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的基礎知識點總結分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cf0950f3b8ba7185d99dbc2a7841c02/4cf0950f3b8ba7185d99dbc2a7841c021.gif)
![高中語文的基礎知識點總結分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cf0950f3b8ba7185d99dbc2a7841c02/4cf0950f3b8ba7185d99dbc2a7841c022.gif)
![高中語文的基礎知識點總結分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cf0950f3b8ba7185d99dbc2a7841c02/4cf0950f3b8ba7185d99dbc2a7841c023.gif)
![高中語文的基礎知識點總結分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cf0950f3b8ba7185d99dbc2a7841c02/4cf0950f3b8ba7185d99dbc2a7841c024.gif)
![高中語文的基礎知識點總結分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cf0950f3b8ba7185d99dbc2a7841c02/4cf0950f3b8ba7185d99dbc2a7841c02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學語文的基礎學問點總結分析中學語文的根底學問點總結
《琵琶行》并序
mdash;mdash;白居易
一、通假字
曲終收拔留神畫(畫通劃)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齒梳)
二、古今異義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其次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老大嫁作商人婦(老大:古:年紀大了今:長子、長兄等)
又聞此語重唧唧(唧唧:古:嘆息聲今:一般指蟲鳴)
因為長句(因為:古:因此寫了今:表緣由)
暮去朝來顏色故(顏色:古:容貌今:色調)
凄凄不似向前聲(向前:古:剛剛今:朝向前方(面))
三、一詞多義
(1)言
感斯人言(言:話語)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說)
(2)命
遂命酒(命:囑咐,叮囑)
命曰[琵琶行](命:取名)
(3)為
因為長句(v寫、作)
初為【霓裳】后【六幺】(為:彈奏)
為君翻作【琵琶行】(為:介詞,為、替)
(4)暫
凝絕不通聲暫歇(暫:副詞,短暫)
如聽仙樂耳暫明(暫:副詞,突然、突然)
(5)幽
別有幽愁暗恨生(幽:深厚)
幽咽泉流冰下難(幽:形容卑微,隱晦,不暢達)
野芳發(fā)而芳香(幽: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幽:昏暗)
(6)語
琵琶聲停欲語遲(語:說話,答復)
今夜聞君琵琶語(語:曲)
(7)暗
尋聲暗問彈者誰(輕聲地)
別有幽愁暗恨生(隱藏的)
偏聽那么暗(糊涂,愚昧)
四、詞類活用
聞舟中夜彈琵琶者(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遂命酒(酒:名詞作動詞,擺酒席)
歌以贈之(歌:名詞作動詞,作詩)
商人重利輕別離(重、輕:形容詞作動詞,看重、輕視)
五、文言句式
1、倒裝句
轉徒于江湖間(于江湖間,介詞構造作狀語,后置)
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詞構造作狀語,后置)
2、省略句
問其人,本(是)長安倡女
送客(于)湓浦口
使(之)快彈數(shù)曲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3、被動句
感斯人言
《寡人之于國也》
__《孟子》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剛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通“毋”,不要)
(2)無失其時(通“毋”,不要)
(3)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通“斑”,此處指頭發(fā)花白)
(4)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同“途”,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僅僅)
2.特殊詞義
(1)河內兇(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鄰國之民不加少(副詞,更、更加)
(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過)
(4)數(shù)罟不入洿池(細密)
3.一詞多義
(1)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食:前一個為動詞,吃;后一個為名詞,食物)
(2)數(shù)
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譯(幾,假設干)
數(shù)罟不入洿池(密)
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數(shù)目)
扶蘇以數(shù)諫故(屢次)
(3)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過)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彎曲)
系向牛頭充炭直(通值,價錢)
(4)勝
不違農(nóng)時,谷不行勝食也(盡)
驢不勝怒,蹄之(能承受)
其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勝利)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超過)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漂亮的)
(5)發(fā)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翻開)
發(fā)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派遣)
百發(fā)百中(放射)
野芳發(fā)而芳香,佳木秀而繁陰(花開)
(6)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
窮兵黷武(軍事力氣)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軍隊)
草木皆兵(士兵)
4.詞類活用
(1)名詞作動詞。
填然鼓之(敲鼓)
樹之以桑(種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稱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吃)
5、古今異義
(1)河內兇,那么移其民于河東(古:黃河今:泛指河流)
(2)河內兇,那么移其民于河東(古:谷物收成不好今:兇惡,厲害)
(3)棄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今:行,走路)
(4)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古:供應活著的人今:保養(yǎng)身體)
(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憑借今:表示同意,認可)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為這樣,而意為卻今:轉折連詞)
(7)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歸咎今:沒有罪過)
二、文言虛詞
1.而
(1)連詞,連接狀語和中心語,表修飾:棄甲曳兵而走
(2)連詞,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
(3)連詞,表轉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
(4)連詞,表并列: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2.其
(1)指示代詞,相當于“那”“那里”:那么移其民于河東
(2)代詞,作定語成分:移其粟于河內(代河東的)/無失其時(它們的)
3.之
(1)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寡人之于國也/那么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2)構造助詞,的:察鄰國之政/王道之始也
(3)襯音助詞,無義:填然鼓之/樹之以桑
⑷代詞,作賓語成分:申之以孝悌之義(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說的事)
4.焉
(1)句末語氣助詞:盡心焉耳矣
(2)代詞: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
5.然
(1)指示代詞,這樣:河東兇亦然/然而不王者
(2)形容詞詞尾,相當于“地”:填然鼓之
6.于
(1)介詞,對于:寡人之于國也
(2)介詞,表比擬,比:那么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3)介詞,在: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三、文言句式
1.判定句
(1)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語氣詞“也”,表判定)
(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hellip;hellip;者,hellip;hellip;也”,表判定)
(3)非我也,歲也(語氣詞“也”,表判定)
(4)是亦走也
(5)非我也,兵也
2.疑問句
(1)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問代詞,與“也”連用,表疑問)
(2)以五十步笑百步,那么何如(疑問代詞“何”與“如”連用,表疑問)
(3)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疑問代詞“何”在此表示反問)
3.省略句
(1)(寡人)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省去主語“寡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棄甲曳兵而走(省去主語“士兵”)
(3)以(是)五十步笑百步,那么何如(“以”后省“是”,“以是”相當于“因此”)
(4)(梁惠王)曰:“不行,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省去主語“梁惠王”)
(5)(孟子)曰:“王如知此,那么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省去主語“孟子”)
(6)(國家)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省去主語“國家”)
(7)(王)那么日:“非我也,歲也?!?省去主語“王”)
(8)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
(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4.倒裝句
(1)那么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于鄰國多,介詞賓語后置)
(2)申之以孝悌之義(以孝悌之義申之,介詞賓語后置)
(3)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于道路女戴,介詞賓語后置)
(4)未之有也(未有之,否認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勸學》
mdash;mdash;《荀子》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輮以為輪(通“煣”,用火烘木使彎曲)
(2)雖有其槁暴,不復挺者(通“又”,再;通“曝”,曬)
(3)那么知明而行無過矣(通“智”,才智)
(4)君子生非異也(通“性”,資質,稟賦)
2.古今異義
(1)輮以為輪(以為,古義:把hellip;hellip;做成;今義:認為)
(2)金就礪那么利(金,古義:文中指金屬制成的刀劍等;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博學,古義:廣泛地學習;今義:學問淵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為今:集中留意力;居心,有意)
(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參:古:驗,檢驗今:參加,參見)
(6)非蛇鱔之穴無可寄予者(寄予:古:安置,安家今:托付;把志向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詞類活用
(1)動詞使動用法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使hellip;hellip;彎曲)
(2)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其曲中規(guī)(彎曲的弧度)
(3)名詞作狀語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向上,向下)
(4)名詞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這種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數(shù)詞作形容詞:
用心一也(專一)
4、一詞多義
(1)絕
假舟輯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橫渡)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隔斷)
以為妙絕(到了極點)
佛印絕類彌勒(特殊)
突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終止)
(2)假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憑借,借助)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與真相對,不真,假裝)
(3)聞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聽見)
博聞強記(見聞、學問)
不能稱前時之聞(聲譽、名聲)
(4)強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強大,強健)
挽弓當挽強,用劍當用長(有力的弓)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有余)
乃百強步,日三四里(竭力,強求)
(5)望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向遠處看)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渴望,盼望)
先達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圓之時,農(nóng)歷每月十五日)
二、文言虛詞
1.而
⑴連詞,表修飾:吾嘗終日而思矣/吾嘗跂而望矣
⑵連詞,表轉折: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⑶連詞,表并列:那么知明而行無過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連詞,表承接: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連詞,表遞進: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于
(1)介詞,從: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2)介詞,比: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3)介詞,表對象,可以不譯: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詞:青,取之于藍(代靛青)/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詞,定語后置的標記: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⑶助詞,的:非蛇蟮之穴,無可寄予者
⑷助詞,用于定語和中心詞間,無實義:不如須臾之所學
4.焉
⑴兼詞,于之,從這里: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⑵句末語氣助詞,了: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三、文言句式
1.判定句
(1)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定)
(2)非蛇蟮之穴無可寄予者,用心躁也(用“者hellip;hellip;也”表示判定)
(3)雖有槁暴,不復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hellip;hellip;也”表示判定)
2.省略句
(1)鞣(之)以(之)為輪(分別省動詞、介詞的賓語“之”)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省介詞“于”)
3.倒裝句
(1)青,敢之于藍,而青于藍(于藍取之、于藍青,介賓后置)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乎己參省,介賓后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賓后置)
(4)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利之爪牙、強之筋骨,定語后置)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詞構造后置)
《過秦論》
mdash;mdash;賈誼
一、實詞
1、通假字:(讀本字音)
約從離衡(通“橫”)
合從締交(通“縱”,合縱)
制其弊(通“敝”,困頓,失敗)
陳利兵而誰何(通“呵”,呵問)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
贏糧而景從(通“影,像影子一樣”)
百有余年(通“又”)
威震四海(通震,震懾)
始皇既沒(通歿,死)
2、古今異義
(1)以為桂林、象郡(以為:古:把..作為今:認為)
(2)流血漂櫓(櫓:古:盾牌今:指劃船的工具)
(3)贏糧而景從(贏:古:背負、擔負今:獲勝,獲得)
(4)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東:古:崤山以東今:山東省)
3、詞類活用
①名詞作狀語
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像席子、包袱、布袋一樣)
內立法度,hellip;hellip;外連橫而斗諸侯(內、外:對內、對外)
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向南、向西、向東、向北)
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云、響、景:像云一樣、像聲音一樣,像影子一樣)
②名詞作動詞
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甕、繩:用破甕作,用草繩系)
子孫帝王萬事之業(yè)也(帝王,稱帝,稱王)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支配次序)
③動詞作名詞
追亡逐北(亡:逃走的人)
④動詞的使動用法
卻匈奴七百余里(卻:使hellip;hellip;退卻)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hellip;hellip;朝拜)
外連橫而斗諸侯(斗:使hellip;hellip;爭斗)
流血漂櫓(漂,使hellip;hellip;漂移)
吞二周而亡諸侯\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hellip;hellip;滅亡)
⑤形容詞作名詞
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臨不測之淵以為固(固:險固的地勢)
⑥形容詞作動詞
尊賢而重士(重:敬重、看重)
⑦形容詞使動用法
會盟而謀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變弱,減弱)
以愚黔首(愚:使hellip;hellip;愚蠢)
約從離衡(離,使hellip;.離散)
⑧形容詞作動詞
而天下諸侯已困矣(困,處于逆境之中)
4、一詞多義
(1)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過秦論》:(制服)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岳陽樓記》):(規(guī)模)
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后漢書bull;張衡傳》:(制造、制作)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赤壁之戰(zhàn)》:(壓制、限制)
王寥、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過秦論》:(統(tǒng)率、指揮)
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養(yǎng)足以事父母《齊桓晉文之事》:(規(guī)定、制定)
(2)亡
從徑道亡,歸璧于趙《廉頗藺相如列傳》:(逃跑、逃脫)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過秦論》:(丟失、失去)
燕雖小國而后亡《六國論》:(滅亡、消亡)
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xié)《赤壁之戰(zhàn)》:(死亡)
追亡逐北,伏尸百萬《過秦論》:(逃兵、逃亡的人)
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通“無”,沒有)
吞二周而亡諸侯《過秦論》:(使動用法,使hellip;hellip;滅亡)
(3)固
臨不測之淵以為固《過秦論》:(堅實、堅實(的地勢))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孟子》:(穩(wěn)固)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廉頗藺相如列傳》:(堅持、堅決)
吾固知公子之還也《信陵君竊符救趙》:(原來、原來)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阿房宮賦》:(固執(zhí)、頑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報任安書》:(雖然、誠然)
(4)遺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丟失)
蒙故業(yè),因遺策(遺留下來的)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wei,給)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遺漏、忽視)
(5)利
故木受繩那么直,金就礪那么利《勸學》:(銳利、鋒銳)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勸學》:(使快)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bull;公孫丑》:(有利、條件好)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有利的形勢)
有蔣士者,專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說》(利益、好處)
(6)度
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規(guī)章制度)
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計算)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假設飛(越過)
平心而度之,無果無一失乎(揣度)
文言句式:
1、判定句
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徒也
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
2、被動句
為天下笑者,何也?
3、狀語后置
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
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
4、省略句
(1)省略主語
(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百越之君)委命下吏
(2)省略賓語
以(之)為桂林、象郡
鑄以(之)為金人十二
(3)省略介詞
聚之(于)咸陽
《師說》
mdash;mdash;韓愈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通“授”,傳授)
(2)或師焉,或不焉(通“否”)
2.古今異義
(1)古之學者必有師(學者,古義:求學的人;今義:指在學術上有必需成就的人)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所以,古義:用來hellip;hellip;的;今義: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不必,古義:不必需;今義:用不著)
(4)今之眾人(眾人,古義:一般人;今義:眾多的人,大家)
(5)小學而大遺(小學,古義:小的方面學習;今義:指教化的一個階段,也指實施這種教
育的機構)
(6)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無:古:無論今:沒有)
(7)吾從而師之(從而:古:跟隨(他)并且hellip;.今:表示因果關系)
(8)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道:古:風氣今:道路,道德)
3.一詞多義
(1)師
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hellip;hellip;為師)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求學)
吾師道也(動詞,學習)
(2)傳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名詞,說明經(jīng)文的著作)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動詞,傳授)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3)于
師不必賢于弟子(比,介詞,引出比擬對象)
而恥學于師(向,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的對象)
不拘于時(被,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
其皆出于此乎(在,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的處所)
(4)乎
其聞道也亦先乎吾(乎,介詞,相當于于,引進比擬對象)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乎,語氣詞,呢,表示反詰語氣)
(5)從
惑而不從師(跟隨)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自)
(6)所以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用來hellip;的)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hellip;.的緣由)
4.詞類活用
(1)名詞作動詞
吾師道也(學習)
其下圣人也亦遠矣(低于)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從師)
(2)名詞的意動用法
吾從而師之(以hellip;hellip;為師)
孔子師郯子(以hellip;hellip;為師)
(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而恥學于師(以hellip;hellip;為恥)
(4)形容詞作名詞
小學而大遺(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吾未見其明也(超群的地方)
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惑,懷疑的問題)
愚益愚(愚人)
是故圣益圣(圣,圣人)
二、文言虛詞
1.而
(1)連詞,表并列: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小學而大遺
(2)連詞,表轉折:惑而不從師
(3)連詞,表承接:吾從而師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擇師而教之
(4)連詞,表修飾:那么群聚而笑之
(5)表陳述語氣:如是而已
2.之
(1)助詞,的:古之學者必有師/彼童子之師
(2)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記: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3)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4)代詞,指代學問、道理等:人非生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銷售團隊銷售業(yè)績評估勞動合同補充協(xié)議
- 2025年度高等院校與研究生導師簽訂的指導協(xié)議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競業(yè)禁止合同期限與競業(yè)限制期限變更及補償協(xié)議
- 2025年度輪胎品牌授權區(qū)域代理合同
- 2025-2030年按摩手套硅膠觸點企業(yè)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chǎn)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年超級電容測試儀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管卡釘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酒店工程用布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平開窗鉸鏈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木中棒鍍銀傘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城市基礎設施修繕工程的重點與應對措施
- 油氣勘探風險控制-洞察分析
- GB 12710-2024焦化安全規(guī)范
- 2022年中考化學模擬卷1(南京專用)
- 【牛客網(wǎng)】2024秋季校園招聘白皮書
- 2024-2025銀行對公業(yè)務場景金融創(chuàng)新報告
- 2025屆鄭州市高三一診考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 《我國個人所得稅制下稅收征管問題研究》
- T-SFSF 000012-2021 食品生產(chǎn)企業(yè)有害生物風險管理指南
- 水庫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氣流粉碎機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