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保險理賠三課件_第1頁
汽車保險理賠三課件_第2頁
汽車保險理賠三課件_第3頁
汽車保險理賠三課件_第4頁
汽車保險理賠三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任務三汽車保險原則2008年初,某城鎮(zhèn)的王某買來一輛長安面包車跑客運。同年2月,王某到保險公司以家庭自用車名義,為長安面包車購買了1年期的保險,其中包括車上人員責任險。

同年12月2日下午,王某駕駛面包車裝載著8人從城鎮(zhèn)開往趙莊鄉(xiāng),因操作不當,翻到河溝中致1人死亡,4人受傷,車輛嚴重受損。

事故發(fā)生后,王某共對死傷人員給予了9萬余元的賠償,并要求保險公司按雙方簽訂的保險協(xié)議予以賠償。

保險公司則以車輛改變了使用性質為由拒賠。雙方協(xié)商未果,王某將保險公司告上法庭。法院判決:保險公司不必承擔賠償責任。

由上述案情可知,王某將家庭自用性質的投保車輛用于了營運,擅自改變了保險車輛的用途,應屬保險標的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違背了保險誠信的基本原則,其訴訟請求缺乏依據,所以法院判定保險公司不必承擔賠償責任。知識要點1、保險與防災減損相結合的原則一、保險與防災相結合的原則調查和分析保險標的的危險情況,據此向投保方提出合理建議,促使投保方采取防范措施,并進行監(jiān)督檢查;向投保方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援,共同完善防范措施和設備;對不同的投保方采取差別費率制,以促使其加強對危險事故的管理。二、保險與減損相結合的原則這一原則主要適用于保險事故發(fā)生后的事后減損。根據這一原則,如果發(fā)生保險事故,投保方應盡最大努力積極搶險,避免事故蔓延、損失擴大,并保護出險現(xiàn)場,及時向保險方報案,而保險方則通過承擔施救及其他合理費用來履行義務。三、保險與防災減損相結合的原則在汽車保險實務中的應用《保險法》第51條第2-4款規(guī)定:“保險人可以按照合同約定對保險標的的安全狀況進行檢查,及時向投保人、被保險人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和隱患的書面建議;投保人、被保險人未按照約定履行其對保險標的的安全應盡責任的,保險人有權要求增加保險費或者解除合同;保險人為維護保險標的的安全,經被保險人同意,可以采取安全預防措施。”《保險法》第57條第1款規(guī)定:“保險事故發(fā)生時,被保險人應當盡力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者減少損失?!敝R要點2、最大誠信原則含義:保險合同當事人對與保險標的有關的重要事實,應本著最大誠信的態(tài)度如實告知,不得有任何隱瞞、虛報、漏報或欺詐。主要內容:

投保人:1)告知;2)保證保險人:1)說明;2)棄權;3)禁止抗辯

1)告知和說明:定義:合同訂立之前、之時和合同有效期內,投保人應對已知的或應知的和保險標的有關的實質性重要事實向保險人做口頭的或書面的申報;保險人也應將與投保人利益直接相關的實質性重要事實據實通告投保人。形式:投保人的告知形式:無限告知和詢問回答保險人的說明形式:明確列明和明確說明指那些足以影響保險人判別風險大小、確定保險費率或影響其決定承保與否及承保條件的事實2)保證:定義: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在保險期內擔保對某一投保事項的作為或不作為或擔保其真實性。形式:明示保證默示保證確認保證——保證過去和現(xiàn)在承諾保證——保證現(xiàn)在和將來明示保證:用文字或書面形式載于保險合同中,成為保險合同的條款默示保證:指保證內容雖沒有記載于合同之上,但由于社會習慣公認或法律規(guī)定投保人必須保證的事項。3)棄權:定義:指保險合同一方當事人放棄他在保險合同中可以主張的某種權利。通常是指保險人放棄合同解除權與抗辯權4)禁止抗辯(反言):定義:指保險合同一方既然已放棄他在合同中的某種權利,將來不得再向他方主張這種權利。原告陳某將購買的新車向某保險公司投保,該保險公司在明知該車未取得機動車號牌及行駛證的情況下向陳某簽發(fā)了保單。保險期間內該車被盜,陳某根據保險公司的要求,簽署了權益轉讓書,將該車的代位求償權轉讓給被告,但最終卻被保險公司以保險條款約定“保險車輛必須有行駛證和號牌否則保單無效”為由拒賠。該案中保險合同訂立時,保險公司在明知投保人沒有取得有效牌照情況下仍予承保,應視為對上述無效條款的放棄,足以使投保人對此產生信賴,嗣后當然不得再以此主張抗辯,否則有悖誠信原則。違反最大誠信原則的處理:違反告知義務主要表現(xiàn):遺漏、隱瞞、偽報、欺詐等行為。受害方有如下權利:1)廢除保險合同;2)若涉及欺詐行為,除可廢除保險合同外,還可向對方索取索賠損失;3)可放棄上述兩項權利,保險合同繼續(xù)生效案例:隱瞞實情遭拒賠千萬保金付東流梅艷芳在其演藝事業(yè)高峰時期的1990年前后,買下了一份2000萬港元的高額保險。而在2002年梅艷芳得知子宮頸長出腫瘤后,情況雖未致惡化,但受到姐姐梅愛芳死于子宮癌的影響,擔心自己亦會步其后塵。梅艷芳為免母親日后頓失依靠,便找了保險界朋友又買了一份保額高達1000萬港元的保險,連同她事業(yè)如日中天時購買的那份2000萬港元保額的保險,總保額達到3000萬港元,梅艷芳已為梅媽日后的生活作出雙重保障。但在購買第二份保額1000萬港元的保險時,梅艷芳怕患癌的秘密遭泄露而沒有在保單上如實申報病情。按照香港的保險條例,隱瞞重大病情投保,屬于嚴重違例,因此,梅艷芳去世后,便傳出保險公司拒賠1000萬港元保險金的消息。

一、保險利益原則——基本原則含義:指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具有法律上承認的權益或利害關系?!匾獥l件(前提)構成要素:

1)必須為法律上所認可的利益→合法利益

2)必須為經濟上的利益→經濟利益

3)必須是確定的和能實現(xiàn)的利益→確定利益作用:

1)防止道德風險因素發(fā)生。

2)消除賭博行為,避免不當得利;

3)限制賠償程度,保障經營穩(wěn)定知識要點3、保險利益原則案例:1、外地游客去上海旅游,在游覽完東方明珠電視塔后,出于愛護國家財產的動機,自愿交付保險費為電視塔投保,問保險公司是否予以承保?

分析:保險公司不能承保,因為游客對東方明珠電視塔不具有保險利益,所以保險公司不予承保。財產保險利益:所有權人對其所有的財產沒有財產所有權,但有合法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中的一項或幾項權利的人他物權人對依法享有他物權的財產公民、法人對其因侵權行為或合同而可能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債權人對現(xiàn)有的或期待的債權等人身保險利益:①本人;②配偶、子女、父母③前項以外與投保人有撫養(yǎng)、贍養(yǎng)或者撫養(yǎng)關系的家庭其他成員、近親屬;④除前款規(guī)定外,被保險人同意投保人為其訂立合同的保險利益的時間要求:

1)財產保險中保險利益的時間規(guī)定合同成立時——享有保險利益,否則保險合同自始無效合同合同成立后——享有保險利益,否則自保險利益終止或轉移時,保險合同失效(海洋貨物運輸險除外)2)人身保險中保險利益的時間規(guī)定合同成立時——享有保險利益,否則保險合同自始無效合同合同成立后——是否具有保險利益,無關緊要財產保險的保險利益必須在保險合同訂立時到損失發(fā)生時的全過程中都存在案例2、1999年1月2日,A公司向本市一家印刷廠租借了一間100多平方米的廠房做生產間,雙方在租賃合同中約定租賃期為一年,諾有一方違約,則違約方將支付違約金。同年3月6日,A公司向當地保險公司投保了企業(yè)財產險,期限為一年。當年A公司由于訂單不斷,欲向印刷廠續(xù)租廠房一年,遭到拒絕,因此A公司只好邊維持生產邊準備搬遷。次年1月2日至18日間,印刷廠多次與A公司交涉,催促其盡快搬走,而A公司經理多次向印刷廠解釋,并表示愿意支付違約金。最后,印刷廠法人代表只得要求A公司最遲在2月10日前交還廠房,否則將向有關部門起訴。2月3日,公司發(fā)生火災,造成廠房內設備損失215000元,廠房屋頂燒塌,需要修理費53000元,A公司于是向保險人索賠。請問保險公司應如何賠償?

本案例中廠房內設備屬于企業(yè)財產險的保險責任范圍,保險公司理應賠償其損失,這一點不存在爭議,但租賃合同已到期,保險公司對是否仍應對廠房屋頂修理費進行賠償產生了分歧。

觀點一:租賃合同到期后,A公司對印刷廠廠房已不存在保險利益。

觀點二:A公司繼續(xù)違約使用印刷廠廠房期間,廠房屋頂燒塌,即A公司違約在先,在保險標的上的利益不合法,保險公司不應給予賠償。

本案的關鍵在于租賃合同期滿后,保險合同是否仍具有法律效力,我國民法通則第50條規(guī)定:“民事法律行為可采取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北景钢?,印刷廠法人代表最終同意A公司在2月10日之前交還廠房,是印刷廠對A公司租賃合同到期后繼續(xù)使用廠房行為的認可。而且。如果A公司未因火災導致廠房屋頂燒塌,就不用支付相應修理費,而可將完好的廠房交還印刷廠。從以上兩點分析看,保險事故發(fā)生時,A公司對廠房這一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抵押權人對抵押物是否擁有保險利益?王某與趙某為朋友,2000年10月王某從公司辭職后,開始個體經營。開業(yè)之初,由于缺乏流動資金,王某向趙某提出借款,并愿意將自己的房子作為抵押,以保證按時還款。趙某覺得以房子作為抵押,自己的債權較有保證,同時為以防萬一,趙某要為房子購買保險,王某表示同意,2000年10月,雙方到保險公司投了保,并且投保人和被保險人一欄中,都寫了趙某的名字。2001年初,王某家中不慎著火,房子全損,王某也身受重傷。得知事故后趙某向保險公司提出了索賠認為該事故屬于保險責任,保險公司應當賠償。保險公司認為盡管該房子的損失屬于保險責任,但是房子并非趙某所有或使用,趙某對于房子沒有保險利益,根據《保險法》第12條的規(guī)定,保險合同無效,保險公司應退還趙某所交的保費,不承擔賠償責任。經過幾次交涉未果,趙某將保險公司告上了法庭。法院經過審理認為,趙某作為債權人,抵押物是否完好關系到抵押權能否實現(xiàn),最終決定債權能否清償,因此,發(fā)生保險事故后,趙某對房子擁有保險利益,保險公司應當進行賠償。案情分析:本案爭議的焦點在于,抵押權人對投保財產是否擁有保險利益。根據《保險法》第12條的規(guī)定,保險利益指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認的利益,具體是指保險事故發(fā)生時,投保人可能遭受的損失或失去的利益。實際上,保險利益的形態(tài)是多種多樣的。就本案而言,趙某為保證自己的抵押權獲得實現(xiàn),以自己為投保人為房子購買了保險,房子若損毀,趙某的抵押權隨之消失,其利益是受到影響的,因此,趙某因對房子具有抵押權而對房子擁有保險利益,保險合同有效,趙某有權向保險公司要求賠償。知識要點4、損失賠償原則定義:指保險標的發(fā)生保險責任范圍內的損失時,保險人按照合同規(guī)定,以貨幣形式賠償被保險人所受的損失,或以實物賠償或修復原標的。

質的規(guī)定:只有保險事故發(fā)生造成保險標的毀損致使被保險人遭受經濟損失時保險人才承擔損失補償的責任;量的限定:被保險人可獲得的賠償數額,僅以其保險標的遭受的實際損失為限;補償額受保險金額和保險利益限制

意義:1)防止與減少道德危險因素與賭博行為;

2)促進保險費的合理

責任限度:(1)以實際損失為限(2)以保險金額為限(3)以保險利益為限案例:以實際損失為限某企業(yè)投保財產綜合險,確定某類固定資產保險金額30萬元,一起重大火災事故發(fā)生使其全部毀損,損失時該類固定資產的市價為25萬元,且企業(yè)已提折舊2萬元。故:保險人按實際損失賠償被保險人23萬元。案例:以保險金額為限

一棟新房屋剛投保不久便被全部焚毀,其保險金額為50萬元,而房屋遭毀時的市價60萬元。雖然被保險人的實際損失為60萬元,但因保單上的保險金額為50萬元。故:被保險人只能得到50萬元的賠償。損失賠償限額是以保險金額、實際損失以及保險利益中的低值為限賠償的實現(xiàn)方式:

1)現(xiàn)金賠付:是保險人最常用的一種方式,“第三責任險”

2)修理:汽車保險中,保險人廣泛使用的方式,“車損險”

3)重置:保險人一般不采取的補償方式,如“玻璃破碎險”知識要點5近因原則1、定義:

近因:指造成損失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起主導作用或支配性作用的原因。近因原則:指造成損失的近因是保險責任的,保險人承擔損失賠償責任;造成損失的近因不屬于保險責任的,保險人不負賠償責任。

2、近因的認定規(guī)則:認定方法:1)從最初事件出發(fā),進行邏輯推理→順向

2)從損失開始,自后向前追溯→逆向3、保險責任的確定:單一原因:即損失由單一原因造成單一原因近因保險風險除外風險保險人賠付保險人不賠付案例:同難兄弟為何不同獲賠?某公司為豐富員工生活,組織員工進行省內旅游。承載員工的大巴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速行駛時,突然從后面飛駛來一輛大貨車(后經交警裁定:大貨車為違章快速超車)。公司大巴來不及避讓,兩車嚴重碰撞。公司員工張某和王某雙雙受了重傷,立即被送入附近醫(yī)院急救。

張某因顱腦受到重度損傷,且失血過多,搶救無效,于兩小時后身亡。王某在車禍中喪失了一條大腿,在急救中因急性心肌梗塞,于第二天死亡。據調查:事發(fā)前不久公司為全體員工購買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每人保險金額為人民幣10萬元。事故發(fā)生后,該公司立即就此事向保險公司報案。保險公司接到報案后立即著手調查,了解到:張某一向身體健康,而王某則患心臟病多年。

保險公司作出如下核定及給付:

1)核定車禍屬意外事故——屬于人身意外傷害險的責任范疇

2)核定張某死亡的近因是車禍,屬保險責任,給付張某死亡保險金人民幣10萬元;

3)核定王某喪失一條大腿的近因是車禍,屬保險責任,給付王某人民幣5萬元意外傷殘保險金;

4)核定王某死亡的近因是急性心肌梗塞,不屬保險責任,不予給付死亡保險。

判斷分析:

1)張某的死亡是車禍,屬單一原因的近因,屬于被保險,保險公司應負賠償責任。

2)王某死亡的近因是心肌梗塞,因意外傷害(車禍)與心肌梗塞(疾?。]有內在聯(lián)系,心肌梗塞并非由意外傷害所造成的,故屬于新介入的獨立原因。該原因為非保險,即使發(fā)生在被保危險之后,由非保險所致的損失,保險公司無賠償責任。

多種原因同時并存發(fā)生即損失由多種原因造成,且這些原因幾乎同時發(fā)生,無法區(qū)分時間上的先后順序同時并存的多種原因近因同為保險風險保險人賠付同為非保險風險保險人不賠付既有保險風險,也有非保險風險損失結果可分別計算保險人賠付保險風險所致?lián)p失損失結果難以劃分保險人一般不予賠付案例:某企業(yè)運輸兩批貨物,第一批投保了水漬險,第二批投保了水漬險并加保了淡水雨淋險,兩批貨物在運輸中均遭海水浸泡和雨淋而受損。

顯然,兩批貨物損失的近因都是海水浸泡和雨淋,但對第一批貨物而言,由于損失結果難以劃分,而其只投保了水漬險,因而得不到保險人的賠償;而對第二批貨物而言,雖然損失的結果也難以劃分,但由于損失的原因都屬于保險風險,所以保險人應予以賠償。

水漬險:(WithParticularAverage,簡稱W.P.A.),又稱“單獨海損險”,英文原意是指單獨海損負責賠償,指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導致貨物被水淹沒,引起貨物的損失多種原因連續(xù)發(fā)生:即損失是由若干個連續(xù)發(fā)生的原因造成,且各原因之間的因果關系沒有中斷

連續(xù)發(fā)生的多種原因近因同為保險風險保險人賠付同為非保險風險保險人不賠付既有保險風險,也有非保險風險前因是保險風險,后因是除外風險保險人承擔賠付責任前因是除外風險,后因是保險風險且后因不是前因必然結果保險人承擔賠付責任案例1:一艘裝有皮革與煙草的船舶遭遇海難,大量的海水侵入使皮革腐爛,海水雖未直接浸泡包裝煙草的捆包,但由于腐爛皮革的惡臭氣味,致使煙草變質而使被保險人受損。那么,保險人對煙草的損失是否負有賠償之責?案例2:某企業(yè)投保財產基本險(暴風屬于除外責任),保險期限內的某日因暴風吹倒了電線桿,電線短路引起火花,火花引燃其倉庫,導致庫存財產損失。

據上述情況可知,海難中海水侵入是損失的近因,對皮革的腐爛與煙草的變質并無兩樣,因而,海難與煙草的損失之間存在著必然的不可分割的因果關系,因此,保險人理應也對煙草的損失給予賠償

據上述情況可知:從暴風到火災引起損失之間,是一連串發(fā)生的因果關系連續(xù)的原因,雖然與庫存財產損失最接近的原因是保險風險——火災,但它發(fā)生在除外風險——暴風之后,且是除外風險的必然結果,所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