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學復習大綱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1頁
物理化學復習大綱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2頁
物理化學復習大綱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3頁
物理化學復習大綱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4頁
物理化學復習大綱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復習大綱第1頁第1頁第七章電化學

第2頁第2頁一、主要概念1.陽極:發(fā)生氧化反應電極陰極:發(fā)生還原反應電極2.正極、負極:電勢高極為正極,低為負極3.原電池:化學能轉(zhuǎn)為電能裝置電解池:電能轉(zhuǎn)化為化學能裝置4.可逆電池:充、放電能無限進行裝置要求:電極反應可逆,電流無限小5.電導,比電導,(無限稀釋時)摩爾電導率:見后6.遷移數(shù):t+=Q+/Q,t-=Q-/Q,t++t-=1第3頁第3頁6.電池原則電動勢7.原則電極電勢:以原則氫電極為0基準電勢8.:

電極類型元素/離子,元素/元素氧化物,高價離子/低價離子9.分解電壓:電解池發(fā)生電解時所需最小電壓10.電極極化:電極電勢偏離平衡電極電勢現(xiàn)象極化結(jié)果:電池電動勢變小,分解電壓變大11.超電勢:h=|E電極-E電極,e|12.析出電勢:E陰=E陰,e-h(huán),E陽=E陽,e+h13.電極反應順序:與析出電勢相關相關:電池各組分處于原則態(tài)時第4頁第4頁二.主要定律與公式1.電解質(zhì)部分(1)法拉第定律-電極反應:氧化態(tài)+ze-→還原態(tài)

nM=Q/zF=It/zF(2)電導:G=1/R=kA/l

電導率:k=G(l/A),(l/A):電導池常數(shù)摩爾電導率:Lm=k/c(3)摩爾電導率與濃度關系:稀強電解質(zhì)

Lm=Lm∞-Ac1/2(4)離子獨立運動定律:無限稀釋溶液,Lm∞=v+Lm∞,++v-Lm∞,-第5頁第5頁(5)電導應用i.計算弱電解質(zhì)解離度和解離常數(shù)電離反應HA=H++A-

解離度a=Λm/Λm∞

平衡常數(shù)K=[a2/(1-a)](c/c)ii.計算難溶鹽溶解度難溶鹽(電解質(zhì))溶液電導率加和性:

κ溶液=κ

難溶鹽+κ水→κ難溶鹽=κ溶液-κ水

→摩爾電導率Λm≈Λm∞

→溶解度c=κ

[難溶鹽]/Λm第6頁第6頁(6)平均活度及活度系數(shù)電解質(zhì):(7)德拜-休克爾公式:其中:v=v++v-

其中:A=0.509(mol-1·kg)1/2

離子強度:I=(1/2)SbBZB2第7頁第7頁2.原電池(1)熱力學

G=-zFE

S=-(G/

T)p=zF(E/T)p

H=

G+T

S=-zFE+zFT(E/T)p

Qr=T

S=zFT(E/T)p(2)能斯特方程

rGm=-zFE

=-RTlnK

第8頁第8頁(3)電極電勢對于還原反應:氧化態(tài)+ze-→還原態(tài)電極電勢(4)電池電動勢計算:E=E+-E-

E=-rGm/zFNernst方程(5)電池寫法:負極┆┆正極界面表示:┆┆鹽橋┆液相接觸

|界面,難分界面第9頁第9頁第十章界面現(xiàn)象

第10頁第10頁一.主要概念界面:兩個相接觸面,厚度約分子半徑大小表面:與氣體或真空界面比表面as:單位質(zhì)量或體積物質(zhì)所含有表面積界面張力γ:作用于表面單位長度力影響原因:分子間作用力越大,g越大比表面功,比表面吉布斯函數(shù):見后。沾濕:固體表面部分被液體包圍。浸濕:固體表面完全被液體包圍。6.潤濕,不潤濕,鋪展,潤濕角:見后。第11頁第11頁附加壓力:彎曲液面產(chǎn)生指向曲率半徑方向壓力。毛細管現(xiàn)象:毛細管放入溶液中管中液面升高或下降現(xiàn)象。亞穩(wěn)狀態(tài)與新相生成:新相形成時,成核中心為分子大小,與常規(guī)相大小相比,遠未達平衡態(tài)而形成亞穩(wěn)態(tài)。過飽和、過熱、過冷現(xiàn)象如微小晶體溶解度較大,人工降雨,加晶種結(jié)晶,加沸石防爆沸等均與亞穩(wěn)狀態(tài)相關。10.吸附:相表面濃度異同于相本體濃度現(xiàn)象吸附質(zhì):被吸附物質(zhì)吸附劑:能吸附其它物質(zhì)物質(zhì)。如活性炭,分子篩,硅膠等。第12頁第12頁11.化學吸附:吸附力為化學鍵,有選擇性,單層吸附物理吸附:吸附力為分子間力,無選擇性,可多層吸附,12.吸附量:見后13.單分子層吸附(Langmuir)理論:

(1)單分子層吸附;(2)表面均勻;(3)被吸附分子間無互相作用;(4)吸附平衡是動態(tài)平衡。14.表面過剩Г與正吸附和負吸附:dγ/dc<0,Г>0,正吸附;不然為負吸附。第13頁第13頁15.表面活性劑:能減少溶液表面張力物質(zhì),由極性親水基和長鏈親油基構(gòu)成。16.臨界膠束濃度:表面活性劑形成膠束最小濃度17.表面活性劑去污原理:使污物由潤濕變不潤濕,乳化作用18.表面活性劑助磨原理:辟裂作用,防粘結(jié)作用第14頁第14頁二.主要公式1.比表面:as=As/m或as=As/V2.表面功、表面吉布斯函數(shù)與表面張力

dW'r=dG=(F/2l)

γ=F/2l=(dW'r/dAs)T,p,N=(G/As)T,,p,N

3.高度分散系統(tǒng)熱力學方程

dG=-SdT+Vdp+ΣΣμB(α)dnB+γdAs

4.潤濕與楊氏(Young)方程

γs-g=γs-l+γl-gcos

,-接觸角鋪展系數(shù):S=γs-g-γs-l-γl-g

當≤180,沾濕;當≤90,浸濕;當=0或不存在,鋪展。第15頁第15頁5.彎曲液面現(xiàn)象(1)附加壓力-拉普拉斯(Laplace)方程:

p=2γ

/r

(2)毛細現(xiàn)象公式:壓力

p=2γ

/r=2gcos/r'=rgh

(r-液面半徑,r'-毛細管半徑)(3)彎曲液面飽和蒸氣壓-開爾文公式:第16頁第16頁6.吸附現(xiàn)象(1)吸附量:na=n/m

或Va=V/m(2)吸附經(jīng)驗式:Freundlich等溫式

Va=kpn

(3)氣-固吸附:Langmuir(單分子層)吸附等溫式:

=Va/Vma=bp/(1+bp)

:覆蓋度,Vma:飽和吸附量,b:吸附系數(shù)比表面:as=(Vma/22.4dm3·mol-1)Lam(4)溶液表面吸附:吉布斯等溫吸附方程:

G=溶質(zhì)表面過剩量/相界面積As

=-(c/RT)dγ/dc

第17頁第17頁第十一章化學動力學第18頁第18頁更多概念反應速率、消耗速率、生成速率、質(zhì)量作用定律,級數(shù),總級數(shù),速率方程,半衰期,反應級數(shù)擬定辦法(積分法,微分法,初濃度法,隔離法,半衰期法),活化能,指前因子,速率常數(shù),表觀活化能或經(jīng)驗活化能,對行反應,平行反應,連串反應,穩(wěn)態(tài)處理法,平衡態(tài)近似法,單分子反應機理,碰撞理論,勢能面,反應途徑,過渡狀態(tài)理論,籠罩效應,遭遇對,量子效率,催化劑見后詳述。第19頁第19頁一.主要概念依時計量學反應:反應式中計量數(shù)與時間相關。非依時計量學反應:反應式中計量數(shù)與時間無關。2.基元反應:反應物通過碰撞直接變成產(chǎn)物反應非基元反應或計量反應:通過多基元反應環(huán)節(jié)3.反應分子數(shù):基元反應中參與反應分子數(shù)目4.鏈反應:含鏈引起,鏈增長,鏈終止過程

直鏈反應:鏈反應過程中自由基或原子數(shù)目相同

支鏈反應:鏈反應過程中自由基或原子數(shù)目增長

爆炸原因:熱爆炸和支鏈反應。5.熒光,磷光:磷光壽命長,熒光壽命短第20頁第20頁二.主要公式與理論1.反應速率原則反應:0=Σ

vBBB

反應進度:d=dnB/vB

反應速率:=d/Vdt=(1/vBV)(dnB/dt)

恒V時,=dcB/vBdt

生成速率(反應物):uA=-dcB/dt

消耗速率(產(chǎn)物):uB=dcB/dt2.基元反應質(zhì)量作用定律:

aA+bB+...→lL+mM

速率方程:-dcA/dt=k

cAa

cBb...第21頁第21頁3.速率方程普通形式:

-dcA/dt=k

cAa

cBb...(微分式)其中:

k:

速率常數(shù),與T相關

a、b:

反應物A,B分級數(shù),反應總級數(shù)n

=a+b+...注意用濃度表示反應速率如

-dcA/dt=kccAn,則k指kc。若用分壓表示反應速率

-dpA/dt=kppAn,則k指kp。兩者關系為

kp=kc(RT)1-n

第22頁第22頁4.簡樸級數(shù)反應動力學特性級數(shù)微分式積分式t1/2k量綱線性圖0-dcA/dt=kcA=cA0-ktcA0/2k[濃度][時間]-1cA~t斜率=-k1-dcA/dt=kcAlncA=lncA0-kt0.693/k[時間]-1lncA~t斜率=-k2-dcA/dt=kcA2cA-1=cA0-1

+kt1/kcA0[濃度]-1[時間]-1cA-1

~t斜率=kn-dcA/dt=kcAncA1-n=cA01-n

+(n-1)kt(2n-1-1)/(n-1)kcA0n-1[濃度]1-n[時間]-1cA1-n

~t斜率=(n-1)k第23頁第23頁5.擬定反應級數(shù)辦法(1)積分法:利用微分方程-dcA/dt=kcAn積分式

cA1-n=cA01-n

+(n-1)kt

lncA=lncA0-kt假設n=0,1,2,依次作線性關系圖,若為直線則知級數(shù);或者計算k,若k為常數(shù)則為此級數(shù)。此法適合用于整數(shù)級反應。又稱為嘗試法(2)微分法對微分式-dcA/dt=kcAn,取對數(shù)

ln(-dcA/dt)=ln(k)+nln(cA)作ln(-dcA/dt)~ln(cA)圖為直線,可求出斜率=n。初濃度法:配置不同初濃度測定初速度,利用微分式作圖,可避免逆反應影響。第24頁第24頁(3)半衰期法利用式:(4)隔離法:對于有兩種或以上反應物反應,如

u=k

cAacBb固定cB(或cB>>cA,B濃度改變很小)

uA=k’

cAa,k’=k

cBb可通過上述辦法求出a。類似可求出b。直接計算或作圖求n。第25頁第25頁6.溫度對反應速率影響:k與T關系(1)范特霍夫(Van’tHoff)規(guī)則

kt+10℃/kt==2~4(2)阿累尼烏斯(Arrhenius)方程:k=Aexp(-Ea/RT)

活化能Ea定義:Ea=RT2dlnk/dT

(4)活化能Ea計算

i.對數(shù)式:lnk=lnA–Ea/RT

作lnk~1/T圖為直線,由斜率和截距可算Ea和A。

ii.定積分式:iii.Ea大則k小,反應難。Ea大,升溫有利。

Ea<40,40-60,60-240,>240kJ·mol-1相應快,室溫,普通,慢反應。第26頁第26頁7.典型復合反應(1)一級對行反應i.微分式:dcA/dt=-k1cA+k-1cBiii.完畢距平衡濃度二分之一時間

t1/2=ln2/(k1+k-1)

與初濃度無關。iv.平衡常數(shù)與正、逆速率常數(shù)關系

Kc=k1/k-1

ii.積分式:第27頁第27頁(2)一級平行反應i.微分式:-dcA/dt=(k1+k2)cAiv.產(chǎn)物分布:cB/cC=k1/k2

v.表觀活化能與基元反應活化能關系ii.積分式:ln(cA,0/cA)=(k1+k2)tiii.半衰期:t1/2=ln2/(k1+k2)第28頁第28頁(3)一級連串反應i.微分式:-dcA/dt=k1cA

dcB/dt=k1cA-k2cB,

dcC/dt=k2cBii.積分式:iii.中間產(chǎn)物極大時時間與濃度第29頁第29頁8.處理復雜反應動力學方程辦法(1)選取控制環(huán)節(jié)法:多個反應環(huán)節(jié)中存在一個比較慢控制環(huán)節(jié)。(2)穩(wěn)態(tài)近似法:dcB/dt=0

中間物B很難生成,但反應性很強,使其濃度cB很低,近似認為不變。普通為自由基或原子。(3)平衡近似法:反應能隨時保持平衡。第30頁第30頁9.單分子反應理論(1)選取控制環(huán)節(jié)法:多個反應環(huán)節(jié)中存在控制環(huán)節(jié)。(2)穩(wěn)態(tài)近似法:dcB/dt=0

中間物B很難生成,但反應性很強,使其濃度cB很低,近似認為不變。普通為自由基或原子。(3)平衡近似法:反應能隨時保持平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