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和南渡前后詞風(fēng)的演變_第1頁
李清照和南渡前后詞風(fēng)的演變_第2頁
李清照和南渡前后詞風(fēng)的演變_第3頁
李清照和南渡前后詞風(fēng)的演變_第4頁
李清照和南渡前后詞風(fēng)的演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李清照和南渡前后詞風(fēng)的演變第1頁/共101頁

從1127年到1160年左右的這段時間,是宋詞發(fā)展史上由北宋詞向南宋詞的過渡期。從作家隊伍來說,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多是由北宋入南宋的詞人,如李清照、陳與義、朱敦儒、李綱、張元干、岳飛、葉夢得、胡銓、趙鼎等。另一方面,從創(chuàng)作來說,也鮮明地體現(xiàn)了過渡期的特點,即這一時期的詞人雖然有一定的個性,但更多的是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他們早期的詞一般多是婉約詞,和平安定,吟風(fēng)弄月,這顯然承接了北宋后期的特點,而后期的詞表現(xiàn)戰(zhàn)亂、苦難與個體理想失落的苦悶。這一時期的詞則往往將國家的命運與個人價值的自我實現(xiàn)結(jié)合在一起,憂傷與憤慨成為最普遍的情緒,進一步擴展了詞體抒情言志的功能,增強了詞的時代感和現(xiàn)實感。第2頁/共101頁陳與義《臨江仙》(憶昔午橋橋上飲)李綱《蘇武令》(塞上風(fēng)高)張元干《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夢繞神州陸)、岳飛《滿江紅》(怒發(fā)沖冠)其他如葉夢得、胡銓、趙鼎第3頁/共101頁第4頁/共101頁李清照塑像第5頁/共101頁

南渡詞壇雖然未出現(xiàn)堪與蘇軾、周邦彥并駕齊驅(qū)的大詞人,但巾幗詞人李清照的橫空出世,卻使南渡詞壇放出奇異的光彩。首先,李清照在理論上確立了詞體的獨特地位,提出了詞“別是一家”之說。其次,在創(chuàng)作上,李清照生動地展現(xiàn)了她的生命歷程和情感歷程。第6頁/共101頁一、“別是一家”的詞論指詞是與詩不同的一種獨立的抒情文體,明確提出了詩詞分野問題。她反對以詩為詞、以文為詞,詞對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有更獨特的要求,它不認(rèn)為僅像詩那樣要分平仄,要求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以便“協(xié)律”“可歌”。主張詞要有典雅、協(xié)音律、鋪敘、有情致,反對“詞語塵下”。第7頁/共101頁《詞論》(節(jié)選):

“逮至本朝,禮樂文武大備。又涵養(yǎng)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于世;雖協(xié)音律,而詞語塵下。又有張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絳、晁次膺輩繼出,雖時時有妙語,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xué)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讀不茸之詩爾。又往往不協(xié)音律,何耶?

第8頁/共101頁

蓋詩文分平側(cè),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且如近世所謂《聲聲慢》、《雨中花》、《喜遷鶯》,既押平聲韻,又押入聲韻;《玉樓春》本押平聲韻,有押去聲,又押入聲。本押仄聲韻,如押上聲則協(xié);如押入聲,則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漢,若作一小歌詞,則人必絕倒,不可讀也。乃知詞別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賀方回、秦少游、黃魯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無鋪敘。賀苦少重典。秦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tài)。黃即尚故實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價自減矣。”第9頁/共101頁二、“別是一家”的詞境1、生平2、創(chuàng)作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第10頁/共101頁

李清照,她工詩能文,詞為宋朝一大家。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其父是文學(xué)家李格非,其母是狀元王拱辰之女,也工文章。十八歲時,與太學(xué)生趙明誠結(jié)婚。趙明誠著有《金石錄》,李清照寫有《金石錄序》,其中詳細地記載夫妻共同生活和對書畫金石的愛好。北宋滅亡后,李清照夫婦倉皇南渡。公元1129年,趙明誠在建康(今南京市)病故。在宋代詞人中,李清照卓然自成一家。著有《漱玉詞》不含存疑之作,其詞今存者僅四十五首,約3500字。第11頁/共101頁

趙明誠幼時曾夢見自己讀了本奇書,醒來時只記得其中三句:「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趙明誠不解其含意,便告訴父親。趙挺之擅於解趙明誠夢,笑道:「『言與司合』是“詞”字,『安上以脫』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兩字,你將來會是個『詞女之夫』啊!」

后來趙明誠果然娶了李清照這位女詞人,應(yīng)驗了兒時的夢境。第12頁/共101頁李清照的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期。內(nèi)容:懷舊、悼亡詞風(fēng):凄涼、低沉內(nèi)容:閨情(離愁)詞風(fēng):清麗明快南渡前南渡后第13頁/共101頁

前期:主要表現(xiàn)一位少女、少婦悠閑風(fēng)雅的生活情趣和離別的閑愁,詞風(fēng)含蓄優(yōu)美,清麗俊朗,愁而不悲。

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等第14頁/共101頁

南渡之前,18歲與情投意合的趙明誠結(jié)婚,夫婦倆詩詞酬唱,共同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生活頗舒心適意。閨房繡戶是她的生活世界,而美滿的婚姻愛情便成為她主要的人生理想。隨著趙明誠的出仕,夫妻暫離,生活出現(xiàn)了暫時的缺憾。李清照甜蜜寧靜的心弦于是彈奏出一首首略帶苦澀和憂怨的望夫詞:

第15頁/共101頁才情橫溢,情思如縷的少婦第16頁/共101頁

此詞作于詞人與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后,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出初婚少婦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調(diào),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毫“不落俗套”的表現(xiàn)方式,給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別情詞作。第17頁/共101頁到底是寫別時還是別后?上片開頭三句寫分別的時令和地點;根據(jù)題名為元人伊世珍作的《瑯?gòu)钟洝芬锻鈧鳌吩疲骸耙装步Y(jié)縭未久,明誠即負(fù)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xí)兑患裘贰吩~以送之?!庇械脑~選認(rèn)為,此說“和作品內(nèi)容大體符合”;下片起句‘花自飄零水自流’回應(yīng)這三句。這些都是寫分別時情景,其他各句是設(shè)想別后的思念心情。有的選本則認(rèn)為,“就詞的內(nèi)容考察,是寫別后的思念,并非送別”;

從上闋開頭三句看,決不像柳永《雨霖鈴》詞所寫的“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那樣一個分別時的場面,而是寫詞人已與趙明誠分離,在孤獨中感物傷秋、泛舟遣懷的情狀。第三句中的“獨上”,也只能是詞人自述。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設(shè)想別后的思念心情”,而是實寫別后的眼前景,心中事。第18頁/共101頁這首詞上闋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詞句,如“日邊消息空沉沉,畫眉樓上愁登臨”(鄭文妻孫氏《憶秦娥》),“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晏殊《訴衷情》),“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秦觀《減字木蘭花》),以及“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相見歡》),“玉樓明月長相憶”(溫庭筠《菩薩蠻》),“明月,明月,照得離人愁絕”(馮延巳《三臺令》),其所抒寫的情景。第19頁/共101頁詞的過片“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啟下,詞意不斷。它既是即景,又兼比興。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遙遙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兩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則給人以“無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無限似儂愁”(劉禹錫《竹枝詞》)之恨。詞的下闋就從這一句自然過渡到后面的五句,轉(zhuǎn)為純抒情懷、直吐胸臆的獨白。第20頁/共101頁第21頁/共101頁鳳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ní,被翻紅浪⑶,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lián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guān)》,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yīng)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第22頁/共101頁

詞人為何大寫“慵”字?到了“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則又微微振起,恰到好處地反映了詞人情緒流程中的波瀾。然而她內(nèi)心深處的離愁還未顯露,給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嬌慵。爐中香消煙冷,無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錦被亂陳,無心折疊,二慵也;髻鬟蓬松,無心梳理,三慵也;寶鏡塵滿,無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猶然未覺光陰催人,五慵也。慵而一“任”,則其慵態(tài)已達極點。詞人寫“慵”字,目的仍在寫愁。這個“慵”字是“詞眼”,使讀者從人物的慵態(tài)中感到她內(nèi)心深處有個愁在。第23頁/共101頁

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第24頁/共101頁創(chuàng)作背景:

李清照創(chuàng)作這首詞時趙明誠在山東萊州做官,而她留在青州老家居住。愛情甚篤的夫妻暫時分別,李清照寫這首詞給趙明誠,以寄相思。第25頁/共101頁詞意梳理

薄霧彌漫,濃云籠罩,心有愁思感覺白天太漫長,瑞腦在銅獸香爐中早已燒盡。又到重陽佳節(jié)了,潔白的瓷枕,輕薄的紗帳,獨自一人,半夜秋涼剛剛透入。

獨在東籬飲酒,直到黃昏以后,淡淡的黃菊清香飄滿雙袖。莫說不憂愁,秋風(fēng)卷起珠簾,閨中人比菊花更顯清瘦。第26頁/共101頁

詞人在哪一句明確表示了她愁的具體內(nèi)容。為什么?

“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愁的具體內(nèi)容是思念丈夫,表現(xiàn)的是一種孤寂難耐之情。第27頁/共101頁李清照是運用語言的大師,清代的陳廷焯曾評論此詞“無一字不秀雅,深情苦悶,元人往往宗之?!鄙掀_篇即用一“愁”字點明心情。除此外,還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試結(jié)合上片分析。“涼”“涼”一語雙關(guān)。A表面上:重陽秋夜,天氣轉(zhuǎn)冷。玉枕紗廚,難御風(fēng)寒。B深層面:獨居家中,愛人不在旁側(cè),內(nèi)心感覺孤獨凄涼。第28頁/共101頁“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p>

元?

伊世珍《瑯?gòu)钟洝份d:“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wù)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三句絕佳’。

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p>

第29頁/共101頁①結(jié)構(gòu)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應(yīng)。因為有刻骨的離愁,所以衣帶漸寬,腰肢瘦損;②手法上,運用夸張比喻,極生動地描繪出詩人因思念日漸消瘦的形象。③內(nèi)容上,末了一個“瘦”字,歸結(jié)全篇的情意,上面種種景物描寫,都是表達這刻骨的離愁的。詞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憂郁躍然紙上。第30頁/共101頁

作為杰出的女詞人,李清照并沒有把自己完全封閉在閨房之內(nèi),而是常常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諧美麗,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如果把她前期詞作中所表現(xiàn)的情感世界分為兩半,可以說一半是對丈夫的鐘情,另一半則是以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以及對禽鳥花草的眷顧。第31頁/共101頁第32頁/共101頁

是一首追憶詞。她遭受了重大變故,回憶起少時游玩的情形,那些場景在她的腦海中一再出現(xiàn),對那些生活的懷念之情與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詞興大發(fā),于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小令。

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fēng)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第33頁/共101頁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爸?,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第34頁/共101頁

春夜里大自然經(jīng)歷了一場風(fēng)吹雨打,詞人預(yù)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卷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對此,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一個“應(yīng)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綠肥紅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全詞充分體現(xiàn)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篇幅雖短,但含蓄蘊藉,意味深長,對人物的心理刻畫栩栩如生,以對話推動詞意發(fā)展,跌宕起伏,顯示出作者深厚的藝術(shù)功力。

惜春第35頁/共101頁晚年的李清照:靖康之禍,金兵大舉南侵,攻破汴京。夫妻倆在兵荒馬亂中倉皇逃跑,多年的收藏也因無法攜帶而幾乎丟損,丈夫不久又病死,晚年的李清照實在是凄慘悲涼。飽受戰(zhàn)亂滄桑的她,寫出了些悲憤的豪放之作。李清照四處漂泊,最后居然沒有人知道她流落何方,死在異鄉(xiāng),連卒年都不詳,只知大概是七十多歲去世的。第36頁/共101頁

后期:主要表現(xiàn)她作為寡婦的身世之苦、故國之思以及孤寂無聊的心情,情調(diào)低沉,凄苦悲涼。

如《聲聲慢》《永遇樂》《武陵春

》等

第37頁/共101頁聲聲慢第38頁/共101頁創(chuàng)作背景

宋欽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欽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趙明誠于是年三月,奔母喪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載書十五車,前來會合。明誠家在青州,有書冊十余屋,因兵變被焚,家破國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趙明誠因病去世,時清照四十六歲。

金兵入侵浙東、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隨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東,飽嘗顛沛流離之苦。避難奔走,所有庋藏喪失殆盡。紹興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張汝舟,遇人不淑,旋即離異。清照無兒無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籬下,孤寂而死。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她和著血淚寫下了千古絕唱的《聲聲慢》。第39頁/共101頁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diào)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nèi)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復(fù)吟唱,徘徊低迷,婉轉(zhuǎn)凄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已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彌漫開來,久久不散,余味無窮。

疊詞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詩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第40頁/共101頁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降息,三杯兩盞淡酒。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著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nèi)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于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床,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墒呛涫怯捎诠陋氁鸬?,而飲酒與品茶一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凄涼。凄涼第41頁/共101頁

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zé艋

měng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

第42頁/共101頁這首詞由表及里,從外到內(nèi),步步深入,層層開掘,上闋側(cè)重于外形,下闋多偏重于內(nèi)心。“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動作和神態(tài)。這里所寫的“日晚倦梳頭”,是另外一種心境。這時她因金人南下,幾經(jīng)喪亂,志同道合的丈夫趙明誠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華,眼前所見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從中來,感到萬事皆休,無窮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懶于梳理?!坝Z淚先流”,寫得鮮明而又深刻。這里李清照寫淚,先以“欲語”作為鋪墊,然后讓淚奪眶而出,簡單五個字,下語看似平易,用意卻無比精深,把那種難以控制的滿腹憂愁一下子傾瀉出來,感人肺腑、動人心弦。第43頁/共101頁全詞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對故國故人的憂思,寫得新穎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貼切,絲毫無矯揉造作之嫌,饒有特色。此詞借暮春之景,寫出了詞人內(nèi)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塑造了一個孤苦凄涼環(huán)中流蕩無一的才女形象。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閨情閨怨詞所能比。第44頁/共101頁

三、“易安體”的特點。

1、情感表達方面(1)情感真實動人李清照詞以一個真實女性獨特的視角觀察和描繪周圍世界,傳達自己的心曲,顯得特別真摯、細膩、動人。

第45頁/共101頁

(2)情感表現(xiàn)形象具體而富有美感。

善于捕捉細小而生動的形象,來表達自己難以言傳的感受和情感上的微妙變化。第46頁/共101頁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刬

chǎn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點絳唇》

此詞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態(tài),上片寫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寫主人公在來客忽至的羞赧情狀,形象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矜持的少女形象。

第47頁/共101頁

3、語言上:淺顯自然,卻又韻味無窮。

以尋常語度入音律,不雕琢、不堆砌;善于調(diào)動比喻、擬人、夸張、用典、疊字等修辭手段,達到“極煉而不練,出色而本色”(劉熙載《藝概》)的藝術(shù)效果。

第48頁/共101頁

古人說李詞“用淺俗之語,發(fā)清新之思”(彭孫《金粟詞話》)

“以尋常語度入音律”(宋張端義《貴耳集》)。第49頁/共101頁山東濟南李清照博物館第50頁/共101頁(1)淵源:最先用“豪放”、“婉約”來區(qū)分宋詞風(fēng)格流派的,是明代的詞學(xué)家張綖,他在《詩余圖譜凡例》附識里說:

詞體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詞情醞藉,豪放者其氣象恢弘,蓋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約,蘇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詞體以婉約為正。關(guān)于“豪放”與“婉約”第51頁/共101頁(2)什么是“婉約”、“豪放”派?A、從題材內(nèi)容上看,婉約詞偏重表現(xiàn)溫柔纏綿的男女愛戀相思等人類普泛化、私人化的情感;豪放派偏重寫男子漢個性化的豪情逸興和人生苦悶,及民族意識等社會化、政治化的情感志向。B、從情感表達方式上看,婉約詞一般用比興含蓄的手法,容情于景,把情感表達得深細婉轉(zhuǎn)、纏綿悱惻;而豪放派一般用直率的方法表達激昂的、粗獷的情感,氣勢恢弘、境界闊大。第52頁/共101頁C、從美感形態(tài)上看,婉約詞偏重于優(yōu)美、陰柔美一類,格調(diào)感傷低沉;而豪放詞則偏重于壯美、陽剛美一類,格調(diào)高昂悲壯。D、從與音樂的關(guān)系上看,婉約詞一般嚴(yán)格遵守音律,強調(diào)詞的協(xié)律可歌;而豪放派則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遵守詞的音律規(guī)范而不為音律所束縛,詞的可讀性勝過可歌性。用古人的話說,婉約詞是知音識律者的“樂化”詞、“風(fēng)情”詞;豪放詞是騷人志士的“詩化”詞、“豪氣”詞。(3)代表人物:婉約詞的代表人物是秦觀、李清照。豪放詞的代表人物是蘇軾、辛棄疾。第53頁/共101頁C、從美感形態(tài)上看,婉約詞偏重于優(yōu)美、陰柔美一類,格調(diào)感傷低沉;而豪放詞則偏重于壯美、陽剛美一類,格調(diào)高昂悲壯。D、從與音樂的關(guān)系上看,婉約詞一般嚴(yán)格遵守音律,強調(diào)詞的協(xié)律可歌;而豪放派則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遵守詞的音律規(guī)范而不為音律所束縛,詞的可讀性勝過可歌性。用古人的話說,婉約詞是知音識律者的“樂化”詞、“風(fēng)情”詞;豪放詞是騷人志士的“詩化”詞、“豪氣”詞。(3)代表人物:婉約詞的代表人物是秦觀、李清照。豪放詞的代表人物是蘇軾、辛棄疾。第54頁/共101頁(3)代表人物:婉約詞的代表人物是秦觀、李清照。豪放詞的代表人物是蘇軾、辛棄疾。第55頁/共101頁朱淑真第56頁/共101頁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祖籍歙州(安徽),《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郁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后,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zé)o定論。現(xiàn)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后余篇。第57頁/共101頁

因婚姻為父母包辦,所嫁非人,朱淑真一生都受到感情的折磨。她的詞,主要是表現(xiàn)沒有愛情的婚姻所引發(fā)的憂愁怨嗟、孤獨寂寞。如《減字木蘭花》:

獨行獨坐。獨倡獨酬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春寒著摸人。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第58頁/共101頁

連用五個“獨”字,表現(xiàn)出作者孤獨感的沉重。朱淑真詞的愁恨表層上似乎與五代北宋詞中的閨怨沒有多大區(qū)別,但深層里卻是她自我獨特的生命體驗,是一位孤立無援地與不幸婚姻抗?fàn)幍牟排撵`深處的吶喊和呻吟。她對命運進行過勇敢的抗?fàn)幒吞魬?zhàn)。五個“獨”第59頁/共101頁清平樂

夏日游湖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

嬌癡不怕人猜。隨群暫遣愁懷。最是分?jǐn)y時候,歸來懶傍妝臺。

第60頁/共101頁

所寫的“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jǐn)y時候,歸來懶傍妝臺”,就是她所采取的實際行動。她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因大膽追求自主自由的愛情,不為封建禮教所容,抑郁抱恨而死后,“不能葬骨于地下”,詩詞遺稿父母付之一炬。事跡聲名,湮沒不彰??芍^生不幸,死亦不幸!第61頁/共101頁

朱敦儒第62頁/共101頁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號巖壑,洛陽(今河南)人。他的詞真實地記錄了其完整的人生歷程,歷經(jīng)三變,由青年的放浪形骸,到中年的飄泊憂憤,再到晚年的逍遙自在;其詞風(fēng)也相應(yīng)由青年的婉麗明快,到中年的悲壯慷慨,再到晚年的清疏超逸。其詞繼承發(fā)展了蘇軾抒情自我化的詞風(fēng),具有鮮明的自轉(zhuǎn)性特點。

第63頁/共101頁1、南渡之前,多寫其名士風(fēng)流、裘馬輕狂的生活,詞風(fēng)婉麗明快,代表作品有《鷓鴣天》(我是清都山水郎)2、南渡之初,飽經(jīng)離亂之苦,多憂國傷世之作,詞風(fēng)沉郁蒼涼,代表作品有《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

3、晚年表現(xiàn)消遙自在的隱居生活,風(fēng)格清疏曉暢。代表作品有《好事近·

漁父詞》

第64頁/共101頁

朱敦儒以詞完整地表現(xiàn)了一生的人生、情感與個性。第65頁/共101頁?dān)p鴣天·西都作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fēng)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第66頁/共101頁

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fēng)吹淚、過揚州。第67頁/共101頁

在一個簫瑟的清秋,詞人登上金陵城西的高樓,但見殷紅的夕陽染遍天空、灑滿大地,浩浩長江在派暮色中默默東流。此時詞人,絕非在吟賞煙霞、詠懷古跡,而在為中原板蕩、朝遷潰散痛心疾首,他急切盼望收復(fù)失地,但一介書生不諳兵馬,唯有一掬傷時之淚,灑向江天,讓嗚嗚的悲風(fēng)吹過揚州,寄托他對故土的眷戀…第68頁/共101頁好事近

漁父詞搖首出紅塵,醉醒更無時節(jié)?;钣嬀G蓑青笠,慣披霜沖雪。晚來風(fēng)定釣絲閑,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評:詞中描寫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反映其遠離現(xiàn)實的思想。第69頁/共101頁這里的漁父形象,實際就是作者晚年的寫照。他長期住在嘉禾,過著遠離俗世的生活,所謂“醒醉無時”、“披霜沖雪”,都是指安閑自得,自由自在。第70頁/共101頁

張元干第71頁/共101頁張元干張元干(1091—1170?)字仲宗,號蘆川居士,長樂(今福建閩侯)人,北宋末為太學(xué)生,曾被抗金名將李綱辟為屬官,不久隨李綱免職而被貶斥。南宋初,因“避讒”而辭官。有《蘆川詞》。紹興年間,胡銓上書請斬秦檜,遭到流放,當(dāng)時士大夫大都畏禍鉗口,只有張元干等幾個人敢于寫詩詞為他送行并抒發(fā)不平之慨。《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是張元干詞中最著名的一篇。第72頁/共101頁《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第73頁/共101頁上片:述時事。第一層,“夢繞神州路”四句:寫中原淪陷的慘狀。第二層“底事昆侖傾砥柱”三句:嚴(yán)詞質(zhì)問悲劇產(chǎn)生的根源?!袄鰞A砥柱”:古人相信黃河源出昆侖山,《淮南子·地形訓(xùn)》:“河水出昆侖東北陬”。傳說昆侖山有銅柱,其高入天,稱為天柱。此以昆侖天柱,黃河砥柱,連類并書。喻北宋王朝的淪亡。

第三層“天意從來高難問”至“送君去”,感慨時事,點明送別。

第74頁/共101頁下片:敘別情。第一層,“涼生岸柳催殘暑”至“斷云微度”:別時景物。

第二層,“萬里江山知何處”至“書成誰與”:設(shè)想別后之心情。曲曲折折抒寫留戀之情:既反映了他們深厚的友情,也表達了他們對國事的感慨:君此去道路茫茫,國家前途亦茫茫。

第三層,“目盡青天懷今古”至“聽《金縷》”:遣愁致送別意?!澳勘M青天懷今古”照應(yīng)“天意從來高難問”,有四顧蒼茫之感?!翱蟽翰?,恩怨相爾汝”,言大丈夫“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岸髟瓜酄柸辍?,本自韓愈《聽穎師彈琴》:“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芭e大白,聽《金縷》”,滿腹悲憤感情,通過層次井然的多次轉(zhuǎn)折,達到最高峰,何以解憂,惟有杜康!以豪情排遣極痛,慷慨悲壯,余音繚繞。第75頁/共101頁此詞作于紹興十二年(1142)。紹興八年胡銓因諫議和而被貶至福州,十二年因反對“和議”、請斬秦檜等三人再遭迫害,移新州(今廣東新興)編管。張元干作此詞為胡銓壯行,后因此詞而被捕下獄,并被削職為民。詞極慷慨憤激,忠義之氣,溢于字里行間?!端膸烊珪偰刻嵋罚骸翱犊瘺?,數(shù)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氣。”第76頁/共101頁另外,張元干的《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賀新郎·寄李伯紀(jì)丞相》、《水調(diào)歌頭·同徐師川泛太湖舟中作》等,都往往把對民族危亡的關(guān)注與對個人身世的感傷融合起來,寫來慷慨悲涼,波瀾起伏,境界闊大。這類詞在藝術(shù)上明顯受蘇軾的影響。張元干很善于采摭歷史典故和前人詩意,把它們與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和眼前的景物風(fēng)光相間交錯,構(gòu)成一種縱橫的空間感與歷史感;又很善于把心中低沉悲傷的情緒與激昂高亢的熱情錯綜交織,形成情感脈絡(luò)的起伏流動。第77頁/共101頁張元干紀(jì)念館第78頁/共101頁

葉夢得第79頁/共101頁早年——吟唱婉麗的“睡起流鶯語”南渡后——高唱起激昂的戰(zhàn)歌:“坐看驕兵南渡,沸浪駭奔鯨。轉(zhuǎn)盼東流水,一顧功成?!?《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贊美騎射演習(xí)的戰(zhàn)士“疊鼓鬧清曉,飛騎引雕弓”(《水調(diào)歌頭·九月望日與客習(xí)射西園余偶病不能射》)的英姿,洋溢著老當(dāng)益壯的戰(zhàn)斗豪情。

葉夢得既善理財賦,又能帶兵打仗,在國家危難之秋,他本可以在顯身手,但由于權(quán)奸當(dāng)?shù)?,壯懷理想不得伸展,于是倍感壓抑苦悶,如建炎三?1129)任尚書左丞不到半月即被罷職后所作的《水調(diào)歌頭》:第80頁/共101頁水調(diào)歌頭

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小窗低戶深映,微路繞欹qī斜。為問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輕度,拚卻雙鬢華。徙倚望滄海,天凈水明霞。念平昔,空飄蕩,遍天涯。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卻恨悲風(fēng)時起,冉冉云間新雁,邊馬怨胡笳。誰似東山老,談笑靜胡沙。第81頁/共101頁

在詞人的晚年,退隱與國事是矛盾的:他想在卞山以山水自娛,但又無法忘懷國家的安危,時刻惦念著抗金戰(zhàn)事。這種矛盾而又痛苦的心態(tài),在此詞中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在詞人矛盾復(fù)雜的感情中,對國家命運的關(guān)注是主要的,所以詞的末句才顯得激越凄楚而慷慨悲涼。退隱——矛盾——國事第82頁/共101頁

陳與義第83頁/共101頁戰(zhàn)爭毀滅了和平安定,和平時期的一切美好歡樂都只能留存在記憶之中而無法在現(xiàn)實生活中再現(xiàn)。于是今昔盛衰之感和懷舊情緒成為南渡后整個社會一種難以解開的情結(jié)。李清照曾那樣深情地回憶“中州盛日”(《永遇樂·元宵》),朱敦儒時或懷想著“故國當(dāng)年得意”(《雨中花·嶺南作》),張元干也不時地“尋思舊京洛”(《蘭陵王》)。第84頁/共101頁陳與義的名作《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更典型地表現(xiàn)出當(dāng)時人的懷舊心態(tài):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馀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在清婉奇麗的藝術(shù)境界中包含著深沉的人生感慨。第85頁/共101頁《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是北宋文人陳與義晚年追憶洛中朋友和舊游而作的。上片寫對已經(jīng)淪落敵國之手的家鄉(xiāng)以及早年自在快樂生活的回顧。下片宕開筆墨回到現(xiàn)實,概括詞人從踏上仕途所經(jīng)歷的顛沛流離和國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結(jié)句將古今悲慨、國恨家愁,都融入“漁唱”之中,將沉摯的悲感化為曠達的襟懷。第86頁/共101頁

南宋四名臣李綱、趙鼎、李光、胡銓第87頁/共101頁“南宋四名臣”詞南宋李綱、趙鼎、李光、胡銓為代表的“南宋四名臣”和抗金名將岳飛等,他們雖然不以詞名世,但他們在民族生死存亡之秋,不僅奮不顧身地保家衛(wèi)國,而且用詞來表現(xiàn)他們的斗爭精神,為抗金救國而呼號,代表著時代的最強音。李綱趙鼎李光胡銓第88頁/共101頁李綱(1083~1140)是南宋的首任宰相。他以救國救民為己任,《蘇武令》就抒發(fā)了他抗敵救國的執(zhí)著信念:

塞上風(fēng)高,漁陽秋早。惆悵翠華音杳。驛使空馳,征鴻歸盡,不寄雙龍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歸黃閣、未成圖報。誰信我、致主丹衷,傷時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調(diào)鼎為霖,登壇作將,燕然即須平掃。擁精兵十萬,橫行沙漠,奉迎天表。

雖然已被罷職,不得重用,但并未喪失抗敵的信心,仍期待著入相出將,決心率軍奪回被俘的徽、欽二帝,以雪國恥。

第89頁/共101頁

邊城寒早。恣驕虜、遠牧甘泉豐草。鐵馬嘶風(fēng),氈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擾。廟堂折沖無策,欲幸坤維江表。叱群議,賴寇公力挽,親行天討??~緲。鑾輅luánlù動。霓旌jīng龍旆,遙指澶chán淵道。日照金戈,云隨黃繖sǎn

,徑渡大河清曉。六軍萬姓呼舞,箭發(fā)狄酋難保。虜情詟zhé

,誓書來,從此年年修好。

此詞用宋真宗聽取寇準(zhǔn)之策放棄逃跑避敵之計而親征契丹最后使敵人退師、訂立“澶淵之盟”的史實,對諫高宗不要逃跑避敵,現(xiàn)實的針對性強,詞的境界也雄奇壯闊。敘事性和議論性有機結(jié)合,直接開啟了辛棄疾“以文為詞”的先河。

李綱七首奇特的詠史詞,借歷史上敢于平定外憂內(nèi)患的英明君主來激勵宋高宗振作精神以抗擊金人,表現(xiàn)出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和遠見卓識,賦予了詠史詞以強烈的時代精神和戰(zhàn)斗性,詞的言志功能在此得到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