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豐臺區(qū)2018高三年級第二學期綜合練習(一)(講評版)第一頁,共49頁。豐臺區(qū)2018年高三年級第二學期綜合練習(一)
高三語文
試卷講評第二頁,共49頁。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先將答題卡上的學校、年級、班級、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簽字筆填寫清楚,并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準考證號、姓名,在答題卡的“條形碼粘貼區(qū)”貼好條形碼。2.本次考試所有答題均在答題卡上完成。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以正確填涂方式將各小題對應選項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涂干凈后再選涂其它選項。非選擇題必須使用標準黑色字跡簽字筆書寫,要求字體工整、字跡清楚。3.請嚴格按照答題卡上題號在相應答題區(qū)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草稿紙上答題無效。4.請保持答題卡卡面清潔,不要裝訂、不要折疊、不要破損。第三頁,共49頁。一、本大題共8小題,共24分。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8題。
材料一新媒介素養(yǎng)的產生與新媒介的出現及快速發(fā)展密不可分。所以,新媒介素養(yǎng)的內涵首先涉及的是使用者對新媒介的認知問題。傳統(tǒng)媒體無法擺脫的資本和權威,在新媒體時代同樣存在,只是以相對民主的形態(tài)隱蔽的存在著。表面上公眾自由地操縱手中的媒介,但其注意力卻常常成為兩大傳統(tǒng)權力邏輯的俘虜:資本利益驅使商家借助網絡炒作大發(fā)橫財,權威對信息的控制也依然存在。此外新傳播技術產生了海量信息,一般的信息難以吸引眼球,而聳人聽聞、極度反常和超級娛樂才能引起注意,造成“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后果。當對信息的選擇成為一種“風險”和“賭注”時,公眾自身能力的全面提高就顯得十分重要。新媒介需要培養(yǎng)這樣的一批使用者,他們能夠時刻警醒:所有經過媒介傳播的內容都是高度選擇和組織的結果;能夠冷靜選擇,拒絕誘惑;能夠超然于信息文本之外,多方求證,不盲從盲信。第四頁,共49頁。
“媒介即訊息”,原創(chuàng)媒介理論家麥克盧漢的這一命題提醒我們,對媒介形式本身的掌握也是對信息內容的掌握?;诨ヂ摼W技術的新傳播革命,要求大眾既要掌握這種新的信息工具的操作、使用和維護的技能也要具備利用信息資源的技能,即能從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定位自己的價值取向,通過檢索、鑒別、使用信息來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能力。新媒介的發(fā)展,尤其是web2.0技術取代web1.0后,個人媒體崛起,數字化技術、交互技術對大眾的媒介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媒體時代會看、會讀乃至會批判這些媒介素養(yǎng)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傳播技術,因為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的界限已經含混不清,以往的“受眾”成為匿名的“無冕之王”,他們不僅僅要求具備信息接受技能,更要懂得如何利用這種技能傳播自己的聲音和思想。第五頁,共49頁。對新傳播技術的掌握,是新媒介素養(yǎng)的第一步,但并不意味著技術就能發(fā)生正向的效果。網絡輿情復雜多變,其中理性和情緒化表達相互交織,并常因后者的泛濫而影響技術民主潛能的發(fā)揮。理性聲音消沉的社會后果極為嚴重,如果任由非理性言論自由發(fā)展而不加以引導和控制,勢必會導致社會輿論的混亂。新媒介素養(yǎng)應將理性交往作為一種基本素養(yǎng)普及至每一個公民,使這些可能的新媒介使用者具備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冷靜的態(tài)度、批判的視角和容納異己的胸懷回歸理性的討論。(取材于茵必峰、陳夏蕊等的相關文章)第六頁,共49頁。1.根據材料一,下列不屬于“新媒介素養(yǎng)”的一項是(2分)A.能正確認知新媒介,并時刻保持警醒,冷靜選擇B.會操作新媒介工具,能利用相關的信息解決問題C.閱讀、鑒別信息,會使用新媒介表達、傳播思想D.理性和情緒化表達相互交織,能夠引導網絡輿情【解析】D不成因果:網絡輿情復雜多變的表現之一是“理性和情緒化表達相互交織”,而不是原因。第七頁,共49頁。2.根據材料一,下列對“新媒介”的認識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新媒介能夠發(fā)揮技術民主的優(yōu)勢與潛能,從而擺脫資本與權威的影響B(tài).新媒介發(fā)展與信息技術密切相關,對使用者的信息技術水平有高要求C.新媒介要求受眾具有更高的媒介能力:既能接收信息,也能傳播信息D.新媒介產生的海量信息中,非理性言論自由泛濫,易讓受眾產生誤判【解析】A于文無據。原文第③段“其中理性和情緒化表達相互交織,并常因后者的泛濫而影響技術民主潛能的發(fā)揮?!?/p>
第八頁,共49頁。材料二在網絡媒體中人們可以更自由地選擇、更自由的表達、更主動地參與信息傳播,進而實現具體的信息權利。從這個意義上說,理想化的網絡媒體有助于社會個體自我價值的實現、社會資本的增殖,有助于人們參與公共事務、提升社會影響力。但現實中的網絡媒體要遠比其理想化圖景復雜,網絡新聞倫理失范現象時有發(fā)生。網絡媒體難以擺脫商業(yè)利益的制約,一些運營單位為追求轉載量、社會轟動效應及其背后的利潤,不惜淪為“標題黨”“狗仔隊”,大量傳播未經甄別、核實的信息。網絡媒體中,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往往被混淆,大量揭秘性傳播、透露個人信息的無意識傳播,乃至“人肉搜索”的攻擊性傳播屢見不鮮。此外,網絡信息的“海量性”和信息發(fā)布的“匿名性”,使信息的真實性難以考證;而信息傳播的“迅速性”和“廣泛性”,也使得網絡成為蓄意捏造歪曲事實、誹謗他人、制造混亂的沃土,一些網友僅僅會因為意見相左就互相謾罵攻擊。第九頁,共49頁。這些行為正在影響網絡輿論的健康發(fā)展,也違背了媒介倫理非暴力和最小傷害的基本原則。媒介倫理經過理論和實踐百余年的發(fā)展,已經建立了一套相當成熟的操作規(guī)范。盡在公民私權的保護方面,匿名處理、信源多樣平衡、保護弱者等具體報道方法已經為專業(yè)傳播者所采納和運用。對于當下屢屢突破道德底線乃至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失范行為,媒介倫理的相關原則、規(guī)范和方法給公民傳播者以借鑒。(取材于馮若谷、錢明芳等的相關文章)第十頁,共49頁。3.下列對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網絡信息傳播能成為獲取利益的一種手段B.網絡傳播的信息都能產生社會轟動性效應C.網絡信息匿名發(fā)布,信息真實性難以考證D.網絡信息傳播迅速廣泛,倫理失范常發(fā)生【解析】B“都能”的表述以偏概全第十一頁,共49頁。4.下列加點字詞的讀音和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A.轉載:“載”讀作zài意思是“刊登”B.甄別:“甄”讀作zhēn意思是“審查”C.混淆:“淆”讀作yáo意思是“錯雜”D.謾罵:“謾”讀作màn意思是“蒙蔽”【解析】BA“載”讀作“zǎi”C“淆”讀作“xiáo”D意思是“怠慢;輕慢”第十二頁,共49頁。5.依據材料一、材料二,分析“鏈接材料”中媒介倫理失范的原因(5分)【鏈接材料】電影《搜索》簡介:葉蘭秋被診斷出癌癥,精神恍惚的她在公車上拒絕給老人讓座而引發(fā)爭執(zhí)。此事被電視臺記者刻意報道、追蹤和引導,成為社會熱點事件。隨后葉蘭秋遭到網友的“人肉搜索”,個人隱私被公之于眾,人們競相轉載、丑化,甚至謾罵、攻擊,最終葉蘭秋不堪重壓,自殺身亡。多文本應用題(鏈接題):概括文本依據+具體材料分析學生問題:不概括、不分析、表達問題。
答案要點:(1)電視臺記者為追求轟動效應而違背操作規(guī)范。(2)受眾受電視臺的“權威”影響,盲聽盲信;缺乏理性判斷,侵犯葉蘭秋的個人隱私,攻擊性傳播。(3)都違背了媒介倫理非暴力和最小傷害的基本原則,網絡暴力導致葉蘭秋自殺。(5分。前兩個要點,各2分,后一個要點,1分,意思對即可。)第十三頁,共49頁。
材料三據媒體報道,在2017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首場主題日活動中,中央網信辦網絡安全協(xié)調局相關負責人提到,截至6月份,我國網民規(guī)模已經達到7.51億,其中青少年網民已達,2.77億。此外,伴隨技術的發(fā)展和電子設備的普及,我國網民不僅數量持續(xù)增長,且越來越呈現低齡化趨勢。青少年網民占整體網民數已逾三分之一,意味著不只是網絡安全需要加以重視,與互聯網有關的信息傳播規(guī)范、網絡禮儀等也需要學校和相關社會機構不斷跟進。加上網絡消費漸成風潮,無現金社會在許多城市成為現實,如果不建立科學的媒介教育體系,任由青少年自己摸索、自由使用各種新媒介,勢必帶來諸如網絡安全事故、造謠傳謠、網絡欺凌、網絡罵戰(zhàn)等令人憂思的亂象。青少年能熟練使用新媒介,不等于他們天然具有科學、理性的媒介認知,不等于他們有較高的媒介素養(yǎng);青少年接受新事物能力強也不代表他們不需要媒介教育。相反,當下的青少年比以往更需要擁有媒介素養(yǎng),更需要具有批判思考、借助多種媒介自主學習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青少年要有能力區(qū)分哪些是謬誤哪些是真理、哪些是搞笑哪些是違規(guī),而這需要借助成第十四頁,共49頁。成體系、有特色的媒介教育。其實,媒介教育是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庇護所,不只是為了學習設置密碼、打字上網、下載視頻、安裝軟件等技能,而是作為一種跟聽說讀寫一樣的基本素養(yǎng);讓青少年看到各種媒介的技術特征和傳播特點,意識到媒介環(huán)境的復雜性、媒介信息背后的多元利益主體,不斷反思個人與媒介之間的關系,時刻體察自己在媒介產業(yè)鏈中的位置。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營造關注青少年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良好社會氛圍,進行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實踐非常重要。媒體人可以走進中小學,幫助學生們更多的了解媒介組織運作、生產流程;學生也可以擔任“小記者”“小主持人”參與媒介產品的制作,消除他們對媒介的距離感,為理性媒介消費、媒介批判奠定基礎?,F代化的公民是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基礎。在新媒介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是否具有較高的媒介素養(yǎng)是衡量民眾現代化程度的一個重要標準。(取材于張魏勇李艷等的相關文章)第十五頁,共49頁。6.下列為材料三擬寫的標題,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A.我國媒介素養(yǎng)教育發(fā)展現狀 B.青少年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途徑C.媒介教育應成青少年必修課 D.新媒體時代更需要媒介素養(yǎng)【解析】C本則材料的關鍵內容,其一“青少年媒介素養(yǎng)現狀”,其二是結尾句“是否具有較高的媒介素養(yǎng)是衡量民眾現代化程度的一個重要標準”,即媒介素養(yǎng)的重要性。
第十六頁,共49頁。7.根據材料三,下列不屬于“媒介教育”目的的一項是(2分)A.規(guī)范網絡信息傳播 減少網絡亂象發(fā)生B.發(fā)動學校社會跟進 構建媒介教育體系C.理性地認知新媒介 強化網絡信息安全D.加強媒介消費理性 提高批判思考能力【解析】B是手段,不是目的。第十七頁,共49頁。8.結合三則材料,談談新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必要性(6分)8.答案要點:(1)新媒介發(fā)展迅速,信息復雜,輿情多變,需提升新媒介素養(yǎng)來適應。(2)網絡新聞倫理失范行為多發(fā),影響網絡輿論環(huán)境健康發(fā)展。(3)青少年網民增加,但青少年網民的媒介素養(yǎng)不高,又缺乏媒介素養(yǎng)教育.(6分。每個要點2分,意思對即可。)第十八頁,共49頁。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3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題。送徐尚之序張惠言尚之以詩、古文名天下。乾隆戌戌、己亥間,余尚少,方學制藝文【1】,而余姊之婿董超然喜為詩,與尚之交最密。余以此識尚之,讀其詩文。其后尚之游京師,校書四庫館,試官河南,超然往往與偕,而余迄不得相見。然見超然,未嘗不言尚之也。超然言尚之居京師時,其尊甫被吏議逮詣刑曹,少司寇杜公以讞鞠【2】失實得譴,事不可測。尚之憑借詩和古文聞名于天下。乾隆戊戌、己亥年間,我還小,正學習八股文,我姐姐的丈夫董超然喜歡寫詩,他跟尚之交往最密切。我因此認識尚之,并閱讀尚志的詩文。此后尚之在京師游學,在四庫館校勘書籍,試用于河南,超然常常跟他在一起,可是我始終不能見到尚之。但是,我見到超然,未嘗不說到尚之。超然說:“尚之在京師生活時,他的父親被官吏擬定罪名送到官署,少司寇杜先生因為審訊與事實不符獲貶謫,事情不能預料。第十九頁,共49頁。當是時,尚之以諸生旅居,貧困,衣食弗能給。出則左右營護,事卒得解釋;入則供具衣物酒肉,起居纖悉無不周辦。其尊甫愉然不知逮系之戚,并不知其子之貧也。“人之知尚之者,取其儒雅醇粹而已,而吾之重之以此。此其至誠,抑有才知焉。”超然言此時,眉目怒張,神色飛舞,聞者皆為慷慨。余以是賢尚之,又多兩人之交能以道義相取也。在這個時候,尚之以諸生的身份客居他鄉(xiāng),生活貧困,衣服食物不能自給。他的父親出門時他就在身邊保護,直至事情最終得以解除;回家時提供完備的衣物酒肉,日常生活細致而詳盡沒有不辦理周到的。他的父親快樂地仿佛并不知道被捉拿的憂愁,也并不知道他的兒子貧困的事情?!绷私馍兄娜?,選擇了他風度溫文爾雅、學問精純不雜的優(yōu)點罷了。可是,我卻憑這一點尊重他。這是他及其真摯誠懇,也是有才能有智慧?!背徽f到這里的時候,怒張雙目,神色飛舞,聽得人都為此情緒激動。我因此認為尚之賢能,又稱贊兩個人交往能根據道義相互選擇。第二十頁,共49頁。
尚之在河南,五攝知縣事,皆有聲,以憂去。嘉慶五年十月,起謁吏部,引見,仍試用河南。而超然適以應順天試不得解,留京師。三人者遂復得偕晤。回顧始相識時,?年各少壯,今二十載矣,超然與余須始白,而尚之發(fā)溓然,蓋三人者皆將老矣。超然既困有司,不得志;尚之亦局促于一官,非其所樂。獨兩人詩、古文益奇,蓋其性情氣概,有非勞苦憂患所能損者。余又以知兩人者之所得有在,而非世之役役者也。之在河南,五次代理知縣之職,都有聲望,因為父親(或者母親)去世而離職。嘉慶五年十月,動身前往吏部,被引進后還是認用于河南。超然恰好因為接受順天府考試不能分身,就留在京師。我們三個人就又能夠同時見面?;仡櫘敵跽J識的時候,各自是年輕力壯的人,到今天已二十年了,超然和我胡須開始白了,尚之也頭發(fā)花白了,大概我們三個人都將要老去了。超然被官吏阻遏,不得志;尚之也被一官職限制,不是他所喜歡的。只是他們兩個人的詩和古文更加新奇,大概是因為他們的性情和氣概,有不是勞苦憂患能夠減損的吧。我又因此了解到他們二人所滿足的事情,并不是世人所奔走鉆營的事情。第二十一頁,共49頁。
余少學詩,不成。年三十余,始為古文,愧未聞道,而尚之獨見許,亟稱之。于其別也,超然曰:“子不可無言?!庇嘣唬骸叭弧!蹦苏斨唬汗胖晕膫髡撸瑐髌涞酪?。夫道,以之修身,以之齊家、治國、平天下。故自漢之賈、董,以逮唐宋文人,韓、李、歐、蘇、曾、王之儔,雖有淳駁,而就其所學,皆各有以施之天下。我小時候學習詩歌,沒有成就。三十多歲,才寫古文,慚愧沒能領會其中的道理,可是唯獨尚之稱贊我,屢次稱贊。在他告別的時候,超然說:“你不能不說點什么。”我說:“是的?!本透嬖V他說:憑文章流傳的古人,流傳的是他們的思想。道,憑他修身,憑他齊家、治國、平天下。因此,從漢代的賈誼和董仲舒,直到唐宋文人,韓愈、李翱、歐陽修、蘇軾、曾鞏和王安石這些人,雖然有精純和駁雜的區(qū)別,可是就他們的學問,都各自有用來在天下推行的辦法。第二十二頁,共49頁。非是者,其文不至,則不足以傳。今子為古之文,學古之道,立身事親,既至矣。獨位卑,任之者淺,道不得于下。古之人不能必其道之果行也,而無一日忘道之行。故十室之邑,未嘗不以先王之道治之。方今天子申飭吏治,大吏方務求才,尚之之得為于時,必也往哉!以子之事親者當官,何事不濟?若曰古之道不可用于今,則非吾之所敢知也!(選自《茗柯文補編》)注:【1】制藝文,即八股文?!?】讞鞠,審訊。如果不是這樣,他們的文章沒有達到極點,就不足以流傳下來?,F在您寫古文,學古代的道,為人、事奉父母,已經達到極致了。唯獨官位低下,能勝任他的空間狹小,道不能施于天下。古人不能使他們的道術一定得以推行,都各自有用來在天下推行的辦法。因此,只有十戶人家的城邑,未嘗不用先王的道術治理。現在,皇帝正整肅吏治,大的官吏正專心尋找人才,尚之在這個時候能夠有所作為,前往任職是一定的!用您事奉父母的誠心做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成?如果說古道不能用在現今,那么不是我所知道的??!第二十三頁,共49頁。9.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而余迄不得相見 迄:竟B.其尊甫被吏議逮詣刑曹 尊甫:謙稱,對人稱自己的父親C.起居纖悉無不周辦 纖悉:細致而詳盡D.五攝知縣事 攝:代理【解析】B(敬詞,對別人父親的尊稱)(3分)第二十四頁,共49頁。10.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3分)A.而余姊之婿董超然喜為詩
而就其所學B.然見超然 而尚之發(fā)溓然C出則左右營護 則不足以傳D.故自漢之賈、董 未嘗不以先王之道治之【解析】D結構助詞,的(A連詞,表并列關系;連詞,表轉折關系。B連詞,表轉折;形容詞詞尾,……的樣子。C連詞,表并列關系,“則……則……”并用,加強對比;連詞,表結果)(3分)第二十五頁,共49頁。11. 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取其儒雅醇粹而已剔除了他風度溫文爾雅、學問精純不雜的優(yōu)點罷了B.聞者皆為慷慨聽的人都為此情緒激動C.而尚之獨見許可是唯獨尚之稱贊我D.以子之事親者當官,何事不濟用您侍奉父母的誠心做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成【解析】A(選擇了他風度溫文爾雅、學問精純不雜的優(yōu)點罷了)(3分)第二十六頁,共49頁。12. 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代漢語。(6分)① 余以是賢尚之,又多兩人之交能以道義相取也。
② 蓋其性情氣概,有非勞苦憂患所能損者。 ①我因此認為尚之賢能,又稱贊兩個人交往能根據道義相互選擇。(共3分。“賢”“多”各1分;句意正確,1分。)②大概是因為他們的性情和氣概,有不是勞苦憂患能夠減損的吧。(共3分?!吧w”損”各1分;句意正確,1分。)第二十七頁,共49頁。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丨A.在這篇贈序中,作者回顧了與徐尚之的交往過程,也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徐尚之曲折的人生經歷。B.徐尚之以詩和古文聞名天下,卻并未因之仕途顯達,從一個側面表現了古代讀書人追求仕進之艱。C.徐尚之為官河南頗有聲望,后以憂去職,守孝結束后先為官吏部,再到河南為官,作者寫此文祝賀。D.這篇序言夾敘夾議,作者既敘述、評價了徐尚之的為人和作文,也借此文表達了自己的為文之道?!窘馕觥緾(“為官吏部”錯。)(3分)第二十八頁,共49頁。14. 董超然在文中起哪些作用?結合全文予以概括。(5分)①是作者與徐尚之認識的媒介。②借董超然之口敘述徐尚之的曲折經歷。③是文章的線索。④與徐尚之志同道合,從側面襯托徐尚之。(5分。每個要點1分。答出3點得4分,答出4點得5分。)第二十九頁,共49頁。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漁家傲蘇軾臨水縱橫回晚鞚【1】,歸來轉覺情懷動。梅笛煙中聞幾弄。秋陰重,西山雪淡云凝凍。美酒一杯誰與共,尊前舞雪狂歌送。腰跨金魚【2】旌旆擁。將何用,只堪妝點浮生夢。注:【1】鞚,有嚼口的馬籠頭?!?】金魚,宋代高級官員的一種佩飾?!緞?chuàng)作背景】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十月詞人自汴京(今河南開封)赴定州太守任途中,詞人為了記錄當時自己感悟人生的情緒波動,于是作下這首詞。
【白話譯文】在臨近水的地方隨意地騎馬遲暮歸家,到家反而心情不平靜。在暮靄中聽到幾支笛奏的樂曲,秋天的天氣陰暗沉重,西山已見淡雪,濃云也已為之凝凍了。
誰與我共飲一杯美酒呢,席中用妓妾的歌舞下酒。腰帶佩系著金魚袋,出外時被儀仗旗幟簇擁。魚袋旌旆的榮華富貴義有什么用呢?只能作為如夢的人生中一個裝飾而已。第三十頁,共49頁。15.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臨水縱橫回晚鞋”,詞人騎馬奔馳于水濱,很晚才踏上歸程。此句凸顯了詞人豪邁英武的氣勢。 B.“歸來轉……聞幾弄”,騎馬歸來,耳聞暮靄中傳來笛奏的樂曲,詞人情緒發(fā)生轉變,若有所悟。C.“秋陰重……云凝凍”,秋天陰暗沉重,西山去霧籠罩,天寒雪淡。景物反襯出詞人內心的郁悶。D.“美酒……旌旆擁”,飲酒話別,席前歌舞狂歡;詞人腰挎金魚飾,護衛(wèi)前呼后擁,場面壯觀。【解析】C“景物反襯出詞人內心的郁悶”
中“反襯”手法錯誤,應為“正面襯托”或“寓情于景”。第三十一頁,共49頁。16. “尊前舞雪狂歌送”一句中,“舞雪”形容舞姿回旋如雪花飛舞。這里把人比作物去寫,給人一種別樣的美感。下列詩句沒有運用這一手法寫人的一項是(3分)A.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杜牧《贈別》)B.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白居易《長恨歌》)C.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D.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趙嘏《江樓感舊》)【解析】D使用的是“比喻”的手法第三十二頁,共49頁。蘇軾常以“夢”感嘆人生。此詞結語“將何用,只堪妝點浮生夢”與《念奴嬌赤壁懷古》結語“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分別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思想感情?(6分)
【參考答案】答案示例:“將何用,只堪妝點浮生夢”:這些威嚴和排場又有什么用呢?不過是如夢人生中的一點裝飾罷了(釋義1分)?!皩⒑斡谩钡姆磫?,表達了詞人對權勢、名利的輕蔑,“只堪”句則表現了詞人“浮生若夢”的思想(情感1分)。詞人并非消極或頹廢,而是不為外物所惑,始終保有的一種人生認識和精神追求(“比”情感1分)。“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人生如夢,只好以一杯清酒祭奠江月(釋義1分)。表達了詞人追慕英雄,想建功立業(yè)卻壯志難酬的苦悶以及對年歲將老、生命短暫的感傷(情感1分);詞人迅速從惆悵失意中解脫出來,寄情于江月,也表現出詞人樂觀灑脫的曠達情懷(“比”情感1分)。(6分。按點給分,意思對即可。)第三十三頁,共49頁。18. 在橫線上填寫作品原句。(6分)①
本詩寫到“西山”,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也寫到山:“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
?!雹?/p>
本詩寫到“美酒”,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也寫到酒:“攜幼入室,
。
,眄庭柯以怡顏。”③
本詩中的“旌旆”,是古代旗幟名,《曹劌論戰(zhàn)》中也寫到旗:“
,
,故逐之?!雹偾嗌秸诓蛔‘吘箹|流去②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③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6分。填對一句得1分,句中有錯別字、多字、少字,則該句不得分。)第三十四頁,共49頁。四、本大題共6小題,共25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題。張擇端的春天之旅①時至今日,我們對張擇端的認識,只有《清明上河圖》跋文中的寥寥16個字:“東武人也。幼讀書,游學于京師,后習繪事?!贝送庠贌o更多信息。我們只能想象,汴京這座城市像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了他,慫恿著他,終于有一天,春花的喧嘩讓他感到莫名的惶惑,他拿起筆,開始了他漫長、曲折、深情的表達。②張擇端在12世紀的陽光中畫下《清明上河圖》的第一筆的時候,他并不知道自己為汴京這座光輝的城市留下了最后的遺像。他只是在完成一幅向往已久的畫作,他的身前是汴京的街景和豐饒的記憶,除了筆尖在白絹上游走的陶醉,他在落筆之前,頭腦里沒有絲毫復雜的意念。③ 他畫“清明”,“清明”的意思,一般認為是清明時節(jié),也有人解讀為政治清明的理想時代。這兩種解釋的內在關聯是:清明的時節(jié),是一個與過去發(fā)生聯系的日子、一個回憶的日子,在這一天,所有人的目光都是反向的,不是向前,而是向后,張擇端也不例外,在清明這一天,他看到的不僅僅是日常的景象,也是這座城市的深遠背景;而張擇端這個時代的政治清明,又將成為后人們追懷的對象。第三十五頁,共49頁。
④ “上河”的意思,就是到汴河上去,跨出深深的庭院,穿過重重的街巷,人們相攜相依來到河邊,才能目睹完整的春色。那一天剛好有柔和的天光,映照他眼前的每個事物,光影婆娑,一切仿佛都在風中顫動,包括銀杏樹稀疏的枝干、彩色招展的店鋪旗幌、酒鋪蕩漾出的新酒的芳香、綢衣飄動的紋路,以及彌漫在他的身邊的喧囂的市聲……,所有這些事物都糾纏、攪拌在一起,變成記憶,一層一層地涂抹在張擇端的心上,把他的心密密實實地封起來。他鋪開畫紙,輕輕落筆,但在他筆下展開的,卻是一幅浩蕩的畫卷,他要把城市的角角落落都畫下來,而不是其中的一部分。⑤ 沒有內心的強大,支撐不起這一幅浩大的畫面,零落之雨、纏綿之云,就會把他們的內心塞滿了,唯有張擇端不同,他要以自己的筆書寫那個朝代的挺拔與浩蕩,即使山河破碎,他也知道這個朝代的價值在哪里。⑥ 這不是魯莽,更不是狂妄,而是一種成熟、穩(wěn)定,是胸有成竹之后的從容不迫。他精心描繪的城市巨型景觀,并非只是為了炫耀城市的壯觀和綺麗,而是安頓自己心目中的主角——不是一個人,而是浩蕩的人海。汴京的平民和商人,是城市的魂,構筑了城市的神韻風骨。第三十六頁,共49頁。
⑦畫的主角是以復數的形式出現的。他們的身份,比以前各朝各代都復雜得多,有擔轎的、騎馬的、看相的、賣藥的、駛船的、拉纖的、飲酒的、吃飯的、打鐵的、當差的、取經的、抱孩子的……他們互不相識,但每個人都擔負著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心境、自己的命運。他們擁擠在共同的空間和時間中,不絕如縷,濟濟一堂。于是,這座城就不僅僅是一座物質意義上的城市,而是一座“命運交叉的城堡”。⑧ 在這座“命運交叉的城堡”里,潛伏著命運的種種意外和可能,而這些,正是故事需要的。英雄的故事千篇一律,而平民的故事卻變幻無定。張擇端把他們全部納入到城市的空間中,是因為他意識到了這座城市的真正魅力在哪里。他面對的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一個變化的空間。他畫的不是城市,是命運的神秘與不可知。在多變的城市空間里,每個人都在辨識、尋找、選擇著自己的路。選擇也是痛苦,但沒有選擇更加痛苦。張擇端看到了來自每個平庸軀殼的微弱勇氣,這些微弱勇氣匯合在一起,就成了那個朝代里最為生動的部分。⑨ 沒有汴河,就沒有汴京的耀眼繁華。在《清明上河圖》中,河流占據著中心的位置,但這只是張擇端把汴河作為構圖核心的原因之一,對于他來說,這條河更重大的意義,來自它不言而喻的象征性——變幻無形的河水,正是時間和命運的賦形。河流以其象征意義,無可辯駁地占據了《清明上河圖》的中心位置,時間和命運,也被張擇端強化為這幅圖畫的最大主題。第三十七頁,共49頁。
⑩ 河道里的水之流,與街道里的人之流,就這樣彼此呼應起來,使水上人與岸邊人的命運緊密銜接、咬合和互動。沒有人數得清,街市上的人群,有多少是賴水而生;沒有人知道,飯鋪里的食客、酒館里的酒客、客棧里的過客,他們的下一站,將在哪里停泊。對他們來說,漂泊與停頓是他們生命中永遠的主題,當一些身影從街市上消失,另一些同樣的身影就會彌補進來。我們從畫中看到的并非一個定格的場景,鐵打的城市流水的過客,它是一個流動的過程。它不是一瞬,是一個朝代。?汴京以130萬人口,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城市,成為東方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商業(yè)文明的壯麗頂點。這座因水而興的城市沒有辜負水的恩德,創(chuàng)造了那個時代最輝煌的文明。但另一方面,水也是兇險的化身。就像那艘在急流中很有可能撞到橋側的大船,向人們提示著水的兇險。汴河的泛濫曾給這座城市帶來過痛苦的記憶,它在空間上的漫漶正如同在時間上的流逝一樣冷酷無情。第三十八頁,共49頁。
?甚至連《清明上河圖》自身,都不能逃脫命運的神秘性——近一千年過去了,這幅畫被不同時代的人們仔細端詳了千次萬次,但每一次都會發(fā)現與前次看到的不同。以至于今天,每個觀賞者對這幅畫的描述都是不一樣的,研究者更為畫上的內容爭吵不休。
?直到此時我才明白,《清明上河圖》并非只是畫了一條河,它本身就是一條河,一條我們不可能兩次踏入的河流。
?張擇端的結局,至今沒有人知道,但無論他死在哪里,他在彌留之際定然會看見他的夢中城市。那時城市里河水初漲,人頭攢動,舟行如矢。
(取材于祝勇同名文章)第三十九頁,共49頁。I9.下列文中加點的詞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A.不絕如縷 B.千篇一律 C.不言而喻 D.無可辯駁【解析】A第四十頁,共49頁。20.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張擇端個人信息雖僅存寥寥數語,但他留下的《清明上河圖》卻在千載流傳中引發(fā)了后人無窮的解讀。B.張擇端細膩地描畫了清明時節(jié)汴京城多姿多彩的市井生活,表現出成熟、穩(wěn)定、浩蕩的城市神韻風骨。C.第?段運用對比,既突出汴河給予汴京的恩德,也強調汗河泛濫的兇險,豐富了文章內容,突出主題。D.文章末尾,作者想象張擇端生命將盡之時的情景,言有盡而意悠遠,引人深思;又與文章的開頭呼應?!窘馕觥緽原文第6段,“浩蕩”是形容“人海”的,而非“城市神韻風骨”。第四十一頁,共49頁。21. 作者為什么說“他意識到了這座城市的真正魅力在哪里”?(6分)答案要點:(含義題)魅力:個體的微弱勇氣匯合在一起,反映出的鮮活生活,體現出的生命意識。(概括題)原因:張擇端畫的主角是平民和商人構成的人海,表現的是變幻無定的平民故事(1分);畫出了市民命運的神秘與不可知(1分);面對不確定性,平民需要做出選擇(1分),選擇需要勇氣(1分)。(6分?!镑攘Α?分,“原因”4分。)第四十二頁,共49頁。22. 結合文本,解釋“《清明上河圖》并非只是畫了一條河,它本身就是一條河,一條我們不可能兩次踏入的河流”這句話的含意。(6分)答案要點:(句子含義題)(1)象征了“時間之河”和“命運之河”。(2)將畫作比作河,喻指在千載流傳中,《清明上河圖》這幅畫命運的神秘與變幻。(3)意為藝術的感受變化無窮。一代又一代的人觀賞和研究《清明上河圖》,但每個人甚至每一次的感受都不相同。(6分。意思對即可。)答案示例:這句話的含意是:《清明上河圖》不僅僅是畫了一條汴水河,它本身就像河一樣,在漫長的歷史中命運神秘、變幻莫測,卻也流傳至今,象征了“時間之河”和“命運之河”。而這幅畫作所帶給我們的變化無窮的藝術感受,又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觀賞者和研究者,而他們每個人、甚至每個人每一次的藝術感受都不相同。第四十三頁,共49頁。23.文章題目是“張擇端的春天之旅”,根據文章,說說你對“春天之旅”的理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下冊數學《露在外面的面》(教案)
-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歷年中考古詩欣賞試題匯編(截至2022年)
- 2024年作物收獲機械項目資金籌措計劃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年歌舞廳娛樂服務項目資金需求報告
- 2025年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及參考答案
- 2024年注射用骨肽投資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深圳高級中學(集團)2025屆高三第三次診斷考數學試題+答案
- 2025年鶴壁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傾向性測試題庫完美版
- 二零二五年度精裝修公寓轉租合同電子版
- 2025年度工傷事故責任劃分與賠償方案合同
- 2024-2025學年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2024)嶺南版(2024)教學設計合集
- 2023屆高考英語全國甲卷試卷講評課件
- 2025屆高三數學一輪總復習 第二章 第一講 函數的概念及其表示
- 第2課《“友邦驚詫”論》(教學設計)-【中職專用】高二語文同步課堂(高教版2024·拓展模塊上冊)(同課異構)
- 四川甘孜州招聘康定市投資發(fā)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4
- 溫州市甌海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4
- 房屋買賣合同預交定金協(xié)議
- Altium-Designer-電路設計與制作教案
- 小米創(chuàng)業(yè)思考(商業(yè)思考)
- 供應商評估與篩選管理制度
- DB4409-T 44-2023 地理標志產品 化橘紅質量等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