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天宋明理學每日一題之快樂暑假高二歷史人教版Word版含解析_第1頁
第11天宋明理學每日一題之快樂暑假高二歷史人教版Word版含解析_第2頁
第11天宋明理學每日一題之快樂暑假高二歷史人教版Word版含解析_第3頁
第11天宋明理學每日一題之快樂暑假高二歷史人教版Word版含解析_第4頁
第11天宋明理學每日一題之快樂暑假高二歷史人教版Word版含解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11天宋明理學高考頻度:★★★★★難易程度:★★★★★(2016—2017學年廣東肇慶高二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程朱理學提倡“存天理,滅人欲”的命題,王陽明也提出了“天理即是人欲”的觀點。這表明二者的相同之處是A.注重道德培養(yǎng)B.主張理在心中C.繼承先秦儒學D.追求民主自由【參考答案】A【解題必備】一、三教合一1.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發(fā)展。2.隋唐時期(1)隋朝,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的主張,又稱“三教合一”,主張以儒學為主,調(diào)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論。(2)唐朝,統(tǒng)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禮佛、崇儒。二、程朱理學1.形成(1)北宋時,儒家學者沖破漢唐儒學的束縛,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2)北宋時期的程顥、程頤兄弟和南宋時期的朱熹,成就最為突出,所以“理學”也稱為“程朱理學”。2.北宋“二程”(1)世界觀: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萬物只是一個天理,主張先有理而后有物。(2)理”。(3)認識論:提出“格物致知”,認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萬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3.南宋朱熹——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1)道德觀: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guī)范的三綱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朱熹強調(diào)“存天理,滅人欲”。學*(2)認識論:朱熹認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學之真。4.影響(1)國內(nèi):程朱理學成為南宋以后長期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官方哲學,有力地維護了封建專制統(tǒng)治。朱熹編著的《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后世科舉考試依據(jù)的教科書。(2)國外:朱熹的學術(shù)思想還傳及日本、朝鮮乃至歐洲;在日本和朝鮮,甚至形成“朱子學”學派。三、陸王心學1.陸九淵(1)世界觀:南宋時期,理學家陸九淵把“心”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張,他的學說被稱為“心學”。(2)方法論:陸九淵認為窮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內(nèi)心就可得到天理。2.王陽明(1)王陽明繼承和發(fā)展了陸九淵的學說,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所以,這一學派也被稱為“陸王心學”。(2)世界觀:王陽明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無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命題。(3)認識論:王陽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學說。3.影響:明朝中期以后,陸王心學得到廣泛傳播。宋明理學歷經(jīng)幾百年的發(fā)展,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1.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到國子監(jiān)行釋奠禮(古代學校的祭祀典禮),“命博士徐曠講《孝經(jīng)》,沙門慧乘講《心經(jīng)》,道士劉進喜講《老子》”。上述材料可以佐證,唐朝初年A.思想一統(tǒng)B.佛道主導C.三教并存D.儒學式微2.在儒家思想發(fā)展的歷程中,有學者“泛濫(即廣博)于諸家,出入于老、釋(即佛教)者幾十年,返求諸《六經(jīng)》而后得之”。這位學者可能是A.孟子B.董仲舒C.程顥D.韓非子3.朱熹在《朱子家訓》中提出:“有德者,年雖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于我,我必遠之?!薄霸姇豢刹蛔x,禮儀不可不知?!敝祆湟庠贏.適應皇權(quán)的需要B.倡導重德修身C.宣揚“存天理,滅人欲”D.維護綱常名教4.“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謂萬物皆備于我,昔之圣賢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這一主張來自于A.道家學派B.佛教禪宗C.朱熹的理學D.陸九淵的心學5.對于“格物致知”一說,王陽明解釋為:“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薄笆侨テ湫闹徽?,以全其本體之正?!边@說明了心學A.奠定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chǔ)B.強調(diào)人的歷史責任和使命感C.對程朱理學既有繼承又有創(chuàng)新D.是帶有早期啟蒙性質(zhì)的進步思潮1.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宋明理學。材料中三個代表人物,博士徐曠、沙門慧與道士劉進喜體現(xiàn)的三種思想并存,故A項錯誤;材料未突出佛教的地位,故B項錯誤;三教并存與材料中體現(xiàn)的三個代表人物并存的主旨相符,故C項正確;“式微”出自《詩經(jīng)》,原來指國家或世族衰落,現(xiàn)在也泛指事物的衰落,顯然與漢代后儒學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地位不符,故D項錯誤。3.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宋明理學,旨在考查學生對教材主干知識的再認再現(xiàn)和獲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據(jù)材料“有德者,年雖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于我,我必遠之”“詩書不可不讀,禮儀不可不知”可知,朱熹強調(diào)道德和禮儀,這反映不出朱熹適應了皇權(quán)的需要,A項表述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表述符合題意,正確;C、D兩項表述都不符合題意,均排除。4.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陸九淵的思想的認識和理解,旨在考查學生閱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據(jù)材料文字“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謂萬物皆備于我,昔之圣賢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陸九淵“心即理也”的觀點,D項符合題意,正確;A、B、C三項都與題意不符,均排除。5.C【解析】本題考查宋明理學。材料反映了對于程朱理學“格物致知”觀點,王陽明以心學的思想加以闡釋,“格物者,格其心……格其意”,提出“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體之正”,反映心學對程朱理學既有繼承又有創(chuàng)新,故選C。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的出現(xiàn),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chǔ),故A項錯誤;B、D兩項均與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