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化學人教第一冊學案:第2章 第1節(jié) 微專題3N2CO3含量測定的實驗探究含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17f5a615c718c9e64da0732b5e85fb8/b17f5a615c718c9e64da0732b5e85fb81.gif)
![2020-2021化學人教第一冊學案:第2章 第1節(jié) 微專題3N2CO3含量測定的實驗探究含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17f5a615c718c9e64da0732b5e85fb8/b17f5a615c718c9e64da0732b5e85fb82.gif)
![2020-2021化學人教第一冊學案:第2章 第1節(jié) 微專題3N2CO3含量測定的實驗探究含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17f5a615c718c9e64da0732b5e85fb8/b17f5a615c718c9e64da0732b5e85fb83.gif)
![2020-2021化學人教第一冊學案:第2章 第1節(jié) 微專題3N2CO3含量測定的實驗探究含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17f5a615c718c9e64da0732b5e85fb8/b17f5a615c718c9e64da0732b5e85fb84.gif)
![2020-2021化學人教第一冊學案:第2章 第1節(jié) 微專題3N2CO3含量測定的實驗探究含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17f5a615c718c9e64da0732b5e85fb8/b17f5a615c718c9e64da0732b5e85fb8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2020-2021學年化學新教材人教必修第一冊學案:第2章第1節(jié)微專題3Na2CO3含量測定的實驗探究含解析微專題3Na2CO3含量測定的實驗探究【典例】制得的碳酸鈉樣品中往往含有少量NaCl,現(xiàn)欲測定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shù),某探究性學習小組分別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1)方案一:用下圖所示方法和步驟進行實驗:①操作Ⅰ涉及的實驗名稱有________、洗滌;操作Ⅱ涉及的實驗名稱有干燥、________.②該方案測得的樣品中Na2CO3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式為________。(2)方案二:利用下圖所示裝置來測定純堿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shù)(鐵架臺、鐵夾等在圖中均已略去).實驗步驟如下:a.按圖連接裝置,并檢查氣密性;b.準確稱得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D的質量為83.4g;c.準確稱得6。0g純堿樣品放入容器Ⅱ中;d.打開分液漏斗Ⅰ的旋塞,緩緩滴入稀硫酸,至不再產(chǎn)生氣泡為止;e.打開彈簧夾,往試管A中緩緩鼓入空氣數(shù)分鐘,然后稱得干燥管D的總質量為85.6g.①若d、e兩步的實驗操作太快,則會導致測定結果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②裝置A中試劑X應選用________。③E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根據(jù)實驗中測得的有關數(shù)據(jù),計算純堿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_____(結果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解析](1)①生成沉淀A,故操作I需要涉及過濾操作.要知道固體的質量需要稱重;②經(jīng)過計算,樣品中Na2CO3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式為eq\f(106y,197x)×100%。(2)①反應過快會使產(chǎn)生的CO2氣體不能完全被D裝置中堿石灰吸收;快速鼓入空氣,也會使裝置內殘留CO2不能被D裝置中堿石灰完全吸收,則測得的CO2質量偏小,測定結果偏小;②鼓入空氣,可把殘留在裝置B、C中的CO2趕出由D中堿石灰吸收,因為空氣中含有CO2,因此應把鼓入空氣中的CO2吸收處理,所以裝置A應放入NaOH溶液;③如果D裝置直接與外界空氣相連通,則空氣中的H2O和CO2會對測定結果帶來影響,所以裝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H2O和CO2進入裝置D中;④反應中放出CO2氣體的質量=85.6g-83.4g=2。2g,設消耗碳酸鈉的質量為x,Na2CO3~CO210644x2.2g解得x=5.3g純堿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shù)=eq\f(5。3g,6。0g)×100%≈88.3%。[答案](1)①過濾稱量②eq\f(106y,197x)×100%(2)①偏?、贜aOH溶液③防止空氣中CO2和水蒸氣進入裝置D中④88.3%測定純堿純度的兩種常見方法氣體法發(fā)生反應Na2CO3+H2SO4=Na2SO4+H2O+CO2↑,依據(jù)CO2的體積確定Na2CO3的物質的量,進而確定純堿中Na2CO3的純度。但要注意CO2中雜質的干擾。沉淀法發(fā)生反應Na2CO3+BaCl2=BaCO3↓+2NaCl,依據(jù)BaCO3沉淀的質量,確定Na2CO3的物質的量,進而確定純堿中Na2CO3的純度。Na2CO3純度的分析: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裝置B中盛有10.0g的Na2CO3樣品[假設雜質不參加反應,原容器中CO2含量可忽略不計,各裝置內反應完全。實驗室可供選擇的試劑和藥品還有鋅粒、稀硫酸、CaCO3(s)、蒸餾水].(1)裝置A錐形瓶內盛有________,裝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裝置B分液漏斗中裝有________。(2)若無裝置C,實驗結果將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裝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3)若實驗后,裝置D的質量增加3。96g,則該Na2CO3樣品的純度為________.[解析](1)裝置A用于制取H2,用的藥品是鋅粒和稀硫酸,目的是把裝置B中產(chǎn)生的CO2都趕到裝置D中被堿石灰吸收,使實驗數(shù)據(jù)盡可能準確;裝置B中發(fā)生的是酸與Na2CO3生成CO2的反應,后面沒有除雜裝置,所以可用不揮發(fā)的稀硫酸。(2)裝置C用來吸收CO2中的水蒸氣,若無此裝置,裝置D中的堿石灰不僅會吸收CO2還會吸收水蒸氣,使測得的CO2的量偏高,導致Na2CO3的含量偏高;裝置E是為了防止空氣中的CO2和水蒸氣進入裝置D中,對實驗造成誤差。(3)裝置D的質量增加3。96g,增加的質量為Na2CO3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的CO2的質量,根據(jù)轉化關系知:Na2CO3~CO210644m(Na2CO3)3.96geq\f(106,mNa2CO3)=eq\f(44,3。96g),解得m(Na2CO3)=9。54g,w(Na2CO3)=eq\f(9.54g,10.0g)×100%=95.4%。[答案](1)鋅粒裝置A中生成的H2把裝置B中產(chǎn)生的CO2氣體都趕到裝置D中,使裝置B中的CO2氣體全部被裝置D中的堿石灰吸收稀硫酸(2)偏高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戰(zhàn)友聚會發(fā)言稿合集15篇
- 成人禮學生發(fā)言稿(范文15篇)
- 感恩父母倡議書(15篇)
- 建筑工地質量安全會議
- 土地職業(yè)培訓平臺
- 插花入門基礎知識
- 數(shù)據(jù)專員培訓課件
- 安全健康伴我行班會
- 2025年中考復習必背歷史措施類試題答題模板
- 陰囊積液的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特征分析
- 公務攝影拍攝技巧分享
- 倉儲中心退貨管理制度
- 豐田鋒蘭達說明書
- 白宮-人工智能行業(yè):美國人工智能權利法案藍圖(英譯中)
- 典范英語8-15Here comes trouble原文翻譯
- 六安市葉集化工園區(qū)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wǎng)一期工程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
- 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課件第一章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概述
- 工程設計費取費標準
- 清華大學考生自述
- 人機工程學與眼鏡
- 中層后備干部培訓心得體會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