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停車場總圖設計_第1頁
地下停車場總圖設計_第2頁
地下停車場總圖設計_第3頁
地下停車場總圖設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地下停車場總圖設計一、總圖設計要考慮的因素總圖設計時應考慮的因素如下:1.場地的建筑布置、形式、道路走向、行車密度及行車方向;2.是否有其它地下設施,如地下街、地鐵等;3.四周環(huán)境狀況,如綠化、道路寬度、高程、是草地還是山地;4.工程和水文地質狀況,如地下水位、是軟土還是硬土,若為巖石則對總圖設計影響很大;5.出入口宜設在寬度大于6m,縱坡小于10%的次干道上;6.出入口宜距立交、地下綜合體、橋隧等有確定的距離,距立交應大于50m;7.要考慮地面出入口一側有至少兩輛車位置的候車長度;8.停車場應有明顯的標記,并按規(guī)定設置標線;9.單建式停車場要考慮車庫建成后面部分的規(guī)劃,如綠地、廣場、公園等內容。二、功能區(qū)劃分及面積說明依據設計供應的原始條件,停車場是附建式停車場,附建式停車場受地面建筑的平面柱網的限制,利用的是它的地下一層部分,其平面布置受地面建筑的影響??倛D設計功能區(qū)包括:出入口、停車區(qū)、管理區(qū)、幫助區(qū)等;1.出入口:進出車用的坡道、地面口部及口部防護等,包括四個出入口,僅詳細介紹兩個出入口,如附圖中標記所示。此次設計準備接受直線雙車坡道,依據《汽車庫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100-98)表4.1.7中規(guī)定,縱向坡度選用15%,按比值1:6.67進行設計,并且接受直線緩坡段,坡道所占面積大約是m2左右。地面口部設置擋水段,同時搭建拱形雨罩。2.停車區(qū):停車間、行車通道、步行道等此次設計是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層設計停車場,因此幫助設施就占據很大的面積,停車區(qū)面積大約是3900.72+282.24m2左右。3.管理區(qū):門衛(wèi)、調度、辦公、防災中心、衛(wèi)生間、樓梯間等門衛(wèi)、調度、辦公、防災中心、衛(wèi)生間在所供應的原始條件中找不到,均設置在地面或是地上一層,電梯、樓梯各設置于停車庫四周,布置勻整。(見附圖)4.幫助區(qū):風機房、換熱站、水泵房、消防水池、防護用的設備間等依據已知圖紙數據可知,中心四部新風機房和新風井:201.6m2,消防水池及周邊風機房:824.6m2。三、總的形態(tài)、建筑面積說明此次設計的停車場的地面建筑的形態(tài)基本上是不規(guī)則圖形,但地下停車庫可以看做矩形。建筑方位如附圖所示,停車場的建筑面積約為12426.8m2,停車區(qū)面積約為3900.72m2。幫助區(qū)面積為8017.162m2(包括行人通道)。四、防火等級劃分、通道數量要求及說明(防火規(guī)范)依據《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67—97)表3.0.1中的劃分,此次設計的停車場屬于第Ⅳ類防火。耐火等級應為一級。地下停車場應設置防火墻劃分防火分區(qū),依據原始條件可知,幫助區(qū)占據了約8017.162m2左右的建筑面積,并且總的建筑面積為12426.8m2,因此幫助區(qū)作為一個單獨防火分區(qū)(1),剩下的部分作為另一個防火分區(qū),又可總體平均支配為4個防火小分區(qū),以十字形式從建筑用甲級防火卷簾隔開。(2),幫助區(qū)的一部分墻體還要充當防火墻?!镀噹?、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guī)范》規(guī)定:1.每個防火分區(qū)內的人員平安出口不應少于兩個,假如停車場屬于第Ⅳ類防火,可設置一個。2.電梯井、管道井、電纜井和樓梯間應分開設置,人員平安出口和汽車疏散出口也應分開設置。3.疏散樓梯應設置為封閉樓梯,并且寬度不應小于1.1m。4.停車場室內最遠工作地點至樓梯間的距離不應超過45m。5.汽車疏散坡道的寬度不應小于4m,同時疏散出口不應少于兩個,間距不應小于10m。依據已確定的條件(見附圖):四周多個樓梯【防火分區(qū)兩大部分,又各分為獨立小的防火分區(qū)、寬度都大于1.1m】;室內最遠工作點到樓梯間的距離都小于45m;一個坡道式扶梯,寬度2.1m。多個平常出入口均布四周(寬度1.2m、緊急狀況也可作為疏散口),四個汽車出入口(寬度7m、設置了甲級防火卷簾);這些都滿足上述規(guī)定。其次章停車場主體平面設計一、設計的基本要求一般以停放一臺車平均須要的建筑面積作為衡量柱網是否合格的綜合指標,并同時滿足以下基本要求:1.適應確定的車型的停車方式、通道布置,并具有確定的靈敏性;2.保障確定的平安距離,避開遮擋和碰撞;3.盡量做到充分利用面積;4.施工便利,經濟,合理;5.盡可能削減柱網尺寸,結構完整統(tǒng)一。二、停車區(qū)劃分及面積估算停車區(qū)分為五個區(qū),如附圖所示:1.停車一區(qū)(左半部分)建筑面積約為:537m2,估計停放車輛數:24~27輛2.停車二區(qū)(上半部分)建筑面積約為:766m2,估計停放車輛數:30~33輛3.停車三區(qū)(右半部分)建筑面積約為:635m2,估計停放車輛數:27~33輛4.停車四區(qū)(中間部分)建筑面積約為:1270m2,估計停放車輛數:38~40輛5.停車四區(qū)(下半部分)建筑面積約為:1270m2,估計停放車輛數:38~40輛三、停車區(qū)停放形式和行車通道的確定以及各自的設計要求《汽車庫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l00-98)1.依據表4.1.1,此次選擇小車型(4.8×1.8×2.0)作為地下停車場的設計依據。2.依據表4.1.5,此次選擇垂直式(90‘)停車角度和前進停車后進出車停駛方式,并且知道通車道最小寬度Wd為9m、垂直通車道方向的最小停車帶寬度W,為5.3m,平行通車道方向的最小停車位寬度Lt’為2.4m。3.依據表4.1.4可知:垂直式停車方式汽車間縱向最小凈距為0.5m,汽車間橫向最小凈距為0.6m,汽車和柱間最小凈距為0.3m,汽車和墻、護欄及其它構筑物間的縱向最小凈距為0.5m、橫向最小凈距為0.6m。4.依據圖4.1.10和下面的公式計算行車通道的轉彎寬度。式中α=90°Wd——通車道寬度S——出入口處和鄰車的平安距離(取300mm)Z——行駛車和車或墻的平安距離(取500~1000mm)Re——汽車回轉中心至汽車后外角的水平距離c——車和車的間距(取600mm)r——汽車環(huán)行內半徑a——汽車長度b——汽車寬度e——汽車后懸尺寸R——汽車環(huán)行外半徑α——汽車停車角度d——汽車前懸尺寸l——汽車軸距n——汽車前輪距r1——汽車最小轉彎半徑詳細數據見下表:(單位mm)abzscer1ldn488618105003006001066600028509701540LrRerRWd24445519360566275751依據圖4.1.10和下面的公式計算行車通道的轉彎寬度:r——汽車環(huán)行內半徑R——汽車環(huán)行外半徑a——汽車長度b——汽車寬度e——汽車后懸尺寸d——汽車前懸尺寸l——汽車軸距n——汽車前輪距m——汽車后輪距W——環(huán)道最小寬度r1——汽車最小轉彎半徑r2——環(huán)道內半徑R0——環(huán)道外半徑X——汽車環(huán)行時最外點至環(huán)道外邊距離,宜等于或大于250mmY——汽車環(huán)行時最內點至環(huán)道內邊距離,宜等于或大于250mm可知小型車的最小轉彎半徑為6m,這和奧迪A6的最小轉彎半徑相同,因此可接受愛迪A6的外形尺寸來計算行車道的轉彎寬度。奧迪A6的外形尺寸為:a=4886mm,b=1801mm,d=970mm,l=2850mm,n=1540mm,r1=6000mm,x=250mm,y=250mm,依據上面的公式得到的數據如下:(單位:mm)考慮實際運用中的諸多因素,環(huán)形道尺寸應有所加大。abedlnmr1XY4886181010669702850154015696000250250r2rRR0W33553605662768773522考慮實際運用中的諸多因素,環(huán)形道尺寸應有所加大。(在附圖中已表明白各個轉處的轉彎半徑和行車道寬度)、經計算得,垂直式停車兩柱子中間停放一輛車柱間最小距離為1.8+0.3*2=2.4m;停放兩輛車柱間最小間距為1.8*2+0.3*2+0.6=4.8m;停放三輛車柱間最小間距為1.8*3+0.3*2+1.2=7.2m;停放四輛車柱間最小間距為1.8*4+0.3*2+1.8=9.6m。由于柱網間距絕大多數為8.4m,所以可以停放三輛車。依據上面的規(guī)定確定停車區(qū)的停車數量和行車通道尺寸(見附圖),如下:總共停放了至少157輛車。(1)停車一區(qū)停車數:至少24輛建筑面積:537m2每停一臺車須要的建筑面積:22.4m2每停一臺車須要的停車部分面積:19.3m2(2)停車二區(qū)停車數:至少30輛建筑面積:766m2每停一臺車須要的建筑面積:25.53m2每停一臺車須要的停車部分面積:19.3m2(3)停車三區(qū)停車數:至少27輛建筑面積:635m2每停一臺車須要的建筑面積:23.52m2每停一臺車須要的停車部分面積:19.3m2(4)停車四區(qū)停車數:至少38輛建筑面積:1270m2每停一臺車須要的建筑面積:33.42m2每停一臺車須要的停車部分面積:19.3m2(4)停車四區(qū)停車數:至少38輛建筑面積:1270m2每停一臺車須要的建筑面積:33.42m2每停一臺車須要的停車部分面積:19.3m注:1.停車二區(qū)最左邊和最右邊有一輛0‘停車方式(通車道最小寬度Wd為3.8m、垂直通車道方向的最小停車帶寬度W,為2.4m,平行通車道方向的最小停車位寬度L+為6m)是滿足停車要求的。2.停車一區(qū)、三區(qū)、四區(qū)、五區(qū)均有多輛90‘停車是前進停車、后退出車,停車很簡潔但是出車時要倒車一段距離在掉頭,轉彎處的尺寸(通車道最小寬度Wd為9m、垂直通車道方向的最小停車帶寬度W。為5.3m,平行通車道方向的最小停車位寬度L+為2.4m)也是滿足要求的。四、修正柱網間距建議(主要柱距)1.停車三區(qū)空出了很大一部分面積不能停車,造成了空間很大的奢侈,而坡道的凈寬只有7m,滿足直線雙行坡道最小寬度要求的(下面說明),建議把停車三區(qū)和坡道接觸處的區(qū)域充分利用,不限制車輛停放擺放位置,只要滿足進出口出入車便利即可,這樣既能滿足坡道要求也不造成停車區(qū)的奢侈。2.停車二區(qū)的左邊和右邊柱子間距導致停兩輛車寬,停三輛又不夠距離,因此建議調整一下柱距,可以把柱子截面變大從而增大柱子間距。第三章停車場坡道設計一、坡道的類型汽車庫內坡道可接受直線型、曲線型,可以接受單車道或雙車道,此次設計準備接受直線雙車坡道。如附圖所示:《汽車庫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l00-98)1.依據表4.1.6可知,小型車直線雙行坡道最小寬度5.5m,由于坡道設置處有7m的凈寬,因此坡道上的行車數量不需嚴格限制。2.依據表4.1.7,縱向坡度選用15%,直線坡道的上端一部分在建筑物外面。3.當通車道縱向坡度大于10%時,坡道上、下端均應設緩坡段,緩坡段有直線緩坡段和曲線緩坡段;此次設計中:1#2#3#4#坡道接受直線緩坡段,上部的緩坡段端部的相對標高為—1.500m。4.緩坡段的端部還要設置擋水段,同時上部要搭建拱形遮陽雨罩。二、坡道的技術參數1.依據《規(guī)范》中的圖4.1.8,汽車庫內當通車道縱向坡度大于10%時,坡道上、下端均應設緩坡。其直線緩坡段的水平長度不應小于3.6m,緩坡坡度應為坡道坡度的1/2。由圖紙已知數據得出:1#坡道:水平投影長度L=0.67+3.6+17.173+14.608+3.6=39.651m,垂直下降的距離H=∑L×i=-670*7.5%+3600*7.5%+17137*15%+14608*11.3%+3600*5.65%=4800mm,2#坡道:水平投影長度L=0.67+3.6+23.833+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