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植物枝干病害演示文稿_第1頁
第七章植物枝干病害演示文稿_第2頁
第七章植物枝干病害演示文稿_第3頁
第七章植物枝干病害演示文稿_第4頁
第七章植物枝干病害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植物枝干病害演示文稿當前1頁,總共82頁。優(yōu)選第七章植物枝干病害當前2頁,總共82頁。2、病原及癥狀類型病原種類多,幾乎包括了生物性病原及非生物病原等各種因素。如真菌、細菌、類菌質體、寄生性種子植物和線蟲等生物病原,以及高溫、低溫等非生物病原。病原根據生物性病原物的寄生性,可將其分為2類:強寄生性病原物——分布不很普遍,寄主范圍窄。病害的發(fā)生與病原物的存在密切相關弱寄生性病原物——分布廣,寄主范圍廣。病害的發(fā)生與植物長勢和環(huán)境條件關系密切當前3頁,總共82頁。2、病原及癥狀類型腐爛及潰瘍、枝枯、腫瘤、叢枝、萎蔫、立木腐朽、流膠流脂癥狀當前4頁,總共82頁。越冬方式在病斑內、病株殘體上、轉主寄主以及土壤內越冬。

侵入途徑傷口侵入或自然孔口侵入,如皮孔等

傳播方式風雨和氣流,昆蟲介體,無性繁殖材料等

潛育期:較長。3、侵染循環(huán)特點當前5頁,總共82頁。植物檢疫

建立無病苗圃選育抗病品種4、防治原則對于寄生性強的病原物:加強管理,提高植物生命力(大多數腐爛病、潰瘍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加強管理,減少各種傷口(冬季涂白、防治蛀干害蟲等)對于寄生性弱的病原物:對于特定的莖干病害,還可采取其它措施:清除侵染源、化防、生防、控制媒介等當前6頁,總共82頁。主要枝干病害當前7頁,總共82頁。一、楊樹爛皮病1、分布與危害

分布于歐洲、北美洲以及亞洲許多國家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華北,常引起行道樹大量枯死,發(fā)病率高達90%以上。春季造林,苗木失水多,活力下降,常導致病害大發(fā)生。當前8頁,總共82頁。2、癥狀

爛皮病主要發(fā)生在楊樹的主干和枝條上,表現為干腐和枯梢兩種癥狀類型干腐:發(fā)生在主干和側枝上,初期出現褐色水腫狀病斑,病部皮層腐爛變軟,后失水下陷,有明顯邊緣。后期病斑上出現許多黑色小突起,即分生孢子器??萆遥喊l(fā)生在小枝上,感病后迅速枯死。當前9頁,總共82頁。當前10頁,總共82頁。子囊菌門黑腐皮殼屬有性世代:黑腐皮殼菌Valsasordida無性世代:金黃殼囊孢菌Cytosporachrysosperma3、病原分生孢子單胞、無色、臘腸形1.示病株的干腐和枝枯型癥狀2.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3.病枝皮上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角4.子囊座、子囊殼5.子囊和子囊孢子當前11頁,總共82頁。病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器及子囊殼在病組織內越冬。春天借風雨和昆蟲傳播,自傷口侵入每年自3、4月份開始發(fā)生,5、6月份為發(fā)病盛期,9月基本停止發(fā)展。該病菌是一種弱寄生菌,衰弱木、瀕死木,剛栽植不久還未恢復生機的植株最易發(fā)病,而健壯的林木則不發(fā)病或發(fā)病輕。一切削弱樹勢,影響樹木生機的因子都能導致該病發(fā)生。4、發(fā)病規(guī)律當前12頁,總共82頁。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提高樹木生活力,是防治本病的有效途徑;及時清除病死枝條和植株;選用優(yōu)良的造林樹種;

化學防治發(fā)病初期可用多菌靈200倍液涂抹病斑,有較好的效果或使用10%堿水5、防治措施當前13頁,總共82頁。二、楊樹潰瘍病當前14頁,總共82頁。楊樹潰瘍病是一類分布最廣、危害最嚴重的楊樹枝干病害,嚴重影響樹木生長甚至導致寄主死亡。例如:江蘇省現有楊樹林面積400多萬畝,四旁植樹近4億株,活立木蓄積2000多萬立方米。自1999年以來,楊樹潰瘍病在江蘇楊樹新造林地上大量發(fā)生,使幼樹大量死亡,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

當前15頁,總共82頁。1、分布與危害安徽、江蘇、湖北、湖南、江西及西北部地區(qū)20多個省市。從分布區(qū)域看,以前僅在我國北方發(fā)生,但近年來隨著楊樹栽植面積的不斷擴大,該病向我國南方擴展迅速。對栽植初期的苗木和幼樹的危害更大,引起大量苗木的死亡,造成整個春季造林的失敗。在發(fā)病嚴重的地區(qū),林木的發(fā)病率可達96%~100%,感病指數為68.7~95.8。楊樹潰瘍病已成為發(fā)展我國楊樹人工林的嚴重障礙。當前16頁,總共82頁。當前17頁,總共82頁。2、癥狀通常以水漬狀病斑為主,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1厘米,邊緣不明顯,手壓病斑有褐水流出,后期病斑下陷,呈灰褐色,中央有裂縫。后期病斑上出現黑色針頭狀分生孢子器。病斑繼續(xù)擴大,當病斑環(huán)繞樹干一周時,上部枝條枯死。當前18頁,總共82頁。3、病原

有性型:茶藨子葡萄座腔菌(子囊菌門)

Botryosphaeriaribis

無性型:聚生小穴殼菌

Dothiorellagregaria當前19頁,總共82頁。4、發(fā)病規(guī)律以菌絲體和未成熟的子實體在病組織內越冬。4月開始發(fā)病,5月下旬至6月形成第一個發(fā)病高峰。7-8月氣溫增高時病勢減緩,9月出現第二個發(fā)病高峰,此時病菌來源于當年春季病斑形成的分生孢子,10月以后停止。從傷口或皮孔進入,潛育期約一個月。從發(fā)病到形成分生孢子期需要2-3個月,秋季在病斑上形成子囊腔和子囊孢子。潛伏侵染是楊樹潰瘍病的重要特點,當樹勢衰弱時,有利于發(fā)生病害。當年在健壯的樹上發(fā)病的病斑,翌年有些可以自然愈合。病害發(fā)生與下列因素有關樹皮含水量:樹皮膨脹度大于80%時不易感病,小于75%時易于感病,小于70%時發(fā)病嚴重楊樹品種:白楊派抗性強,黑楊派次之,青楊派高感栽培和管理條件當前20頁,總共82頁。5、楊樹潰瘍病病菌生物學特性1.病原菌的弱寄生性

易侵害樹勢衰弱、抗病性低的樹木。造林時若苗木質量差、傷根多、失水多、栽植時干旱缺雨、土壤瘠薄、鹽堿土、凍害、日灼傷、火燒、假植時間較長、澆水不足、苗木緩苗期長、其他病蟲害危害嚴重等致使樹木衰弱,均可誘發(fā)楊樹潰瘍病的發(fā)生。尤其是苗木的水分狀況是影響造林成活率和病害是否發(fā)生的關鍵因素。2.病原菌的潛伏侵染特性病菌進入樹皮后,如果樹木生長旺盛,抗病性強,病菌便停止擴展,處于潛伏狀態(tài)。當年生枝條潛伏侵染率較低,2-3年生最高,5年生后植株長大,抗病力增強,潛伏侵染也逐漸減少。潛伏侵染期從4月開始到10月底,與孢子飛散期密切相關。當前21頁,總共82頁。3.病害發(fā)生的隱蔽性從病菌侵染到癥狀出現,一般需要1個月的時間。當病原菌進入樹體內,由于受楊樹樹皮的保護,很難發(fā)現病害癥狀,而一旦發(fā)現時,病害發(fā)生已經相當嚴重,很難徹底清除。當前22頁,總共82頁。6、防治潰瘍病類為寄主主導型病害,病害發(fā)生的狀況主要取決于寄主的抗病性是否得到充分發(fā)揮。病害防治的關鍵在于通過綜合治理措施改善環(huán)境條件,提高樹木的抗病能力,以林業(yè)技術措施為主、化學防治為輔,將防病保健及豐產措施融為一體。營林措施:隨起隨栽,減少傷根、干,栽后澆水選用抗病品種藥劑防治:50%退菌特、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春秋兩季噴施樹干當前23頁,總共82頁。

1.分布與危害在我國各地均有發(fā)生,病株率常達50%左右,嚴重者可達90%以上,竹稈被侵染處變黑,發(fā)病嚴重的竹子易整株枯死,主要危害淡竹、剛竹、早竹等三、竹稈銹病當前24頁,總共82頁。

2.癥狀

病害多發(fā)生在竹稈下部或近地面的稈基部,嚴重時也可發(fā)生在竹稈上部。2-3月在發(fā)病部位產生橙黃色墊狀物,即冬孢子堆,4月下旬至5月,變?yōu)橄逆咦佣?。后脫落,病竹枯?/p>

3.病原

皮下硬層銹菌(Stereostratumcorticioides),無轉主寄主。當前25頁,總共82頁。病株上只產生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病菌以菌絲體和冬孢子堆在組織內越冬,菌絲體可在寄主體內存活多年。

夏孢子是主要的侵染源,借風傳播,通過傷口侵入。病害的發(fā)生與地勢、大氣溫濕度和竹種有一定關系。地勢低、密度大、濕度大發(fā)病重反之輕

4.發(fā)病規(guī)律當前26頁,總共82頁。加強竹林的撫育管理,保持合理密度,通風透光;冬季砍除重病株;對發(fā)病嚴重的竹林,可用煤焦油和柴油或煤油的混合液涂抹病部。5.防治措施當前27頁,總共82頁。1.分布與危害

又名掃帚病,我國分布普遍,是剛竹和淡竹的常見病,在蘇州、南京、連云港等市紫竹和毛竹發(fā)病也較嚴重。病竹一般生長衰弱,發(fā)筍少,重病株逐漸枯死。四、竹叢枝病當前28頁,總共82頁。

2.癥狀

最初僅少數枝條發(fā)病,后側枝不斷叢生,呈鳥巢狀。每年4-6月在病枝葉稍內產生大量白色米粒狀物,為菌絲和寄主組織形成的假子座。冬季病枝多枯死。數年內可蔓延到全部枝條,最終導致全株枯死。

3.病原

竹瘤座菌(Balansiatake)。

子囊菌門。當前29頁,總共82頁。

4.發(fā)病規(guī)律

病菌在病枝內越冬,分生孢子借雨水傳播,由新稍侵入生長點,刺激寄主產生叢枝團

5.防治措施

加強對竹林合理的撫育管理,適時砍伐老竹。在4月病竹產生子實體前,徹底剪除病枝或砍除病株。當前30頁,總共82頁。五、松材線蟲病pinewiltdisease當前31頁,總共82頁。松材線蟲起源北美,在北美和歐洲松材線蟲并未造成嚴重危害。在亞洲則引起松樹大量死亡,成為最嚴重的森林生物災害之一。(一)發(fā)生歷史與危害當前32頁,總共82頁。日本:1905年,九州島長崎縣發(fā)現松樹枯死。1973年傳入沖繩縣。目前,除青森縣和北海道外,其余45個都府縣均有分布。韓國:1988年在釜山首次發(fā)現危害。2003年發(fā)生面積已達3000hm2。當前33頁,總共82頁。美國:1979年在密蘇里州首次檢出松材線蟲。目前在21種松樹上發(fā)現此病,分布在36個州以上。受害松樹多為外來樹種,木材出口受到很大影響。加拿大:1982年在馬尼托巴首次發(fā)現。到1990年,南部各省均有分布。危害較輕,只影響其木材的出口。墨西哥:1992年在LaBotella地區(qū)首次發(fā)現松材線蟲。當前34頁,總共82頁。葡萄牙:

1999年,Mota等人對葡萄牙海岸松P.pinaster上的滑刃類線蟲進行調查時,在枯死的海岸松木材中發(fā)現松材線蟲。當前35頁,總共82頁。當前36頁,總共82頁。中國是受松材線蟲病危害較為嚴重的國家:截止到2005年,全國有14個省區(qū)128個縣市區(qū)發(fā)生松材線蟲病,累計致死松樹4357萬余株。2006年,三峽庫區(qū)發(fā)現疫情。當前37頁,總共82頁。直接經濟損失42億元,間接經濟損失達250億元。近幾年松材線蟲病在我國每年以6000公頃的速度增加。當前38頁,總共82頁。對著名風景名勝區(qū)的松林景觀的威脅當前39頁,總共82頁。松材線蟲可寄生108種針葉樹,其中松屬(Pinus)植物81種(變種、雜交種),雪松屬(Cedrusspp.)等非松屬針葉植物27種。在自然條件下感病的松屬植物有45種(其中中國10種),非松屬植物13種;在人工接種條件下感病的松屬植物有36種(其中中國7種),非松屬植物14種在我國感病松樹主要為黑松、赤松、馬尾松??共∷蓸?濕地松、火炬松。危害松樹種類當前40頁,總共82頁。(二)癥狀

初期針葉失去光澤,松脂分泌減少,漸漸變黃枯萎,整株死亡。枯死針葉當年不脫落。感病后,可能出現以下三種情況:當年枯死:多數情況下,植株感病后,當年秋季表現全株枯死越年枯死:有少數植株(約10%)感病后,當年并不迅速枯死,而是到次年春或初夏枯死。在日本北方地區(qū),病株中約有50%屬于越年枯死。枝條枯死:該癥狀類型與上述的兩種不同。植株感病后,在1~2年內并不全株枯死,一般僅為樹冠上少量枝條枯死,隨時間推移,逐漸增多,直至全株。當前41頁,總共82頁。當年枯死型的發(fā)展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1、外觀正常,樹脂分泌減少,蒸騰作用下降,在嫩枝上可見媒介昆蟲啃食樹皮的痕跡。當前42頁,總共82頁。2、針葉開始變色,樹脂停止分泌,可見產卵刻槽及其他甲蟲侵害的痕跡。當前43頁,總共82頁。3、大部分針葉變黃褐色,植株開始萎蔫。當前44頁,總共82頁。4、針葉全部變黃褐至紅褐色,整株干枯死亡。當前45頁,總共82頁。感病松樹常表現以下特點:發(fā)病時間,8月下旬到11月上旬,越年枯死表現在4-6月份;針葉顏色變化,由綠色漸漸失去光澤,后變黃,最后變?yōu)榧t褐色,針葉不脫落;樹皮上常常能夠觀察到天牛的產卵刻巢;用刀刮去部分樹皮,無樹脂流出。林間枯死木診斷

當前46頁,總共82頁。(三)病原松材線蟲(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

)當前47頁,總共82頁。傘滑刃屬Bursaphelenchus唇區(qū)高,頭部和身體界線明顯;口針細,基部有小的膨大;中食道球橢圓形,占體寬的2/3以上;雌蟲卵巢1個,陰門位于73%處,有陰門蓋;雄蟲交合刺大,弓形,喙突明顯,交合刺遠端膨大。當前48頁,總共82頁。松材線蟲(B.xylophilus)還具有以下典型特征雌蟲有明顯的陰門蓋;雌蟲具有圓型尾端。雄蟲有典型的遠短膨大的交合刺;雄蟲有端生交合傘;當前49頁,總共82頁。當前50頁,總共82頁。當前51頁,總共82頁。當前52頁,總共82頁。當前53頁,總共82頁。當前54頁,總共82頁。當前55頁,總共82頁。當前56頁,總共82頁。當前57頁,總共82頁。當前58頁,總共82頁。當前59頁,總共82頁。(三)發(fā)病規(guī)律1、松材線蟲的生活史

2、松材線蟲病的傳播媒介

3、病害傳播方式當前60頁,總共82頁。當前61頁,總共82頁。傳播媒介主要是松墨天牛當前62頁,總共82頁。天?!叹嚯x(774.4m/年)

松褐天牛在松林間飛翔和傳播松材線蟲病的距離不足200米;日本報道主要集中在700米半徑內,但在空曠地最遠的飛行距離才達3.3公里。日本――9種

松墨天牛等美國――6種

小灰長角天牛等中國――松褐天牛、小灰長角天牛、臺灣長角天牛、縱坑切梢小蠹蟲、羅翅土白蟻。楊榮錚:松褐天牛、云杉花黑天牛、褐幽天牛、短角幽天牛等。當前63頁,總共82頁。線蟲—天?!蓸淙哧P系

天牛成蟲飛至健康松樹上補充營養(yǎng),線蟲由傷口侵入枝條;線蟲在樹體內取食薄壁細胞,樹脂分泌減少;天牛在感病植株枝條上產卵,以后孵化為幼蟲;線蟲在樹體內繁殖,寄主于夏秋枯死;線蟲在寄主體內數量漸減,多為幼蟲LⅢ越冬;天牛3~4齡幼蟲鉆入木質部越冬;次春天牛化蛹;線蟲LⅢ移至蛹室;天牛羽化,線蟲LⅣ移至天牛成蟲體,然后兩者都離開病死木。當前64頁,總共82頁。當前65頁,總共82頁。3、病害傳播方式松材線蟲病的傳播方式有自然傳播、人為傳播以及病-健松樹根系接觸傳播三種。自然傳播松材線蟲病的自然傳播借助傳媒天牛的活動。在我國,每年5-9月份病死松樹是松墨天牛傳播松材線蟲并導致病害流行的根源。當前66頁,總共82頁。人為傳播由于傳媒天牛飛翔能力有限,因此,松材線蟲病的遠距離擴散蔓延主要借助人為傳播。例:安徽省馬鞍山林場松材線蟲病的傳入原因之一是由臨近的一家工廠曾從南京病區(qū)調入未經處理的病材制作的包裝箱。當前67頁,總共82頁。人為76.24%自然23.76%疫木37.66%包裝箱41.56%電纜盤

18.21%光纜盤

2.60%傳播方式傳播載體傳播方式及載體

重慶四川雅安金鳳寺當前68頁,總共82頁。人為76.24%自然23.76%疫木37.66%包裝箱41.56%電纜盤

18.21%光纜盤

2.60%傳播源傳播方式傳播載體當前69頁,總共82頁。人為76.24%自然23.76%疫木37.66%包裝箱41.56%電纜盤

18.21%光纜盤

2.60%傳播源傳播方式傳播載體當前70頁,總共82頁。人為76.24%自然23.76%疫木37.66%包裝箱41.56%電纜盤

18.21%光纜盤

2.60%傳播源傳播方式傳播載體當前71頁,總共82頁。(五)松材線蟲病綜合治理1、檢疫外檢:各口岸應對調進的木材進行嚴格檢疫,加強木材和木質包裝材料的檢驗,防止病害從外國傳入。內檢:按森林病蟲害檢疫規(guī)程,在疫區(qū)邊緣重要交通要道建立哨卡,疫區(qū)內松材及其制品一律嚴禁外運,與疫區(qū)毗鄰的非疫區(qū),要加強邊界地段的定期檢測工作,防止病害傳入。當前72頁,總共82頁。2、清理和處理林間病死樹,因地制宜進行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