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的現(xiàn)代性觀念_第1頁
黑格爾的現(xiàn)代性觀念_第2頁
黑格爾的現(xiàn)代性觀念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黑格爾的現(xiàn)代性觀念1802年,黑格爾開始思考康德(I.Kant)、雅可比(F.H.Jacobi)和費希特(I.H.Fichte)的思想體系,他的出發(fā)點是知識與信仰的對立。他打算從主體性哲學內部將主體性哲學擊破。不過,從嚴格意義上講,黑格爾這樣做時前后并不一致。黑格爾依靠的是對啟蒙時代的診斷,這使得他構想出了“絕對”概念——即(不同于反思哲學),把理性作為一體化的力量:“文明發(fā)展到今天,古代的哲學與實證宗教的對立,即知識與信仰的對立,已經被轉移到了哲學內部。但是,取得勝利的理性是否會遭遇與野蠻人一樣的命運呢?野蠻人表面上是征服了文明人,可實際上卻受到文明人的控制。作為統(tǒng)治者的野蠻人,或許在表面上掌權,而在精神上,他們卻失敗了。只是在某種被限定了的宗教觀念里,啟蒙理性才在與信仰的對立中大獲全勝。如此一來,勝利就變成了這樣:理性忙于與之爭斗的實證因素不再是宗教,而獲勝了的理性也不再是理性”。黑格爾確信:在康德和費希特那里達到高潮的啟蒙時代,不過是建構起了一個理性的偶像。它錯誤地把知性或反思放在了理性的位置上,并進而將有限上升為絕對。反思哲學的無限性事實上是由知性來設定的,是一種否定有限的合理性:“由于是知性設定了無限,知性便把無限作為有限的絕對對立面:而反思由于否定了有限之后,已將自身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此時又將自已降格為知性,因此,它把理性活動當作對立面。而且,即便是在這種倒退中,它(反思)依然要求具有合理性”。黑格爾在談論“倒退”時毫無保留,由此也可以看到,他在不知不覺之中忽略了他本來想要說明的東西:一種超越絕對知性的理性能夠采取強制的手段把理性在話語過程中必然要出現(xiàn)的矛盾統(tǒng)一起來。對此,黑格爾首先應該進行論證,而不是假設。同樣,促使黑格爾假設一種一體化絕對力量的,不是論據(jù),而是他個人的生活經驗——也就是說,是他在圖賓根、伯爾尼和法蘭克福等地積累起來的關于時代歷史的危機經驗,這種危機經驗經過加工,一直延續(xù)到黑格爾的耶拿時期。眾所周知,在圖賓根神學院時期,黑格爾和他的青年伙伴都是當時自由主義運動的信徒。他們直接面對的是宗教啟蒙的緊張氛圍,他們還積極參與和以神學家施托(GottliebChristianStorr)為代表的新教正統(tǒng)派的論辯。在哲學上,他們把康德的道德哲學和宗教哲學當作榜樣;在政治上,他們則把法國大革命所普及開來的思想觀念作為指南。這樣,神學院里嚴厲刻板的生活秩序就成了導火索:“施托的神學、神學院的規(guī)定以及為他們提供保護的國家憲法,對大多數(shù)(神學院學生)而言,都是革命的對象?!痹诤诟駹柡椭x林當時所從事的神學研究中,這種反叛沖動還比較克制,他們主張對原始基督教加以改革。他們將之——“把道德引入民族的宗教生活”——歸因于耶穌的意圖實為他們自己的創(chuàng)造。由此,他們不但反對啟蒙派,也反對正統(tǒng)派。這兩者都利用詮釋《圣經》作為歷史批判的工具,雖然各自追求的目標截然不同——要么如萊辛所說,為理性宗教辯護,要么為嚴厲的路德宗教辯護。正統(tǒng)派由于已經處于守勢,不得不采用其對手的批判方法。黑格爾的立場與這兩派截然不同。和康德一樣,黑格爾把宗教看作是一種“實現(xiàn)和確證由理性賦予的權利的力量”。但是,只有當宗教侵入個體的靈魂和民族的道德之中,只有當宗教存在于國家機構和社會實踐當中,只有當宗教使得人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動機感受到實踐理性的律令并將之牢記在心,上帝的觀念才能獲得這樣一種力量。宗教只有作為公眾生活的之一部分,才能賦予理性以實踐力量。黑格爾從盧梭那里獲得啟發(fā),為真正的民眾宗教(Volksreligion)提出了三種規(guī)定:“其教義必須基于普遍理性;必須保持想象力、心靈和感性的鮮活;必須如此構成,以便形成一切生活的要求和國家的公共行為”。自法國大革命以來,對理性的熱情崇拜也是顯而易見的。這就可以解釋青年黑格爾神學著作中的兩面性:既反對東正教,又反對理性宗教。它們似乎是相互補充的,也是最終超越了啟蒙局限的啟蒙動力的片面結果。對青年黑格爾而言,倫理實證論是時代的標志。黑格爾認為,凡是僅靠權威而沒有將人類價值融入道德的宗教,都是實證的。凡是信徒通過工作而不是通過道德行為就可以獲得上帝仁愛所依賴的律令,都是實證的;對在彼岸獲得補償?shù)南M菍嵶C的;把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中的教義從所有人的生活和所有權中分離出來,是實證的;把宗教知識從大眾拜物信仰中分離出來,以及僅僅依據(jù)個人的權威和杰出行為而曲線求得的倫理,是實證的;對絕對合法化行為的保障和威脅,是實證的;最后,把私人宗教從公共生活中分裂出來,更是實證的。如果這些就是正統(tǒng)派所維護的實證性信仰的特征的話,那么,哲學派別就應該很容易應付了。哲學堅持這樣一個基本命題:宗教自身沒有任何實證性,它的權威來自于人類的普遍理性,“如果每個人都注意到了他自己的義務,他就會認識和感受到他自己的義務”。不過,黑格爾反對啟蒙思想家,因為他們認為,純粹理性宗教和拜物信仰沒有什么不同,都是一種抽象,原因在于,它無法引起人們內心的興趣,影響人的感覺與需要。它所導致的同樣不過是另一種私人宗教,因為它脫離了公共生活的制度,激發(fā)不起半點熱情。只有當理性宗教出現(xiàn)在公共節(jié)日和崇拜之中,只有當它與神話結合起來并滿足了心靈和想象時,以宗教為中介的道德才能“融入國家的整個機制?!敝挥性谡巫杂伞澳芤鸷途S持強大信念的民眾宗教總是與自由攜手而行”——的環(huán)境中,理性才能在宗教中獲得客觀形式。因此,啟蒙運動只是正統(tǒng)派的對立面。后者堅持實證性的教義,前者則堅持理性律令的客觀性。二者都使用同樣的手段批判《圣經》,都堅持一種分裂的狀態(tài),都無法把宗教塑造成一個民族的倫理總體性,也無法激發(fā)起一種政治自由的生活。理性宗教如同實證宗教一樣,也是從某種對立的東西出發(fā)——“這就是從我們應該是但卻不是的東西”。黑格爾還批判了當時政治環(huán)境和國家機構中出現(xiàn)的這類分裂——特別是統(tǒng)治瓦特的伯爾尼市政當局的法律、符騰堡議會的選舉法律以及德意志帝國的憲法。如同原始基督教教義的鮮活精神從當時已經實證化的正統(tǒng)派中消失一樣,在政治領域,“這些法律也已經喪失了它們先前的活力,而且現(xiàn)今的生命活力也不知道如何在法律中將自己具體表現(xiàn)出來”。已經實證化的法律形式和政治形式變成了一種異化的力量。1800年前后,黑格爾認為,宗教和國家都十足機械化了,變成了一個時鐘,變成了一架機器。這就是促使黑格爾從先驗的角度把理性理解為一種力量的時代動機。按照黑格爾的理解,理性作為一種力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