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師大版八年級數(shù)學第十五章單元測試_第1頁
華師大版八年級數(shù)學第十五章單元測試_第2頁
華師大版八年級數(shù)學第十五章單元測試_第3頁
華師大版八年級數(shù)學第十五章單元測試_第4頁
華師大版八年級數(shù)學第十五章單元測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共享百校千師教育資源助推教育信息化潮流聯(lián)系地址:鄭州市經(jīng)五路66號河南電子音像出版社郵編450002電話0371—60952593第1-頁共6頁華師大版八年級數(shù)學第十五章平移與旋轉單元測試(本試題滿分100分,時間:90分鐘)一、填空:(每題3分,共45分)1.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成的線段都經(jīng)過某一點,并且被平分,則這兩個圖形一定關于這一點成____________對稱.2.如圖(1),以△ABC的邊AB、AC為邊分別向外側作等腰直角△ABD、△ACE,則將△ADC繞點A逆時針旋轉度可得到△ABE,此時CD與BE的關系為。圖(1)圖(2)3.如圖(2)所示,圖形①經(jīng)過變換得到圖形②;圖形①經(jīng)過變換得到圖形③;圖形①經(jīng)過變換得到圖形④。(填平移、旋轉、軸對稱)4.甲圖向上平移2個單位得到乙圖,乙圖向左平移2個單位得到丙圖,丙圖向下平移2個單位得到丁圖,那么丁圖向平移個單位得到甲圖。5.如果將一個圖形沿著南偏東30°的方向平移2厘米,再沿著某方向平移2厘米所得到的圖形與原圖形向正東方向平移2厘米所得的圖形重合,則這一方向為。6.邊長為4㎝的正方形ABCD繞它的頂點A旋轉180°,頂點B所經(jīng)過的路線長為㎝。7.在數(shù)軸上表示-2<x≤1關于原點的對稱區(qū)域是。8.圖(3)在四邊形ABCD中,AD∥BC,BC>AD,∠B與∠C互余,將AB、CD分別平移到EF和EG位置,則△EFG為三角形,若AD=2㎝,BC=8㎝,則FG=㎝。圖(3)圖(4)9.如(4)圖所示,△ABC≌△AED,∠B=40°,∠EAB=30°,∠C=45°,則∠D=,∠DAC=。10.圖(5)中②③④⑤分別由①圖順時針旋轉180°變換而成的是____________。圖(5)圖(6)11.ΔABC和ΔA’B’C’關于直線l對稱,若ΔABC的周長為12cm,ΔA’B’C’的面積為6cm2,則ΔA’B’C’的周長為___________,ΔABC的面積為_________。12.如圖(6)所示的四組圖形中,左邊圖形與右邊圖形成中心對稱的有__________組.ABECDFG圖(7)P'PABC圖(8)13.如圖(7),把一張矩形紙片ABCD沿EF折疊后,點C、D分別落在C、D的位置上,EGABECDFG圖(7)P'PABC圖(8)圖(9)14..如圖(8),△ABC是直角三角形,BC是斜邊,點P是△ABC內的一點,將△ABP繞點A逆時針旋轉后,能與△ACP重合.如果AP=3,則PP的長為15.如圖(9),將繞頂點A順時針旋轉后,得到,且為BC的中點,則=二、選擇題:(每題3分,共15分)16.下列圖形中,旋轉600后可以和原圖形重合的是()A、正六邊形B、正五邊形C、正方形D、正三角形17.觀察圖(10)中的圖案,在A,B,C,D四幅圖案中,能通過圖案(1)平移得到的是().(1)(1)A.B.C.D.圖(10)18.如圖(11),下列圖形中的中心對稱圖形是().A.B.C.D.A.B.C.D.圖(11)19.如圖(12)的方格紙中,左邊圖形到右邊圖形的變換是().A.向右平移7格B.以AB的垂直平分線為對稱軸作軸對稱,再以AB為對稱軸作軸對稱C.繞AB的中點旋轉180°,再以AB為對稱軸作軸對稱D.以AB為對稱軸作軸對稱,再向右平移7格20.如圖(13),△ABC中,∠B=900,∠C=300,AB=1,將△ABC繞頂點A旋轉1800,點C落在C/處,則CC/的長為()A、4B、4C、2D、2BA圖(12)BA圖(12)圖(13)三、解答題:21.(本題8分)如圖3,方格中有一條美麗可愛的小金魚.圖3(1)若方格的邊長為1,則小魚的面積為.圖3(2)畫出小魚向左平移3格后的圖形(不要求寫作圖步驟和過程)22.(本題9分)在如圖5的方格紙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都為l,△ABC與△A1B1C1BCA圖BCA圖5A1B1C1(2)畫出將△A1B1C1,沿直線DE方向向上平移5格得到的△A2B2C(3)要使△A2B2C2與△CC1C2重合,則△A2B2C2繞點23.(本題12)如圖,△ABC中,∠BAC=120°,以BC為邊向形外作等邊△BCD,把△ABD繞著點D按順時針方向旋轉60°到△ECD的位置,若AB=3,AC=2,求∠BAD的度數(shù)和AD的長。24.(本題12)如圖1,小明將一張矩形紙片沿對角線剪開,得到兩張三角形紙片(如圖2),量得他們的斜邊長為10cm,較小銳角為30°,再將這兩張三角紙片擺成如圖3的形狀,但點B、C、F、D在同一條直線上,且點C與點F重合(在圖3至圖5中統(tǒng)一用F表示).圖圖1圖2圖3圖1小明在對這兩張三角形紙片進行如下操作時遇到了2個問題,請你幫助解決.圖4圖5(1)將圖3中的△ABF沿BD向右平移到圖4的位置,使點B圖4圖5(2)將圖3中的△ABF繞點F順時針方向旋轉30°到圖5的位置,A1F交DE于點G,請你求出線段FG第十五章平移與旋轉單元測試答案一、填空:1.中心對稱2.90°,相等.(解析:由旋轉的特征可得)3.軸對稱、旋轉、平移.(解析:根據(jù)軸對稱、旋轉、平移的概念進行判斷.)4.右,2.(解析:可畫出圖形幫助解答.)5.北偏東30°.6.4π.(解析:頂點B所經(jīng)過的路線是以點A為圓心,以4厘米長為半徑的半圓,其長度應為4π.)7.-1<x≤2.8.直角,6㎝。(解析:根據(jù)平移的特征進行計算.)9.45°,30°.(解析:運用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10.③11.12cm,6cm2(解析: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大小形狀完全相同.)12.3(旋轉180°和自身重合的是中心對成圖形,所以圖(1)(2)(3)都是.)13.64°.(析解:將矩形紙片ABCD沿EF折疊后,四邊形CDEF與CDEF全等,所以∠FEC=∠FEG.因為AD∥BC,所以∠FEC=∠EFG=58°,所以∠FEG=58.所以∠BEG=180°―∠FEC―∠FEG=180°―58°―58°=64°.)14.3(解析:因△ABP繞點A逆時針旋轉后,能與△ACP重合,所以AP=AP,∠PAP=90°.所以PP=AP=3.)15.1:3.分析:由旋轉的性質得,等于旋轉角,所以,是等邊三角形,則,所以,是直角三角形,因此,.設,則,從而,于是=1:3.二、選擇題:16.選A.分析:因為正六邊形是有六個小正三角形所組成的,而每個小正三角形的內角均為600,所以A符合要求;正五邊形的旋轉角為3600÷5=720,所以B不是;正方形的對角線把3600四等份,因此它要旋轉900才能與原來的圖形重合,所以C也不是;正三角形的旋轉角為360÷3=1200,所以D也不是。解:選A.17.C(解析:平移的概念進行判斷.)18.B(解析:根據(jù)中心對稱的概念進行判斷.)19.D.(解析:先作出原圖形以AB為對稱軸的軸對稱圖形,再向右平移7格可得.)20.選B.分析:因為將△ABC饒頂點A旋轉1800,那么點C與C/,點B與點B/均關于點A成中心對稱圖形,根據(jù)中心對稱的性質可知:AC=AC/,再根據(jù)300角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知,AC=2AB=2,AC/=AC=2,即CC/=4。三、解答題:21.(1)16;(2)如圖.第21題圖第21題圖22.(1)如圖,BB1、CC1的交點就是對稱中心O;(2)如圖所示;(3)△A2B2C2繞點C2順時針方向至少旋轉90°可與△CC1C2第22題圖第22題圖23.解:由∠BAC=120°知∠ABC+∠ACB=60°,又因為∠ABD=∠ABC+∠CBD=∠DCE,又∠CBD=60°,由此可知∠ACB+∠BCD+∠DCE=180°,即點A、C、E在一條直線上,又因為AD=ED,∠CDE=∠ADB,且∠ADB+∠ADC=60°,則∠ADC+∠CDE=60°,故△ADE為等邊三角形。則∠BAD=∠E=60°,AD=AC+CE=AC+AB=6。24.析解:(1)根據(jù)平移的特征可知,△ABF平移的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