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穴位保健_第1頁
常用穴位保健_第2頁
常用穴位保健_第3頁
常用穴位保健_第4頁
常用穴位保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常用穴位保健第1頁,共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經絡“經”的原意是“縱絲”,有路徑的意思,簡單說就是經絡系統中的主要路徑,存在于機體內部,貫穿上下,溝通內外;“絡”的原意是“網絡”,簡單說就是主路分出的輔路,存在于機體的表面,縱橫交錯,遍布全身。?!鹅`樞·脈度》說:“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边@是將脈按大小、深淺的差異分別稱為“經脈”、“絡脈”和“孫脈”。經絡的主要內容有:十二經脈、十二經別、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屬于經脈方面的,以十二經脈為主,屬于絡脈方面的,以十五絡脈為主。它們縱橫交貫,遍布全身,將人體內外、臟腑、肢節(jié)聯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第2頁,共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經絡釋義:中醫(yī)指人體內氣血運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經絡是細胞群、體液、組織液之間交換能量通道,并且形成低電阻、神經信息和生物電信號的網絡叢群。組成:十二經別是十二經脈在胸腹及頭部的內行支脈。奇經八脈具有特殊分布和一定的作用。十五絡脈是指人體十二經脈加上軀干前的任脈、軀干后的督脈各自別出的一絡和軀干側的脾之大絡,共十五條。十二經脈按其循行順序分別成為: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所以稱其為“正經”。

第3頁,共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常用穴位保健1、頭痛找“太陽”太陽穴屬經外奇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即眉梢、目外呲之間后一寸處。

主治病癥為: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痛等疾病。操作方法:用雙手中指在太陽穴上轉圈揉按,先順揉7-8圈,再逆揉7-8圈,反復幾次。第4頁,共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常用穴位保健2、“四白”“睛明”眼保健。四白穴(眼眶下緣正中直下一橫指處)是足陽明胃經穴位之一。四白穴的準確位置是:目正視,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主治目赤癢痛,目翳,口眼歪斜,頭痛眩暈。眼保健操中,也有“揉四白穴”一節(jié)。

第5頁,共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常用穴位保健2、“四白”“睛明”眼保健。睛明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個穴位,為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蹺、陰蹺五脈之會。位于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主治:目赤腫痛,流淚,視物不明,目眩,近視,夜盲,色盲。迎風流淚、偏頭痛、結膜炎、瞼緣炎、眼睛疲勞、眼部疾病、三叉神經痛等。操作方法:使用雙手的食指略微用力按壓穴位,每次持續(xù)3秒,10次為1組。早、中、晚各一組。注意:穴位不需要移動,按揉面不要太大。第6頁,共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常用穴位保健3、耳鳴按“聽宮”聽宮穴是手太陽小腸經最后一個穴位,也是手、足少陽和手太陽三經之會,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后方,張口時呈凹陷處。取該穴道時應讓患者采用正坐或仰臥、仰靠姿勢,聽宮穴位于頭部側面耳屏前部,耳珠平行缺口凹陷中,耳門穴的稍下方即是,張口取穴。主治:耳鳴,耳聾,聤耳,牙痛,癲狂癇、三叉神經痛、頭痛、目眩頭昏。操作:微微張嘴,將雙手的中指指尖放在該穴位上,慢慢用力按壓。每次按壓3-5秒,重復5次。第7頁,共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常用穴位保健4、“迎香”通鼻塞迎香穴,手陽明大腸經最后一個穴位,位于人體的面部,在鼻翼旁開約一厘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取穴時一般采用正坐或仰臥姿勢。此穴的主治疾病有鼻炎、鼻塞、鼻竇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癢,膽道蛔蟲癥,可預防H7N9禽流感等。操作:用食指適當用力按揉5-6分鐘,或以鼻子通氣為度。第8頁,共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常用穴位保健5、突然暈厥掐“人中”人中穴,又名水溝,屬于督脈,位于人體鼻唇溝的中點,即上嘴唇溝的上三分之一與下三分之二交界處,為急救昏厥要穴。主治昏迷,暈厥,暑病,癲狂,臆語,癇癥,急慢驚風,鼻塞,鼻出血,風水面腫,牙痛,牙關緊閉,黃疸,消渴,遍身水腫,霍亂,瘟疫,脊膂強痛,挫閃腰痛等癥。操作:用拇指端按于鼻唇溝的中上處,用力頂推,以每分鐘20-40次為宜。第9頁,共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常用穴位保健6、“魚際”防秋燥魚際穴,手太陰肺經穴位,位于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主治:①咽干,咽喉腫痛,失音。②咳嗽,咳血。③小兒疳積操作:以一手拇指指腹搓按另一手的第一掌骨皮膚,沿著掌骨平行的方向來回搓動,并在中點處稍用力按壓魚際穴,以皮膚微微發(fā)紅為度。第10頁,共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常用穴位保健7、“勞宮”解苦夏勞宮穴,手厥陰心包經穴位,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位于中指和無名指指尖處。在手掌有兩條比較大的掌紋相交成“人”字形,沿中指中線向手掌方向延伸,經過“人”字相交點的下方區(qū)域,這個重合的地方即是勞宮穴主治:心痛,心悸,癲狂、癇,口瘡,口臭。中風、善怒,發(fā)熱無汗,兩便帶血,胸脅支滿,黃疸。操作:用兩手拇指互相按壓,亦可將兩手頂于桌角上按壓勞宮穴,時間自由掌握,以癥狀緩解為度。第11頁,共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常用穴位保健8、健骨壯腰找“后溪”后溪穴,手太陽小腸經輸穴;八脈交會穴(通于督脈),位于小指尺側,第5掌骨小頭后方,當小指展肌起點外緣,即微握拳,第5指掌關節(jié)后尺側的近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主治:急性腰扭傷、落枕、耳聾、精神分裂癥、癔病、角膜炎等。操作:長期保持坐姿的人,可將雙手放在桌沿上,用腕關節(jié)帶動雙手,來回滾動后溪穴。開車族在堵車時也可手貼方向盤揉動后溪穴,每次3-5分鐘,每小時做1次即可。第12頁,共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常用穴位保健9、牙痛按“合谷”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穴位,位于手背虎口處,于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陷中。主治:齒痛.手腕及臂痛等疼痛.口眼歪斜.感冒發(fā)熱頭痛脊強,耳聾,下齒齲,喉痹,面腫,唇吻不收,口噤不開,偏正頭疼,偏風,風疹,腰脊內痛等癥。孕婦慎用(娠婦可瀉不可補,補即墮胎)。操作:以食指指腹按揉合谷穴5-10分鐘,揉按時可以變指腹揉為指甲掐揉,以增強刺激量。第13頁,共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常用穴位保健10、“陽池”溫四肢陽池穴,手少陽三焦經原穴,在腕背橫紋中,當指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與大陵穴相對。主治:①頭痛、目赤腫痛、耳聾、喉痹等頭面五官疾患。②腕痛。③消渴、瘧疾。④女性手腳冰涼。操作:屈肘,以另一手拇指按壓在陽池穴上,其余四肢抵在手腕對側幫助拇指發(fā)力,用力按揉,一般按10-15分鐘,可經常、反復按揉,一有閑暇時間就可操作。第14頁,共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常用穴位保健11、常按“大陵”消口臭大陵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輸穴和原穴,位于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嘔吐,驚悸,癲狂,癇證,胸脅痛,腕關節(jié)疼痛,喜笑悲恐,現代研究可治療:心肌炎、胃炎、失眠、肋間神經痛、腕管綜合征等。操作:微握拳,以一手的拇指指腹放在穴位上,垂直按揉,按10-15分鐘,以出現酸痛感為宜。休息一會兒,隔段時間再按揉,仍以有酸脹感為度。第15頁,共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常用穴位保健12、暈車按“內關”內關穴,手厥陰心包經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位于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橈側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主治:心痛、心悸、胸悶氣急、呃逆、胃痛、失眠、孕吐、暈車、手臂疼痛、頭痛、眼睛充血、惡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絞痛、月經痛、腹瀉、精神異常等操作:以拇指放置于內關穴上,其余四指放在手臂的背面,相對用力,按壓的力度以個人能忍受為度,一般當惡心的感覺消失時就可以了。第16頁,共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常用穴位保健13、便秘找“支溝”支溝穴,手少陽三焦經腧穴、經(火)穴。位于前臂背側,當陽池穴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伸臂俯掌,尺骨與橈骨之間,與間使穴相對處取穴。主治:頭痛,耳鳴,耳聾,中耳炎;目赤,目痛,暴喑,咽腫,熱病,瘰疬;咳引脅痛,胸膈滿悶,卒心痛,逆氣;便秘,嘔吐,泄瀉;經閉,產后血暈,乳汁不足;脅肋痛,肩臂腰背酸痛,落枕,手指震顫,腕臂無力;纏腰火丹,丹毒操作:以食指指腹垂直向下點按支溝穴5秒鐘左右,再揉按10-15分鐘,直到有酸脹感為度。第17頁,共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常用穴位保健14、腰酸背痛找“委中”委中穴,足太陽膀胱經穴位,位于人體的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委中穴在腘窩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腸肌內、外頭之間。主治: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證。②腹痛,急性吐瀉。③小便不利,遺尿。④丹毒。操作:采取點按的方法,一點一放,同時與腿部的屈伸相配合。第18頁,共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常用穴位保健15、延年益壽“足三里”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一橫指。主治: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瀉、便秘、痢疾、疳積、癲狂、中風、腳氣、水腫、下肢不遂、心悸、氣短、虛勞羸瘦。此穴主治甚廣,為全身強壯要穴之一,能調節(jié)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操作:每天用大拇指按壓足三里穴,每次左右各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第19頁,共22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常用穴位保健16、調經“三陰交”三陰交穴,足太陰脾經穴位,系足太陰、厥陰、少陰之會。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后緣。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后血暈,惡露不盡,遺精、陽痿,陰莖中痛,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膝腳痹痛,腳氣,失眠,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高血壓病等。操作:以食指、中指指腹垂直于皮膚方向用力按揉,以感到酸脹感為度,一般按揉10-15分鐘。第20頁,共22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