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器斷送了商周兩大盛朝的性命_第1頁
鼎器斷送了商周兩大盛朝的性命_第2頁
鼎器斷送了商周兩大盛朝的性命_第3頁
鼎器斷送了商周兩大盛朝的性命_第4頁
鼎器斷送了商周兩大盛朝的性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鼎器斷送了商周兩大盛朝的性命鼎的神秘來歷鼎是所有傳統(tǒng)器物中最凝重的一種。許慎在《說文解字》里形容它有三只腳和兩個耳朵,是烹調五味的寶器。它的莊嚴器型的和沉穩(wěn)身軀,正是它日后飽受尊敬的原因。但沒有人知道它的真正來歷。它是誰的發(fā)明和設計?它究竟來自何方?又為什么會從歷史中悄然消失?我們僅僅知道,越過早期農(nóng)耕時代的繁華景象,鼎在華夏國家主義體系里的地位變得日益華貴,遠遠超出了尋常炊器的命運。制造鼎器的初始材料只是脆弱的陶土而已。這種圓形陶鼎,最早出現(xiàn)在仰韶文化時代(前5000~前3000年),以后被龍山文化所吸納,進而成為諸帝國制造銅鼎的樣本和依據(jù)。但在彩陶(仰韶)和黑陶(龍山)時代,陶鼎不過是最普通的炊器,也即鍋(釜)和支架的復合物,用以烹煮飯菜。它在日常生活中與石器、骨器和玉器相混,并未顯露異乎尋常的地位。鼎必須經(jīng)過材料革命,也就是躍入青銅時代,才會放射出神奇的光輝。澆鑄銅鼎的歷史,一直被追溯到黃帝的年代。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里宣稱:黃帝采集首山的銅礦石鑄鼎于荊山之下。但這個傳說至今未能從考古學那里得到證實。甚至就連黃帝本人的性別乃至真?zhèn)?,其實都很值得仔細爭辯一下。早期的歷史學家們大都以為,是夏帝國(前2070~1600年)而非黃帝,打開了鑄制銅鼎的偉大歷史。但他們卻在哪位國王上出現(xiàn)了分歧。夏禹派認定,正是夏的開國君主禹本人發(fā)明了銅鼎。王子年《拾遺記》記載說,當年禹王鑄造了九個大鼎,選擇陰性礦石制成陰鼎,又選擇陽性礦石制成陽鼎。鼎成之后,天空上出現(xiàn)了異常的景象――太白金星在大白天跑了出來,而九個太陽從此高懸天空,再也不肯西沉。光明盛世就此降臨人間。魏文帝曹丕是夏啟派,宣稱是禹的兒子啟首次鑄造了銅鼎。在《典論》里,他援引先賢墨子的話說:“啟派大臣飛廉到遙遠的昆吾山去掘采銅礦石,這種精神感動了昆吾山的大神,就讓他采到了珍奇的礦石。啟又讓鑄造工程師翁乙以神龜為柴禾,將這些珍貴的礦石煉鑄成了寶鼎?!钡谌N聲音則來自盛世派,這派拒絕實指具體的國王,而是用“虞夏之盛”來虛指那個年代,例如《左傳"宣公三年》和《史記"楚世家》都分別記載,當年夏代興盛的時候,夏人用九州進貢的礦材造了九鼎。這個說法,小心回避了誰是發(fā)明者的歷史難題。南朝的虞荔在《鼎錄》里以專業(yè)“鼎學家”的身份,對鼎的起源作了總結性陳述,它宣稱,就在當年虞夏帝國興盛的年代,九州都派來使節(jié),進貢各地的礦石,夏帝國就用這些材料鑄成九座大鼎(象征統(tǒng)治九州的權力),上面鑄有奇形怪狀的山川百物,以便讓人學會分辯神明和鬼怪,不至于遭受傷害,以捍衛(wèi)生活的吉祥。鼎就這樣成了“華夏第一朝”的象征,并且逐漸成為帝國的最高符碼。鼎是中國歷史上最神奇的炊器。一部叫做《應瑞圖》的文獻描述說,真正的神鼎懂得事物的吉兇和生死,能調節(jié)自身的重量,還能自行移動和停止;無須薪火就能加熱無須汲水就能自滿,無須廚子就能烹調出各種美味;只要統(tǒng)治者興盛了它就出現(xiàn),王國衰敗了它就離去。這是多么古怪的器物。它是有靈魂的物體,敏銳地感應著政治格局的變化,并且上升為青銅時代的器物領袖。鼎由青銅(金)制成,被放置于泥土(土)夯筑的祭壇上,里面盛放著湯羹(水),卻要在其底部插入薪柴(木),用烈火(火)加以焚燒,鼎就此蘊含了“五行”的全部元素。但“金”才是其中的核心元素,它是青銅時代的沉重標志,同時又在烹煮進程中體現(xiàn)了與糧食的親密聯(lián)盟。鼎的語義是這樣逐漸形成的:它最初只是一種附有支架的圓形燒鍋,并暗含著對美食的無限期待,由此轉義為占有食物的單一權力,最后上升為國家(食物壟斷集團)的總體權力的代碼。此外,銅鼎的鑄造工藝繁復,需要煉銅爐、坩鍋、風箱、模具等設備、高級冶煉技術及焊接工藝的支持,加上原材料開采艱難,成本昂貴,非尋常獵人和農(nóng)民所能為之,只能是國王和貴族的壟斷品,這就從另一個邏輯支點,強化了鼎的權力語義。鼎由炊器轉變?yōu)槎Y器,由圓形(鍋的自然形態(tài))轉為方形(九州大地的隱喻),意味著它把日常政治的口唇快感,擢升為香氣四溢的權力政治儀式。作為華夏民族的美食政治學的標志,鼎成了“民以食為天”法則的基石。然而,盡管夏人鑄造銅器的能力,可以從河南偃師二里頭夏城遺存那里得到證實,但結果表明,那個據(jù)說是當時遠東最大的都市,卻只能生產(chǎn)爵、刀和少量飪食器(鼎的初級形態(tài))之類的小型器具。史籍所描繪的“九鼎”的龐大身影,始終躲藏在歷史鐵幕背后。這個“考古學破綻”,令那些從事“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官方史學家深感頭痛。真正把銅器推向高潮的只能是商帝國的獵人們。“湯”有熱水和菜湯的雙重含義,但在商帝國,由于鼎鍋的非凡地位,它的羹湯語義似乎變得更加突出。這是商的第一個國王子履的政治謚號,這個封號以后擴散成了整個帝國的乳名。這是世界上唯一用熱羹汁命名的種族。這個語詞經(jīng)過擴散之后,還要喻指所有經(jīng)過加熱烹煮的食品。在獵人時代以及農(nóng)業(yè)時代的童年,中國人已經(jīng)確立了美食在其文化基因譜系里的核心地位。這是青銅時代美食政治學的高峰。在那些沉重的鼎鍋上,鐫刻著偉大帝國的口唇期夢想。湯人繼承了夏帝國的工匠和工藝,并在孔雀石之類的銅礦石中按比例加入錫,冶煉出超過紅銅硬度一倍的青銅,器具更加保溫耐用,肉類食物的烹煮力急劇上升,這場材料革命,令湯帝國成為中國文明進程的最大轉折點。湯人鑄造的銅鼎,最大的重達0.8噸,至少要有十條壯漢才能搬動,它同時還發(fā)展出湯鼎、湯鑊、湯鍋、湯盤、湯碗、湯匙等各種與湯(食物)有關的用具。國家筵席的盛大規(guī)模和繁雜程序,由此可窺一斑。在彪悍的獵人的經(jīng)營下,狩獵業(yè)變得異常興旺,同時,湯的農(nóng)耕技術也日益成熟,種植業(yè)氣象盛大,雙雙成為美食政治的取之不竭的源泉。經(jīng)過強力烹煮的肉食利于消化和營養(yǎng)攝取,湯人的體能就此獲得大幅度改善,變得更加孔武有力。他們高舉沉重的青銅兵器,展開永無休止的戰(zhàn)爭,成為遠東地區(qū)最兇悍的征服者。但湯人并不是鼎器之食的唯一消費者。它更是眾神的食物,被放置于高大威嚴的祭臺,成為那些繁復的祭神儀典的中心。眾神心滿意足地享用著豐盛的宴席,他們的法力庇佑著狂熱的戰(zhàn)爭販子。這是國王兼大祭司所得到的熱切回報。虞荔的《鼎錄》記載說,當年九鼎被大禹鑄造出來之后,就放在了國都。夏代的最后一個君主桀,昏聵暴戾,被商王成湯一舉推翻,九鼎便被搬到商的國都,跟新王朝建立了蜜月關系。商朝末年紂王暴虐,又被周人推翻,九鼎被搬到一個叫做“郟鄏”(一說洛陽)的地方,跟新政再結同盟。后來到了周顯王年間,也就是春秋時代,諸侯日益強大,周帝國走向衰亡,但這次九鼎卻一反常態(tài),沒有向新霸主表達敬意,恰恰相反,基于對嬴政的極權統(tǒng)治不滿,它大義凜然,拒絕歸順秦帝國,竟然自己飛到彭城(近江蘇徐州)附近的泗水里沉沒,儼然一次自殺儀式,另有記載說它落水時還發(fā)出嚶嚶的哭泣聲,其場面悲壯凄厲,天地都為之變色。九鼎的這種非凡氣節(jié),為整個銅鼎家族蒙上了靈性的光環(huán)。它看起來就是士大夫精神的卓越化身,向我們傳遞著知識階層關于尊嚴、禮儀、道德和國家主義理想的不朽準則。但關于九鼎的報導和記載,除了明顯的修辭式夸張之外,還充滿各種不合邏輯之處,由此引發(fā)了歷史學家的強烈質疑。司馬遷在《史記"秦本紀》記載說,早在秦孝公52年(公元前255年),西周的民眾向東逃亡,九鼎就已被秦國攫??;但耐人尋味的是,就在《史記》的另一章節(jié)《秦始皇本紀》里,嬴政操辦登基大典,制訂各種繁復的律法,但那些到手的象征最高權力的九鼎,居然沒有被納入新的國家意識形態(tài)體系,完全不符合嬴政好大喜功的政治邏輯,而后,司馬遷的記載再一次出現(xiàn)了錯亂,他描述嬴政在到蓬萊送徐福出海之后,特地繞道彭城,調遣上千民工下泗水打撈九鼎,結果一無所獲。史記里的九鼎,就這樣忽隱忽現(xiàn),若有若無,其情狀變得相當古怪。為了給《史記》修補破綻,唐代學者張守節(jié)在《“史記-秦本紀”正義》里解釋說,周郝王十九年,秦昭王運九鼎回國,其中一鼎飛入泗水,余下的八只,還是運到了秦國,因此,秦始皇后來打撈的,只是那座飛走的單鼎而已。但這沒有史實根據(jù)的說法,未能挽回司馬遷的面子,反而形成新的邏輯難點:那剩下的八鼎,又究竟身在何處?秦亡之后,漢帝國接管秦的玉璽,卻沒有向亡國之君追究八鼎的下落。權威的《鼎錄》,記載了從漢高祖劉邦到魏文帝曹丕之間絕大部分鑄鼎事件,也對八鼎只字未提。這其中的蹊蹺,也很令人費解。清人王先謙在《漢書補注-郊祀志》里解釋了《史記》里的矛盾,他認為九鼎從未落入秦人之手。當年為防止諸侯染指,再加上本朝陷入經(jīng)濟危機,貨幣嚴重短缺,周王室不得不秘密熔鼎鑄錢,而對外則散布謠言,宣稱九鼎自己飛入泗水,葬身河底,藉此掩人耳目。就連秦始皇和司馬遷都受到了這種謠言的愚弄。這套象征國家威權的偉大器物,其實早已從中國版圖上銷聲匿跡。然而,王先謙的大膽推測,也是以夏朝和九鼎的存在為邏輯前提的。但在《古史辨》里,史學家顧頡剛釜底抽薪,說出了更加驚世駭俗的觀點。根據(jù)對甲骨文字形的辨析,他認為禹是一條毛蟲而已,夏是虛構的王朝,而禹鑄九鼎,更是子虛烏有的事件。中國歷史譜系的輝煌起點,遭到了疑古派學者的迎頭痛擊。而考古學家在偃師二里頭的反復發(fā)掘,始終未能證實夏帝國九鼎鑄造偉業(yè)的存在。鼎鍋神話的危機,仍然高懸在官方史學界的上方,像一把犀利的達摩克利斯寶劍。世界上還從未哪個國家像商那樣,把一口煮飯燒菜的大鍋,當作自己的權力象征,并且賦予其無限崇高的意義。但它所蘊含的各種弊端早已暴露無遺。鼎鍋制造的奢靡之風,在紂王的時代達到了頂峰。司母戊鼎就是一個范例,它的規(guī)模和器型都已達到商鼎的巔峰。帝國的各級貴族,以鼎和美食為尊,而紂是筵席之王,被無數(shù)大大小小的銅鼎所環(huán)繞,沉陷于醉生夢死的境地。為了講究體面的排場,鼎器的規(guī)模愈大,烹煮時投放的材料也愈多,向民間的征派也日益繁雜;周壁愈來愈厚的銅鼎,需要消耗大量柴禾才能加熱,由此發(fā)軔了中國的林木濫伐傳統(tǒng);頻繁的儀典,場面盛大,卻遠遠超過食客腸胃的容納程度,導致菜肴的嚴重浪費;日益沉重的銅鼎搬運極為不易,需要強征和役使更多的仆夫,而這對于繼續(xù)保持狩獵傳統(tǒng)的湯人而言,卻是一個極其沉重的負擔。我們已經(jīng)看見,王室對民間和大自然的狂征暴斂,加劇了社會沖突,一種叫做“銅鼎綜合癥”的政治疾病,在商代開始蔓延,又隨著“九鼎”傳染給周人,并且在周幽王那里再次惡性發(fā)作,導致西周帝國的敗亡。沉重的銅鼎改變了湯人的廣闊戰(zhàn)地,使之被迫徹底放棄游牧的習俗。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農(nóng)業(yè)馴化,彪悍的獵人變得無限溫存起來,它甚至不能抵抗犬戎這樣的小型游牧部落的襲擊。銅鼎與其說是社稷穩(wěn)定和諧的象征,不如說是國家災難和病變的征兆。在經(jīng)歷了極權和暴政之后,鼎鍋的偉大形象開始動搖。鼎的晚期敘事,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濃烈的諷刺元素。這種痛切的反思精神,在整個漢代民間彌漫,甚至成為漢墓畫像磚上的普遍主題。山東嘉祥出土的“泗水撈鼎”畫像石浮雕,刻畫了秦始皇打撈銅鼎的狼狽場景――就在鼎被撈出水面之際,系鼎之繩被鼎中伸出的龍嘴一口咬斷,結果鼎又再度落回水中。嬴政借鼎獨裁的超級理想,頓時化為烏有。這是針對暴政的話語反抗,它同時還發(fā)展為對鼎的神性本身的猜疑?!妒酚洠舛U書》記載說,當年黃帝在首山采集銅礦石,在荊山下鑄造巨鼎。鼎完工的那天,有大龍從天上垂著胡子來迎接黃帝。黃帝騎上龍背之后,群臣和后宮佳麗七十多人都跟著爬上了龍身。剩下那些職位底下的小官臣上不去,只好拉住龍的胡須,結果因為份量太重,龍須被扯斷,大家都摔了下來,就連黃帝身上背的弓,也被扯掉了。人民仰望望黃帝升天,于是只能抱著遺下的弓和龍須失聲痛哭。整個場面混亂可笑,猶如一場拙劣的鬧劇。漢武帝劉徹并不懂得前朝敗落跟銅鼎的內在關系。他孤獨地堅守著關于鼎的神學信念,確信這種器物具有鎮(zhèn)壓反叛和維系社稷的神力。據(jù)虞荔的《鼎錄》記載,公元前99年,山東泰山和瑯邪一帶農(nóng)民在徐勃率領下發(fā)生暴動,擒殺郡守和都尉多人,武帝下令軍隊全力圍剿。為了徹底解決山東農(nóng)民的謀反問題,漢武帝事后親自巡視山東,并專門鑄了三足鼎放于泰山,鼎身高約4尺,用銅和銀的合金鑄成,形狀如甕,其上用篆體刻著皇帝的禱文:“登于泰山,萬壽無疆;四海寧謐,神鼎傳芳?!币馑际俏业纳裉┥揭粯佑篮悖煜孪穸σ话惴€(wěn)定太平,而寶鼎則散發(fā)出神圣的香氣。這是一次針對寶鼎烏托邦的無力的書寫?!抖︿洝肥刮覀儷@悉,這種鑄鼎立言的方式,在整個漢代薪火相傳,成為劉氏王朝的基本政治策略。但隨著鐵器時代的成熟,皇帝跟民眾的分歧日益嚴重。就在武帝統(tǒng)治的時代,規(guī)模巨大的民用鐵器托拉斯已經(jīng)形成,少數(shù)鐵器制造商壟斷了整個遠東地區(qū)的生產(chǎn)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