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工作研究:實地與實驗
LOGO主題五主講:盧守亭單位:洛陽理工學院-社會工作系LOGO第三節(jié)實驗研究第二節(jié)實地研究第一節(jié)實地與實驗:典型范例研讀目錄CONTENTS第一節(jié)實地與實驗:典型范例研讀學習要點:1.實地研究范例2.實驗研究范例3.交流討論:實地與實驗研究范文的閱讀體會與感想第一節(jié)一、實地研究范例:《低保對象福利依賴心理及反福利依賴的社會工作介入路徑研究》二、實驗研究范例:《獎勵對學前兒童違規(guī)行為影響的實驗研究》三、課堂交流討論,實地研究與實驗研究兩篇范文的閱讀體會。第二節(jié)實地研究學習要點:1.實地研究的涵義2.實地觀察的內(nèi)容3.實地研究的步驟4.實地研究的開展實地研究(fieldresearch),又稱實地觀察研究,是研究者借助記錄表格、攝影機或只依賴研究者的一本筆記,運用獨自觀察,或與受訪者面談等技巧,設法融入實地與事件中,來收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一、實地研究的涵義簡言之,實地研究是對自然發(fā)生的現(xiàn)象、事件,通過直接觀察來收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它同時也是很多研究方法的基本條件。實地研究由于傾向于仔細的(密集的)觀察,極為耗時,所以研究者常將研究縮小在一個小的范圍里,以便可以在有限的資源,特定范圍的時間、空間中,實地去研究所要探討的環(huán)境與問題,也借著觀察,用較深入的敘述將問題與現(xiàn)象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二、實地觀察的內(nèi)容場合觀察主題即觀察實地的場合及狀況如何。即進行實地觀察研究之前,研究員心中總要有個譜,到底是要看什么?0102時間因素的考慮觀察的事項觀察的事項與深度,與觀察的時間及其長短密切相關。時間架構(gòu)因素的考慮,必須特別慎重0304三、實地研究的步驟(一)選擇區(qū)域選擇區(qū)域,是說要選擇觀察研究的“實地”。所選擇的“實地”,要有其必要性、代表性和真實性。即根據(jù)所要探討的主題,在所能考慮的范圍內(nèi),要盡量選擇最必要的(即若不選擇該地,研究的結(jié)果就會有瑕疵)、有代表性的(即能使研究的結(jié)果沒有偏差)、較具有真實性的區(qū)域(以兼顧理論與實務的融合度),選擇好區(qū)域以后,研究的進行就能事半功倍。
(二)選擇使用的方法選擇使用的方法,是說要擬訂所要使用的觀察方法(或確定如何參與觀察的方法)。包括:所要觀察的項目是什么?如何記錄?進度如何?主要對象是誰?研究小組的任務如何分工?資料如何分析?
(三)觀察者的角色實地研究最主要的方法與技巧就是觀察。在研究法中,“觀察”與“介入程度”有很密切的關系,某些項目非得與受訪者完全打成一片不可,否則隔靴搔癢,不能得到所要的資料。但是參與太多時,便可能失去了客觀性,無法冷靜地看出只有局外人才能注意到的特殊現(xiàn)象。觀察也牽涉到項目的擬訂與測量的問題,若不好好規(guī)劃,便可能對不值得觀察的事項付出太多,而對必須特別注意的事項卻因大意或無知而忽略。因此,觀察時,必須把測量或記錄的原則定好,否則,所得到的資料可能會偏頗不全,此時對事實真相的了解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會增加誤解。(四)把觀察的事物意義化
實地研究最難的一點,是如何把所觀察的事物意義化。如何把所觀察的事物意義化,不僅牽涉到主觀或客觀的問題,更牽涉到研究者對事物背景了解的廣度與深度是否足夠的問題。對事物的本質(zhì)有足夠的深度了解時,我們才能解釋所見事物的意義;對事物的背景有足夠的寬度了解時,才能指出該事物在整個問題中所代表的含義。實地研究,不是對日常生活所見做流水式的報告與整理,而是把所觀察的事物賦予新的意義,使讀者能對該事物有耳目一新的認識與了解。(五)洞察力與感受力實地研究,需要研究者有較好的洞察力,能看出問題的精髓;有敏銳的感受力,能指出問題與現(xiàn)象中存在的特質(zhì)與意義;有自我了解的能力,能使研究時所觀察的事物不過分主觀,也不過度夸張,進而使整個研究能既忠實又有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給社會大眾。四、實地研究的開展1.閱讀地區(qū)的外部資料(1)閱讀類似的區(qū)域研究報告等,看看別人是如何進行其區(qū)域研究的。(2)閱讀與調(diào)查對象相關的研究報告,對研究對象的背景有個大概的了解,同時,對其使用的方法進行分析評判,以避免重蹈覆轍,再度產(chǎn)生誤差。(3)閱讀一般性的資訊,以使研究者在資源的應用上更加靈活。(4)閱讀所研究地區(qū)的文學、旅游作品,以使整個實地研究的成果更加生動與具體。(一)事前準備:各種資料的閱讀2.閱讀地區(qū)的內(nèi)部資訊研究者最好能先取得所研究區(qū)域內(nèi)部的觀點,如通過內(nèi)部的人的介紹或講解,先了解組織和組織領導者以及相關事件,使研究者能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馬上掌握該區(qū)域人與事的主軸,進而使研究事半功倍,不致在時間與精力上有太多無謂的浪費。在進行實地研究時,最有價值的資訊往往來自某個關鍵人物,他可以洞察周遭的環(huán)境,指出問題的緣由,他具有社會問題的想象力,能幫助研究者很順利地進入問題的核心。若有這個關鍵人物的協(xié)助,研究必可事半功倍,但問題是這種關鍵人物經(jīng)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實地研究的抽樣方法,不必堅持“隨機取樣”的原則,通常有:(1)配額取樣(quotasampling),對所要觀察的事件或訪問的樣本做配額的取樣,選擇某種特質(zhì)、某種數(shù)額的樣本;(2)滾雪球取樣(snowballsampling),借著第一個所訪問的對象的介紹,訪問到第二個合乎調(diào)查要求的樣本,如滾雪球一樣,愈來愈多;(3)偏差個案取樣(deviantcasesampling),以特殊的個案為主,借著對這些特殊個案的了解,來探討問題的原因、過程與結(jié)果。(二)抽樣
選定了抽樣方法,研究者在研究的區(qū)域進行研究之前,應該先決定自己在其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一般對該地區(qū)而言,研究者是陌生者的角色,所以他應具備一個完全開放的心胸與非評價的態(tài)度,對該地區(qū)的受訪者所做的任何敘述,都能試著去了解、去接納。研究者最好能將剛開始所扮演的“陌生者”角色,在短暫的時間內(nèi)轉(zhuǎn)化為“客人”的角色,甚或是“朋友”角色。因為實地研究的成敗與否,主要取決于研究者與當?shù)鼐用窠⒌年P系如何。(三)進入實地研究在資料的收集方面,不同的研究所需要的工具不同,有的研究需要錄音機,有的則需要筆記本。不過一般而言,實地研究收集資料時所需要的工具不外乎錄音機、攝影機、照相機、記事本等,這些工具應該事先就準備好。進入實地后因地、因事制宜,使用不同的工具來收集資料。離開研究情境以后,應迅速把所拍、所錄的資料予以文字化,對實地研究過程中所發(fā)生的事件進行整理,并將記錄用不同標題分開,以便日后有更系統(tǒng)的分析。當然,記錄的類型也有各種不同的形態(tài),有流水式的描述、有對特別情境的詳細說明、有個人的印象和感覺、有各類的附注,這些資料都能幫助研究者喚回被遺忘的記憶。(四)收集資料
當各類資料收集完畢以后,整理記錄的工作更具挑戰(zhàn)性??筛鶕?jù)人物分類,也可按照事件或年代順序來分類,不同的檔案分類將影響資料的分析。資料整理過程中、記錄中需要留白,以便新資料的加入,對資料有新的理念與發(fā)現(xiàn)時也方便加入。(五)整理記錄
實地研究的資料分析策略,主要是“尋找模式”,從實地研究時所觀察到的一些事件,查看是否有重復的模式,看看是否能從這些重復的事件中尋找出“模型”或“典型”。如果能借著實地研究的資料尋找其共同點,建立其模型,那將是很有價值的收獲。相反地,不找共同模型而尋找偏差的個案,也是一種策略。不尋常、不典型或稀少的事件,從研究的角度而言,也頗為重要。(六)實地研究的分析策略第三節(jié)實驗研究學習要點:1.實驗及其基本要素2.實驗的邏輯3.實驗研究的條件、程序與類型4.案例:實驗研究設計LOGO一、實驗及其基本要素(一)實驗的涵義實驗,是一種經(jīng)過精心的設計,并在高度控制的條件下,通過操縱某些因素,來研究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方法。其基本目標,是確定兩個變量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LOGO(二)實驗的基本要素1.自變量與因變量自變量,是引起其他變量變化的變量,也稱作原因變量,在實驗研究中,又稱作實驗刺激(experimentalstimulus),它是研究者對實驗組進行前后測之間通過操縱引入的變量。因變量,又稱作結(jié)果變量,在實驗研究中,是研究所測量的變量。實驗研究的基本內(nèi)容,是考察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即考察實驗刺激對因變量的影響。LOGO2.前測與后測在一項實驗設計中,通常需要對因變量(或結(jié)果變量)進行前后兩次相同的測量。第一次在給予實驗刺激之前,稱為前測(pretest)。第二次則在給予實驗刺激之后,稱為后測(posttest)。研究者通過比較前測和后測的結(jié)果,來衡量因變量在被給予實驗刺激前后所發(fā)生的變化,反映實驗刺激(自變量)對因變量所產(chǎn)生的影響。這種測量,既可以是一次自填式問卷調(diào)查,也可以是一項態(tài)度測驗,還可以是一次結(jié)構(gòu)式觀察或結(jié)構(gòu)式訪問。LOGO3.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experimentalgroup),是實驗過程中接受實驗刺激的那一組對象;控制組(controlgroup)也稱為對照組,它是各方面與實驗組都相同,但在實驗過程中并不給予其實驗刺激的一組對象。控制組的作用,是向我們顯示,如果不接受實驗刺激那樣的處理,那么實驗組將會發(fā)生什么。在實驗研究過程中,研究者不僅觀察接受實驗刺激的實驗組,同時他們也觀察沒有接受實驗刺激的控制組,并通過比較對這兩組對象的觀察結(jié)果,來分析和說明實驗刺激的作用和影響。LOGO二、實驗的邏輯(一)基本分析邏輯LOGO(二)控制組邏輯LOGO舉例:假設研究者要探討“新的教學方式”(自變量)與“學生成績提高”(因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他選擇了兩個各方面情況都差不多的班級,并在開學初對這兩個班級的學生進行了相同科目、相同試卷的測驗(前測)。然后,在其中一個班級(實驗組)按一種新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給予實驗刺激),而在另一個班級(控制組)中,仍按照原來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學期末,他再對這兩個班級的學生進行第二次相同科目、相同試卷的測驗(后測),并對測量結(jié)果進行比較。如果兩班學生后來的學習成績相差無幾,則說明新的教學方式(實驗刺激)并沒有起作用;如果只有實驗組的成績高了,而控制組的成績沒變化,或者雖然兩班學生的成績都提高了,但實驗組學生的成績提高得更多,則我們可以將此看作新的教學法所起的作用和產(chǎn)生的影響。LOGO三、實驗研究的條件(一)必須建立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假設實驗研究的目標,就是檢驗和證明因果關系。因此,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假設是實驗研究的邏輯起點。在進行一項具體實驗時,研究者必須事先建立起兩個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明確的假設。同時,研究者應了解他所要引入的自變量是什么,他要測量的因變量是什么,特別是要清楚如何引入作為自變量的實驗刺激。LOGO(二)自變量必須能夠很好地被“孤立”所要引入和觀測其效果的變量,必須能夠與其他變量隔離開,即實驗環(huán)境能夠很好地“封閉”起來。在許多實際研究中,這一點往往是最難做到的。LOGO(三)自變量必須是可以改變的、容易操縱的最簡單的改變是“有”和“無”,而對應的操縱則是“給予實驗刺激”和“不給予實驗激”,更為復雜的改變則是程度上的變化,比如“強”“中”和“弱”等。其對應的操作則是類似于“十分困難的考試”“一般難易程度的考試”和“十分容易的考試”。LOGO(四)實驗程序和操作必須能夠重復進行實驗,作為社會研究方法中與自然科學方法最接近、程序和操作也最嚴格的一種研究方式,可重復性是其必須具備的重要條件之一。從另一個角度說,實驗的可重復性,也是實驗結(jié)果具有高確定性的重要基礎。LOGO(五)必須具有高度的控制條件和能力對實驗對象(包括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嚴格控制,以及對實驗環(huán)境的高度把握,共同決定著實驗研究的結(jié)論的準確程度??梢哉f,控制是實驗研究最本質(zhì)的特征,沒有控制就沒有實驗。因為如果在實驗中缺乏適當?shù)?、準確的控制,就無法確定實驗所得到的結(jié)果,究竟是由于他所假設的因素(自變量)所導致,還是由于其他一些未能加以控制的因素所導致。LOGO四、實驗研究的程序
五、實驗研究的類型(一)實驗室實驗與實地實驗實驗室研究,就是在實驗室內(nèi)所進行的研究。它把受試者分為兩組,即實驗組與控制組。所要檢測的變量完全控制在實驗室內(nèi),受試者的一舉一動都在實驗室內(nèi)研究者的掌控之中,實驗項目的實施、如何實施(劑量多少等)都在嚴謹?shù)囊?guī)劃當中,在實驗施行完畢后,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之間的差距,這就是典型的實驗室研究。實地實驗,則把實驗對象放在實地的情境里,對其做實驗處遇的工作。(二)標準實驗與準實驗設計標準實驗,指完全滿足實驗設計必備條件的實驗。這些條件通常包括:隨機指派實驗對象以形成兩個或多個相同的組、前測和后測、實驗環(huán)境的封閉、實驗刺激的控制和操縱等等。這種嚴格的實驗設計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應用,常常受到社會研究的對象和內(nèi)容的限制。準實驗設計,指未能完全滿足實驗設計必備條件的實驗。通常包括以下類型:1.具有不等同組的僅有后測的設計
2.有前測和后測的單組設計3.僅有后測的單組設計
LOGO六、案例:實驗研究設計(一)經(jīng)典實驗設計案例1.理論架構(gòu)LOGO其實施步驟如下:(1)隨機指派實驗對象到實驗組和控制組;(2)對兩個組的對象同時進行第一次測量,即前測;(3)對實驗組給予實驗刺激,但不對控制組實施這種刺激;(4)對兩個組的對象同時進行第二次測量,即后測;(5)比較和分析兩個組前后兩次測量結(jié)果之間的差別,得出實驗刺激的影響。LOGO假定我們要驗證假設:觀看電影將使大學生減少對老年人的偏見。首先,我們從學校中隨機抽選出若干名大學生,按姓氏筆畫將他們排序,然后采用隨機指派的方法,將其中序號為單數(shù)的一半學生分到實驗組,序號為偶數(shù)的另一半學生分到控制組。接著,我們在保證無特殊事件會影響到這兩組學生的兩周中實施這一實驗。我們先用一組涉及對老年人態(tài)度的量表對兩組學生同時進行一次態(tài)度測驗,分別得到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前測態(tài)度得分(記為Be和Bc)。一周后,我們對實驗組的學生放映一場反映老年人生活、困難、需求,以及老年人對社會和家庭的貢獻等內(nèi)容的電影;但控制組的學生不看這場電影。又過了一周,我們再次對這兩組學生進行第二次量表測驗,分別得到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后測態(tài)度得分(記為Ae和Ac)。2.實例LOGO如果偏見量表上的得分越高表明對老年人的偏見越大,且兩次測量得到下列結(jié)果(盡管兩個組前測的實際得分可能會由于隨機誤差而略有差別,為方便起見,假定二者相同,都為85分):LOGO1.假設:(1)如果兩個群體彼此競爭,他們相互之間會逐漸產(chǎn)生出不友好的行為模式。(2)如果兩個群體相互之間有敵意,那么,僅僅讓他們相互接觸并不能有效地減少群體間的沖突與緊張。(3)如果有敵意的兩個群體強烈需求某物,而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得到,那么,他們會聯(lián)合起來達到這一目標。(4)如果兩個彼此有敵意的群體通過共同的努力,達到了他們共同的目標,那么,他們彼此之間的行為模式會變得比較友好。(二)實地實驗設計案例LOGO為驗證假設,組織一個夏令營,針對研究的目標,選擇一些具有相似社會背景的十一二歲的男孩。2.情景設置LOGO(1)第一階段:最初的六天。在孩子們來到夏令營的最初六天中,研究者有意將他們分為兩組。每一組都培養(yǎng)出很強的凝聚力,并且都意識不到另一組的存在。盡管兩個組相隔并不遠,他們卻彼此看不到對方,也聽不見對方的聲音。每一組都有自己的設施,用于游泳、劃船、開營火會等。在出外野餐、準備營火晚會、改進游泳設施,以及尋找“寶藏”等游戲中,孩子們之間共同的、為達到整體的目標而彼此依賴的行為增加了,群體的凝聚力形成了。第一階段結(jié)束前,兩個組都取了名字(“鷹”和“響尾蛇”),成員中形成了明確的等級、個人的角色要求以及各種規(guī)范。3.實驗步驟:LOGO(2)第二階段:接下來的六天。在第二個六天,研究者通過各種比賽使兩個組進行競爭性的接觸(籃球賽、橄欖球賽、拔河比賽、尋寶比賽等)。在這些活動中給每個組(而非個人)累計加分。比賽本著友誼賽的精神開始,然而,隨著比賽的進行,這種友好的氛圍消失了。兩個組的成員開始稱對手為“卑鄙小人”“騙子”等,沖突越來越多。在一次比賽輸給對方后,“鷹”把“響尾蛇”留下的旗幟燒了。第二天,“響尾蛇”又搶奪了“鷹”的旗幟。其他諸如辱罵、扭打、襲擊等事件日益增多。通過對孩子們進行社會距離尺度測量和有關群體內(nèi)行為及群體外行為的問卷調(diào)查,證實了兩個群體成員之間存在著對抗性。這些數(shù)據(jù)連同研究者的觀察一起被作為證實第一個假設的證據(jù)。LOGO(3)第三階段:第三個六天。在第三個六天,被設計為整合階段。研究者要檢驗第二個假設:有敵意的群體的成員之間愉快的社會接觸并不能減少他們之間的沖突。他們安排兩個群體一起參加愉快的社會活動:看電影、放爆竹、在同一個大廳里吃晚飯等等。這些活動不但沒有減少沖突,相反給這兩個群體提供了責罵和攻擊對手的新機會。例如,在飯廳里,他們互相扔紙和食物、罵人等等。對這些行為的直接觀察和第二次問卷調(diào)查的結(jié)果被作為證實第二個假設的證據(jù)。LOGO為驗證后兩個假設,研究者設計了一些看上去很自然的緊急情況來考驗孩子們。用這種方式,引入一些具有共同目標的活動。其中之一發(fā)生在研究者切斷了公共水源,又假稱是被人破壞之后,一個通過每個人的大量工作來修復水源的計劃形成了。當孩子們開始抱怨口渴時,他們發(fā)現(xiàn)他們自己已經(jīng)在并肩工作了。當公共水源修復成功,孩子們要求放一場電影時,又為研究者提供了一次類似的機會。研究者告訴孩子們營地無錢支付這部電影費。于是孩子們走到一起,投票選擇影片,共同支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央廚房合作合同范本
- Module7 Unit2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外研版英語九年級上冊
- 包裝制品訂購合同范本
- 動力柜安裝合同范本
- 3人購車合同范例
- 公寓前臺轉(zhuǎn)租合同范本
- 冷鏈運輸合同范本簡易
- 加工裝飾合同范本
- 出資贈與協(xié)議合同范例范例
- 第1課 兩彈元勛國脊梁 許身國威壯河山-《鄧稼先》教學設計七年級語文下冊同步高效課堂(統(tǒng)編版2024)
- 2025年中國艾草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發(fā)展概況、未來前景分析報告
- 高中 人音版 音樂鑒賞 第二單元《漢族民歌》課件
- 射頻消融在室性早搏治療中的應用
- 2024國家安全人人有責
- 《檔案管理培訓》課件
- 承包送貨合同模板
- 第一章-社會心理學概論
- GB 26920-2024商用制冷器具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
- 氧化還原反應配平專項訓練
- 2024年江蘇省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機械CAD繪圖試卷(含5張圖)
- 2025年中考復習必背外研版初中英語單詞詞匯(精校打?。?/a>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