養(yǎng)的四大要素是:一、科學愛好(求知本能),即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以及由此生發(fā)的親近科學、
體驗科學、熱愛科學的情感;二、科學方法(探究核心),即了解或把握結識客觀事物的過程和程序,知道如何運用
科學技術知識去嘗試解決手頭身邊的問題;三、科學知識(概念核心),指對自然事物、自然現(xiàn)象和科學技術知識的
理解;四、科學精神(理念行為),即對科學技術具有對的的價值判斷,形成負責的學習態(tài)度,既敢于探究新知又可以
實事求是,既敢于質疑、獨立思考又樂于互助合作。
3、簡述科學探究的實現(xiàn)途徑。
答:科學探究的實現(xiàn)宜通過三條途徑:①貫穿與教學、學習的全過程,不僅使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教師講授中也要引
發(fā)、引導學生的探索活動。把科學探究滲透在整個科學課教學的全過程。②把科學探究作為教學的一個內容。③在各
個主題中有活動建議,滲透和體現(xiàn)探究。
4、在科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
答:教學中的引導,重要是指教師要創(chuàng)設各種條件、運用各種方法讓學生去經(jīng)歷提問、發(fā)現(xiàn)、驗證、分析解釋、交流
等探究過程。如: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多媒體、演示實驗引導;通過提問引導;通過有效的結構材料引導;通過一起
寫下來歸類、分析引導;試圖解釋引導;展示資料引導;鼓勵提問引導;鼓勵驗證引導;贊賞特別辦法引導等等。(答
題的教師可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與體會,靈活回答這個問題。)
三、案例分析
人教論壇》小學科學教育論壇?新科教版三年級上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植物):
1、樹是一種植物,是有生命的物體,有許多可觀測的特性:樹的高矮、樹冠的形狀、樹干的粗細、樹皮和樹葉的樣
子。
2、在一棵真正的大樹旁,我們看見過:樹瘤、果實、小動物、鳥巢、小草、蔓藤等,這說明植物的生長與周邊的動
物、植物和環(huán)境有關。
3、放大鏡是用來進行科學觀測的一種工具。
4、一棵大樹可以提成三部分樹冠、樹干和樹根,樹冠的形狀可以分為:三角形、圓形、半圓形和扇形等幾種。
5、拓印樹皮的方法是:把白紙緊壓在樹干上,先用手指在紙上反復按壓,再平捏蠟筆在紙上涂擦,使凸起部分染上
顏色。
6、在寫觀測記錄時,要注意格式,寫清:A.要寫出觀測的時間、地點、小組成員。B.要按觀測的順序來記錄。C.最
佳貼上收集到的實物標本(或圖片等)。
7、植物按莖的質地不同可以分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8、大樹和小草之間的不同點是:植株的高矮不同,大樹高、小草矮;莖的粗細不同,大樹粗、小草細;莖的質地不
同,大樹是木質莖、小草是草質莖;大樹是木本植物,小草是草本植物。共同點是:都是植物,都生長在土壤中,都
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果,都需要水份、陽光和空氣。
9、植物按生長環(huán)境不同可以分為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常見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蘆、金魚藻、水花生和浮萍。
10、水葫蘆和金魚藻的相同點是:都是水生植物,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果,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11、一片葉子由葉柄和葉片兩部分構成,葉片上有葉脈。葉也是有生命的,也有生長和衰老的完整過程,同一種植物
的葉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用量葉片的長度和寬度的方法來比較葉片的大小。
13、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種植物都有一定的壽命。植物的變化(一生的典型生長階段)重要表現(xiàn)在發(fā)芽、
生長、開花、結果等方面。
14、植物的共同特性是: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需要水份,陽光,空氣和營養(yǎng);都會生長發(fā)育;都會繁殖后代;都有
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
第二單元(動物):
1、我在校園的花壇和草叢里發(fā)現(xiàn)了蝴蝶、蚯蚓、小蟲、蟋蟀、蝗蟲、瓢蟲、小鳥等小動物。
2、在觀測活動中,我們要做到:A.愛惜小動物(植物),不傷害它們;B.保護動物(植物)棲息地的原貌,保護他
們的生存環(huán)境;C.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險的地方活動。
3、蝸牛的身體可以分為頭、腹、尾三部分,頭部長有觸角,眼睛長在觸角上,落里長有齒舌,用氣孔呼吸、排泄糞
便。
4、蝸牛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里,用腹足爬行,爬行時會分泌粘液是為了使腹足經(jīng)常保持濕潤避免爬行時受到損
傷。
5、蚯蚓身體有口、環(huán)帶和肛門,生活在潮濕的環(huán)境里(土壤中)。
6、螞蟻的身體可以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胸部有3對(6只)足,生活在洞穴(土壤)中。螞蟻在
行走會分泌一種信息素。
7、為了觀測螞蟻,我們可以帶些面包屑和白糖做誘餌。帶上放大鏡,可觀測螞蟻身體。為了防止螞蟻亂爬,我們可
以帶一個小玻璃瓶子,將螞蟻扣在里面。
8、池塘、小河中生活著和多小動物,數(shù)量最多的是魚類。金魚的身體可以分為頭、腹、尾三部分,身上長有鱗片,
用鰥呼吸,用鰭幫助尾游泳。金魚喂得太多會被漲死。
9、世界上大約有一百多萬種動物,動物的共同特點: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會運動,需要食物維持生長,會排泄廢
物,會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映,會生長發(fā)育,會繁殖后代等。
第三單元(材料)
1、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周邊常見的材料有:木頭、金屬、玻璃、塑料、石頭'纖維、紙等。
2材料的性質可以用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能力等鑒定。柔韌性是指物體在受力變形后不易折斷的性
質。
3、金屬的特性:堅硬、有金屬光澤、有延展性、易傳熱、能導電、吸水性差等;鋁罐制作就是運用了鋁的延展性。
4、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韌性、絕緣性、耐腐蝕性、不容易傳熱性、質輕、反復運用性等。塑料不易分解,但可以反
復運用。
5、自己制造一張紙:A.將紙撕碎放在水中浸泡,直至能搗爛;B.攪拌紙屑和水,調成稀漿狀;C.將紙漿倒在平鋪的
棉布上,再用毛巾擠壓吸水。紙是可以回收運用的。
6、木頭的特性:質輕、比較堅硬'容易加工、具有柔韌性)、能浮在水上、具有承重力等。
7、磚和陶瓷都是用黏土燒制而成的。生產磚和陶瓷時要消耗大量的粘土、煤和其他燃料,會對環(huán)境產生影響。
8、我們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頭、黏土、棉花、牛皮等。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屬、塑料、陶瓷、
橡膠等。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加工運用,有的卻不能。我們應當合理使用材料,減少對環(huán)境的破壞。
9、
強度柔韌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
金屬強強差沉
木頭較強弱弱浮
塑料強較強差沉
紙弱差強沉
磚強差強沉
陶瓷強差差沉
第四單元(水和空氣)
1、水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透明液體。它以冰、雪、淡水、云、咸水等形式存在,用途分為:生
產,造紙、冶煉、發(fā)電、灌溉等;生活,洗衣、做飯、飲用等。
2、物質以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三種形式存在于我們的周邊,我們稱其為固體、液體和氣體。如,水是液態(tài),屬于液體;
它的固態(tài)就是冰,是固體;它的氣態(tài)就是水蒸氣,是氣體。
3、固體有固定的形狀和一定的體積;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但有一定的體積;氣體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
4、食用油和水的相同點:都是液體,都能流動,透明沒有固定形狀,能形成滴狀等;不同點:水完全透明,沒有顏
色,沒有氣味,不粘手流動速度快。食用油有些透明,淡黃色,有氣味,粘手,流動速度慢。
5、液體的流動速度與它自身的黏度有關。
6、液體有一定的體積,可以用量筒來測量。使用量筒時應當注意:A.量筒必須放平穩(wěn)。B.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的凹
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然后讀出液體的體積數(shù)。
7、空氣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透明氣體,它看不到,摸不著,真實的存在于我們的周邊??諝饩?/p>
有能流動、占據(jù)空間、可以壓縮等性質。
8、證明空氣存在的方法:將“空”塑料袋扎緊,放入水中,刺個孔后有氣泡冒出。證明空氣比水輕的方法:用塑料
管將空氣吹入水底,空氣以氣泡的形式冒出水面??諝饬鲃拥默F(xiàn)象:風,吹肥皂泡,扇扇子等。
9、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實驗:A.讓空氣將瓶子里的水擠出(課本78頁)。B.紙巾不濕(79頁)。
10、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大?。w積)是可以變化的,即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的空氣具有彈性,會產生彈力。
11、
形狀占據(jù)空間體積流動重量
固定不能不易壓
縮不易能不重輕
石
頭VVV
V/V/
水VVV
V
空
VV
12、證明空氣有質量(重量)的方法:用木棍做一個天平,將兩段各系一個吹滿氣的氣球,使之平衡。將一端的氣球
刺破,天平就不再平衡了。
13、實驗設計:
研究問題:空氣是否占據(jù)空間
研究方法:探究、實驗、觀測
研究材料:玻璃杯、紙巾、水盆、水
研究環(huán)節(jié):將紙巾放入玻璃杯底部,倒扣著按入水盆中。
實驗現(xiàn)象:紙巾不濕
實驗結論:空氣占據(jù)空間
注意問題:A.紙巾一定要塞緊,不要掉下來;B.將玻璃杯倒扣按入水中時,一定要使杯口水平。
株洲市2023年教師業(yè)務考試試卷及參考答案
小學科學
時量:120分鐘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請按規(guī)定在答題卡上填寫好自己的姓名、所在單位和準考證號。
2.答題時,牢記答案要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題卷上的答案無效。
3.考試結束后,請將試題卷和答題卡都交給監(jiān)考老師。
第I卷:選擇題(40分)
一、單選題(20分,每小題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答對計2分,多答、錯答或
不答計。分)
1.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涉及:B
A.人本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素質教育理論。
B.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理論。
C.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合作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理論。
D.人本主義理論、合作學習理論、素質教育理論。
2.平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聞一知十”,這種現(xiàn)象在
教育心理學上稱為:A
A.遷移。B.同化。
C.順應。D.模仿。
3.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滿足于“授人以魚”,更要做到“授人以漁”。這說明教學中應當重視:
B
A.傳授學生知識。B.發(fā)展學生能力。
C.培養(yǎng)學生個性。D.養(yǎng)成學生品德。
4.小學生在識字的初級階段,容易把一些筆畫相近或相似的字讀錯,如把“入口”讀成“八口”,
這說明小學生:A
A.感知能力不成熟。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記憶能力不深刻。D.思維能力有欠缺。
5.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德育工作有相應的側重點,其中,小學
階段的德育重點重要是:B
A.基本道德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B.平常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與實踐。
C.道德抱負信念的培養(yǎng)與指導。
D.人生觀價值觀的選擇與確立。
6.進城務工的張某夫婦超計劃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滿六歲,由于沒有準生證,他們臨時住所附近的
一所小學及本地教育局拒絕接受該孩子入學。學校和教育局的行為違反了:B
A.《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B.《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D.《中華人民共和國計劃生育法》。
7.小敏是班上的學習委員,學習一直非常努力,成績名列前茅。在一節(jié)自習課上,她碰到一道數(shù)學
計算試題,半節(jié)課過去了還沒做出來,正著急時,忽然聽到有個同學說“她越來越笨了"。小敏心里咯啜一下,琢磨
他是在說自己吧,然后就不斷地想自己是不是變笨了。從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別人說什么,并且總覺得是在說自己,
非常難受,后來朋友跟她開玩笑也耿耿于懷。整天被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占著腦子,亂糟糟的,頭都快炸了。你認為,
小敏同學的心理問題是中小學生常見:C
A.焦急癥。B.恐驚癥。
C.逼迫癥。D.抑郁癥。
8.袁老師半途接手小學三年級3班的班主任,有幾個學生經(jīng)常缺交數(shù)學作業(yè),通過了解,發(fā)現(xiàn)只要
題目難一點或計算量大一點,這幾個同學就不能準時完畢作業(yè),不僅如此,在各項活動中也有一些同學叫苦叫累。假
如你是班主任的話,可在全班進行:B
A.積極的情感教育。B.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
C.人際交往教育。D.良好性格的教苜。
9.教師提問學生,規(guī)定學生列舉破頭的各種用途。學生給出的也許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
人的武器、用于墊高、用于固定某東西。這種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是:A
A.發(fā)散思維。B.形象思維。
C.抽象思維。D.直覺思維。
10.健康是現(xiàn)代社會人們追求的重要目的,擁有健康并不意味著擁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則意味著失
去一切。198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為健康應涉及:D
A.軀體健康。B.軀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C.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
D.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
二、學科專業(yè)知識(20分)
(-)多選題:(共14分,每小題2分。每小題有一個或多個符合題意的答案,全對計2分,少答
計1分,不答或答錯計0分。)
11、以下哪幾項是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ABD
A、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B、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
C、科學教育應開發(fā)課程資源
D、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12、動物細胞中所沒有的結構是:B
A、細胞膜B、細胞壁C、細胞質D、細胞核
13、下列動物的生殖方式屬卵生的有:AD
A、烏龜B、蝙蝠C、鯨D、鴨
14、關于電磁鐵的磁性,下列說法對的的是BC
A、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通過的電流大小無關
B、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跟線圈匝數(shù)有關
C、電磁鐵通電時有磁性,斷電時無磁性
15、假如把手放在爐火正旺的火爐上烤火,你會感受到手一下子熱起來了?;馉t中的熱重要是通過
什么方式傳遞到手上的。C
A、傳導B、對流C、輻射
16、下列變化中只含物理變化過程的是AB
A、蠟燭熔化B、太陽曬干地面上的水
C、鐵生銹D、水果發(fā)霉
17、如圖所示:小明用滑輪組提高240N的物體,他至少要用多大的拉力(F)才干提起?(摩擦力
及滑輪重均忽略不計)B
A、120NB、80NC、60N
(-)判斷:(共6分,每小題1分)
18、假如電路中各用電器是逐個順次首尾相連的,此電路就是并聯(lián)電路。(F)
19、綠色植物能在陽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氣,同時吸取二氧化碳。(T)
20、沉到水底的物體只受到重力,沒有受到浮力。(F)
21、停止敲鑼后,還能聽到鑼聲,說明物體不振動也發(fā)聲。(F)
22、桿秤是運用杠桿原理做成的,當秤蛇上不慎沾上了泥土,秤同一貨品,其讀數(shù)比正常值大。(F)
23、人類對地球的結識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史,許多科學家作出了巨大的奉獻。其中著名的天文學家哥
白尼寫下了偉大的著作《天體運營論》,創(chuàng)建了“日心說”。(T)
第II卷:非選擇題(60分)
三、公共知識(10分)
24、認真閱讀以下材料,回答文后的問題:
材料一。“明亮的教室要干凈,神圣的教室要安靜?!辈簧俳處煆娬{課堂要鴉雀無聲,追求課堂秩序
井然。
材料二?!八^教師之主導作用,蓋在善于引導啟迪,使學生自奮其力,非謂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
默聆聽——葉圣陶
材料三。張同學從小酷愛天文,每次向家長和教師提出的問題都與天文有關,家長認為孩子滿腦子
奇思異想,對他們認為的主科語數(shù)外下功夫太少,會影響他將來的學習、升學與就業(yè),多次橫加阻攔。班主任則認為
張同學有天文的潛質,便建議張同學自己做一個人生規(guī)劃設計,并聯(lián)合家長、自然學科教師共同指導,使張同學對的
解決好了學科學習與業(yè)余愛好的關系。后來,張同學考上了北京師范大學,幾年后碩士畢業(yè),分派在北京天文館工作。
(1)分析材料一,反思“課堂上比安靜更重要的是什么?”你認為在新課程背景下應當樹立什么
樣的教育觀?(3分)
參考答案:
①課堂里沒有秩序、沒有紀律是不行的,但秩序和紀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②過度地強調安靜并
不科學;③讓學生喜歡學習、學習得更好(讓學生健康地發(fā)展/讓學生積極地思考/……)比讓學生安靜更重要。應樹
立育人為本的教育觀。
(2)教師是學生建構知識的忠實支持者。材料二,葉圣陶先生提出了什么樣的教師觀?在新課程改
革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應當如何貫徹這一先進的教師觀?(3分)
參考答案:
葉圣陶先生一語道破了教師主導的教師觀。貫徹主導性的教師觀,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中需要
做到如下四個方面:①啟迪學生做人;②引導學生會學習;③激勵學生會思考;④指導學生能實踐。
(3)材料三中,班主任有著什么樣的學生觀?請結合新課程改革的實際,略談如何突出這一學生觀?
(4分)
參考答案:
班主任老師有著主體性的學生觀。
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突出學生主體性要提倡學生全體發(fā)展、自主發(fā)展、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
四、學科專業(yè)知識(50分)
(-)填空:(共12分,每小題2分)
25、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是(火藥)、(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術)。
26、湖南有一位世界著名的科學家(袁隆平),他研究的(雜交水稻)被西方世界稱為東方魔稻。
27、人的心臟中有四個腔,它們分別是(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
28、種子萌發(fā)所需的三個外部條件是:適宜的溫度、(水分)和(空氣)。
29、太陽系共有(A)大行星,按它們與太陽的距離由近到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0、溫度是表達物體的(冷熱)限度,實驗室有的溫度計是根據(jù)(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
(-)簡答:(共12分,每小題3分)
31、我們在教學《地震》一課中,要讓學生知道地震發(fā)生時自我保護的一些措施。那么地震發(fā)生時,
應當如何進行個人防護?(至少寫三條)
參考答案:
保持清醒冷靜頭腦,做出靈敏反映。(1)可選擇桌子底下或床下等地方規(guī)避。(2)可選擇衛(wèi)生間等
小房間墻角規(guī)避。(3)要關閉電源、關閉煤氣、熄滅爐火。(4)不能乘電梯。(5)當大地震后運用兩次地震之間的間
隙,迅速撤離。(6)假如在戶外,就迅速遠離高壓線、大樹、建筑物等,然后跑到開闊的地方。
32、小實驗:用小玻璃瓶裝滿水,蓋好塑料瓶蓋,放到冰箱冷凍柜中,第二天打開冷凍柜看到什么
實驗現(xiàn)象?為什么?
參考答案:
(1)瓶蓋被頂開、頂壞或瓶子破裂,瓶內水結成冰后溢出了瓶口。
(2)水凝固成冰后,密度減小,體積增大。
33、分別寫出人體的感覺器官及其作用。
參考答案:
(1)耳:聽覺作用(2)眼:視覺作用(3)鼻:嗅覺作用
(4)舌:味覺作用(5)皮膚:觸覺作用
34、李同學將呼出的氣體吹進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這是由于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鈣沉淀。
請寫出該反映的化學方程式:
參考答案:
C02+Ca(OH)2=CaC031+H20
(三)論述題(26分)
35、(14分)課程標準是學科教學的大綱性文本。請根據(jù)《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以
下簡稱《課標》)回答下列問題:
(1)、地球上的許多變化都是地球的運動引起的,《課標》中對引起的四種變化作出了具體的規(guī)定。
請把“地球運動與所引起的四種變化”用框圖表達,并談談晝夜變化的成因及其影響。(6分)
(2)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用不同的行為動詞來描述課程目的,對三維目的中不同水平的學習規(guī)定
分別用了行為動詞進行描述。請你把下面四個行為動詞所相應的具體目的用線連起來。(3分)
(3)下面是《課標》中“內容標準”的節(jié)選。
主題物體與物質之四:物質的運用
內容標準
活動建議
4.1知道物體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結識保護資源的重要性。
?討論如何保護本地的資源。
4.2意識到物質的運用對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以及對的使用物質的和重要性。注意安全與健康,
知道一些常用的防范、安全和健康措施。
?運用自身經(jīng)驗和所搜集的各方面資料,討論各種物質(如酒精)的運用對人有利的方面(如治病)
和有害的方面(如釀酒)。
?組織學生搜集有關材料(涉及實物、圖片、錄像帶學生自己的小文章、漫畫等),舉辦一次小展覽。
4.3意識到物質的運用會給環(huán)境帶來正面和負面的影響,人對環(huán)境負有責任。
?調查白色污染,講座防治方法。
?調查本地重要污染源。
?寫一份給地方政府的建議書。
上表中“活動建議”一欄的設立與表述,既對教學實行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又在一定限度上體現(xiàn)了
新課程的價值追求。請你寫100字以內的文字,說說你對此的理解。(5分)
參考答案:
①上表中“活動建議”部分表述中關于討論、調查、搜集資料等具體的活動方式、方法,對教學活
動設計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和導向作用,對教師實行教學提出了操作性建議。
②上表中“活動建議”中的活動方式、方法是對學生學習的指導,體現(xiàn)了探究、合作等學習方式的
特性,有助于三維目的的實現(xiàn)。
36、有的老師說:探究式學習方式就是先進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就是落后的。你是怎能樣看待這個
問題的?(5分)
參考答案:
(1)不能認為探究式就是先進的,接受式就是落后的。
(2)接受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均是中小學生重要學習方式。
(3)兩種學習方式的效果關鍵是運用。接受式學習運用得好,如教師講授也可以生動地向學生傳達
大量的有用信息。運用得不好,授課會很沉悶,讓人昏昏欲睡;探究式學習能啟發(fā)和鍛煉學生的思維,但運用不好,
也也許使課堂學習活動變得雜亂無章,沒有效果。
(4)探究式學習能使學生構建知識形成科學概念、領悟科學研究方法;接受式學習能讓學生學習大
量的人類文化遺產中的精華,以豐富他們的心智與靈魂。兩者應當彼此取長補短,互相促進,不可偏廢。
37、有位老師在進行《溶解》一課教學時,給每組學生提供了材料:盛有水的燒杯,筷子,小包鹽。
并讓學生猜一猜食鹽放入水中會不會溶解,然后讓學生實驗:把鹽放入水中,攪拌后食鹽不見了。接著教師分別做了
沙子、高鎰酸鉀是否溶解的演示實驗。最后教師指導學生填書上的表格:石子'紅糖、粉筆、肥皂、洗衣粉、橡皮是
否溶解。這些為什么不是科學探究活動?假如你教這個內容,如何來設計探究活動?請寫出探究活動設計思緒。(7
分)
參考答案:
(1)食鹽的溶解是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還讓學生進行猜想是無意義的。學生已知結論,教師讓學生做
食鹽溶解實驗,顯然這是一種驗證性實驗,而不是科學探究活動。教師進行演示實驗讓學生看,這一活動過程教師處
在積極狀態(tài),而學生處在被動狀態(tài),學生的行為缺少積極性,因此不屬于科學探究活動。
(2)探究活動設計思緒要體現(xiàn):①緊扣探究活動主題,活動要有探究價值;②設計科學合理、方法
新奇,讓學生多感觀參與和思維參與。
2023年湖南長沙芙蓉區(qū)科學考試真題(附答案)
一、填空(1分1空)15分
1.實驗法分為單組實驗法,等組實驗法和循環(huán)法
2.兒童在觀測活動中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隨意性、情緒性、籠統(tǒng)性和短暫性
2.太陽光透過三棱鏡,把白光慮成紅橙黃綠藍靛七色
3.化學變化的特性是生成了新的物質,鋼鐵變繡是化學變化,鐵線彎曲是形態(tài)改變
4.生物分類單位有界、門、綱、目、科、屬、種,“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
5.生物多樣性通常涉及遺傳(基因)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三個組成部
分。
6.“三維”課程目的是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奪不咫長沙教師招聘信息株洲教師招聘考試網(wǎng)長沙教師招聘課程
二、選擇2分一個10個20分
1.下列哪個是對氣候的描述
A、B、狂風暴雨C、四季分明D、風和日麗
2.下列“節(jié)能減排”的措施中哪個是錯誤的
A、B、使用環(huán)保購物袋,減少白色垃圾C、步行上下班,減少尾氣排放D、少使用空調,節(jié)約用電
3.沙漠植物的葉子都是針狀的,這是由于
A、減少水分蒸發(fā)B、減少受光照面積C、D、
4.太陽系的小行星帶位于之間
A、木星與土星B、火星與木星C、金星與火星D、
5.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由于
A、質量大B、體積大C、能發(fā)光D、能發(fā)熱
6.下列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的是一此題配圖
A、樹的倒影B、筷子斷了(水中)C、手影D、放大鏡放大字
7.月食發(fā)生時太陽、地球、月球的排列是如何的
A、太陽-月球-地球B、太陽-地球-月球C、地球-太陽-月球D、
8.蜜蜂巢是由許多個形的組成的
A、四邊形B、五邊形C、六邊形D、八邊形
9.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后變形,力撤走后又恢復,我們說這個物體具有
A、彈性B、彈力C、重力D、拉力
三、名詞解釋
1.研究性學習
答:研究性學習是以“培養(yǎng)學生具有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態(tài)度,
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的;
以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獲得的各種課題或項目設計、作品的設計與制作等為基本的學習載
體;
以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中學習到的科學研究方法、獲得的豐富且多方面的體驗和獲得的
科學文化知識為基本內容;以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學習方式開展研究為基本的教學形式
的課程。
2.觀測法
答:觀測法是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觀測客觀對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資料的一種方
法。
觀測法是研究性學習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學生搜集資料的基本途徑,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
礎。
四、簡答
1.怎么理解“科學學習以探究為重要方式”?(5分)
2.溫度計的使用方法(5分)
答:1、測量前,觀測所要使用的溫度計,了解它的量程(測量范圍)和分度值(每一小格相應的溫度
值);
2、測量時使溫度計的玻璃泡跟被測液體充足接觸(要浸沒在被測液體中);
3、待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
4、讀數(shù)時溫度計玻璃泡要留在被測液體中,不能取出來讀數(shù)。
3.科學探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6分)
1.提出問題2.建立假設3.設計實驗方案4.收集事實與證據(jù)5.檢查假設6.交流與討論
五、綜合
1.按月相變化填寫月相圖形、名稱、特點,完畢下表13分
時間
初1
2-7
8
9-14
15
16-23
23
24-30
名稱
新月
娥眉月
上弦月
凸月
滿月
凸月
下弦月
殘月
月相圖形
答案
新月:
整晚不可見
上弦月:
出現(xiàn)在西半天空,上半夜傍晚至半夜可見。
滿月:
一輪明月整夜可見,傍晚至凌晨五六點,出現(xiàn)在上中天。
下弦月:
只在下半夜出現(xiàn)于東半天空中,這就是“下弦"。
新月:
整晚不可見
月相是以日月黃經(jīng)差度數(shù)(以下的度數(shù)就是日月黃經(jīng)差值)來算的,共劃分八種:
新月(農歷初一日,即朔日):。度;
峨眉月(一般為農歷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一一90度;
上弦月(農歷初八左右):90度;
漸盈凸月(農歷初九----農歷十四左右):90度一一180度;
滿月(望日,農歷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漸虧凸月(農歷十六----農歷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月(農歷二十三左右):270度;
殘月(農歷二十四左右一一月末):270度----360度;
此外,農歷月最后一天稱為晦日,即不見月亮;
以上有四種為重要月相:新月(農歷初一日),上弦(農歷初八左右),滿月(農歷十五日左右),下弦(農
歷二十三左右),它們都有明確的發(fā)生時刻,是通過精密的軌道計算得出的。
月相變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見,只緣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輪圓月面朝西。
滿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東下半夜。
一個口訣(方便記憶):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一意思是:
上弦月出現(xiàn)在農歷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
下弦月出現(xiàn)在農歷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東,位于東半天空。
2.解釋下列六種自然現(xiàn)象(云、雪、雨、霧、露、霜)6分
云、雨、雪、霧、露、霜
云:地面上的水蒸發(fā)成為水蒸氣(汽化),升到高空與寒冷空氣接觸,水汽便凝結成小水滴(凝華),
形成云。
雨:當溫度下降,而又有凝聚核心的時候,就會凝結成大水滴下降為雨,一滴雨點要比云中的小水
滴大上幾千倍,
小水滴一定要在它的體積增長到很大的時候才會落下來。
雪:假如下落的環(huán)境溫度在0℃以下,水在空氣中就也許形成雪(凝固)。
水汽凝華而成的微小晶體叫水晶,當水晶在大氣隨氣流上下翻騰,聚集起來變得足夠大時,就形成
雪花在地面飄落。
雪花的大小取決天氣溫度,溫度越低,形成的雪花越小。由于構成雪片的結晶能反射光,因此雪呈
白色。
霧:當過冷的水滴碰撞在冰晶(或雪花)上,則成霰。
冰雹:霰在積雨云中隨著氣流多次升降,不斷與雪花、小水滴等合并,形成透明層和不透明層交替
的冰塊,落到地面就是冰雹。
露:地面上的空氣中具有肉眼看不到的蒸汽,當水汽含量達成飽和時凝結成水滴,這就是露(夏季植
物上的水珠)。
霜:假如地表氣溫降到0℃以下時,則水汽直接凝結成固態(tài)(凝華),就是霜(冬季上午路旁干草上的
白色粉末狀固體)。
3.甲乙分別有一個生態(tài)瓶,乙發(fā)現(xiàn)甲的生態(tài)瓶中的植物比自己的存活時間要長,于是提出猜想:生
態(tài)瓶中有無動物是影響其中植物存活時間的因素,請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乙的猜想是否對的。13分
實驗名稱
實驗準備
控制變量
實驗環(huán)節(jié)
2023~2023學年度第一學期三年級科學期末考察
武漢理工大學附屬小學程志紅
一'選擇與填空(將最合適的一個答案序號填在橫線上)
1.要想把樹皮圖案弄到紙上去,一般采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電商代運營服務與大數(shù)據(jù)分析應用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疾病免責醫(yī)療援助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沈陽市租賃住宅租賃合同簽訂及履行協(xié)議
-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第3單元10短文三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 二零二五年度海洋資源開發(fā)管理費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炊事員臨時聘用合同簽訂及履行管理細則
- 網(wǎng)絡教學資源在小學生閱讀中的影響
- 崗位流程優(yōu)化與執(zhí)行策略的有效結合
- 銀行體系內巡察工作風險管理探討
- 2025年貴州財經(jīng)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近5年??及鎱⒖碱}庫含答案解析
-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全冊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表格式教案
- 改革開放教育援藏的創(chuàng)新及其成效
- 第3課+中古時期的西歐(教學設計)-【中職專用】《世界歷史》(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 山東省濟寧市2023年中考數(shù)學試題(附真題答案)
- 班組建設工作匯報
- 供應鏈金融與供應鏈融資模式
- 工程類工程公司介紹完整x
- 板帶生產工藝熱連軋帶鋼生產
- 關鍵工序特殊過程培訓課件精
- 輪機備件的管理(船舶管理課件)
- 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教材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