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中西古典園林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高中美術-中西古典園林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高中美術-中西古典園林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高中美術-中西古典園林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高中美術-中西古典園林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了解中西古典園林的特點和造園手法。2、理解園林景觀和文化傳統(tǒng)的關系。3、培養(yǎng)對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激發(fā)民族自豪感。重點:中西古典園林、尤其是蘇州園林的特點。難點:園林的外在風格與文化傳統(tǒng)的關系。教學過程:在學習今天的新課之前,老師先來和同學們聊一聊。問同學們一個小問題,你們去過頤和園嗎?恩,有個別同學去過,絕大多數(shù)還是沒去過的。那法國的凡爾賽宮就更不用說了。那下面的這個地方,我相信,每位同學都去過?!@就是我們濟寧人民公園。在我們的人民公園里有假山、水、花草樹木、仿古的小橋及仿古建筑,當然還有一點,那就是有圍墻圍著,劃分了內與外。事實上,咱們的人民公園和頤和園、凡爾賽宮的本質完全一樣,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園林。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上這個字。這是園字的繁體字。同學們知道,我們的漢字是象形文字,字體本身就能表現(xiàn)事物的內容或構成?!督蠄@林志》一書中就巧妙地分析了這個字的構成。請同學們的眼睛跟隨我的鼠標,外面這個大口,實際上代表園林的圍墻,圍墻里面最上面是個土字,代表園林里的……很像古代亭榭的頂部,代表園林里的屋宇建筑,而這個小口,代表園林里的水池,下面這幾個筆畫,形似樹木的樹干、樹枝,也就是說,它代表的是園林的花草樹木。簡簡單單一個字,就涵蓋了園林的四大要素。好,下面切入正題,我們這堂課的主要內容就是:中西古典園林,兩者之間的一個比較。中西方古典園林在建筑內容上沒什么太大的差異,但是由于在文化與觀念上的不同,兩者在建筑手法上呈現(xiàn)出不同的審美特色。首先,我們一起來欣賞咱們中國的古典園林。中國古典園林既有雍容華貴的皇家園林,又有玲瓏素雅的私家園林。皇家園林主要集中在北京,比如頤和園、北海公園;而私家園林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帶,以蘇州園林為代表。我們先來看皇家園林?;始覉@林的繁榮期出現(xiàn)在明清,尤其是清代。為什么呢?這主要是因為清代的帝王們普遍接受了江南私家園林的審美趣味和形式。同學們都知道,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他對江南的園林是情有獨鐘,回到北京后就大面積的興建園林。這些皇帝們不僅僅是偶爾來這里游玩,而是經(jīng)常居住在這里,甚至是在這里料理朝政,還美其名曰“避喧聽政”。他們大量興建的園林主要集中在北京的西郊,那里風景秀美,是名園繪萃之地。在這里有著名的“三山五園”。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萬壽山,五園是指靜宜園、靜明園、頤和園、暢春園和圓明園。其中的頤和園是全世界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整、文化價值最高的皇家園林。頤和園的前身是“清漪園”。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掠奪并焚燒了這所園林。慈禧太后于1888年擅自挪用海軍軍費3000萬兩白銀,歷時十年重建新園,并改名為頤和園。同學們來看這張頤和園的俯視圖,第一印象是什么?一個字,大。整個頤和園占地5000畝,同學們可能對這個數(shù)字沒什么概念,做個比較,咱們濟寧一中新校區(qū),占地255畝,頤和園是咱們學校的20倍??梢婎U和園之大。那同學們繼續(xù)看圖,你們的第二印象是什么?這么大面積的藍色區(qū)域是什么?水,水占了全園面積的四分之三。圖片上的這些水是頤和園的著名景點之一,昆明湖。昆明湖的建造是按照中國園林“一池三島”的傳統(tǒng)模式建造的。什么是“一池三島”?這就要上溯到秦朝。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以后,聽到這樣一個傳說。傳說在東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萊、萬丈、瀛洲,仙山上有長生不老之藥。秦始皇多次派人去找,結果當然是沒找到。但秦始皇不死心,就在長安城上林苑里建造內湖,并建有三島,就象征著三座仙山。這種“一池三島”的模式被一直沿襲下來,直到清代。昆明湖里有三島,北海公園里也有三島。這表明我國古代的那些封建帝王們,都盼望著長生不老,千秋萬歲。讓我們拉近距離欣賞一下。乾隆皇帝不僅僅是個風流皇帝,還是一個大孝子,為了給母親祝壽,乾隆特意派人把昆明湖的平面做成壽桃的形狀。昆明的旁邊的這座山原名叫翁山,為了給母親祝壽,乾隆把它改名為萬壽山。這萬壽山上有座塔狀建筑,名叫佛香閣。佛香閣的顏色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故宮的顏色類似,紅色的墻面、立拄、門窗,加上黃色的琉璃瓦,體現(xiàn)出華麗富貴的宮廷色彩。佛香閣本身高達41米,加上萬壽山的高度,就是全園的最高點。想當年,乾隆皇帝請他的母親站在這里俯視全園,所有的景色,盡收眼底。當然,就看到了那個大壽桃,和象征三個仙山的島嶼。乾隆皇帝就這樣借助園林的形式盡了一份孝心。接下來讓我們轉到萬壽山的另一邊看一下,在萬壽山的腳下,昆明湖面上,我們看到一些船。拉近距離再看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不是船,而是長的像船的建筑物。這種建筑叫舫。它兼顧了船和建筑兩者的功能。人們既能在上面近距離欣賞水景,又可以在上面宴請賓客。仔細去看,同學們會發(fā)現(xiàn)船的樣式是中式的,而上面的拱形門和玻璃畫則是西式的。這說明在當時清代,西洋的建筑風格,已傳入我國。濟寧六畫舫,形式和舫的樣式一樣。我們還沒有離開昆明湖?,F(xiàn)在看到的是昆明湖上又一景點,十七孔橋。聽到它的名字同學們就會知道它下面有幾個拱了。繼續(xù)看圖片,大家看到橋后面的山了吧,一處遠山將湖光橋影襯托的更為優(yōu)美。現(xiàn)在老師有個問題,請同學們從距離上判斷一下,山是在頤和園內還園外?它屬于頤和園的范圍嗎?答案是不屬于。北京西郊的玉泉山此時已被頤和園成功的借景。接下來給同學們介紹一下“借景”這種手法。借景是中國山水園林突破空間局限,豐富園景的一種傳統(tǒng)手法。它把園林外或近或遠的風景巧妙地引借到園中,使它們成為園景的一部分。為加深同學們對借景一詞的印象,我們來看同學們一個身邊的例子。這是咱們杏壇中學的校園一景。從這個角度看,咱們校園也借景了,借的是六藝城的景。讓不知道的人以為,這六藝城就是咱們學校的呢。下面讓我們離開頤和園,來到圓明園。圓明園和頤和園一樣,也是在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焚燒的。我相信在座的同學們此時此刻的心情和我一樣,感到非常的沉重和遺憾。我只能給大家展示這一張圖片。因為它就剩這么點兒了。但從僅存的這一小部分,同學們看這是什么風格?歐式。巴洛克式的拱形門,羅馬式的立柱,很明顯的西歐風格。圓明園一直沒有被重建,但是老師這里有一個用電腦三維修復的圓明園的短片,請同學們來欣賞一下。圓明園集中了六代帝王的夢想,是當時規(guī)模最大,景點最為豐富的園林巨作。它之所以被外國人稱為萬園之園,是因為它匯集了世界各地的園林風格。它可以和歐洲任何一個園林想媲美。一直以來,圓明園都倍受世人的關注。2005年,浙江橫店集團準備籌資200個億在浙江重建圓明園,消息一出,就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對,最后是不了了之。而就在這個月的3號,老師又從中央臺看到這樣一則消息,圓明園管理處將在圓明園遺址內建一個數(shù)字影院,通過計算機技術打造一個虛擬的圓明園,就像老師剛才給同學們放的視頻。在老師看來,建倒是可以,因為這有助于國人了解真正的圓明園。但是,前提是不能破壞現(xiàn)在的遺址。過去的圓明園,是世界園林藝術的珍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而如今的圓明園,已超越了藝術,它更是一個國恥,時時警醒著我們中國人。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曾經(jīng)讓乾隆皇帝情有獨鐘的江南私家園林。私家園林主要集中在蘇杭。自古以來我們對蘇杭的評價就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之所以能夠得此美譽,很大程度上與這些私家園林有關系。蘇州園林在全世界都享有美名。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蘇州園林之冠——拙政園。提到拙政園,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名字的來歷。拙政園最初是由明代御史王獻臣所建造的,由于卷入一場政治斗爭,被罷官回鄉(xiāng)。他返回故鄉(xiāng)以后,建造了這所私家園林逍遙閑居,并借用晉代文學家潘岳《閑居賦》一文當中“拙者之為政”這句話,來形容自己在政治上的笨拙,故取名為拙政園。看到這張圖片,同學就會發(fā)現(xiàn)私家和前面講過的皇家園林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它們的面積?;始覉@林廣闊而雄偉,私家園林則小巧精致,所有的景物都非常緊湊。拙政園全園占地僅62畝,還不如我們杏壇中學大。但凡是去過拙政園的人,絕對不會感覺它小,反而會覺得“庭院深深深幾許”。為什么呢?這是因為私家園林的造園師采用變換無窮、不拘一格的藝術手法,在有限的空間內點綴假山、亭臺樓閣、池塘、樹木、花墻和長廊,使蘇州園林以景取勝,給人以小見大的藝術效果。另外,它們在色彩上也有不同。同學們還記得剛才欣賞過的佛香閣吧,它的顏色絢麗而富貴。而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私家園林則體現(xiàn)出江南水鄉(xiāng)的色彩,白墻灰瓦,色彩樸素、淡雅。要想領略蘇州園林的美,我們就需要了解蘇州園林里這5點美的元素,園之骨、園之脈、園之情、園之趣和園之眼。我們先來看一下,園林當中最硬的元素,石頭。這是留園中的冠云峰。宋代書畫家米芾僅用四個字就準確地概括了它的特點,露、透、瘦、皺。下面老師給同學們講個故事,叫米芾拜石。相傳宋代書畫家米芾特別喜歡石頭,已經(jīng)到了如癡如狂的程度。有一天,他聽說河岸之上有一奇石,便立刻派人將其移到自己家中。見到這塊石頭,他大為驚喜,立刻讓人為這怪石設席,相當于咱們現(xiàn)在請客人落座,他洗刷沐浴后,穿上官袍,對著石頭三叩九拜,口中還念念有詞:“吾欲見石兄20年矣!”大有相見恨晚之意,這就是米芾拜石的故事。眾所周知,我們欣賞石頭總是要把石頭和自然界的某些物象聯(lián)想在一起??吹揭粔K石頭,就會想它是像動物啊,還是像人物???而對于這些石頭的欣賞則上升到更高層次的審美。它們多已意態(tài)成形,是一種天然雕塑。給人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間。正如我國繪畫大師齊白石所說:“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像為媚俗,不像為欺世?!碧K州園林中的石頭就表達了這種似與不似的含蓄。而私家園林中的山,被稱為疊山。對于皇家園林來說,它的主人是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的地盤,我做主。這個山我喜歡,這個湖我喜歡,那好,圍起來,做我的園林。私家園林就不行了。受到地段條件、經(jīng)濟力量、封建禮法的約束,它的山只能是假山,它的水只能是挖坑來的。由于當時交通運輸極不發(fā)達,只能一小塊一小塊石頭運輸,這就有了疊山。私家園林的造園師們把疊山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創(chuàng)作,他們把這些石頭巧妙拼接,精心組合,使這些山看上去既像天然而成,又與周圍的建筑渾然一體,感覺建筑好象居住在山里,人又居住在建筑里,真正達到了中國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江南大地因水而充滿生機,蘇州園林因水而富有靈動。園林對水的創(chuàng)作又稱“理水”。拙政園里水占了全園的三分之一,因此對水的創(chuàng)作成為主體。它們被模擬成自然界中的江河湖海,平靜的水面上再點綴些荷花、睡蓮,增加了園林的視覺效果和情趣。除了山水、園林里的花木最早感知春天的到來,可以說,若沒有花木傳情,就談不上園林的意境。蘇州園林的栽花植樹是自由章法的,因此我們看不到成排的整整齊齊的花木。當春天到來的時候,這些綠葉繁花就給園子帶來了盎然生機。園之趣。蘇州園林隨處可見波形的水廊和彎曲的小橋,給游覽者帶來無盡的趣味。這些波形水廊,彎曲的小橋,既連接了建筑與景觀,又劃分了空間。人們被引導著從一處景觀峰回路轉至另一處景觀,感覺周圍全然不同。這在藝術上被稱為移步換景,這種藝術手法讓我們感受到山重水復,柳暗花明的趣味。人們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最后一點,園之眼,指的就是園林的窗戶。在園林里室外的被稱為“漏窗”,這些漏窗,一目了然,主材是石頭,屬于透雕。園林師們構思獨特,窗戶上的圖案絕少重樣,既有實用性,又有裝飾性。它們本身就是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另外,這些窗戶都有主題。比如說這四扇,表達的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而這一組,則是國畫當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四君子,梅蘭竹菊。讓咱們再來到室內,室內的窗戶被稱為“花窗”,很明顯,主材變成木材,木制雕刻可以表現(xiàn)的更加充分。一扇扇精美的花窗形態(tài)各異,或豎長,或方形,或圓形。好象給這如畫的風景加上了一個精美的畫框,這就是中國園林風景如畫的特色。整個拙政園因為由江南才子文征明設計,所以說,處處是詩情畫意。比如說這個景點,“與誰同座軒”。軒的名字來源于宋代大詩人蘇軾的一句“與誰同座,明月清風我”。同學們可以想象一下,坐在這樣的亭子里,有明月清風為伴,意境馬上就出來了。另外,有山有水有亭子,再配上這樣優(yōu)美的詩句,一副活生生的山水畫就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正如我國著名作家葉圣淘在《蘇州園林》這篇文章中所說,蘇州園林最大的特點就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關于中國古典園林我們就欣賞到這里,下面老師做個總結。無論是皇家園林還是私家園林都讓我們感覺我國古人追求容入到大自然中的觀念,明代著名園林家計成在《園冶》一書中這樣寫到:“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僅僅八個字,高度概括了咱們中國古典園林的特色。中國之行,告一段落。讓我們來到歐洲,欣賞一下西方的園林。歐洲古典園林以法國園林為代表。17世紀法國的藝術受到兩大因素的影響,一是路易14高度中央集權制要求嚴格的秩序,二是唯理論成為主要的哲學思潮,唯理論的代表人物笛卡爾認為,藝術也要像數(shù)學一樣嚴謹,合乎邏輯。由于這兩點,法國園林藝術呈現(xiàn)出一種嚴謹對稱、整整齊齊的特色。凡爾賽宮的園林里到處都是幾何形的圖案,它們被布置的井井有條。辛勤的園丁把花壇剪裁成有花紋的地毯,再看一下他們的樹木,難道說法國的樹都長得高矮胖瘦一個樣子嗎?當然不是。所有呈圓錐體的樹也都是辛勤的園丁的杰作。這個水池被稱為“水鏡面”,正因為它那種正圓形的幾何圖案,在風平浪靜的時候像一個圓圓的鏡子。中央的皇家大道就像中軸線一樣,兩邊是絕對地對稱,絕對地嚴謹。為了加深同學們的印象,再給大家播放一段視頻。在剛才的視頻中,無論是凡爾賽園林還是維貢府邸花園,都讓我們感覺到與中國園林截然不同。在西方人看來自然美不是最美的,只有精心休整才能達到完美。正如法國著名園林師安德烈勒諾特所說,“要強迫自然接受勻稱的法則”。因此法國古典園林又被稱為“馴服自然的園林”。離開法國,我們趕往文藝復興時的意大利。與法國一馬平川的地勢不同,意大利多山多丘陵,再加上亞熱帶地中海氣候,意大利的夏天格外炎熱。由于獨特的地形和天氣條件,意大利人因地制宜,發(fā)明了“臺地園”。臺地園不是某個園林的名字,而是一種獨特的造園手法。意大利的園林師認為園林是從建筑到周邊環(huán)境的過度環(huán)節(jié),他們把建筑放在最高點,而園林就像一層層的臺階一樣,慢慢地過度到最低點。這一層層的臺階,好象被穿上了綠色的外衣。花壇也是那樣的對稱、圖案化。這一點和法國園林一樣。圖片上是威斯特別墅花園。園林中每一層都安放了設計巧妙的噴泉,給炎熱的意大利帶來絲絲涼意。因此又被稱為“萬泉宮”。別墅是全園最高點,可以俯視全園的美景。從這個角度,我們隱隱約約可以看到遠處的大海。意大利的園林,都是建在海邊,面對大海,這也是為了降低氣溫。來比較一下吧。中西古典園林采用不同的布局,西方古典園林的布局嚴謹對稱,而中國古典園林則處處皆風景。因此在欣賞中國園林時,必須置身其中,邊走邊看;而在欣賞西方園林時,最好站在最高點,感覺氣勢宏大,一覽無余。中國園林的創(chuàng)作原則是“雖由人做,宛自天開”;而西方園林則要強迫自然,接受勻稱的法則。中國園林追求的是詩情畫意的天然之美,而西方古典園林則是追求人工雕琢的盛裝美。最后,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園林的魅力。今天這堂課就上到這里。課后反思從教學效果上看,電子雜志的課件形式吸引了學生,而且動畫的形式讓他們理解的直觀、更容易(如:繁體園字的解讀和借景的使用)。他們陶醉于園林之美,思考了園林之美美在何處,更深刻的理解了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所在。雖不十分熱鬧,卻很有收獲。我覺得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聽、看、講、想、做、動、靜”七個因素(環(huán)節(jié))中的六個,只有“做”的環(huán)節(jié)比較薄弱。課堂容量有限,的確沒有時間安排學生動手實踐。我想也并非所有的美術鑒賞的教學內容都要讓學生學什么就做什么,本節(jié)課重在“鑒”、“賞”中西古典園林的特點,造園的具體方法只是一帶而過,而園林的設計是非常復雜的一件事,要求他們馬上進行設計,太急了點,不符合教育的規(guī)律,超出了高中學生的能力水平。如果非讓學生嘗試設計的話,那也只是一種低水平的作秀。是不是有更好的活動讓學生“做”呢?我還沒想出來,也希望大家給我指點迷津。課標分析美術鑒賞要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使學生認識美術與自然、社會的關系,并形成熱愛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tài)度。教材分析:建筑、園林是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明顯的生活化、實用化的特點。園林是建筑的補充和升華。和建筑相比,園林更側重于精神愉悅和審美滿足?!疤烊撕弦弧笔侵袊鴤鹘y(tǒng)哲學觀,反映在造園藝術上就是“雖有人造,宛自天開”成為中國園林的最高境界;歐洲人則依照“人是萬物的尺度”的傳統(tǒng)理念,改造自然、馴化自然,于是出現(xiàn)了規(guī)整有序的、圖案化的園林。本課通過中西園林的比較,不僅凸顯了中西古典各自的特色,而且為我們提供了中西文化比較的很好的視點。教材分析本課在教材體系中的地位:《中西古典園林》是山美版美術鑒賞第二單元中西美術作品比較,這節(jié)課的學習,主要欣賞中西古典園林的經(jīng)典作品,了解中西園林藝術的不同風格及手法,并領會其中的內涵、自然觀的不同……建筑、園林是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明顯的生活化、實用化的特點。園林是建筑的補充和升華。和建筑相比,園林更側重于精神愉悅和審美滿足?!疤烊撕弦弧笔侵袊鴤鹘y(tǒng)哲學觀,反映在造園藝術上就是“雖有人造,宛自天開”成為中國園林的最高境界;歐洲人則依照“人是萬物的尺度”的傳統(tǒng)理念,改造自然、馴化自然,于是出現(xiàn)了規(guī)整有序的、圖案化的園林。本課通過中西園林的比較,不僅凸顯了中西古典各自的特色,而且為我們提供了中西文化比較的很好的視點。學情分析因為本課的內容與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聯(lián)系較為密切,學生通過其他學科的學習或多或少的接觸過,可能有少數(shù)的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