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臺灣與馬華現(xiàn)代文學關系之考辨
I106:A1006-6101(2010)-02-0130-13《蕉風》是馬華文壇上創(chuàng)刊較早,連續(xù)時間最長的純文學刊物,從1955年11月創(chuàng)刊,截至2009年1月已經(jīng)出版了500期(從第489期開始《蕉風》復刊,因編輯陣容與刊物規(guī)模已經(jīng)今非昔比,故此文中僅作為參考)??梢哉f“(一)馬新現(xiàn)代文學的現(xiàn)行者,無不來自《蕉風》;(二)馬來獨立后,馬華文壇的寫作人近60%曾在《蕉風》上發(fā)表文章;(三)此外,《蕉風》是同港臺及歐美華文文學交流最密的一道橋梁。”[1]在1999年2月第488期《蕉風·休刊號》上,編輯人直言:“蕉風每期虧損的款項,一向都由吉隆坡的友聯(lián)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負擔。友聯(lián)公司屬下有馬來西亞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馬來亞圖書公司、馬來亞印刷公司、新加坡友聯(lián)書局、怡和書局等等。……為了應付蕉風目前的局面,以及籌備如何去籌募蕉風今后出版基金的問題,我們編輯部的編輯和顧問們,決定蕉風出版了一九九九年一、二月號第四八八期之后,暫時先停止出版。在我們的預定計劃中,大約在一九九九年的年底或者明年的年初,蕉風將再次和讀者見面。也就是說,蕉風將在四八九期以新的方式出版”,一代華文名刊在世紀末的鐘聲中黯然謝幕。至于臺灣文學與馬華文學的關系,從《蕉風》上刊載的文章來看,有很多學者都注意過這個問題,如“談到馬華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我們以為,它是頗受臺灣現(xiàn)代文學的影響的。六十年代,蕉風、學報、南洋商報的文藝版(完顏籍編)在推動現(xiàn)代文學方面,相當積極,有很大催化作用?!捎谥形臅蟛糠侄紒碜耘_灣,本地作者便自然而然地模仿那些著名的作家,諸如白先勇、黃春明、王文興、王禎和等人,不過,一般上,作者們都不能深入地明瞭現(xiàn)代小說的技巧(尤其未能吸收西方的小說技巧),所以,本地現(xiàn)代小說,在表現(xiàn)方面仍欠嫻熟。……技巧方面,我們認為馬華小說的影響來源主要還是來自臺灣。這里值得探討的是,在五、六十年代,臺灣作家受了西方現(xiàn)代文學的影響而寫了不少現(xiàn)代小說。我們的馬華小說卻受臺灣現(xiàn)代小說的影響,這是否表示我們是在接受別人的‘二手貨’呢?那倒不如我們直接向西方現(xiàn)代文學尋找新的創(chuàng)作技巧。當然,在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馬華現(xiàn)代小說家不時尋找新穎的技巧而非一直被動地接受無論是西方或臺灣文壇的影響。我們希望大家能一起加入這個尋找新的聲音及方向的行列?!盵3]另外,張樹林、李宗舜都有過類似的想法[4]。一、《蕉風》線索中的臺灣文學影響因素1948年6月《風下》???,胡愈之等中國作家相繼回國,支持他們的陳嘉庚1949年6月也以視察為借口離開馬來亞回到中國再也沒有回去。之后,隨著馬來亞國民黨勢力被馬共壓制,不得不在1949年解散馬來亞國民黨支部。代表中國的兩股政治勢力的組織就這樣退出馬來亞半島。隨著兩大政治勢力在星馬的退出,文學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一個真空期?!督讹L》正好填補了這個真空期,雖然《蕉風》的創(chuàng)刊背景不是很明了,很多人認為它是美國扶植的反共出版社友聯(lián)在東南亞的代言人。在經(jīng)歷了很多的人的排斥和誤解后,①《蕉風》還是以其純文學的姿態(tài)贏得了大馬絕大多數(shù)作家的尊重。堅持純文學的決心和毅力,在重商社會的星馬今天看來尤為可貴。[5]在后面的歲月里,《蕉風》的發(fā)展道路崎嶇坎坷,但無論作為馬華一份純雜志,還是作為世界華文文學的一份時間最長的雜志,無論是純文學創(chuàng)刊宗旨的堅持,還是對青年作家的幫助扶持,無論是對境外文學作品的譯介和引進,還是對本土作品的挖掘與指導,《蕉風》對馬華文學,甚至世界華文文學的貢獻是巨大的。最早影響馬華文壇的是臺灣現(xiàn)代詩,“馬華現(xiàn)代文學大約崛起于一九五九年,那一年三月六日白垚在學生周報137期發(fā)表了第一首現(xiàn)代詩《麻河靜立》。白垚的詩歌主題和表現(xiàn)手法都來自當時的臺灣現(xiàn)代詩,這與白垚1950年代留學臺灣求學有關,文學的興趣和歷史專業(yè)的本業(yè)是他肯定了現(xiàn)代詩以至現(xiàn)代文學乃是馬華文學發(fā)展一定會跨入的新階段。蕉風月刊在五九、六○年間開始發(fā)表數(shù)量相當?shù)默F(xiàn)代詩,被諷刺為‘《蕉風派》詩’”[6]?!督讹L》在1960年8月第94期開設一連數(shù)期的“新詩討論專輯”②,辟出專門園地供大家討論。始作俑者白垚也在1964年開始寫他的《現(xiàn)代詩閑話》,以相當鋒銳的筆觸為現(xiàn)代詩歌張旗吶喊,“無可否認的,馬華現(xiàn)代詩是直接承繼臺灣現(xiàn)代詩傳統(tǒng),其表現(xiàn)技巧和詩人對使得因素觀念亦復如此。這些影響不僅是在語言上和技巧上的,馬華現(xiàn)代詩的‘質(zhì)’或多或少都是臺灣現(xiàn)代詩題材的變奏”[7]。在1987年11月號第409期《蕉風》上,蕉風編輯出了一道有20個問題的文學測試題給馬華作家,下面我選擇其中兩個問題來看看1980年代馬華作家與臺灣文學的聯(lián)系?!氨硪弧敝?4位作家共談到各種文學期刊26種,其中有12位作家“最喜歡”閱讀《聯(lián)合文學》等臺灣文學刊物,包括年紅、小黑、陳政欣、方昂、傅承得、許友彬、陳強華、鐘可斯等當時名作家?!氨矶敝?8位作家談到了古今中外對他們影響最大的作家,其中直接指名的外國作家、中國古代作家14位,中國大陸、臺灣及海外華文作家18位,其中臺灣作家12位,數(shù)量上占大多數(shù),作家莊亞還坦言影響自己創(chuàng)作的,“大部分是臺灣作家”[8]。我們再看看在蕉風上刊登的來自臺灣作家或?qū)W者的評論與作品,以及所有關于臺灣作品的評論文章。③這份名單里,共涉及到臺灣學者和作家36位,其中詩人13位,包括覃子豪、羅門、夏菁、瘂弦、余光中、林泠、楊牧、戴天、張錯、楊平等重要臺灣詩人;小說家17位,包括朱西寧、司馬中原、陳映真、郭良蕙、林海音、高陽、蘇雪林、王文興、張系國、黃春明、袁瓊瓊、李昂、廖輝英、陳若曦、蘇偉貞的重要臺灣小說家;散文家4位,包括梁實秋、琦君、羅蘭、柏楊等重要臺灣當代散文家。二、《蕉風》編輯理念與臺灣文學之關系《蕉風》的編輯在編輯方針上有著兼容并包的氣魄,其對國外文壇的通告不避諱政治因素?!督讹L》最早關于臺灣文壇介紹刊載于1957年第38期“文訊”欄目中,介紹的是臺灣文藝界的出版情況,以后幾乎每期的“文訊”都介紹到臺灣文壇的情況,如第45期介紹謝冰瑩由臺來馬作短期旅行、第46期介紹凌叔華女士來馬主講“中國書畫之欣賞”、第47期介紹國際筆會中國總會在臺灣舉行年會,等等,涉及的內(nèi)容關涉到政治、經(jīng)濟、文化與教育各個方面,一直到第78期“文訊”欄目被取消。但1969年8月號第202期《蕉風》開設了類似欄目——“風訊”,繼續(xù)介紹海內(nèi)外各國的文壇發(fā)展,其中不乏介紹臺灣文學的部分,這個刊物一直堅持到第1990年9、10月號438期,這個欄目成為馬華知識分子了解臺灣的一個重要窗口。另外,《蕉風》上的新書評論、新書新作介紹等欄目也偏愛推介港臺文學作品。《蕉風》對臺灣文學的關注,除了臺馬之間友好關系、臺灣文學本身的藝術魅力之外,還有一個堅實的擁有獨立辦刊理念的編輯群體。④《蕉風》的變化是歷任編輯辦刊理念指導下的變化,這些編輯中最杰出的除姚拓、陳瑞獻、梅淑貞之外,另外一位值得特別指出的是張錦忠。從1978年3月第301開始擔任蕉風的編輯人,一直到1986年12月第398期,張錦忠都是《蕉風》編務的重要親歷者。他先后兩次赴臺求學,在這期間自己由一個文學編輯變成了一位臺灣學界重要學者,他的心路歷程伴隨著《蕉風》的成長,他的留臺經(jīng)驗也影響著他的編輯思路。張錦忠最早的文學作品是發(fā)表在1977年3月號第289期的小說《梅艾》,最早的文學評論刊載于第292期的《天上人間我自有音樂——對現(xiàn)代詩的一點感想》,之后有第295期的《評〈臺灣作家選集〉》,認為這部選集中的“楊逵的《送報夫》、吳濁流的《先生媽》、《伯茨坦科長》、鐘肇政的《天亮前后》便是日治時代的各種反映。而林衡道的《姊妹會》、李喬的《孟婆湯》、黃春明的《沙喲娜拉·再見》便很自然的被視作‘反映這歷史潮流的延續(xù)性,以及其堅韌的生命力’的作品。除了黃春明和李喬,上述諸人的作品所代表的正是五十年代與五十年代以前臺灣寫實小說的面貌”[9]。張錦忠在沒有加入《蕉風》編輯陣容之前,對臺灣文學的發(fā)展已經(jīng)有了相當?shù)牧私?,在文學觀念方面也受影響頗深。張錦忠編輯《蕉風》時期,馬華一些重要新生代作家都被《蕉風》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支持,如商晚筠、張貴興、宋子衡、因摩、小黑、李薏莙、謝川成等作家,并有意為馬華文壇豎立創(chuàng)作風向標。如第383期,張錦忠在《人間燈火——跋梅淑貞〈人間集〉》中認為星馬最杰出的前5名詩人為牧羚奴、李有成、梅淑貞、沙禽、紫一思。另外,張錦忠在譯介國外文學和提高本土評論水平上,也是耕耘不輟的:《蒼蠅王》(第372期)、《華裔馬來西亞文學》(第374期)、《一個標示符號的問題》、《中西比較文學初涉》(第388期)、《屠龍手貝爾武甫》(第392期)、《當代臺灣年輕詩人夏宇》、《翻譯·隨筆·序跋——林以亮新書書話》(第407期)、《略談“結構主義”》(第411期)、《書寫的人與無盡的書寫》(第412期)、《電影就是文學就是雷內(nèi)》、《必也正名乎——文學之〈現(xiàn)代主義對后現(xiàn)代主義〉的省思》(第435期)、《西方理論的反思》(第467期)、《異鄉(xiāng)敘事/移民論述——論述羅卓瑤的〈秋月〉之后》(第483期)、《文學批評因緣,或往事追憶錄》(第486期),張錦忠用其心血澆灌著《蕉風》的成長,也在《蕉風》的編輯史上留下了自己光輝的足跡。三、馬華留臺/旅臺作家群的優(yōu)異表現(xiàn)自50年代中期開始有美援,臺灣即在臺灣大學和臺灣師范大學等校園建立僑生宿舍,逐漸大量吸收東南亞的華僑學生到臺灣升學?!斑@三十年,新馬地區(qū)赴臺深造回來的大專畢業(yè)生少說也有兩萬人以上,在這當中,夠得上冠以作家之名的當在二十位之譜。……畢洛、張寒、陌上桑和鐘夏田都曾是或現(xiàn)任大報社的副刊編輯或總編輯,鐘夏田且是大馬寫作人協(xié)會的第三任會長、王潤華為現(xiàn)任新加坡作協(xié)的會長?!瓘囊痪虐硕甑浇衲?一九八八年),值得我們重視的大馬留臺作家應有永樂多斯、張錦忠、王祖安、余驀然和林金城等,只要他們肯傾全力創(chuàng)作,日后他們之中或會冒出一兩位重要作家也說不定?!盵10]黃暐勝本身是1990年代旅臺作家一分子,曾自我評價旅臺作家群:“當我們還在緬懷旅臺文學于70年代用它的刀劍闖蕩神州,而80年代則流出兩行眼淚哭著回家的同時,旅臺文學史已經(jīng)在90年代的前半期展示了它的新妝?!盵11]從《蕉風》刊載的內(nèi)容可以看出,旅臺作家的成長與《蕉風》的發(fā)掘與推介有很大的關系。在1964年5月號第139期上發(fā)表散文《影子篇》的丹楓“是本邦一位留學外國的青年學生,他的年紀雖輕,但對人生的閱歷甚深,他現(xiàn)在攻讀的是哲學,另外又研究中國詩詞,他的這篇《影子篇》,充滿了智慧,也表達了他對人生的深刻了解,請讀者不可錯過?!盵12]余中生發(fā)表在《蕉風》第204期上的小說《戀愛季》是第一篇在《蕉風》上發(fā)表的旅臺馬華留學生作品,這也是“蕉風刊登‘海外留學生作品’的一個開始”,編者認為“留學生,在母社會和海外社會之間,常是文化溝通的媒介,是社會的新風氣開啟的先驅(qū)者。我們愿意看到更多的留學生在學工學理學醫(yī)之余,在這方面做一些努力?!雹莸?96期刊登賴敬文《檳城大雨》,編者介紹“賴敬文剛從臺灣學成歸來,目前在檳城一家報館當編輯,《檳城大雨》是他回國后第一首詩?!盵13]第二階段的旅臺作家主要有溫瑞安、方娥真、傅承得、李永平、商晚筠、張貴興等人。第408期“弄了個‘傅承得小輯’。傅承得生于檳城,留學臺灣臺大中文系,畢業(yè)后回國先是執(zhí)教于檳島兼編星檳日報文藝副刊《文藝公園》,兩年后(即目前)任教于吉隆坡中華文學,并任舍監(jiān)?!盵14]傅承得是留臺生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自述臺灣文學對他的影響:“自中國文學作品中,我學得的創(chuàng)作技巧,不比外文的少。比如精煉、節(jié)奏等。但外文系教的,自然是較有系統(tǒng)和方法。我修過外文系的課,王文興、顏元叔和張漢良的課也旁聽過。”當訪者問“臺灣作家中,你有較偏愛的嗎?”傅承得說:“喜歡的不少,刻意模仿的不多。余光中和楊牧的詩、張愛玲和白先勇的小說、張曉風和張系國的散文與雜文,皆深得我心?!盵15]黃錦樹也有過類似的表達:“出國之前,馬華文學作品我看得很少??床幌?。當時去圖書館看的多數(shù)是臺灣的或者魯迅他們那個時代的書?!盵16]第三階段的旅臺作家,指的是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活躍在臺灣文壇的旅臺生,其代表有陳強華、黃錦樹、陳大為、鐘怡雯、陳慧樺、潘雨桐等人。⑥“有一群熱愛文學的大馬留臺學生,在臺灣搞文學組織,出文學刊物,還辦文學獎。他們是‘大馬青年’。‘大馬青年社’三位代表曾與本刊編者暢談,他們帶來了‘第七屆大馬旅臺文學文學獎’的得獎作品。這些作品水準頗高,更可貴的是,它沒有標榜臺灣色彩,而深含馬來西亞本土意識??梢钥隙ǖ氖?,他們的作品該規(guī)劃入馬華文學之內(nèi)。本刊選載了三篇主獎作品,以讓本地讀者聽聽這批海外同學的聲音”[17]。在提到旅臺馬華作家的成長,我們必須談到臺灣文學獎的推進作用,而《蕉風》對文學獎的推介也是不遺余力的,如臺灣聯(lián)合報小說比賽、臺灣《中外文學》的創(chuàng)作比賽、臺灣時報文學獎征文啟事。⑦除了這些,《蕉風》在1982年11月號第355期還刊出過“第五屆臺灣中國時報文學獎專輯”,刊登了臺灣作家廖輝英的小說《油麻菜籽》和吳鳴的散文《湖邊的沉思》,同期刊登了白先勇、尼洛、司馬中原、尉天驄、葉天濤、王夢鷗、余光中、何欣、林文月等決審委員的決審意見。這些都從另一方面讓馬華作家開始關注臺灣文學獎和臺灣的文化事業(yè)。1988年陳慧樺著文介紹了一部分旅臺作家的成就,其中包括傅承得、陳強華、張貴興、方娥真、商晚筠、張寒、潘雨桐,其中“李永平的第一篇短篇小說《拉子婦》1968年在臺北的《大學雜志》刊登,即受到顏元叔的贊賞。顏的《評〈拉子婦〉》后附在《拉子婦》一書(臺北:桂冠,1976年)后,167-169頁。劉紹銘7年前用英文在臺北的《淡江評論》(TamkangReview)上評論李永平,說他是繼陳映真、白先勇、陳若曦、黃春明和王楨和以來,在70年代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李永平把近年寫的十二個短篇輯為《吉陵春秋》一書,1986年交由‘洪范書局’出版,書前并附有余光中的賞析文字《十二瓣的觀音蓮》,對小說的技巧、背景、象征和文字特色等有鞭辟入里的剖析?!盵18]從這些信息中,我們可以看出臺灣文壇對馬華作家的衷心扶持和高度評價。旅臺作家作品在《蕉風》上發(fā)表的代表作家有商晚筠和張貴興。從1973年4月號第242期刊登詩歌《今夜風滿樓》之后,商晚筠在《蕉風》上發(fā)表了若干詩歌小說及散文,其中包括她的小說代表作《癡女阿蓮》(第297期)、《夏利赫》(第305期)?!督讹L》對商晚筠的推薦也是不遺余力的,首先是第272期:“比較上,商晚筠還是一位新人,目前正在臺大外文系深造,這篇《秘密》,對一個少婦心里的秘密,有相當細膩的描寫。”[19]接著是第296期:介紹商晚筠小說《戲班子》時言:“商晚筠已自臺大外文系畢業(yè),她說將留在臺北一個短時期致力寫小說,并每期寄一篇給本刊發(fā)表。(《風訊》)”。同時,還對商晚筠的作品(包括返馬之后的作品)進行了推薦,如第301期中,“八打靈《鼓手文藝》將于5月出版叢刊《鼓陣》。這一期的鼓陣陣容”,其中有商晚筠、潘友來等的小說,溫任平、沙禽、子凡等的詩,陳蝶、梁紀元等的散文,葉嘯、荒漠、梁紀元的評論等等。鼓手文藝出版社的鼓手包括子凡、葉嘯、潘友來、蕭郁等,他們與去年年初組成了鼓陣,并出版了第一號的《鼓手文藝》,第二號《鼓陣》則改為32的叢書方式。在第304期上對商晚筠短篇小說集《癡女阿蓮》進行專門篇幅的介紹。在對商晚筠作品的評價上,也極力配合,如第305期刊出了商晚筠的中篇小說《夏利赫》,同期也刊登了對這部小說的評析——柳非卿《評〈夏利赫〉》,編者言“商晚筠的《夏利赫》亦是一個中篇,長約四萬字,有極濃厚的地方色彩。為了配合柳非卿的評析,全文一次刊完?!?第119頁)。之后,在第307期和第309篇刊載了兩篇專門的評論文章,第407期《蕉風》還刊載了臺灣《文訊月刊》第26期曹淑娟的《鏡里境外》,《蕉風》對商晚筠的重視溢于言表。這之后商晚筠《疲倦的馬》(第397期)、《零余者》(第398期)、《季嫵》、《卡普晶娜·咖啡鄉(xiāng)愁的錯覺》(第399期)、《蝴蝶結》(第400期)、《問題》(第408期)、《街角》(第419期)、《暴風眼》(第411期)。這個長期的編者與作者的合作把這位“觀察既敏銳且有深刻的才女,那有女性主義者所一再強調(diào)的‘非我莫屬’的經(jīng)驗領域”的細膩的藝術筆法完美地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張貴興與《蕉風》的緣份也是不淺,從1978年5月號第303期在《蕉風》上刊載第一篇小說《一個懼怕貝多芬的音樂家》開始,《蕉風》對他進行著全程性的追蹤??d在309期上的《狂人之日》的編后話中,編輯這樣盛贊張貴興:“砂勞越作者張貴興負笈臺北后,二年來在海那邊發(fā)表了六篇小說,他最近被那兒的年度短篇小說選編者季季譽為‘想象力極強,很能掌握故事情節(jié)的進展和烘托;從而在作品中表現(xiàn)亦步亦趨的情緒及張力。他的文字駕馭能力也很好;已能視題材、人物之不同而選用不同風格的文字?!麧摿ι詈?,是……值得注意的信任。’張貴興的小說《伏虎》獲得臺北第二屆時報小說甄選優(yōu)等獎。我們選刊了他的小說《狂人之日》,讀者自可從中探窺作者近期小說的風貌?!盵20]之后,《雄辯的魂》(第311期)、《為了一塊完整的三明治(跋)》(第354期)、《猴戲》(第361期)、《潮濕的手》(第370期)、《黑蛇》(第373期)、《黑蛇》(第375期),直至第424期還辟專欄推薦張貴興的新作《柯珊的兒女》(臺灣遠流出版社,1988年)。四、結語縱觀500期《蕉風》,我們可以歸納出它與馬華現(xiàn)代文學關系中兩個值得注意的問題。首先,港臺文學對星馬文學的影響甚大,但星馬文學的獨立性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從《蕉風》的創(chuàng)刊到第488期休刊到后來復刊,本土性創(chuàng)作的堅持始終與吸收外來影響之間起著磨擦與糾葛。即使在旅臺作家群大量被引薦的同時,《蕉風》的重點還是在刊載本土作品,如1989年6月號第427期上刊登的《當今馬華文學的趨向——〈蕉風〉作者座談會》,實際上是一次馬華本土派的大聚會,參會的代表會后發(fā)表題為《重視本地作品》的呼吁,這些都是為本地作家的創(chuàng)作張目。另外,在臺馬文學的交流過程中,總體上呈現(xiàn)“臺灣從不了解新馬到慢慢了解,馬來西亞對臺灣文壇的了解多于臺灣對馬來西亞文壇的了解”的狀態(tài)。《蕉風》從創(chuàng)刊之初就開始刊載臺灣文壇的消息,幾乎每期《蕉風》都有過對臺灣文壇的介紹,而臺灣方面對馬華文學的了解就差了很多,引起臺灣文壇注意的主要是旅臺作家們在臺灣的成就。這種不對等的交流過程是我們馬華文學研究者必須注意的問題,也希望在日益頻繁的文學交流中,臺馬兩地文學交流更加密切。注釋:①“在此時此地,辦一份華文文藝刊物是一件艱巨的工作,外行人或者不會明白其中的辛酸,但想不到某些文藝工作者對本刊能夠繼續(xù)出版十二年,不僅沒有片句勉勵之詞,反而發(fā)出一些酸溜溜的言論,甚至還對本刊同人亂套高帽子,他們的態(tài)度和居心,實在令人心痛?!薄毒庉嫷脑挕?,《蕉風》1969年1月號第196期,第3頁。②這時候的新詩有別于五四時期的新詩。③《蕉風》刊載的臺灣文學相關內(nèi)容如下:第76期:覃子豪《臺灣十年來的新詩》。第82期:王平陵《論小說的對話》、朱西寧《靈丹》。第83期:覃子豪《象征與比喻》。第86期:羅門《“美”的攝影場》。第88期:覃子豪《由抽象到具象》。第90期:羅門《塔形的年代》。第135期:夏菁《挽詩三首——悼子豪兄》。第96期:瘂弦《遠洋感覺》。第97期:羅門《欲的塑像》、瘂弦《邊疆小夜曲》。第100期:羅門《電光遠逝》、《深秋·庭院》。第103期:瘂弦《散文詩兩章》。第105期:覃子豪《吹簫者》。第109期:覃子豪《瘋狂的時刻》。第112期:覃子豪《燈》。第141期:瘂弦《庭院》、余光中《升起現(xiàn)代文藝的大纛》。第143期:瘂弦《憂郁》、張默《群贊》、洛夫《外外集》。第144期:郭良蕙《迷惘》、瘂弦《給橋》。第145期:瘂弦《死了的蝙蝠和昔日》。第146期:梁實秋譯《莎士比亞的作品是誰作的?》、瘂弦《懷人》、施明正《存在》。第147期:瘂弦《葬曲》、羅門《欲像》。第149期:郭良蕙《作風》、左拉作、黎烈文譯《浴》。第150期:瘂弦《現(xiàn)代人之風俗》。第151期:郭良蕙《第四個女人》、梁實秋譯《懷恨的代價》、瘂弦《季候病》。第152期:蘇雪林《李義山詩的特色》、瘂弦《護士》、洛夫《投影》。第154期:瘂弦《海之歌》。第155期:林海音《失嬰記》、高陽《幸?!贰{弦《藍色的井》。第156期:蘇雪林《關于詩經(jīng)的常識和研究(上)》。第158期:蘇雪林《關于詩經(jīng)德常識和研究》、郭良蕙《晚宴》、林海音《要喝冰水嗎?》。第159期:梁實秋《文學的境界》。第160期:郭良蕙《尋歡者》、琦君《涼棚下》、蔣勳《夜語》。第161期:梁實秋《漫談女人》、黎烈文《老囚犯的哀》、洛夫《詩兩首》、余光中《浮雕集》、王文興《最快樂的事》、羅蘭散文。第163期:林海音《蟹殼黃》、郭良蕙《劫數(shù)》、余光中《空宅》。第164期:郭良蕙《我,和我第一篇發(fā)表的小說——在蕉風出版社文藝研究班的演講》、王文興《命運的跡線》、郭良蕙《稚心》、愛倫坡作、余光中譯《尤娜路姆》。第166期:郭良蕙《我的寫作階段和路線——一九六六年五月二十四日在馬來西亞大學華文學會的演講》、王文興《小小的心靈》、洛夫《早春》。第167期:羅門《都市》、余光中《詩兩首》。第168期:梁實秋譯《莎士比亞的翻譯》。第170期:余光中《詩兩首》。第172期:王文興《劉先生和阿李妹》、余光中《春天,遂想起》。第173期:王文興《阿銀》、林海音《美與惡》、洛夫《白色的下午》。第276期:余光中專輯。第293期:賴山舫《比較文學與中國文學》。第298期:賴山舫《文評的局限》。第301期:賴山舫《現(xiàn)代小說里的英雄》。第303期:賴山舫《五四作家》。第306期:賴山舫《曹禺和國際化》。第334期:賴山舫譯《評〈中國傳統(tǒng)短篇小說選集〉》。第326期:劉若愚著,賴山舫譯《評〈中國抒情傳統(tǒng)的轉(zhuǎn)變〉》。第337期:余光中《詩與散文》。第283期:張瑞星《陳若曦的〈尹縣長〉》。第292期:楊升橋《余光中的〈北望〉和〈九廣鐵路〉》。第306期:溫任平《析論方旗詩集〈端午〉》。第343期:司馬中原《野市》、李有成《野市的啟蒙母題研究》。第350期:《蕉風人物?訪柏楊》、李有成《王文興與西方小說》。第351期:《蕉風人物?余光中》。第353期:《現(xiàn)代詩座談會》(轉(zhuǎn)載自臺灣中外文學第十卷第八期)。第354期:楊牧《林泠的詩》。第357期:袁瓊瓊《媽媽》、林若隱《初論小詩創(chuàng)作》、彭選賢《決定》。第358期:李宗舜《司馬中原訪問記》、司馬中原《生物祭》、張錯《浮游地獄篇》。第359期:楊牧《散文的欣賞與創(chuàng)作》。第387期:許書瑜《洞見與不見:這些人那些影片》。第396期:《小說與政治之間——臺灣小說家張系國訪問記》、洪泉《訪張系國始末》。第402期:《李昂、陳艾妮座談會紀要》。第405期:妹頭《看看黃春明、陳映真和戴天》、戴天《戴天詩作小輯》、黃春明《打蒼蠅》、陳映真《趙爾平》。第412期:葉苗《瘂弦談詩》。第415期:《女性的自覺——廖輝英座談會紀實》。第417期:《王文興的藝術》。第418期:馬森《當代小說的幾個潮流》。第424期:《風,也聽,沙,也聽——記余光中來馬大中文系一席談》。第431期:羅門《談〈創(chuàng)作〉與〈批評〉的基本觀點》、鄭明娳《接的鋼——論現(xiàn)代詩中古典素材的運用》。第435期:《陳若曦和蕉風諸友相見歡》、鄭明娳《讀溫瑞安〈山河錄〉》、司馬中原《小說世界的奧秘》。第438期:《與瘂弦在飯桌邊談文學》。第448期:李有成《談談蘇偉貞的兩部近作》。第475期:選了9臺灣詩人的詩作。第477期:亞弦《楊平詩小引》。第478期:十二位臺灣新生代詩人的作品,并刊登了陳大為寫的《臺灣新生代詩專輯·小序》。④488期《蕉風》的編輯人幾經(jīng)變化。創(chuàng)業(yè)時期的蕉風:從1955年11月第1期到1961年,主編方天,編輯委員李汝琳、陳振亞、常夫、馬摩西。第一任主編方天。繼而是彭子敦、姚拓、黃思騁。轉(zhuǎn)折時期的蕉風:從1961年到1964年第201期,黃崖主編,編輯委員白垚、李蒼、周喚。成長時期的蕉風:從1969年8月第202期,編輯人姚拓、牧羚奴、李蒼、白垚。中間李蒼于第219期赴臺升學。從1970年6月第221期,編輯人姚拓、牧羚牧、周喚、白垚、梅淑貞。從1978年3月第301期,編輯人悄凌、張愛倫、沙禽。從1979年1月第311期,編輯人姚拓、白垚、梅淑貞、紫一思、張瑞星(即張愛倫)。(第354期-第357期周清嘯曾經(jīng)加入。)從第387期,編輯人姚拓、白垚、梅淑貞、紫一思、伍梅凱、張錦忠(即張瑞星、張愛倫)。從第392期,主編張錦忠,編輯伍梅彩。編輯顧問姚拓、白垚、鄭良樹、梅淑貞、紫一思。從第399期,執(zhí)行編輯王祖安,編輯伍梅彩。編輯顧問:姚拓、白垚、鄭良樹、梅淑貞、紫一思、曾梅井。暫別文壇的蕉風:從第482期,執(zhí)行編輯林春美,編輯姚拓、許友彬、李錦宗、小黑、朵拉,編輯顧問:白垚、鄭良樹、梅淑貞、紫一思、陳瑞獻、永樂多斯、小曼。參見文兵:《路迢迢·行徐徐——談十年來的馬華文壇》、姚拓:《二十五年話家?!獮榻讹L出版二十五年而寫》。⑤《風訊》,《蕉風》1969年10月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短期倉庫租賃合同2025
- 自建房買賣合同模板
- 吉林省長春市外國語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5月綜合試題數(shù)學試題含解析含解析
- 嘉峪關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第二學期期中練習(一模)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新疆兵團八師一四三團一中2024-2025學年高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山東畜牧獸醫(yī)職業(yè)學院《數(shù)字錄像》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徐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數(shù)據(jù)結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長春師范高等??茖W?!豆こ添椖咳谫Y》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高三開學摸底聯(lián)考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泰山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患關系及溝通技巧》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卷-2025屆高考歷史4月模擬預測卷(解析版)
- bim安全教育試題及答案
- 初中數(shù)學課標培訓
- 2025年濟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附答案
- 《浙江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 2015年版
- GB 19762-2025離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
- 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qū)2025年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含答案)
- 2024年內(nèi)蒙古航開城市投資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DZ∕T 0207-2020 礦產(chǎn)地質(zhì)勘查規(guī)范 硅質(zhì)原料類(正式版)
- 證據(jù)清單模板
- 婚前醫(yī)學檢查證明(含存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