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語文一輪復習: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分類6(音樂、文娛)_第1頁
2020高考語文一輪復習: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分類6(音樂、文娛)_第2頁
2020高考語文一輪復習: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分類6(音樂、文娛)_第3頁
2020高考語文一輪復習: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分類6(音樂、文娛)_第4頁
2020高考語文一輪復習: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分類6(音樂、文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o"點擊文章標題可訪問原文章鏈接"2020高考一輪復習: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分類6(音樂、文娛)六、音樂、文娛(一)古代音樂1.五音、六律。古人把宮,商、角、微、羽稱為五音從宮到羽,按照音的高低排列起來,形成一個五聲音階。即:宮gōng、商shāng、角jué、徵zhǐ、羽yǔ(1、2、3、4、5)后來再加上變宮、變徽,就形成七個音階,即:宮

變徵

變宮1

2

3

4

5

6

7例如:“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

(《荊軻刺秦王》)古書常把五音或五聲和六律并舉。律,本指用來定音的竹管,后來成為我國古代音樂方面的專門名稱。即:黃鐘、大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例如:“夔于是正六律和無聲?!保ā恫靷鳌罚皫煏缰敚灰粤刹荒苷逡?”(《孟子》2八音,我國古代對樂器的統(tǒng)稱,具體指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3.經(jīng)首。相傳為堯樂曲(咸池)中的一章,一說為黃帝所作?!垛叶〗馀?:“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4.六么,唐時有名的琵琶曲名、本名《錄要》,后比為《綠腰》《六幺》?!杜眯?:“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樂曲名,相傳為唐玄宗所制。全曲共十二遍,前六遍為散板,無拍,不舞,后六遍有拍有舞?!杜眯小罚骸拜p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桑林。古樂曲名。《莊子·養(yǎng)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7.無射。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因鐘聲合乎無射的意律,故用無射作鐘名。8.陽春白雪?!蛾柎喊籽酚置蛾柎汗徘?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師曠所作。在戰(zhàn)國時代成為楚國的藝術性較高,難度較大的歌曲。后來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9.下里巴人?!跋吕锇腿恕痹笐?zhàn)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10.樂師。可以演奏出動人的音樂,天籟之音的人被稱為樂師。11.十二律。古樂的十二調。古代樂律學名詞,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損益法將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種律制。各律從低到高依次為: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中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12.宮調。宮調是古代戲曲、音樂名詞。是音樂的各種調式,宮調不同,音調就不同。近人吳梅曾解釋說:“宮調者,所以限定樂器管色之高低也?!蔽覈鴼v代均依十二律高下的次序,定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為七聲,是樂律之本。以宮聲為主的調式稱宮,以其他各聲為主的稱調。以七聲配十二律,可得十二宮、七十二調,共為八十四宮調。13.俗樂。宮廷中宴會時所用的俗樂,稱為“燕樂”?!把艠贰笔墙y(tǒng)治階級制定的典禮樂舞,尋根究底,幾乎都來自民間音樂,只不過改變了它的內容和情調而已。有著名琴曲《廣陵散》《酒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琵琶曲《陽春古曲》《平沙落雁》《霓裳曲》,絲竹曲《春江花月夜》《老八板》,廣東音樂《旱天雷》《雨打芭蕉》等,以及大量的寺院音樂、各地各種樂曲,其中不少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珍寶。14、雅樂。雅,正也。雅樂,即典雅純正的音樂,是一種古代的傳統(tǒng)宮廷音樂,指帝王朝賀、祭祀天地等大典所用的音樂。雅樂的體系在西周初年制定,與法律和禮儀共同構成了貴族統(tǒng)治的內外支柱。15.中國十大名曲?!陡呱搅魉贰獋髡f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會曲中高山流水之意。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與吾心同?!弊悠谒篮?,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梅花三弄》——此曲系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來贊頌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調在不同的微位上重復了三次,所以稱為“三弄”?!洞航ㄔ乱埂贰瓉硎且皇着锚氉嗲?,又名《夕陽簫鼓》、《潯陽琵琶》、《潯陽夜月》、《潯陽曲》。后被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深為國內外聽眾珍愛。樂曲通過委婉質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jié)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盡情贊頌江南水鄉(xiāng)的風姿異態(tài)?!稘h宮秋月》——崇明派琵琶曲。《漢宮秋月》意在表現(xiàn)古代受壓迫宮女的幽怨悲泣情緒,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蛾柎喊籽贰皇讖V泛流傳的優(yōu)秀琵琶獨奏古曲。它以清新流暢的旋律、活潑輕快的節(jié)奏,生動表現(xiàn)了冬去春來,大地復蘇,萬物向榮,生機勃勃的初春景象?!稘O樵問答》——此曲在歷代傳譜中有三十多種版本,有的還附歌詞。樂曲表現(xiàn)漁樵在青山綠水中間自得其樂的情趣。《胡笳十八拍》——漢末,著名文學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兒蔡琰(文姬),在兵亂中被匈奴所獲,留居南匈奴與左賢王為妃,生了兩個孩子。后來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寫了一首長詩,敘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鄉(xiāng)別子的情懷。情緒悲涼激動,感人頗深。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該詩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聲而作,所以名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鳴》?!稄V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傳說原是東漢末年流行于廣陵地區(qū)的民間樂曲?,F(xiàn)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譜》載錄最早。早期并無內容記載,現(xiàn)多數(shù)琴家按照聶政刺韓王的民間傳說來解釋。據(jù)《琴操》中所載:聶政,戰(zhàn)國時期韓國人,其父為韓王鑄劍誤期而被殺。為報父仇,上泰山刻苦學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變音容,返回韓國,在離宮不遠處彈琴,高超的琴藝使行人止步,牛馬停蹄。韓王得悉后,召進宮內演奏,聶政趁其不備,從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韓王。為免連累母親,便毀容自盡?!镀缴陈溲恪贰置堆懵淦缴场坊颉镀缴场?,作者不詳。問世以后,深受琴家喜愛,廣為流傳,并有多種版本,是傳譜最多的琴曲之一。對于曲情的理解,有描寫秋天景物的;有寓鵠鴻之志的;也有發(fā)出世事險惡,不如雁性的感慨的。音調基調靜美,靜中有動,旋律起伏,綿延不斷,優(yōu)美動聽;《十面埋伏》——傳統(tǒng)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陽平楚》。明《四照堂集·湯琵琶傳》中記載琵琶家湯應曾奏《楚漢》:“……兩軍決斗是,聲動天地,屋瓦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聲、鼓聲、金、劍擊聲、人馬群易聲,俄而無聲。久之,有怨而難明者為楚歌聲;凄而壯者為項王悲歌慷慨之聲、別姬聲;陷大澤,有追騎聲;至烏江,有項王自刎聲,余騎蹂踐項王聲。使聞者始而奮,既而悲,終而涕淚之無從也,其成人如此?!彼L之情景、聲色與今之《十面埋伏》甚近似。(二)古代文娛1.五射。古代的五種射技。這五種射技為: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白矢,箭穿靶子而箭頭發(fā)白,表明發(fā)矢準確而有力;參連,前放一矢,后三矢連續(xù)而去,矢矢相屬,若連珠之相銜;剡注,謂矢行之疾;襄尺,臣與君射,臣與君并立,讓君一尺而退;井儀,四矢連貫,皆正中目標。2.文房四寶。舊時對筆、墨、紙、硯四種文具的總稱。文房,即書房。北宋蘇易簡著有《文房四譜》一書,敘述了四種文具的品類及故實等。這些文具,制作歷史悠久,名手輩出,且品類豐富,風格獨特。著名的有:安徽涇縣的宣紙、安徽歙縣的歙墨、廣東端州的端硯、浙江吳興的湖筆。3.書法。中國傳統(tǒng)藝術之一,是以漢字為表現(xiàn)對象、以毛筆為表現(xiàn)工具的一種線條造型藝術。漢字經(jīng)歷了篆、隸、楷等發(fā)展階段,技法日精,在文字書寫的點畫篇章之間,表達出作者的性格、情感、意趣、素養(yǎng)、氣質等精神因素,遂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用筆、結構、章法為書法之大要。從商周甲骨文、兩周金文、秦篆、漢隸,以及魏晉到唐宋楷、行、草,書體繁復,流派眾多,涌現(xiàn)了王羲之、顏真卿、懷素等偉大的書法家,留下了《蘭亭序》《自敘帖》等珍貴書法遺產(chǎn)。4.六書。古人分析漢字的造字方法而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今人一般認為后兩種與造字無關。象形即描摹事物形狀的造字法,如“日、月、山、羊、馬”等,象形字全是獨體字。指事是以象征性的符號來表示意義的造字法,如“上、下、本、末、中、甘、刃”等,指事字也全是獨體字。會意是由兩個或多個字合起來表達一個新的意義的造字法,如“明、旦、采、休”等。形聲是意符和聲符并用的造字法,形聲字占漢字的百分之八十左右。5.永字八法?!坝馈弊志哂袧h字的八種基本筆畫:點、橫、豎、撇、捺、折、鉤、提。6.陽文陰文。我國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筆畫凸起的叫陽文,凹下的叫陰文。7.歲寒三友。指古詩文中經(jīng)常提到的松、竹、梅。松,是耐寒樹木,經(jīng)冬不凋,常被看作剛正節(jié)操的象征。竹,也經(jīng)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剛直、謙遜,不亢不卑,瀟灑處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梅,迎寒而開,美麗絕俗,是堅韌不拔的人格的象征。8.花中四君子。古詩文中常提到的梅、竹、蘭、菊。蘭,一則花朵色淡香清,二則多生于幽僻之處,故常被看作是謙謙君子的象征。菊,它不僅清麗淡雅、芳香襲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艷于百花凋后,不與群芳爭列,故歷來被用來象征恬然自處、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懊?、竹”見上條。9.彈琴。古代文人的四大技藝之一。古代文人彈奏的一般是“古琴”。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漢族的傳統(tǒng)樂器,至少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于八音中的絲。10.八音。八音是中國古代對樂器的統(tǒng)稱,通常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不同質材所制;泛指音樂;八風之音。出自于《呂氏春秋·孝行》:“雜八音,養(yǎng)耳之道也?!?1.圍棋。古代文人的四大技藝之一。圍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直線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為勝。12.手談。指的是下圍棋,又稱“弈”。13.畫。古代文人的四大技藝之一。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并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中國的傳統(tǒng)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于絹或紙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14.茶道。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yǎng)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边@是現(xiàn)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15.曲水流觴。曲水流觴,是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飲酒游戲,后來發(fā)展成為文人墨客詩酒唱酬的一種雅事。夏歷的三月上巳日人們舉行祓禊(fuxi)儀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意為除去災禍不吉。16.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種助興游戲,一般是指席間推舉一人為令官,余者聽令輪流說詩詞、聯(lián)語或其他類似游戲,違令者或負者罰飲,所以又稱"行令飲酒"。酒令是一種有中國特色的酒文化。飲酒行令,是中國人在飲酒時助興的一種特有方式。酒令由來己久,最早誕生于西周,完備于隋唐。17.射覆。射覆,中國民間近于占卜術的猜物游戲?!吧洹笔遣露戎?,“覆”是覆蓋之意在甌、盂等器具下覆蓋某一物件,讓人猜測里面是什么東西。射覆所藏之物大都是一些生活用品,如手巾、扇子、筆墨、盒罐等等。"18.投壺。投壺是從先秦延續(xù)至清末的中國傳統(tǒng)禮儀和宴飲游戲,投壺禮來源于射禮。由于庭院不夠寬闊,不足以張侯置鵠;或者由于賓客眾多,不足以備弓比耦;或者有的賓客的確不會射箭,故而以投壺代替彎弓,以樂嘉賓,以習禮儀。宋呂大臨在《禮記傳》中云:“投壺,射之細也。燕飲有射以樂賓,以習容而講藝也。19.風箏。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fā)明于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后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后,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20.觀燈。觀燈是元宵節(jié)期間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后,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xiāng)通宵燈火輝煌。21.孔明燈??酌鳠粲纸刑鞜簦追Q許愿燈,又稱祈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亮所發(fā)明。當年,諸葛亮被圍困于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制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系上求救的訊息,其后果然脫險,于是后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22.蹴鞠。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筑球”、“踢圓”等,“蹴”有用腳蹴、蹋、踢的含義,“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內實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腳蹴、蹋、踢皮球的活動,類似今日的足球。23.踢毽子。踢毽子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民俗體育活動之一,起源于漢代,由古代蹴鞠發(fā)展而來。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