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 初一語文教案_第1頁
教學設計 初一語文教案_第2頁
教學設計 初一語文教案_第3頁
教學設計 初一語文教案_第4頁
教學設計 初一語文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一語文教案1在山的那邊 22走一步,再走一步 43、短文兩篇(蟬,貝殼) 84紫藤蘿瀑布 115童趣 156理想 187短文兩篇 208人生寓言 239我的信念 2610《論語》十則 2711春 2912濟南的冬天 3313夏感 3814秋天 4015古代詩歌四首 4216化石吟 4517看云識天氣 4718綠色蟈蟈 4919月亮上的足跡 5020山市 5221風箏 5422羚羊木雕 5723散步 5924詩兩首 6125《世說新語》兩則 6426皇帝的新裝 6727郭沫若詩兩首 6928女媧造人 73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7430寓言四則 781在山的那邊教學目標:通過朗讀訓練,使學生了解詩歌朗讀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2、初步感知詩歌所表達的思想內容,了解“山”與“海”的意象。3、通過解決學習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重點、難點:品味、揣摩詩歌的語言,提高詩歌欣賞能力。明確“山”和“海”的含義。教學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導入今天我為大家講述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山的那邊》: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兩對父子去爬山,當他們大汗淋漓的爬上山頂時,一個小男孩問他的父親:“山那邊是什么?”父親答道:“是海?!焙⒆佑謫枺骸昂4髥??”“大,很大很美?!薄昂I嫌惺裁??”“有漁船,還有一艘大輪船,上面還有很多人?!毙『⒆优d奮極了,眼睛里透出閃亮的光芒。另一個小男孩也問他的父親:“山那邊是什么?”他的父親說:“山那邊還是山,一眼望不到邊的山啊?!焙⒆訜o語。若干年后,一個偶然的機會,兩個孩子的父親相遇了,一個衣衫襤褸、滿面憔悴,一個則西裝革履、滿面紅光,在認出彼此之后,開始了他們的談話。“老哥哥,看來你的日子過得好啊,這是為什么?”“是我的兒子有出息啊,他上學時成績優(yōu)異,考上大學,后來又靠自己努力創(chuàng)辦了一家公司,我才有了今天啊?!薄鞍Γ业膬鹤又荒茉谏缴戏叛?,我的命真苦啊。你的兒子咋那么有出息?”“我兒子說,正是因為當年爬山,我告訴他山那邊有海,才讓他有了想走出大山看看外面世界的愿望,才使得他發(fā)奮讀書,創(chuàng)下今天的一番事業(yè)?!崩先藷o語……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我想同學們一定知道事業(yè)有成的那個男孩為什么能夠成功?今天,我們還要認識一位懷著夢想走出大山的人,他就是王家新,我們一起來學習他寫的這首詩《在山的那邊》,看看他是怎樣走出大山的?請同學們看看本課的學習目標。出示學習目標:劃分詩歌朗誦節(jié)奏及重讀字詞,準確把握作者思想感情。詩中的“山”和“?!备饔惺裁瓷羁毯x?為什么說“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山那邊是什么呢?”一句話寫出了小時候的“我”具有怎樣的特點?為什么會這樣想?、“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后……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節(jié)詩的含義?自學學生根據設定的學習目標自學?;ソ虒W生互教1、以六人一小組為單位,將學習目標1的自學結果相互交流,并大聲朗讀2、將學習目標中未解決的問題在小組中互教,明確答案3、對學習目標中的疑難問題作記錄師教生1、師配樂配畫面進行范讀,進行朗讀知識講解并指導,小組間進行朗讀比賽。2、對小組提出的疑難問題交給其他小組成員解決,如不能解決則由老師講解。明確:“山”指人生道路上的重重困難,“海”是指理想境界。3、提示:體驗失敗或者挫折的內心感受以后而總結出自己如何去面對現實的過程,則可以解決此問題了;另外,關鍵是要弄清“枯干”的含義——形容對理想的渴望。所以,這句話說的是,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也要勇敢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4、神態(tài)描寫——體現了我對生活充滿好奇的心理,對未來世界的向往。5、提示:通往理想的道路不是平坦的、一帆風順的,在前進的路上回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只要有堅定的信念,不向困難地頭和彎腰,最終就必將戰(zhàn)勝困難,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譜寫出燦爛的人生來。五、當堂訓練(一)通過本課的學習,完成以下練習題以自測和鞏固1.給下列詞語中加粗的字注音。朦朧________癡想________一瞬間________凝成________喧騰________誘惑________2.閱讀全詩,然后按后面的題意答題。(1)“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一句話是什么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原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在明白這是幻想,所謂“零分”就是說幻想全然落空。)(2)“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這些詩句是什么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枯干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使心靈不再枯干,變得充實而有活力。)(3)“一座誘惑著我的山頂”“山頂”對我來說為什么是一種“誘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為總以為爬上山頂就可以望見大海,所以每座山頂都是那樣富有誘惑力。)(4)“在一次次地戰(zhàn)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句里的“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見這光輝燦爛的“全新的世界”的驚喜,理想境界的實現使人興奮、驚喜。)3、仿照示例擴寫句子。例:“海在喧騰。海在遠方喧騰。海在遠方為我喧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本渥樱壶B在歌唱。學生完成練習題之后,師出示答案,學生前后桌交換互改。師對習題中出現的問題加以總結。2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目標:1、了解課文中以小見大,以實寓虛、由事推理的記敘方法。2、初步學會分析記敘文章中的情事論理及其詳略安排,注意學習和運用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3、與《在山的那邊》進行比較閱讀。4、聯系自身生活體驗,感悟人生哲理。教學重點:1、掌握心理描寫與動作描寫的特點及作用。2、了解文章以小見大、以實寓虛、由事推理的寫法。教學難點:多角度閱讀,多方面探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和生活哲理。教學時數:2課時教學步驟:第1課時【教學要點】通過朗讀、復述把握課文情節(jié),設疑探討文章主旨。

一、導入上課前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zhí)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做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后方的無線電支持。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候一段經歷的啟示。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他是怎樣克服自己的困難的嗎?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篇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頓?亨特(板書題目、作者)。剛才這個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在選入教材時做了刪節(jié)。作者講自己之所以能夠戰(zhàn)勝困難,是由于小時候的一段經歷留下的啟示。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到底作者小時候發(fā)生過一件什么事,可以使他在長大之后,勇于面對困難和解決問題。

二、檢查預習1、集體朗讀課文,給段落標上記號,并把文章分成起因、經過、結果、啟示四個部分。2、就故事情節(jié)要素組織學生搶答,以鞏固識記。(1)故事發(fā)生在美國哪個城市?——費城。(2)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七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3)爬懸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5個。(4)有名字的是哪兩個?——內德、杰利。(5)那座懸崖有多高?巖石架有多高?——約20米;約7米。3、復述:簡潔地復述課文的主要情節(jié),也就是作者在童年的這一段經歷。4、記敘順序:順序、倒敘還是插敘?——順序5、文章結構(提問)。板書:起因——別出花樣,去爬懸崖(1~6段)經過——中途被棄,進退兩難(7~15段)結果——父親指點,擺脫困境(16~22段)啟示——走一步,再走一步(23段)6、字詞學習。(1)給加點字注音:

聳立()頭暈目眩()()啜泣()()納罕()垂直()崩土()蓬亂()狹?。ǎ┬厍唬ǎ?)按拼音填空:xuányájièqiàobìguànlínxúnlǚ()訓()()()木瘦骨()()次(3)多音字注音:()()()()()()()()悶熱——煩悶彈子游戲——動彈顫抖——顫動暈倒——日暈()()()折斷——折本——折跟頭(4)結合語境解釋詞義:聳立——高起,直立。迂回——曲折、繞遠。凝視——聚精會神地看。嶙峋——形容人瘦削。三、主旨研討1、從課文內容看,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聯系結尾的議論來理解: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2、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你只要是想著你在走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是可以闖過來的。2、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zhàn)勝的,一步步戰(zhàn)勝了小困難,最后就是戰(zhàn)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4為什么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

第2課時【教學要點】多角度閱讀,就文章的人物、情節(jié)、寫作手法等提出自己的解讀角度。四、課文研討(一)局部品味,問題分析。1、分析心理活動描寫。第二部分:當“我”被棄于懸崖,我是一種怎樣的心理?找出描寫作者處于險境中的心理狀態(tài)的詞句: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心驚肉跳,嚇得幾乎要暈倒,軟弱地哀求,頭暈目眩,啜泣,恐懼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動彈……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后悔,以及強烈的恐懼感。第三部分:孩子在父親的指點下,終于征服懸崖的過程中,作者詳寫了“我”的心理變化。三名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三部分。要分別讀出父親平靜的寬慰、“我”的驚恐和敘述者從容的不同語調來。(學生朗讀,教師評點)要求學生概括出爬下懸崖過程中的心理變化過程。最初:毫無信心(我不下去!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而:信心萌發(fā)(這似乎能辦得到。)隨后:信心大增(我頓時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最后:巨大的成就感(第一次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潛在力量。)整個變化過程有層次而令人信服。板書:走一步再走一步走下懸崖毫無信心————萌發(fā)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2、文中第二、第三部分的兩個“啜泣”(14段和22段中)是否一樣?不一樣。表面都是哭泣,其實截然兩樣:前者是恐懼和傷心,后者有復雜情感,有歷險的余悸,有脫險的欣喜,有對父親的感激,更有一種全新的感覺——“我覺得自己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驗。”3、“永遠忘不了的經驗”指什么?朗讀第四部分找出答案。(l)這部分回答了以上經歷中成功的經驗是什么?請用文中語句回答。明確:“經驗”有兩層意思:一是從懸崖上學到的經驗使自己終生受益;二是再次將這“經驗”歸納成:“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為止”。這也就是告訴讀者,在困難面前不應該畏難怯步,而要冷靜地分析困難,化解困難,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漸進,堅持到底。這樣就可能積小勝為大勝,促使困難向勝利轉化。(2)“屢次”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屢次”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課文中用“屢次發(fā)現……”強調這“經驗”的普遍意義。(二)以小見大、由事推理的寫法。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個什么道理,悟到哲理就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就成為一筆精神財富。善于感悟,寫作文,也有東西可寫,在不起眼的題材上也能寫出好文章。板書:小懸崖:不著眼巖石——走一步再走一步——巨大的成就感大人生:不害怕困難——積小勝漸成大勝——取得成功

(三)指導多角度地閱讀,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反思,進一步拓展思維空間,獲得啟示。1、討論: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你最不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文中的人物特點,對人物做出合理的評判,也鼓勵學生從中有所感悟,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如果學生在喜歡的人物中選擇父親和“我”,都應視為正確的,關鍵是把喜歡的理由說足、說全,可互相補充。不喜歡的人物可選在“我”困難時嘲笑“我”的孩子,這一點比較簡單。有爭議的人物可能是杰利??赡苡械耐瑢W喜歡他,有的不喜歡他,引導學生評論他做得對的和不好的方面。這樣來談,針對性可能強一點。2、杰利與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杰利:如果我是杰利,我會感到左右為難,一邊是最要好的朋友,一邊是更多的朋友。四個孩子一定不會讓杰利幫“我”,而杰利也不想被嘲笑,不想失去這幾個玩耍的朋友。所以杰利雖然“看來好像有點不放心”,但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我想,這也說明杰利低估了“我”的懦弱。他以為這么點懸崖,“我”總會下來的。再說,他一時也幫不了“我”。天越來越黑了,見“我”沒回來,杰利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訴了“我”父親,尋求大人幫助,把“我”從危險的邊緣救了回來。杰利雖然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但他是“我”真正的朋友。四個孩子:我感覺四個孩子的人品有問題。當自己的朋友遇上困難的時候,他們不僅不去拉自己的朋友一把,反而雪上加霜的嘲諷朋友,把他一人留在危險的石架上,這也是拿別人的生命開玩笑。他們根本不是真正的朋友,簡直可惡至極。3、把“我”的父親和母親進行對比,兩者的教育方法有何不同?父親角度:這是一位真正愛自己孩子的父親,他不像別的父親,爬上石架把兒子抱下來,而是讓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下去。這是為鍛煉孩子的勇氣和毅力。如果他對孩子百依百順,那只會讓他更加嬌氣,一生一世都軟弱無能。有句話說:“打是親,罵是愛”,只有在磨練下才能成好鋼,沒有磨練的只是土塊、銹鐵。所以這位父親是對孩子負責的真正愛孩子的父親。這是一位明智、教子有方的父親。父親完全可以憑自己的實力抱孩子下來,但他不這樣做,而是引導孩子憑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克服困難。其實,父親這樣做是想給孩子一份經驗,一次鍛煉,一份成就感,一份不怕任何困難的勇氣。這是父愛的一種多么明智的體現,是真正的父愛。因為父親知道,溫室里的花朵是經不起風雨的,同樣,被溺愛的孩子是經不起考驗的。母親角度:慈母多敗兒。母親一直告誡“我”不要冒險。在母親的庇護下,“我”變得非常懦弱。如果杰利通知的是母親的話,可能她會聲嘶力竭地叫我別動,嚇得臉色蒼白,神經兮兮的叫了一大幫人來。之后母親可能不允許我跨出家門半步,不準我與杰利玩。從此,世上多了一個廢物,少了一個作家。哪一位父親不愛自己的子女。這位“狠心”的用心良苦的父親以獨特的方式在“我”的生命中注入自信的瓊漿,熔鑄了“我”直立的腰桿。他給孩子的不只是一個健康的軀體,還給了孩子一個自信的靈魂。這對孩子的一生無疑是最寶貴的財富。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要在感受偉大母愛的同時,也要多理解這份嚴厲的深沉的父愛。4、課后的研討題目: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你會怎么做?培養(yǎng)學生患難與共的愛心,激勵勇敢精神。5、比較閱讀:大家在學習了《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兩篇課文,給你留下什么思考呢?你覺得它們有什么共同之處?兩篇文章都提到如何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在山的那邊》告訴我們人們要實現遠大理想,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斗,要一次次戰(zhàn)勝失望,征服所遇到的任何困難。在困難面前,不要氣餒,要堅持到底,成功就在終點等你。而《走一步,再走一步》則著重講,遇到困難,要勇敢邁出第一步,而且要學會把困難分解,逐步克服。五、課外作業(yè)1、背誦最后一段。2、做好知識積累,包括字詞和語句。3、《每日五分鐘》第2課。4、預習第3課,收集有關生命的事例或是名言警句,上課提問。

3、短文兩篇(蟬,貝殼)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品讀、欣賞課文,感受課文委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2.了解先抑后揚及由事物引發(fā)哲理的寫作方法。3.體悟生命的意義,引導學生樹立積極、認真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兩篇文章都擅于細致入微地描寫事物,對于蟬和貝殼這樣小的東西都有仔細的觀察和細致的描寫。引導學生仔細品讀課文,揣摩句子,體會作者描寫的特點及其中表達的情感。情感與價值教育學生珍視自己的生命,積極、認真對待生命。教學重點1.感知課文內容,準確理解課文內容。2.了解先抑后揚及由事物引發(fā)哲理的寫作方法。教學難點了解本文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點。教學步驟第一課時一、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常說,一粒沙里看世界,許多深刻的道理恰恰是從最平常甚至是最細微的事物里領悟到的。今天,我們來賞讀兩篇小短文,看看從夏蟬、貝殼這些小小事物身上,我們能得到什么樣的人生感悟呢?二、介紹作者。1.小思簡介小思,1939年生,本名盧瑋鑾,另有筆名明川、盧颿。祖籍廣東番禺。1964年畢業(yè)于香港中文大學新亞學院中文系,翌年到羅富國師范學院學習,獲教育文憑。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中國文學。1981年,以“中國作家在香港的文藝活動”之論文獲得碩士頭銜。小思曾任多家中學中文教師,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學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學。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談》《承教小記》《不遷》《彤云箋》《香港文縱》《日影行》《豐子愷漫畫選繹》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從事文學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學獎評判,參與各種文學活動。2.席慕蓉簡介席慕蓉,另有筆名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蒙古語,即大江河)等。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慶,后隨父母由香港遷至臺灣。她從小酷愛繪畫,1964年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學習。后在臺灣新竹師專美術科任教。多次舉辦畫展,出版畫冊并獲獎。1981年她“從來沒有刻意去做過些什么努力”的詩集《七里香》由臺灣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讀者喜愛。她寫詩寫散文,只是作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為的是“紀念一段遠去的歲月,紀念那個只曾在我心中存在過的小小世界”。生命、時光、鄉(xiāng)愁是她作品的內在主題,而對人情、愛情、鄉(xiāng)情的細膩獨特的審美描摹、委婉傾訴則是吸引讀者們的奧秘。主要作品有詩集《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長的痕跡》《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寫給幸福》等。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1.朗讀。2.請學生比較兩篇散文有何相同與不同之處。明確:相同之處:(1)都是由一個小小的“物”引發(fā)對生命的一些感悟。(2)對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較積極、認真。(3)對于“物”的描寫細致入微,筆調清新而自然。不同之處:(1)《蟬》是先抑后揚,《貝殼》是直入主題。(2)《蟬》對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暫與否,都要積極面對,好好地活著;《貝殼》則落實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一絲不茍。(3)《蟬》的作者對于生命的態(tài)度隱喻在對蟬的生命意義的闡發(fā)中,并沒有直接表白;《貝殼》則明確提出了自己要認真做事的想法,表達了要給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驚嘆的東西的愿望。第二課時一、朗讀課文二、合作探究品讀課文,揣摩字句,討論交流。(1)《蟬》中的“想起秋風顏色”,“秋風顏色”給了你怎樣的感受?我們一般說聽見秋風的聲音,但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它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屬于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進了秋風中,言少而意豐。(2)作者寫蟬,先抑后揚。抑在哪里?揚在何處?通過一抑一揚想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首先寫蟬的聒噪聲使人們心煩,這是一抑。其次寫看到一只病蟬,寫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從朋友說蟬埋在泥下17年,出來只活一個夏天時開始轉折,小小的蟬開始令人驚訝。當最后朋友說到蟬為了延續(xù)生命,必須好好活著,對于蟬的印象已經從煩人、病弱高揚到顯示生命意義的高度。由抑到揚,涵蘊深厚,傳達了本文的主題:不管生命是否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3)《貝殼》中“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茍呢?”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此句上承接著“上蒼給它制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致、多仔細、多么地一絲不茍啊”,比較了自己和貝殼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盡管有限,但還是比貝殼里的生命時間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以表達一種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讓后人為自己的執(zhí)著、努力而感動。(4)《貝殼》中有這樣的話:“這是一顆怎樣固執(zhí)又怎樣簡單的心??!”你怎樣理解“怎樣固執(zhí)又怎樣簡單的心”?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風云的豐功偉業(yè),她只想像那顆小小的貝殼,用仔細、精致、一絲不茍來塑造執(zhí)著而美麗的形象,回饋生命,打動人們?!肮虉?zhí)”和“簡單”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說法,表現了她并不渴求人們對她絕對地贊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種感動,希望能像貝殼的美感動她一樣感動著世界。三、小結作者從夏天聒噪的蟬、海邊小小貝殼這些細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生命究竟是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暫、脆弱的,該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通過學習這兩篇短文,我們會高聲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打動自己,打動別人。四、作業(yè)課外閱讀欣賞席慕蓉或小思的幾篇詩文。4紫藤蘿瀑布教學目標:1、學習領會作者多層次、多角度、多種修辭手法的生動細膩的描寫。2、學習領會作者蘊含在描寫敘述中的情感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教學重點:1、閱讀方法上,以朗讀訓練為重點;2、內容理解上,以感悟人生為重點;3、寫作學習上,以寫景狀物為重點。教學難點:對人生的感悟(藤蘿花情與社會形勢的聯系,作者心情與民心的聯系)。教學時數:2課時教學步驟:第1課時【教學要點】理清文章結構,體會作者的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

一、激趣導入同學們都接觸過不少花草樹木,你們最喜歡哪一種植物呢?為什么?女同學一般都有自己喜歡的花,譬如我,我就很喜歡向日葵,不為什么,只是看到向日葵就有一種欣欣向榮的愉悅感,看到向日葵就開心!我高一的那個暑假去貴州玩,坐車的時候看到滿山遍野的向日葵,讓人感覺那個山頭都充滿了陽光、希望和歡樂!后來我上網查了一下我的生日花,居然那么巧,就是野生向日葵!野生向日葵的花語是“投緣”,據說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是理想的情人,更是最佳的終生伴侶。呵呵,不知道準不準,不過我喜歡向日葵的時候還不是因為它的花語,最重要的是它帶給我一種快樂的意象。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細心體會,都會從中得到許多啟示。面對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也會產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蘿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的弟弟身患絕癥的時候,面對紫藤蘿花產生了聯想。在這樣的心情下,面對盛開的紫藤蘿,她所見所感是什么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進入作者的文中去領略一下。

二、檢查預習1、集體朗讀課文,給段落標上記號,并給文章分成三個部分。2、字詞學習(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叫嚷麥穗船艙綻放湊合醞釀迸濺挑逗()()()()()()()()()風帆依傍忍俊不禁仙露瓊漿盤虬臥龍佇立伶仃三、整體把握1、文章圍繞紫藤蘿花來抒發(fā)感情,“賞花——憶花——悟花”是作者構思本文的思路,哪位同學來分析一下文章的結構?看看你們是怎么把文章分成三個部分的?板書:賞花(1~6):偶見一樹茂盛的紫藤蘿——如人生的美好熱烈。(愛花)憶花(7~9):睹物釋懷——如人生的生死挫折。(惜花)悟花(10~11):感悟到生命的永恒——如生命的永恒意義。(贊花)2、找出最能體會作者感情基調的語句,談談你的理解?!八鼛ё吡诉@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那是關于生死迷、手足情的?!北疚氖且黄梦镝寫选⒔杈笆闱榈纳⑽?。與紫藤蘿盛開的意象形成強烈反差的,是處于特定時期的作者的悲痛、郁悶的心情。背景補充:宗璞生活在一個書香門第,她的父親就是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她和弟弟從小就在清華園中長大。但就是因為他們知識分子的出生,在文革中,作者一家都受到了迫害。好不容易熬過了十年浩劫,作者的弟弟,一個才華橫溢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卻身患絕癥(腫瘤),生命垂危。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可以理解,作者的所說的“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是怎么一回事,“生死迷、手足情”指的又是什么。這句話還可以看出作者心情的變化。板書:心情變化:焦慮、悲痛——寧靜、喜悅——振奮3、哪個語句能夠捕捉到作者對生命的感悟和贊美?它帶給我們怎樣的啟迪?“人和花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痹谧髡呖吹阶咸偬}之前,焦慮和悲痛一直壓在她的心上,但當她看到了“閃光的、盛開的藤蘿”,她卻寧靜了、喜悅了、振作了。作者回顧了花和人的命運,悟到了“人和花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就是說,遇到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壓倒,要對生命的長久保持堅定的信念。厄運過后,不能老是讓悲痛壓在心頭,應該面對新生活,振奮精神,以昂揚的斗志投入到新的事業(yè)之中。在作者揭示出她的感悟之后,紫藤蘿就不僅僅是純自然的生物,而是一個隱喻,一個象征,象征生命的再生,象征心靈之花的重放,象征時代的更迭,象征美的不滅……作者的對紫藤蘿的贊禮,是對生命活力的呼喚,是人生在歷史滄桑中解脫重負的心靈搏動,表達出作者振奮精神、闊步前行的昂揚狀態(tài)。4、文章從“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開篇,而以“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收尾,有何妙處?首位銜接、呼應,結構嚴密,給人一氣呵成的感覺?!巴W∧_步”是被紫藤蘿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引人入勝;“加快了腳步”是被生命的活力所催促,作者在對生命有了這樣的感悟之后,有了一種全新的精神狀態(tài),那就是振作和奮斗。5、簡介寫作背景,指導學生對花的命運與社會形勢的聯系,作者心情與民心的聯系的理解。文章寫于1982年,當中提到“十多年前家門外也曾有過一大株紫藤蘿”,根據這里說的“十多年前”往前推,可以隱約知道作者指的是1966年~1976年這十年之中的文化大革命。由“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關系”一句可以證明這個推斷,因為如今聽來這么荒唐的、極“左”(激進的、偏激的、片面的)的論調,可以說是文革的一個特色。文章說到的紫藤蘿的命運——從稀落,到毀掉,再到繁花似錦,也正是那十幾年來整個國家命運的寫照和象征。所以,當作者看到了盛放的紫藤蘿,她的心情由焦慮、悲痛變成了寧靜、喜悅,并振奮了起來。在經歷過文革的浩劫和弟弟的死亡這些厄運之后,看到曾經衰敗的紫藤蘿熱鬧地盛開,作者感悟到“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不能永遠沉浸在悲痛之中,必須加快腳步,好好振作。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感情變化很有代表性,她的心曲也正是那時候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可以說,這篇文章正是改革開放初期枯木逢春的寫照。全國人民從十年動亂之中回過神來,不再以階級斗爭為綱,而全力開展經濟建設,全國上下呈現出生機勃發(fā),欣欣向榮的美好局面。

四、修辭手法分析1、全文緊緊圍繞這樹盛開的紫藤蘿來寫的。那么題目為什么叫“紫藤蘿瀑布”呢?我們能不能將它改為“盛開的紫藤蘿”呢?(1)外形相似:這一樹花開得繁密、茂盛,充滿生命的活力,就像一條流動的瀑布,飛流直下,不可遏阻。(2)意義相聯:這一樹“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的紫藤蘿瀑布,就像一條生命的長河,綿延不絕,永無止境。(3)以“紫藤蘿瀑布”為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既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紫藤蘿盛開的壯觀景象,又暗示了文章的中心,使生命長河無止境之意得到詩意的表達。2、修辭方法的運用:比喻、擬人、通感。題目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我們感受到了它使用的妙處。文中像這樣精妙的比喻還有很多,另外還有擬人和通感的方法。請到文中去找一找,動情地讀一讀,然后在旁邊空白處寫上它的精妙之處。(1)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扔鳎瑢⒁粯涫㈤_的紫藤蘿花比作瀑布,從總體上形象地表現了紫藤蘿花的繁密和茂盛,顯得氣勢非凡,燦爛輝煌。(2)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像迸濺的水花”,比喻,相對“瀑布”而言,形象生動地表現了紫藤蘿花生命的活力;“在和陽光互相挑逗”,擬人,貶義褒用。以“歡笑”和“挑逗”將花瀑擬人化,仿佛盛裝的少女在歡歌笑語,細膩地寫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淺,突顯出頑皮、活潑、可愛的形象,既富有動感,又富有情趣。(3)這里春紅已謝,沒有賞花的人群,也沒有蜂圍蝶陣。有的就是這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ǘ湟淮ぶ淮?,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擬人,雖無人賞花,也沒有狂蜂浪蝶,但它們并不寂寞!而是快樂地獨自生長,放出自己生命的異彩?。?)“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拔以陂_花!”它們嚷嚷?!獢M人,生的快樂和欣喜,形象地表現出來。(5)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扔?,用“帆”和“艙”比喻花朵的外形,細致地描寫了紫藤蘿花盛開的狀態(tài),顯得生機勃勃。比作“笑容”而且用“忍俊不禁”來比擬花朵含苞待放的情態(tài),生動而形象地傳達出花朵美麗嬌媚的特征,顯得美好可愛,不僅讓人看到了紫藤蘿花生命的活力,而且看到了她生的喜悅。(6)“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怎么把氣味說成顏色,說成夢幻?——香氣,訴諸嗅覺;色彩,訴諸視覺;夢幻,是大腦幻覺。人的各種感覺是可以溝通的。修辭上稱之為通感。(7)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虬臥龍般的枝干,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扔鳎镂医蝗?,既寫出了一樹繁花的壯麗,又抒發(fā)了愉悅歡暢的心情。五、課后作業(yè)1、分析“研討與練習”第二題的四個句子。2、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背誦。第2課時【教學要點】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六、局部品味(一)第一部分1、第一段獨立成段的作用是什么?“我不由停住了腳步”說明作者是心有所動才止步?!安挥伞痹谶@里點了作者從沉思到驚醒到被吸引的過程。那么她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這里的獨立成段,既是作者內心的反應,又為全文埋下了懸念伏筆。從側面烘托出紫藤花引人止步,眩人眼目的美麗,也引出下文,照應結尾。2、文章第2~6段正面描寫紫藤花,描繪非常形象、優(yōu)美,同學們讀朗讀第一部分,思考:(1)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紫藤蘿花的?從整體到局部。先寫花瀑: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的生長。再寫花穗: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最后寫花朵: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長滿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板書:花瀑——花穗——花朵(整體——局部)(2)課文主要是從哪些方面來描繪紫藤蘿的特點?板書:花形——猶如瀑布花色——熱烈沉靜花香——朦朧長久從描繪的形象看,作者先從所見的整體著筆——“只見一片輝煌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再從局部著筆,細寫每一朵花。從描繪的顏色看,仍是先寫整體——“一片輝煌的淡紫色”、“紫色的大條幅”;再寫局部——“上深下淺,好像紫色的沉淀”。再從描繪的神態(tài)看,寫花兒一串串“挨著”、“接著”,花兒彼此“推著”、“擠著”,“在笑”、“嚷嚷”……以擬人手法寫出花的童稚般的歡樂,讓人覺得花在驕傲而坦蕩地為自己美麗的存在而歡笑嘻鬧。(二)第二部分1、怎樣理解“我只是佇立凝望,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流過”?作者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感動,紫藤蘿花那繁茂的氣勢,燦爛的色彩,歡樂的情態(tài),和蓬勃的無限生機,震撼了作者的心靈,所以作者覺得這流動著的花瀑在“我心上緩緩流過”。2、這時作者的心情有什么變化?看花前,作者因小弟身患絕癥,心上壓著“焦慮和悲痛”;看花后,“我浸在這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別的一切暫時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作者是怎樣從眼前的喜悅過渡到對往事的回憶的?第8段開頭一句就是過渡句:“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淡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這就從眼前的喜悅過渡到了夢幻的境界,進入了對往事的回憶。4、怎樣理解“那時的說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關系?!保楷F在聽起來的確不可思議,但是在極左思潮泛濫的年代里。事實就是這樣。人們狹隘地理解勞動人民的感情,認為賞花不應該是勞動者的本分,賞花是低級情調,甚至認為賞花就會腐化墮落。了解這些有助于我們認識過去,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5、為什么作者在第9段又說“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作者從紫藤蘿的劫難和眼前的勃勃生機的變化中,對花瀑有了新的感受,對人生有了新的感受,所以說用“流向心底”來表達這種感受,表達這種認識的升華。這種升華在第三部分表達了出來。(三)第三部分怎樣理解后兩段的一連串比喻句和文中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花艙”的比喻引出其中裝的是“生命的酒釀”比喻,正是這“生命的酒釀”讓花兒張滿了帆,航行在這花的河流上,組成“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多么壯麗輝煌!人生如花,航行在這時代的洪流中,個人的不幸又能算得了什么呢?在這兒正用得上我們才學過的兩句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庇谑亲髡摺凹涌炝四_步”,融入了這永無止境的生命長河之中,去創(chuàng)造更加燦爛的人生。2、齊讀后兩段,體會作者的情感。(四)紫藤蘿的意象美1、美在對盛開的紫藤蘿的形象渲染。2、美在淡紫色的彌漫。3、美在對可愛小花的描繪。4、美在那充滿生命力的“流動”。七、宗璞的語言特色宗璞的語言,既有中國古典文學簡潔含蓄之美,又有外國語言的長處,并把這兩點巧妙地融合在了一體,在情景創(chuàng)造和意境處理方面,煉成了獨特的功力。她的語言極其流暢,細膩而富有余韻,縈繞著一股柔婉之美。細究其成功之道,一是語言的基調選得好,淡雅沖和,讓讀者的主管意識積極參與其中,得到一種天人合一的象外之趣;二是語言的功底深,句式并不繁瑣復雜,然而簡潔中透著高遠的內涵,并不一覽無余,卻給人以想象的天地,可以說是“言有盡而意無窮”。這主要是因為她自幼生長于清華園(1951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外文系),吸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精髓,學養(yǎng)深厚,氣韻獨特。可以說,她是一株冰清玉潔的蘭花,有幸在遠離貧困與骯臟的凈土中發(fā)芽、成長,有著很純凈的記憶。由于自小在和諧、淳厚、文雅的學術氣氛中得到熏陶,她的作品之中總有一種別人學不來的大家之氣,沖和之態(tài),甚至有一種率真、潔白的“學生腔”。八、寫作手法借鑒1、如何寫好寫景抒情的作文?——學習作者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現力和對生活的真實體驗。2、如何把景物寫得細膩,寫得生動、親切?——修辭運用。經常練筆,不斷積累,同時要大膽想象,探索創(chuàng)新。3、如何借景抒情?觀察景物怎樣才能有所感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關注人生,關注社會,熱愛生活。九、課外作業(yè)1、收集一些吟詠花木的詩句,了解一些花木的象征意義。2、使用多種修辭手法,描寫一種你最喜歡的花木。5童趣○學習目標

①準確劃分語音停頓,節(jié)奏分明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②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③理解:只有善于觀察,善于聯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教學重點

①反復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guī)律。

③理解怎樣借助觀察、想像,獲得生活樂趣。

○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反復朗讀,正確停頓,疏通文意。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香港是彈丸之地,高樓林立,將道路擠得沒有了,樓與樓之間沒有空間建路、相通,怎么辦?建筑師們就帶著畫好的圖,來到幼兒園,讓孩子們在樓與樓之間劃上路,孩子們拿起筆,不假思索地就在樓與樓的空隙間畫上樓梯,樓梯間搭上天橋,幾分鐘內就把成人們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問題解決了。這說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們看來微不足道小事,通過孩子們的想像,都會生出許多的趣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文章《童趣》。這是一篇記敘童年怎樣借助觀察、聯想、想像,獲得生活樂趣的文章。它告訴我們,只有觀察得仔細,想像得豐富,才會有樂趣。

二、朗讀課文

第一遍,教師范讀;第二遍,教師領讀,教師讀一句,學生讀一句(為使學生正確地掌握停頓)第三遍,教師大聲讀,學生小聲跟讀;第四遍,學生齊讀。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藐(miǎo),項為之強(jiāng),鶴唳(lì),怡(yí)然,凹凸(āotū),為壑(hè),癩(lài)蝦蟆三、掌握規(guī)律

文言文中單音詞占大多數,現代文中雙音詞占大多數,只要我們聯系上下文,把單音詞變成雙音詞,就可以了;有的詞,可用同義詞解釋,不大好變的詞語,就是你要特別加深印象記住的。教師按照上述方法試講一兩句。重在講清方法。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用老師所教給的方法,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并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2、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

教師啟發(fā)學生,設小臺階,讓學生自己解決未解決的問題,領會課文大意。參閱注釋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點詞的意思:

①項為之強(脖子、頸項)②果如鶴唳云端(果真)

③以叢草為林(樹林)④興正濃(興趣)

⑤方出神(正)⑥驅之別院(趕、驅逐)

⑦明察秋毫: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現視力極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⑨龐然大物:形容極大極大的動物。⑩夏蚊成雷:蚊群發(fā)出雷鳴般的叫聲。

3、學生再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

①文章圍繞什么來回憶了三件趣事?

②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4、學生自主討論明確:

a.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回憶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鶴,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怡然稱快。第二件是把土墻凸凹、花和花臺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蛤蟆,表現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c.樂趣只有通過仔細地觀察,豐富的想像,才會得到。

[教師小結]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觀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5、學生快速自由朗讀課之后,再快速齊讀

,限時背誦課文,按自然段為一單元背誦

。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齊讀課文,男女生比賽、背誦課文。二、分析課文: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1、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細察’’是兩個關鍵詞語,意思是觀察敏銳、仔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觀察的本領。

“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觀察的習慣。

時有物外之趣——觀察的收獲。

2、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

“細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確——除“明察、細察”之外,還要有豐富的想像,才能真正獲得“物外之趣”。

3、學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歡那一個?背誦并用自己的話形象地敘述。

4、討論回答:作者是怎樣想像的?

討論明確: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擬作群鶴舞空”,自得其樂;再把蚊子留在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怡然稱快。

第二件趣事:以“叢草為林”“蟲蟻為獸”“凸者為丘”“凹者為壑”,從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盡吞二蟲,以及如何懲罰癩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么?

討論明確——不可以。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群鶴,到把草木、蟲蚊、土墻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三、體驗與反思

1、找出文中描寫動作的語句

明確: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2、[討論]

問題l:癩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幾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樣的鞭子?癩蛤蟆竟沒有死,是為什么?

[明確]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條。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癩蛤蟆,說明他心中是熱愛小動物的(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問題2:讀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啟示?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討論明確: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要善于觀察,觀察要敏銳,加之豐富的想像,就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問題3:說說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從聯想中發(fā)現事物的美妙。

3、集體背誦課文,背誦時想像出三幅畫面,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四、[作業(yè)]擬幾條熱愛草坪、熱愛動物的標語。如:

小草也會疼的,請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長,請勿打擾;勸君莫打報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6理想教學目標①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②聯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③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教學重點①朗讀訓練。②理解詩歌的主旨。③賞析詩歌的語言。課前準備①搜集有關為理想而奮斗的名人名言及其優(yōu)秀事跡。②預習課文,就自己疑難和感興趣的問題,準備發(fā)言材料。教學時間:二課時教學設計一、回顧導入:同學們,在第一單元里,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蓖瑢W們,這里的“?!敝傅氖鞘裁茨??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為什么要有理想?我們應當樹立什么樣的理想?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同樣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板書課題。)二、誦讀感知1、教師范讀或放錄音磁帶,學生聽讀、欣賞。2、學生誦讀:調動情緒,糾正音準,品味語氣、語調,把握韻律、節(jié)奏。3、自主學習:正音、正字、釋詞三、合作探究1、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么?2、詩歌是從哪些方面表現主旨的?3、試著分析詩歌的結構朗讀,小組討論上述問題,教師巡回指導。板書:詩歌結構:1、總說:理想的意義(1)2、分說:①歷史意義(2、3)②人格意義(4、5、6、?)③人生意義(8、9、10、11)3、分說: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12)四、品讀明理1、品讀課文,逐段理解研討,深入思索,反復咀嚼、領悟詩歌深刻的含義和精妙的比喻。2、研討詩歌的思想內容及形象化語言:第l節(jié),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它對于表現思想內容有什么作用?這一節(jié)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有關提示:采用比喻、頂針和修辭方法。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在形式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內容上步步推進。這一節(jié)總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tǒng)領的作用)第2節(jié),表達了什么意思?能試著舉例說明嗎?第3節(jié),這一節(jié)是從什么角度談理想的?談談“珍珠鏈”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有關提示: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理想,連綴在一起,正像“珍珠鏈”一樣,推動著歷史的前進。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精神支柱和動力。第4節(jié),在內容上是怎樣安排層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義?第5節(jié),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樹立遠大理想的重大意義。提示:a.理想使人積極樂觀。b.理想使人斗志頑強。c.理想使人永遠年青。d.理想使人充滿活力。第6節(jié),怎樣理解“獲得”與“犧牲”?你對詩歌所說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第7節(jié),“副產品”的本體是什么?有理想的人為什么也會“酸辛”?有關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會進步、人類幸福等,決不是個人榮譽。理想的實現可能給會個人帶來榮譽,但這正像“副產品”不是主要的。在這里作者告訴我們,應當正確對待榮譽。第8節(jié),你能從現實生活或個人體驗中找出實例,說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的含義嗎?什么是“大寫的人”?(教師引導學生舉出實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認識理想的人生意義)第9節(jié),這一節(jié)與上一節(jié)有什么關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點?作用是什么?作者列舉“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義?提示:并列關系,都是寫理想對人生的意義。上一節(jié)是從正面寫,這一節(jié)是從反面寫。第三、四句是兩個倒裝句,分別強調“給罪人新生”和“喚浪子回頭”。典型意義是連“罪人”和“浪子”都因為有理想而改變了自己,何況是一般人呢。第10、11節(jié),這兩節(jié)詩歌在結構上是什么關系?在內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將“蛻”字改換成“變”字?為什么?提示:層進關系。第10節(jié)從被動方面寫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應該怎么辦。第1l節(jié)寫有些人因主動放棄理想而產生的后果。不能換,“蛻”是由好向壞轉化,而“變”可變好也可變壞。第12節(jié),這一節(ji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它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五、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六、體驗拓展:1、思想交流:組織學生對照課文,聯系自己,談談應怎樣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教師應讓學生自由論談,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2、語言運用①語言運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詩節(jié),寫幾句話)教師示例: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云;愛心是云,化作及時的雨;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這個練習難度比較大,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這段文字的結構特點,鼓勵學生大但嘗試,并多給予賞識性評價。)②修辭訓練這首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貼切而又生動,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師應指導學生深入體會,學習掌握,提高想像思維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方法,可由教師或同學指明一些事物,讓大家打比方,進行修辭訓練,看誰表達得形象生動。七、背誦理解:分小組競賽背誦八、師生小結:同學們,我們朗讀、研討和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語言,并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理想猶如航標燈,它指引著我們的人生之旅。愿大家從小樹立崇高的理想,并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我想,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九、作業(yè)布置①完成“研討與練習”一。②將“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隨筆。③背誦和默寫詩歌。7短文兩篇教學目標①理解行道樹——無私奉獻者的形象②感悟并珍視人生“第一次”的經驗。③揣摩形象化的語言。④了解以小見大和夾敘夾議的寫法。教學重點①理解兩篇課文的深刻內涵。②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語言。課前準備①布置學生預習,就課文的主要內容和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列出思考題,準備討論、發(fā)言材料。②列舉自己最難忘的第一次經歷,談談自己的感受。③教師設置精當的思考題備案,以供學生參考。第一課時《行道樹》(張曉風)教學內容①理解作者贊美的是什么精神。②反復朗讀課文,體會形象化的語言。教學設計一、導入同學們,我們每天漫步在街頭,會看到街道兩旁種著許多樹,我們叫它“行道樹”,它是我們熟悉的朋友。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行道樹。(簡評學生的發(fā)言)從同學的介紹中,我們對行道樹有所了解。但行道樹是如何介紹自己的呢?大家想不想聽聽它的心里話呢?好,下面讓我們跟著臺灣著名作家張曉風,一起走進行道樹的內心世界,傾聽它的訴說。

=2\*CHINESENUM3二、研讀課文1、整體感知①自讀,發(fā)現問題。讓同學們獨立閱讀,調動自己的學習經驗,歸納學習本課應重點掌握的知識點,提出疑難問題,做好記錄。②討論,篩選、整理=3\*CHINESENUM3三、分小組討論,交流發(fā)現的問題。比較淺顯的,組內討論解決;集中疑難問題,準備課堂發(fā)言。③課堂討論,確定思考題小組代表發(fā)言,提出問題。教師進行組織、引導和調控,將思考題逐漸集中到以下幾個方面:a.行道樹的形象體現了什么精神?b.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業(yè)是什么事業(yè)?為什么說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行道樹的“深沉”主要表現在什么方面?有關提示:神圣的事業(yè)必須以自我犧牲為代價。從個人利益角度講,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練使奉獻者具備了以苦為樂的品質,這便是“深沉”。c.怎樣理解“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2、局部理解(研討與賞析)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疑難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引導學生結合作者的寫作目的,體會這篇課文的現實意義,進行人文教育。①作者從哪些方面刻畫了行道樹的形象?有關提示:自我犧牲、奉獻人類、心系社會……②怎樣理解“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③“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北憩F了行道樹怎樣的思想感情?同時揭示了怎樣的社會現狀?有關提示:保護環(huán)境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④為突出行道樹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關提示:采用了對比手法:a.與同類的優(yōu)越處境對比;b.與人類的無知行為對比。⑤你認為哪些語言描寫最生動,最能突出行道樹的形象?試分析說明?(讓學生體會形象化的語言。學生的解答可能是多樣的,蕪雜的,教師要幫助學生突出重點,明確中心。)3、總體感知(拓寬與延伸)①現實生活中有像行道樹一樣具有奉獻精神的人嗎?怎樣看待他們的價值?②本文的現實意義是什么?③本文的中心是通過行道樹的自白表現出來的。但有人說像在發(fā)牢騷,你怎么看?有關提示:決非發(fā)牢騷,而是強烈的呼喚。呼喚更多的奉獻者為社會造福,為人類造福,呼喚人們尊重奉獻者的辛勞,保護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④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哪些啟發(fā)?四、教師小結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課文內容進行了討論和研究,對無私奉獻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應該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從任何意義上講,我們都應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人生。讓我們像行道樹一樣,盡自己的微薄之力,點綴美好的社會,也使自己的人生在無私的奉獻中大放光彩。五、作業(yè)①完成“研討與練習’’相關作業(yè)②預習《第一次真好》。第二課時《第一次真好》(周素珊)教學內容:①認識人生第一次經歷的重大意義,珍視第一次經驗。②學習以小見大和詳略得當的寫法。③了解選材的典型性。教學設計:一、導入同學們,你知道第一個吃西紅柿的那個人嗎?據說西紅柿最早只是一種觀賞植物,沒人知道它可以吃,且營養(yǎng)豐富。第一個吃西紅柿的那個人,他當時的勇氣決不亞于視死如歸,可以猜想,他嘗試后的感覺一定是新鮮而刺激的,就是由于他的第一次,使西紅柿成了我們飯桌上的佳品。說說你的一個“第一次”,我們應該怎樣來看待第一次,一起閱讀《第一次真好》二、研讀課文1、整體感知①集體朗讀感悟課文內容。要求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情感和速度。②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出示思考題):a.“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b.課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c.作者為什么選取這兩個“第一次”詳寫?d.課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點?好處是什么?e.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無益的。本文所說的“第一次”屬于哪一種?為什么?(引導學生探究性閱讀,整體把握,篩選信息,猜想印證,形成解釋。)③課堂集中討論、解答(引導學生采用互動方式,合作交流,使問題逐漸明朗,最終明確。)a.“第一次真好”指感覺真好:新鮮而刺激,使人回味無窮。b.“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眂.作者從不同角度寫了兩件事:前者寫的是植物;后者寫的是動物。前者寫的是靜態(tài);后者寫的是動態(tài)。前者的感覺沒有變化:只是喜悅和新奇;后者的感覺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先是驚喜,再是惡心,而后喜愛。這樣寫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現作者的個性體驗,也能與讀者產生共鳴,有典型意義。(學生談不透,教師要予以引導、點撥。)d.詳略得當:詳寫的是看柚子樹和看孵小鳥兩件事。略寫的有六件事,均一筆帶過。詳寫是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寫部分是對詳寫部分的補充,旨在以小見大地表現“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義,同時,使文章內容更加充實。e.本文寫的是有益的“第一次”。因為所舉的每一個事例,都有益于人生的健康發(fā)展,而且“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2、局部理解(研讀與賞析)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結合“研討與練習”,引導學生重點研讀與賞析作品的語言,以求達到對課文內容更深刻的理解??勺寣W生提出最感興趣或有疑難的問題,供全體同學討論。出示思考題:①為什么說是“一幅秋日的風情畫”,而不說是“風景畫”、“風光畫”?②“雛形”與“具體而微”有什么區(qū)別?③“我喜愛他們又甚于那些老鳥”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有關提示:表現作者對生命的珍惜和對生命力的贊嘆。④找出課文中帶有議論性的句子,試分析它的作用。(本題的設計旨在讓學生逐漸解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3、總體感知(體驗與反思)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解釋課文有關內容,并從多角度提出問題,深化理解。①為什么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感覺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嘗試嗎?有關提示:感覺不愉快的第一次可能是更有益的,也應當積極嘗試。如舍己為人等。②為什么說“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③回憶你難忘的第一次經歷,談談它對你后來的發(fā)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④什么樣的第一次不能嘗試?為什么?三、小結同學們,我們要多多地嘗試有益的第一次,讓萬紫千紅的第一次,織成我們五彩斑斕的人生,給社會帶來進步。四、作業(yè)①完成《學案》剩余部分。②習作:寫一篇題為《第一次,我忘不了你》的作文,談談學習本文的感受。8人生寓言教學目標①理解寓言的含義。②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樂觀地對待不同的人生際遇。③感受優(yōu)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教學重點①理解寓言含義。②學習精美的表達。第一課時《白兔和月亮》教學內容①介紹寓言。②解讀寓意。③引導學生自相對照,積極把握人生。教學設計一、激趣引讀人們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會伴隨我們今生今世。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當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鏡子。(1、出示課題。2、介紹寓言)二、誦讀感知1、朗讀課文,疏通文意,感受語言。2、整體感知,學生談感受。感知內容:a.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要求學生完整地復述課文。b.白兔賞月的心態(tài)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了解身份的改變對于心態(tài)的影響。)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為什么會患得患失?(理解占有欲在作祟。)d.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么啟示?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以上問題難度不大,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略加點撥,學生可以自己完成。)三、語言品味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賞析。例如,“慧心”“風韻”“閑適”“繃”等用詞很精當。對稱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除讓學生分析上述詞語的妙用之外,還可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其他有關的詞句再作分析,并讓學生試著仿寫。四、合作探究1、找出故事情節(jié)中的兩次轉折。2、白兔最終要求諸王之神撤銷決定說明了什么?(讓學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3、這則寓言提到了人類,這有什么含義?4、擁有財產就一定患得患失嗎?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五、互動釋疑六、自我反思1、我們應從白兔身上學到什么?2、你是否有過患得患失的現象?原因是什么?3、我們應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七、作業(yè)布置①完成“研討與練習”相關作業(yè)。②預習《落難的王子》。第二課時《落難的王子》○教學目標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②與《白兔與月亮》比較閱讀?!鸾虒W設計一、激趣引讀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給大家講過,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握好生活中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還要告訴大家,“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薄H松谑?,注定要同困難、挫折甚至災難打交道。對此,我們要做好充分心理準備。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它可能給我們帶來足夠的警示。二、誦讀感知1、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故事大意。2、整體感知①這篇寓言說了個什么故事?(要求學生熟練地復述課文。)②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可指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相關句子。)③“我”在情節(jié)的發(fā)展中起什么作用?(提示:線索人物。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④“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反復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有什么意義?[提示]這句話表現了一個旁觀者對不幸者的嘆息。第一次是王子對天災人禍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對王子落難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對“我”遭受厄運而言。這是嘆息者未經磨難的一種虛妄的假設。(其實未必如此,假如災難真的落到了人們的頭上,誰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課文中反復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三、合作探究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引導:①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提示:揭示中心:開始很脆弱,后來堅強起來。原因:一是他經歷了厄運,二是他沒有被厄運所嚇倒,挺了過來。②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編排情節(jié)有何用意?讓學生理解作者設置這樣的極端情節(jié)的典型意義。③“我”是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的“我”的頭上,這一情節(jié)說明了什么?[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④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提示]王子落難的故事還會不斷發(fā)生,而旁觀者的嘆息也將無限循環(huán)地延續(xù)下去。只有經歷厄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的頭上,誰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運能使人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⑤只有落難后才能戰(zhàn)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研討二)這個問題要啟發(fā)學生辯證地來談,談透徹,讓學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觀的教育。四、互動釋疑,討論交流五、比較閱讀與《白兔和月亮》比較閱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辨析:兩篇課文在表現主題、安排情節(jié)、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有什么異同。訓練學生的賞析能力。學生可自由評說,教師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適當點撥。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將問題歸結到以下幾點。①在主題上,兩篇寓言都是寫人生態(tài)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落難的王子》寫人在受難后的狀態(tài)。②在情節(jié)上,都表現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寫“好事”可以變?yōu)閴氖?;《落難的王子》寫“壞事”可以變好事。(“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決定于當事者的思想觀念。)③在表現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見大地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濃些,而《落難的王子》寫得更像是事實。④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以敘事為主(這是敘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敘事的基礎上,多有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且多議論;《落難的王子》則重在敘事。(以上內容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教師引導得當,還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據情況處理。)六、體驗反思①人生在世,或?;虻?,可能不期而至,對此我們應怎樣面對?②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是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的。③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畢竟不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