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試驗全套一級建造師_第1頁
路面試驗全套一級建造師_第2頁
路面試驗全套一級建造師_第3頁
路面試驗全套一級建造師_第4頁
路面試驗全套一級建造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路面試驗全套一級建造師第一頁,共115頁。試驗1——

3m直尺法平整度測試

用于測定壓實成型的路基、路面各層表面的平整度,以評定路面的施工質量及使用質量。第二頁,共115頁。方法特點技術指標3m直尺設備簡單,結果直觀,間斷測試,工作效率低,反應凹凸程度最大間隙h(mm)連續(xù)式平整度儀設備較復雜,連續(xù)測試,工作效率高,反應凹凸程度標準差σ

(mm)顛簸累積儀設備較復雜,連續(xù)測試,工作效率高,反應凹凸程度單向累計值VBI(cm/km)第三頁,共115頁。

路面的平整度與路面各結構層次的平整狀況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即各層次的平整效果將累積反映到路面表面上。平整度檢測是規(guī)定的標準量規(guī),間斷的或連續(xù)的測量路表面的凹凸情況,即不平整度的指標。是路面進行驗收和養(yǎng)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第四頁,共115頁。平整度測試設備分為斷面類及反應類兩類:斷面類:實際上是測定路面表面凹凸情況的,如最常用的3m直尺及連續(xù)式平整度儀;反應類:測定路面凹凸引起車輛振動的顛簸情況。為舒適性能指標,最常用的測試設備是車載式顛簸累積儀。第五頁,共115頁。一、檢測器具與材料1、3m直尺2、楔形塞尺3、其他:皮尺或鋼尺、粉筆等第六頁,共115頁。2、儀具與材料三米直尺楔形塞尺第七頁,共115頁。二、方法與步驟1、準備工作(1)選擇測試路段。(2)在測試路段路面上選擇測試地點

.(3)清掃路面測定位置的污物。污物會影響平整度檢測的準確性。

第八頁,共115頁。測試地點選擇①當為施工過程中質量檢測需要時,測試地點根據需要確定,可以單桿檢測;②當為路基、路面工程質量檢查驗收或進行路況評定需要時,應首尾相接連續(xù)測量10尺。除特殊需要外,應以行車道一側車輪輪跡(距車道線80~100cm)帶作為連續(xù)測定的標準位置。③對舊路面已形成車轍的路面,應取車轍中間位置為測定位置,用粉筆在路面上作好標記。第九頁,共115頁。2、測試步驟①在施工過程中檢測時,按根據需要確定的方向,將3m直尺擺在測試地點的路面上。②目測3m直尺底面與路面之間的間隙情況,確定間隙為最大的位置。③用有高度標線的塞尺塞進間隙處,量記最大間隙的高度,精確至0.2mm。

④施工結束后檢測時,每1處連續(xù)檢測10尺,按上述步驟測記10個最大間隙。第十頁,共115頁。第十一頁,共115頁。3m直尺法現(xiàn)場測試平整度第十二頁,共115頁。三、數據處理與評定單桿檢測路面的平整度計算,以3m直尺與路面的最大間隙為測定結果。連續(xù)測定10尺時,判斷每個測定值是否合格,根據要求計算合格百分率,并計算10個最大間隙的平均值。

合格率=合格尺數/總測尺數第十三頁,共115頁。三、數據處理與評定(1)按每10cm間距采集的位移值自動計算100m計算區(qū)間的平整度標準差,(2)記錄測試長度、曲線振幅大于某一定值的次數等,并打印輸出。(3)計算一個評定路段內各區(qū)間平整度標準差的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第十四頁,共115頁。實驗報告格式

1、試驗目的2、試驗儀器3、試驗步驟4、測試結果5、結論6、參閱規(guī)范《公路路基路面現(xiàn)場測試規(guī)程》(JTGE60-2008)第十五頁,共115頁。第十六頁,共115頁。實驗二連續(xù)式平整度儀法

用于測定路表面的平整度,評定路面的施工質量和使用質量,但不適用于在己有較多坑槽、破損嚴重的路面上測定。

第十七頁,共115頁。一、儀器設備

連續(xù)式平整度儀的標準長度為3m。前后各有4個行走輪,前后兩組輪的軸間距離為3m。機架中間有一個能起落的測定輪。機架上裝有蓄電源及可拆卸的檢測箱,檢測箱可采用顯示、記錄、打印或繪圖等方式輸出測試結果。測定輪上裝有位移傳感器、距離傳感器等,自動采集位移數據時,測定間距為10cm,每一計算區(qū)間的長度為100m,100m輸出一次結果。第十八頁,共115頁。第十九頁,共115頁。二、測試步驟1、準備工作(1)選擇測試路段。(2)在測試路段路面上選擇測試地點

.(3)清掃路面測定位置的污物。污物會影響平整度檢測的準確性。第二十頁,共115頁。2、測試步驟(1)將連續(xù)式平整度儀置于測試起點上。(2)在牽引汽車的后部,將平整度的掛鉤掛上后,放下測定輪,啟動檢測器及記錄儀,隨即啟動汽車,沿道路縱向行駛、橫向位置保持穩(wěn)定,并檢查平整度檢測儀表上測定數字顯示、打印、記錄的情況。速度應均勻,速度宜為5km/h,最大不得超過12km/h。

在測試路段較短時,亦可用人力拖拉,但拖拉時應保持勻速前進。

第二十一頁,共115頁。第二十二頁,共115頁。三、數據處理與評定(1)連續(xù)式平整度測定儀測定后,可按每10cm間距采集的位移值啟動計算:100m計算區(qū)間的平整度標準差,還可記錄測試長度、曲線振幅大于某一定值(3mm、5mm、8mm、10mm等)的次數、曲線振幅的單向(凸起或凹下)累計值及以3m機架為基準的中點路面偏差曲線圖,并打印輸出。第二十三頁,共115頁。三、數據處理與評定

當為人工計算時,在記錄曲線上任意設一基準線,每隔一定距離(宜為1.5m)讀取曲線偏離基準線的偏離位移值di

。第二十四頁,共115頁。三、數據處理與評定(1)按每10cm間距采集的位移值自動計算100m計算區(qū)間的平整度標準差,(2)記錄測試長度、曲線振幅大于某一定值的次數等,并打印輸出。(3)計算一個評定路段內各區(qū)間平整度標準差的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第二十五頁,共115頁。實驗報告格式

1、試驗目的2、試驗儀器3、試驗步驟4、測試結果5、結論6、參閱規(guī)范《公路路基路面現(xiàn)場測試規(guī)程》(JTGE60-2008)第二十六頁,共115頁。第二十七頁,共115頁。試驗3——手工鋪砂法路面構造深度檢測

本方法適用于測定瀝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構造深度,用以評定路面表面的宏觀粗糙度、路面表面抗滑性能。第二十八頁,共115頁。(一)儀具與材料1、人工鋪砂儀:由圓筒、推平板組成。(1)量砂筒:一端是封閉的,容積為(25土0.15)mL,可通過稱量砂筒中水的質量以確定其容積V,并調整其高度,使其容積符合要求。帶一專門的刮尺將筒口量砂刮平。(2)推平板:推平板應為木制或鋁制,直徑50mm,底面粘一層厚1.5mm的橡膠片,上面有一圓柱把手。(3)刮平尺:可用30cm鋼尺代替。第二十九頁,共115頁。2、量砂:足夠數量的干燥潔凈的勻質砂,粒徑為0.15~0.3mm。3、量尺;采用將直徑換算成構造深度作為刻度單位的專用的構造深度尺。4、其他:裝砂容器(小鏟)、掃帚或毛刷、擋風板等。第三十頁,共115頁。(二)方法與步驟1、準備工作(1)量砂準備:取潔凈的細砂晾干、過篩,取0.15~0.3mm的砂置適當的容器中備用。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復使用?;厥丈氨仨毥浉稍?、過篩處理后方可使用。(2)對測試路段按隨機取樣選點的方法,決定測點所在橫斷面位置。測點應選在行車道的輪跡帶上,距路面邊緣不應小于1m。第三十一頁,共115頁。第三十二頁,共115頁。2、試驗步驟①用掃帚或毛刷子將測點附近的路面清掃干凈;面積不小于30cmX30cm。②用小鏟裝砂沿筒向圓筒中注滿砂,手提圓筒上方,在硬質路面上輕輕地叩打3次,使砂密實,補足砂面用鋼尺一次刮平。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裝砂,以免影響量砂密度的均勻性。第三十三頁,共115頁。2、試驗步驟③將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膠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復做攤鋪運動,稍稍用力將砂細心地盡可能地向外攤開;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盡可能將砂攤成圓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動余砂。注意攤鋪時不可用力過大或向外推擠。第三十四頁,共115頁。第三十五頁,共115頁。2、試驗步驟④用鋼板尺測量所構成圓的兩個垂直方向的直徑,取其平均值,準確至5mm。⑤按以上方法,同一處平行測定不少于3次,3個測點均位于輪跡帶上,測點間距3~5m。該處的測定位置以中間測點的位置表示。第三十六頁,共115頁。第三十七頁,共115頁。3、計算(1)計算路面表面構造深度測定結果。TD=1000V/(πD2/4)=31847/D2

(mm)D——單位mm(2)每一處均取3次路面構造深度的測定結果的平均值作為試驗結果,精確至0.1mm第三十八頁,共115頁。手工鋪砂的誤差1、裝砂方法無標準2、攤平板無標準3、攤開程度無明確規(guī)定4、為了克服手工鋪砂掌握不統(tǒng)一、測量不準的缺點,可采用電動鋪砂法或激光構造深度儀法。第三十九頁,共115頁。實驗報告格式

1、試驗目的2、試驗儀器3、試驗步驟4、測試結果5、結論6、參閱規(guī)范《公路路基路面現(xiàn)場測試規(guī)程》(JTGE60-2008)第四十頁,共115頁。第四十一頁,共115頁。試驗4、擺式儀測路面抗滑摩擦系數1.試驗目的測定瀝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值,用以評定路面在潮濕狀態(tài)下的抗滑能力。2.儀具與材料(1)擺式儀第四十二頁,共115頁。擺式摩擦系數測定儀第四十三頁,共115頁。擺及擺的連接部分總質量為(1500±30)g;

擺動中心至擺的重心距離為(410±5)mm;測定時擺在路面上滑動長度為(126±1)mm;擺上橡膠片端部距擺動中心的距離為508mm,橡膠片對路面的正向靜壓力為(22.2±0.5)N。第四十四頁,共115頁。(2)橡膠片:

尺寸為6.35mm×25.4mm×76.2mm;當橡膠片使用后,端部在長度方向上磨損超過1.6mm或邊緣在寬度方向上磨耗超過3.2mm,或有油污染時,即應更換新橡膠片。

新橡膠片應先在干燥路面上測10次后再用于測試。橡膠片的有效使用期為1年。(3)標準量尺:長126mm。(4)灑水壺、橡膠刮板、路面溫度計等第四十五頁,共115頁。3.方法與步驟(1)檢查擺式儀的調零靈敏情況。(2)對測試路段按隨機取樣方法,決定測點所在橫斷面位置。測點應選在行車車道的輪跡帶上,距路面邊緣不應小于1m,并用粉筆作出標記。測點位置宜緊靠鋪砂法測定構造深度的測點位置,并與其一一對應。第四十六頁,共115頁。(3)儀器調平

(4)調零第四十七頁,共115頁。(5)校核滑動長度

橡膠片兩次同路面接觸點的距離應在126mm(即滑動長度)左右。

舉升柄第四十八頁,共115頁。(6)用噴壺的水澆灑試測路面。(7)再次灑水,并按下釋放開關,使擺在路面滑過,指針即可指示出路面的擺值。第一次測定,不做記錄。第四十九頁,共115頁。(8)重復測定5次。5次數值中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值不得大于3BPN。取5次測定的平均值作為每個測點路面的抗滑值(即擺值FB),取整數,以BPN表示。(9)在測點位置上用路表溫度計測記潮濕路面的溫度,精確至1℃。(10)同一處平行測定不少于3次,3個測點均位于輪跡帶上,測點間距3-5m。

每一處均取3次測定結果的平均值作為試驗結果,精確至1BPN。

第五十頁,共115頁。

4.抗滑值的溫度修正

當路面溫度為T時測得的值為FBT,按下式換算成標準溫度20℃的擺值FB20:

BPN20=BPNT+ΔBPN

第五十一頁,共115頁。實驗報告格式

1、試驗目的2、試驗儀器3、試驗步驟4、測試結果5、結論6、參閱規(guī)范《公路路基路面現(xiàn)場測試規(guī)程》(JTGE60-2008)第五十二頁,共115頁。記錄表格測試地點測試結果修正值計算值第五十三頁,共115頁。實驗5——瀝青路面滲水系數檢測

路面滲水系數:指在規(guī)定的水頭壓力下,水在單位時間內通過一定面積的路面滲入下層的數量,單位為mL/min。

1.器具與材料

(1)路面滲水儀:由盛水筒、支架、底座、細管和壓重鐵圈組成。

(2)水筒、大漏斗、秒表、水、紅墨水、粉筆、掃帚等。

(3)密封材料:玻璃膩子、油灰或橡皮泥。第五十四頁,共115頁。第五十五頁,共115頁。第五十六頁,共115頁。2.準備工作

(1)在測試路面的行車道上,按隨機取樣方法選擇測試位置,每一個檢測路段應測定5個點,用掃帚清掃表面,并用粉筆劃上測試標記。

(2)在潔凈的水桶內滴幾點紅墨水,使水成淡紅色

(3)裝妥路面滲水儀。

3.測試步驟

(1)將清掃后的路面用粉筆按測試儀底座大小畫好圓圈記號。第五十七頁,共115頁。(2)在路面上沿底座圓圈抹一薄層密封材料,邊涂邊用手壓緊,使密封材料嵌滿縫隙。密封料圈的內徑與底座內徑相同,約150mm,將組合好的滲水試驗儀底座用力壓在路面密封材料圈上,再加上壓重鐵圈壓住儀器底座,以防壓力水從底座與路面間流出。

(3)關閉細管下方的開關,向儀器的上方量簡中注入淡紅色的水至滿,總量為600ml。第五十八頁,共115頁。(4)迅速將開關全部打開,水開始從細管上方量筒中流出,待水面下降100mL時立即開動秒表,每間隔60s,讀記儀器管的刻度一次,至水面下降500ml時為止。測試過程中,若水從底座與密封材料間滲出,說明底座與路面密封不好,應移至附近干燥路面處重新操作。若水面下降速度很慢,從水面下降至100ml開始,測得3mim的滲水量即可停止。

第五十九頁,共115頁。

若試驗時水面下降至一定程度后基本保持不動,說明路面基本不滲水或根本不透水,則在報告中注明。(5)按以上步驟在同一個檢測路段選擇5個點測定滲水系數,取其平均值,作為檢測結果。第六十頁,共115頁。4、計算瀝青路面的滲水系數按下式計算。計算時以水面從100mL下降至500mL所需的時間為標準,若滲水時間過長,亦可采用3min通過的水量計算。第六十一頁,共115頁。第六十二頁,共115頁。實驗報告格式

1、試驗目的2、試驗儀器3、試驗步驟4、測試結果5、結論6、參閱規(guī)范《公路路基路面現(xiàn)場測試規(guī)程》(JTGE60-2008)第六十三頁,共115頁。試驗6——貝克曼梁法測試路面承載力1.試驗目的測定各類路基、路面的回彈彎沉,用以評定其整體承載能力,可供路面結構設計使用。2.儀具與材料

(1)測試車

BZZ-100標準車,雙軸、后軸標準軸荷載100KN

輪胎充氣壓力0.70MPa

單輪傳壓面當量圓直徑21.30cm

輪隙寬度應滿足能自由插入彎沉儀測頭第六十四頁,共115頁。

(2)路面彎沉儀由貝克曼梁、百分表及表架組成;﹟貝克曼梁由鋁合金制成,上有水準泡,其前臂(接觸路面)與后臂(裝百分表)長度比為2:1。﹟彎沉值采用百分表量得,也可用自動記錄裝置進行測量。貝克曼梁第六十五頁,共115頁。

(3)接觸式路面溫度計

(4)其他:皮尺、口哨、白油漆或粉筆等。3.試驗方法與步驟

(1)試驗前準備工作

檢查汽車后軸軸重測定輪胎接地面積檢查百分表靈敏情況

測定氣溫及地表溫度等。第六十六頁,共115頁。

(2)測試步驟①測點布置。

測點應在路面行車車道的輪跡帶上,并用白油漆或粉筆畫上標記。②將試驗車后輪輪隙對準測點后約3-5cm處的位置。③將彎沉儀插入汽車后輪之間的縫隙處,彎沉儀測頭于測點上(輪隙中心前方3-5cm處),并安裝百分表于彎沉儀的測定桿上,百分表調零。

彎沉儀可以是單側測定,也可以雙側同時測定。第六十七頁,共115頁。④測定者吹哨發(fā)令指揮汽車緩緩前進,百分表隨路面變形的增加而持續(xù)向前轉動。當表針轉動到最大值時,迅速讀取初讀數dl。汽車仍在繼續(xù)前進,表針反向回轉,待汽車駛出彎沉影響半徑(3m以上)后,吹口哨或揮動紅旗指揮停車。待表針回轉穩(wěn)定后讀取終讀數d2。

汽車前進的速度宜為5km/h左右。第六十八頁,共115頁。貝克曼梁彎沉儀測定路面彎沉第六十九頁,共115頁。標準車后輪輪隙第七十頁,共115頁。彎沉測試第七十一頁,共115頁。4.結果計算整理

每個測點的回彈彎沉值:

Li=(dl-d2)×2

﹟瀝青面層厚度大于5cm且路面溫度超過(20±2)℃范圍時,回彈彎沉值應進行溫度修正。﹟另外,還應考慮季節(jié)影響系數和濕度影響系數。第七十二頁,共115頁。溫度修正方法(1)查圖法測定層瀝青的平均溫度按下式計算;T=(T25+Tm+Te)/3T25:根據T0查圖得出的路表下25mm處的溫度,℃Tm:根據T0查圖得出的瀝青層中間深度的溫度,℃Te:根據T0查圖得出瀝青層底面處的溫度,℃T0:測定時路表溫度與測定前5d日平均氣溫的平均值之和,日平均氣溫為日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平均值。第七十三頁,共115頁。第七十四頁,共115頁。#不同基層的瀝青路面彎沉值的溫度修正系數K,根據瀝青平均溫度T及瀝青層厚度,分別由圖6-7及圖6-8求取第七十五頁,共115頁。第七十六頁,共115頁。

瀝青路面彎沉按下式計算:

L20=LT×KK:溫度修正系數;第七十七頁,共115頁。(五)彎沉值評定(1)每一雙車道評定路段,檢查80-100個點,多車道公路按車道數與雙車道之比,相應增加測點;(2)彎沉代表值,按下式計算

保證率系數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三級公路瀝青面層1.6451.5路基2.01.645Za的取值第七十八頁,共115頁。

(2)當路基和柔性基層、底基層的彎沉代表值不符合要求時,可將超出±(2-3)s的彎沉特異值舍棄。對舍棄的彎沉值大于±(2-3)s的點,應找出其周圍界限,進行局部處理。

(3)用兩臺彎沉儀同時進行左右輪彎沉值測定時,應按兩個獨立測點計,不能采用左右兩點的平均值。(4)彎沉代表值大于設計要求的彎沉值時,相應分項工程為不合格。

第七十九頁,共115頁。(5)測定時的路表溫度對瀝青面層的彎沉值有明顯影響,應進行溫度修正。

當瀝青層厚度小于或等于50mm時,或路表溫度在20℃士2℃時,可不進行溫度修正。若在非不利季節(jié)測定時,應考慮季節(jié)影響系數。

第八十頁,共115頁。實驗報告格式

1、試驗目的2、試驗儀器3、試驗步驟4、測試結果5、結論6、參閱規(guī)范《公路路基路面現(xiàn)場測試規(guī)程》(JTGE60-2008)第八十一頁,共115頁。第八十二頁,共115頁。試驗7—路面強度回彈快速檢測

1、原理

用回彈儀以一定能量向下彈擊路面,該部分能量一部分變?yōu)槁访娴淖冃文懿⒃诼访嫘纬梢欢ù笮〉南菘樱硪徊糠洲D化為彈擊桿的回彈勢能,利用回彈值和路面強度的相關關系,可以無損傷的快速得到路面強度。第八十三頁,共115頁。第八十四頁,共115頁。2、檢測方法(1)路面選擇按《公路路基路面現(xiàn)場測試規(guī)程》附錄A方法選擇一塊路面板;(2)路面準備工作測區(qū)表面應清潔、干燥、平整,不應有接縫、浮漿、油污等,必要使用砂輪打磨;(3)測區(qū)劃分每塊路面板劃分6~10個測區(qū),且宜均勻布置,每個測區(qū)尺寸為20×20cm。(4)回彈值測定將回彈儀的彈擊桿頂住混凝土表面,輕壓儀器,是按鈕松開,彈擊桿伸出,并使掛鉤上彈擊錘;回彈儀對混凝土表面施壓,待彈擊錘脫鉤,指針指示某一回彈值;使回彈儀繼續(xù)頂住混凝土表面,進行讀數并記錄回彈值;逐漸減壓。每個測區(qū)測16個點的回彈值。第八十五頁,共115頁。

在16個回彈值中,去掉3個最大值、3個最小值,剩余10個求均值3、測區(qū)回彈值計算第八十六頁,共115頁。碳化深度測定

對嶺期超過三個月的混凝土,回彈值測量完畢后,可在每個測區(qū)上選擇一處測量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值;

第八十七頁,共115頁。(4)碳化深度的修正A、碳化深度的測定在被測的混凝土構件測區(qū)上選取3個碳化測點,用電錘沖擊成孔,用手動鼓風器人工清除孔中的碎屑和粉塵。碳化深度測量:向清除干凈的測孔中滴定1%酒精酚酞試劑,然后用測探卡尺量測從砼表面至測孔中酚酞變色前緣的距離,讀數精確到0.5mm。B、碳化深度的修正——查表第八十八頁,共115頁。測區(qū)回彈值的修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