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屯污水處理廠三期改擴建工程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_第1頁
三寶屯污水處理廠三期改擴建工程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_第2頁
三寶屯污水處理廠三期改擴建工程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_第3頁
三寶屯污水處理廠三期改擴建工程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_第4頁
三寶屯污水處理廠三期改擴建工程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V類水體。(2)水功能區(qū)評價范圍內取排水情況李石河(洗化廠橋至李石河河口段水域)目前無取水口,評價范圍內僅有三寶屯污水處理廠(即本項目)原有排水口。污水處理廠排污口位于李石河東岸、洗化廠橋下游1300m,地理位置坐標為東經123°42′53″,北緯41°50′5.8″。(3)水文參數概況收集遼寧中環(huán)祥瑞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對撫順市李石河地表水流量檢測數據和歷史水文資料,本工程地表水污染預測相關水文參數選定統(tǒng)計見表5.2-16。表5.2-16地表水預測水文參數統(tǒng)計表序號時期撫順市李石河河寬(m)河深(m)斷面面積(㎡)流速(m/s)水力坡降檢測結果流量(m3/h)1枯水期190.356.650.90.0011215462豐水期210.5611.761.00.00114233預測源強及排放口基本情況污水處理廠尾水經管道就近排入廠區(qū)西側的李石河,采用連續(xù)排放方式,自流排放。本次評價預測污水處理廠擴建規(guī)模100000m3/d,污水正常排放對河流的影響及事故狀態(tài)下污水排放對河流的影響,廢水排放源強見表5.2-17。本次評價對污水處理廠事故排放至李石河以及正常排放至李石河分別進行預測評價。正常排放至李石河按李石河枯水期進行預測,事故排放至李石河按枯水期時段進行預測。表5.2-17三寶屯污水處理廠水污染物排放源強源強指標最大排水量正常排放時事故排放時COD排放濃度(mg/L)100000m3/d50420排放總量(t/d)15126氨氮排放濃度(mg/L)2.025排放總量(t/d)0.67.5總磷排放濃度(mg/L)0.55排放總量(t/d)0.151.5注:總磷參照實際排放濃度計算預測模型(1)混合段長度本次評價根據《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表水環(huán)境》(HJ2.3—2018),混合過程段的長度由下式估算:式中:Lm——混合段長度,m;B——水面寬度,m;α——排放到岸邊的距離,m;本項目廢水通過管網在岸邊排放,故α取值為0m;u——斷面流速,m/s;Ey——污染物橫向擴散系數,m2/s。(2)擴散參數河流水質數學模型是描述水體中污染物隨時間和空間遷移轉化規(guī)律的數學方程。預測模式的建立可以為排入河流中的污染物數量與河水水質之間提供定量關系,從而為水質預測及影響分析提供依據。選擇預測模式必須對所研究的水質組分的遷移轉化規(guī)律有清楚的了解,因為水質組分的遷移(擴散或平流)取決于水質的水文特征和水動力學特征。=1\*GB3①橫向擴散系數EyEy確定采用泰勒法,公式如下:Ey=(0.058h+0.0065B)(ghi)1/2,B/h≤100式中:h——平均水深,m;B——水面寬度,m;g——重力加速度,m/s2,取9.8;i——水力坡降,%,取0.11。=2\*GB3②縱向擴散系數EX根據費希爾經驗公式確定:EX=0.011u2B2/Hu※式中:H—水深,m;u※—摩阻流速,m/s。其計算公式如下:式中:g—重力加速度,9.81m/s;I—水力梯度,無量綱。根據水文參數,帶入公式計算,擴散系數詳見下表:表5.2-18李石河擴散系數監(jiān)測因子評價時段枯水期豐水期EY0.0880.113EX2.1422.363(3)污染物衰減系數K值的確定非持久性污染物(COD、氨氮、總磷、總氮)在河道中可以隨時間依靠自凈化作用而逐漸衰減,進行預測時,關鍵在于各非持久性污染物衰減系數K值。根據《河流中污染物衰減系數影響因素分析》(氣象與環(huán)境科學報2008年2月)和《東遼河污染物綜合衰減系數的研究》(水生態(tài)環(huán)境東北水利水電2014年1月),本次評價取COD衰減系數為0.2d-1(2.31×10-6/s),氨氮的衰減系數為0.25d-1(2.89×10-6/s),總磷衰減系數為0.56d-1(6.52×10-6/s)。(4)背景濃度選擇遼寧中環(huán)祥瑞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于2020年3月24-26日和7月2日-4日對李石河枯水期和豐水期進行了監(jiān)測。該監(jiān)測斷面位于本項目排污口上游500m,詳見表5.2-19。表5.2-19李石河排污口上游500m各污染物的現狀監(jiān)測背景濃度單位:mg/L監(jiān)測因子背景濃度枯水期豐水期COD108.96NH3-N0.7220.697總磷0.150.13注:背景濃度選取監(jiān)測期間最大值(5)河流預測模式的選擇=1\*GB3①預測模式根據李石河的河流特點,李石河河流水量較小,為小河。垂向和橫向斷面上水質近似均勻,項目廢水最大排水量為100000m3/d,排水連續(xù)穩(wěn)定,因此本項目污水進入李石河斷面選擇縱向一維模型進行預測。根據河流縱向一維水質模型方程的簡化、分類判別條件(即O’Connor數α和貝克來數Pe的臨界值),選擇相應的解析解公式。式中:α—O’Connor數,量綱為1,表征物質離散降解通量與移流通量比值;Pe—貝克來數,量綱為1,表征物質移流通量與離散通量比值;Ex—污染物縱向擴散系數,m2/s;k—污染物綜合衰減系數,l/s。當α≤0.027、Pe≥1時,適用對流降解模型:式中:C—預測斷面的污染物濃度,mg/L;C0—初始斷面的污染物濃度,mg/L;Cp——污染物排放濃度,mg/LCh——河流上游污染物排放濃度,mg/L;QP——廢水排放量,m3/s;Qh——河水流量,m3/s。k—污染物的衰減系數,l/s;x—從初始斷面流過的縱向距離,m;u—斷面平均流速。當α≤0.027、Pe<1時,適用對流擴散降解簡化模型:(x<0)(x≥0)當0.027<α≤380時,適用對流擴散降解模型:(x<0)(x≥0)當α>380時,適用擴散降解模型:(x<0)(x≥0)根據計算,α和Pe的計算結果見表5.2-20。表5.2-20地表水預測水文參數統(tǒng)計表評價時段計算結果污染物河流CODNH3-N總磷枯水期α李石河0.4020.5031.135Pe7.97豐水期α0.6410.8031.812Pe8.583由計算結果可知,0.027<α≤380時,因此,選用對流擴散降解模型。預測結果及評價(1)混合段長度經計算,本項目枯水期混合過程段長度為85.57m。豐水期混合過程段長度為96.73m。(2)尾水正常排放預測結果李石河評價因子預測濃度值見表5.2-21。表5.2-21正常工況下污染物沿程消減情況(枯水期)單位:mg/L污染物距離(m)CODNH3-N總磷排放口濃度值502.00.5距離排口10m處19.3531.3480.323距離排口50m處17.4761.1160.231距離排口85.57m(完全混合)處16.4410.9280.134距離排口100m處16.0850.9420.132距離排口200m處15.8290.8930.131距離排口400m處15.2930.8020.129距離排口800m處15.1620.7170.127距離排口1000m處14.9720.7030.126距離排口1200m(李石河河口)14.6240.6910.125表5.2-22正常工況下污染物沿程消減情況(豐水期)單位:mg/L污染物距離(m)CODNH3-N總磷排放口濃度值502.00.5距離排口10m處18.5631.1210.296距離排口50m處13.4810.9720.178距離排口96.73m(完全混合)處12.6110.8130.123距離排口100m處12.4180.7930.123距離排口200m處11.5230.7480.122距離排口400m處10.9720.7150.120距離排口800m處10.2270.6730.119距離排口1000m處10.0610.6220.118距離排口1200m(李石河河口)9.8790.5970.117經計算和預測,污水經處理后排入李石河,枯水期在排水口下游85.57m完全混合處衰減后的COD、NH3-N和總磷污染物分別為16.441mg/L、0.928mg/L、0.134mg/L,豐水期在排水口下游96.73m完全混合處衰減后的COD、NH3-N和總磷污染物分別為12.611mg/L、0.813mg/L、0.123mg/L,濃度值均低于《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4\*ROMANIV類水質限值30mg/L及1.5mg/L。由預測結果可知,污水處理廠尾水排入受納水體李石河,與河流完全混合后,沒有降低受納水體李石河地表水體功能類別。同時混合后的水質滿足《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表水環(huán)境》(HJ2.3-2018)“中”關于受納水體為GB3838=4\*ROMANIV類水域,安全余量按照不低于建設項目污染源排放量核算斷面(點處)環(huán)境質量標準的8%確定(安全余量≥環(huán)境質量標準×8%);李石河按8%的安全余量核算,核算斷面的COD、NH3-N、總磷應分別小于等于:27.6mg/L、1.38mg/L、0.276mg/L。項目技改擴建完成后完全混合處斷面(點處)的COD、NH3-N濃度均低于<27.6mg/L、<1.38mg/L和0.276mg/L,符合安全余量要求。對李石河影響不大。李石河下游斷面預測結果詳見下表。表5.2-23李石河下游斷面預測結果(枯水期)單位:mg/L項目距離CODNH3-N總磷李石河排污口下游1000m100014.9720.7030.126李石河河口120014.6240.6910.125=4\*ROMANIV類水質限值--301.50.3表5.2-24李石河下游斷面預測結果(豐水期)單位:mg/L項目距離CODNH3-N總磷李石河排污口下游1000m100010.0610.6220.118李石河河口12009.8790.5970.117=4\*ROMANIV類水質限值--301.50.3(3)尾水非正常排放預測結果尾水非正常排放情況下,污水進入直接進入李石河,李石河非正常排放預測濃度值見表5.2-25和表5.2-26。表5.2-25非正常工況下污染物沿程消減情況(枯水期)單位:mg/L污染物距離(m)CODNH3-N總磷排放口濃度值420255距離排口10m處104.7628.8333.241距離排口50m處90.7236.3482.387距離排口85.57m(完全混合)處76.0824.6350.932距離排口100m處75.8724.6130.901距離排口200m處74.9774.5980.873距離排口400m處73.2184.5110.836距離排口800m處71.7264.3910.792距離排口1000m處70.2364.1170.733距離排口1200m(李石河河口)69.2714.0820.718表5.2-26非正常工況下污染物沿程消減情況(豐水期)單位:mg/L污染物距離(m)CODNH3-N總磷排放口濃度值420255距離排口10m處110.3128.6721.863距離排口50m處90.7734.3181.072距離排口96.73m(完全混合)處45.5732.6820.563距離排口100m處45.0212.6790.557距離排口200m處100.2385.9230.498距離排口400m處98.4215.6250.436距離排口800m處97.2135.1270.399距離排口1000m處95.8735.0330.382距離排口1200m(李石河河口)93.6844.7380.377經計算,在枯水期,污水處理廠事故排放時,水質不能滿足《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且導致李石河不能滿足=4\*ROMANIV類標準,即污水處理廠事故排放廢水與李石河河水混合后,預測斷面各項污染物濃度高于現狀濃度,由此可見,污水處理廠在事故排放時,對李石河水體環(huán)境具有不利的影響。評價結論(1)評價結論本項目枯水期混合過程段長度為85.57m。豐水期混合過程段長度為96.73m。污水經處理后排入李石河,枯水期在排水口下游85.57m完全混合處衰減后的COD、NH3-N和總磷污染物分別為16.441mg/L、0.928mg/L、0.134mg/L,豐水期在排水口下游96.73m完全混合處衰減后的COD、NH3-N和總磷污染物分別為12.611mg/L、0.813mg/L、0.123mg/L,濃度值均低于《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4\*ROMANIV類水質限值30mg/L及1.5mg/L。由預測結果可知,污水處理廠尾水排入受納水體李石河,與河流完全混合后,沒有降低受納水體李石河地表水體功能類別。(2)污染物信息廢水類別、污染物及治理設施信息表;廢水直接排放口基本情況表;廢水污染物排放執(zhí)行標準表;廢水污染物排放信息表,詳見表5.2-27—5.2-30。地表水環(huán)境影響評價自查表詳見附表2。表5.2-27廢水類別、污染物及治理設施信息表序號廢水類別a污染物種類b排放去向c排放規(guī)律d污染治理設施排放口編號f排放口設置是否符合要求g排放口類型污染治理設施編號污染治理設施名稱e污染治理設施工藝1生活污水CODcr、NH3-N、總磷李石河連續(xù)排放,流量穩(wěn)定/撫順市三寶屯污水處理廠粗格柵+細格柵+沉砂池+生化池+二沉池+濾布濾池+紫外線消毒DW001是企業(yè)排放口a指產生廢水的工藝、工序,或廢水類型的名稱。b指產生的主要污染物類型,以相應排放標準中確定的污染因子為準。c包括不外排;排至廠內綜合污水處理站;直接進入海域;直接進入江河、湖、庫等水環(huán)境;進入城市下水道(再入江河、湖、庫);進入城市下水道(再入沿海海域);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直接進入污灌農田;進入地滲或蒸發(fā)地;進入其他單位;工業(yè)廢水集中處理廠;其他(包括回用等)。對于工藝、工序產生的廢水,“不外排”指全部在工序內部循環(huán)使用,“排至廠內綜合污水處理站”指工序廢水經處理后排至綜合處理站。對于綜合污水處理站,“不外排”指全廠廢水經處理后全部回用不排放。d包括連續(xù)排放,流量穩(wěn)定;連續(xù)排放,流量不穩(wěn)定,但有周期性規(guī)律;連續(xù)排放,流量不穩(wěn)定,但有規(guī)律,且不屬于周期性規(guī)律;連續(xù)排放,流量不穩(wěn)定,屬于沖擊型排放;連續(xù)排放,流量不穩(wěn)定且無規(guī)律,但不屬于沖擊型排放;間斷排放,排放期間流量穩(wěn)定;間斷排放,排放期間流量不穩(wěn)定,但有周期性規(guī)律;間斷排放,排放期間流量不穩(wěn)定,但有規(guī)律,且不屬于非周期性規(guī)律;間斷排放,排放期間流量不穩(wěn)定,屬于沖擊型排放;間斷排放,排放期間流量不穩(wěn)定且無規(guī)律,但不屬于沖擊型排放。e指主要污水處理設施名稱,如“綜合污水處理站”“生活污水處理系統(tǒng)”等。f排放口編號可按地方環(huán)境管理部門現有編號進行填寫或由企業(yè)根據國家相關規(guī)范進行編制。g指排放口設置是否符合排放口規(guī)范化整治技術要求等相關文件的規(guī)定。表5.2-28廢水直接排放口基本情況表序號排放口編號排放口地理坐標a廢水排放量/(t/a)排放去向排放規(guī)律間歇排放時段受納自然水體信息匯入受納自然水體處地理坐標備注名稱b受納水體功能目標c經度緯度經度緯度1DW001123°42′53″41°50′5.8″18.25×107李石河連續(xù)排放,流量穩(wěn)定/李石河=4\*ROMANIV類123°42′53″41°50′5.8″a對于直接排放至地表水體的排放口,指廢水排出廠界處經緯度坐標;納入管控的車間或車間處理設施排放口,指廢水排出車間或車間處理設施邊界處經緯度坐標。b指受納水體的名稱如南沙河、太子河、溫榆河等。c指對于直接排放至地表水體的排放口,其所處受納水體功能類別,如Ⅲ類、Ⅳ類、Ⅴ類等。d對于直接排放至地表水體的排放口,指廢水匯入地表水體處經緯度坐標。e廢水向海洋排放的,應當填寫岸邊排放或深海排放。深海排放的,還應說明排放口的深度、與岸線直線距離。在備注中填寫。表5.2-29廢水污染物排放執(zhí)行標準表序號排放口編號污染物種類國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及其他規(guī)定商定的排放協(xié)議a名稱濃度限值1/CODcr、NH3-N、總磷《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一級A標準及關于三寶屯污水處理廠擴容后出水水質標準的建議(撫順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CODcr≤50mg/L;NH3-N≤2mg/L;總磷≤0.5mg/L;a指對應排放口需執(zhí)行的國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以及其他按規(guī)定商定建設項目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的協(xié)議,據此確定的排放濃度限值。表5.2-30廢水污染物排放信息表序號排放口編號污染物種類排放濃度/(mg/L)新增日排放量/(t/d)全廠日排放量/(t/d)新增年排放量/(t/a)全場年排放量/(t/a)1DW001CODcr50525182591252NH3-N2-1.21-4383653總磷518.25運營期地下水環(huán)境影響分析區(qū)域地質與構造(1)地質構造從區(qū)域上看,評價區(qū)所處大地構造單元為中朝準地臺(I)華北斷坳(Ⅱ)下遼河斷陷(Ⅲ)遼河斷凹(Ⅳ)。根據區(qū)域地質資料和場地勘察資料顯示,評價區(qū)地質構造簡單,沒有發(fā)現斷裂構造。綜上所述,評價區(qū)地質構造簡單。(2)地層巖性與基底形態(tài)圖5.2-4構造分區(qū)略圖項目所在區(qū)域內第四系地層發(fā)育,分布廣泛。地層出露完整,從下更新統(tǒng)至全新統(tǒng)均有出露,超復于一切前第四系地層之上。①下更新統(tǒng)(Q1)為一套灰白色冰水堆積,不整合于前震旦系混合花崗巖之上,僅在山前地帶分布。下部灰白色、黃褐色砂礫石夾粗砂小礫透鏡體,具交錯層理,厚10m左右,礫石以花崗巖、脈巖、石英巖為主,風化強烈,呈次棱角狀或棱角狀。內夾粗砂小礫透鏡體,具交錯層理,長1-3m,厚0.5-1m,底部碎石層。上部為灰白色、灰褐色粘土,夾粗砂小礫透鏡體,厚10m左右。②中更新統(tǒng)(Q2)一套為紫紅色冰磧層,另一套為火山玄武巖堆積和沖積層。冰磧層主要分布于山前地帶,出露標高約40-120m。其巖性特征:下部為棕黃色礫石含粘土、局部夾中粗砂透鏡體。中部為紫紅色泥礫夾中粗砂透鏡體;上部為紫紅色亞粘土,粉土含量較高,內含礫石及卵石。火山堆積層巖性下部為紫灰色氣孔狀玄武巖,大氣孔狀,氣孔呈扁平狀,無填充物,內壁光滑,見有鐵染現象,具流層狀層理,層間多被粘土充填。上部為灰紫褐色橄欖玄武巖。③上更新統(tǒng)(Q3)位于一級階地的表層亞粘土之下。下部為一套坡洪積棕黃色,黃褐色亞粘土層,其底部不穩(wěn)定的斷續(xù)分布有砂碎石,砂礫石透鏡體。上部由一套沖洪積的砂、砂礫石、卵石夾亞粘土薄層組成。出露于沈陽北部,構成渾河古扇。沈陽西部則大面積伏于全新統(tǒng)之下。其地層特征:平均厚度在70m左右,由東至西顆粒由粗變細,厚度逐漸增大。單位涌水量110-400m3/d·m,滲透系數5-17.0m/d。④全新統(tǒng)(Q4)全新統(tǒng)地層在區(qū)內大面積分布,厚度一般5-20m,成因類型復雜。一般為沖積砂礫石、礫卵石、砂、亞粘土、淤泥質亞粘土、亞砂土等。(3)區(qū)域水文地質概況①地下水含水巖組的劃分根據區(qū)域水文地質資料,評價區(qū)地下水主要為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潛水、第三系孔隙裂隙水。礦化度<1g/L,水化學類型以碳酸鈣鈉型為主。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潛水:主要含水層為沖洪積砂礫石、砂卵石層,地下水埋深約8-10m,單位涌水量10~30L/s?m,單井涌水量1000~2000m3/d,影響半徑200~500m,滲透系數為60~200m/d,給水度為0.25~0.32。第三系孔隙裂隙水,含水巖性為上第三系(N)明化鎮(zhèn)組沖洪積、河湖積含礫粗砂巖、細~粗砂含礫及砂礫巖層。②地下水的補給、徑流與排泄條件本地區(qū)松散巖類含水層厚度較小,層次及結構簡單。地下水動力性質相同,并且形成補給徑流、排泄條件的差異性較小。該區(qū)地下水的補給來源主要是靠大氣降水滲入補給和區(qū)域地下水側向補給。排泄主要為人工開采、地下水徑流及自然蒸發(fā)形式排泄。③地下水的補給調查區(qū)域整體區(qū)域地下水的補給來源主要為地下水徑流,在調查區(qū)域的東北部是整個調查區(qū)域的上游地帶,屬淡水,通過上游補給后徑流到本調查區(qū)域。由于含粘土層的阻水作用導致大氣降水、地表水體和工業(yè)用水滲漏這三種補給方式對該孔隙承壓水的補給量很小,可忽略。④地下水的徑流調查區(qū)域的地下水徑流屬于淺層地下徑流,該區(qū)域整體地形平坦,整體地形東高西低,地下水徑流方向為由東南向西北。⑤地下水排泄調查區(qū)域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為徑流排泄及人工開采排泄,調查區(qū)域整體地形東高西低,地下水由東北向西南徑流,調查區(qū)域下游區(qū)域為區(qū)內地下水的排泄區(qū),下游區(qū)域有村莊村莊開采區(qū)域地下水。⑥地下水與地表水的水力聯系在調查區(qū)域內地下水水位低于河水位,總體來說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水位高程差,有相互補給的趨勢,但是由于項目所在區(qū)域有距離地表水相對較遠,并且地區(qū)地下水流速較慢,因此認為兩者之間的補給量很小,忽略二者之間的水力聯系。(4)地下水動態(tài)特征評價區(qū)內地下水水位變化小,水力梯度較小,水流緩慢,在豐水期受河水補給影響,在河流附近水位略有上升,在農田區(qū)夏季灌溉導致地下水水位上升??菟诤恿骶徛r田區(qū)亦無用水活動,水流總體呈現平緩流動趨勢。評價區(qū)淺層地下水水位動態(tài)主要受氣象、水文、灌溉等因素控制,其中大氣降水是主要因素,它控制著地下水動態(tài)的季節(jié)變化和年變化。據豐、枯水期動態(tài)監(jiān)測,評價區(qū)淺層地下水水位豐水期和枯水期有一定的變化,但都顯示為由東北向西南徑流。豐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的流場形態(tài)略有不同,近河地段豐水期河水補給地下水,枯水期灌渠上游停止輸水,接受地下水補給。從不同時期的等水位線圖上可以看出,豐、枯水期北部變幅在0.5m左右,南部近河地段變幅在1.0m左右。該地區(qū)地下水徑流滯緩,水位埋藏淺,毛細作用強,潛水蒸發(fā)及降水入滲是控制水位動態(tài)的主要因素。12月份至次年3月份地表封凍,水位最低且較平穩(wěn),4~5月上旬,地表解凍,受春汛影響,水位有所上升。6月進入雨季,受降水入滲補給控制,水位開始上升,至9月下旬達到峰值。9月以后降雨入滲基本停止,潛水蒸發(fā)排泄成為主導因素,水位緩慢下降,到次年2月底達到最低水位。屬降雨入滲~蒸發(fā)型。區(qū)內地下水主要受降水和人工開采的影響,隨干濕季的交替而變化,地下水年內變幅一般在2、3m左右。(5)區(qū)域地下水污染源調查地下水污染源主要包括工業(yè)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農業(yè)污染源。對調查區(qū)內的工業(yè)污染源,按原國家環(huán)??偩帧豆I(yè)污染源調查技術要求及其建檔技術規(guī)定》的要求進行調查,最終調查結果如下:①工業(yè)污染源調查本項目位于工業(yè)園區(qū),主要污染物為各種有機、無機化合物。如防滲措施不到位,可能會對地下水造成污染。②農業(yè)污染源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可知,調查區(qū)范圍內的農業(yè)污染源主要為化肥的使用,如銨肥、磷肥和尿素等。調查區(qū)范圍外圍有部分耕地,化肥和農藥的施用可能會對地下水造成污染。③生活污染源根據調查結果可知,評價區(qū)內零散地分布著一些村落,村落居民生活垃圾的堆放、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廁所糞便淋濾滲漏皆對地下水造成污污染。評價區(qū)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1)評價區(qū)地下水賦存條件及分布規(guī)律評價區(qū)含水構造整個分布于渾河的高低漫灘地帶,地下水主要賦存于沖洪積的松散砂、砂礫石的孔隙之中。含水層結構由單一逐漸分異成多層,厚度從薄變厚,含水系統(tǒng)總厚約75-110m,上部地表覆蓋厚約4m的亞砂土或亞粘土,下伏第三系泥巖構成隔水底板。地下水賦存條件較好,水量豐富。(3)評價區(qū)地下水類型劃分①地下水類型劃分所在區(qū)域地下水按含水介質、形成年代、水力特征和埋藏條件可分為全新統(tǒng)沖積、沖洪積砂礫石孔隙潛水,上更新統(tǒng)沖洪積砂礫石孔隙微承壓水亞系統(tǒng)和中、下更新統(tǒng)坡洪積水沉積砂礫石孔隙承壓水亞系統(tǒng)。1)全新統(tǒng)沖積、沖洪積砂礫石孔隙潛水(Q4al、Q4al+pl)全新統(tǒng)沖積砂礫石孔隙潛水亞系統(tǒng)分布于渾河高低漫灘的上部,巖性為砂礫石和卵石,平均厚度14.0-18.0m。地下水位埋深近河地區(qū)5.0-7.0m,單位涌水量10-30L/s·m,滲透系數60-80m/d。其補給源以渾河滲透、地下徑流與大氣降水為主。該層位地下水是城市供水的主要開采層位。2)上更新統(tǒng)沖洪積砂礫石孔隙微承壓水亞系統(tǒng)(Q3al+pl)上更新統(tǒng)沖洪積砂礫石孔隙微承壓水亞系統(tǒng)分布于渾河高低漫灘的中部,下伏于全新統(tǒng)沖積、沖洪積砂礫石孔隙潛水。巖性為砂礫石、砂卵石,厚度20.0-25.0m左右,其水位埋深一般為8.0-12.0m;單位涌水量為10-15L/s·m,東部地段大于15L/s·m。滲透系數50-80m/d。其補給源以地下水側向徑流補給和大氣降水入滲補給為主,灌溉入滲為輔。該亞系統(tǒng)與上覆的全新統(tǒng)沖積沖洪積砂礫石孔隙潛水亞系統(tǒng)有著密切水力聯系,均為供水的主要開采層。3)中、下更新統(tǒng)坡洪積冰水沉積砂礫石孔隙承壓水亞系(Q2+1dl+pl+fgl)分布于第四系地層最下部,為半膠結砂礫、砂卵石夾粘土含水層,局部為砂礫石層。層厚40.0m左右。地下水位與潛水亞系統(tǒng)統(tǒng)一,單位涌水量1.0-2.0L/s·m。滲透系數5-10m/d。其補給源主要為地下徑流。本亞系統(tǒng)可作為供水輔助開采層。4)包氣帶隔水層特征評價區(qū)包氣帶巖性為雜填土和粉質粘土,平均厚度為7m,其中粉質粘土較細且均勻,滲透系數較差,厚度為3.6m,滲透系數2.21×10-5~5.78×10-5cm/s;人工雜填土滲透性介于亞砂土和細粉砂之間,滲透系數5.12×10-5~1.14×10-4cm/s,不均一,差別較大,主要是由于物質及結構不同產生的影響,該層對降水入滲,污染物下滲遷移有一定阻隔作用。(3)評價區(qū)包氣帶特征根據周邊項目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場區(qū)地勢比較平坦,略有起伏,地貌類型為渾河高漫灘。依野外鉆探揭示,地層除上部雜填土外,其下為粘性土、中砂、粗砂、粉土、中粗砂、礫砂層。地層從上至下描述如下:①層雜填土:雜色,松散,稍濕。由粘性土、砂、耕土、素填土等組成。(注:受鉆機進場條件限制,鉆孔位置多為雜填土,而場區(qū)大部分區(qū)域上部為耕土)厚度為0.2~3.3m,層底埋深0.2~3.3m。②層粉質粘土:揭黃色,可塑,濕。含氧化鐵、鐵錳結核。無搖振反應,稍有光澤,中等韌性,中等干強度。厚度為0.4~1.9m,層底埋深0.0~3.3m。該層為不連續(xù)層,局部地段缺失。③層中砂:黃褐色、灰色,中密,濕。顆粒均勻,含少量云母,礦物成分以石英、長石為主。該層局部地段存在砂土互層現象,且夾薄層粉質粘土。該層厚度變化較大,厚度為0.5~6.8m,層底埋深2.0~7.5m。③-1層圓礫:中密,顆粒不均,磨圓度較好,以圓形、亞圓形為主,分選性一般。母巖成分以火成巖為主。一般粒徑為2mm,個別顆粒較大,粒徑為3cm以上,中粗砂充填,局部地段為礫砂,僅見于No17、No18孔。該層為③層中砂中透鏡體。③-2層粉質粘土:黑灰色,可塑,濕。含氧化鐵、鐵錳結核。無搖振反應,稍有光澤,中等韌性,中等干強度。該層為③層中砂中透鏡體④層粗砂:黃褐色、灰色,中密,濕。顆粒均勻,含少量云母,礦物成分以石英、長石為主。該層局部地段存在砂土互層現象,厚度變化較大,厚度為1.3~7.9m,層底埋深6.1~11.0m。⑤層粉土:褐黃色、灰色,密實,濕。含氧化鐵、鐵錳結核。搖振反應中等,無光澤,韌性差,干強度低。該層為不連續(xù)層,厚度為0.3~2.3m,層底埋深8.7~11.5m。⑥層中粗砂:黃褐色、灰色,密實,濕。顆粒較均勻,合少量云母,礦物成分以石英、長石為主。本次勘察該層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11.8m,最大揭露深度20.0m。⑥-1層礫砂:黃褐色,中密,濕。顆粒不均勻,含少量云母,礦物成分以石英、長石為主。該層為⑥層中粗砂中透鏡體。⑥-2層粉質粘土:褐黃色,可塑,濕。含氧化鐵、鐵錳結核。無搖振反應,稍有光澤,中等韌性,中等干強度。該層為⑥層中粗砂中的透鏡體。場地土依據其工程特性初步判定②層粉質粘土、③-2層粉質粘土屬中軟土;③層中砂、③-1層圓礫、④層粗砂、⑤層粉土、⑥層中粗砂、⑥-1礫砂、⑥-2粉質粘土屬中硬土。(4)評價區(qū)地下水概況①地下水動態(tài)特征地下水動態(tài)是水量均衡的反映,本區(qū)地下水的動態(tài)變化主要受大氣降水、人工開采和地表水體(渾河)的控制,而受地形地貌、地層巖性等因素的影響作用較小。地下水水位一般在每年的5-9月最高,最低水位出現在4月份。水位年變幅較小,在2-3m左右。豐水季節(jié),接受了大氣降水的補給,地下水位呈面狀抬升。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分大氣降水補給量被工、農業(yè)開采殆盡,水位又下降到枯水期的水平。近渾河地帶,由于常年受渾河水補給的影響,地下水位的變化相對較小,豐、枯季節(jié)差異也不明顯,地下水位總體上較穩(wěn)定。②地下水水化學特征及水質評價廠區(qū)地下水屬中性水,礦化度274-684,屬低-中等礦化度,總硬度143-284,屬硬水,化學類型主要為HCO3·SO4-Ca,HCO3-Ca·Na,HCO3·Cl-Ca,HCO3-Na型。地下水流向項目所在地地下水流向項目所在地圖5.2-5項目所在區(qū)域水文地質分布圖地下水影響分析與評價(1)地下水污染途徑分析本次模擬預測,根據污染風險分析的情景設計,在選定優(yōu)先控制污染物的基礎上,分別對地下水污染物在不同時段的運移距離、超標范圍進行模擬預測,污染情景的源強數據通過工程分析類比調查予以確定。本項目地下水污染途徑主要是各類污水池的滲漏對淺層地下水(潛水)的影響,其中生化池污水量較大,且污染物濃度較高,其影響比其它池體要大,因此選取生化池作為地下水環(huán)境預測點位。根據《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huán)境》(HJ610-2016)要求,本建設項目廠區(qū)水文地質條件相對簡單,因此本報告采用解析法對地下水環(huán)境影響進行預測。本次預測計算根據評價區(qū)內地下水的水質現狀、項目廢水的水質以及項目污染源的分布及類型,CODMn、氨氮對地下水環(huán)境質量影響負荷較大,因此,選CODMn、氨氮作為預測因子。表5.2.31污染源及預測因子污染所在位置污染源排放方式預測因子生化池生活污水連續(xù)CODMn氨氮本次預測標準采用《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中的III類標準,并將標準的十分之一作為其影響范圍。各預測因子確定超標范圍和影響范圍的貢獻濃度設定如下表。表5.2-32預測因子超標范圍和影響范圍貢獻濃度值污染源預測因子超標范圍濃度值(mg/L)影響范圍濃度值(mg/L)生化池泄露CODMn3.00.3氨氮0.20.02(2)預測模型概化及參數選取保守計算,本次模擬計算忽略污染物在包氣帶的運移過程。建設場地淺層地下水(潛水)整體自東北向西南方向呈一維流動。評價區(qū)地下水位動態(tài)穩(wěn)定,因此污染物在潛水含水層中的遷移,可概化為瞬時注入示蹤劑(平面瞬時點源)的一維穩(wěn)定流動二維水動力彌散問題,當取平行地下水流動的方向為x軸正方向時,則污染物濃度分布模型如下:式中:x,y—計算點處的位置坐標;t—時間,d;C(x,y,t)—t時刻點x,y處的示蹤劑濃度,g/L;M—含水層的厚度,m;mM—瞬時注入的示蹤劑質量,kg;u—流速度,m/d;n—有效孔隙度,無量綱;DL—縱向x方向的彌散系數,m2/d;DT—橫向y方向的彌散系數,m2/d;π—圓周率。利用所選取的污染物遷移模型,能否達到對污染物遷移過程的合理預測,關鍵就在于模型參數的選取和確定是否正確合理。本次預測所用模型需要的參數有:含水層厚度M;外泄污染物質量mM;巖層的有效孔隙度n;水流速度u;污染物縱向彌散系數DL;污染物橫向彌散系數DT。這些參數主要由本次工作的試驗資料、類比區(qū)最新的勘察成果資料及前人的經驗公式來確定。參數選取如下:①滲透系數:根據前述分析,本項目滲透系數取值0.007m/d。②含水層的厚度M:查閱當地的地址勘查報告可知,區(qū)域地下水水位埋深4.5~6m,保守估計含水層厚度取4.5m。③瞬時注入的污染物質量mM:按最大生化池(底面積1440m2)每天泄露5%計算,以0.007m/d(廠區(qū)包氣帶的滲透系數)的速度泄漏60天計算泄漏量:1440m2×5%×0.007m/d×60d=30m3;調節(jié)池進水中CODcr500mg/L,則CODMn按166.67mg/L計算,則泄漏的的總質量為:CODMn=30m3×166.67mg/L=5000g氨氮注入的質量:氨氮濃度以45mg/L計算,則泄漏的氨氮總質量為:30m3×45mg/L=1350g。模型計算中,將廠區(qū)60天泄漏的污染物均看作瞬時污染,并且假設滲漏的污染物全部通過包氣帶進入含水層。顯然,這樣概化,計算結果更為保守。④含水層的平均有效孔隙度n巖石和土壤孔隙度的大小與顆粒的排列方式、顆粒大小、分選性、顆粒形狀以及膠結程度有關。項目區(qū)的含水層巖性主要為粉質粘土,根據弗里澤(1987)提供的松散巖石孔隙度參考數值,本項目以粉質粘土為主的土層的孔隙度值0.30,以該值作為計算值。⑤水流速度u場地內地下水類型屬第四系松散層中孔隙潛水,主要賦存于粉質粘土孔隙中,為弱透水層,廠區(qū)含水層滲透系數以粉質粘土的滲透系數值0.3456m/d(4×10-4cm/s)作為計算值;本次地下水水力坡度取I=0.02。因此地下水的橫向滲透速度:V廠區(qū)=KI=0.3456m/d×0.02=0.0069m/d廠區(qū)實際水流速度u廠區(qū)=V/n=0.023m/d。⑥彌散系數:參考李國敏、陳崇希等人關于縱向彌散度與觀測尺度關系的理論,根據本次污染場地的研究尺度,模型計算中縱向彌散度選用10.0m。由此計算,主廠區(qū)含水層中的縱向彌散系數:DL=αL×u=10.0m×0.023m/d=0.23(m2/d)橫向y方向的彌散系數DT:根據經驗一般DT/DL=0.1,因此DT取為0.023m2/d。⑦參數確定預測所需參數見下表。表5.2-33計算參數一覽表參數含水層的厚度M污染物質量mM含水層的平均有效孔隙度n水流速度u縱向x方向彌散系數DL橫向Y方向彌散系數DTCODMn4.5m5000g0.300.023m/d0.230.023氨氮4.5m1350g0.300.023m/d0.230.023(3)廠區(qū)地下水環(huán)境影響預測本次評價對生產運行期事故狀態(tài)下可能對地下水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進行預測。①廢水泄漏事故發(fā)生后CODMn對地下水環(huán)境的影響分析將污染源輸入模型,模擬預測發(fā)生滲漏事故后100天、1000天、10年污染羽的變化情況。以3mg/L作為CODMn的控制標準,得到廢水連續(xù)滲漏60天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情況,如下表所示,污水池處CODMn濃度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如下圖所示。表5.2-34污染物模擬期內CODMn運移距離及濃度隨時間變化時間(d)最大影響距離(m)最大超標距離(m)最大濃度及對應距離100天161223.4(5m)1000天71414.33(25m)10年140/2.09(78m)圖5.2-6泄露100d后CODMn濃度分布圖(平面及剖面)圖5.2-7泄露1000d后CODMn濃度分布圖(平面及剖面)圖5.2-8泄露10年后CODMn濃度分布圖(平面及剖面)由圖5.2-6~5.2-7及表5.2-34可知,泄露后100天,CODMn最大超標距離為13m,最大影響距離為18m,在下游5m距離污染物濃度達到最大;泄露后1000天,CODMn最大超標距離為48m,最大影響距離為73m,在下游30m距離污染物濃度達到最大;泄露后10年,CODMn已無超標范圍,最大影響距離為180m。②廢水泄漏事故發(fā)生后NH3-N對地下水環(huán)境的影響分析將污染源輸入模型,模擬預測發(fā)生滲漏事故后100天、1000天、10年污染羽的變化情況。以0.2mg/L作為NH3-N污染控制標準,得到廢水連續(xù)滲漏60天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情況,如下表所示,污水池處NH3-N濃度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如圖5.2-8~5.2-10所示。表5.2-35污染物模擬期內NH3-N運移距離及濃度隨時間變化時間(d)最大影響距離(m)最大超標距離(m)最大濃度及對應距離100天25207.85(6m)1000天90681.29(30m)10年2001550.62(95m)圖5.2-8泄露100d后氨氮濃度分布圖(平面及剖面)圖5.2-9泄露1000d后氨氮濃度分布圖(平面及剖面)圖5.2-10泄露10年后氨氮濃度分布圖(平面及剖面)由圖5.2-8~5.2-10及表5.2-35可知,泄漏后100天,NH3-N污染物最大超標距離為20m,最大影響距離為25m,在下游6m距離污染物濃度達到最大;泄漏后1000天,NH3-N污染物最大超標距離為68m,最大影響距離為90m,在下游30m距離是污染物濃度達到最大;泄漏后10年,NH3-N污染物最大超標距離為155m,最大影響距離為200m,在下游95m距離是污染物濃度達到最大。泄露事故發(fā)生后,項目所在區(qū)域包氣帶存在滲透系數較低的粉質粘土及雜填土,地下水中水力梯度較小,地下水流速很慢,污染物的遷移也很慢。泄露過程中心點濃度隨時間會逐漸降低,遷移距離會越來越長。在預測的較長時間內,即泄漏事故發(fā)生20年后,污染物仍會對地下水環(huán)境產生影響。(3)地下水污染預防措施①實施管理及建議措施1)充分保證各處理單元的處理效率,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防止污染物的跑冒漏滴,將污染物的泄漏環(huán)境風險事故降到最低限度;2)對本項目調節(jié)池、沉淀池、生化池、污泥池等進行重點防滲,其余區(qū)域進行一般防滲;3)工藝管線,除與閥門、儀表、設備等連接可以采用法蘭外,應盡量采用焊接;4)設備和管道檢修、拆卸時必須采取措施,收集設備和管道中殘留物質,不得任意排放;5)定期進行檢漏監(jiān)測及檢修。強化各相關工程的轉彎、承插、對接等處的防滲,作好隱蔽工程記錄,強化防滲工程的環(huán)境管理;6)建立地下水風險事故應急響應預案,明確風險事故狀態(tài)下應采取的封閉、截留等措施;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地下水污染的發(fā)生。綜合以上所述,若企業(yè)在管理方面嚴加管理,并配備必要的設施,則可以將項目建設及營運對地下水的污染可以減小到最小程度。②全廠防滲分區(qū)針對本工程可能發(fā)生的滲透污染,綜合考慮工程嚴防地下水污染措施,應對本項目的各區(qū)域采取防滲防漏措施。1)地下水污染治理原則針對項目可能發(fā)生的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頭控制、末端防治、污染監(jiān)控、應急響應”相結合的原則,從污染物的產生、入滲、擴散、應急響應全階段進行控制。源頭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在管道、設備、污水儲存及處理構筑物采取相應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將污染物泄漏的環(huán)境風險事故降到最低程度;做到污染物“早發(fā)現、早處理”,減少由于蓄水池泄漏而造成的地下水污染。末端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建設區(qū)域污染區(qū)的防滲措施和泄漏、滲漏污染物收集措施;末端控制采取分區(qū)防滲,主要分為重點污染防治區(qū)、一般污染防治區(qū)和非污染防治區(qū)的防滲原則。污染監(jiān)控體系:實施覆蓋生產區(qū)的地下水污染監(jiān)控系統(tǒng),包括建立完善的監(jiān)測制度,配備先進的檢測儀器和設備,科學、合理設置地下水污染監(jiān)控井,及時發(fā)現污染、及時控制污染。應急響應措施:一旦發(fā)現地下水污染事故,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采取應急措施控制地下水污染,并使污染得到治理。污染防治區(qū)劃分根據規(guī)劃區(qū)可能泄漏至地面區(qū)域污染物的性質和生產單元的構筑方式,將區(qū)內劃分為重點污染防治區(qū)、一般污染防治區(qū)和非污染防治區(qū)。本項目防滲工程應參照并執(zhí)行《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huán)境》(HJ610-2016)等標準或技術規(guī)范要求,擬采取的具體措施如下:①重點防滲區(qū)重點污染防治區(qū)位于地下或半地下的生產功能單元,污染地下水環(huán)境的物料或污染物泄漏后,不易及時發(fā)現和處理的區(qū)域或部位,如地下污水管道、生化池、二沉池等。根據《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huán)境》(HJ610-2016)表7中重點防滲區(qū)防滲技術要求為等效粘土防滲層Mb≥6.0m,K≤1×10-7cm/s,如果天然基礎層飽和滲透系數大于1.0×10-6cm/s,則必須選用雙人工襯層。雙人工襯層必須滿足下列條件:a、天然材料襯層經機械壓實后的滲透系數不大于1.0×10-7cm/s,厚度不小于0.5m;b、上人工合成襯層可以采用HDPE材料,厚度不小于2.0mm;c、下人工合成襯層可以采用HDPE材料,厚度不小于1.0mm。地下污水管道、生化池、二沉池所需采取防滲措施:鋪設防滲地坪,防滲地坪主要是三層,從下面起第一層為土石混合料,厚度在300~600cm,第二層為二灰土結石,厚度在16~18cm,第三層人工合成襯層采用HDPE材料,厚度不小于2.0mm。②一般防滲區(qū)場區(qū)內泵房、投藥間等采取粘土鋪底,再在上層鋪10~15cm的水泥進行硬化。通過上述措施可使一般污染區(qū)各單元防滲層滲透系數≤10-7cm/s。③簡單防滲區(qū)廠區(qū)道路及綠化區(qū)域屬于簡單防滲區(qū)。因此,在建設單位嚴格按照本次評價提出的防滲措施對各單元進行治理后,各功能區(qū)及各單元的滲透系數均較低,本項目向地下水發(fā)生滲透的概率較小,因此對區(qū)域內地下水污染產生的不利影響較小。防治區(qū)的典型防滲結構圖5.2-14。重點防滲區(qū)域防滲結構圖一般防滲區(qū)域防滲結構圖圖5.2-14項目防治區(qū)防滲結構圖本項目分區(qū)防滲表見表5.2-36、圖5.2-15。表5.2-36地下水污染防控分區(qū)一覽表序號污染防控分區(qū)生產裝置、單元名稱污染防控區(qū)域及部位防滲要求1重點防滲區(qū)地下污水管道地下等效黏土防滲層Mb≥6.0m,K≤1.0×10-7cm/s;或參照執(zhí)行GB18598執(zhí)行2生化池3二沉池4一般防滲區(qū)泵房地面等效黏土防滲層Mb≥1.5m,K≤1.0×10-7cm/s;或參照執(zhí)行GB18598執(zhí)行5投藥間6簡單防滲區(qū)廠區(qū)道路地面一般地面硬化7綠化區(qū)域綜上所述,采取以上防滲措施后,本項目各污染防治區(qū)防滲層的滲透系數均可滿足相關標準要求。圖5.2-15分區(qū)防滲圖5.2.4運營期噪聲環(huán)境影響分析及預測預測模型及方法為說明工程投產后對周圍聲環(huán)境的影響程度,本次評價以現狀廠界噪聲監(jiān)測點為評價點,預測工程噪聲對各評價點的貢獻值,然后與現狀監(jiān)測噪聲值疊加計算工程投產后各評價點的噪聲值。根據《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huán)境》(HJ2.4-2009)的技術要求,本次評價采取導則上推薦模式。(1)聲級計算建設項目聲源在預測點產生的等效聲級貢獻值(Leqg)計算公式:式中:Leqg——建設項目聲源在預測點的等效聲級貢獻值,dB(A);LAi——i聲源在預測點產生的A聲級,dB(A);T——預測計算的時間段,s;ti—i聲源在T時段內的運行時間,s。(2)預測點的預測等效聲級預測點的預測等效聲級(Leq)計算公式如下:式中:Leqg——建設項目聲源在預測點的等效聲級貢獻值,dB(A);Leqb——預測點的背景值,dB(A);(3)戶外聲傳播衰減計算戶外聲傳播衰減包括幾何發(fā)散(Adiv)、大氣吸收(Aatm)、地面效應(Agr)、屏障屏蔽(Abar)、其他多方面效應(Amisc)引起的衰減。距聲源點r處的A聲級按下式計算:在預測中考慮反射引起的修正、屏障引起的衰減、雙繞射、室內聲源等效室外聲源等影響和計算方法。噪聲源參數的確定根據類比調查的結果,得到工程產噪設備噪聲值及采取治理措施的消減量,主要噪聲源產生情況及降噪措施列于表5.2-28。表5.2-28噪聲污染源的聲級情況序號設備名稱數量(臺)單機噪聲dB(A)降噪措施單臺處理后聲級dB(A)1沖洗水泵285廠房隔聲基礎減振合理布局682柵渣壓榨機280643推流式攪拌器675604推流式攪拌器1675605潛水攪拌器275606內回流泵785687回流泵185688回流污泥泵285689剩余污泥泵2856810旋轉驅動電機2756011反洗泵8856812折漿攪拌器4756013折漿攪拌器4756014污泥渣漿泵2856815潛污泵1856816板框壓濾機5806417壓榨泵3856818攪拌器2756019石灰漿液投加泵2856820單螺桿泵2856821污泥進料離心泵5856822污泥進料氣動隔膜泵5856823循環(huán)泵1856824加濕泵1856825離心風機1907預測結果分析本項目噪聲影響的預測結果見表5.2-29。表5.2-29項目廠界噪聲預測結果單位:dB(A)預測點各噪聲源廠界等效貢獻值背景值(晝間)疊加值背景值(夜間)疊加值標準值(晝間/夜間)達標情況廠界北側40.646.547.544.546.060/50達標廠界東側32.047.547.645.545.770/55廠界南側49.65052.847.551.770/55廠界西側29.248504545.160/50從表5.2-29可以看出,工程噪聲源對各廠界評價點的貢獻值在29.2~49.6dB(A)之間,噪聲疊加值可滿足《工業(yè)企業(yè)廠界環(huán)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和4類標準。因此,項目噪聲不會對周圍聲環(huán)境產生明顯影響。5.2.5運營期固體廢物影響分析擴建項目的固廢排放去向是可行、可靠、合理的。固廢治理措施遵循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huán)境防治法》中的有關規(guī)定,杜絕了二次污染的產生。由于擴建項目固體廢物全部進行了有效處置/處理,因此對環(huán)境影響較小。表5.2-30擴建項目固體廢物污染物匯總表序號廢物名稱類別有害物質產生位置產生量(t/a)處理方式1柵渣一般固廢/格柵間2803.2t/a撫順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填埋2沉砂及浮渣一般固廢/沉沙池1642.5t/a3污泥一般固廢/污泥脫水間23725t/a4生活垃圾一般固廢/廠區(qū)內1.825t/a垃圾桶暫存后交由環(huán)衛(wèi)處置5.2.6土壤影響預測與評價土壤分布情況土壤區(qū)域分布是指由于中小地形、水文地質條件和成土母質等區(qū)域性成土條件的變化而引起的土壤有規(guī)律的變化。根據地貌和土壤組合特點,遼寧土壤的區(qū)域性分布可分為遼東山地丘陵區(qū)、遼西低山丘陵區(qū)、遼河平原區(qū)3種類型。本項目位于平原區(qū)。本區(qū)介于遼東、遼西山地丘陵區(qū)之間,屬松遼平原南端,由遼河及其支流沖積而成,是遼寧的主要商品糧基地。全區(qū)可分為遼北低丘區(qū)、中部平原區(qū)和遼河三角洲3種類型。(一)北部低丘漫崗區(qū)地形起伏不平,丘陵平地相間,沙丘沙地相間,坡度平緩,土壤類型比較復雜,風沙土、鹽土、堿土、黑土、草獨輪車土等均有分布。土壤分布規(guī)律為:丘陵漫崗中上部分布著棕壤;下部分布著潮棕壤;平地分布著草甸土,低洼處分布著沼澤土,常與鹽化、堿化草甸土呈復區(qū)分布。本區(qū)南部昌一帶的崗地上有黑土發(fā)育。(二)中部平原區(qū)本區(qū)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類型以草甸土和濱海鹽土為主。受分選作用的影響,河流沉積物質按一的規(guī)律進行沉積分異作用,由于沉積物的不同,土壤亦呈有規(guī)律的變化。在近河床淺灘處為流水沉積物,形成無剖面發(fā)育的新積土;在遠離河床的河漫灘外分布著砂質草甸土;超河漫的一級階地上分布著壤質草甸土;二級階地上分布著粘質草甸土,同時,有的沖積物含有碳酸鹽,形成石灰性草甸土。土壤組合與河流呈平等的帶狀分布。此外,在平中洼地及牛軛湖處則分布著沼澤土和泥炭土,面積不大,呈零星分布。(三)遼河三角洲遼河三角洲為退海之地,是由渾河、太子河水系(在遼河)、遼河及其支流繞陽河(雙臺子河)、大凌河入??跊_積而成。其成土母質為海相沉積物與河流沖積物。該地區(qū)是遼寧省濱海鹽土和鹽漬化土壤分布區(qū)。由于海水和海潮的影響,土壤也呈有規(guī)律的分布。近海岸目前仍受海潮侵襲分布著濱海潮灘鹽土(亞類);遠海岸帶已脫離海潮影響的平地分布著濱海鹽土(亞類);再往內陸多分布著鹽化草甸土;低洼積水地區(qū)分布著濱海沼澤鹽土和鹽化草甸土。濱海潮灘鹽土、濱海鹽土和鹽化草甸土平等于海岸呈帶狀分布。鹽化草甸土、濱海鹽土已有很大一部分由于受到人為活動的影響,經水耕熟化和洗鹽等措施,已發(fā)育成鹽漬型水稻土。本項目場區(qū)地勢比較平坦,略有起伏,地貌類型為渾河高漫灘。依野外鉆探揭示,包氣帶除上部雜填土外,其下為粘性土、中砂、粗砂,含水層位于下層粉土、中粗砂、礫砂層。土壤預測與評價本項目為污水處理項目,可能污染土壤的途徑為垂直入滲及地面漫流。垂直入滲污染可能由于污水處理站構筑物底部防滲措施因老化、腐蝕等原因,防滲效果達不到設計要求,污水持續(xù)泄導致的。地面漫流污染可能由廢水外溢未排入調節(jié)池收集,廢水經過地面漫流,導致對壤造成污染。(1)評價等級的確定根據《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土壤環(huán)境(試行)》(HJ964-2018)中:6.1土壤環(huán)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劃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本項目屬于污染影響型建設項目,評價工作等級劃分依據為占地規(guī)模、項目類別和敏感程度。建設項目評價等級劃分見下表:表5.2-31污染影響型評價工作等級劃分表占地規(guī)模占地規(guī)模敏感程度敏感程度占地規(guī)模占地規(guī)模敏感程度敏感程度評價工作等級評價工作等級Ⅰ類Ⅱ類Ⅲ類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敏感一級一級一級二級二級二級三級三級三級較敏感一級一級二級二級二級三級三級三級—不敏感一級二級二級二級三級三級三級——注:“—”標識可不開展土壤環(huán)境影響評價工作根據《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土壤環(huán)境(試行)》(HJ964-2018)中附錄A:根據行業(yè)特征工藝特點或規(guī)模大小等將建設項目分為Ⅰ類、Ⅱ類、Ⅲ類和Ⅳ類;本項目行業(yè)類別為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yè)中的生活污水處理,屬Ⅲ類項目。擴建項目占地面積29276m2(合計2.9276hm2),小于5hm2。故本項目占地規(guī)模屬于“小型”。距離本項目西北側182m處為綠地劍橋小區(qū),故屬于敏感區(qū)域。綜上判定:本項目土壤環(huán)境評價等級為“三級”。(2)評價范圍根據《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土壤環(huán)境(試行)》(HJ964-2018),本項目為三級評價,評價范圍為廠區(qū)外0.05km的區(qū)域。(3)評價時段根據前述分析,本項目確定土壤預測時段為運營期。本項目土壤環(huán)境影響源及影響因子識別見表5.2-32。表5.2-32建設項目土壤環(huán)境影響源及影響因子識別污染源工藝流程/節(jié)點污染途徑全部污染物指標特征因子特征因子污水處理站污水處理大氣沉降///地面浸流COD、BOD5、石油類、氨氮、SS等/非正常排放垂直入滲COD、BOD5、石油類、氨氮、SS等/非正常排放其他///本項目預防措施主要為分區(qū)防滲,本項目主要區(qū)域均進行硬化和防滲處理。防滲標準按照地下水章節(jié)提出的防滲要求。土壤正常狀況下污水處理站各構筑物均為重點防滲處理,不會對土壤造成影響,從而在源頭上減少了污染物進入土壤和地下水的環(huán)境風險,因此正常狀況下不會發(fā)生污染泄露。本項目設置有完整的污水收集系統(tǒng),采取嚴格的防滲措施,在落實好廠區(qū)防滲工作的前提下,項目生產過程對廠區(qū)及其周圍土壤影響較小。6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6.1運營期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6.1.1有組織廢氣工藝處理流程本項目有組織廢氣采用生物除臭法,廢氣在風機的抽吸作用下進入處理設備,經噴淋水洗滌去除灰塵及部分等易溶的廢氣,然后經過氣體分布器進入生物濾床。生物濾床中填充了有生物活性的介質(生物填料),如炭質填料等。當廢氣進入床層時,廢氣中的污染物從氣相主體擴散到介質外層的水膜而被介質吸收,同時氧氣也由氣相進入水膜,最終介質表面所附的微生物消耗氧氣而把污染物分解和轉化為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類,生物處理后廢氣經高壓風機傳輸,實現達標排放。除臭系統(tǒng)設計1、生物濾池生物滴濾除臭設備是整個除臭系統(tǒng)的關鍵設備,生物濾池根據現場條件采用臥式結構,密閉式,殼體為鋼骨架+內外全玻璃鋼包封,殼體通過構骨架實現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內殼體全玻璃鋼包封避免腐蝕。設備由殼體、填料、噴淋系統(tǒng)布氣等系統(tǒng)組成。2、箱體采用碳鋼結構骨架與耐腐蝕玻璃鋼板組合制作,厚度≥6mm,保證殼體足夠的強度和剛度,能適應戶外環(huán)境下的紫外線照射。池體用于連接布水管接口及水泵進口處為不銹鋼法蘭;除進出風法蘭以外,生物除臭濾池殼體配置相關的觀察窗≥300mm,人梯及檢測口、填料更換口等。3、預洗、噴淋系統(tǒng)1)預洗段與生物段采用一體化結構,預洗加濕、噴淋系統(tǒng)為成套配置,含循環(huán)水泵,噴淋水泵、UPVC布水管道、支架、吊架及PP噴頭等。2)噴淋水池設置有過濾器、pH檢測儀、電磁球閥相關附件,對水質進行檢測和實現噴淋水自控。3)噴淋水在循環(huán)水池循環(huán)使用,定期更換。4、填料(1)預洗填料預洗段主要有三類作用:1)對廢氣進氣的高濃度部分進行預洗滌初步去除,穩(wěn)定后續(xù)工段的復核;2)防止廢氣中攜帶的塵、油堵塞后段生物填料;3)通過成套設備的運行模式切換,可起到進氣的預加濕功能,為后續(xù)生物工段提供水分。本項目中,采用PP材質的多面空心球填料,直徑50mm。具有使用壽命長,良好的氣體切割功能等優(yōu)點。(2)生物填料生物填料采用天然植物碳素(炭質,即生物媒)其具有阻力低、比表面積大、孔徑適中、分布均勻、吸附速度快、雜質少等優(yōu)點,用于生物處理還具有以下特點:(1)氣體中的污染物質先通過吸附、吸收作用迅速去除,再被微生物所降解;(2)包括了氣體吸附、溶解和生物降解三個過程,生物處理效率符合生物膜雙膜理論,高于傳統(tǒng)生物除臭;(3)靈活可靠的微生物培養(yǎng)和控制;(4)循環(huán)液本身具有緩沖性:可緩沖由于微生物降解引起的pH變化,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最佳環(huán)境條件;(5)微生物密度高:微生物附著于固定式載體上生長,部分液相懸浮生長,實測微生物密度可增加一倍以上;(6)水耗少,可循環(huán)利用:補充水來自于中水,靈活控制多余老化的微生物的排除??蛇m應的廢氣濃度范圍很廣:以硫化氫為例,可以適應0.5~500ppm濃度范圍內的進氣濃度,其濃度的劇烈波動對本裝置的影響甚微。5、離心風機風機采用玻璃鋼離心式風機,風機適應于腐蝕性空氣條件下的長期每天24小時連續(xù)運行。風量按系統(tǒng)要求可調節(jié),風機包括電機、防震墊,軸承座等全套運轉設備,并根據風機特性配備隔聲箱。風機噪音(包括電動機在內)<80dB(A)。葉輪動平衡精度不低于G6.3級,且能24小時連續(xù)運轉。排風機設置防振墊,隔振效率應≥80%;風機額定風量以溫度20℃、濕度為65%為準,總絕對效率應不低于80%。A:預處理間本項目預處理階段采用生物除臭法,預處理間為全封閉式,風機風量為20000m3/h,處理效率90%,處理后的廢氣經1根15m高排氣筒P1達標排放。氨排放速率為0.2786kg/h,硫化氫排放速率為0.0376kg/h。外排氨及硫化氫滿足《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表2中二級標準限值要求(15m高排氣筒,氨≤4.9kg/h,硫化氫≤0.33kg/h)。B:污泥處理間本項目污泥處理階段采用生物除臭法,污泥處理間為全封閉式,風機風量為20000m3/h,處理效率90%,處理后的廢氣經1根15m高排氣筒P2達標排放。氨排放速率為0.455kg/h,硫化氫排放速率為0.1kg/h。外排氨及硫化氫滿足《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表2中二級標準限值要求(15m高排氣筒,氨≤4.9kg/h,硫化氫≤0.33kg/h)。預處理車間廢氣生物除臭裝置15m排氣筒預處理車間廢氣生物除臭裝置15m排氣筒圖6.1-1預處理間有組織廢氣治理工藝流程圖污泥處理間和污泥濃縮池廢氣生物除臭裝置15m排氣筒污泥處理間和污泥濃縮池廢氣生物除臭裝置15m排氣筒圖6.1-2污泥處理有組織廢氣治理工藝流程圖(2)無組織排放本項目主要無組織排放污染源主要來自于生物處理階段排放的氨及硫化氫,三期改擴建項目采用全流程除臭方式,一期、二期依托原有處理方式(噴灑抑制劑),排放速率分別為0.721kg/h和0.157kg/h?!叭鞒躺锍艄に嚒笔抢猛都由锬芰烤鷦┘鞍惭b生物除臭填料釋放罐的方法,將污水處理的活性污泥活性化,使其中的芽孢桿菌屬和土壤菌屬微生物得到培養(yǎng)和增值,并利用以上菌屬微生物能降解惡臭污染物質、繁殖快速、生命力強、體積大、有機質分解能力強的特征,達到很好的除臭效果,同時形成較密的菌膠團并培養(yǎng)原生動物,降低剩余污泥量,解決污水處理過程中的異味和污泥減量問題。其將二沉池排出的活性污泥回流于污水廠進水端,除臭微生物與水中的惡臭物質發(fā)生吸附、凝聚和生物轉化降解等作用,使得污水廠各構筑物惡臭物質在水中得到去除,實現污水廠惡臭的全流程控制。根據預測,氨最大落地濃度為1.3688μg/m3<1500μg/m3,硫化氫最大落地濃度為0.0341μg/m3<60μg/m3,均可滿足《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表4廠界(防護帶邊緣)廢氣排放最高允許濃度中二級標準。圖6.1-3無組織廢氣治理工藝流程圖(3)廢氣處理措施可行性分析本項目預處理間及污泥處理間均采用全封閉,其主要污染物為氨和硫化氫。采用生物除臭法處理后的廢氣經1根15m高排氣筒達標排放。生物段采用具有預洗功能一體式生物濾池,廢氣在風機的抽吸作用下進入預處理段,經噴淋水洗滌去除灰塵及部分等易溶的廢氣,然后經過氣體分布器進入生物濾床。生物濾床中填充了有生物活性的介質(生物填料),如炭質填料等。當廢氣進入床層時,廢氣中的污染物從氣相主體擴散到介質外層的水膜而被介質吸收,同時氧氣也由氣相進入水膜,最終介質表面所附的微生物消耗氧氣而把污染物分解和轉化為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類,生物處理后廢氣經高壓風機傳輸,實現達標排放。本項目三期生物處理階段采用全過程除臭,從源頭消除致臭物質,減少臭氣對設備設施的腐蝕,參照沈陽南部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于2016年投入使用的情況,廢氣治理效果良好,各污染物均可達標排放。全流程生物除臭工藝自2005年引進以來,已經在國內70多家污水處理廠安裝使用,獲得良好的效果。以紀莊子污水處理廠為例,紀莊子污水廠規(guī)模45萬噸/天,分新系統(tǒng)和老系統(tǒng)兩個部分,污水生物處理工藝為分段進水生物除脫氮工藝。采用全流程生物除臭工藝,全廠缺氧池內總計安裝1250mm×2000mm微生物培養(yǎng)箱180臺,除臭污泥投加量為進水量的2%-6%,自2010年除臭系統(tǒng)投入運行以來,各重點惡臭污染構筑物的H2S濃度降低90%,脫水污泥臭氣濃度降低,污水廠廠界各項惡臭指標均達到了國家排放標準,并根據周邊居民的反應和相關環(huán)保部分的反饋,自除臭系統(tǒng)投入運行以來,污水廠周邊惡污染得到顯著改善,再未接到惡臭投訴。同時除臭系統(tǒng)的投入運行未對污水廠出水水質產生任何負面影響,措施可行。本項目工藝技術成熟,各項目只需生物池內設置定型微生物培箱、菌種投加和管道,建設方式方便快捷,在水中消除器臭物質,整個污水處理系統(tǒng)幾乎不產生臭氣;污泥臭味同步降低;改善脫水污泥性狀,對污水處理系統(tǒng)及出水水質沒有任何負面影響。且二期工程二沉池的污泥回流至南部預處理區(qū)域總進水端,通過一期二期合建的預處理區(qū)分配給4個生化池,可從源頭消除致臭物質,減少臭氣對設備設施的腐蝕,且可以削減一期工程各聲單元的源強,削減對環(huán)境的影響。全流程生物除臭工藝投資運行費用較常規(guī)除臭技術大幅降低;無需新建設施,極大節(jié)省占地;運行穩(wěn)定、維護簡便緩釋填料,損耗少,耐用性強,技術經濟可行。只要建設單位按照該裝置的技術規(guī)范要求進行安裝,并加強運營期的監(jiān)管維護,保證全流程生物除臭工藝的正常高效運行,則可有效降低環(huán)境影啕,具備技術經濟可行。6.2運營期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本項目廢水主要為污水處理廠尾水,設計處理規(guī)模為10萬t/d。經管網收集的城市污水均通過廠區(qū)污水管網進入污水處理系統(tǒng),采用預處理+生化處理(改良AAO)+深度處理+消毒后排入李石河,與一期二期處理工藝相同,各處理單元處理效率見本報告工程分析章節(jié)中表3.1-8。該項目在采取預處理+生化處理(改良AAO)+深度處理+消毒處理后出水滿足《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A標準要求(氨氮滿足低于2mg/L)。且本項目所采用工藝為國內成熟工藝,運行穩(wěn)定,維護方便,因此本項目采取的污水處理工藝技術上可行,污水能夠達標排放。根據企業(yè)填報的排污許可執(zhí)行報告,本項目一期、二期排放的污染物能夠滿足《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表1一級A標準(氨氮滿足低于2mg/L)。本項目通過向生化池中添加生物填料的方式,氨氮在各種微生物的作用下,通過硝化反應,最終形成氮氣,從而達到去除氨氮的目的,由亞硝酸菌參與將氨氮轉化為亞硝酸鹽,由硝酸菌參與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反應原理如下:硝化反應包括亞硝化和硝化兩個步驟:NH4++1.5O2NO2-+H2O+2H+NO2-+0.5O2NO3-硝化反應總方程式:NH3+1.86O2+1.98HCO3-0.02C5H7NO2+1.04H2O+0.98NO3--+1.88H2CO3若不考慮硝化過程硝化菌的增殖,其反應式可簡化為NH4++2O2NO3-+H2O+2H+此工藝增加了氨氮的處理效率,經預測,各項污染物能夠滿足《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表1一級A標準,其中氨氮滿足低于2mg/L。6.3運營期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具體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見報告5.2.3小節(jié),此處不做重復贅述。6.4運營期噪聲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本項目噪聲源主要來自污水處理廠各種風機、水泵等設備在運行過程中的噪聲,噪聲源約75~90dB(A)。建設單位主要通過采取以下措施防治噪聲污染:設備選購時選用噪聲較低的同類設備,機座設防震墊,污水處理廠內噪聲較大的設備,如污水、污泥泵等均設在室內或置于水下,有條件的同時設置單獨的隔聲房進行隔聲降噪,經過墻壁隔聲或者水體隔聲以后傳播到外環(huán)境時己衰減很多;同時通過設置廠區(qū)綠化帶以及廠區(qū)構筑物等來有效降低噪聲;廠區(qū)內的構筑物應合理布局,將高噪聲設備與廠區(qū)內辦公區(qū)隔開;增加廠區(qū)內高大樹木的綠化程度,尤其是部分高噪聲設備周圍的綠化密度,以利于高噪聲設備的聲源降噪。經預測,工程噪聲源對各廠界評價點的貢獻聲級在29.2-49.6dB(A)之間,廠界噪聲疊加值可達到《工業(yè)企業(yè)廠界環(huán)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和4類標準。因此,本項目噪聲防治措施可行。6.5運營期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針對工程可能發(fā)生的土壤污染,按照“源頭控制、末端防治、污染監(jiān)控、應急響應”相結合的原則,從污染物的產生、入滲、擴散、應急響應全階段進行控制。(1)源頭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在工藝、管道、設備、污水儲存及處理構筑物采取相應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將污染物泄漏的環(huán)境風險事故降到最低程度。(2)末端控制措施污染區(qū)地面進行防滲處理,防止灑落地面的污染物滲入地下,并把滯留在地面的污染物收集起來,集中送至污水處理站處理。末端控制采取分區(qū)防滲原則。(3)污染監(jiān)控體系建立完善的監(jiān)測制度、配備先進的檢測儀器和設備、科學、合理設置地下水污染監(jiān)控井,及時發(fā)現污染、及時控制。為了監(jiān)控企業(yè)生產的土壤狀況,要求建設單位建立土壤跟蹤監(jiān)測計劃并向社會進行公開,具體跟蹤監(jiān)測計劃見土壤預測章節(jié)。(4)應急響應措施一旦發(fā)現地下水污染事故,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采取應急措施控制土壤、地下水污染,并使污染得到治理。6.6運營期固廢處理處置措施可行性分析本項目三期工程產生的污泥送新建污泥處理系統(tǒng)處理,污泥的處理方式與一期二期工程相同,采取的污泥處理方式如下:(1)污泥的處理處置污泥是處理廠外排的主要固體廢物,它數量大,含水率高,是一種固體污染物,處置不當就可能造成二次環(huán)境污染。根據《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應進行穩(wěn)定化處理,污泥在穩(wěn)定化處理后,有機物去除率應大于40%;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應進行脫水處理,脫水后污泥含水率應小于80%。三期項目的處理與一期二期工程項目相同,即對廠區(qū)內的污泥進行重力濃縮+板框脫水處理工藝。污泥暫存依托原有暫存能力為50t的污泥暫存間,本項目污泥基本做到日產日清,除特殊情況外不儲存。污水處理廠內生物處理產生的污泥處理要求如下:①減少有機物,使污泥穩(wěn)定化;②減少污泥體積,降低污泥后續(xù)處置費用;③減少污泥中有毒物質;④利用污泥中可用物質,化害為利;⑤因選用生物脫氮除磷工藝,故應盡量避免磷的二次污染。重力濃縮本質上是一種沉淀工藝,屬于壓縮沉淀。重力濃縮池按其運轉方式分為連續(xù)流和間歇流按其池型,分為圓形及矩形。間歇流一般用于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