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虛詞推斷六法_第1頁
文言虛詞推斷六法_第2頁
文言虛詞推斷六法_第3頁
文言虛詞推斷六法_第4頁
文言虛詞推斷六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了解學習文言虛詞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2、掌握文言虛詞用法及意義的六種推斷方法教學重點:

靈活運用六種推斷方法解答實際問題第一頁,共20頁。在下列對聯的末尾加上什么虛詞能使其表達的意思完全相反?君恩深似海臣節(jié)堅如山矣乎第二頁,共20頁。虛詞——不能單獨成句,意義比較抽象,有幫助造句作用的詞。現代漢語的虛詞一般情況下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象聲詞六類。文言虛詞和實詞的分類大體上和現代漢語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詞一般也歸入虛詞一類。第三頁,共20頁。

文言虛詞大多是從實詞借用或實詞虛化而來的,因而某個詞可以同時兼有實、虛兩種用法的情形極為常見。

1.分清虛實第四頁,共20頁。2.辨明用法

有些虛詞不僅兼有實詞的用法,而且在虛詞范圍內又大都有多種用法,這要根據它在句子里的作用來確定。第五頁,共20頁。D、有的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古今異義)3.通曉古今要確切了解文言虛詞的用法,還應常與現代漢語進行比較,弄清一些常見虛詞的古今變化。A、少數沿用下來學不可以已B、有的完全消失發(fā)語詞夫、蓋,語氣詞矣、哉C、有的用法發(fā)生了細微的變化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表原因(現結果)。第六頁,共20頁。(1)兼詞。兼詞是兼有兩個詞的意義和作用的單音詞,它所兼的兩個詞屬于兩個不同的詞類。

如: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2)虛詞連用。虛詞的連用是為了加強語氣,較多的是兩個虛詞的連用,也有三個連用的。

如: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3)雙音單音

如:因為長句,歌以贈之。是兩個詞,解為“因此”“撰寫”四、特殊的文言虛詞現象第七頁,共20頁。如何辨析文言虛詞的用法與意義第八頁,共20頁。一、牢記例句,辨析易混復習時,要把虛詞易混用法一一辨析清楚,這正是要考的出題點。如“而”字,作連詞時,可表示轉折、并列、承接、修飾、假設等關系,極易混淆,平時要有針對性地區(qū)分,把課本中最典型的例句深深刻在腦海中,作為對比的模本。下面我們舉例說明:

(1)汝初聞言而怒。(2)客逾庖而宴。解析:第(1)句“而”表承接,一目了然,第(2)句就有疑惑,好像也是表承接的連詞。承接有時間上的,有邏輯上的。第(1)句屬前一種情況,“聞言”先發(fā)生,接著“怒”這種行為再發(fā)生;而“逾庖”是表示去“宴”的行為方式,所以應是修飾關系。第九頁,共20頁。(3)人而無信,不知其可。(4)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解析:這兩個“而”字,連詞,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如果”、“假使”。復習時找找規(guī)律,就會發(fā)現,它們的位置很特別,都在主語和謂語之間。把這兩個例句牢牢記住,考試時就不難辨別了。(5)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6)覺今是而昨非。解析:兩個“而”字毫無疑問都是連詞,第(5)句表轉折關系,第(6)句表面看是表轉折,其實不然,“今是”不一定意味著“昨非”,兩者之間無轉折的意思,應該是并列關系。第十頁,共20頁。二、同類異形,注重積累1、如表限定范圍的副詞有:只、止、特、但、徒、惟、僅、直、啻。它們可譯為:只、只是、只有、僅僅。2、表示時間短暫的副詞有:少時、少頃、少間、俄頃、俄而、未幾、須臾、尋、旋、既而、斯須。它們可譯為:不久、立刻、隨即、一會兒、片刻。3、再如句首虛詞,引起議論或表示感嘆的有:夫、蓋、嗟夫、嗚呼、噫、若夫。4、句末虛詞,表示各種語氣的有:者、也、乎、哉、矣、焉、邪(耶)、耳、爾、與(歟)。一般根據文意可將它們譯為:嗎、呢、了、啊、吧。第十一頁,共20頁。三、一詞多義,分清用法一個虛詞有多種不同的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虛詞來表示。如“之”:①杳不知其所之也;②遂與之俱出;③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④眾人慕仰若水之歸海;⑤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其中例①是實詞;②~⑤作虛詞時,各有其不同的用法。“之”作代詞時,“其”、“此”、“彼”、“爾”等皆可。一詞多類多用的虛詞還有:乎、者、也、以、于、而、則、焉、其、乃、與、矣、且、夫、為、所、哉等。第十二頁,共20頁。四、把握規(guī)律,學會推斷1.詞性界定法

從詞性的角度看,許多虛詞是兼職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詞性,比如“之”有三種詞性:(1)作代詞,有第一、第三人稱兩種。(2)作助詞,一般有六種用法:

①定語的標志,譯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的)師”;②補語的標志,可譯為“得”以其求思之(得)深而無不在也第十三頁,共20頁。③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宋何罪之有”,即“宋有何罪④定語后置的標志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⑤用于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⑥音節(jié)助詞,無實義頃之,持一象笏至以上①至⑤是結構助詞,通過分析虛詞的詞性,以理解其意義和用法。(3)作動詞①輟耕之隴上②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第十四頁,共20頁。2.語境推斷法一個虛詞往往有多種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須根據上下文來確定,

1、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以”前有動詞“舉”,后又有“屬”,動作具有連貫性。因此,句中的“以”應為連詞。

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后句沒有緊承前句“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贊許和充分肯定,而是用“安在”逆接,可見句中的“而”為轉折連詞,可譯為“可是、卻”等。第十五頁,共20頁。3.位置分析法有些虛詞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虛詞的作用和意義時,應從虛詞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關系、搭配習慣及其使用規(guī)律等方面入手。如“乎”:(1)作介詞:它位于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之前,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等。虛詞(介詞)+名詞(代詞)1、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2、相與枕藉乎舟中第十六頁,共20頁。(2)作語氣助詞①表疑問或反問,常用在句末,可譯為“嗎”“呢”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②表感嘆,一般位于句尾或句中,多為感嘆號,可譯為“啊”“呀”等,

噫吁嚱,危乎高哉③位于形容詞后,作詞尾

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第十七頁,共20頁。4.標志識別法

有些虛詞是構成特殊文言句式或固定詞組的標志詞

1、表被動的“見、于、為、為所”等,2、表賓語前置的“之”(如“何陋之有”)、“是”(如“唯利是圖”)、“所”(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3、“是以=以是”,譯為“因為這”;4、“無以”,譯為“沒有用來……的”;5、“其……之謂也(乎)”,可譯為“大概(恐怕、難道)說的是……吧(嗎)”。第十八頁,共20頁。5.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即通過分析句中的語法結構去理解虛詞在句中的用法。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句中有三個“為”,前兩句的主語是“人”和“我”,賓語是“刀俎”和“魚肉”,那句中的兩個“為”應為動詞謂語,譯為“是”;末句“何辭”,即“辭何”,是個動賓結構,主語承前省略,可見句末的“為”是表疑問的語氣詞,因為它不表示實在意義。第十九頁,共20頁。6、代入篩選法

記住常用文言虛詞的意義及用法,在閱讀理解時,就可將其每種用法代入句子中去理解,挑選翻譯得通的一種,就是正確答案。

1、其可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