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編清代文學
緒論
(1644—1839)
康熙朝服像明末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朱明王朝頃刻崩潰。此時已在東北地區(qū)稱帝立國號的清朝統(tǒng)治集團,乘機揮軍攻入山海關,宣布定都北京,揭開了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帷幕。清王朝統(tǒng)治中國共267年。它從定鼎北京起,經過40年的征服戰(zhàn)爭,統(tǒng)一了中國。為鞏固政權,它采取了恢復生產、安定社會的措施,一度國勢增強,社會繁榮,版圖遼闊,出現(xiàn)過史家所稱的“康乾盛世”。到19世紀中葉的道光年間,中國受到了外國列強的侵略,清王朝的架子雖然沒有倒塌,社會性質卻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國歷史進入了近代。鴉片戰(zhàn)爭以前的清代文學,上承明中葉以后文學發(fā)展的新趨勢,屬于中國文學近古期的第一段。然而,清代文學又呈現(xiàn)出一種集中國古代文學之大成的景觀,各種文體都再度輝煌,蔚為大觀,取得不容忽視的成就。第一節(jié)文化專制下的學術和文學
文化專制:獨尊程朱理學編書與禁書日益嚴苛的文字獄漢學的興盛桐城古文正宗的確立文學的滯化現(xiàn)象文化專制:獨尊程朱理學清王朝統(tǒng)治者由于很早便利用了明王朝的降臣降將,朝廷的設立悉依明制,也懂得要利用漢族的儒家思想控制社會思想文化,定都伊始便擺出了尊孔崇儒的面孔,“修明北監(jiān)為太學”,規(guī)定學習《四書》、《五經》、《性理》諸書,科舉考試用八股文,取《四書》、《五經》命題(《清史稿》卷八十一“選舉一”)??滴趸实厶貏e崇尚朱熹,曾說朱熹“文章言談之中,全是天地之正氣、宇宙之大道。朕讀其書,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與之奧,非此不能治萬邦于衽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非此不能內外為一家”(《御纂朱子全書·序言》)他還任用了一批信奉宋代程朱理學的官員,如魏介裔、熊賜履、湯斌等所謂“理學名臣”,編纂理學圖書,升朱熹為孔廟大成殿配享十哲之次,成為第十一哲。宋代理學遂成為清代的官方哲學。編書與禁書清王朝控制社會文化思想的方式之一是編書??滴踉谌畞y即將平定之時,便著手實行“偃武修文”的措施,詔開博學鴻詞科,意欲將全國的學者名流吸收到朝廷之中,雖有一些人拒征,還是錄取了數(shù)十人,開始編修《明史》,并先后編出了《康熙字典》、《淵鑒類函》、《佩文韻府》、《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等。乾隆年間編成的《四庫全書》收經史子集典籍三千四百馀種,近十萬卷,為我國古代文化典籍之一大總匯。主持編纂的紀昀等人作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已收入的三千四百馀種和未收入而存目的六千七百馀種書籍,作了簡要的介紹評論。禁書:明令各地查繳“違礙”的書籍,然后銷毀。最初還只是查禁“有詆觸本朝之語”的明季野史,后來更擴大查禁范圍,宋人言遼金元、明人言元的著作中“議論偏謬”者,明末將相朝臣的著作,明末清初文人如黃道周、張煌言、呂留良、錢謙益、屈大均等人的著作,都在查禁之列。據(jù)統(tǒng)計,乾隆時被禁毀的書籍有“將近三千馀種,六七萬卷以上,種數(shù)幾與《四庫》現(xiàn)收書相埒”(孫殿起《清代禁書知見錄·自序》)。這是一次文化專制造成的圖書厄運。日益嚴苛的文字獄清初的軍事征服階段,清王朝尚無暇顧及文化學術??滴跻怀淖知z尚少,著名的莊廷钅龍《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都是對抗拒思想的鎮(zhèn)壓,因為其中記載、議論明末史事,表現(xiàn)出眷戀明王朝的思想情緒。雍正朝文字獄漸多,著名的曾靜、張熙案追究至已逝世的呂留良的著作,還是在于消除人們的反清意識。乾隆朝文字獄最為頻繁。朝廷苛責地方官吏,官吏深恐一并參處,舉報之風大增,于是望文生義、捕風捉影、故入人罪的情況,便屢屢發(fā)生,幾乎每年都有以文字致罪的。吟詩作文,乃至屬聯(lián)擬題,都有可能被隨意引申曲解,遭致殺身滅族之禍,文人普遍懷有憂讒畏譏、惴惴不安的心情。當時就有人描述說:“今之文人,一涉筆惟恐觸礙于天下國家”,“人情望風覘景,畏避太甚,見鱔而以為蛇,遇鼠而以為虎,消剛正之氣,長柔媚之風,此于人心世道,實有關系。”(李祖陶《與楊蓉諸明府書》)這也就影響當時的學術風氣,造成如后來龔自珍說的“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梁謀”的情況。漢學的興盛乾嘉漢學從學術源流上講,可以說導源于清初的顧炎武,從其學術精神上講,則是清王朝文化專制的結果。在文字獄的恫懾下,人們承襲了清初學者的治學方法,卻丟掉了經世致用的精神,多是不關心當世之務,只埋頭于古文獻里進行文字訓估、名物的考證、古籍的校勘、辨?zhèn)巍⑤嬝裙ぷ?。乾隆時期有多位漢學家被召入四庫館,參與了《四庫全書》的編纂。乾嘉漢學家在文字、音韻、訓詁、金石、地理等學術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中國學術史上占有一定的歷史地位。但總的看來,卻只能說是做了豐實的學術研究的基礎工作,脫離現(xiàn)實的傾向導致缺乏思想理論的建樹,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歷史遺憾。桐城古文正宗的確立清王朝的文化政策及乾嘉學風也多方面地影響到文學。桐城派古文及其正宗地位的確立,與科舉考試用八股文和漢學的興盛都有關系。古文原本包括應用散文和文學散文,明末清初的小品文和大量跡近小說的傳紀文,顯示著古文中文學散文的發(fā)展。桐城派理論奠基人方苞提出“古文義法”說,即所謂“言有物”、“言有序”,講求的是文章之“雅潔”。他信奉程朱理學,曾奉敕選錄明清諸大家時文,編成《欽定四書文》,為時文程式,被稱為“以古文為時文,允稱極則”。方苞的以“雅潔”為標準的“義法”說,也就是以雅正的文辭,簡明有序地記事、議論。就他對歷代文章的評論,特別是對清初吳越遺民“尤放恣”、或雜小說家言、“無一雅潔”的指責看,有排擠文學性散文的傾向,形成對明清之際的古文風格的反撥。當時便有人說他“以古文為時文,卻以時文為古文”。姚鼐又將“古文義法”說,發(fā)展為“義理”、“考據(jù)”、“辭章”的三合一,這顯然是受方始興起的漢學的影響,連學術也納入文章的要素,與他自己論文章的“神、理、氣、味”與“格、律、聲、色”的理論,就相抵牾了。文學的滯化現(xiàn)象漢學之學術思想還滲透進詩歌和小說領域。在詩歌方面明顯的表現(xiàn)是翁方綱對王士礻真神韻說和沈德潛格調說的修正、別解,提出他的肌理說。王士礻真生活于康熙朝,他主神韻說是將詩尚含蓄蘊藉的特點強調到極致的程度,變得不可捉摸,與社會現(xiàn)實拉開了距離。沈德潛生活于乾隆朝,論詩悉依儒家詩教,尚溫柔敦厚,中正和平,聲雄韻暢,統(tǒng)歸于格調,成“盛世之音”。翁方綱認為詩皆有格調、神韻,都虛而不實,“無可著手”,于是“指之曰肌理”。(《復初齋文集》卷十八)他所謂“肌理”,意即可以捉摸的“理”,包括義理、文理,類乎方苞所說“有物”、“有序”,也就將“理”作為詩之本、詩之法。他稱宋人作詩三昧是:“會粹百家句律之長,窮極歷代體制之變,搜討古書,穿穴異聞,作為古律,自成一家?!保ā妒拊娫挕肪硭模┰谒磥恚翱紦?jù)訓詁之事與辭章之事,未可判為二途”。(《復初齋文集》卷四)這樣,詩便不是陶冶性情,而是可資考據(jù)學術淵源、歷史是非得失的材料。漢學成為一種風氣,也影響了小說:一是歷史小說重在敘述歷史事件,如《東周列國志》,作者自謂是“有一件說一件”,“哪里有功夫去添造”,不僅可作“正史”看,而且可學到稽古、用兵之類的學問(蔡元放《東周列國志讀法》)。一是“以小說為庋學問文章之具”(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如《野叟曝言》、《鏡花緣》等,作品雖有人物、情節(jié),也有思想內蘊,但以逞才學為能事,添入許多學問、技藝,便違背了小說藝術的本性。應當說文化專制造成的漢學學風,也造成清中葉文學的背離文學的滯化現(xiàn)象。第二節(jié)清代人文思潮與文學
清初的學術轉向理欲之辨的深化文學社會功用的強調文學批評理論的發(fā)展文學中的人文意識清初的學術轉向明清之際的社會大動蕩、大變革震撼了廣大文人的心靈,引起了一批思想敏銳深沉的學者如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等人對社會歷史進行反思,學術思想發(fā)生了深刻的轉變,在中國學術史上劃出了一個新時代。清初幾位思想家大都是反宋明理學的。他們態(tài)度不一致,或激烈反對,有是修正,但一致的是痛棄宋明理學空談心性,不務實學,及其所造成的“束書不觀,游談無根”的學風。黃宗羲批評說:“今之言心學者,則無事乎讀書明理;言理學者,其所讀之書不過經生之章句,其所窮之理不過字義之從違”,“天崩地解,落然無與吾事,猶且說同道異,自附于所謂道學者?!保ā读魟e海昌諸同學》)顧炎武更為激烈,說:“不習六藝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綜當代之務,舉夫子論學論政之大端一切不問,而曰‘一貫’,曰‘無言’,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實學。股肱惰而萬事荒,爪牙亡而四國亂,神州蕩覆,宗社丘虛?!保ā度罩洝肪砥撸⒚鞔耐鰢鴼w咎于宋明理學所造成的學風,自然不切實際,但也正說明他們是深慨于明亡清興的社會巨變,而要改變明代空言心性的虛浮學風,提倡經世致用的實學,致力于研究歷史上的典章制度,從歷史的治亂興衰中探究治世之道,即所謂“當世之務”。
王夫之發(fā)展了古代的唯物論和社會進化論,他的《讀通鑒論》對中國古代歷史作出了一些新的精辟論斷。顧炎武的《日知錄》和《天下郡國利病書》,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發(fā)表了一些改變舊制度的意見,如“均田”、“均貧富”、廢科舉生員、地方按人口比例推舉官員等,以及“寄天下之權于天下之民”、“保天下者,匹夫之賤有責”的思想。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更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做出了無比激烈的批判。清初學者的思想超越了單純反清的性質,反映了改變封建制度的歷史進步要求,對晚清的改良運動產生過不小的影響。理欲之辨的深化清初學者對明代王陽明心學的揚棄,特別是對晚期李卓吾非儒薄經反傳統(tǒng)思想的否定,只是一種矯枉過正的偏激。但是,學術思想和社會思潮的發(fā)展從來不是簡單的對立、否定,而是揚棄中有繼承、繼承中有揚棄。由王陽明的心學蛻變出王學狂禪派,李卓吾被稱為異端之尤,再到清初的啟蒙思想家,在人性的問題上便呈現(xiàn)了這樣的蛻變、轉化的過程。王陽明的基本思想是:“心即理也。此心無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以此純乎天理之心,發(fā)之事父便是孝,發(fā)之事君便是忠,發(fā)之交友治民便是信與仁,只在此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傳習錄》)王氏心學是要人消除私欲,一切照封建倫理道德立身行事。李卓吾出于王學,卻從人人要生存(即所謂“吃飯穿衣”)和發(fā)展(即所謂“富貴利達”)的基點出發(fā),做出了相反的結論:“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見;若無私,則無心矣。”他說:“寒能折膠,而不能折朝市之人;熱能伏金,而不能伏競奔之子,何也?富貴利達所以厚天生之五官,其勢然也。是故圣人順之,順之則安矣!”(《答耿中丞》,《焚書》卷一)肯定了“私”也就是“欲”為自然之勢,也就否定了壓制人的“私”、“欲”的封建倫理關系及其道德信條的合理性。清初思想家雖然反對心學空言心性,甚至詆毀李卓吾,但卻接過李卓吾的“人必有私”的命題,肯定私欲的合理性,不同的是他們進而以此為基點將“欲”、“理”統(tǒng)一起來。王夫之說:“理欲皆自然”,“有欲斯有理”,“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黃宗羲也說:“天理正從人欲中見,人欲恰好處即天理也。向無人欲,則亦并無天理之可言矣。”“人欲”成了基本,“天理”也就由宋明理學家所說的“人欲”的對立物,即封建倫理關系的精神幻影,變?yōu)椤叭擞鞯谩钡纳鐣硐?。要達到“人欲之各得”,人人各遂其欲,“人欲”就要落到“恰好處”,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由此出發(fā),黃宗羲發(fā)出了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批判,謂君主是強“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不惜“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yè)”。(《明夷待訪錄·原君》)這樣,理欲之辨就由李卓吾的個性解放精神延伸為社會解放的理想,由思想領域的反傳統(tǒng)拓展為對社會制度方面的批判、探討。文學社會功用的強調在學術思想、社會思潮的轉變中,文學思想也隨之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清初的文學思想也就是清初社會思潮的組成部分。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文學觀雖不盡一致,對文學問題的關注程度也不相同,但都重視文學的社會功用,拋棄了晚明文學的表現(xiàn)自我、個性解放、率真淺俗的理論觀念。
顧炎武最為突出。他自身是詩人,也認為“詩本性情”,但強調應“為時”、“為事”而作。對于文章,他更認為“須有益于天下”,所謂“有益”就是“明道”、“紀政事”、“察民隱”、“樂道人善”。顧炎武的文學觀可以稱之為經世致用的文學觀。
黃宗羲論文學注意到了文學的特質,認為“詩之道從性情而出”,往往是不平之鳴,所以“詩之道甚大,一人之性情,天下之治亂,皆所藏納”。他論及文與詩之不同、詩人是“情與物合,而不能相舍”,“即風云月露、草木魚蟲,無一非真意之流通”。他將詩中表達的性情分作“一時之性情”和“萬古之性情”,認為“離人思婦,羈臣孤客,私為一人之怨憤”,“其詞亦能造于微”,而超越“一身之外”,關乎治亂興衰,“合乎興、觀、群、怨、思無邪之旨”的性情,才更有歷史的內容和價值??梢娝€是注重詩的社會意義和歷史價值。王夫之論文學較之顧炎武、黃宗羲更加著重于文學的基本問題,他以哲學家的思維,對人類文化的發(fā)生發(fā)展、廣義的文學(所謂政教之文)與美文學(即詩)的本質、功用的區(qū)別,詩的審美特征及其在創(chuàng)作和閱讀中的規(guī)律等一系列的問題,做了系統(tǒng)、縝密的理論闡述。他說詩是“陶冶性情,別有風旨,不可以典冊、簡牘、訓詁之學與焉”,甚至不贊同“詩史”說。但又說情有“貞”“淫”之分,有“盛世之怨”和“亂世之怨”之別,意義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時代環(huán)境中應有不同的節(jié)制。這就又講究詩的社會意義和效用了。文學批評理論的發(fā)展到清中葉,清初的啟蒙思潮雖然受到扼制,但隨著社會矛盾的日趨激化,反映在文化學術領域,明清之際啟蒙思潮又重新抬頭,這便表現(xiàn)為漢學的裂變。漢學家戴震的“由詞以通道”的治學方法,使他由古籍文字的訓詁,進入對理學問題的研討和對宋代理學的批判。他的《孟子字義疏證》發(fā)揮自然人性論,說“人生而后有欲,有情,有知”,認為“人倫日用,圣人以通天下之情,遂天下之欲,權之而分理不爽,是謂理”。由此批宋儒“以理殺人”,說:“上以理責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勝指數(shù),人死于法,猶有憐之者;死于理,其誰憐之!”這對封建綱常倫理的痛切至深的批判文學中的人文意識有清一代文學的興衰變化,與清初開啟的啟蒙思潮的消長有著或明或隱的聯(lián)系。清初:反對晚明的張揚個性、自適自娛、崇尚率直淺俗的文學傾向,強調文學的社會功用,以及他們對詩學的發(fā)展,也就再度提高了詩的地位,或者說是維護了詩的正宗地位,并推動了詩風的轉變。清代詩的繁榮、詩的批評理論的興旺、詩話的大量涌現(xiàn),與之不無關系。對文學社會功用的強調,影響到上層文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戲曲作品趨于雅正,悲劇意識超過了娛樂格調??滴醭笃诔霈F(xiàn)的兩部傳奇杰作——《長生殿》和《桃花扇》,題材雖有古今之別,卻都表現(xiàn)著深沉的歷史反思,而且與清初啟蒙思潮息息相通。兩部劇作都采取了以男女離合之情寫國家興亡之感的結構模式,對情愛是尊重的,卻又和國家興亡綁在一起,把國家興亡擺在了個人的情愛之上?!堕L生殿》是以國家和百姓的不幸諷諭“占了情場,弛了朝綱”的君主,《桃花扇》是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邏輯喝斷亡國后還貪戀情場的人。兩劇在社會觀、情愛觀、君主觀等方面,以及其間存在的似乎不可思議的矛盾現(xiàn)象,都與清初啟蒙思潮相契合。清中葉:反傳統(tǒng),尊情,求變,思想解放。袁枚是突出的代表人物。他在詩壇上公開批評、嘲諷沈德潛的格調說和翁方綱的肌理說,重建和發(fā)揮性靈說,認為詩重性情,強調表現(xiàn)真我、真性情,創(chuàng)作重靈機和真趣。他認為“情所最先,莫如男女”。他寫了許多愛情詩、艷情詩。雖然其中有輕佻之病,但總的說,袁枚的思想和詩作表現(xiàn)出個性解放的叛逆精神。這一時期,小說雖屢遭禁止,新作也少優(yōu)秀作品,但卻如平地一聲雷似的,突然出現(xiàn)《儒林外史》、《紅樓夢》兩部文學巨著?!度辶滞馐贰芬哉鎸嵉膱D像執(zhí)行了對科舉制度的批判任務,連同小說中一些正面形象如杜少卿等,都可以從啟蒙思想家的著作里發(fā)現(xiàn)其思想底蘊?!都t樓夢》解剖了一個大家庭,從多方面顯示出其腐朽、脆弱、無望,人人都不幸,有奴仆的不幸,也有公子小姐的悲哀,還有愛情的悲劇和沒有愛情的婚姻的悲?。桓ㄟ^意象化的小說主人公賈寶玉對人生的思索,表現(xiàn)出一種覺醒意識,在他的怪誕的話語中寄寓著人文思想的光彩。第三節(jié)清代文學的歷史特征
集歷代文學之大成文學古典形態(tài)的再度輝煌新興文體的飛躍演變的趨勢清代是中國最后的一代封建王朝,一個少數(shù)民族貴族集團經過武力征服而建立的封建王朝。中國文學歷史悠久,到清代已經經過數(shù)度變遷,數(shù)度形態(tài)各異的輝煌,有著豐厚而多彩的歷史積累。社會的和文化的種種背景,造成了有清一代文學獨具的歷史特征。集歷代文學之大成清代文學較之以往各代異常繁富,甚至可謂駁雜。一方面是元明以來新興的小說、戲曲,入情之后依然蓬勃發(fā)展,另一方面是元明以來已經呈現(xiàn)弱勢的詩、古文,乃至已經衰落下來屈居于陪襯地位的詞、駢文,入清之后又重新振興起來。舉凡以往各代曾經盛行過、輝煌過的文學樣式,大都在清代文壇上占有一席之地。各類文體大都擁有眾多的作者,寫出了大量的作品,數(shù)量之多超過以往各代,包括它們盛行的那個時代。1、小說無論是長篇,短篇,文言、白話,都取得了很高成就。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卻大放異彩,成為文言小說之高峰。。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有決模仿魏晉六朝筆記小說質樸潰雅文風,語言簡潔古拙,含而不露。長篇小說成就更高,產生了《了水滸后傳》、《說岳全傳》等寄托民族意識的英雄傳奇和歷史演義小說。出現(xiàn)了對現(xiàn)實社會具有強烈諷刺意義的《儒林外史》、《鏡花緣》等。有以家庭日常生活為題材的世情小說如《醒世姻緣傳》、《歧路燈》和《紅樓夢》。2、戲曲清代傳奇康熙年間洪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是兩部杰出的歷史悲劇,它們借助歷史故事寄托了國家民族的“興亡之感”,是清代戲曲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清代雜劇片面追求音律和詞彩,成就不高,作品大都成了“案頭之曲”,缺乏藝術生命力。其中蔣士銓的《藏國九種曲》和楊潮觀的《吟風閣雜劇》影響較大。從康熙年代開始,地方戲就在各地興起,經過了一番激烈的“花雅之爭”后,地方戲終于在戲曲舞臺上取代了昆曲長期占據(jù)的確良導地位。3、散文古文方面,清初有顧貴武、黃宗羲、王夫之等思想家寫的政說散文和哲學論文,以強烈的愛國激情和深刻之哲理見長。魏禧、侯方域、汪婉號稱清初三大家,以傳記文學為優(yōu)。桐城派古文是清代文壇的主要流派,桐城古文理論由方巷開創(chuàng),劉大櫆繼承,姚鼐加以發(fā)揚光大。清代亦是駢文“中興”時期,清初陳維崧、吳綺順號稱大家,中葉有袁枚、孫星衍、洪亮吉、吳錫麒、劉星煒、邵齊燾、曾燠、孔廣森等所謂八大家。其中以汪中最為杰出,其駢文不僅“鉤貫經史,熔鑄漢唐”,而且有真情實感,故能傳誦一時。4、詩詞葉慕綽《全清詞抄》選入清詞三千一百九十六家,據(jù)編者稱,落選者有千人。數(shù)量之多,質量之高也遠遠超過元、明而直追兩宋。傳世之作有吳偉業(yè)的歌行詩和王士禛的神韻詩,陳維崧的登臨懷古詞和納蘭性德的出塞悼亡詞。清詞發(fā)表,大體分為兩個時期。清初有陳維崧、朱彝尊、納蘭性德三大家。陳為陽羨派代表,朱德浙西派代表,納蘭自成一家。他們或學蘇、辛,或學姜、張,或學南唐二主,形成各自不同風格。5、講唱文學講唱文學主要有彈詞、鼓詞、子弟書等多種。彈詞和鼓詞是在唐代變文、宋代鼓子詞、明代詞話基礎上發(fā)展而成。興起于明中葉,到清初開始繁榮。彈詞流傳于南方城鎮(zhèn),作者不少是婦女。著名作品如《再生緣》、《珍珠塔》、《天雨花》等大多為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鼓詞主要流行于北方城鄉(xiāng),代表作有《呼家將》、《蝴蝶杯》等,內容多寫歷史故事和英雄傳奇。子弟書流行于北京地區(qū)和沈陽地區(qū),內容多半是改編明、清小說和戲曲故事,如《紅樓夢子弟書》。代表作家有羅松窗和韓小窗等。文學古典形態(tài)的再度輝煌對于清代文學的這種集大成的景象,自然還是要作具體分析的,各體文學的成就、歷史地位是不一樣的。但其中有個突出的現(xiàn)象,就是曾經興盛過的文體之再度興盛,實際上也是中國文學傳統(tǒng)精神和古典審美特征的復歸與昂揚。在明清鼎革的社會動亂之際,與學術文化思潮由空疏之心學轉向復古形態(tài)的經世致用之學相呼應,詩歌創(chuàng)作轉向傷時憂世,遺民詩人之呼號、悲憤、礪志,其他詩人之徘徊觀望,黍離之悲、滄桑之感,成為清代前期詩的主旋律。遺民詩人關注國運民生,幾乎一致地以前代關注國運民生、志節(jié)高尚的詩家為師法對象,如屈大均推尊屈原,顧炎武繼踵杜甫,吳嘉紀學習杜甫詩中取法漢樂府之一格。清初詩從總體上說是繼承和發(fā)揚了貫穿中國詩史中的緣事而發(fā)、有美刺之功、行“興、觀、群、怨”之用的傳統(tǒng)精神,同時也繼承和發(fā)揚了傳統(tǒng)的審美藝術的特征。有些詩人在詩藝方面更有所開拓、創(chuàng)造。如吳偉業(yè)的歌行詩,專取明清之際關乎興亡之人事,創(chuàng)作出了《圓圓曲》、《鴛湖曲》一批敘事活脫、詞藻富麗、情韻悠然的詩篇,在白居易之后又開拓出敘事詩的一種新境界。稍后的王士禛追蹤六朝以來詩的沖和淡遠一格,他的神韻詩將中國詩尚含蓄蘊藉的特征,推向了極致,在中國詩史上也是一個貢獻??梢哉f中國詩的傳統(tǒng)精神和古典審美特征,在清代又一次獲得了發(fā)揚。詞作為一種抒情詩體,成為文人曲寫心跡的方式,作者蔚起,出現(xiàn)了地方性的詞人群和大的倡和活動,以陳維崧為宗主的陽羨詞派、朱彝尊為領袖的浙西詞派形成,詞的創(chuàng)作呈現(xiàn)了“中興”的局面。陳維崧、朱彝尊都揚棄了詞為“小道”的觀念,認為詞與“經”、“史”同等重要,可與“詩”比肩,終身不廢填詞。他們都開拓了詞的境界。出現(xiàn)了被譽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王國維《人間詞話》)的納蘭性德。清人詞無論從規(guī)模或成就上講,都足稱大觀。駢文經過唐、宋兩次古文運動的打擊,便一蹶不振。清初文人以駢文為寄托才情的文事,從而揭開了駢文復興的序幕。到乾嘉時期駢文大盛,形成與桐城派古文對抗的局面。駢文作家中有著名的學者,如作《哀鹽船文》的汪中,為駢文力爭正統(tǒng)地位的阮元等。但從當時發(fā)生的駢文與古文之爭論看,卻反映出駢文復興之文學底蘊,就是要求恢復文章藝術之美。不失為唐宋古文運動之后的一種歷史補償,對后來的文章,如梁啟超之新文體,也有一定的影響。新興文體的飛躍清代文學也表現(xiàn)出新興文體的雅化傾向和雅俗并存、互滲的狀態(tài),斑駁陸離中閃現(xiàn)出耀眼的光芒。
戲曲方面,在明代盛行的傳奇已經文人化,雜劇更落入案頭化的地步。入清后傳奇、雜劇都順從著晚明的趨勢,創(chuàng)作更加活躍。一方面,一些原來并不看重戲曲的正統(tǒng)文人,于詩文之馀操筆編寫戲曲,抒寫亡國之痛。這類作者有吳偉業(yè)、王夫之、尤侗、嵇永仁等。他們作傳奇、雜劇,大都取歷史故事加以隨意虛構,乃至幻化,寄托個人的情感、心跡,抒情性沖淡了戲劇性,也就更加脫離舞臺,加重了案頭化傾向,但也表明戲曲已獲得了正統(tǒng)文人廣泛的認同,影響到如李玉等原本依附于舞臺表演而編劇的作家的劇作,增強了社會歷史意識。另一方面,一些作者追隨明亡前夕阮大鋮、吳炳等開創(chuàng)的風情喜劇的路子,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課題申報參考: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研究
- 課題申報參考:家校社聯(lián)動共育模式對青少年24h活動行為與抑郁癥狀改善的促進研究
- 2025年香港離婚協(xié)議書范本離婚后子女監(jiān)護權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影視剪輯師版權合作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版白酒銷售顧問銷售數(shù)據(jù)分析與報告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木材廠土地租賃合同與林業(yè)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3篇
- 二零二五版國際IT產品代理銷售協(xié)議2篇
- 2025版小區(qū)公共區(qū)域保潔與綠化維護承包合同3篇
- 2025年三明貨運從業(yè)資格證好考嗎
- 二零二五版供應鏈融資高額抵押反擔保合同3篇
- 2024公路瀝青路面結構內部狀況三維探地雷達快速檢測規(guī)程
- 2024年高考真題-地理(河北卷) 含答案
-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解讀課件
- 2024風力發(fā)電葉片維保作業(yè)技術規(guī)范
-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大綱
- 封條(標準A4打印封條)
- 延遲交稿申請英文
- 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課件第十章動作技能的指導與示范
- 石油天然氣建設工程交工技術文件編制規(guī)范(SYT68822023年)交工技術文件表格儀表自動化安裝工程
- 中醫(yī)治療“濕疹”醫(yī)案72例
- 2023年大學生《思想道德與法治》考試題庫附答案(712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