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考試卷附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837499d183ce9c54b424ad5374bdd45/f837499d183ce9c54b424ad5374bdd451.gif)
![語文高考試卷附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837499d183ce9c54b424ad5374bdd45/f837499d183ce9c54b424ad5374bdd452.gif)
![語文高考試卷附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837499d183ce9c54b424ad5374bdd45/f837499d183ce9c54b424ad5374bdd453.gif)
![語文高考試卷附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837499d183ce9c54b424ad5374bdd45/f837499d183ce9c54b424ad5374bdd454.gif)
![語文高考試卷附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837499d183ce9c54b424ad5374bdd45/f837499d183ce9c54b424ad5374bdd45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次裔考模刎測彼彖
(總分150分,時間150分鐘)
一、積累運用
1.按要求依據(jù)教材填空.
(1)為仁由己,?(《論語?顏淵》)
⑵,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選自劉向輯《?離騷》)
(3)在杜甫《登高》中,與“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一樣,形成宏闊悠遠囊括宇宙的意境的寫景
名句是:,.
2.按要求選擇.
(1)農(nóng)歷壬寅年就要到了,以下從“壬寅”角度取相立意的春聯(lián)是()
A.i鳴雁翔云迎旭日,青疆奪路起桃煙.
B.一聯(lián)壯我楹間色,萬國騰龍海內(nèi)春.
C.牛氣幀歲人夢圓,虎威畫春物華蘇.
D.三陽開泰生機暢,四海增輝喜氣盈.
(2)下列表達和推理無邏輯錯誤的一項是()
A.今年過節(jié)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今年過節(jié)不收禮,收禮還收腦白金.
B.不滿十八歲的人沒有選舉權,他不是不滿十八歲的人,所以他有選舉權.
C.老劉是小趙唯一佩服的人嗎?小趙只佩服老劉一人?小趙是佩服老劉的.
D.蚊子、蒼蠅、螳螂都害蟲,它們都能飛,可知其他害蟲也一定都能飛.
二.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小題.
評趙先生的《紅樓夢》研讀
①就常識說,假定一部小說值得成為文學作品,應當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由“移感”而來的“共感”,
一是由想象而來的檔網(wǎng).前者是創(chuàng)作者與欣賞者所同,后者是創(chuàng)作者所獨有.
②“移感”是把自己的感情移向本來與自己不相干的對象上去,因而把自己化為對象,同時也把對象的
感情移向自己身上來,因而把對象化為自己.這種感情的移出、移入,大體是同時活動的,最顯明的例子是唐
人的宮詞.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③王昌齡的宮詞好,和他貶為龍標尉的遇合有關系,但倘若他僅憑遇合的直感寫詩,便范圍狹小而氣象
寒倫.他把自己的感情移向不幸的女子乃至其他不幸的對象上去,便開辟了寫作的新天地,深化了作品的意
境.詩如此,小說更是如此.在小說中所流注的感情,并非必須有作者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事情才可以發(fā)生.不過,成
功的小說中,一定有作者個人的背景,及由此背景所引起的深厚感情.但著作者只能順著自己個人的背景感
情寫成一部作品,這種作品有一個名稱為“私小說”,在文學上的地位不高.
④移情的擴大,便成為“共感”.所謂“共感”是作者于不知不覺之間,以社會上某一方面的共同感情
成為自己的感情.正如《毛詩正義》所說“詩人覽一國之意以為己心”,“詩人總天下之心,四方風俗,以為
己意”.作者的共感愈深、愈廣,則他的作品所引起的感染力愈大,所以共感是測度一部作品的基本條件.
⑤移情共感的歷程,即是發(fā)揮想象力的程移情共的程度,即是想象力發(fā)揮的程度.沒有想象力便不能構
成任何純文學的作品作者的背景,作者的背景,只能成為創(chuàng)作中的引子,決不能成為作品中的構成骨干.作品
的構成骨干,主要是憑想象力而來的.
⑥這里,對于小說的取材稍作原則性的說明.西方文學批評家有一句話:“小說是人生的實臉.”這里的
實驗乃指科學的實臉.假使在實驗室中實驗失靈,說明應有的條件未能具備,不應有的條件未能排除,只好從
這方面著眼重新裝置.
⑦沒有人生觀的作者不能成為有文學價值的文學作家.人生觀的形成,是由作者的各種因素所凝聚.作
者的人生觀,常即形成一部小說的主題.小說的結構,即是主題的發(fā)展.作者的人生觀,在現(xiàn)實人生中有實現(xiàn)
的可能,但并非作集中的出現(xiàn),更不能實現(xiàn)到作者所要求的深度.作者在一部小說中,把現(xiàn)實人生中可能實
現(xiàn)、分散實現(xiàn)、浮泛實現(xiàn)的人生某一部面,憑想象、構成之力,使其以集中、具體而深刻的形式實現(xiàn)出來,也
等于把某種現(xiàn)象在實臉室中實臉出來是一樣的.作者須憑觀察與想象之力,把許多現(xiàn)實材料加以分解、揀擇、
增刪,而重新加以融合,以適合于他所要求的人生實驗的目的.
⑧所謂文學的寫實主義,是把現(xiàn)實的人生、社會深刻地表現(xiàn)出來.并不是指的作者應作自傳、合傳的表
現(xiàn),否則是屬于歷史而不屬于小說.
⑨上面所說的都是文學上的常識.但自胡適起,《紅樓夢》考證這一派系在《紅樓夢》研讀上似乎都忽
視了上述常識,掛出“科學考證”的招牌,非把《紅樓夢》貶成私小說可.并且把由閱讀者所引起的移情、共
感而來的批語,一概認為非批者親身經(jīng)歷便不能寫出而加以夸大,以作為自傳或合傳的證明,這便把《紅樓
夢》的感染力也抹煞了.費了幾十年之久的紅學家的工作,站在文學的立場,幾可成為《紅樓夢的一劫.其實,
趙先生因用力勤而目光銳,也摸到了這一點,他說“曹雪芹的另一秘法張冠李戴,書中人物的親屬關系,與實
際曹家上世的親屬大都吻合.但是書中的人的事跡,與真實人物的事跡又不符”.趙先生不能從此更進一步,
以接上一位偉大文學家在創(chuàng)作歷程中所發(fā)揮的因想象而來的檔4技巧,而只認為是傳記的一種秘法.
3.下面對首尾兩段加點的概念“構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構成是作者的共感、背景、人生觀與現(xiàn)實人生形成的作品結構和主題.
B.構成是憑想象把現(xiàn)實人生以集中、具體而深刻的形式表現(xiàn)的創(chuàng)作手法.
C.構成是把自己的感情移向對象上去、同時把對象化為自己的感情活動
D.構成是在移感及個人背景基礎上與共感同時進行的發(fā)揮想象力的歷程.
4.下列不能依據(jù)文意做出的一項判斷是()
A.王昌齡的《長信秋詞》用移感而沒有共感
B.沒有作者個人背景的小說是不成功的小說.
C.只有有想象力的作品才能構成純文學作品.
D.作品的主題與作者的人生觀有密切的聯(lián)系.
5.本文的層次邏輯嚴密,請加以分析.
6.你也反對“考證派”研讀《紅樓夢》的方法嗎?請結合《紅樓夢》內(nèi)容對“考證派”研讀《紅樓夢》的
方法進探究.
閱讀下面甲乙兩文,完成下列小題.
甲
夜頌?
魯迅
①愛夜的人,也不但是孤獨者,有閑者,不能戰(zhàn)斗者,怕光明者.
②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和在燈前,常常顯得兩樣.夜是造化所織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
人,使他們溫暖,安心,不知不覺的自己漸漸脫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條條地裹在這無邊際的黑絮似的大塊
里.
③雖然是夜,但也有明暗.有微明,有昏暗,有伸手不見掌,有漆黑一團糟.愛夜的人要有聽夜的耳朵和看
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君子們從電燈下走入暗室中,伸開了他的懶腰;愛侶們從月光下走進樹陰里,
突變了他的眼色.夜的降臨,抹殺了一切文人學士們當光天化日之下,寫在耀眼的白紙上的超然,混然,恍然,
勃然,粲然的文章,只剩下乞憐,討好,撒謊,騙人,吹牛,搗鬼的夜氣,形成一個燦爛的金色的光圈,像見于佛
畫上面似的,籠罩在學識不凡的頭腦上.
④愛夜的人于是領受了夜所給與的光明.
⑤高跟鞋的厚堂夕即在馬路邊的電光燈下,閣閣的走得很起勁,但鼻尖也閃爍著一點油汗,在證明她是
初學的時髦,假如長在明晃晃的照耀中,將使她碰著“沒落”?的命運.一大排關著的店鋪的昏暗助她一臂
之力,使她放緩開足的馬力,吐一口氣,這時才覺得沁人心脾的夜里的拂拂的涼風.
⑥愛夜的人和摩登女郎,于是同時領受了夜所給與的恩惠.
⑦一夜已盡,人們又小心翼翼的起來,出來了便是夫婦們,面目和五六點鐘之前也何其兩樣.從此就是熱
鬧,喧囂.而高墻后面,大廈中間,深閨里,黑獄里,客室里,秘密機關里,卻依然彌漫著驚人的真的大黑暗.
⑧現(xiàn)在的光天化日,熙來攘往,就是這黑暗的裝飾,是人肉醬缸上的金蓋,是鬼臉上的雪花膏.只有夜還
算是誠實的.我愛夜,在夜間作《夜頌》
六月八日
[注]①本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三三年六月十日《申報?自由談》,后收入《準風月談》《準風月談》是借“談
風月”來“談風云”的文章結集.當時國民黨反動當局對左翼文化迫害加緊,以致《申報?自由談》主編黎
烈文不得不登出啟事”吁請海內(nèi)文豪,從茲多談風月”:于是風月文章與粉飾太平的文章充斥報刊.②''沒
落”:在“革命文學”論爭中,創(chuàng)造社成員曾譏諷作者“沒落”,這里借引此語.
乙
阿Q正傳(節(jié)選)
魯迅
拍!拍拍!
在阿Q的記憶上,這大約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響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結了一件事,反
而覺得輕松些,而且“忘卻”這一件祖?zhèn)鞯膶氊愐舶l(fā)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將到酒店門口,早已有些高興
了.
但對面走來了靜修庵里的小尼姑.阿Q便在平時,看見伊也一定要唾罵,而況在屈辱之后呢?他于是發(fā)生
了回憶,又發(fā)生了敵悵了.
“我不知道我今天為什么這樣晦氣,原來就因為見了你!”他想.
他迎上去,大聲的吐一口唾沫:
“咳,呸咳
小尼姑全不睬,低了頭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著伊新剃的頭皮,呆笑著,說:
“禿兒!快回去,和尚等著你……”
“你怎么動手動腳……”尼姑滿臉通紅的說,一面趕快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見自己的勛業(yè)得了賞識,便愈加興高采烈起來:
“和尚動得,我動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為了滿足那些賞鑒家起見,再用力的一擰,才放手.
他這一戰(zhàn),早忘卻了王胡,也忘卻了假洋鬼子,似乎對于今天的一切“晦氣”都報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
全身比拍拍的響了之后輕松飄飄然的似乎要飛去了.
“這斷子絕孫的阿Q!”遠遠地聽得小尼姑的帶哭的聲音.
“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7.從句子形式的角度,賞析甲文第③段的語言運用.
8.從選材和寫作視角兩方面,賞析甲文的構思.
9.散文《夜頌》寫摩登女郎的手法與乙文寫阿Q的手法明顯不同,請結合作品內(nèi)容加以分析.
10.中國現(xiàn)代文學在表現(xiàn)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方面有著獨特的貢獻.以“民族心理”或“時代精神”為角
度,為《夜頌》或《阿Q正傳》寫一篇文學短評,100字左右.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列小題.
高軒過并序
[唐]李賀
韓員外愈、皇甫侍御混見過,因而命作.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huán)壓轡搖玲瓏.
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云是東京才子,文章巨公.
十八宿羅心胸,九精?耿耿貫當中.
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
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注]①九精:九星之精,即天之精氣.②龐眉:眉毛黑白雜色,形容老貌,此是作者自稱.
11.下列詩歌與本詩在風格上類似的一項是()
A.《詩經(jīng)?衛(wèi)風?氓》
B.《孔雀東南飛》
C李白《蜀道難》
D.杜甫《登高》
12.對本詩及序,下列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是應韓愈、皇甫混的要求即景當場而做的.
B.本詩的節(jié)奏與情感相吻合,酣暢而又跌宕多姿.
C.本詩除“子”不入韻外,句句押韻,一韻到底.
D.本詩的體裁是楚辭體,敘事抒情議論融為一體.
13.從意象的角度賞析本詩畫線的部分.
閱讀下面三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新唐書?李賀傳
李賀字長吉,系出鄭王后.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是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就如素構,自目
日《高軒過》.二人大驚,自是有名.為人纖瘦,通眉,長指爪,能疾書.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
遇所得,書投囊中.未始先立題然后為詩,如它人牽合程課者.及暮歸,足成之.非大醉、吊喪日率如此,過亦不
甚咨母使婢探囊中,見所書多,即怒目:“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以父名晉肅,不肯舉進士,愈為作《諱辨》,
然卒亦不就舉.
辭尚奇詭所得皆驚邁絕去翰墨哇逕當時無能效者.樂府數(shù)十篇,云韶諸工皆合之弦管.為協(xié)律郎,卒,年
二十七.與游者權球、楊敬之、王恭元,每撰著,B寸為所取去.賀亦早世,故其詩歌世傳者鮮焉.
舊唐書?李賀傳
李賀,字長吉,宗室鄭王之后.父名晉肅,以是不應進士,韓愈為之作《諱辨》,賀竟不就試.手筆敏捷,尤
長于歌篇.其文思體勢,如崇巖峭壁,萬仞崛起,當時文士從而效之,無能仿佛者.其樂府詞數(shù)十篇,至于云韶
樂工,無不早誦.補太常寺協(xié)律郎,卒,時年二十四.
李賀小傳(節(jié)選)
[唐]李商隱
長吉將死時,忽晝見一緋衣人,駕赤虬,持一板,書若太古篆或霹靂石文者,云當召長吉.長吉了不能讀,
歌下榻叩頭,言:“阿彌老且病,賀不愿去.”緋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樓,立召君為記.天上姜樂,不苦也.”
嗚呼,天蒼蒼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宮室、觀閣之玩耶?茍信然,則天之高邈,帝之尊嚴,亦宜
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獨眷眷于長吉而使其不壽耶?噫,又豈世所謂才而奇者,不獨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
耶?長吉生二十七年,位不過奉禮太常,時人亦多排撰毀斥之,又豈才而奇者,帝獨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
豈人見會勝帝耶?
14.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⑴非大醉、吊喪日率如此⑵無不以誦
15.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
⑴過亦不甚省
A.問候B.醒悟C.察看D.節(jié)約,減少
⑵天上拳樂,不苦也
A.欠缺B.病愈C.不同D.比較地,稍微
16.下列對《新唐書?李賀傳》畫線部分所加句讀正確的一項是()
A.辭尚,奇詭所得,皆驚邁絕去翰墨,畦逕當時無能效者.
B.辭尚,奇詭所得皆驚邁絕去,翰墨畦逕當時,無能效者.
C.辭尚奇詭,所得皆驚邁絕去,翰墨畦逕當時,無能效者.
D.辭尚奇詭,所得皆驚邁,絕去翰墨畦逕,當時無能效者.
17.把《舊唐書?李賀傳》中的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父名晉肅,以是不應進士,韓愈為之作《諱辨》,賀竟不就試.
18.《新唐書?李賀傳》比《I口唐書?李賀傳》增加了不少事跡,請概述三條
19.同學小杰通過手機問:“史傳與文學傳記的敘事有何不同?”請你以《新唐書?李賀傳》《舊唐書?李
賀傳》與《李賀小傳》(節(jié)選)對李賀之死的敘寫為例,寫短信回復小杰.
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小題.
諱辯
[唐]韓愈
①愈與李賀書,勸賀舉進士.賀舉進士有名,與賀爭名者毀之,目:“賀父名晉肅,賀不舉進士為是,勸之
舉者為非.”聽口不察,和而唱之,同然一辭.皇甫混曰:“若不明白,子與賀且得罪!”愈日:“然.”
②《律》曰:“二名不偏諱.”釋之者曰:謂若言"征”不稱“在”,言“在”不稱“征”是也.《律》
日:“不諱嫌名.”釋之者日:謂若“禹”與“雨”、“丘”與“蘊”之類是也.今賀父名晉肅,賀舉進士,
為犯“二名律”乎?為犯“嫌名律”乎?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
③夫諱始于何時?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歟?周公作詩不諱;孔子不偏諱二名;曾參之父名
皙,曾子不諱“昔”.周之時有騏期,漢之時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諱?今上章及詔不聞諱
“滸”“勢”“秉”“饑”也,惟宦官宮妾乃不敢言“機”及“諭”.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
考之于經(jīng),質之于律,稽之以國家之典,賀舉進士為可邪為不可邪?
④凡事父母得如曾參,可以無譏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務行曾參、周公、
孔子之行,而諱親之名則務勝于曾參周公、孔子,亦見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參卒不可勝;勝周公、孔子、
曾參,乃比于宦者宮:則是宦者宮妾之孝于其親,賢于周公、孔子、曾參者耶?
[注]①孔子曾說過“守不足”“某在斯”.孔子母親名叫“征在”,孔子說“征”時不說“在”,說“在”
時不說“征”.②周文王名昌武王名發(fā),周公有詩曰“在昌厥后”“駿發(fā)爾私”.③唐高祖名虎、太宗名世
民、世祖名玄宗名隆基、代宗名豫.
20.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一項是()
A.遂B.雖C.者D.所
21.對第①段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韓愈寫信勸李賀參加進士考試,且認他必將考中
B.朝野眾口一詞地提倡避諱,韓愈卻明確地反對避諱
C.皇甫溫認為:韓愈不明白勸李賀舉進士的嚴重后果.
D.“然”表達了對獲罪的清醒認識和反對避諱的態(tài)度.
22.分析本文第②③④段在合理推理的基礎上進行理性辯駁的說理方法.
23.綜合《高軒過》《新唐書?李賀傳》《舊唐書?李賀傳》和《諱辯》,你認為李賀沒有考進士的原因是什
么?說出你得出結論的一條理由并對理由加以闡釋說明.
三.寫作
24.生活中,我們會欣賞大自然、藝術品、他人乃至自己,欣賞普遍存在.有人以為,欣賞是我們和欣賞的對象
之間取得和諧.對此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①自擬題目;②不少于800字.
答案與解析
一、積累運用
1.按要求依據(jù)教材填空.
(1)為仁由己,?(《論語?顏淵》)
(2)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選自劉向輯《?離騷》)
(3)在杜甫《登高》中,與“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一樣,形成宏闊悠遠囊括宇宙的意境的寫景
名句是:,.
[答案]①.而由人乎哉②.寧潞死以流亡兮③.楚辭④.無邊落木蕭蕭下⑤.不盡長
江滾滾來
[解析]
[分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名句名篇和文學常識的能力.
書寫時需要注意的字形有:“濡”“蕭”.
2.按要求選擇.
(1)農(nóng)歷壬寅年就要到了,以下從“壬寅”角度取相立意的春聯(lián)是()
A.鴻雁翔云迎旭日,青躺奪路起桃煙.
B.一聯(lián)壯我楹間色,萬國騰龍海內(nèi)春.
C.牛氣幀歲人夢圓,虎威畫春物華蘇.
D.三陽開泰生機暢,四海增輝喜氣盈.
(2)下列表達和推理無邏輯錯誤的一項是()
A.今年過節(jié)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今年過節(jié)不收禮,收禮還收腦白金.
B.不滿十八歲的人沒有選舉權,他不是不滿十八歲的人,所以他有選舉權.
C.老劉是小趙唯一佩服的人嗎?小趙只佩服老劉一人?小趙是佩服老劉的.
D.蚊子、蒼蠅、螳螂都是害蟲,它們都能飛,可知其他害蟲也一定都能飛.
[答案]⑴C(2)C
[解析]
[分析]
[小問1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化常識的能力.
A.“青騷”指馬,與“午”有關;
B.“騰龍”指龍,與“辰”有關;
C.“虎威”指虎,與“寅”有關;
D.“三陽”與“羊”諧音,“羊”與“未”有關;
故選C.
[小問2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
A.這句廣告詞的邏輯錯誤是前后矛盾,先說不收禮,后面又說收禮;
B.此句不正確,此句屬于必要條件假言直言推理推理形式.因違反必要條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不能肯定
后件”的規(guī)則,所以犯了“由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的邏輯錯誤;
D.“都能飛”這個不是重要條件,這些害蟲會飛,但不代表所有的害蟲都會飛,以此推理,邏輯不嚴密.
故選C.
二.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小題.
評趙先生的《紅樓夢》研讀
①就常識說,假定一部小說值得成為文學作品,應當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由“移感”而來的“共感”,
一是由想象而來的檔成.前者是創(chuàng)作者與欣賞者所同,后者是創(chuàng)作者所獨有.
②“移感”是把自己的感情移向本來與自己不相干的對象上去,因而把自己化為對象,同時也把對象的
感情移向自己身上來,因而把對象化為自己.這種感情的移出、移入,大體是同時活動的,最顯明的例子是唐
人的宮詞.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③王昌齡的宮詞好,和他貶為龍標尉的遇合有關系,但倘若他僅憑遇合的直感寫詩,便范圍狹小而氣象
寒倫.他把自己的感情移向不幸的女子乃至其他不幸的對象上去,便開辟了寫作的新天地,深化了作品的意
境.詩如此,小說更是如此.在小說中所流注的感情,并非必須有作者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事情才可以發(fā)生.不過,成
功的小說中,一定有作者個人的背景,及由此背景所引起的深厚感情.但著作者只能順著自己個人的背景感
情寫成一部作品,這種作品有一個名稱為“私小說”,在文學上的地位不高.
④移情的擴大,便成為“共感”.所謂“共感”是作者于不知不覺之間,以社會上某一方面的共同感情
成為自己的感情.正如《毛詩正義》所說“詩人覽一國之意以為己心”,“詩人總天下之心,四方風俗,以為
己意”.作者的共感愈深、愈廣,則他的作品所引起的感染力愈大,所以共感是測度一部作品的基本條件.
⑤移情共感的歷程,即是發(fā)揮想象力的程移情共的程度,即是想象力發(fā)揮的程度.沒有想象力便不能構
成任何純文學的作品作者的背景,作者的背景,只能成為創(chuàng)作中的引子,決不能成為作品中的構成骨干.作品
的構成骨干,主要是憑想象力而來的.
⑥這里,對于小說的取材稍作原則性的說明.西方文學批評家有一句話:“小說是人生的實臉.”這里的
實驗乃指科學的實驗.假使在實驗室中實驗失靈,說明應有的條件未能具備,不應有的條件未能排除,只好從
這方面著眼重新裝置.
⑦沒有人生觀的作者不能成為有文學價值的文學作家.人生觀的形成,是由作者的各種因素所凝聚.作
者的人生觀,常即形成一部小說的主題.小說的結構,即是主題的發(fā)展.作者的人生觀,在現(xiàn)實人生中有實現(xiàn)
的可能,但并非作集中的出現(xiàn),更不能實現(xiàn)到作者所要求的深度.作者在一部小說中,把現(xiàn)實人生中可能實
現(xiàn)、分散實現(xiàn)、浮泛實現(xiàn)的人生某一部面,憑想象、構成之力,使其以集中、具體而深刻的形式實現(xiàn)出來,也
等于把某種現(xiàn)象在實臉室中實臉出來是一樣的.作者須憑觀察與想象之力,把許多現(xiàn)實材料加以分解、揀擇、
增刪,而重新加以融合,以適合于他所要求的人生實驗的目的.
⑧所謂文學的寫實主義,是把現(xiàn)實的人生、社會深刻地表現(xiàn)出來.并不是指的作者應作自傳、合傳的表
現(xiàn),否則是屬于歷史而不屬于小說.
⑨上面所說的都是文學上的常識.但自胡適起,《紅樓夢》考證這一派系在《紅樓夢》研讀上似乎都忽
視了上述常識,掛出“科學考證”的招牌,非把《紅樓夢》貶成私小說可.并且把由閱讀者所引起的移情、共
感而來的批語,一概認為非批者親身經(jīng)歷便不能寫出而加以夸大,以作為自傳或合傳的證明,這便把《紅樓
夢》的感染力也抹煞了.費了幾十年之久的紅學家的工作,站在文學的立場,幾可成為《紅樓夢的一劫.其實,
趙先生因用力勤而目光銳,也摸到了這一點,他說“曹雪芹的另一秘法張冠李戴,書中人物的親屬關系,與實
際曹家上世的親屬大都吻合.但是書中的人的事跡,與真實人物的事跡又不符”.趙先生不能從此更進一步,
以接上一位偉大文學家在創(chuàng)作歷程中所發(fā)揮的因想象而來的相小技巧,而只認為是傳記的一種秘法.
3.下面對首尾兩段加點的概念“構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構成是作者的共感、背景、人生觀與現(xiàn)實人生形成的作品結構和主題.
B.構成是憑想象把現(xiàn)實人生以集中、具體而深刻的形式表現(xiàn)的創(chuàng)作手法.
C.構成是把自己的感情移向對象上去、同時把對象化為自己的感情活動
D.構成是在移感及個人背景基礎上與共感同時進行的發(fā)揮想象力的歷程.
4.下列不能依據(jù)文意做出的一項判斷是()
A.王昌齡的《長信秋詞》用移感而沒有共感
B.沒有作者個人背景的小說是不成功的小說.
C.只有有想象力的作品才能構成純文學作品.
D.作品的主題與作者的人生觀有密切的聯(lián)系.
5.本文的層次邏輯嚴密,請加以分析.
6.你也反對“考證派”研讀《紅樓夢》方法嗎?請結合《紅樓夢》內(nèi)容對“考證派”研讀《紅樓夢》的
方法進探究.
[答案]3.B4.A
5.答案示例本文首段指出移感、共感是文學作品的必備條件,是常識;②至④段、⑤至⑧段分別闡釋移感、
共感、構成;最后指出趙先生的研究違背常識.本文先列必要條件并加以闡釋,闡釋既確立了必要條件,又確
證考證派違背必要條件.因此本文論證層次邏輯嚴密.
6.答案示例一我反對“考證派”把《紅樓夢》內(nèi)容與現(xiàn)實事件、人物等一一對應考證的研讀法.文學作品
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認為,閱讀《紅樓夢》應通過小說內(nèi)容看其所反映的生活本質和蘊含的思想,比
如通過賈王史薛的命運,看出封建社會滅亡的必然性;通過賈寶玉、林黛玉等形象,看出美好被毀滅及這種
悲劇后面的制度和文化.
答案示例二我反對“考證派”把《紅樓夢》當成人物的自傳或合傳.優(yōu)秀小說創(chuàng)作人物的方法或是雜取種
種人,或是以一個人為模特兒.我認為,閱讀《紅樓夢》應當分析人物的典型性,由此探求小說的主題意蘊.比
如,通過黛玉名字、黛玉出場、黛玉葬花、黛玉悲秋、瀟湘館等等分析黛玉的形象,分析黛玉對那個時代美
好人物命運的概括性.
答案示例三我不完全同意考證派對作者及《紅樓夢》內(nèi)容的有關現(xiàn)實考證.我認為閱讀文學作品包括文本、
作者、讀者、世界四方面,應當對曹雪芹及《紅樓夢》的相關背景進行考證,但根本在于文本,讀者通過對諸
如書名、寧榮二府、大觀園及其中人物的各種敘事等等,來探求《紅樓夢》的主題意蘊及藝術創(chuàng)造.
答案示例四我不贊同考證派《紅樓夢》是自傳、合傳的結論,但我贊同考證.我認為考證曹雪芹的人生及
其生活中的人物與賈寶玉的人生及其生活中的人物的關系,能了解曹雪芹的創(chuàng)作思想、方法.如賈寶玉、曹
雪芹都生活于鐘鳴鼎食之家,但賈寶玉做了和尚而曹雪芹沒有,這種比較,能幫助我們理解賈寶玉這一形象
包含的思想及形象創(chuàng)造的手法.
[解析]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
文章開頭這樣寫,“由想象而來的構成”,可見“構成”與想象力有關;結尾寫”……因想象而來的構成技
巧”,可見“構成”是一種寫作技巧;第七段還有與之相關的句子,“作者在一部小說中,把現(xiàn)實人生中可能
實現(xiàn)、分散實現(xiàn)、浮泛實現(xiàn)的人生某一部面,憑想象、構成之力,使其以集中、具體而深刻的形式實現(xiàn)出來,
也等于把某種現(xiàn)象在實驗室中實驗出來是一樣的”.由這三個句子整合,可以得到“構成”的概念:憑想象
把現(xiàn)實人生以集中、具體而深刻的形式表現(xiàn)的創(chuàng)作手法.
故選B.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A."而沒有共感”錯.原文是“所謂‘共感'是作者于不知不覺之間,以社會上某一方面的共同感情成為自
己的感情”,而王昌齡“把自己的感情移向不幸的女子乃至其他不幸的對象上去”,以不幸女子的共同感情
成為自己了自己的感情,才寫出了《長信秋詞》這樣的好作品.這部作品不僅有“移情”,也有“共感”.
故選A.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
首先分析文章的寫作思路:
第一段先指出“就常識說,假定一部小說值得成為文學作品,應當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由‘移感'而來的
'共感’,一是由想象而來的構成”,這句話總領著下面的二至八段.
二段寫的是“‘移感’是把自己的感情移向本來與自己不相干的對象上去,因而把自己化為對象,同時也把
對象的感情移向自己身上來,因而把對象化為自己”,三段以王昌齡的《長信秋詞》加以論證;四段寫“移
情的擴大,便成為'共感可見二至四段是對“移情”和“共感”的概念和含義加以闡釋;
五段寫“移情共感的歷程,即是發(fā)揮想象力的程移情共的程度,即是想象力發(fā)揮的程度”;六段寫“對于小
說的取材稍作原則性的說明”;第七段寫人生觀就是作品的主題,“作者須憑觀察與想象之力,把許多現(xiàn)實
材料加以分解、揀擇、增刪,而重新加以融合,以適合于他所要求的人生實驗的目的”,這就是“構成”;第
八段寫“所謂文學的寫實主義,是把現(xiàn)實的人生、社會深刻地表現(xiàn)出來.并不是指的作者應作自傳、合傳的
表現(xiàn)”.可見五至八段是對“移情”“共感”“構成”的進一步闡釋.
而最后一段指出“上面所說的都是文學上的常識”,接著指出“自胡適起,《紅樓夢》考證這一派系在《紅
樓夢》研讀上似乎都忽視了上述常識,掛出‘科學考證’的招牌,非把《紅樓夢》貶成私小說可”,“其實,
趙先生因用力勤而目光銳,也摸到了這一點……趙先生不能從此更進一步,以接上一位偉大文學家在創(chuàng)作歷
程中所發(fā)揮的因想象而來的構成技巧,而只認為是傳記的一種秘法”.從而指出趙先生的研究違背常識.
再看邏輯的嚴密性:本文先列必要條件“移情”“共感”并加以闡釋,確立了文學作品“應當具備兩個條
件”;接著證明研究《紅樓夢》的考證派違背了必要條件,從而指出他們的研究違背了文學常識.因此本文
論證層次邏輯嚴密.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問題、運用文章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看“考證派”研讀《紅樓夢》的方法有哪些,然后針對其中的一點闡述自己的看法,先明確自己的觀點,
再結合《紅樓夢》的具體內(nèi)容加以分析.
如趙先生認為,“曹雪芹的另一秘法張冠李戴,書中人物的親屬關系,與實際曹家上世的親屬大都吻合.但是
書中的人的事跡,與真實人物的事跡又不符”,他把《紅樓夢》的內(nèi)容與現(xiàn)實事件、人物一一對應.針對這種
方法,可以先明確自己的觀點,反對這種把小說與現(xiàn)實一一對應的考證方法.接著分析,文學作品總是來源于
生活又高于生活,《紅樓夢》通過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命運反映的是封建社會的腐朽沒落,表現(xiàn)其必然滅亡
的命運;通過賈寶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悲劇結局表現(xiàn)的是封建制度對美的摧殘,而不能只是將小說內(nèi)容當作
現(xiàn)實的映射.或者可以考證作者的有關情況,考證曹雪芹的人生及其生活中的人物與賈寶玉的人生及其生活
中的人物的關系,能了解曹雪芹的創(chuàng)作思想、方法.但在閱讀文學作品時還要注意到文本、作者、讀者、世
界四方面,通過作品中的描寫分析主題、探究藝術創(chuàng)造,不能狹隘到認為就是寫作者親身經(jīng)歷.
文中還有考證派的觀點,如“把由閱讀者所引起的移情、共感而來的批語,一概認為非批者親身經(jīng)歷便不能
寫出而加以夸大,以作為自傳或合傳的證明”,也就是把《紅樓夢》當作自傳與合傳.可以先明確自己的看法,
我反對“考證派”把《紅樓夢》當成人物的自傳或合傳,然后加以分析.如小說的人物都具有“典型性”,是
“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并非是單單寫這一個人.比如林黛玉的人物性格、經(jīng)歷等,應該是一個“集合
體”,把諸多美好人物的個性集中在她身上,再通過人物的毀滅鞭撻丑惡的社會制度,不能僅僅把人物當作
現(xiàn)實中的“某一個”.還有賈寶玉、曹雪芹都生活于鐘鳴鼎食之家,但賈寶玉做了和尚而曹雪芹沒有,這就說
明藝術作品并非作者人生經(jīng)歷的簡單描述.
閱讀下面甲乙兩文,完成下列小題.
甲
夜頌?
魯迅
①愛夜的人,也不但是孤獨者,有閑者,不能戰(zhàn)斗者,怕光明者.
②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和在燈前,常常顯得兩樣.夜是造化所織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
人,使他們溫暖,安心,不知不覺的自己漸漸脫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條條地裹在這無邊際的黑絮似的大塊
里.
③雖然是夜,但也有明暗.有微明,有昏暗,有伸手不見掌,有漆黑一團糟.愛夜的人要有聽夜的耳朵和看
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君子們從電燈下走入暗室中,伸開了他的懶腰;愛侶們從月光下走進樹陰里,
突變了他的眼色.夜的降臨,抹殺了一切文人學士們當光天化日之下,寫在耀眼的白紙上的超然,混然,恍然,
勃然,粲然的文章,只剩下乞憐,討好,撒謊,騙人,吹牛,搗鬼的夜氣,形成一個燦爛的金色的光圈,像見于佛
畫上面似的,籠罩在學識不凡的頭腦上.
④愛夜的人于是領受了夜所給與的光明.
⑤高跟鞋的序辱*即在馬路邊的電光燈下,閣閣的走得很起勁,但鼻尖也閃爍著一點油汗,在證明她是
初學的時髦,假如長在明晃晃的照耀中,將使她碰著“沒落”?的命運.一大排關著的店鋪的昏暗助她一臂
之力,使她放緩開足的馬力,吐一口氣,這時才覺得沁人心脾的夜里的拂拂的涼風.
⑥愛夜的人和摩登女郎,于是同時領受了夜所給與的恩惠.
⑦一夜已盡,人們又小心翼翼的起來,出來了便是夫婦們,面目和五六點鐘之前也何其兩樣.從此就是熱
鬧,喧囂.而高墻后面,大廈中間,深閨里,黑獄里,客室里,秘密機關里,卻依然彌漫著驚人的真的大黑暗.
⑧現(xiàn)在的光天化日,熙來攘往,就是這黑暗的裝飾,是人肉醬缸上的金蓋,是鬼臉上的雪花膏.只有夜還
算是誠實的.我愛夜,在夜間作《夜頌》
六月八日
[注]①本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三三年六月十日《申報?自由談》,后收入《準風月談》《準風月談》是借“談
風月”來“談風云”的文章結第.當時國民黨反動當局對左翼文化迫害加緊,以致《申報?自由談》主編黎
烈文不得不登出啟事”吁請海內(nèi)文豪,從茲多談風月”;于是風月文章與粉飾太平的文章充斥報刊.②“沒
落”:在“革命文學”論爭中,創(chuàng)造社成員曾譏諷作者“沒落”,這里借引此語.
乙
阿Q正傳(節(jié)選)
魯迅
拍!拍拍!
在阿Q的記憶上,這大約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響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結了一件事,反
而覺得輕松些,而且“忘卻”這一件祖?zhèn)鞯膶氊愐舶l(fā)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將到酒店門口,早已有些高興
了.
但對面走來了靜修庵里的小尼姑.阿Q便在平時,看見伊也一定要唾罵,而況在屈辱之后呢?他于是發(fā)生
了回憶,又發(fā)生了敵悵了.
“我不知道我今天為什么這樣晦氣,原來就因為見了你!”他想.
他迎上去,大聲的吐一口唾沫:
“咳,呸咳
小尼姑全不睬,低了頭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著伊新剃的頭皮,呆笑著,說:
“禿兒!快回去,和尚等著你……”
“你怎么動手動腳……”尼姑滿臉通紅的說,一面趕快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見自己的勛業(yè)得了賞識,便愈加興高采烈起來:
”和尚動得,我動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為了滿足那些賞鑒家起見,再用力的一擰,才放手.
他這一戰(zhàn),早忘卻了王胡,也忘卻了假洋鬼子,似乎對于今天的一切“晦氣”都報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
全身比拍拍的響了之后輕松飄飄然的似乎要飛去了.
“這斷子絕孫的阿Q!”遠遠地聽得小尼姑的帶哭的聲音.
,,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7.從句子形式的角度,賞析甲文第③段的語言運用.
8.從選材和寫作視角兩方面,賞析甲文的構思.
9.散文《夜頌》寫摩登女郎的手法與乙文寫阿Q的手法明顯不同,請結合作品內(nèi)容加以分析.
10.中國現(xiàn)代文學在表現(xiàn)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方面有著獨特貢獻.以“民族心理”或“時代精神”為角
度,為《夜頌》或《阿Q正傳》寫一篇文學短評,100字左右.
[答案]7.答案示例第③段句子整散結合,長句中套用短句.“有……”及“君子們……愛侶們……”對偶
嚴整.“超然,混然……”和“乞憐……討好……”等是嵌入長句中的短句,一詞一分句且形成排比.整句、
短句使節(jié)奏起伏回旋,表達了作者愛恨情感的起伏激蕩,又使語言充滿哲思,具有詩的美感和意蘊;排比短句
則對比鮮明地描摹了“文人學士們”的虛偽和種種丑態(tài),極盡諷刺鞭撻.
8.答案示例一甲文從夜及愛夜者的視角,選取“夜”為主體意象,選取日常生活各方面的場景、事物和各
色人等為材料,選材及視角都很獨特.這樣寫,更能突出夜使人看清本相、給人恩惠和誠實的特點,凸顯白晝
掩飾的丑態(tài)、罪惡、虛偽,批判現(xiàn)實,使主題意蘊更為深廣,使作品更有戰(zhàn)斗性、針對性.
答案示例二甲文以“頌夜”為視角,從日常生活的場景、事物、人物、人情中選材.第①段寫愛夜者的分
野,②至⑥段寫愛夜的原因,⑦⑧段總括夜的誠實;歌頌夜的誠實和使人看清本相、給人恩惠,表達自己的生
活理念.這種視角和選材,使夜與晝有更豐富的象征意蘊,并方便對比,由此揭示繁華背后的種種罪惡,昭示
“現(xiàn)代都市文明”的實質.
9.甲文勾勒寫人,而乙文寫人的手法多樣.對摩登女郎的速寫雖然有走路、鼻尖、吐氣等細節(jié)描寫,但整體上
是白描勾勒.乙文通過阿Q挨打及阿Q調戲小尼姑的情節(jié)、在阿Q與假洋鬼子和小尼姑的矛盾沖突中表現(xiàn)人
物,動作外又用了語言、心理等人物描寫手法.
10.答案示例一在日本入侵我國東北、國民黨當局圍剿進步力量的時候,魯迅以《夜頌》詛咒人間的暗夜,
鞭撻當時社會的種種虛偽、丑態(tài)和罪惡,表現(xiàn)出與一切反動勢力絕不妥協(xié)的戰(zhàn)斗精神;這種戰(zhàn)斗精神正是那
個時代進步精神的旗幟.
答案示例二《阿Q正傳》塑造了充滿精神勝利法的阿Q形象,精神勝利法固然可以是人類普遍的一種精神
反映,但從魯迅“揭出病苦”的創(chuàng)作動機看,它首先揭示了舊中國國民自欺欺人、卑怯狡辯、欺軟怕硬、愚
昧麻木、妄自尊大等病態(tài)心理.
[解析]
[分析]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語段藝術特色的能力.
從句子形式角度分析,第三段具有“整散結合”“長短結合”的特點.
“有微明,有昏暗,有伸手不見掌,有漆黑一團糟”“君子們從電燈下走入暗室中,伸開了他的懶腰;愛侶們
從月光下走進樹陰里,突變了他的眼色”“超然,混然,恍然,勃然,粲然”“乞憐,討好,撒謊,騙人,吹牛,搗
鬼”是整句,他們或使用排比,或使用對偶,或連用詞語,與其他句子形成整散結合的形式.
“愛夜的人要有聽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君子們從電燈下走入暗室中,伸開了他的懶腰”“愛侶們從
月光下走進樹陰里,突變了他的眼色”“夜的降臨,抹殺了一切文人學士們當光天化日之下,寫在耀眼的白
紙上的超然,混然,恍然,勃然,粲然的文章,只剩下乞憐,討好,撒謊,騙人,吹牛,搗鬼的夜氣”“像見于佛畫
上面似的,籠罩在學識不凡的頭腦上”是長句,“有微明,有昏暗,有伸手不見掌,有漆黑一團糟”是短句;尤
其特別的是,長句中還套有斷句,如“超然,混然,恍然,勃然,粲然”“乞憐,討好,撒謊,騙人,吹牛,搗鬼”
等.
“整散結合”“長短結合”尤其排比短句手法的使用,使得表達抑揚頓挫,富有韻律美的同時更表達了作者
起伏激蕩愛憎情感,對“文人學士們”的虛偽和種種丑態(tài),極盡諷刺鞭撻.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選材和構思的能力.
“愛夜的人,也不但是孤獨者,有閑者,不能戰(zhàn)斗者,怕光明者”“愛夜的人于是領受了夜所給與的光
明”“愛夜的人和摩登女郎,于是同時領受了夜所給與的恩惠”,甲文從愛夜者的視角來寫,“我愛夜,在夜
間作《夜頌》”,由此可見,其實作者就是那“愛夜者”,所以文章實際也是從自己的認識和感受來寫.
作者選取日常生活各方面的場景、事物和各色人等為材料,比如“君子們從電燈下走入暗室中,伸開了他的
懶腰”“愛侶們從月光下走進樹陰里,突變了他的眼色”“抹殺了一切文人學士們當光天化日之下……只
剩下……”“高跟鞋的摩登女郎在馬路邊的電光燈下……”.作者借此表達“夜”是“造化所織的幽玄的
天衣”,覆蓋一切人,使他們隱藏真相,但也使戰(zhàn)斗者具有“聽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得到更多洞察
的清醒和暫得喘息的愉悅.
“一夜已盡,人們又小心翼翼的起來,出來了便是夫婦們,面目和五六點鐘之前也何其兩樣”“而高墻后面,
大廈中間,深閨里,黑獄里,客室里,秘密機關里,卻依然彌漫著驚人的真的大黑暗”,與“夜”相對的“光天
化日”的白天,充滿了虛偽與罪惡,“彌漫著驚人的真的大黑暗”.這里的“夜”和“白天”,已經(jīng)成為一種
或“誠實”或“虛偽”的象征,更能突出夜使人看清本相、給人恩惠和誠實的特點,凸顯白晝掩飾的丑態(tài)、
罪惡、虛偽,批判現(xiàn)實,使主題意蘊更為深廣,使作品更有戰(zhàn)斗性、針對性.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刻畫人物手法的能力.
甲文寫摩登女郎是想通過夜色街頭這個摩登女郎由緊張而放松的心情變化過程,說明自己這個戰(zhàn)斗的愛夜
者,也由于夜色的到來,可以排卻一天由于政治空氣壓迫可能碰到的“沒落”命運的緊張,得到暫時的休憩.
而其心情變化過程只是通過前后動作的簡單勾勒表現(xiàn)的,“閣閣的走得很起勁,但鼻尖也閃爍著一點油
汗”“使她放緩開足的馬力,吐一口氣”.
乙文中的“阿Q”是小說的主人公,作者對他進行了細致的描寫.
“我不知道我今天為什么這樣晦氣,原來就因為見了你!”“禿兒!快回去,和尚等著你……”“和尚動得,
我動不得?”等是語言描寫;“他迎上去,大聲的吐一口唾沫”“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著伊新
剃的頭皮”“他扭住伊的面頰”“用力的一擰”等是動作描寫;“這大約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阿Q
看見自己的勛業(yè)得了賞識,便愈加興高采烈起來”“阿Q更得意”“他這一戰(zhàn),早忘卻了王胡……又仿佛全
身比拍拍的響了之后輕松飄飄然的似乎要飛去了”等是心理描寫;“呆笑著”“得意的笑”等是神態(tài)描寫.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主題以及寫文學短評的能力.
本題要求以“民族心理”或“時代精神”為角度,為《夜頌》或《阿Q正傳》寫一篇文學短評.限定了寫作
文學短評的角度,考生首先要思考兩篇文章中的“民族心理”或“時代精神”是什么.
《夜頌》是雜文,立意在譏諷與批判現(xiàn)實,卻能超越具體的問題,具體的人與事,選擇了“夜”這樣具有象征
意味的意象,在對于“夜”的描寫和頌贊中,傳達出作者幽深憤激的思緒.結合[注]①可知,魯迅是以《夜頌》
詛咒人間的暗夜,鞭撻當時社會的種種虛偽、丑態(tài)和罪惡,提醒人們要保持清醒,認清反動勢力的真實面目,
勇敢地與之戰(zhàn)斗.這種戰(zhàn)斗精神正是那個時代進步精神的旗幟.
《阿Q正傳》中,“‘忘卻’這一件祖?zhèn)鲗氊愐舶l(fā)生了效力”“他這一戰(zhàn),早忘卻了王胡,也忘卻了假洋鬼
子”,體現(xiàn)了阿Q的自欺欺人、麻木愚鈍:被王胡、“假洋鬼子”打,調戲小尼姑得滿足,體現(xiàn)了阿Q的欺軟
怕硬邛可Q的形象是舊中國國民的代表,作者借阿Q的形象揭示了舊中國國民自欺欺人、欺軟怕硬、愚昧麻
木等病態(tài)心理.
然后進行準確深入地評析,注意層次清晰、觀點鮮明、語言流暢.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列小題.
高軒過并序
[唐]李賀
韓員外愈、皇甫侍御混見過,因而命作.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huán)壓轡搖玲瓏.
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云是東京才子,文章巨公.
十八宿羅心胸,九精?耿耿貫當中.
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
龐眉立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注]①九精:九星之精,即天之精氣.②龐眉:眉毛黑白雜色,形容老貌,此是作者自稱.
11.下列詩歌與本詩在風格上類似的一項是()
A.《詩經(jīng)?衛(wèi)風?氓》
B.《孔雀東南飛》
C.李白《蜀道難》
D.杜甫《登高》
12.對本詩及序,下列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是應韓愈、皇甫涅的要求即景當場而做的.
B.本詩的節(jié)奏與情感相吻合,酣暢而又跌宕多姿.
C.本詩除“子”不入韻外,句句押韻,一韻到底.
D.本詩的體裁是楚辭體,敘事抒情議論融為一體.
13.從意象的角度賞析本詩畫線的部分.
[答案]11.C12.D
13.答案示例一:畫線處用星宿羅列、精氣充天、聲名摩空、天無功形容韓愈、皇甫溟的滿腹經(jīng)綸、思想奇
特、聲名帽赫、文筆超絕;用“秋蓬”“死草”“垂翅”寫自己困頓;用“冥鴻”“龍”表達志愿.意象詭
奇瑰麗,與熾熱澎湃的情感結合,營造出磅礴而跌宕的氣勢和宏闊而奇麗的意境.
答案示例二:用“二十八”“九”形容星宿、精氣,境界宏闊高邈,凸顯韓愈、皇甫溟的學識和文名;以
“秋”“死”形容蓬草,突出枯敗衰落,表現(xiàn)抑郁、困厄的深重;以“附冥渡”“蛇作龍”抒寫希望韓愈、
皇甫混提攜及高遠的抱負.所用意象組合,跳躍、奇詭,表達了激越與幽憤相沖蕩的情感世界,境界雄奇宏闊.
[解析]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風格特點的能力.
先看本詩的風格特點.
從手法來看,這雖是一首應酬詩,但比喻奇特,想象豐富.如寫對方學識的豐富,思想的奇?zhèn)?,文名的威?功
力的精深,不說滿腹經(jīng)論,偏說胸中羅列滿天星斗;不說光焰萬丈,偏說天之精氣充塞其中;不說聲名卓著,
偏說聲摩空;不說彩筆生花,偏說天無功.詩人張開想象的翅膀,上天入地,“精鷲八極,心游萬仞”,竭力調
動神話世界中瑰奇景物來彌補現(xiàn)實世界的貧乏與不足,極盡想象之能事.
從句式來看,有長有短.
從體裁來看,屬于雜言古詩.
C.李白的《蜀道難》從手法來看,也使用奇特、自由而又豐富的想象力,將蜀道山川間的黃鶴之飛、六龍回
日、歷史傳說、神話故事等超乎尋常的藝術形象,淋漓盡致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凸顯蜀道之難;從句式來看,
也是有長有短;從體裁來看,也是雜言古詩.二者風格類似.
A.《詩經(jīng)?衛(wèi)風?氓》是四言古詩,敘事詩,手法上賦兼比興,在抒情中敘事;從句式來看,句式整齊.二者風
格不同.
B.《孔雀東南飛》是五言古詩,敘事詩,手法上描摹情態(tài),鋪敘事物;從句式來看,句式整齊.二者風格不同.
D.杜甫《登高》是七言律詩,手法上既有寫景又有抒情;從句式來看,句式整齊.二者風格不同.
故選C.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把握詩歌技巧的能力.
D.“楚辭體”錯誤,楚辭體的一大特點就是用“兮”字以助語勢,本詩在體裁上是雜言古詩;“敘事抒情議
論融為一體”錯誤,沒有議論,應是敘事描寫和抒情,如前六句寫二人聯(lián)騎造訪,是敘事;同時對二人的衣著
和坐騎進行描寫,如最后四句寫自己的窮愁失意,屬于抒情.
故選D.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以及意象的能力.
首先找出詩句中涉及的意象,然后理解詩句的意思,抓住意象特點以及詞語、手法分析效果.
詩句中提到“十八宿"'‘九精”“聲”“筆”“造化”“秋蓬”“死草”“華風”“垂翅"''冥
鴻,,“蛇”“龍,,;
詩句意思是“二十八宿的才氣在他們胸中,天地精華他們都能融會貫通.殿前吟詩作賦聲音響徹云空,筆能
補造化之缺上天都沒用.我這個客居他鄉(xiāng)的粗眉書客,誰知到枯草能遇到春天和風.我就像垂翅的鳥兒附上
大鴻雁,他日不羞慚小蛇變成大龍”.
畫線前四句夸韓愈和皇甫混,以胸中羅列滿天星斗來夸對方滿腹經(jīng)論,以天之精氣充塞其中夸對方光焰萬丈,
以聲摩空夸對方聲名卓著,以天無功夸對方彩筆生花,借助想象調動神話世界中瑰奇景物來,贊頌二人的學
識和文名,境界極為宏闊.
畫線后四句是寫自己的處境與抱負.用''感秋蓬"‘‘死草"''垂翅"寫自己的窮愁失意,用“生華風”“附
冥鴻,,“作龍”暗示自己不甘沒落,向往騰達發(fā)跡之日,從中可以看出詩人的愿望,懇請二位名公對自己的
困頓援之以手,加以提攜,因此,有意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春節(jié)停工停產(chǎn)方案
- 腳手架鋼管購銷合同
- 信息行業(yè)大數(shù)據(jù)與人工智能應用方案
- 政府機構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及優(yōu)化方案設計
- 法院的離婚協(xié)議書
- 房地產(chǎn)中介服務合同中介住房合同
- 安裝工程勞動合同
- 連帶責任保證擔保合同
- 交通物流業(yè)貨物追蹤系統(tǒng)建設方案
- 購買公司股份協(xié)議書十
- 學校辦公室衛(wèi)生制度
- 醫(yī)學生理學智慧樹知到答案2024年德州學院
- GB/T 44412-2024船舶與海上技術液化天然氣燃料船舶加注規(guī)范
-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口算題卡(加換算)
- 機械制造HSE協(xié)議書
- 2024-2030年中國靜脈血栓栓塞癥(VTE)防治行業(yè)市場全景監(jiān)測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 2024年國家保密法知識競賽經(jīng)典題庫及完整答案【必刷】
- 抑郁癥病例分享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課件()
- 青島版(五四制)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全冊課件
- 人教鄂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全冊教案教學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