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教案_第1頁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教案_第2頁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教案_第3頁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教案_第4頁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教案第七單元單元概述本單元以“四時景物皆成趣”為主題,編排了三篇精讀課文《古詩詞三首》《四季之美》《鳥的天堂》和一篇略讀課文《月跡》。圍繞本單元主題,安排了一次習作和一個語文園地?!豆旁娫~三首》分別描寫了秋天傍晚雨后山中的景色、江南深秋夜景、戍邊夜景?!端募局馈分械淖髡哌x擇了與春夏秋冬四季相對應的四個時刻:黎明、夜晚、黃昏、早晨來詠唱。《鳥的天堂》記敘了作者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tài)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群鳥活動的景象?!对论E》寫了中秋之夜,為了尋找月亮,一群孩子從屋里追到院子,從院子追到河灘的場景,充滿童真、童趣。教學本單元課文,要引導學生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了解景物的不同特點,從中感悟獨特的韻味,感受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1.掌握重點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詞和指定的課文。2.理解詩句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3.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4.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段。5.體會作者細膩的感受和動人的描寫。6.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寫出景物的動態(tài)變化。重點1.掌握本單元的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難點體會作者細膩的感受和動人的描寫?!豆旁娫~三首》3課時《四季之美》2課時《鳥的天堂》2課時《月跡》1課時習作:________即景2課時語文園地2課時21古詩詞三首《山居秋暝》描繪了秋天傍晚雨后山中的美景?!稐鳂蛞共础穼懥俗髡邔仙钋镆咕暗挠^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長相思》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xiāng)寄情的佳作,體現了將士們對故鄉(xiāng)的思念,表達了作者羈旅懷鄉(xiāng)之情。課文中的詩詞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所以學起來相對容易。教學時要善于利用學生的積累,引入新課的學習并善于發(fā)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理解的盲點,適當點撥,使學生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詩句中的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1.學生應該已經積累了一些描寫景物的詩詞,要善于利用學生的積累,引入新課的學習。2.可以按順序一首一首地進行教學。理解詩的大意,體會詩句中的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通過誦讀來積累語言?!局R與技能】1.讀寫本課字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楓橋夜泊》。3.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等方法理解詩詞意思。說說哪些是靜態(tài)描寫,哪些是動態(tài)描寫?!具^程與方法】在抓住景物想象詩境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揣摩作者通過景物表達感情的方法?!厩楦小B(tài)度與價值觀】在朗讀中體會作者透過語言文字表達的情感。重點1.通過多種方法感知詩詞大意。2.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體會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難點體會作者透過語言文字表達的情感。教師:生字新詞卡片及相關多媒體課件。學生:搜集、閱讀王維、張繼、納蘭性德的作品。3課時第一課時1.學習古詩《山居秋暝》,正確讀寫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說說哪些是靜態(tài)描寫,哪些是動態(tài)描寫。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難點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說說哪些是靜態(tài)描寫,哪些是動態(tài)描寫。一、激發(fā)興趣,引入新課1.同學們都學過哪些王維的古詩?2.今天我們來學習唐朝大詩人王維寫的古詩《山居秋暝》。(板書詩題)3.從詩題中你看到了什么?(寫這首詩的地點和時間。)二、初讀詩句,培養(yǎng)自學能力1.預習要求。(1)誦讀古詩,讀準詩句。(2)認讀生字,學記生字。(3)借助注釋,整體了解古詩大意。2.學生完成預習。3.學生匯報學習情況。(1)認讀詞語。(2)朗讀詩句。三、學古詩,賞析古詩1.簡介作者。(師生交流)過渡:王維的詩被蘇軾稱贊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毕旅嫖覀兺ㄟ^捕捉詩的意象,品味詩的意境來賞析這一特點。2.解詩句,想畫面。(1)讀一讀注釋,并借助工具書理解詩句的意思。(2)師生共同交流詩句的意思。3.品析古詩。(1)我們首先找出詩中的寫景部分??丈叫掠旰螅鞖馔韥砬?。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2)“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寫出了什么樣的意境?(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清新,景色美妙。這給全詩創(chuàng)造了一個寂靜、清新、幽雅的環(huán)境。)這兩句詩與詩題有什么聯系?(緊扣詩題,點出了時間、地點、季節(jié)。)(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和“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中,哪些是靜態(tài)描寫,哪些是動態(tài)描寫?(“明月松間照”是靜態(tài)描寫;“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是動態(tài)描寫。)(4)六句寫景的句子,寫了哪些景物?寫出了怎樣的意境美?(月、松、泉、石、竹、浣女、蓮、漁舟,自然美、生活美。)(5)這幾句作為畫面太過簡單,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把畫面具體地描繪出來,大約200字。參考范例:“明月松間照”——暮色蒼茫,皎潔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銀色的月光透過松樹的枝葉,星星點點地灑下來?!吧弰酉聺O舟”——密密的荷葉紛紛倒向兩旁,蓮花搖動,水波蕩漾,原來是順流而下的漁舟正輕盈地穿過荷花叢,弄亂了荷塘月色,劃破了大山的寧靜。(6)總結畫面內容??丈接旰蟮那餂?,松間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聲音,浣衣村女的笑聲,漁舟穿過荷叢的動態(tài)美,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聲有色,有景有人,有靜有動,構成了清新秀麗的鄉(xiāng)村生活圖景。(7)翻譯最后一句,并體會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春天的芳華景物已在不知不覺中衰敗,秋景很美,我還是愿意留居山中,不想歸去。表達了作者欲遠離塵世歸隱山林,不再回到紛紛擾擾的官場中去的強烈愿望。體現了作者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四、指導學生背誦古詩山居秋暝王維明月松清泉石——自然美竹喧浣女蓮動漁舟——生活美第二課時1.認讀字詞,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2.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情,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3.找出詩句中的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重點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難點說說詩句中的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一、質疑導入1.大屏幕顯示:流連的鐘聲還在敲打我的無眠塵封的日子始終不會是一片云煙——《濤聲依舊》2.是誰在敲打我的無眠?3.學生交流。4.是流連的鐘聲,這鐘聲從哪傳來的?5.就從我們接下來學習的這首詩中傳來。江蘇的寒山寺因為唐代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而名噪一時。這首詩究竟散發(fā)出怎樣的魅力,讓我們一同走進張繼的《楓橋夜泊》。二、初讀古詩,把課文讀流利教師提示學生讀好“泊、愁、寺”,并示范朗讀。三、了解詩意1.解釋題目。2.對照課后注釋,了解每句詩的大體意思。四、感受畫面1.我國古詩歷來注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通過剛才的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學生交流。3.教師小結。(詩中描寫的靜態(tài)景物有:月、霜、江楓、漁火;動態(tài)景物有:烏啼。)五、想象景象,體會感情1.本詩包括題目僅32個字,卻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同學們再讀一讀詩歌,找一找,詩人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2.面對這夜景,詩人是怎樣一種心情?從詩中的哪個字可以看出來?詩人愁到什么程度了?又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眠”是什么意思?那詩人不是睡著了嗎,你是怎么理解的?3.詩人可能在愁些什么?江南水鄉(xiāng)的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詩人的眼中,這一切都激起了他的愁緒。月亮緩緩下墜——烏鴉的叫聲本來就很凄慘——天氣寒冷,周圍布滿了霜氣——河邊孤單的楓樹——漁船上的點點燈火——遠處傳來的悠遠的鐘聲——總之,全詩一“愁”字,使得詩人所看到的、聽到的、觸到的,都染上濃濃的“愁”之色彩??吹搅税?,這就是詩人的高明之處。這種寫法就叫“借景抒情”。帶著詩人的愁緒,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邊體會詩人的心情,邊想象畫面。4.你愁過嗎?是否看到那些美好的東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詩人寫得多真實呀!帶著詩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過的愁,我們再來讀這首詩,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六、自由背誦古詩,默寫古詩楓橋夜泊K看、聽eq\b\lc\{\rc\}(\a\vs4\al\co1(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夜半鐘聲))eq\a\vs4\al(借景,抒情)第三課時1.學習字詞。2理解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3.整體把握三首詩詞的作者在表達方法上的異同。重點1.有感情地朗讀《長相思》。2.體會作者的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難點整體把握三首詩詞的作者在表達方法上的異同。一、復習導入前面我們學習了兩首描寫景色的古詩,誰能背誦給大家聽?(指名背誦《楓橋夜泊》和《山居秋暝》)我們學習前面兩首古詩時,運用了哪些學習方法,誰能說給大家聽一聽?(讀古詩、知作者、解詩句、想畫面、悟詩情。)這節(jié)課,我們就請同學們運用這些方法來自主學習古詞《長相思》。如果遇到困難,同學間可以互相幫助,也可以請教老師。二、指導預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1.出示自學提示。(1)誦讀全詞,讀準生字及語句。(2)認讀生字新詞,識記生字。(3)邊讀詞,邊根據注釋理解意思。(4)同桌交流。2.學生自學。3.匯報交流學習情況。(1)讀準字音。(2)記憶生字。(3)一字組多詞。三、學詞句,知詞意1.朗讀詞,讀準字音。自由讀→小組讀→齊讀→指名讀2.知作者。(師生交流)3.理解詞意,展開想象。(1)朗讀古詞,結合注釋,理解句意。(2)整體感知。①作者在詞中描繪了哪些景物,你能確定是哪里的景物嗎?(山、水、山海關、風、雪、千帳燈。邊塞的景。)②你能體會出這首詞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嗎?(表達羈旅懷鄉(xiāng)之情。)4.共同品悟。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吧揭怀蹋怀獭闭f明了此時離故鄉(xiāng)之遠,行軍之艱難。“千帳燈”說明此行隊伍人多。意思:將士們跋山涉水,向山海關那邊進發(fā)。夜里,將士住宿的千余座帳篷里都點起了燈。讀了這句詩,你能想象出將士們宿營的情景嗎?(在這羈旅野外的深夜,頂頂帳篷,點點燈火,也算得上是一道特殊景觀,足見將士之多,聲勢之浩大。)作者在這樣一個夜晚,會想到什么呢?(會想到家鄉(xiāng),想到家中的親人,想到家的溫暖。)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帮L一更,雪一更”說明夜晚天氣變得更惡劣了,“故園”指故鄉(xiāng)。意思:入夜,又是刮風,又是下雪,將士們從睡夢中醒來,再也睡不著了,不禁思念起故鄉(xiāng)來,因為故鄉(xiāng)溫暖、寧靜,沒有寒風朔雪之聲。作者為什么會想到“故園”?他會想到故園的什么?(作者在風雪交加的寒冷冬夜里,一人在外遠征,很自然就會想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想到家中的親人,想到家中的溫暖舒適,想到與家人在一起的快樂。)在第二句中,哪幾個詞最能表現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故園無此聲”。雖寥寥幾個字,卻把將士的內心世界袒露無遺,使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意自然酣暢地流露出來。)5.這么優(yōu)秀的一篇思鄉(xiāng)之作,讓我們記住它吧!(學生背誦)四、再次品味三首古詩詞這三首古詩詞有什么相同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呢?(這三首古詩詞所表達的情感不一樣。但表達方法基本相似,都是借助景物抒發(fā)情感。)長相思納蘭性德身在征途心系故園——思鄉(xiāng)教學本課時,我按順序一首一首地進行教學,有導有放。采取了復習古詩的學習方法導入,從而引導學生用自學、匯報的方式進行學習。學習三首古詩詞時,我都注重引導學生理解詩意,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帶領學生在詩中“走個來回”,從語言文字中來,再到語言文字中去。讓學生不僅學習、積累、感悟詩句,還學習詩人的寫作及表達方法。22四季之美歌詠四時晨昏之美,是從古至今文學家的同好,但因作家個人氣質、心境的不同而各有所愛,各有所感。清少納言心性敏感,對外界事物感受力強,同時又充滿女性的寬厚慈愛,因此,到了她的筆下,她選擇了與春夏秋冬四季相對應的,她認為最美的四個時刻:黎明、夜晚、黃昏、早晨來詠唱?!按禾臁杳鳌眲尤说氖巧实拿溃炜盏娜岷团c云彩的鮮亮互相映襯?!跋奶臁雇怼泵匀说氖俏灮鹣x的翩翩飛舞,月夜、暗夜、雨夜都無妨,哪怕是星星點點朦朧的微光也足夠喚起美的感覺?!扒锾臁S昏”感人的是夕陽照山時的點點歸鴉和比翼聯飛的雁字,還有風聲蟲鳴的合唱。“冬天——早晨”可人的是手捧著暖和的火盆時的心情,這是下雪時、下霜時,甚至無雪無霜時都需要的。四時瑣屑,信筆寫來,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溫暖,冬天的和諧,都細膩真摯,溢于言表。不是一個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人是不會寫出如此文字的。學生接觸過寫景的文章,但那些文章場景很具體,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風景。而這篇課文,作者采用片段式的寫法,選取了獨具韻味的四季風景,用“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表現出詩人對生命的熱愛。這種體裁的文章對學生而言較為陌生。1.整體感知,把握思路。首先要賞析景物描寫,弄清文章描寫了哪些畫面和對象。2.反復品讀,體味語言。讓學生進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去。認真誦讀,邊讀邊在腦海里“放映”文字的影像,邊讀邊品味語言本身之精彩;可以認真默讀,靜靜地欣賞優(yōu)美雋永的語言,品味語言背后的意味情味,評價課文的語言風格;可以背誦課文片段,記誦一些優(yōu)美、精警的語句,獲得良好的語感。【知識與技能】1.認讀本課字詞。2.反復朗讀課文,體會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背誦課文。3.仿照課文,用幾句話寫一寫自己印象最深的某個景致?!具^程與方法】1.通過深入課文的讀,體會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2.通過對句子的品味,體會課文中的動態(tài)描寫。【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對大自然、對生命的熱愛之情。重點反復朗讀課文,體會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難點感受作者對大自然、對生命的熱愛之情。教師:課件。學生:了解作者和她的作品。2課時第一課時1.認讀本課字詞,初讀課文。2.找出作者筆下表現四季之美的場景。重點學習生字詞。難點找出作者筆下表現四季之美的場景。一、情景創(chuàng)設播放歌曲《四季歌》。二、詩詞導入1.大自然是一座寶藏,一年四季給我們翻開一頁又一頁絢麗多姿的畫面,請同學們來談談你最喜歡的一句詩句或名言。2.教師播放課件,出示一些描寫四季景象的古詩詞。3.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四季的課文,去看看清少納言筆下的四季之美。(板書課題)三、初讀課文1.出示《枕草子》,認識作者。學生交流,說說課前查閱的資料。教師總結。2.自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3.檢查讀文。(1)檢查字詞。(2)指名學生讀課文。4.快速讀課文,用筆畫出每自然段的中心句。5.全班交流自己認為美的片段,讀一讀。春——黎明夏——夜晚秋——黃昏冬——早晨四、布置作業(yè)再次觀察讓自己印象深刻的某個景致。eq\a\vs4\al(四,季,之,美)eq\b\lc\{(\a\vs4\al\co1(春——黎明,夏——夜晚,秋——黃昏,冬——早晨))第二課時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感受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體會課文中的動態(tài)描寫。3.用幾句話寫一寫自己印象最深的某個景致。重點感受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體會課文中的動態(tài)描寫。難點寫一寫自己印象最深的某個景致。一、詩意導入,直奔中心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這篇小散文,感受到洋溢其中的與眾不同的美。這節(jié)課,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幅四季之美的圖畫中,去品味,去欣賞。二、走進文本,品文悟味(一)春之黎明1.出示圖片“黎明”。2.請學生就圖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3.播放課文第1自然段錄音。4.指名學生讀。5.畫出這一自然段中描寫顏色的詞。泛著魚肚色紅紅紫紅紫6.讀了這些詞語,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一幅畫面?7.學生交流。(二)夏之夜晚1.學生閉上眼睛想象,教師范讀第2自然段。2.說一說這一自然段寫出了哪些夜晚的景色。3.學生交流。(明亮的月夜、暗夜、蒙蒙細雨的夜晚。)4.作者喜歡夜晚的什么?(螢火蟲)5.你們見過螢火蟲飛舞的夜晚嗎?(播放視頻)6.齊讀“即使是蒙蒙細雨的夜晚,也有一只兩只螢火蟲,閃著朦朧的微光在飛行,這情景著實迷人”。7.你會用幾句詩來表達這句話嗎?(三)秋之黃昏1.說說這一自然段中寫到了哪些動態(tài)的景物。(歸鴉、大雁、夕陽、風聲、蟲鳴。)2.想想文中用為什么用“點點”形容“歸鴉”。3.學生交流。4.理解“比翼而飛”的意思,這個詞語讓你想到了什么?5.是什么讓人“心曠神怡”?6.同桌互讀。(四)冬之清晨1.齊讀這一自然段。2.比較這一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區(qū)別。3.比起“落雪的早晨”,作者更喜歡什么樣的早晨?4.作者“掃興”的是什么?三、朗讀課文,嘗試背誦1.同桌分自然段互讀。2.根據課件,配樂朗讀。3.指名嘗試背誦。4.根據板書,學生背誦。四、回顧寫法,仿寫景致1.學生交流這篇課文的特點。(文字不多,但讓人印象深刻;景致不多,卻讓人感到美。)2.學生嘗試寫一寫自己觀察的景致。3.全班交流。eq\a\vs4\al(四,季,之,美)eq\b\lc\{(\a\vs4\al\co1(黎明魚肚色紅暈彩云,夏——夜晚明亮暗夜蒙蒙細雨,秋——黃昏夕陽歸鴉大雁風聲蟲鳴,冬——早晨滿霜無雪無霜))教學本課時,我引導學生真正理解課文表達的意思,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明白作者為什么采用相應的寫法。在教學中,不講寫法,只是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借助課件中的情景展示,引導學生步入一幅幅不同的場景中,用語言描繪想象的景象。即使描繪得不生動,也無關緊要,只是帶領著學生品味語言,從中體會獨特的四季韻味。23鳥的天堂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tài)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群鳥活動的景象。寬闊清澈的河流,充滿生機的大榕樹,活潑可愛的小鳥,構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風景畫,展示了一派美麗動人的南國風光。課文語言質樸、感情真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讓我們的心為之顫動,情為之動容。課文語言質樸,動靜結合,美不勝收,觀察有序,筆法細膩,易讀易記,情感真摯,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而且語言淺顯,學生理解內容的難度不大。以讀為本是中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本節(jié)課我想用最簡單的朗讀、感悟的方法來教學本課,抓住關鍵的詞語咀嚼、品味、賞析升華,讓學生在課堂有滋有味地讀,無拘無束的表達感受。【知識與技能】1.認讀本課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第8自然段。2.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鳥的天堂”傍晚和早晨不同的特點?!具^程與方法】通過朗讀、感悟,體會榕樹的大和“鳥的天堂”的熱鬧,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孩子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重點理解作者為什么感嘆“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難點體會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師:本課課件。學生:預習課文。2課時第一課時1.檢查預習情況,質疑問難。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容。3.理清層次,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重點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難點理清層次,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一、問題導入孩子們,根據你們的理解,告訴老師,“天堂”是一個怎樣的地方?(沒有煩惱,自由快樂的地方。)那根據你們對生活的觀察,鳥的天堂一般會在哪個地方呢?(樹林里。)是啊,樹林是鳥的天堂。好,今天我們將學習文學大師巴金先生所寫的《鳥的天堂》,一起來看看那是一個怎樣的地方。(板書課題)二、預習檢查,整體感知1.指讀課文,正音,解詞。2.畫出文中你認為寫得美的詞句來讀一讀,細細體會。3.自由讀課文,質疑問難。三、揭題,學生自悟1.“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樣理解?文中“鳥的天堂”指的是什么?2.默讀全文思考:作者去了幾次“鳥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兩次。第一次是在黃昏,鳥都休息了,因此作者著重描寫了“天堂”本身——大榕樹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正是鳥兒最活躍的時刻,所以著重寫了“天堂”里的居民——鳥兒熱鬧活動的情景。)3.小組討論:我們把作者兩次游覽“鳥的天堂”各作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幾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們劃船出去游玩。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寫“我”和朋友們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了“鳥的天堂”——大榕樹。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寫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們再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了“鳥的天堂”里的居民——鳥兒的活動情景。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寫作者對“鳥的天堂”的贊美和留戀。鳥的天堂鳥的天堂——大榕樹第二課時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2.了解課文描寫景物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的方法。3.體會作者兩次看到的“鳥的天堂”的情景有什么不同。重點了解作者描寫景物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的方法。難點說說作者為什么感嘆“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一、整體感知1.導入:請同學們先聽一段樂曲,聽后說一說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鳥朝鳳》錄音帶。鳥很多,鳥的天堂——板書)2.這節(jié)課,我們再次和巴金爺爺一起去鳥的天堂。巴金爺爺兩次去那兒,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學生接:大榕樹),第二次看到的是(學生接:鳥)。3.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快速閱讀課文,體會一下榕樹給你什么感受,鳥兒又給你什么感受。(榕樹——大、茂盛;鳥——多、歡快。)二、重點感悟體會榕樹的奇特美和群鳥紛飛時的壯觀景象。(一)請同學們選擇你喜歡的部分,抓住重點詞句深入體會,體會后放出聲音有感情地朗讀出來。用朗讀的形式加以匯報。(二)匯報交流。交流大榕樹。1.大。學生甲: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1)匯報讀,其他同學聽讀:哪兒讀得好?為什么?你聽出了什么?從哪兒聽出來的?(從“不可計數”體會出枝干數目很多,說明樹很大。)(2)重點體會“真”字。兩個“真”有什么不同呢?聽老師讀,體會一下。出示投影:學生體會出:第一個“真”意思是本來的,實際的。第二個“真”指的是確確實實。應讀出驚嘆的語氣。學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3)重點體會“又”字。指樹根很多。出示圖片:誰來指一指哪些是樹根?(體會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獨木成林的景觀。)學生丙: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4)體會“臥”字。(樹占地面積大。)(5)這株大榕樹占地面積有多大呢?誰查找到了這方面的資料?(學生答:一萬多平方米。)(6)課下大家丈量了操場和教室的面積,大家計算一下:相當于幾個操場?幾間教室?(結合具體情況請學生作答。)(7)經過換算,你有什么感受?(簡直太大了。)2.茂盛。(指名讀句,談體會)學生甲: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不留一點兒縫隙”說明樹葉多。)(1)重點體會“堆”。請同學們演示,說明葉多而密。學生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2)重點體會“顫動”。(3)同學演示,體現微微地動態(tài)。(從中我們體會到榕樹的生命力非常茂盛。)學生丙:從對大榕樹特點的描述中,我們看出作者不禁在內心深處發(fā)出感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3.看錄像:榕樹的大與茂盛。4.請學生反復朗讀這部分內容,突出重點詞句,體會榕樹的特點,在讀中表達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感受。5.請學生畫板畫,表現榕樹大而茂盛的特點。交流鳥。1.播放課件:“群鳥紛飛”的場面。使學生形象地感受這部分的動態(tài)美的描寫。2.導語: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欣賞熱鬧的場面。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第10~13自然段,盡情地感受這部分所描繪的美。3.再次默讀課文第10~13自然段,思考:從哪些重點語句中能夠體會出這里的鳥兒多?4.學生匯報。學生甲:我們繼續(xù)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兩個“到處”說明鳥很多。學生乙: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說明鳥的姿態(tài)很多,種類也很多。學生丙: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了。“應接不暇”就是說人或事情很多,接待、應付不過來。文中說鳥太多了,眼睛看不過來了。學生?。阂恢划嬅硷w了出來……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我們從中體會到鳥兒很歡快,快樂地叫著。5.教師借機指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那么,請大家想象一下,樹上還有什么姿態(tài)的鳥呢?(學生發(fā)散想象,自由說。)6.看到這么一棵奇特的榕樹,領略到樹上鳥兒歡騰的場面,作者又發(fā)出了怎樣的感嘆呢?學生齊讀(投影出示)“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教師追問。(1)從這句話中,你發(fā)現了什么?(第一個鳥的天堂有引號,而第二個則沒有。)(2)你怎樣理解這句話?(大榕樹真的是鳥的天堂。這里真真正正是鳥的天堂。鳥兒在這里棲息繁衍,過著幸福的生活。)8.配上歡快的音樂,把你們畫的小鳥,“放飛”到大榕樹上。9.再讀課文這一部分,體會熱鬧歡快的場面。10.說說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的情景有什么不同。三、了解榕樹成為“鳥的天堂”的原因1.什么原因使這棵大榕樹成為了“鳥的天堂”呢?2.學生根據查找的課外資料或其他知識加以介紹分析。3.小結:榕樹的枝繁葉茂為鳥類提供了生存空間、食物、水分,當地的居民愛鳥、護鳥,同時鳥的糞便成為榕樹生長的有機養(yǎng)料。使這棵榕樹長得愈加繁茂。四、拓展閱讀,深化主題1.自讀課后“閱讀鏈接”。2.交流自己對這段文字的理解。五、總結全文,布置作業(yè)抄寫課文第8自然段。鳥的天堂eq\b\lc\\rc\}(\a\vs4\al\co1(樹:大茂盛奇特美麗,鳥:多歡快壯觀))eq\a\vs4\al(贊美,熱愛)這么美的文章,“讀”就是破文的途徑,巴金深情地向人們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在教學時,我注重了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意識,讓他們說自己所知,訴自己所悟。通過朗朗的讀書聲,課堂活了,學生思維活了,學習的知識也自然活了,學生在“讀”中獲得知識,這種知識是扎實的。再通過對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的交流,引導學生說出它們的不同特點——一靜一動。最后的作業(yè)布置為抄寫課文的第8自然段,培養(yǎng)學生摘抄積累優(yōu)美語段的習慣。24*月跡這篇課文描寫了作者童年時代的一段美好往事。中秋之夜,為了尋找月亮,一群孩子從堂屋追到院子,從院子追到河灘,充滿童真、童趣。課文以“月跡”為題,既是因為文章描述了孩子們追尋中秋之月蹤跡的趣事,也是因為月亮在作家心中留下了一抹溫暖的痕跡,寄托了作者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和對生活的熱愛。五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學生們自學起來問題不大。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過程是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老師引導學生不斷實現自我構建,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因此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局R與技能】1.學習本課字詞。2.默讀課文,理清課文寫作順序,說說月亮的足跡都出現在哪里?!具^程與方法】品讀課文,體味孩子在尋月過程中表現出的童真童趣?!厩楦小B(tài)度與價值觀】保持一顆童心,發(fā)現生活中的美。重點體會作者細膩的感受和動人的描寫。難點體味孩子在尋月過程中表現出的童真童趣。教師:課件。學生:預習課文,搜集有關月亮的詩句。1課時一、導入新課1.交流關于月亮的詩文。2.小結:無論是在古人的吟誦中,還是在今人的贊嘆中,月亮總是充滿著神秘感,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今天,我們將隨著賈平凹去追尋月的足跡,看看你能體會到哪些東西。(板書課題:月跡)介紹作者。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寫的是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的一件什么樣的事情?時間:中秋的夜里;地點:“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人物:奶奶、“我”和弟妹;事情:盼月——尋月——議月。歸納文章的線索:月跡。文章的重點:尋月亮。三、尋月過程,品味文本1.默讀課文,交流自己覺得有趣的地方。2.明確尋月過程(尋月所見和孩童心理的發(fā)展變化過程)。在窗前的穿衣鏡上看到了月亮,沒多久,月亮在鏡上消失了,孩子們很失望。(指名朗讀)(板書:屋中之月——失望)孩子們跑到院子里尋找月亮,“滿院子的白光”“玉玉的、銀銀的”,月亮“明顯大多了,也圓多了”,有桂樹,有嫦娥,每個人都說月亮是屬于自己的。(指名朗讀)(板書:院中望月——爭執(zhí))尋月尋出了院門,在沙灘上、在每個人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他們陶醉在月色中,而且明白了月亮是屬于每個人的。(集體朗讀)(板書:沙灘之月——滿足)教師小結:在尋月的過程中,孩子們沐浴在皎潔的月光下,既欣賞到美麗的月色,又表達了純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尋月的過程就是孩子們追求美的過程。3.理解“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引導:既然月亮屬于我們每一個人的,那無垠的天空也是屬于我們的了。教師小結: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無邊無際的天空象征著世間所有美好的事物。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尋找到生活中的美,對美的追求,應該是人生的座右銘,對于你們是如此,對于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4.教師:經過同學們的討論分析,我們對課文內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現在,我想問一個問題——為什么文章要以月跡為標題?(月跡的含義)5.展開討論。引導:月跡可以理解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跡;也可以理解為月的變化軌跡,尋月的過程就是尋找美的過程,它有軌跡。四、回歸全文,感情朗讀1.交流自己覺得文中最動人的描寫。2.同桌之間有感情地朗讀。月跡屋中之月——失望院中望月——爭執(zhí)沙灘之月——滿足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以品讀感悟法、合作交流法為主要教法,讓學生從靜態(tài)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躍的生命與涌動的激情,激發(fā)學生靈動的想象,以多種形式的朗讀和孩子們合作探究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童真童趣,極力創(chuàng)造一種充滿人文性、生活性的語文課堂,深深喚起孩子們對月下童年的美好回憶,和課文產生一種美妙和諧的共鳴。習作:________即景朝陽噴薄而出,夕陽緩緩西沉;林中百鳥爭鳴,園中鮮花怒放……大自然的變化讓我們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本次習作,引導學生觀察一種自然現象或一處自然景觀,重點觀察景物的變化,寫下觀察所得。本單元所學的課文都是寫景的,通過這些課文的學習,學生初步體會了景物的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掌握了寫景的方法。本次習作正是他們大展身手的時機。習作前布置學生仔細觀察景物的變化。習作中,通過引導學生自由表達,根據自己觀察的對象把題目補充完整,再按照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描寫景物。寫完后注意自我修改。【知識與技能】1.根據觀察的對象把題目補充完整。2.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3.注意寫出景物的動態(tài)變化?!具^程與方法】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表達自己對景物的熱愛之情。重點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寫出景物的變化。難點表達自己對景物的熱愛之情。教師:課件、例文。學生:課前觀察一種自然現象或一處自然景觀。2課時第一課時1.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寫出觀察所得。2.完成習作。重點完成習作。難點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一、創(chuàng)設情景,談話導入1.同學們,課前我們觀察了一種自然現象或一處自然景觀,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吧。2.學生自由匯報。教師和其他同學做出及時的評價與反饋。3.過渡:你們心中既然承載了這么多的美好,是不是要把它們表達出來呢,那么就讓我們大膽地來“我手寫我心?!倍?、根據素材,補充題目1.根據自己的素材,把題目補充完整。2.全班交流自己的題目。三、讀習作要求,明確寫作方法1.現在我們寫好了題目,再去看看我們的習作時要注意的幾點。出示:●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褡⒁鈱懗鼍拔锏膭討B(tài)變化,使畫面更加鮮活。2.回憶寫景的順序。空間順序、時間順序、地點轉換的順序。3.學生拿出積累本,朗讀自己積累的本單元優(yōu)美語段,并向大家說一說語段所采用的寫作方法。4.教師小結。寫景,可以采用靜態(tài)和動態(tài)相結合的方法,寫出景物之美。寫景不僅僅是寫景,還應注入自己的情感。四、巧設案例,拋磚引玉1.屏幕出示例文,引導學生集體評議,從而能夠感悟優(yōu)點,并指出缺點,由此復習已知的習作方法和注意事項。2.老師和學生集體反饋,并再次明確寫景文章的注意事項: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注意寫出景物的動態(tài)變化。3.回憶寫景文章要求:既然同學們已經練過寫景作文,下面請同學們共同回憶一下寫景作文給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自由討論)按一定順序。4.過渡回憶:除了按一定的順序來寫外,我們還要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繪,哪些屬于景物的特點呢?板書:顏色、形態(tài)、氣味、聲音、大小……5.討論:在抓住景物特點之后,最犯愁的是什么?(寫生動、形象、具體)6.怎樣能使自己的表達力求生動、形象、具體呢?我們一定要不遺余力地去使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這樣才能把所描繪的事物寫得靈動、鮮活。五、完成習作學生完成習作,教師隨堂指導。習作:________即景按一定的順序寫注意寫出景物的動態(tài)變化顏色形態(tài)氣味聲音大小生動形象具體第二課時1.使學生學會欣賞優(yōu)秀作文。2.通過講評、指導,使學生明白自己的文章存在什么毛病,學會修改自己的作文。重點評講習作。難點學生修改習作。一、復習導入1.同學們,回顧一下,本單元習作是要寫什么?2.我們本次習作有哪些要求?(1)按一定的順序寫。(2)注意寫出景物的動態(tài)變化。二、自我修改瀏覽,作常規(guī)批改(旁批)。批改時在短時間內完成對錯別字、標點符號的使用、病句等的標注和修改。拿不準的問題及時在小組中討論完成。三、同桌互改1.對文章優(yōu)美的語句、段落進行點評。2.就文章的結構、過渡的語句、題目的設置、首尾的特點進行點評。3.批改時語言要簡練。書寫必須規(guī)范。點評后要署上姓名。自評時還應寫出自己對本篇作文的感覺,如在哪些方面有了進步,還有哪些困惑,希望得到怎樣的幫助等等。四、小組互改四人一組交流,解決前兩個流程中出現的問題,推薦小組中的好文章或好段落,總結本次作文的優(yōu)劣得失。五、教師巡視教師參與批改并及時捕捉學生優(yōu)、缺點,做到心中有數,以備參考與講評。六、出示范文1.出示學生優(yōu)秀作文。2.小組內交流,匯報。3.看一看這篇文章是按照本單元寫作要求來寫的嗎?(1)本范文是按什么順序去寫的?(2)范文有沒有寫出景物的動態(tài)變化?(3)讀范文,有沒有讓你感受到奇妙和美好?七、好詞佳句欣賞八、展示學生作品習作:________即景展示佳作互評互改作文評改是一件學生能做喜歡做且可以做得很好的一件事,老師完全可以放手。學生通過點評自己及同學的作文,能更客觀、全面、清楚地發(fā)現自己作文的優(yōu)劣,對寫作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正如課程標準所說:“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調整學習心態(tài)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為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特別要重視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毙〗M合作學習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我們的課堂應鼓勵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xié)作和分享。語文園地本次語文園地有三個板塊?!敖涣髌脚_”引導學生交流如何體會本單元課文中的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詞句段運用”引導學生為元旦聯歡會設計一張海報;仿照句子把畫面寫具體?!叭辗e月累”讓學生誦讀古詩《漁歌子》。本單元的課文都是寫景的文章,語言優(yōu)美,動靜結合。本次“交流平臺”就引導學生回顧課文,感受景色之美,從中學得方法。為元旦聯歡會設計海報,富有創(chuàng)意,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生有一定的語言積累,能把句子寫具體?!敖涣髌脚_”要創(chuàng)設寬松、民主的氛圍,引導學生體會本單元課文中的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暢所欲言地說出自己的感受;“詞句段運用”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欲望。“日積月累”注重誦讀,理解詞意,想象畫面,感受古詩詞的唯美。【知識與技能】1.為元旦聯歡會設計一張海報。2.仿照例句,把畫面寫具體。3.背誦古詩《漁歌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