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造句_第1頁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造句_第2頁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造句_第3頁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造句_第4頁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造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造句今年的江蘇高考詩歌鑒賞題是這樣的:閱讀下面一首唐代的邊塞詩,然后回復問題。征人怨柳中庸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1)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概括說明。

(2)詩題為“征人怨”,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析。

這道試題很典型,涉及到邊塞詩的鑒賞。在我國唐代,以高適、岑參為主,并有王昌齡李頎等人共同形成了一個詩派,他們的作品往往表現(xiàn)馳騁沙場、建立功勛的英雄壯志,抒發(fā)大氣從戎、抗敵御侮的愛國思想,還描寫西北邊疆奇異宏大的風景,但又不一味歌頌戰(zhàn)役,在寫告成的喜悅及失敗的痛楚時,也反映了戰(zhàn)役對宏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擾和破壞,產生了大量優(yōu)秀優(yōu)良的詩篇。這個流派后來被稱為“邊塞詩派”。柳中庸名淡,字以行,唐代詩人。其詩作傳世僅十三首,但這首《征人怨》卻千古傳唱,此處又被選為高考詩歌鑒賞對象。所問的兩道題目都要結合詩句理解,第一題要求說出是邊塞詩的理由,其次題是賞析此詩的內容,那么,我們如何確定它是一首邊塞詩呢?

首先要根據(jù)題目舉行理解。

分析題目是讀詩的切人點。古詩的題目很講究,它往往能透露詩歌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情、主旨等,是我們解讀詩歌的重要切人點,從題目人手,我們可以急速切實地理解詩歌。如《征人怨》這首詩何以是邊塞詩呢?一個重要的依據(jù)即題目中的“征人”。在古代詩歌中,一般提到“征人”,都跟邊關作戰(zhàn)有關,而邊塞詩大多反映的是有關戰(zhàn)役方面的現(xiàn)實,同時也反映了征夫思婦的幽怨和戰(zhàn)斗的繁重以及各民族之間、將軍與士卒之間的沖突。此題寫征人,且“怨”,清晰是邊塞詩。

其次根據(jù)詩中的地名舉行推想。

既然邊塞詩主要是反映邊疆生活的,那么在創(chuàng)作中必然展現(xiàn)邊疆的地名,因此,根據(jù)詩中的地名就可以判定一首詩是否為邊塞詩。如《征人怨》詩中寫到的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山,“金河”即大黑河,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青?!笔俏鳚h時王昭君的墳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內,當時被認為是遠離中原的一處極僻遠蕭瑟的地方。傳聞塞外草白,惟獨昭君墓上草色發(fā)青,故稱青冢。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內蒙古自治區(qū)境內,唐時屬單于都護府,“玉關”即今之甘肅玉門關。由此可以推斷,這是一首寫隸屬于單于都護府的一個征人怨情的邊塞詩。

據(jù)此,第一小題的答案要領有二:一是題目中寫的是征人生活,一是詩中有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山等地名。

其次題涉及到對詩歌情感的把握,我們又如何鑒賞、評價邊塞詩的情感呢?關鍵是要把握詩歌的意象。

詩歌是借意象抒情的。邊塞詩的意象是多種多樣的,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類:

(一)描述性意象――通過對邊地自然風光的描寫來抒發(fā)情感,所描述的形象即描述性意象。如岑參的“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即描述大雪紛飛的意象寫出了邊關氣候的奇寒;高適“雪凈胡天牧馬區(qū),月明羌笛戍樓間”(《塞上聽吹笛》),描述了邊塞和平恬靜的氣氛。

(二)比喻性意象――通過比喻來抒情達意,所用來打比方的形象即比喻性意象。如岑參“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中即以“刀”喻風,寫出了戰(zhàn)士行軍的誠懇感受。

(三)象征性意象――通過相關事物引發(fā)聯(lián)想。如上述《征人怨》中“馬策”,即馬鞭。“刀環(huán)”,刀柄上的銅環(huán)。馬策、刀環(huán)雖小而微,然而對于表現(xiàn)軍中生活來說卻有典型性,足以引起對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聯(lián)想。

(四)通感性意象――借通感修辭表達某種情感,如高適“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關山”(《塞上聽吹笛》),此處“梅花”即通感意象,《梅花落》本是一首樂曲,此處由聽曲而“心想其狀”,寫出了戰(zhàn)士由聽曲而想到故土梅花(胡地沒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的思鄉(xiāng)之情。

《征人怨》詩用了描述性意象:全詩四句,一句一景,圍繞“怨”字開展。首句抓住“金河”“玉關”兩處地名,以“歲歲”勾連,寫出了戰(zhàn)士怨恨年復一年的頻繁調動、奔波于邊城;次句用“朝朝”連“馬策與刀環(huán)”,寫出了戰(zhàn)士怨恨時刻練兵備戰(zhàn),不得片刻休息;第三句用“三春白雪歸青冢”怨邊地氣候之寒,末句“黃河繞黑山”怨恨周邊生活環(huán)境蕭瑟單調,讀之使人泣下。通篇不著一個“怨”字,卻四處迷漫著怨情,收到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效果。以上四點即為此題答案要點。

當然,賞識一首詩,不能僅得志于上述兩方面,我們還要盡可能挖掘出詩中美的東西。邊塞詩也不例外,這首詩還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分析:

一、分析作品的抒情方法

抒情方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間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墩魅嗽埂芬弧⒍渫ㄟ^直抒胸臆的方法寫出了邊關征戰(zhàn)的曠日耐久,點出怨恨之由;三、四句以間接抒情的手法寫出了邊關生活的單調與繁重,寫怨恨之實。

二、把握詩歌的風格

風格是由創(chuàng)作天性抉擇的作品在思想與藝術上總的特色。風格就大處而言,有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之分。浪漫主義風格擅長抒發(fā)對夢想世界的強烈追求,常用夸誕手法,語言熱心奔放,想象瑰麗神秘。邊塞詩總體而言屬于浪漫主義風格,其主導特征是壯闊,陽剛之美。境界闊大,氣勢雄偉,景物瑰麗,情調昂揚,令人感到一種極為壯健的生命力,表達了當時高揚的民族精神。清人姚鼐說:“其得于陽與剛之美者,那么其文如霆,如電,如長風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決大川,如奔騏驥;其于人也,如憑高視遠,如君而朝萬眾,如鼓萬勇士而戰(zhàn)之?!?《復魯絮非書》)這正可以用來形容唐邊塞詩。有人將陽剛與陰柔兩種美的特征,簡擬為“駿馬西風塞北”與“杏花春雨江南”,更是直接從邊塞詩中得到的啟發(fā)?!墩魅嗽埂冯m寫怨情,然而它橫跨時空,境界開闊,作風振奮,表達了反對戰(zhàn)役、喜歡和平的心緒。

三、留神語言的形式與色調

好的詩歌語言不但布局整齊,韻律和諧,而且色調鮮明,富有形象性?!墩魅嗽埂愤@首詩謹嚴工整的對仗歷來為人稱道。詩不僅每句自對(如首句中的“金河”對“玉關”),又兩聯(lián)各自成對。后一聯(lián)的對仗尤其講究:數(shù)字對(“三”“萬”)與顏色對(“白”“青”“黃”“黑”)同時展現(xiàn)在一聯(lián)之中;顏色對中,四種色調交相輝映,使詩歌形象富于色澤之美;動詞“歸”“繞”對舉,略帶擬人色調,顯得別具情韻。這樣精工的絕句,也是它何以傳誦千古的一個重要理由。

以上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