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說課稿全套_第1頁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說課稿全套_第2頁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說課稿全套_第3頁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說課稿全套_第4頁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說課稿全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說課稿全套1.《林黛玉進賈府》說課稿一、說教材〔一〕教材的地位《林黛玉進賈府》是新課標人教版必修3第一單元的一篇重要的精讀課。本單元是小說單元,是文學作品閱讀欣賞能力訓練序列中的訓練閱讀欣賞小說的能力重點篇目。本課屬于中國古典小說,擬重點說明兩點:①閱讀我國古代小說的意義和閱讀小說的基本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②《林黛玉進賈府》重在研討環(huán)境、人物表現(xiàn)藝術?!捕辰虒W目標我設置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A、知識教育點1、結合課文閱讀使學生了解《紅樓夢》的主要內(nèi)容和它的思想性、藝術性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2.從分析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的不同性格,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3.理解環(huán)境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B、能力訓練點1、訓練學生通過揣摩人物語言、動作及細節(jié)描寫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2、分析形象,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分析習慣和知識遷移地能力。C、德育滲透點正確理解《紅樓夢》的思想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感情;認識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沒落,理解賈寶玉追求個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及刻畫人物的寫法。

[教學難點]林黛玉的性格分析。

二、說教法及依據(jù)1、拓展知識,構建愉快教學法國外有一種較先進的教學方法——愉快教學法,主要特點是從學科特點出發(fā),通過新穎的教學形式,以創(chuàng)設充滿活力的教學過程為目標,讓學生在愉悅的心境狀態(tài)中,實現(xiàn)認知與情感、理性與非理性的統(tǒng)一。

2、直觀展示法:第一紅樓夢人物眾多,錯綜復雜,搞清楚人物之間的關系對于把握人物性格征有著重要意義。第二,賈府建筑的規(guī)模即黛玉進賈府的路線是引導學生讀小說的主要線索,利用現(xiàn)代技術手段,將人物關系和賈府建筑制作成圖片,可以幫助學生更直觀地把握小說內(nèi)容。

3、研究性學習法

第一步:學生通過看電視片段、預習、自主探究。結合老師簡介的《紅樓夢》的基本情節(jié),領會其內(nèi)涵。第二步:合作探究。方法是分小組討論,課堂交流,通過討論交流,互相探討解答,在老師的點撥下,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4、仿寫法“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xiàn)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因此要設計“仿寫法”:即將小說里學到的人物描寫方法用在小作文練習中,即對熟悉的人物進行描寫,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說學法:在當今信息時代,現(xiàn)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zhàn)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正如埃德加。富爾所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葉圣陶先生也說“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這也符合新標準指出的,必須轉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本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xiàn):1、重視自學指導。學生是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的人,教師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是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2、師生共創(chuàng),設立情境。為了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聯(lián)想,還可以借助音樂、圖片等形式,提供與新課題有關條件,創(chuàng)造適當?shù)那榫?,激發(fā)學生的想象空間。并創(chuàng)造共同研討的氛圍,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養(yǎng)成他們對于優(yōu)秀文學作品細細品讀的習慣。四、概說教學程序本課題共設三課時,本說課內(nèi)容徹重第三課時。簡介第三課時前的內(nèi)容。課前預習:課前組織學生利用課件的“影視欣賞”觀看《紅樓夢》的錄像片斷《林黛玉進賈府》。第一課時教學要點:1.單元閱讀導言。2.介紹《紅樓夢》和曹雪芹。3、前五回內(nèi)容介紹:第二課時教學要點:1.組織課堂研討:賈府與別家有何不同?2.明確作者怎樣寫賈府這一典型環(huán)境及其作用。第三課時:教學要點1.師生共同討論課文出現(xiàn)人物形象重點是王熙鳳、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性格。2.學習古代小說中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一、引言:作品中的人物是圍繞黛玉進賈府這一中心事件,通過黛玉的見聞來描寫的。黛玉進府按照封建貴族家庭的禮規(guī),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長輩,同輩姊妹也都要見見面。作者選擇這個機會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場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作者安排人物出場與環(huán)境描寫交錯進行,詳略得體,虛實兼用。詳寫的人物有王熙鳳、賈寶玉、林黛玉,我們與學生一起來欣賞。二、人物形象賞析

可用師生共同討論及教師點評的方法指導學生賞析人物。(一)林黛玉1.找出描寫林黛玉外貌的句子。提示: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很有層次地刻畫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態(tài)風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來越清晰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方法:把眾人眼里的黛玉、王熙鳳眼里的黛玉、寶玉眼里的黛玉,三處描寫放在一起,加以比較。①眾人眼里的黛玉:“眾人見黛玉年貌雖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癥?!苯處燑c評:只作初步勾畫。眾人關心的是黛玉的身體,注意點是體質的病弱和不足。②王熙鳳眼里的黛玉:“這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打諒了一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苯處燑c評:描寫進了一層,突出黛玉容貌的標致和氣派的不凡。鳳姐見多識廣,見過世面,“真有這樣標致人物,出自鳳口,黛玉豐姿可知,宜作史筆看”(脂硯齋批語)。王熙鳳的話說得那么中聽,得體,不僅投合賈母的心意,說得老太太十分受用,而且點明了黛玉的風流態(tài)度和言談舉止的不俗。③寶玉眼里的黛玉:“廝見畢歸坐,細看形容,與眾各別:……病如西子勝三分。”教師點評:經(jīng)過兩處鋪墊,第三處借寶玉之眼濃墨重彩地描寫黛玉。五個對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風、多愁善感的性格特點,工筆細描,細致地表現(xiàn)了黛玉無與倫比的姿容、神韻和風采,繪出了一幅精美的風流俊逸的病美人圖。這一形象只有寶玉的眼睛能看出來,其他任何人都是無法發(fā)現(xiàn)的。小結:三處描寫多角度、有層次地展現(xiàn)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態(tài)風度,寫意和工筆兩種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2.思考:黛玉進賈府,為什么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引導學生找出黛玉進賈府后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并練習點評。歸納:①賈母一見黛玉,疼愛得了不得,“一把摟入懷中大哭”,并不計較禮節(jié),可是待眾人慢慢解勸住了,黛玉還是補行了拜見的禮節(jié)。見了迎春姐妹三個,也“忙起身迎上來見禮”。②聽到后院有笑聲,聽到“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黛玉心里覺得那人“放誕無禮”,只是不說,見了面還是“連忙起身接見”,稱呼上也非常小心。外祖母說:“你只叫他‘鳳辣子’就是了?!彼劳庾婺缚梢蚤_玩笑,自己可隨便不得,待明白過來,“忙陪笑見禮,以‘嫂’呼之”。③回刑夫人話時的語言、動作。賈赦沒出來見面,只是讓人回話,因為回的是大舅舅的話,黛玉忙站起來,一一聽了,恭肅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飯,黛玉笑著推辭:“舅母愛惜賜飯,原不應辭,只是還要過去拜見二舅舅,恐領了賜去不恭,異日再領,未為不可。望舅母容諒?!北砻髁藢π戏蛉说淖鹁磁c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顧全大局的禮節(jié),說明他待人處事是處處留心的。④還有兩次讓座的描寫。連一個位子,黛玉也處處小心,無論在王夫人處,還是在賈母后院吃飯,黛玉都十分推讓。表現(xiàn)她非常細心,絕不輕易從事。⑤“黛玉見了這里許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隨的,少不得一一改過來”,飯后漱口,跟著漱口,吃茶,跟著吃茶。表現(xiàn)她細心,在意。⑥黛玉回答賈母(語言描寫):“只剛念了《四書》?!摈煊裼謫栨⒚脗冏x何書。賈母道:“讀的是什么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當寶玉問她可曾讀書時,黛玉只說:“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笨梢婘煊褚呀?jīng)意識到先前實話實說有不謙之嫌,馬上留意改口。黛玉的言談舉止,表明其教養(yǎng)非同一般??偨Y:通過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表現(xiàn)了一個美貌多情、體弱多病、心態(tài)復雜、知書達理、有教養(yǎng)、為人處處小心謹慎的少女形象。(二)賈寶玉提示:寶玉的出場,作者在渲染氛圍、布局上,下了相當?shù)墓Ψ颉T诘诙鼐驮榻B了這位生得“更奇”的公子。方法:學生找出寫寶玉的內(nèi)容并練習點評。1.出場前,用世俗觀點從側面加以勾勒。王夫人語云“孽根禍胎”“混世魔王”“甜言蜜語”“有天無日”“瘋瘋傻傻”(第10、11兩段);林黛玉訴母親曾言“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nèi)幃廝混”(第11段)。這些側面描寫說明寶玉的所作所為是與封建的正統(tǒng)觀念相抵觸的,是與世俗的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一個“叛逆”。2.出場時的肖像描寫(第13段)。角度:林黛玉觀察;描寫:“心中想著……看其外貌最是極好,卻難知其底細?!狈治觯涸诹主煊窨磥?,寶玉分明是一個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輕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憊懶與懵懂,而且眼熟親切。3.《西江月》的兩首詞,這兩首詞是塑造寶玉形象的基本構圖。角度:作者插入描述4、出場以后的語言行動描寫:(14段)作者一是采用浪漫主義手法寫她與黛玉的心靈相通;二是極力表現(xiàn)寶玉的驕橫不羈。賈寶玉是封建貴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對封建束縛、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視世俗、卓然獨立的種種表現(xiàn),是他反抗封建禮教和封建道德的精神的體現(xiàn)。(三)王熙鳳(從人物出場描寫入手,研究描寫人物的方法)(重點分析)提示:王熙鳳的出場安排在黛玉已和賈府諸女眷都見過面、都在場的情境里,便于多方面地表現(xiàn)她的性格。方法:學生歸納王熙鳳出場描寫并練習點評。1.出場描寫,“未寫其形,先使聞聲”。她一出場,立即引起黛玉的特殊感覺,再用他人的恭肅嚴整加以反襯,張張狂狂的形象顯得格外鮮明突出,表現(xiàn)她的潑辣,又說明賈母對她的寵愛。2.肖像描寫,寫出了一個貴族少婦的形象。寫服飾,先概括通體的形象,再作鋪張的描寫,從頭飾、裙飾和服裝三方面,極力鋪陳集珠寶于一身的妝扮,顯示她的華貴、得勢,也暗示她的貪婪、俗氣。寫容貌,細致入微,出神入化。三角眼,吊梢眉,美麗的容貌隱藏著刁鉆和狡黠,敏感的黛玉已覺察到她雖春風滿面,討人喜歡,可隱含著可怕的威勢,極有心機,極善做作。3.在賈母面前夸黛玉,乃傳神之筆。她說話新鮮、得體、動人,字字句句都討賈母歡心。問這問那,關懷備至,善于奉承,隨機應變。4.回王夫人話:充分表現(xiàn)了她果斷能干的才能與善于機變逢迎的本領(這正是她贏得歡心,成為掌權人的原因)王熙鳳的人物形象:王熙鳳是一個精明能干、慣于玩弄權術的人。其為人刁鉆狡黠、善于阿諛奉承、見風駛舵、笑里藏刀。她夸黛玉標致,嘆黛玉命苦,對黛玉關懷備至,一切都忖度著賈母的心思行事,一切為了討得賈母的歡心。她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機靈的性格和在賈府的實權地位都表現(xiàn)出來了??偨Y:中國古代小說和戲劇都十分重視人物第一次登場亮相,通過外貌描寫初步顯示人物性格特點,給人初次但卻不易忘懷的印象。課文寫王熙鳳登場亮相效果極佳,這是因為作者選擇了適當場合、適當?shù)臅r機,把握住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點,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附:板書設計

寫出場:先聲奪人,性格潑辣

畫肖像:美麗的外表,刁鉆的本性王熙鳳{

見黛玉:察言觀色,看風使舵

回王夫人:果斷能干,受寵專權

要{出場前的側面描寫:叛逆者、蔑視世俗,卓然獨立

人賈寶玉{

出場后的肖像描寫:眉清目秀、英俊多情

二首《西江月》:(正文反作法)封建叛逆者

林黛玉{

態(tài)度與心境:寄人籬下,步步留心,時時在意外貌、神情、風韻:美麗多情,體弱多病布置作業(yè):1.從下列命題中任選一個,寫一段文字。要求:寫一個人;安排適當?shù)膱龊献屓宋锏菆隽料啵ㄟ^外貌描寫初步顯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點。①我的老師②我的同學③我的親屬④我的鄰居2、課外閱讀《紅樓夢》。2?!蹲8!犯魑辉u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祝福》,我將從八個方面來進行講述。一、說教材《祝?!肥切抡n標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第一單元第二課,小說寫的是一個質樸的農(nóng)村婦女祥林嫂的悲劇一生,從而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本單元在整個高中小說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說學習的焊接點,又是整個高中小說學習知識技能的伸展點。二、說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根據(jù)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學習分析人物形象和環(huán)境描寫所起的作用”,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是:知識目標了解小說三要素及小說情節(jié)結構。了解小說中人物描寫的幾種方式。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鑒賞小說的能力。(三)情感目標認識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教學重點的確定是依據(jù)教材的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至于教學難點則是就學生接受而言,學生經(jīng)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困難的地方。根據(jù)以上這些,我確立本文的——教學重點:對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學難點:環(huán)境與人物的相互作用。三、說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教法新課程理念很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基于此,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這節(jié)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1、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2、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3、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guī)律4、點撥法——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我認為,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征就是要促進大多數(shù)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因而,我較多的采用了小組討論、大組討論、師生對話等方式。教學手段為了使我根據(jù)教材特點而設計的三個教學目標以及重點、難點的突出與突破,達到最大化的展示境界,同時也為了配合以上我選擇的四種教法得以完滿實現(xiàn),我決定采用“多媒體展示平臺”的教學手段進行全程教學。四、說學法埃德加·富爾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币虼思訌妼W法指導尤為重要。1、我運用討論法,讓學生在討論中進行思維的碰撞,從而順利地拿到打開鑒賞小說之門的金鑰匙。2、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如課前確立預習步驟,提供預習方法,以形成常規(guī);3、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yǎng)成圈點勾畫讀書習慣。五、說教學過程導入新課上課伊始,我先播放電影《祥林嫂》結局片斷。以濃厚的悲劇色彩和強烈的視覺沖擊激發(fā)情感,創(chuàng)設氛圍,以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之后,我指出這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為什么?又是誰剝奪了她的“春天”?接著,我與學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魯迅,走進《祝?!贰#ǘz查預習(落實教學目標1,讓學生了解小說涉及的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三)表演擂臺(根據(jù)教學重點我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表演精彩片斷,不僅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置身那種情境之中,體會到當時人物的心情。)(四)自由論壇(每兩組負責一個問題)為什么說祥林嫂是最好的女人又是最苦的女人?根據(jù)教學重點與目標2,我設計了問題1,意在引導學生從肖像、語言、行動等方面分析祥林嫂的性格特點,從而認識到祥林嫂是舊中國農(nóng)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她身上既有共性(勤勞、善良、質樸),又有著自己的個性(頑強、倔強)。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賣)——守家不成(喪夫失子)——守命不成(贖身行乞),是一個不幸的女人。比較:祥林嫂與如今下崗女工的命運的異同?根據(jù)教學難點,我設計了問題2,意在讓學生認識到環(huán)境與人物命運的必然聯(lián)系。祥林嫂與如今下崗女工都遇到了人生的險灘:前者喪夫失子,后者下崗;也同樣為改變命運作了抗爭。祥林嫂的抗爭是”逃_撞_捐_問”,但她的這種抗爭是帶有封建和迷信色彩的,在當時,像她這樣的女人是注定要被封建倫理制度排擠甚至吞噬的。如今下崗女工想再上崗就容易多了,只要積極參加再就業(yè)學習、培訓就有機會找到工作,登上展示個人價值的舞臺。更何況社會也會向她伸出友愛之手。這是與不同的社會制度分不開的。(五)影片點點評組織學生觀看電影《祥林嫂》的砍門檻的情節(jié),讓學生談一談對電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門檻不被承認后砍門檻的情節(jié)的看法,分析這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再次突出教學重點。課外閱讀閱讀魯迅小說《離婚》,注意比較愛姑和祥林嫂的命運,看看有何深刻含義?六、說教師教學觀念和基本素養(yǎng)我設計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基于本學科的特點,及新課標的要求而設計的。在本課中,主要通過學生表演、提問、討論等活動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重點、理解難點,并注意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思維訓練為主軸”的“三主式”“育人為本”的理念的發(fā)揮。七、說創(chuàng)新點傳統(tǒng)的小說鑒賞,習慣于按小說三要素的順序一一落實,胡子眉毛一把抓,費時但又難以突出教材的特點?!蹲8!愤@一課,我向傳統(tǒng)說“不”,主要設計了“表演擂臺”“自由論壇”“影片點點評”等活動,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以解決教學重難點。八、說板書通過這個板書,學生可以一目了然的把握課文的重點、難點,一看板書就能回憶起課文的內(nèi)容,體現(xiàn)了直觀性的特點,另外,板書文字簡練,但不單調(diào),體現(xiàn)了藝術性。誰殺害了祥林嫂?內(nèi)因:祥林嫂的內(nèi)心世界及個性悲劇根源外因:封建倫理制度,舊的文化觀念3.《老人與?!防先伺c?!返那楣?jié)并不復雜。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連續(xù)84天沒捕著一條魚。后來,他獨自一人出門遠航,在海上經(jīng)過三天兩夜的搏斗,終于捕到一條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在歸航途中,一條條鯊魚陸續(xù)圍了上來,盡管老人奮力拼搏,但還是沒能抵擋住兇猛鯊魚的進攻,等他回到海岸時,大馬林魚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課文節(jié)選的是老人與鯊魚搏斗的情景,是小說臨近結尾的部分,也是小說情節(jié)的高潮,約占全書的六分之一。從書中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到,老人與鯊魚的搏斗共分五個回合。用魚叉殺死一條灰鯖鯊,魚叉被帶走,大馬林魚被吃掉四十磅;用刀子殺死兩條星鯊,大馬林魚被吃掉四分之一;用刀子殺死一條犁頭鯊,刀子折斷;用短棍擊退兩條星鯊,大馬林魚半個身子都被咬爛了;用短棍劈打成群結隊的鯊魚,短棍丟掉又用舵把,大馬林魚再也沒什么可吃的了,只剩下殘骸……五個回合的搏斗結果卻是一無所有,“他知道他終于給打敗了,而且一點補救的辦法也沒有”。老人在與之進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現(xiàn)了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雖敗猶榮,精神上并沒有被打敗??梢哉f,這樣一個形象,完美地體現(xiàn)了作者所說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的思想。人們稱海明威的作品具有“電報式風格”,在本文中,這種特點有哪些體現(xiàn)?本文的象征意味以及獨特的風格需要學生重點體會。一、知識教育目標引導學生借助資料大致的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風格。二、能力培養(yǎng)目標1.結合文中人物的經(jīng)歷和語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2.引導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抓住主要梗概,把握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進而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進行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三、德育滲透目標培養(yǎng)不屈服于命運,憑著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里進行抗爭的精神。重點、難點重點:1.引導學生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進行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2.培養(yǎng)不屈服于命運,憑著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里進行抗爭的精神。難點:結合文中人物的經(jīng)歷和語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步驟一、明確目標1.結合文中人物的經(jīng)歷和語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2.引導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抓住主要梗概,把握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進而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進行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3.培養(yǎng)不屈服于命運,憑著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里進行抗爭的精神。二、整體感知1.作者簡介(讓學生根據(jù)課前預習簡述)2.關于《老人與海》(用多媒體出示作者畫像以及《老人與?!返碾娪捌巍2⒂枚嗝襟w播放小說簡介(一)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由學生討論教師總結)(二)人們稱海明威的作品具有“電報式風格”,在本文中,這種特點是怎樣體現(xiàn)的?(把以下四點出示在多媒體上,讓學生自己結合課文體會,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來共同討論。)1.結構上的單純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節(jié)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單一而鮮明。2.避免使用過多的描寫手法,避免過多地使用形容詞,特別是華麗的辭藻,盡量采用直截了當?shù)臄⑹龊蜕鷦吁r明的對話,因此,句子簡短,語匯準確生動。3.鮮明生動的動作描寫和簡潔的對話。海明威善于從感覺、視覺、觸覺著手去刻畫形象,將作者、形象與讀者的距離縮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總是把它們凝結在簡單、迅速的動作中,蘊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簡潔的對話中,由讀者自己去體會。4.著力追求一種含蓄、凝練的意境。海明威曾經(jīng)以冰山來比喻創(chuàng)作,說創(chuàng)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應該隱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隱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鮮明,感情越深沉含蓄。另外,為使“水下”的部分深厚闊大,他還借助于象征的手法,使作品蘊涵深意。三、難點探究。學生分組討論,然后推舉代表口頭呈上討論結果。教師綜合評論。1.【提問】老人為什么說:“可是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2.【提問】文中的獨白有什么特點?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四、布置作業(yè)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三。五、板書設計:與鯖鯊斗→(人物心理)→與星鯊斗→(人物心理)→與犁頭鯊斗→(人物心理)→再與星鯊斗→(人物心理)→與群鯊斗→(人物心理)→疲憊的老人回到家里↓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4。《蜀道難》說課稿一、說教材《蜀道難》是必修(3)第二單元第一課,該單元是繼必修(2)又一個詩歌單元,學生有了詩歌鑒賞的基本知識和能力,在文意理解上沒有多少困難。本單元學習唐詩,唐詩體現(xiàn)了古典詩歌的最高成就,具有極大的社會意義和藝術價值,從盛唐李杜到中唐白居易再到晚唐李商隱,時代面貌在變化,詩人詩風各異,教學要充分把握詩人的藝術風格,《蜀道難》感情強烈,筆鋒雄健,想象奇特,氣勢雄渾,是李白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結合本單元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jù)新課標知識、情感、過程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知識目標:了解作者經(jīng)歷和寫作時代,能根據(jù)內(nèi)容有理有據(jù)探討主旨。因本文主旨有爭議,這也是本課教學難點。能力目標:鑒賞李白詩歌藝術,學生能根據(jù)文章具體闡述藝術成就。情感目標:情文并茂背誦全詩。二、說教法學法教法:我采用我校創(chuàng)設的設疑——求異——遷移三部教學模式,第一步是激發(fā)興趣,設疑求思。疑問是求知的先導,能點燃探索的激情,是老師主導作用的體現(xiàn)。第二步是合作求異,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進行個性化解讀,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第三步是遷移,了解學生思維活動,促使學生鞏固知識,督促學生深入學習。學法:誦讀感知情脈——讓學生去讀知人論世探主旨——讓學生去思個性解讀賞藝術——讓學生去品一句話,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三、說教學過程為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過程我設計一下六個環(huán)節(jié):1、導入新課用《五噫歌》導入。陟彼北芒兮,噫!顧瞻帝京兮,噫!宮闕崔嵬兮,噫!民之劬勞兮,噫!遼遼未央兮,噫!讓學生了解詩歌重抒情的特點,激發(fā)學生誦讀興趣,接著解釋題目,《蜀道難》是古樂府舊題,抒發(fā)蜀道之難的感慨,李白推陳出新,融入了時代因素和詩人情感。2、老師范讀指導誦讀聽老師范讀,讓學生注意讀音和斷句,以及情感的流露和情感的變化。然后讓學生結合誦讀指導,自由朗讀,再全班齊讀,以活躍氣氛。首句抒情要舒緩歷史故事沉重感五丁開山有聲勢山頂畏懼要低嘆環(huán)境凄清悲而慢飛湍瀑流爭喧豗殺人如麻快如雷慨嘆結束轉平靜語速變化歸于情3、疏通文意整體感知疏通文意我采用小組之內(nèi)自主學習,小組之間pk的形式,一組對二組,三組對四組,五組對六組,要求被詰問的一組合上課本,回答對方提出的問題。這樣既輕松活潑,又增加了挑戰(zhàn)意味,避免老師照本宣科,或進行定式化的夾生分析。文意疏通后采用搶答的形式,整體把握。問題一,本文的主旨句是那句?問題二,三段各有所側重,角度有什么不同?問題三,詩人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4、探討主旨知人論世本文主旨歷來爭議不定,恰好用來進行思維訓練。我首先指導方法,“知人論世”是評論文學作品的一種原則知人,就是了解作者其人及作者與作品的關系;論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接著打出李白在長安的介紹。說明李白躊躇滿志而來,卻受到權貴的忌恨,被放還鄉(xiāng)。接著打出唐玄宗時期的介紹,說明太平景象背后潛伏的危機。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本課的寫作意圖是什么?一般會有三四種說法,一是送別友人,二是抒寫心志,三是諷喻時政四是倦于仕途。待學生發(fā)言后,老師打出屏幕中資料以佐證他們的觀點。使他們有思考后的成就感和愉快感。主旨探討之一?送別友人?通過描繪地形之險惡人事之兇險勸誡友人不要前往,表達對友人的擔心、挽留、惜別之意。主旨探討之二抒寫心志詩人初到京城,狂喜自信,躊躇滿志。但不久就受到排擠,內(nèi)心塊壘難消,故借寫蜀道言仕途艱險。主旨探討之三?諷喻時政?“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告誡統(tǒng)治者警惕野心家據(jù)險叛亂主旨探討之四?倦于仕途?“不如早還家”詩人以山之高危,壑之深險喻人事復雜,功業(yè)難建,高官要職不可攀,居高險自生,不如退隱。資料分別為:李白的《劍閣賦》同時期作品《行路難》寫法與此相仿張載·劍閣銘南朝陳陰鏘《蜀道難》與本文手法與主題相同5、藝術鑒賞個性解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全課的重點。容易把最精彩的環(huán)節(jié)上成貼標簽。我采用化難為易的方法,設問:你認為本詩好在哪里?一人評一句。這樣安排,讓學生由淺入深,由單一到多樣,由枯燥變生動,由灌輸?shù)礁形?。是一種個性化解讀,是思維活躍的表現(xiàn)。課堂到最后,發(fā)言越來越精彩。最后總結浪漫主義詩歌的詩風。自由鑒賞想象豐富,夸張奇特,感情強烈,氣勢雄渾,語言凝練,自由奔放,換韻自由,音節(jié)鏗鏘,情景交融,情真意切,有神奇色彩,有歷史沉重感,一詠三嘆,主旨突出,內(nèi)容變換跳躍,對偶句式整齊有力,長短句參差錯落,筆力千鈞,先聲奪人,渲染氣氛,烘托映襯,比喻生動,細節(jié)感人,照應到位,直抒胸臆和委婉含蓄向結合,點面結合,概括描寫與具體描寫相結合,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想結合,動靜結合,視聽結合,逐層深入,由高到危,由地理環(huán)境到人事環(huán)境……總結:浪漫主義詩人藝術風格?想象?夸張?感情強烈6、布置作業(yè)遷移能力小作文我愛李白詩5.杜甫詩三首《秋興八首》(其一)教案1【教學目標】

1、賞析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2、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與憂思。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中的意象為本文奠定了怎樣的基調(diào)

2、賞析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公元759年,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妻兒由陜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節(jié)度使嚴武等親友的接濟維持生活。765年四月,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憑,于是離開成都,經(jīng)重慶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住了兩年左右的時間。《秋興》既是他旅居夔州時寫下的一組詩,共有八首,“玉露凋傷楓樹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二、賞析課文

1、這首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首聯(lián)以秋風起興,以楓葉凋零、秋氣蕭森,寄寓老大傷悲、凄苦落寞的情懷。頷聯(lián)緊承首聯(lián)“巫山巫峽氣蕭森”語意,進而描繪望中的巫峽景象和殷森氣憤:駭浪滔天,似暗寓了時局的動蕩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陰云匝地,又象征著國家命運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陰沉郁悶。頸聯(lián)傾訴思鄉(xiāng)衷曲,以“叢菊兩開”、“孤舟一系”的圖景,現(xiàn)出思鄉(xiāng)之情的深沉濃烈和欲歸不得的無奈與凄傷。尾聯(lián)在一畝的秋風里,一片搗衣聲的環(huán)境、氣氛,含茹游子無家可歸之惆悵凄涼,緊承上文之“故園心”,又暗扣題目,綰結全詩。

此詩以描繪秋景為外在的行文線索,以抒發(fā)悲愁之情作為連通各聯(lián)的內(nèi)在聯(lián)絡,以情感的起伏流轉,貫穿次第展開的各組景物,形神教誨,渾然一體。

2、結合上一個問題,總結一下這首詩情景交融的特點

全詩自始至終,情景兩首互為依托、互相生發(fā),融會一體,密不可分。如首聯(lián),楓樹為秋露侵蝕傷殘的景象,感發(fā)或者說是寄寓了作者在垂暮之年依然遭受凄風苦雨吹打得老大傷悲;而充塞于巫山巫峽的蕭森秋氣,則似乎是充溢于詩人心頭的郁悶的象征或形象展示。又如頷聯(lián)描繪江間波浪、塞上風云,作者既生動的表現(xiàn)出他們“兼天涌”,“接地陰”的外貌特征,又有意的強調(diào)了其動蕩不安和陰晦不明,及詩人自身的驚魂不定和憂思不散。再如頸聯(lián)書寫思鄉(xiāng)之情,同樣是藉托“叢菊兩開”“孤舟一系”的圖景來生動的顯現(xiàn)令人唏噓悱惻的“故園心”。即便是最后兩句,貌似純粹寫景,實則蒼涼的暮色秋聲,使人隱約感受到仿佛就是詩人陰沉蒼涼的心情。整首詩既因物感興,使情思有所附麗;又因即景寄懷,使景物有了生命。情因景生,景因情而活,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深。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3、其他藝術特色

杜甫十分注重詩歌語言的錘煉,曾表示過“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意愿。他后期所寫的一些詩作,往往詞句平易而意象新警,語法奇異而內(nèi)蘊豐厚,語言精純圓熟,已臻出神入化之境。拿這首詩來說,頷聯(lián)中的“兼”“接”二字,即極為練達而傳神。尾聯(lián)在“白帝城高”之后綴以“急暮砧”,出人意表,卻有著含蘊無窮的深長余韻。最為杰出的是頸聯(lián)之遣詞造句。上句之“兩開”,既前應“叢菊”,表明客居夔州已兩度春秋;有下啟“淚”字,暗示兩年之中時時都向東歸故園,然而新院始終無法實現(xiàn),每見菊花開綻就潸然落淚。如將“他日”解作“將來”,則更有歸鄉(xiāng)后痛定思痛,為今日之流離失所傷心再三的意味。與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旨歸相同。下句之“一系”同樣語意雙關。此二字既上承故園的思念之心一直牽系于此岸邊孤舟,希望有一天能揚帆啟航,順流東下。不僅如此,上、下兩句還互文見義:“叢菊兩開”謂花開有時,“孤舟一系”傷歸鄉(xiāng)無期;“兩開”見出時光流走,“一系”見出人跡淹留;“他日淚”是果,“故園心”是因……兩句詩詞語平易而涵蘊豐厚,句法奇異而旨意錯綜。對偶工穩(wěn)而文氣流蕩,筆墨老成,爐火純青。

三、小結主題

這是一篇隨物興感、即景寄懷之作。詩人由深秋的衰殘景象和陰沉氣氛感發(fā)情懷,書寫了因戰(zhàn)亂而常年流落他鄉(xiāng)、不能東歸中原的悲哀和對干戈不息、國家前途未卜的擔憂。自宋玉在《九辨》中感嘆“悲哉!秋之為氣也”以來,悲秋成為古代詩歌中常見的主旨,劉禹錫詩韻“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杜甫此詩,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國運衰落之秋,充溢著蒼涼的身世之感和家國之秋,含意較一般的悲秋之作遠為深厚。

《登高》說課稿一、說教材《登高》這首詩選自高中語文課本第三冊第7課《近體詩六首》。本單元是詩歌單元,主要鑒賞唐代詩歌。根據(jù)教學大綱的目標要求,中學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發(fā)展健全個性,形成健全人格。唐詩作為中國文學的奇葩,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鑒賞唐詩對于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和積淀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意義非凡。在《登高》之前,本單元已經(jīng)鑒賞了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古體詩《夢游天姥吟留別》和白居易的新樂府詩《琵琶行》,學生懂得了一些鑒賞詩歌的門路,有助于學習杜甫七言律詩《登高》。根據(jù)教學大綱中高中語文教學應“讓學生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這一要求,確立了本科的知識目標:1、了解詩人杜甫及其重要作品2、挖掘和把握詩歌的主要意象;根據(jù)新課標中要重視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要求,確立了本課的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想象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根據(jù)大綱教學目的中要培養(yǎng)學生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新課標中要求的審美體驗和價值觀統(tǒng)一這一維度,確立了本課的德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審美體驗。詩歌鑒賞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如何在反復吟誦中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語言文字還原成立體的、生動的畫面從而把握隱藏在文本背后的詩人的內(nèi)在情思。據(jù)此確立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景、境、情的關系。根據(jù)新課標和大綱中“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學習方式”這一要求,確立了本課的教學難點:在理解詩人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的同時,最根本的一點就是悲國家之秋、社會之秋即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懷,這也是本詩的關鍵。二、說教法這課的教學,就教而言,主要采取如下方法:1、吟誦法。其根據(jù)詩詩歌講究韻律和節(jié)奏,通過教師和多媒體音像資料《唐之韻》反復的聲情并茂的吟誦,能使學生感受古典詩歌的格律美、音韻美。同時通過反復吟誦,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激發(fā)他們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進入詩歌的情境。2、講析法和點撥法。具體到詩歌《登高》的鑒賞中,由于學生接觸文本的時間有限,知識積淀和人生經(jīng)歷有限,理解詩人的悲社會之秋、國家之秋存在困難,因此在教學中運用我做的課件補充詩人杜甫生平的有關重要的信息以及進行簡要的點撥就很必要了。3、討論法。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針對文本這個平臺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每一個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詩人。但是要讓他們心靈的琴弦響起來。”語文課應該成為他們發(fā)表個人見解的舞臺。只有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參與討論,平等對話,才能有助于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和靈感,才有利于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三、說學法本課,學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進行學習:1、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詩歌貴在吟誦,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可以集中注意力,而美國著名學者皮爾斯曾經(jīng)說過后現(xiàn)代時代最缺乏的是注意力,體會和領悟詩歌的音樂美。針對高二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可進行默讀,通過潛心把玩,發(fā)揮自己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體會和把握詩歌的深層意蘊。2、粗讀和精讀相結合的方法。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說:“好讀書,不求甚解?!逼鋵嵕褪遣扇〈肿x的方法,整體感知。但《登高》這首詩意蘊極深,還應通過仔細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讀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跳出文本。3、運用網(wǎng)絡環(huán)境進行小課題研究。其根據(jù)是新課標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新的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讓學生在課后以杜甫為專題,充分運用多媒體和網(wǎng)絡環(huán)境進行個案小課題研究,培養(yǎng)學生求知欲望和真正的主動意識、成功意識以及失敗意識。四、說課堂教學秩序一、關于新課導入課前準備:為了知人論世,豐富學生對杜甫的了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情感體驗,在上課之前先讓學生觀看《唐之韻》中的《一代詩圣》上下集。為此,我設計了如下的導語:秋,是中國詩歌中一個永恒的話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給我們呈現(xiàn)的是深秋一位淪落天涯的游子在蕭瑟凄涼的黃昏孤獨的身影;而毛澤東的《沁園春

長沙》同樣是在深秋,呈現(xiàn)的卻是一幅絢爛多彩,生氣盎然的湘江秋景圖,可見,不同的詩人面對同樣的秋天卻有不同的情感體驗,那么偉大詩人杜甫筆下的深秋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懷著仰慕的心情一起去走進杜甫的內(nèi)心世界,去領略他的才情,去觸摸他的靈魂深處。下面,我們來學習杜甫的七言律詩——《登高》。導語是每節(jié)課的窗戶和眼睛,精彩的導語能讓學生的眼睛亮起來,具體到本節(jié)課,為了讓學生明白任何文學作品包括詩歌都是在特定的時空完成的,面對秋不同的詩人會引發(fā)不同的情感體驗,設計了如上的導語。二、關于新課傳授過程(一)四讀詩歌1.教師范背詩歌,學生注目。此設計意在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誦背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讓學生對《登高》一詩的情感基調(diào)有個感性的整體認知,有助于學生品味詩歌的音韻美,此為情讀。2.教師范讀,學生默讀。此教學設計目的在于進行誦讀指導,讓學生注意詩歌的字音、節(jié)奏、節(jié)拍、韻腳,體味本詩音韻低沉,回環(huán)的原因,此為音讀。3.學生自由朗讀后結合注釋默讀。此教學設計本著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宗旨,目的是讓學生思考,領悟詩歌的大意,此為意讀。四讀詩歌,有利于實現(xiàn)大綱目的中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誦讀能力,體味詩歌的音韻美。(二)探討景、境、情的關系此教學設計的依據(jù)是新大綱中學習目標應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根據(jù)新課標分層推進的原則進行教學,具體到詩歌教學,就是本著學生應深入理解詩歌的思想和情感的原則,通過自主、合作、探究進行學習。為此,本著先易后難、分層推進的教學原則,全課我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用一個字來概括全詩的情感基調(diào),該如何概括?此教學設計是從新課標要求的文學作品應先整體感知,培養(yǎng)學生歸納推理的邏輯思維能力出發(fā)進行的設計,其答案是一個“悲”字。第二個問題是:全詩的情感基調(diào)是“悲”,詩人“悲”什么?此問題設計順勢而出,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考慮到學生在思考這個問題時,由于思考時間、閱讀經(jīng)驗、知識積淀有限,估計大多數(shù)學生只會理解到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而理解到社會之秋、國家之秋這個層面存在困難,因此,我先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自然之秋、生理之秋的基礎上,再進行必要及時的點撥,結合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思考和理解詩人悲社會之秋的情懷。具體到《登高》這首詩,不論學生如何思考第二個問題,無外乎從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社會之秋這三個層面進行回答。針對悲自然之秋這一層面,我從文本出發(fā),設計如下的三個問題:①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寥寥數(shù)語就勾勒出一幅廣闊深遠的圖景,試問,哪一個意象讓你感受最深,請描繪一下,此為點。答案多樣:如飛鳥,在勁風中搖曳吃力盤旋,飛舞的鳥這個意象,意韻較深。寫出了孤鳥的無力、脆弱,這何嘗不是詩人的寫照。這種意象在杜甫其它詩中也可印證,如《旅夜抒懷》同是臨江抒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睂τ谶@首詩,教師可適當點撥,江上景色,野闊天低,大江奔流,尤顯旅人的單薄與脆弱,孤獨無依。所謂的文章,官職皆隨水而逝,成過眼煙云,自己有如茫茫天地間一個小小的飛鳥,只有無盡的悲涼充斥其間。又如落葉、長江。就“落葉”這個意象而言,一葉知秋,落葉的蕭蕭表現(xiàn)已到深秋,大自然有春、夏、秋、冬,秋天尤其讓人感到傷感。如學生提到“長江”這個意象,不尤人想起孔子“逝者如斯夫”的感慨,聯(lián)系詩人生平是否有韶光易逝,而壯志難酬的遺憾呢?有比較才有鑒別,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求同思維,豐富學生的知識底蘊,擴大學生視野,做這樣一個極為開放式的教學設計既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促進文本多樣化的解讀。根據(jù)新大綱關于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具體到詩歌就是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讓學生發(fā)揮聯(lián)系和想象,把枯燥的文字還原成立體可感的畫面,為了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聯(lián)想、想象能力,從而把握詩人的情感,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②請你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登高秋景圖。此為課程教學中的“染”。答案:登上高臺,眼望遠方高遠天際,茫茫無邊,耳聽獵獵西風,老猿悲鳴,沙走江上,水落石出,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在急勁的西風中,孤鳥吃力地翻滾,大風四卷,孤鳥回旋,徒增無限感傷,近看枯葉蕭蕭而下,黃葉滿地;遠觀滔滔的長江,滾滾東逝,不禁讓人想起孔夫子“逝者如斯夫”的千古浩嘆。③根據(jù)文學鑒賞應體會作品深層內(nèi)蘊這一要求,我設計了下面這樣一個問題,其目的是由景物逐漸深入到人事。即“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痹娭袑懢?,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答案:這兩聯(lián)渾然一體,境界深邃悠遠,營造出天地蕭颯悲涼、凄清的景境,渲染了詩人登高望遠的內(nèi)心無盡的悲涼,悲嘆大自然的秋。以上的三個問題設計從三個角度解決詩歌怎樣鑒賞寫景的問題,具體到《登高》這首詩,基本上解決悲自然之秋這一層面。關于詩人悲己,悲生理之秋這個層面,根據(jù)思維的連續(xù)性,本著探究的精神,在學生結合文本回答問題的基礎上,可適時的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詩人僅僅悲嘆大自然的秋嗎,所悲之秋還有沒有別的意味?教師課結合多媒體,可適時展現(xiàn)杜甫生平及此詩的寫作背景,引導學生作如下的解讀:本詩作于安史之亂后第二年,晚年的詩人仍四處漂泊,居無定所,生活困頓,再加上年老多病,登臺賦詩,想歲將百年,生命將盡,而命途多舛,壯志難酬,而對于封建時代的士大夫而言,政治前途如此暗淡,無異于要了詩人的性命,今詩人頭發(fā)花白,命將盡而事業(yè)無成,不由悲從中來,悲嘆個人生活的困頓同時,更加悲嘆政治生命的困頓,實為悲嘆個人人生之秋。此教學環(huán)節(jié)意在讓學生對詩歌有更深入的體會和深切的感悟,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關于第三個層面,即詩人悲社會之秋,國家之秋。根據(jù)新課標教學應分層推進,教學是逐步深入的過程,鑒賞文本應把握文本背后的思想內(nèi)核,情感內(nèi)涵,以及新大綱目標要求,應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及新課標中教學是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相統(tǒng)一的過程及培養(yǎng)學生探究、合作、自主學習能力這一目標出發(fā),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詩人悲秋,悲自然之秋,悲生理之秋,這些也許都不是“悲秋”的根本,那么“悲秋”的根本是什么?請結合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討論、分析。此問題所涉及的層面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由于學生接觸文本的時間有限,知識積淀和人生經(jīng)歷有限,理解詩人的悲社會之秋、國家之秋存在困難,因此在教學中運用我做的課件補充詩人杜甫生平的有關重要的信息以及進行簡要的點撥就很必要了。這時教師可安排學生進行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學生互評,達成共識: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春望》等大量詩人的詩作中,我們似乎恍然大悟,悲秋,不僅是悲自然之秋,悲生理之秋,更深層的是悲社會之秋,國家之秋?!兜歉摺芬辉娬嬲囊馓N,是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國家之秋的有機統(tǒng)一,體現(xiàn)的是詩人憂國傷世的博大志士胸襟和情懷。

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作為觀察員身份起監(jiān)督作用或作為平等主體參與談論,最后只進行簡要的梳理。

需要說明的是:這三個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即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社會之秋,相互順序可以視課堂實際情況而定,每個環(huán)節(jié)完成之后,可根據(jù)上面的語言靈活進行連貫,整個設計體現(xiàn)了新課標中課堂教學開放、靈活的原則。(三)在完成探討景、境、情關系之后,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背誦全詩。此設計有利于實現(xiàn)教學大綱中要加強學生的積累,養(yǎng)成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這一教學目的。(四)關于作業(yè)。師生一起,以小課題形式寫出一篇關于杜甫專題的研究小論文。這樣設計出于以下幾個考慮:寫作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有利于鞏固課堂教學的成果,培養(yǎng)學生培養(yǎng)學生求知欲望和真正的主動意識、失敗意識以及成功意識。

(五)關于板書設計也即結語,如下圖所示:悲社會自然生理此板書呈金字塔型,意在隱喻:悲是本詩的核心情感內(nèi)涵;由自然而及個人而及社會,詩人杜甫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懷如金字塔般震撼人心。這樣的設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6.《琵琶行》說課稿

《琵琶行》是第三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自精讀課文。它最大的藝術特點是用極富音樂性的語言摹寫音樂形象?,F(xiàn)在的語文教學越來越注重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其實在幾千年前詩人已經(jīng)有了這種用文字去解讀其他藝術的意識和高超技巧?!杜眯小肪褪且黄魳放c文字,與作者的感情水乳交融的好文章。

一、說教材

(一)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文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

欣賞作者以語言文字來表現(xiàn)音樂形象的藝術技巧。

2.

體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內(nèi)涵。

3.

初步學習這種以文字表現(xiàn)音樂的寫作手法。

(二)教學重點

感受作者通過文字表現(xiàn)音樂形象的技巧手法。(有關美感與文學的文章在高一時學到過幾篇。但用文字來細致具體的描寫音樂的文章學生很少接觸。學習這種技巧是重點。)

(三)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音樂的描寫以及是如何將樂曲的情調(diào)和演奏者、聽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的。(音樂是付諸于感官的,學生還能感知。但聽者、演奏者的心理是很難摹寫的。如何通過音樂來感知聽者、演奏者內(nèi)心感情,并將兩者融為一體是文章的難點。)

二、說學情

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二學生。他們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識積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應該沒有問題,可以在課前完成。而如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感受一篇融音樂、文學于一爐的抒情敘事詩是我重點思考的問題。我想只有讓學生反復誦讀和相互交流才能彌補學生在鑒賞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三、說教法

針對學生的這些情況,再加上這是一篇課內(nèi)自讀文,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老師講的過多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所以我覺得采用誦讀法和學生討論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比較適合。此外還要求學生在課前疏通字句,解決字詞問題。本文采用一課時教學,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可以適當增加課外知識,用兩課時、三課時進行教學。

四、說教學方法和手段

學生畢竟沒有很高的文學和音樂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枯燥的傳授知識效果未必好,還應輔以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尤其是讓學生聽《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等古樂,有利于學生對文章中的音樂有個感性的認識。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課前我先給學生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讓學生在明快的節(jié)奏中感知音樂中的“高山”“流水”,先進入音樂欣賞的氛圍。然后在音樂的背景中我開始講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伯牙的人擅長彈琴、作曲,他在漢陽江口彈琴時碰到子期在岸邊細細傾聽,并贊嘆不絕。伯牙十分驚嘆,這樣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會欣賞我的琴聲呢?他請子期上船,并問他:你喜歡聽我彈琴,我現(xiàn)在彈一曲,請你說出曲子內(nèi)容。說罷,伯牙彈了起來。子期聽后說:妙極了!你彈出來的琴聲像巍峨的高山一樣,像流動的江水一樣。伯牙驚嘆不已。從此,他們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來稱呼知音。被貶潯陽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時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藝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兩人在琴聲中相互理解,產(chǎn)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寫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分析課文

1、在《春江花月夜》的琵琶聲中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然后回答問題:文章主要寫了幾個內(nèi)容。

學生通過整理可以概括出:文章主要寫了琵琶女的琴聲和詩人的感受兩部分內(nèi)容。

文章通過琴聲和感受兩個方面來描述詩人和琵琶女的這場偶遇,抒發(fā)“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

2、下面我講講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

我從兩條思路去分析這篇文章。

第一條思路:三奏,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

學生通過討論可以找到:第一次演奏在文章第一節(jié),第二次演奏在文章第二、三節(jié),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節(jié)。在這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中,學生要掌握的是作者對聲音的描寫技巧。

先分析第一次演奏,即第一節(jié)。我設置如下問題:a,這一段音樂描寫屬于什么描寫?b,從這里的景物描寫中可以看出琵琶女演奏的是怎樣的音樂?

學生通過討論找到答案:這是種音樂的側面烘托描寫。也是用文字去表現(xiàn)音樂的一種手法。通過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了悲涼蕭瑟的琵琶聲。

第二次演奏,這是文章的重點部分。這一部分出現(xiàn)了很多名句,可以讓學生先挑出來讀讀。然后我準備了以下幾個問題:a,作者在描寫聲音時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運用的詞有什么特點,舉例說明。b,這一段根據(jù)演奏的起承轉合可以分為幾層,哪一層是高潮部分?c,這一部分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結尾,有什么作用?d,這一部分琵琶女音樂的基調(diào)是怎樣的?

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回答這幾個問題。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寫音樂的妙處,通過回答上面的問題,學生可以概括出作者描寫音樂的方法:a,詩人善用比喻,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之樂。b,善用擬聲詞和雙聲疊韻詞。c,側面烘托的手法。d,在對樂曲的描寫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

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節(jié),讓學生反復誦讀,自己品味。

第二條思路:三感,即作者的三次感悟。

對應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相應有三次感受。學生在文中不難找到。

在第一次感悟中可以讓學生回答怎樣的問題,a,你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初聽聲音時的心情嗎?b,你從哪里捕捉到了作者的心情?c,這樣的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這三個問題由淺入深推進,表明了作者孤寂傷感的心情,渲染了琵琶女的悲涼音樂。

第二次感悟在文章的第四節(jié),是文章的難點部分。為了更好理解文章主題,要聯(lián)系琵琶女的身世來感知文章。在這里我打算問這樣幾個問題:a,哪些句子能夠體現(xiàn)出作者的心情?b,詩人聽了琵琶聲,知道了琵琶女的遭遇,心底發(fā)出的最大的感慨是什么?c,為什么詩人說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

這一部分闡明了文章的主題。詩人和琵琶女在身世、才華和遭遇上都有相似之處。兩個形象心靈溝通,怨恨交織,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主題。

第三次感悟在文章的最后一節(jié),要學生回答:如何理解“江州司馬青衫濕”?

這句話更襯托出樂曲的悲凄,用它作結,補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內(nèi)涵,這是詩人同情琵琶女淪落之淚,也是傷感自己遭貶之淚。從而鮮明突出了全詩的主題。

3、到這里全文的分析結束,下面我講講文章的小結。

全文結束后,設計提問:詩人為什么不知道琵琶女遭遇之時便已經(jīng)聽出了音樂中的情感?(過渡到白居易的處境)

學生分組討論,交換意見。最后我總結:

A、

白居易的身份:被貶的官員,有政治抱負不得施展。這一點與琵琶女的“不得志”有相似之處。

B、

秋天,“醉不成歡慘將別”,心情落寞。

小結:正是在這樣相同的境遇中,詩人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可以說,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他才寫下了這篇優(yōu)美感人的《琵琶行》以贈之。最后我用一首詩作為《琵琶行》的讀后感,和大家共鳴:

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韻依依

樂天潯陽聞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識。

寄語天涯淪落人,莫愁前路無知己。

(三)課外延伸

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閱讀鑒賞這類文章的能力,如在課堂上出示《老殘游記?明湖居聽書》中關于王小玉說書的片段。讓學生課外進行比較閱讀。此外學生還可去找描寫音樂的文章和詩歌,如《聽穎師彈琴》、《李憑箜篌引》等。

(四)作業(yè)

讓學生初步學習運用語言藝術來描述聽覺的手法,課后就自己喜歡的一段音樂用形象的語言寫出自己的感受,文體、字數(shù)不限。7.李商隱詩兩首說課稿《錦瑟》教案【教學目標】1.繼續(xù)訓練領會詩歌主題的能力:通過對詩歌字句及意象意境的分析,結合有關背景領會其主題。2.繼續(xù)訓練分析詩歌藝術特色的能力。3.培養(yǎng)學生不畏艱難的品質和合作探究的意識?!窘虒W重點】品味詩歌的語言?!緦W習難點】對這首詩主題的把握?!窘虒W方法】師生對話法,討論法,關鍵詞語解讀法,意象意境把握法?!窘虒W時數(shù)】一課時?!緦W生課前預習作業(yè)】了解李商隱的生平及其詩歌成就。了解“莊周夢蝶”“杜鵑啼血”“南海鮫人”“藍田玉煙”四個典故?!窘虒W過程】引入:有這樣一首詩,意象朦朧,意境凄迷,語言華美,用典精工,它使人感覺走進了夢幻般的世界。千百年來,對它主題的理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梁啟超甚至說:“拆開來一句句的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边@首詩就是《錦瑟》,堪稱李商隱詩歌的壓卷之作。壓卷之作,你神往嗎?梁啟超“不能解”的詩,你敢解嗎?同學們渴望的眼神似乎在說:“我想試試。”好吧,我們從詩歌的標題開始。解題標題“錦瑟”是什么意思?“瑟”是一種弦樂器,“錦瑟”是裝飾華美的瑟。教師示范朗誦《錦瑟》一詩,學生朗誦《錦瑟》一詩學生理解每聯(lián)詩的意思參考答案——首聯(lián):錦瑟啊,你為什么毫無來由的身長五十根弦呢?你的一弦一柱讓我想起自己的青春年華。頷聯(lián):莊子做夢早晨醒來,為蝴蝶所迷,不知是莊周夢化蝴蝶,還是蝴蝶夢化莊周;蜀帝杜宇禪讓君主之位不幸國亡身死之后,魂化杜鵑,把自己對美好事物的懷念的凄慘悲痛的心情寄托在杜鵑的聲聲哀鳴之中。頸聯(lián):月夜滄海邊的明珠點點閃爍淚跡斑斑,被日光照射的藍田山的上空,屢屢玉煙,依稀可見。尾聯(lián):這種悵惘和傷感哪里是現(xiàn)在追憶時才有,在當時我就已經(jīng)悵然若失了。教師展示研討練習題并讓學生分組討論,使學生通過訓練領會詩歌的思想情感及詩歌結構找出每聯(lián)詩中最能表達作者思想情感的詞語并簡要分析。找出在結構上起關鍵作用的詞語并簡要分析。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第一題,學生通過討論可能找出以下詞語——首聯(lián)“無端”,頷聯(lián)“迷”和“托”,頸聯(lián)“淚”和“煙”,尾聯(lián)“惘然”。對各關鍵詞的簡要分析的參考答案見下:首聯(lián)中最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是什么?試簡要分析。——是“無端”一詞。表明了作者的迷惑不解,有埋怨之意,含有睹物心驚、怨悵和無可奈何等感情。頷聯(lián)中最能表達作者思想情感的兩個字是什么?試簡要分析?!恰懊浴弊趾汀巴小弊帧Gf周為夢境而迷,作者為“華年”而迷,作者不知道美好的年華是否真的存在過,因為美好的事物已經(jīng)恍然如夢了。想及此,作者感慨萬端,無限傷感。“春心”代表了已逝去的美好事物,美好已經(jīng)遠去,現(xiàn)在只能像望帝杜宇一樣,把這份傷感寄托在杜鵑的聲聲哀鳴之中。頸聯(lián)中最能表達作者思想情感的兩個字是什么?試簡要分析?!恰皽I”字和“煙”字。過去美好的一切如月夜滄海邊的珍珠,歷歷在目卻淚花點點;過去美好的一切如同藍田山上的縷縷玉煙,依稀可見,卻可望而不可即。這兩個字形象地表達了對已逝的美好事物的哀傷與悵惘之情。尾聯(lián)中最能代表作者思想情感的詞語是什么?試簡要分析?!恰般弧币辉~?!般弧币辉~,概括了“思華年”的全部感受,舉凡迷惘、哀傷、寂寥、虛幻之情,統(tǒng)于這二字中包括。第二題,通過討論,學生們能夠發(fā)現(xiàn)在結構上起關鍵作用的詞語是首聯(lián)中的“思華年”和尾聯(lián)中的“惘然”?!八既A年”有總領全篇的作用,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是“思華年”的具體內(nèi)容?!般弧庇锌偨Y全詩的作用,“惘然”一詞,概括了“思華年”的全部感受。第三題參考答案如下:首聯(lián)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做這首詩時作者已經(jīng)46歲了,作者的年齡數(shù)字和錦瑟的弦數(shù)極為接近,這不由得引發(fā)了作者對以往歲月的追憶,對人生的思考,可以說全詩因觀錦瑟而發(fā)(或者說因聽錦瑟樂聲而起)。首聯(lián)的作用是:①在結構上統(tǒng)攝全篇,領起下文;②在意境上為全詩渲染了朦朧迷離的氣氛;③首聯(lián)在情感上還為全詩奠定了感傷的抒情基調(diào)。尾聯(lián)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以“可待成追憶”與“惘然”作結,與首聯(lián)“思華年”呼應,收束全篇。討論分析詩歌的主題我們在課前布置的預習作業(yè)有“了解李商隱的生平及其詩歌成就”一題,大家結合課前了解到的李商隱的生平,分析這首詩的主題。學生可能做出以下分析,言之成理的都應該肯定——本詩通過對過去美好歲月的追憶,表達了作者盛年已逝、抱負難展、功業(yè)未就的感傷。(自傷身世說)【學生說出的理由可能是:李商隱年輕時受牛黨令狐楚賞識而中進士后,曾經(jīng)有過短暫的榮光,后來被李黨王茂元招為女婿,因此牛黨認為他背恩負德。牛黨掌權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壓抑,郁郁不得志

,成了牛李黨爭的犧牲品。作者通過本詩抒發(fā)了自己政治失意的感傷?!勘驹娡ㄟ^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表達了對已故親人的思念與傷感之情。(悼亡說)【學生說出的理由可能是:有人認為錦瑟的是作者的亡妻或某貴人的愛姬名,有人認為他思念是一位已故的親人?!勘驹娡ㄟ^對“錦瑟”的追憶,表達了自己思念戀人的傷感之情。(戀情說)【學生說出的理由可能是:宋朝計敏夫《唐詩紀事》說“錦瑟,令狐之妾”,蘇雪林認為“錦瑟是李商隱的愛情紀念物”,鄭緒平認為這是李商隱為其小姨所寫。并且學生可能對詩句做出如下理解:年已半百,感慨萬千。因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極深,真覺得此身為虛,而夢境才是真實的,即使杜鵑啼血也難表達我的相思之苦。明月生于滄海的時候,我的淚水如珠,藍田玉山之上,那玉煙縷縷升騰,何嘗不是從我心中飄出?我痛苦的相思,何須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經(jīng)感到惘然若失了。】教師總結:大家能結合在課下學到的李商隱創(chuàng)作這首詩歌的背景知識及前人的理解來分析詩歌的主題,難能可貴。關于本詩的主題,除了大家分析到的這些外,還有樂志說、寄喻說和論詩說等等。如果把古今關于《錦瑟》一詩的詮釋和對主題的爭論收集在一起,足可以編成一本厚厚的書。我們不是專門搞考證的學者,我們所能做的是從詩歌的詞句和意象意境出發(fā),探索詩歌的思想情感。既然大家都認識到了本詩通過對已逝的美好事物的追憶,表達了作者的迷惘與感傷。那我們大可不必去深究這美好的事物是作者的亡妻還是戀人,抑或是過去曾有過的志滿意得。分析詩歌的藝術特色學生可能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象征手法的運用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象征的手法來表達情感。象征手法的運用,使詩歌表現(xiàn)出意蘊深厚的朦朧美。用典雅致精工李商隱的用典,不露斧鑿之痕,達到了渾然天成的地步,不礙于他詩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轉。學生還可能從以下方面分析:基調(diào)哀怨悲愁、意境迷離凄婉、語言清麗雋永。指導學生朗誦這首詩并默寫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李商隱的壓卷之作《錦瑟》,盡管這是李詩中最晦澀的一首,盡管這是梁啟超也“不能解”的詩,但我們還是觸摸到了這位才華橫溢、命運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脈搏。李商隱有這樣的詩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可以有這樣的感受:“學界有霧重重鎖,心中無難關關通?!辈贾米鳂I(yè):《學習輔導與訓練》107—108頁7—9題、13—15題?!景鍟O計】迷無端思華年托惘然淚煙8.《寡人之于國也》說課稿一、教材分析:

《寡人之于國也》是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三單元的重點篇目,該文集中反映著名思想家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縝密的思維,高超的論辯能力。該單元的教學重點是要了解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掌握文言詞語和句式。本文安排在單元的第二篇,如何指導學生學好這篇課文,實現(xiàn)\'由教到不教\',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這是一個關鍵所在。

根據(jù)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及本文的特點,我擬確定以下三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1、學習孟子“仁政”的思想;2、掌握“熟、發(fā)、直、兵、勝”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了解“于、之”兩個虛詞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了解“或……或……”“是……耳”“是……也”“是何異于……”等幾個句式的特點,辨析它們和現(xiàn)代漢語的不同特點;3、學習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及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這一比喻的內(nèi)涵,領會孟子辯詞的思想性、邏輯性。本文系諸子散文,時間跨度大,學生較少接觸論辯式議論文,因此,重點“3”也是本文的教學難點。二、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學生在初中和高一階段的學習中,已基本掌握翻譯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可以把疏通文意的任務交給學生,課文思路的探討也可交給學生,而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則需要師生共同探討,可以結合對文章細節(jié)的分析。

根據(jù)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①誦讀教學法包括朗讀和背誦。②課前資料交流和亮點探究

③在課堂上進行開放式課堂討論

2、

說學法:

自學探究法,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背誦時還要指導學生運用意義記誦法,因為高中學生正處于由機械記憶向意義記憶轉變的時期,記誦要和理解結合在一起,這樣才符合學生的記憶規(guī)律。

三、說教學過程:(一)介紹孟子,導入課文:讓學生課前講話,介紹孟子

(給學生主動權,讓他們學會收集資料,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二)三讀課文,整體感知:1、第一遍,教師范讀,學生注意一些字詞的讀音和寫法。2、第二遍,請一組學生齊讀,其他組的學生注意找他們讀錯的字詞和斷句錯誤的地方。3、第三遍,全體學生齊讀,帶著兩個問題去朗讀課文,兩個問題是:第一,這篇課文記載了誰和誰的一次對話,這次對話是圍繞什么話題展開討論的?第二,課文中談及“民之加多”的語句有哪些?通過以上三個小步驟,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使文言文語感的訓練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能夠落到實處。另外,使學生整體上對文章有所了解,明確課文是孟子和梁惠王圍繞“民不加多?!闭归_的一次討論,通過文中談及“民之加多”的三個語句將全文分為三個部分,為下文的進一步亮點探討鋪好道路。(三)齊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難句舉釋(面上展開)

將學生分成三組,第一組負責1-2節(jié),第二組負責3節(jié),第三組負責4-5節(jié)。結合注釋分組翻譯,找出難句相互討論,討論不決,推舉一同學指出疑詞難句,教師集中加以講解。如此,教師重在點撥省時省力,學生積極參與,手腦并用。

2、掌握重要實詞(點上突破)

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填然鼓之

②棄甲曳兵而走

③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④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⑤數(shù)罟

⑥數(shù)之以桑

⑦衣帛

⑧養(yǎng)生喪死

⑨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⑩王無罪歲

這一步可分組展開競賽,提高課堂效率。這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主要的任務是讓學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掃清字詞障礙,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四)深入分析,亮點探究1、通過一系列點撥式提問,讓學生理清思路,可以設置如下這些問題:①第1小節(jié)中,梁惠王提出了什么疑問?

(明確:“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但“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②他認為自己對國家政務盡心盡力了,他有哪些具體做法?(明確:移民移粟)③第2—4節(jié)中孟子是怎樣說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與“鄰國之政”并無本質區(qū)別的?(明確: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問題,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戰(zhàn)”設喻——設圈套,誘使對方在不知不覺中說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保苊献诱J為怎樣才能做到“王道之始”?要想“王道之成”還需采取哪些措施?(明確:“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氵夸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庫序之教,申之以孝涕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這一小步的目的是想讓學生通過這些問題的解答,可以進一步理清思路,掌握文的大概內(nèi)容。2、設置探究課題:探究學習一:梁惠王為何對“民不加多”倍感憂慮?擴展思維:如何看待今天的人口國策?

這個題目的設置是出于這樣的考慮:在課前的預習中,我估計很多學生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梁惠王為什么會提出這些問題來?假如以現(xiàn)代的人口觀念來看,世界人口爆滿,各國糧食都發(fā)生問題,普遍在推行家庭計劃,哪里怕人家的人口不少,而自己的人口不多呢?再說,為什么人民可以移來移去,毫無戶籍限制呢?這就很有必要引導學生先了解戰(zhàn)國的時代文化背景。戰(zhàn)國的諸侯各國,雖然不同于西方的封建制度,但人民、領土、政權,都是諸侯們的私有財產(chǎn),自然領土越廣,人民越多,實力、權勢越大,在國際間的地位就愈高,就能稱雄稱霸。由于那時還沒有國籍制度,也沒有移民限制,更沒有護照的辦法,老百姓可以比較自由遷徙,哪一個國家富強,可以過更好的生活,就可以搬到哪一個國家,作他的國民。而在戰(zhàn)國當時,天下——全中國的人民,只不過幾千萬人而已,真正是地廣人稀,再加上當時列國戰(zhàn)爭和統(tǒng)治者的橫征暴斂以及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減少、兵員和勞動力匱乏。這一分析之下,就知道當時梁惠王對孟子提出這個問題來,是有他的道理的。

即使在今天,人口仍是決定綜合國力的要素之一。實行計劃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yōu)生,控制人口數(shù)量,提高人口質量,是當前我國的基本國策,是從國情出發(fā)作出的為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明智抉擇。通過這道探究題,希望學生更好的了解當時的背景,學會在具體的時代背景下分析歷史事件。探究學習二:孟子比喻的特點是什么?“五十步笑百步”的喻意何在?

(明確:孟子散文善用眾多的比喻和寓言,以自己豐富的經(jīng)驗和學識,用人們習見的事物、形象和鋒利簡潔的語言,用直觀感覺多方面因勢利導,相反相成,化抽象為形象,化概念為具體,從而生動、有趣、有力地陳說事理,辯論是非,富有雄辯性、鼓動性和邏輯性。

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問題,而是以梁惠王“好戰(zhàn)”為喻,啟迪對方思考。梁惠王自認為對于國家比鄰國國君盡心,政策比鄰國好,鄰國之民應,該主動投奔歸順他,但他的目的并沒有達到,鄰國的國民并沒有減少,

自己的國民也沒有增多。這是因為他的目的在于增加兵員,強化戰(zhàn)備,老百姓看穿了他的小恩小惠、好大喜功、窮兵黷武。

“五十步笑百步”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謂“盡心”于國其實與鄰國之政相差無幾,本質上都是虐民暴政。要從根本上使國民增加,必須施仁政,行王道。)設置這個問題目的是讓學生更深刻的了解孟子的論辯特色,也加深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探究學習三: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表現(xiàn)的?今天可作哪些合理的引申?

(明確:孟子認為梁惠王要想使國民“加多”,稱雄諸侯,必須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順民意,得民心,進而得天下。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關注民生,休養(yǎng)生息,因地制宜地發(fā)展生產(chǎn),不征調(diào)百姓服役而耽誤生產(chǎn)時節(jié),不狂捕濫撈,不忽視時令伐木,牲畜不誤繁殖,不誤糧食播收,種桑養(yǎng)蠶織布,“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解除后顧之憂,百姓衣食安則心安,從而穩(wěn)定人心,鞏固政權。然后再興辦教育,使人人知廉恥,人人講禮義,引人向善,傾心歸附。至此,百姓安居樂業(yè),社會長治久安,“王道可成”。此外,國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終圍繞仁民、富民、養(yǎng)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關系,體現(xiàn)出民為國本的思想。

今天可作一些合理地引申:

(1)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過與自然的交往性互動,使人與自然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實現(xiàn)“雙贏”。

(2)仁義是最大的利益,有仁義,相關者都會有利益;無仁無義,所有人都不會有利益。

(3)發(fā)展經(jīng)濟,振興教育,加強教化,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并形成社會、國家和民族的凝聚力?!?/p>

(4)實現(xiàn)天下安寧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條件之一。

(5)民富才能國強,而民富的前提是休養(yǎng)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繁,以創(chuàng)造更多的物質財富。朱镕基總理談保持農(nóng)村穩(wěn)定時說:“土地不能動,負擔不能重,治安不能松,態(tài)度不能兇。”可謂說在點上,抓準了要害。)這個探究題目的設置是希望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延伸,聯(lián)系具體的實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9.《勸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