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申提高實踐課試電筆撰寫參考_第1頁
專利申提高實踐課試電筆撰寫參考_第2頁
專利申提高實踐課試電筆撰寫參考_第3頁
專利申提高實踐課試電筆撰寫參考_第4頁
專利申提高實踐課試電筆撰寫參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電阻支路中,測試觸頭、限流電阻、氖管和手觸電極串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一個與所述測試觸頭電連接的分流電阻支路該分流電阻支路兩端的連接使其在測試時可與所述限流電阻支路處于并聯(lián)或斷開兩種工作狀態(tài)。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電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電阻支路包括一個分流電阻和一個部分伸出所述絕緣外殼的識別電極;該分流電阻的一端與所述測試觸頭電連另一端與該識別電極電接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試電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電阻支路和所述分流電阻支路平行設所述測試觸頭的一端所述空腔同時與所述限流電阻和所述分流電阻相接觸。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試電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電阻支路與所述分流電阻支路之間還設置有絕緣層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試電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電阻與所述識別電極之間還設置有彈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試電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電阻和所述限流電阻為具有E形縱截面的同所述同心電阻包括外部圓環(huán)柱體和設置于所述外部圓環(huán)柱體內(nèi)的中間圓柱體;所述中間圓柱體為所述限流電阻;所述外部圓環(huán)柱體為所述分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試電筆,其特征在于,電阻的所述外部圓環(huán)柱體的外表面;絕緣外殼的外表面。8、根據(jù)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試電筆,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心電阻的中間圓柱體與外部圓環(huán)柱體之間形成的環(huán)形槽內(nèi)填充有絕緣樹脂。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電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電阻支路包括串聯(lián)的分流電阻一個微觸電極電連接。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電筆,其特征在所述手觸電極是雙位雙接點按鍵式電極位置的兩個電極,以及,按鍵;所述限流電阻支路與所述第一位置中的一個電所述分流電阻支路與所述第一位置中的另一個電極相并且限流電阻支路還與所述第二位置中兩個電極中的一個相接置的兩個電極或與第二位置的兩個電極接觸連接。技術領本發(fā)明涉及電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試電背景技目前,公知的試電筆構造參1所示。該試電筆由1’、限流電阻4’、氖管2’、金屬彈簧3’和手觸電極5’串聯(lián)而成。氖管2’、金屬彈簧3’和限流電阻4’封閉于試電筆外殼7’與后蓋6’包圍的空腔內(nèi),測試觸頭1’一端連接氖管2’,另一端伸出外殼7’的前端,手觸電極5’的一端與限流電阻連接,另一端伸出后蓋6’。使用時,將測試觸頭1’與被測物接觸,人手接觸手觸電極5’,當?shù)呛芏嚯娖鞯慕饘偻鈿げ粠в袑τ械挠|電電壓僅表示分布電容和故一般試電筆不能區(qū)分有的觸電電壓和無的感應電勢給檢測漏電造成,容易造成錯誤判斷。發(fā)明內(nèi)本發(fā)明旨在提出一種試電筆基于本發(fā)明能夠方便的區(qū)分有的觸電電壓和無的感應電勢。還包括有一個在測試時可與所述限流電阻支路處于并聯(lián)或斷開兩種工作狀態(tài)。電連接,另一端與該識別電極電連接。支路和所述分流電阻支路平行設置所述測試觸頭的一端所述空腔,同時與所述限流電阻和所述分流電阻相接觸。間還設置有絕緣層。有彈簧。E形伸出部分彎折貼合于所述絕緣外殼的外表面。體之間形成的環(huán)形槽內(nèi)填充有絕緣樹脂。進一步地,上述試電筆中,所述手觸電極是雙位雙接點按鍵式電極;極或與第二位置的兩個電極接觸連接。連接使其在測試時可以與限流電阻支路處于并聯(lián)或者斷開兩種工作狀態(tài)。狀態(tài),若氖管起輝,表示被測物體帶電;此時,若再接入分流電阻支路,使其與限流電阻支路并聯(lián)若被測金屬體帶有對無的高電勢由金屬體帶有的觸電電壓因其內(nèi)阻小分流電阻的接入幾乎不測物體所帶電勢是否會造成對的因而可以十分方便地區(qū)附圖說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的試電筆的結構示意圖2為本發(fā)明試電筆實施例的電路原理圖3為本發(fā)明試電筆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A為本發(fā)明試電筆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4B為本發(fā)明試電筆第二實施例沿I—I線的剖視圖;5為本發(fā)明試電筆第三實施例的電路原理圖;圖6為本發(fā)明試電筆第四實施例的電路原理圖圖7為本發(fā)明試電筆第五實施例的電路原理圖具體實施方范圍。路的連接使其在測試時可以與限流電阻支路處于并聯(lián)或者斷開兩種工作使其與限流電阻支路并聯(lián)若被測金屬體帶有對無的高電若被測金屬體帶有的觸電電壓因其內(nèi)阻小分流電阻的接夠識別被測物體所帶電勢是否會造成對的因而可以十分方便地區(qū)分安危電壓。參照圖2,圖2為本發(fā)明試電筆實施例的電路原理圖本實施例試電筆中,試電筆金屬測試觸頭1與限流電阻5、氖管8手觸電極11相串聯(lián),金屬測試觸頭1還與一個分流電阻6相連,分流阻6另一端與可接觸的識別電極7相連分流電阻6另一端與接觸的識別電極7相連。在普通試電筆中,通常限流電阻阻值為幾兆歐。為保證使用安全本實施方式中分流電阻阻值通常不應比限流電阻小,最好取限流電阻的12倍當區(qū)分被測對象是否帶有電壓時,同時接觸手觸電極1和識別電極76有無的高電勢則氖管8熄滅相反帶有的觸電電壓時,則氖管8保持啟輝。3示出了依照上述電路原理圖的一個實施4A4B示出參照圖3,在該實施例中,測試觸頭1在絕緣外殼2一端其中空腔,同時與平行設置的限流電阻5和分流電阻6的一端相接觸,限流另一端通過氖管8、彈簧9與手觸電極7電接觸;分流電阻6通過彈簧13與識別電極11電接觸。優(yōu)選地,手觸電7和識別電極11之間還設置有絕緣層12,不會出現(xiàn)誤操作。在分流電阻6與實踐電極11之間設置彈簧13的好處是,分流電阻支路裝配緊密,接觸良好。參照圖4A與圖4B221外殼2可以是透明塑料制成的或者開有一個透明窗口以便觀察氖管8。外殼2有一個圓柱形空腔,其靠近測試觸頭1的一端成測試觸頭1在外殼2中的一端從空腔的頂部伸進空腔與一塔形3相接觸,塔形3的另一端與分流電阻65的一25和分流電阻6制成具有E形縱截面的同心電阻4,其中間圓柱體部分相當于限流電阻5,外面的圓環(huán)柱體部分相當于分流電阻6,內(nèi)外柱體之間的環(huán)形凹槽內(nèi)可填充有絕緣樹脂,以8的一端僅與限流電阻5接觸,而不會觸及分流電阻6采用這種同心電阻4使整個結構緊湊,裝配方便。氖管8的另一端與柱彈簧9相連,手觸電極11被塑注在后蓋10中,當將后蓋10旋在外2手觸電極11的一端與圓柱彈簧9接觸由于兩個彈簧的彈性壓力使得從測試觸頭1、限流電阻58到手觸電極11之間形成可靠的電連接。分流電阻6的另一端與一個識別電極7相連,識別電極7最好圖3所示由圓環(huán)形彈性銅片沖壓而成,圓環(huán)的內(nèi)邊緣向中間伸出多片(中是4片)接觸爪15,同心電阻4圓環(huán)柱體部分的外表面被這些接觸15彈性地形成識別電極7與分流電阻6之間的良好接觸種形的識別電極7可以很容易地試電筆外殼2塑注成一體彈性銅片外邊緣出絕緣外殼227本發(fā)明也可按另一種實施方式的電路原理圖(圖5和圖6)設計出另其分流電阻支路由分流電阻612串聯(lián)5中分電阻6的一端與測試觸頭1電連接,微動開關12與手觸電極11相連接而在圖6中微動開關12與測試觸頭1相連,分流電阻6的一端與手觸11相連。從原理上看,圖5和圖6兩者所起作用完全相同,但從試筆具體結構來看,圖5所示電路原理圖比圖6更實用。當人手與手觸11接觸時,斷開微動12,分流電阻支路斷路,像普通試電筆一樣指示被測物體是否帶電;氖管8啟輝時,合上微動開關12,此時分流電阻支路接入,就可根據(jù)氖管是否保持啟輝確定所帶電勢對是否有。此外7所示電路原理圖設計出另一種具體結構的試電筆在這種結構中觸電極是一種雙位雙接點按鍵式電極11’,限流電阻5和氖管8的支路與按鍵式電極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