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樓安全性抗震性鑒定報告_第1頁
辦公樓安全性抗震性鑒定報告_第2頁
辦公樓安全性抗震性鑒定報告_第3頁
辦公樓安全性抗震性鑒定報告_第4頁
辦公樓安全性抗震性鑒定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報告編號:xx辦公樓建筑安全性與抗震性鑒定報告xx公司二〇一一年五月一日建筑安全性與抗震性鑒定報告報告編號:項目負責:檢測人員:檢測日期:報告日期:報告編寫:審核:批準:說明:1、本報告無主檢、審核、批準人簽字均無效;2、本報告或報告復印件未加蓋公司檢測報告專用公章,無騎縫章,視為無效;3、一般情況,委托檢測僅對來樣負責;4、若對本報告結果有異議,請在收到報告十五日內(nèi)向本公司提出;5、部分復印、涂改本報告視為無效;6、竭誠為您服務,真誠歡迎用戶多提寶貴意見。目錄鑒定結論…………………………1TOC\o"1-2"\h\z1工程概況 42.鑒定目的、依據(jù)和設備 62.1鑒定目的 62.2鑒定依據(jù) 62.3現(xiàn)場檢測鑒定使用的儀器 73鑒定內(nèi)容 74現(xiàn)場調(diào)查、檢測與分析 84.1建筑外觀、現(xiàn)狀調(diào)查 84.2地基基礎調(diào)查 104.3材料強度檢測 104.4建筑相對傾斜度檢測 134.5調(diào)查、檢測分析及結論 135結構抗震措施鑒定(第一級鑒定) 145.1概述 145.2單體1第一級鑒定(抗震措施鑒定) 145.3單體2第一級鑒定(抗震措施鑒定) 165.4.單體3第一級鑒定(抗震措施鑒定) 176.結構安全性和抗震承載力驗算 186.1單體1結構安全性和抗震承載力驗算 186.2單體2結構安全性和抗震承載力驗算 236.3單體3結構安全性和抗震承載力驗算 276.4驗算結論 317.結構安全性鑒定評級及結論 317.1構件安全性鑒定評級 317.2子單元安全性鑒定評級 337.3鑒定單元評級及結論 358結構抗震鑒定結論 358.1地基基礎 358.2上部結構 358.3抗震鑒定結論 359.加固維修建議 35××辦公樓建筑安全性與抗震性鑒定結論報告編號:檢測鑒定項目概況工程名稱××辦公樓建筑面積3268m2委托單位工程地點建筑高度11.55m、14.85m、18.4m結構類型砌體結構現(xiàn)設防烈度7度房屋層數(shù)3層/4層/4層(局部5層)現(xiàn)設防類別標準設防類(簡稱丙類)鑒定類別A類(后續(xù)使用年限30年)鑒定日期報告日期鑒定依據(jù)見報告正文檢測儀器ZC3-A型砼回彈儀,ZC-4型磚回彈儀,SJY800B型砂漿貫入儀,STS750/720型全站儀、ZBL-R620型鋼筋鋼筋檢測儀、PD30型手持激光測距儀等鑒定結論1.調(diào)查、檢測結論1.1該樓自建成至今,始終作為辦公室,未作用途變更,無超載現(xiàn)象發(fā)生,結構構件無人為損壞、使用環(huán)境惡化等情況,結構構件未見有裂縫,墻體未見有酥堿;構造柱與圈梁混凝土密實,無漏筋或不密實現(xiàn)象;但該樓外觀較破舊,粉刷層脫落較嚴重;屋面頂板存在滲漏現(xiàn)象,部分室內(nèi)墻角存在返潮現(xiàn)象;1.2該建筑物抽檢構件現(xiàn)齡期結構砼強度推定值為16.9~19.3MPa;1.3該建筑物抽檢墻體用磚強度等級達到MU7.5;1.4該建筑物抽檢構件現(xiàn)齡期砌筑砂漿強度推定值為0.4~1.8MPa;1.5通過對本建筑物進行相對傾斜度檢測,本建筑最大傾斜量為39.2mm(此數(shù)值包括施工誤差),本建筑相對傾斜度在規(guī)范允許值范圍之內(nèi)。批準:審核:主檢:2.安全性鑒定評級及結論2.1構件安全性鑒定評級砌體構件混凝土結構構件按承載能力評級按構造評級按不適于繼續(xù)承載的位移或變形評級按不適于繼續(xù)承載的裂縫評級各層混凝土梁類構件和混凝土構造柱構件au級構件占76.7%bu級構件占1.1%cu級構件占0.3%du級構件占21.9%cubuauau2.2子單元安全性鑒定評級子單元項目地基基礎上部承重結構主要構件的安全性評級一般構件的安全性評級結構的整體性評級結構側向位移評級承重墻體混凝土承重構件評級AuDuAuBuAuBuDu2.3鑒定單元評級及結論依據(jù)《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50292-1999)中8.1.2條之規(guī)定,該辦公樓地基基礎安全性等級和上部承重結構安全性等級的評定結果,取其中較低等級作為辦公樓的整體安全性等級,最終評定中共合肥市委黨校辦公樓的安全性等級為Dsu級。該建筑物安全性嚴重不符合《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50292-1999)對Asu的要求,主要是一、二層承重墻體砌筑砂漿強度較低,砌體抗壓承載力不滿足要求,應立即采取措施。批準:審核:主檢:

3.抗震鑒定結論3.1本建筑地基基礎符合抗震要求。3.2本建筑上部結構在以下幾個方面不滿足《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2009(以下簡稱標準)要求:1)砌筑砂漿抗壓強度不滿足標準要求;2)內(nèi)墻陽角至門窗洞邊的最小距離不滿足標準要求;3)部分墻體抗震承載力驗算不滿足標準要求。3.3綜上所述,該建筑綜合抗震能力局部不滿足《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2009)中對A類砌體結構7度丙類設防的抗震要求。加固維修建議建議對承載力、局部尺寸不滿足要求的墻體采用鋼筋網(wǎng)砂漿面層加固;本建筑為預制樓板,基本無構造柱,建議采取抗震加強措施;建議對粉刷層脫落的墻體,鏟除原粉刷層,重做粉刷層;對有滲水的墻體,鏟除原防水層,重做防水層。(以下空白)批準:審核:主檢:

1工程概況××辦公樓位于××路,建筑面積為3268m2,基礎型式為墻下條形基礎,原設計單位為××設計研究院,該建筑物竣工于1985年,并于1999年進行過改造,改造時未改變該樓結構體系。該建筑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痢廖形夜緦υ摻ㄖ镞M行安全性和抗震性鑒定,我公司于2011年5月19日派技術人員前往現(xiàn)場檢測鑒定。該建筑一層建筑平面圖見1.1,該建筑共有三個單體,單體劃分見圖1.2。建筑現(xiàn)狀照片見圖1.3~1.6。圖1.1一層建筑平面圖圖1.2單體劃分圖圖1.3北立面照片圖1.4南立面照片圖1.5東立面照片圖1.6西立面照片2.鑒定目的、依據(jù)和設備2.1鑒定目的本辦公樓準備進行全面裝修改造,在裝修改造之前,為了解該樓目前的結構安全狀況及抗震性能,××委托我公司該樓進行結構安全性和抗震性鑒定。2.2鑒定依據(jù)1)《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GB/T50344-2004;2)《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guī)程》JGJ/T23-2001;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2002;4)《建筑變形測量規(guī)程》JGJ8-2007;5)《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2009;6)《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7)《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8)《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01(2006年版);9)《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10)《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02;11)《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50292-1999;12)《回彈法檢測砌體中普通粘土磚抗壓強度技術規(guī)程》(DB34/T234-2002);13)《貫入法檢測砌筑砂漿抗壓強度技術規(guī)程》(JGJ/T136-2001);14)委托單位提供的《××勘察報告》(報告編號:2008011);15)委托單位提供的××辦公樓結構施工圖,以及改造建筑施工圖。2.3現(xiàn)場檢測鑒定使用的儀器1)ZC3-A型砼回彈儀;2)ZC-4型磚回彈儀;3)SJY800B型砂漿貫入儀;4)STS750/720型全站儀;5)ZBL-R620型鋼筋鋼筋檢測儀6)PD30手持激光測距儀等。3鑒定內(nèi)容1)收集房屋建筑、結構竣工圖紙,調(diào)查房屋使用情況等資料,作為檢測評估工作的參考依據(jù);2)結構現(xiàn)狀檢查:對辦公樓墻體、樓(屋)蓋、混凝土梁、柱等構件及連接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對各類構件存在的裂縫、變形等缺陷情況進行測量記錄。使用環(huán)境,使用用途、結構荷載、結構改造、結構損傷等情況檢查;3)地基基礎檢查:調(diào)查該樓的基礎形式、場地情況及地基情況、地基沉降、靜載缺陷等,調(diào)查基礎的抗震性能;4)材料強度檢測:對墻體的砌筑砂漿抗壓強度和磚的強度進行檢測評定,對構造柱混凝土進行檢測評定;5)上部結構傾斜度和墻體位移變形檢測;6)上部結構構造檢查:包括構造柱和圈梁的布置和構造、砌體墻連接構造等;7)結構構件驗算:包括墻體高厚比驗算,抗壓驗算、抗震承載力驗算等;8)結構構件評級、結構子單元評級和鑒定單元評級;9)結構抗震第一級鑒定(抗震措施鑒定);10)結構抗震第二級鑒定(抗震承載力驗算);11)綜合上述各種檢測鑒定結果,得出綜合鑒定結論,并提出相應的建議。4現(xiàn)場調(diào)查、檢測與分析該建筑的現(xiàn)場調(diào)查和檢測內(nèi)容主要包括建筑外觀、現(xiàn)狀調(diào)查、地基基礎調(diào)查、混凝土強度、磚抗壓強度和砌筑砂漿抗壓強度等幾個方面。4.1建筑外觀、現(xiàn)狀調(diào)查首先調(diào)查結構基本情況:該辦公樓主體為砌體結構,大部分為磚墻承重,局部為梁-柱-墻混合承重體系。磚砌條形基礎,設有混凝土基礎梁。各層樓、屋面板均采用預制混凝土樓板。各層皆設有圈梁,局部無構造柱。各層內(nèi)、外墻墻體厚均為240mm。該辦公樓主體結構為磚墻承重體系,除一層門廳5-7/A-B軸段為梁-柱-墻承重體系外,其它部分的樓板荷載通過梁或直接作用于墻上傳遞至基礎。二、三層(1/9)/J-L軸、(1/10)/J-L軸和17/A-B軸段為大梁承重,梁下墻體為改造后所砌隔墻,無承載作用?,F(xiàn)場檢測了各層墻體及實際厚度,各層所有外縱、橫墻厚240mm。全樓自建成至今,始終作為辦公室,未作用途變更,無超載現(xiàn)象發(fā)生,結構構件無人為損壞、使用環(huán)境惡化等情況,結構構件未見有裂縫,墻體未見有酥堿;構造柱與圈梁混凝土密實,無漏筋或不密實現(xiàn)象;但該樓外觀較破舊,粉刷層脫落較嚴重,詳見圖4.1;屋面頂板存在滲漏現(xiàn)象,詳見圖4.2,部分室內(nèi)墻角存在返潮現(xiàn)象,詳見圖4.3。圖4.1粉刷層脫落較嚴重圖4.2屋面頂板存在滲漏現(xiàn)象圖4.3室內(nèi)墻角存在返潮現(xiàn)象4.2地基基礎調(diào)查該樓無巖土工程勘察資料,委托方提供了《××工程勘察報告》,根據(jù)本勘察報告,本建筑場地地貌單元為江淮丘陵崗地,場地地層分布見表4.1。表4.1土層分布及其特征表層序號土層名稱土層厚(m)主要工程特性①雜填土0.50~1.90褐灰色、褐黃色,松散~中密狀態(tài),濕~很濕;②粘土0.50~2.00褐黃、黃色,可塑、硬塑狀態(tài),濕,含鐵錳結核物;③粘土1.60~3.90褐黃、棕黃、棕褐色,硬塑~堅硬狀態(tài),含鐵錳結核物;④強風化泥質(zhì)砂巖未鉆穿棕紅、暗紅色,硬塑,密實,濕,含長石、石英等礦物顆粒。備注辦公樓與宿舍樓、餐廳位于同一場地內(nèi)。該場地地基綜合分析為中硬土,建筑場地類別為Ⅱ類,屬于對抗震有利的地段,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該場地無液化粉土、軟弱土(除表層填土外)、流砂、活動斷層等不良地質(zhì)現(xiàn)象,故屬穩(wěn)定的建筑場地。通過現(xiàn)場查看,該樓基礎無開裂或腐蝕情況,無沉降變形裂縫,地基穩(wěn)定,無嚴重靜載缺陷,地基基礎滿足抗震要求。4.3材料強度檢測4.3.1混凝土強度檢測由于該建筑年代久遠,為避免因結構強度檢測造成局部破壞,采用隨機抽樣法每層抽取3個混凝土構件;首先在每層抽取的混凝土構件鑿去表面粉刷層至露出原狀混凝土結構面層,再對混凝土表面清理平整并保證干燥狀態(tài),采用回彈法檢測單個構件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結果見表4.2:表4.2各構件回彈法測試數(shù)據(jù)結果匯總表單體名稱構件名稱層數(shù)軸線位置碳化深度(mm)混凝土抗壓強度換算值(MPa)現(xiàn)齡期混凝土強度推定值(MPa)單體1構造柱一層18/B6.018.218.2二層19/B6.019.319.3三層18/B6.017.617.6四層19/B6.018.118.1單體2構造柱一層(1/6)/D6.019.719.7二層(1/6)/D6.018.518.5三層(1/6)/D6.018.718.7四層(1/6)/D6.017.817.8單體3構造柱一層6/K6.018.518.5二層7/K6.018.818.8三層7/K6.018.716.94.3.2磚抗壓強度根據(jù)規(guī)范和委托方委托,采用隨機抽樣法在每層墻體上抽取六面墻體進行檢測;首先在每層抽取的墻體上,隨機鑿去表面粉刷的裝飾層至露出磚和砂漿灰縫并保證表面清潔干燥;選用回彈法,采用單個構件檢測法檢測砌墻磚抗壓強度。詳細檢測結果見表4.3:表4.3回彈法檢測普通粘土磚抗壓強度單體名稱層數(shù)構件編號軸線位置磚平均回彈值磚抗壓強度換算值磚強度等級推定單體1一層B1-1-Q18-9/A38.49.47MU7.5一層B1-1-Q210-11/B37.28.49二層B1-2-Q19/A-B41.312.14二層B1-2-Q211/A-B38.89.81三層B1-3-Q19/A-B37.99.05三層B1-3-Q210/A-B38.99.89四層B1-4-Q19/A-B36.47.89四層B1-4-Q211/A-B37.28.49單體2一層B2-1-Q1(1/6)/F-G41.912.75MU7.5一層B2-1-Q2(1/6)/E-F38.89.81二層B2-2-Q1(1/6)/D-E36.98.26二層B2-2-Q25-7/D38.69.64三層B2-3-Q1(1/6)/D-E38.39.38三層B2-3-Q2(1/6)/E-F36.17.66四層B2-4-Q15-7/B39.410.33四層B2-4-Q25-7/D36.47.89單體3一層B3-1-Q1(7-1/8)/K36.47.89MU7.5一層B3-1-Q2(4-5)/K36.27.74二層B3-2-Q1(7-1/8)/K36.17.66二層B3-2-Q2(4-5)/K36.37.81三層B3-3-Q1(7-1/8)/K35.97.52三層B3-3-Q2(4-5)/K36.27.74備注本工程墻體磚類型為:普通粘土磚4.3.3砌筑砂漿抗壓強度根據(jù)規(guī)范和委托方委托,采用隨機抽樣法在每層墻體上抽取六面墻體進行檢測;首先在每層抽取的墻體上,隨機鑿去表面粉刷的裝飾層至露出磚和砂漿灰縫并保證表面清潔干燥;選用貫入法,采用單個構件檢測法檢測砌筑砂漿抗壓強度。詳細檢測結果見表4.4:表4.4貫入法檢測砌筑砂漿抗壓強度單體名稱層數(shù)構件編號軸線位置貫入深度平均值(mm)砂漿強度換算值(MPa)砂漿強度推定值(MPa)單體1一層B1-1-Q18-9/A11.520.80.8一層B1-1-Q210-11/B11.870.70.7二層B1-2-Q19/A-B13.290.60.6二層B1-2-Q211/A-B9.231.31.3三層B1-3-Q19/A-B10.650.90.9三層B1-3-Q210/A-B11.800.70.7四層B1-4-Q19/A-B7.951.81.8四層B1-4-Q211/A-B12.710.60.6單體2一層B1-1-Q1(1/6)/F-G12.650.60.6一層B1-1-Q2(1/6)/E-F11.230.80.8二層B1-2-Q1(1/6)/D-E9.431.21.2二層B1-2-Q25-7/D9.771.11.1三層B1-3-Q1(1/6)/D-E8.741.41.4三層B1-3-Q2(1/6)/E-F9.421.21.2四層B1-4-Q15-7/B8.631.51.5四層B1-4-Q25-7/D9.461.21.2單體3一層B1-1-Q1(7-1/8)/K12.470.70.7一層B1-1-Q2(4-5)/K14.910.40.4二層B1-2-Q1(7-1/8)/K12.310.70.7二層B1-2-Q2(4-5)/K11.800.70.7三層B1-3-Q1(7-1/8)/K12.720.60.6三層B1-3-Q2(4-5)/K13.870.50.5備注砂漿為混合體砂漿4.4建筑相對傾斜度檢測現(xiàn)場對該建筑的7個角點采用全站儀進行了建筑相對傾斜度測量,測點位置及測量結果見表4.5。表4.5建筑相對傾斜度測量結果表測點編號軸線位置測量高度實測傾斜量相對傾斜度(‰)1#5/A13.0m向東傾斜24mm,向南傾斜31mm。傾斜矢量:南偏東39.2mm。3.022#1/J9.1m向東傾斜4mm,向南傾斜14mm。傾斜矢量:南偏東14.6mm。1.603#1/L9.3m向東傾斜6mm,向南傾斜12mm。傾斜矢量:南偏東13.4mm。1.444#(1/11)/L8.6m向東傾斜6mm,向北傾斜5mm。傾斜矢量:北偏東7.8mm。0.915#(1/11)/J8.8m向東傾斜6mm,向南傾斜10mm。傾斜矢量:南偏東11.7mm。1.336#21/B12.6m向東傾斜23mm,向南傾斜12mm。傾斜矢量:南偏東25.9mm。2.067#21/A12.5m向東傾斜13mm,向南傾斜23mm。傾斜矢量:南偏東26.4mm。2.11從上表可以看出,本建筑最大傾斜矢量為39.2mm(此數(shù)值包括施工誤差),最大相對傾斜度為3.02‰。根據(jù)《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02),由基礎傾斜引起的整體傾斜允許值為4.00‰。因此,本建筑相對傾斜度在規(guī)范允許值范圍之內(nèi)。4.5調(diào)查、檢測分析及結論1)全樓自建成至今,始終作為辦公室,未作用途變更,無超載現(xiàn)象發(fā)生,結構構件無人為損壞、使用環(huán)境惡化等情況,結構構件未見有裂縫,墻體未見有酥堿;構造柱與圈梁混凝土密實,無漏筋或不密實現(xiàn)象;但該樓外觀較破舊,粉刷層脫落較嚴重;屋面頂板存在滲漏現(xiàn)象,部分室內(nèi)墻角存在返潮現(xiàn)象;2)該建筑物抽檢構件現(xiàn)齡期結構砼強度推定值為16.9~19.3MPa;3)該建筑物抽檢墻體用磚強度等級達到MU7.5;4)該建筑物抽檢構件現(xiàn)齡期砌筑砂漿強度推定值為0.4~1.8MPa;5)通過對本建筑物進行相對傾斜度檢測,本建筑最大傾斜量為39.2mm(此數(shù)值包括施工誤差),本建筑相對傾斜度在規(guī)范允許值范圍之內(nèi)。5結構抗震措施鑒定(第一級鑒定)5.1概述本建筑××辦公樓,為多層砌體結構,建成于1985年,并于1999年進行改造,原設計單位為××研究院。根據(jù)《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2009,該建筑屬于A類建筑,后續(xù)使用年限按30年考慮,按照《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2009要求進行抗震鑒定,本結構抗震鑒定參數(shù)列于表5.1。表5.1抗震鑒定參數(shù)技術指標技術條件取值依據(jù)結構類型砌體結構現(xiàn)場調(diào)查建筑結構安全等級二級《工程結構可靠度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0153-2008)重要性系數(shù)1.0《工程結構可靠度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0153-2008)抗震設防烈度7度《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建筑抗震設防類別丙類《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抗震鑒定類別A類《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2009)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設計地震分組第一組《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場地類別Ⅱ參考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基本風壓0.35kN/㎡《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01(2006年版)地面粗糙度C《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01(2006年版)5.2單體1第一級鑒定(抗震措施鑒定)按照丙類抗震設防類別進行抗震措施檢查,結果見表5.2表5.2單體1抗震措施鑒定結構體系鑒定內(nèi)容規(guī)范要求實際設置是否滿足高度限值22m13.5m滿足層數(shù)限值7層4層滿足最大高寬比2.22.2滿足抗震橫墻最大間距15m3.4m滿足縱橫墻布置均勻?qū)ΨQ、平面對齊、上下連續(xù)縱橫墻上下連續(xù)滿足抗震墻厚不應小于240mm240mm滿足樓蓋屋蓋橫墻較少,跨度較大的房間宜為現(xiàn)澆或裝配整體式為預制板,但橫墻較多滿足材料強度砌筑砂漿不宜低于M10.6~1.3MPa不滿足砌體塊材不宜低于MU7.5MU7.5滿足混凝土A類砌體無要求17.6~19.3MPa/整體性連接墻體布置平面布局平面內(nèi)應閉合墻體閉合滿足縱橫墻連接應咬槎砌筑咬槎砌筑滿足圈梁設置圈梁裝配式樓、屋蓋,每層應有圈梁圈梁設置滿足要求滿足構造柱設置構造柱設置對丙類砌體結構無要求/滿足其他局部尺寸要求承重窗間墻最小寬度不宜小于0.8m大于0.8m滿足承重外墻盡端至門窗洞邊的最小距離不宜小于0.8m大于0.8m滿足內(nèi)墻陽角至門窗洞邊的最小距離不宜小于0.8m局部小于0.8m不滿足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連接1、出入口或人流通道處的女兒墻和門臉等裝飾物應有錨固;2、出屋面小煙囪在出入口或人流通道處應有防倒塌措施;3、鋼筋混凝土挑檐、雨罩等懸挑構件應有足夠的穩(wěn)定性。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連接良好滿足非結構構件構造1、隔墻與兩側墻體或柱應有拉結,長度大于5.1m或高度大于3m時,墻頂還應與梁板有連接;2、無拉結女兒墻和門臉等裝飾物,當砌筑砂漿的強度等級低于M2.5且厚度為240mm,其突出屋面的高度,對整體性不良或非剛性結構的房屋不應大于0.5m;對剛性結構房屋的封閉女兒墻不宜大于0.9m。女兒墻已錨固滿足樓梯間樓梯間及門廳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在磚墻轉(zhuǎn)角處的支撐長度不宜小于490mm。樓梯間及門廳無跨度大于6m的梁滿足是否需要第二級鑒定■是□否5.3單體2第一級鑒定(抗震措施鑒定)按照丙類抗震設防類別進行構造檢查,結果見表5.3表5.3單體2抗震措施鑒定結構體系鑒定內(nèi)容規(guī)范要求實際設置是否滿足高度限值22m13.5m滿足層數(shù)限值7層4層(局部5層)滿足最大高寬比2.21.99滿足抗震橫墻最大間距15m6.0m滿足縱橫墻布置均勻?qū)ΨQ、平面對齊、上下連續(xù)縱橫墻上下連續(xù)滿足抗震墻厚不應小于240mm240mm滿足樓蓋屋蓋橫墻較少,跨度較大的房間宜為現(xiàn)澆或裝配整體式為預制板,但橫墻較多滿足材料強度砌筑砂漿不宜低于M10.6~1.5MPa不滿足砌體塊材不宜低于MU7.5MU7.5滿足混凝土A類砌體無要求17.8~19.7MPa/整體性連接墻體布置平面布局平面內(nèi)應閉合墻體閉合滿足縱橫墻連接應咬槎砌筑咬槎砌筑滿足圈梁設置圈梁裝配式樓、屋蓋,每層應有圈梁圈梁設置滿足要求滿足構造柱設置構造柱設置對丙類砌體結構無要求/滿足其他局部尺寸要求承重窗間墻最小寬度不宜小于0.8m局部小于0.8m不滿足承重外墻盡端至門窗洞邊的最小距離不宜小于0.8m大于0.8m滿足內(nèi)墻陽角至門窗洞邊的最小距離不宜小于0.8m局部小于0.8m不滿足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連接1、出入口或人流通道處的女兒墻和門臉等裝飾物應有錨固;2、出屋面小煙囪在出入口或人流通道處應有防倒塌措施;3、鋼筋混凝土挑檐、雨罩等懸挑構件應有足夠的穩(wěn)定性。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連接良好滿足非結構構件構造1、隔墻與兩側墻體或柱應有拉結,長度大于5.1m或高度大于3m時,墻頂還應與梁板有連接;2、無拉結女兒墻和門臉等裝飾物,當砌筑砂漿的強度等級低于M2.5且厚度為240mm,其突出屋面的高度,對整體性不良或非剛性結構的房屋不應大于0.5m;對剛性結構房屋的封閉女兒墻不宜大于0.9m。女兒墻已錨固滿足樓梯間樓梯間及門廳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在磚墻轉(zhuǎn)角處的支撐長度不宜小于490mm。樓梯間及門廳磚墻轉(zhuǎn)角處無跨度大于6m的梁滿足是否需要第二級鑒定■是□否5.4.單體3第一級鑒定(抗震措施鑒定)按照丙類抗震設防類別進行構造檢查,結果見表5.4表5.4單體3抗震措施鑒定結構體系鑒定內(nèi)容規(guī)范要求實際設置是否滿足高度限值22m10.5m滿足層數(shù)限值7層3層(局部4層)滿足最大高寬比2.21.67滿足抗震橫墻最大間距15m3.4m滿足縱橫墻布置均勻?qū)ΨQ、平面對齊、上下連續(xù)縱橫墻上下連續(xù)滿足抗震墻厚不應小于240mm240mm滿足樓蓋屋蓋橫墻較少,跨度較大的房間宜為現(xiàn)澆或裝配整體式為預制板,但橫墻較多滿足材料強度砌筑砂漿不宜低于M10.4~0.7MPa不滿足砌體塊材不宜低于MU7.5MU7.5滿足混凝土A類砌體無要求16.9~18.8MPa/整體性連接墻體布置平面布局平面內(nèi)應閉合墻體閉合滿足縱橫墻連接應咬槎砌筑咬槎砌筑滿足圈梁設置圈梁裝配式樓、屋蓋,每層應有圈梁圈梁設置滿足要求滿足構造柱設置構造柱設置對丙類砌體結構無要求/滿足其他局部尺寸要求承重窗間墻最小寬度不宜小于0.8m大于0.8m不滿足承重外墻盡端至門窗洞邊的最小距離不宜小于0.8m大于0.8m滿足內(nèi)墻陽角至門窗洞邊的最小距離不宜小于0.8m局部小于0.8m不滿足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連接1、出入口或人流通道處的女兒墻和門臉等裝飾物應有錨固;2、出屋面小煙囪在出入口或人流通道處應有防倒塌措施;3、鋼筋混凝土挑檐、雨罩等懸挑構件應有足夠的穩(wěn)定性。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連接良好滿足非結構構件構造1、隔墻與兩側墻體或柱應有拉結,長度大于5.1m或高度大于3m時,墻頂還應與梁板有連接;2、無拉結女兒墻和門臉等裝飾物,當砌筑砂漿的強度等級低于M2.5且厚度為240mm,其突出屋面的高度,對整體性不良或非剛性結構的房屋不應大于0.5m;對剛性結構房屋的封閉女兒墻不宜大于0.9m。女兒墻已錨固滿足樓梯間樓梯間及門廳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在磚墻轉(zhuǎn)角處的支撐長度不宜小于490mm。樓梯間及門廳磚墻無跨度大于6m的梁滿足是否需要第二級鑒定■是□否6.結構安全性和抗震承載力驗算6.1單體1結構安全性和抗震承載力驗算6.1.1計算控制參數(shù)結構類型:砌體結構結構總層數(shù):4層結構總高度:13.5m地震烈度:7.0樓面結構類型:裝配式鋼筋砼樓面(剛柔性)墻體材料的自重(kN/m3):22.地下室結構嵌固高度(mm):0.砼墻與砌體彈塑性模量比:3.施工質(zhì)量控制等級:B級恒荷載:(現(xiàn)澆板自重由軟件自動計算,這里不包括)一般樓面:2.0kN/m2,衛(wèi)生間樓面3.0kN/m2;屋面:3.0kN/m2;樓梯間:7.0kN/m2;書庫:5.0kN/m2可變荷載:一般樓面:2.0kN/m2,走廊:2.5kN/m2,衛(wèi)生間樓面:4.0kN/m2,樓梯間:3.5kN/m2;上人屋面:2.0kN/m2,不上人屋面:0.6kN/m2,雪荷載:0.6kN/m2風荷載:0.35kN/m2。6.1.2計算模型見圖6.1圖6.1計算模型6.1.3抗震驗算、受壓承載力驗算、高厚比驗算結果見圖6.2~圖6.4:圖6.2抗震驗算結果圖圖6.3受壓承載力驗算結果圖圖6.4高厚比驗算結果圖6.2單體2結構安全性和抗震承載力驗算6.2.1計算控制參數(shù)結構類型:砌體結構結構總層數(shù):4層(局部5層)結構總高度:16.8m(包括出屋面房間)地震烈度:7.0樓面結構類型:裝配式鋼筋砼樓面(剛性)墻體材料的自重(kN/m3):22.地下室結構嵌固高度(mm):0.砼墻與砌體彈塑性模量比:3.施工質(zhì)量控制等級:B級恒荷載:(現(xiàn)澆板自重由軟件自動計算,這里不包括)一般樓面:2.0kN/m2,衛(wèi)生間樓面3.0kN/m2;屋面:3.0kN/m2;樓梯間:7.0kN/m2;書庫:5.0kN/m2可變荷載:一般樓面:2.0kN/m2,走廊:2.5kN/m2,衛(wèi)生間樓面:4.0kN/m2,樓梯間:3.5kN/m2;上人屋面:2.0kN/m2,不上人屋面:0.6kN/m2,雪荷載:0.6kN/m2風荷載:0.35kN/m2。6.2.2計算模型見圖6.5圖6.5計算模型6.2.3抗震驗算、受壓承載力驗算、高厚比驗算結果見圖6.6~圖6.8:圖6.6抗震驗算結果圖圖6.7受壓承載力驗算結果圖圖6.8高厚比驗算結果圖6.3單體3結構安全性和抗震承載力驗算6.3.1計算控制參數(shù)結構類型:砌體結構結構總層數(shù):4層(局部5層)結構總高度:14.1m(包括出屋面房間)地震烈度:7.0樓面結構類型:裝配式鋼筋砼樓面(剛柔性)墻體材料的自重(kN/m3):22.地下室結構嵌固高度(mm):0.砼墻與砌體彈塑性模量比:3.施工質(zhì)量控制等級:B級恒荷載:(現(xiàn)澆板自重由軟件自動計算,這里不包括)一般樓面:2.0kN/m2,衛(wèi)生間樓面3.0kN/m2;屋面:3.0kN/m2;樓梯間:7.0kN/m2;書庫:5.0kN/m2可變荷載:一般樓面:2.0kN/m2,走廊:2.5kN/m2,衛(wèi)生間樓面:4.0kN/m2,樓梯間:3.5kN/m2;上人屋面:2.0kN/m2,不上人屋面:0.6kN/m2,雪荷載:0.6kN/m2風荷載:0.35kN/m2。6.3.2計算模型見圖6.9圖6.9計算模型6.3.3抗震驗算、受壓承載力驗算、高厚比驗算結果見圖6.10~圖6.12:圖6.10抗震驗算結果圖圖6.11受壓承載力驗算結果圖圖6.12高厚比驗算結果圖6.4驗算結論根據(jù)結構計算模型計算結果,將不滿足承載力要求的墻片軸線編號見表6.1。表6.1不滿足承載力要求的墻片單體名稱樓層抗震承載力不足墻片抗壓承載力不足墻片高厚比不足墻片單體118-21/A;8-20/B;20-21/C8/A-B;20/B-C8-16/B;17-18/B;19-20/B;9-16/A-B;17-21/A-B;17-20/A/28-21/A;8-21/B;20-21/C8/A-B;20/B-C8-16/B;17-18/B;19-20/B;9-16/A-B;21/A-B/38-21/A;8-21/B;20-21/C8/A-B;20/B-C8-14/B/4/10-14/B/單體215-7/B-H;(1/6)/D-G5-7/B;5-7/D;(1/6)/D-F/2(1/6)/F-G//3///4///出屋面房間5/D-E;6/D-E//單體312-(1/10)/K;(1/8)-(1/10)/K5-(1/8)/L;2-5/K;1-5/J;7-(1/11)/K;(1/8)-(1/10)/J(1/8)-(1/9)/J22-(1/10)/K;(1/8)-(1/10)/K5-6/K;/3///出屋面房間6-7/(1/K);6-7/K-(1/K);/6-7/(1/K)7.結構安全性鑒定評級及結論依據(jù)《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50292-1999),在本次現(xiàn)場檢查、檢測及結構承載力驗算的基礎上,對××辦公樓進行安全性鑒定進行評級,并得出結論。7.1構件安全性鑒定評級1)砌體構件依據(jù)《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中第4.4.1條:砌體結構構件安全性鑒定,應按承載能力、構造以及不適于繼續(xù)承載的位移和裂縫等四個檢查項目,分別評定每一受檢構件的等級,并取其中最低一級作為該構件的安全性等級。a.按承載能力評定辦公樓墻體構件取抗壓承載力進行評定。該辦公樓承重墻體構件安全性等級評級統(tǒng)計結果見表7.1。表7.1按承載能力評定墻體構件安全性等級單體樓層墻體總數(shù)評定等級aubucudu墻體數(shù)量在該層所占比例墻體數(shù)量在該層所占比例墻體數(shù)量在該層所占比例墻體數(shù)量在該層所占比例單體1一層401537.5%00.0%00.0%2562.5%二層402152.5%00.0%00.0%1947.5%三層403485.0%00.0%00.0%615.0%四層403690.0%00.0%00.0%410.0%單體2一層221881.8%00.0%14.5%313.7%二層2525100.0%00.0%00.0%00.0%三層2525100.0%00.0%00.0%00.0%四層1717100.0%00.0%00.0%00.0%單體3一層371232.4%38.1%00.0%2259.5%二層373697.3%12.7%00.0%00.0%三層3737100.0%00.0%00.0%00.0%b.按構造評定依據(jù)《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50292-1999)第4.4.3條之規(guī)定,當砌體結構構件的安全性按構造評定時,應對以下兩個檢查項目分別評定等級,即墻、柱的高厚比和連接及其他構造,然后取其中較低一級作為該構件構造的安全性等級。本次檢測中,兩檢查項目分別依據(jù)本報告第6節(jié)中各層墻體構件高厚比的計算結果和《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及《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中的相關條目進行評定。墻、柱高厚比:根據(jù)本報告第6節(jié)中各層墻體構件高厚比的計算結果,該辦公樓只有兩個墻體構件高厚比不滿足《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2001)的限值要求,其余均滿足,評定為bu級。連接及其他構造項目:《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2001)中有以下規(guī)定,跨度大于6m的屋架和跨度大于4.8m的梁,應在支承處砌體上設置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墊塊;當墻中設有圈梁時,墊塊與圈梁宜澆成整體;當梁跨度大于或等于6m時,其支承處宜加設壁柱;填充墻、隔墻應分別采取措施與周邊構件可靠連接。本建筑物連接及其他構造項目部分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評定為bu級。綜上所述,按構造評定該樓各層承重墻體構件:承重墻體安全性等級為bu級。c.按不適于繼續(xù)承載的位移或變形評定現(xiàn)場檢查中對該樓具備檢測條件的位置進行了傾斜測量,被測點的傾斜量測量結果未超過《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50292-1999)中6.3.5條所規(guī)定的側向位移限值。根據(jù)上述檢測結果,對該辦公所有墻體安全性等級評定為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