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學》教學大綱_第1頁
《中國當代文學》教學大綱_第2頁
《中國當代文學》教學大綱_第3頁
《中國當代文學》教學大綱_第4頁
《中國當代文學》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供三年制小學教育專業(yè)文科方向使用)中國當代文學是三年制小學教育專業(yè)文科方向的一門基礎課程,本課程簡明扼要地介紹中國當代文學史知識,介紹各個時期的重要作家作品。教學目的與要求:一.正確認識中國當代文學的性質、特點,特別是新時期文學發(fā)展的歷史背景及其個性特征。二.歷史地、科學地評價建國以來的文學思潮以及不同作家的代表作品及獨特風格。三.系統(tǒng)地分析和了解新時期文學的藝術特色及其成就與不足教學計劃:本課程計劃學時為:每周2課時,18周共36學時,由于教學內容繁多,需詳略得當、輕重適宜。另外,由于當代文學有很大的現實性,故教學內容可根據當前一些有影響的作家或評論做適當的調整。教學內容:本大綱適用于非漢語文學專業(yè)的當代文學課程學習使用。主要內容為建國后的“十七年”和“新時期”的文學發(fā)展概觀,及這兩個時期的作家作品分析。第一章新中國成立后的十七年文學第一節(jié)建國后至六十年代中期的文學思潮一、1949年7月召開的第一次文代會是中國當代文學的歷史起點。會議確定了以毛澤東“講話”為新中國文藝的總方針。二、關于電影《武訓傳》的批判。三、1956年5月,毛澤東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推動以反對教條主義為中心的思想解放浪潮。四、五十年代后期,新民歌運動的興起繁榮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并給文藝帶來了影響。六、六十年代初,毛澤東提出抓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階級斗爭,“左”的思潮進一步發(fā)展,反對“修正主義”成為文藝批判的主題。第二節(jié)“1949年—1965年”的文學創(chuàng)作一、“十七年”文學創(chuàng)作概況:小說創(chuàng)作題材廣泛;長篇小說大面積豐收;詩歌創(chuàng)作中長篇敘事詩大量涌現;散文創(chuàng)作中報告文學大量涌現;戲劇創(chuàng)作方面話劇收獲最多。二、簡介峻青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分析《黎明的河邊》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三、介紹柳青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分析《創(chuàng)業(yè)史》主題的深刻性和主要人物形象。四、了解王蒙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分析《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重點分析劉世悟形象的典型意義。五、介紹梁斌創(chuàng)作《紅旗譜》的過程,分析朱老忠革命農民的典型形象,把握作品的民族風格的藝術特色。六、了解“十七年”戰(zhàn)爭題材的創(chuàng)作風格,分析《百合花》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把握《百合花》戰(zhàn)爭題材的獨特之處。七、分析馬峰的《我的第一個上級》的藝術手法,把握其“欲揚先抑”的表現技巧。八、掌握聞捷的《吐魯番情歌二首》的藝術特色。九、了解郭小川、賀敬之的政治抒情詩和新民歌的主要成就及其在當代詩歌史上的地位。分析《回延安》的獨特表現形式和藝術特色。分析《甘蔗林—青紗帳》的思想藝術特的。十、介紹“十七年”三位散文大家。分析《長江三日》抒情、哲理、寫景結合的特點。分析《花城》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結合的特點。分析《雪浪花》的意境之美。比較三位散文大家的異同和優(yōu)劣。十二、簡介王愿堅的《黨費》、杜鵬程的《夜走靈官峽》、分析流沙河的《草木篇》的喻意及藝術手法。第二章新時期文學第一節(jié)新時期以來的文學思潮一.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標志著中國當代文學進入社會主義新時期。文學界的撥亂反正使文藝有所氣色。二.1978年5月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引發(fā)了一場思想解放運動,使文藝思想有所進步。三.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文學創(chuàng)作和理論打開了歷史性地大門,1979年10月舉行的“第四次文代會”總結了過去的基本經驗和教訓,提出了新時期文藝的任務。四.八十年代初,黨對文藝方針政策進行了重大的調整,重申“雙百”方針是繁榮文藝的基本方針。五.在新時期特殊的歷史背景下,現實主義成為本時期文學批評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流和主軸?!拔膶W是人學”的觀點得到充分肯定,人道主義精神灌注在新時期文學當中。六.新的文藝思潮蜂起云涌:現代主義在改革開放后突起文壇;文學尋根熱在八十年代中期勃興;通俗文學熱在社會轉型中流行;新時期文學出現嚴肅文學與通俗文學相互吸收、相互交融的現象。第二節(jié)新時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一、新時期文學創(chuàng)作概況:新時期是文學發(fā)展的繁榮階段,由于文藝思想的異?;钴S、新觀念的不斷涌現,使得新時期文學發(fā)展中交錯或并行出現了多種文學潮流,表現出文學多元發(fā)展、多向分流的可喜局面。詩歌出現了題材多樣、形式多樣和表現手法多樣話的喜人趨勢。新時期文學中以小說創(chuàng)作的成就最為突出,特別是各種潮流的風起云涌:“傷痕文學”是最先出現的小說創(chuàng)作潮流,隨后的“反思文學”深刻地揭示了歷史的經驗和教訓,“改革文學”即使地反映了經濟改革的大潮;80年代中期,創(chuàng)作觀念起了變化,文學創(chuàng)作出現了多元化局面,“現代派小說”、“文化尋根小說”、“新寫實小說”更是交錯奔涌,起伏更迭。散文的文體布局一格,報告文學也取得了重大成就。話劇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積極開拓題材,敏銳地反映社會現實,并在形式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的嘗試。二、分析《人到中年》的社會意義和藝術特征,分析陸文婷這一具有深刻時代意義的人物形象。特別的注意小說的結構方式。三、介紹高曉聲的創(chuàng)作概況:分析《陳奐生上城》的形象及其意義,著重掌握細膩逼真的心理刻畫及幽默詼諧的描寫手法。四、王蒙的《春之聲》歌頌80年代第一春我國社會生活中出現的轉機,但卻是借鑒意識流手法表現現代生活。著重把握意識流手法。五、《周總理,你在哪里》抒發(fā)了億萬人民對周總理的熱愛和懷念之情,把握這首詩的思想內容,特別是掌握詩中想象和聯想的藝術手法。六、了解朦朧詩的社會背景和藝術特征及表現手法,掌握舒婷的《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選擇一系列象征性意想表明“我”和祖國的關系。七、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解讀。八、分析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的思想內容,著重把握其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方法和鮮明的對比的藝術手法。九、分析賈平凹的《白浪街》的主題思想,把握其簡約與細致和諧統(tǒng)一的藝術特點。十、了解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及其藝術特點,分析《廢墟》的主題思想以及宏闊的思路、豐富的想象、洋溢的激情、瀟灑暢達的文筆。十一、了解沙葉新的創(chuàng)作思想,分析《陳毅市長》中的陳毅的形象,把握“一人多事”的“冰糖葫蘆”式的藝術結構。十二、了解方之的《內奸》中田玉堂的形象及其意義,把握其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十三、把握黃宗英的《大雁情》中主人公的精神境界以及作品中敘述與抒情結合的寫作手法。教學方法:采用講授法、討論法、自學指導法進行教學;運用討論式、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