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 高考專題知識點復習 文言文閱讀(解析版)_第1頁
語文 高考專題知識點復習 文言文閱讀(解析版)_第2頁
語文 高考專題知識點復習 文言文閱讀(解析版)_第3頁
語文 高考專題知識點復習 文言文閱讀(解析版)_第4頁
語文 高考專題知識點復習 文言文閱讀(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一、(2022·唐山市開學摸底檢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憲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皇太子即位,詔赦天下,以明年為弘治元年。先朝妖佞之臣,放斥殆盡。冬十月,召致仕南京兵部尚書王恕為吏部尚書。時恕昂重望,其居冢宰,銓政多厘正焉。先是大學士萬安結萬貴妃兄弟進奸僧繼曉以固其寵上在東宮稔聞其惡已而科道交章論之遂命罷去。禮部右侍郎丘浚進所著《大學衍義補》,上覽之甚喜,擢禮部尚書,仍命禮部刊行。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書馬文升為左都御史。二月,上耕籍田畢,宴群臣,教坊以雜伎承應,或出褻語。文升厲色曰:“新天子當知稼穡艱難,豈宜以此瀆亂宸聰!”即斥去。馬文升條時政十五事,上嘉納之,悉施行。五年五月,遣廷臣赍內帑銀,賑杭、嘉、湖大水。十年二月,上屢游后苑,侍講王鏊侍經筵,講文王不敢盤于游畋。上悟,納之。太監(jiān)李廣以左道見寵任,權傾中外。會幼公主痘殤,太皇太后歸罪于廣。廣懼,飲鴆死。上命搜廣家,得納賄簿籍。上怒,籍沒之。召兩廣總督劉大夏為兵部尚書。大夏素以安內攘外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廣東、西,一歲再求去,皆不許。既廷謝,上御帷殿,召問之曰:“朕素用卿,而數(shù)辭疾,何也?”大夏對曰:“臣老且病,故辭耳。”上默然。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學士劉健等受顧命。上曰:“東宮聰明,但年幼,好逸樂,諸先生須輔之以正道,俾為令主?!苯〉冉赃凳自唬骸俺嫉雀也槐M力?!币砣?,上崩。谷應泰曰:孝宗恭儉仁明,勤求治理,置亮弼之輔,召敢言之臣,求方正之士,絕嬖幸之門。世豈有無小人之日哉?人君進賢退不肖之間,安危倚伏,不可不審也。(節(jié)選自《明史紀事本末·卷四十二》)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D)A.先是/大學士萬安結萬貴妃兄弟/進奸僧繼曉以固其寵/上在東宮稔/聞其惡/已而科道交章論之/遂命罷去B.先是/大學士萬安結萬貴妃/兄弟進奸僧繼曉以固其寵/上在東宮稔/聞其惡/已而科道交章論之/遂命罷去C.先是/大學士萬安結萬貴妃/兄弟進奸僧繼曉以固/其寵上/在東宮/稔聞其惡/已而科道交章論之/遂命罷去D.先是/大學士萬安結萬貴妃兄弟/進奸僧繼曉以固其寵/上在東宮/稔聞其惡/已而科道交章論之/遂命罷去【解析】“大學士萬安”結交的對象是“萬貴妃兄弟”,因此“萬貴妃兄弟”不能斷開,排除B、C項;“上在東宮”中,“上”是主語,“在東宮”是謂語,主謂結構,表意完整,應與后文斷開,排除A項。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B)A.壬寅,為天干中的壬與地支中的寅的搭配,文中用來紀日。B.禮部,掌管禮樂、祭祀、學校、科舉等,長官為禮部侍郎。C.經筵,封建帝王為自學經史而特設的講經論史的御前講席。D.叩首,伏身跪下,兩手扶地,以頭近地或著地。俗稱叩頭?!窘馕觥緽項,“長官為禮部侍郎”錯誤,長官為禮部尚書。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C)A.明孝宗即位后,勵精圖治,不僅將邪惡的佞臣放逐、斥退,而且還任用賢能,采納建議改正自己的錯誤。B.明孝宗能人盡其才,用有威望的王恕做吏部尚書,用敢于直諫的馬文升做左都御史,用善于諷諫的王鏊做侍講。C.明孝宗重視國家安全,重用劉大夏,曾兩次征調時任兩廣總督的劉大夏來京擔任兵部尚書,均被他以年老生病拒絕。D.明孝宗在彌留之際,讓劉健等大臣接受遺命,讓他們教導太子改正貪圖安逸享樂的毛病,讓太子成為好君主?!窘馕觥緾項,“曾兩次征調時任兩廣總督的劉大夏來京擔任兵部尚書,均被他以年老生病拒絕”錯誤,由“先是,大夏在廣東、西,一歲再求去,皆不許”可知,應該是劉大夏兩次請求辭去兩江總督,沒有被批準。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新天子當知稼穡艱難,豈宜以此瀆亂宸聰!(4分)譯文:新天子應當知曉耕種收獲(農業(yè)勞動)的艱難,怎么可以用這些話褻瀆迷惑皇帝的心靈呢!(2)上命搜廣家,得納賄簿籍。上怒,籍沒之。(4分)譯文:皇上下令搜查李廣的家,搜出他受賄的賬本,皇上大怒,登記并沒收了他的家產?!窘馕觥?1)得分點:稼穡,耕種收獲。瀆亂,褻瀆迷惑。宸聰,皇帝的心靈。每點1分,句意1分。(2)得分點:納賄,受賄,收受賄賂。簿籍,賬本,簿冊。籍沒,登記并沒收家產。每點1分,句意1分。5.谷應泰說:“人君進賢退不肖之間,安危倚伏,不可不審也。”這句話說的是什么道理?他這樣說的目的是什么?(3分)答:第一問:君主用人關系到國家的安危,任用賢能國家就安定,任用小人國家就危機四伏。第二問:告誡后世君主要親賢臣,遠小人。【參考譯文】憲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日,皇太子繼承皇位,下詔大赦天下,將第二年改為弘治元年。過去朝廷中邪惡奸佞的臣子,幾乎全被放逐斥退。冬天十月,皇帝召見退休的南京兵部尚書王恕讓他擔任吏部尚書。當時王恕很有威望,他擔任吏部尚書,考核選任官吏的制度多有改革。在此之前,大學士萬安結交萬貴妃的兄弟,推薦奸僧繼曉來鞏固自己受寵的地位?;实墼谧鎏訒r,熟知他的惡行,不久科道衙門紛紛上奏章彈劾他,于是下令罷免使之離開。禮部右侍郎丘浚進獻他所著的《大學衍義補》,皇帝讀后,非常高興,提拔他為禮部尚書。還下令禮部刊印發(fā)行。弘治元年春正月,皇帝召見南京兵部尚書馬文升讓他擔任左都御史。二月,皇帝耕種籍田完畢,宴請群臣,教坊用雜伎表演侍奉,有人說出污穢的語言。文升表情嚴肅地說:“新天子應當知曉耕種收獲(農業(yè)勞動)的艱難,怎么可以用這些話褻瀆迷惑皇帝的心靈呢!”立即斥退他們。馬文升分條陳述十五件政事,皇帝高興地采納了這些建議,全部實施推行。弘治五年五月,派遣朝廷臣子帶著內庫的銀兩,賑濟杭州、嘉州、湖州三地嚴重的水災。弘治十年二月,皇上多次游玩宮中后花園,侍講王鏊擔任御前講席,講周文王不敢沉溺于游玩田獵的事?;噬闲盐?,采納他的勸諫。太監(jiān)李廣憑借旁門邪道受到寵幸任用,權勢壓倒朝廷內外。正趕上年幼的公主因為水痘夭折,太皇太后歸罪于李廣。李廣恐懼,飲毒酒而死?;噬舷铝钏巡槔顝V的家,搜出他受賄的賬本,皇上大怒,登記并沒收了他的家產。召見兩廣總督劉大夏讓他擔任兵部尚書。大夏向來把安定國家、排除外患作為自己的責任,皇命下達,人心悅服。在此之前,大夏在廣東、廣西任上,一年中兩次請求離任,都沒有被批準。在朝廷謝恩之后,皇帝回到帷殿召見詢問他說:“我一向重用你,你卻多次以病為借口推辭,為什么呢?”大夏回答說:“臣年老并且有病,所以推辭。”皇帝沉默不言。五月,帝生病。庚寅這天,召見大學士劉健等人接受臨終遺命。皇帝說:“太子聰明,只是年紀幼小,喜好安逸享樂,各位先生一定要用正道輔佐他,讓他做賢德的君主?!眲⒔〉热硕歼殿^說:“臣等怎敢不盡全力?!钡诙?,皇帝去世。谷應泰說:孝宗恭順節(jié)儉仁德賢明,辛勤地尋求治理之道,設置賢能的輔佐大臣,召見敢于直諫的大臣,尋求品行端正的士人,斷絕邀寵的門路。世上難道有沒有小人的時候嗎?君主任用賢人斥退小人之間,關系到國家的安定,這不能不審慎啊。(節(jié)選自《明史紀事本末·卷四十二》)二、(2022·石家莊市學情檢測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題。漢高祖三年冬十月,韓信、張耳以兵數(shù)萬東擊趙。趙王及成安君陳余聞之,聚兵井陘口,號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信、張耳乘勝而去國遠斗,其鋒不可當。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饑色。樵蘇后爨,師不宿飽。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shù)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路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勿與戰(zhàn)。彼前不得斗,退不得還,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于麾下,否則必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嘗自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曰:“韓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擊,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矣?!表n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廣武君策,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陘口三十里,止舍。夜半傳發(fā),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戒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帆?!绷钇漶詫鞑?,曰:“今日破趙會食。”諸將皆莫信,佯應曰:“諾?!毙旁唬骸摆w已先據(jù)便地為壁,且彼未見吾大將旗鼓,未肯擊前行,恐吾至阻險而還也?!蹦耸谷f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將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zhàn)良久。于是信與張耳佯棄鼓旗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復疾戰(zhàn)。趙果空壁爭漢旗鼓,逐信、耳。信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zhàn)不可敗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趙軍已不能得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見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于是漢兵夾擊,大破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禽趙王歇。(選編自《通鑒紀事本末·井陘之戰(zhàn)》)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C)A.信/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zhàn)不可敗/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B.信/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zhàn)/不可敗/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C.信/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zhàn)/不可敗/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D.信/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zhàn)不可敗/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解析】“殊死”意思是“拼著性命,竭盡死力”,是“戰(zhàn)”的狀語,形容作戰(zhàn)的狀態(tài),構成狀中結構,中間不可斷開,排除A、D項。“候”意思是“等待”“等到”,賓語是“趙空壁逐利”這一時機,動賓之間不可斷開,排除B項。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D)A.高祖,古代帝王的廟號,此處指劉邦。廟號并不唯一,有的君主死后會有多個廟號。B.輜重,本指行軍時運輸部隊攜帶的軍械、糧草、被服等物資,后擴用于社會多方面。C.麾下,本指旗下,借指將帥的部屬,也用于敬稱將帥。文中用“麾下”敬稱成安君。D.平旦,指天快要亮的時候。古人根據(jù)天色把夜半以后分為雞鳴、昧旦、平旦三階段?!窘馕觥緿項,“平旦,指天快要亮的時候”錯誤,昧旦指天將亮而未亮的時間,平旦指天亮的時間。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C)A.韓信、張耳率幾萬軍隊攻打趙,趙王及成安君率兵二十萬迎戰(zhàn),雙方兵力懸殊。B.廣武君李左車建議抽調三萬騎兵,從小路切斷韓信的輜重,但是陳余沒有聽從。C.韓信派先行部隊開出營寨,背靠河水擺開陣勢,趙軍見狀便打開營壘與他們激戰(zhàn)。D.趙軍本來占據(jù)有利地勢,但是韓信巧妙排兵布陣,運用兩面夾攻之術打敗敵人?!窘馕觥緾項,“趙軍見狀便打開營壘與他們激戰(zhàn)”錯誤,由“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將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zhàn)良久”,背靠河水擺開陣勢之時,趙軍只是大笑,天明后,韓信樹起將軍的大旗擂起戰(zhàn)鼓,邊擂邊率軍出井陘口之時,趙軍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饑色。樵蘇后爨,師不宿飽。(4分)譯文:我聽說千里運送糧餉,士兵們就會面帶饑色,臨時砍柴割草燒火做飯,軍隊就不能經常吃飽。(2)令其裨將傳餐,曰:“今日破趙會食。”諸將皆莫信,佯應曰:“諾?!?4分)譯文:又讓副將傳達開飯的命令,說:“今天打垮了趙軍正式會餐。”將領們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薄窘馕觥?1)得分點:“饋”,運送;“樵蘇”,砍柴刈草;“爨”,燒火煮飯;“宿飽”,經常吃飽。(2)得分點:“裨將”,副將;“破”,打?。弧把稹?,假意;“諾”,好。10.為什么成安君陳余沒有接受廣安君的建議?(3分)答:(1)成安君迂腐,自認為是正義之師,不屑使用詐謀奇計。(2)成安君輕敵,認為韓信兵少且疲憊,如果避而不擊會讓其他諸侯輕視?!緟⒖甲g文】漢高祖三年冬季,十月,韓信和張耳率領數(shù)萬名士兵向東攻打趙。趙王和成安君陳余聞訊,就在井陘口集結部隊,號稱二十萬大軍。廣武君李左車勸說成安君說:“韓信、張耳乘勝勢離開本國遠征我們,鋒芒銳不可當。我聽說:‘從千里之外供給軍糧,士兵會面有饑色;臨時拾柴割草來做飯,軍隊當會常常食不果腹?!窬€這條路,車輛不能并行,騎兵不能成列,行軍隊伍前后拉開幾百里,依此形勢,隨軍的糧草必定落在大部隊的后面。望您借給我三萬人,抄小路去截斷對方的輜重糧草,而您則深挖壕溝、高筑營壘,堅守不出戰(zhàn)。他們向前無仗可打,退后無路可回,野外又無什么東西可搶,如此不到十天,韓信、張耳這兩個將領的頭顱就可以獻到您的帳前了,否則便肯定要被他們二人所俘獲?!标愑嘣涀苑Q是義兵,不屑于使用詐謀奇計,說:“韓信兵力單薄且又疲憊不堪,對這樣的軍隊還避而不擊,各諸侯便會認為我膽怯而隨便來攻打我了?!表n信派人暗中打探消息,得知陳余不采納廣武君的計策,非常高興,因此便敢率軍徑直前進,在距離井陘口三十里的地方停下來宿營。到半夜,韓信傳令部隊出發(fā),挑選兩千名輕騎兵,每人手拿一面紅旗,從小道上山,觀察趙軍的動向,并告誡他們說:“交戰(zhàn)時趙軍看到我軍退逃,必會傾巢出動來追趕我們,你們即趁機迅速沖入趙軍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遍插漢軍的紅旗?!庇置母睂魉鸵恍┎褪辰o將士,說道:“待今天打敗趙軍后再會餐!”眾將領們都不相信,只是假意應承道:“好?!表n信說:“趙軍已經搶先占據(jù)了有利地形安營扎寨,而且他們沒有看見我軍大將的旗鼓,是不肯出兵攻打我們的先頭部隊的,這是因為他們怕我軍到了險要的地方,遇阻后就會撤回去?!表n信隨即派遣一萬人打先鋒,開出營寨,背靠河水擺開陣勢。趙軍望見后都嘩然大笑。天剛亮的時候,韓信立出了大將的旗鼓,鼓樂喧天地開出了井陘口。趙軍打開營門攻擊,雙方激戰(zhàn)了很久。這時,韓信和張耳便假裝丟旗棄鼓,逃回河邊的陣營。河邊部隊大開營門放他們進去,然后又和趙軍快速接戰(zhàn)。趙軍果然傾巢出動,爭搶漢軍拋下的旗鼓,追逐韓信和張耳。韓信、張耳進入河邊的陣地后,全軍即都拼死奮戰(zhàn),趙軍無法打敗他們。韓信派出的二千名騎兵突擊隊一起等到趙軍將士全體出動去追逐爭奪戰(zhàn)利品時,立刻奔馳進入趙軍營地,拔掉所有趙軍旗幟,插上兩千面漢軍紅旗。趙軍已經無法抓獲韓信等人,便想退回營地,但卻見自己的營壘中遍是漢軍的紅旗,都驚慌失措,以為漢軍已將趙王的將領全部擒獲了。于是士兵們大亂,紛紛逃跑,趙將盡管不停地斬殺逃兵,也無法禁止?jié)≈畡?。漢軍隨即又前后夾擊,大敗趙軍,在水邊殺了陳余,活捉了趙王趙歇。三、(2022·河北重點中學聯(lián)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題。李崇,字繼長,頓丘人也。年十四,襲爵鎮(zhèn)西大將軍。高祖初,巴氐擾動,詔崇以本將軍為荊州刺史,鎮(zhèn)上洛。敕發(fā)陜秦二州兵送崇至治。崇辭曰:“邊人失和,本怨刺史,奉詔代之,自然易帖?!蹦溯p將數(shù)十騎馳到上洛,宣詔綏慰,當即帖然。尋勒邊戍,掠得蕭賾人者,悉令還之。兩境交和,無復烽燧之警。徐州降人郭陸聚黨作逆,人多應之,搔擾南北。崇遣高平人卜冀州詐稱犯罪,逃亡歸陸,陸納之,以為謀主。數(shù)月,冀州斬陸送之,賊徒潰散。后車駕南討漢陽,崇行梁州刺史。氐楊靈珍遣弟婆羅領步騎萬余,襲破武興。詔崇率眾數(shù)萬討之。崇槎山分進,出其不意,表里以襲。崇大破之,并斬婆羅首,靈珍走奔漢中。高祖在南陽,覽表大悅,曰:“使朕無西顧之憂者,李崇之功也。”世宗初,魯陽蠻魯北燕等聚眾反叛。蠻眾數(shù)萬屯據(jù)形要以拒官軍崇累戰(zhàn)破之斬北燕等徙萬余戶于幽并諸州世宗追賞平氐之功封魏昌縣開國伯,邑五百戶東荊州蠻樊安,聚眾于龍山,僭稱大號。乃以崇為都督征蠻諸軍事,率步騎以討之。連戰(zhàn)克捷,生擒樊安。世宗屢賜璽書慰勉之,賞賜珍異。定州流人解慶賓兄弟,坐事俱徙揚州。弟思安背役亡歸,慶賓懼追責,乃認城外死尸。又誣疑同軍兵蘇顯甫、李蓋等所殺。經州訟之,二人不勝楚毒,各自款引。獄將決竟,崇疑而停之。密遣二人非州內所識者,偽從外來,詣慶賓告曰:“比有一人見過寄宿,夜中共語,疑其有異,便即詰問,跡其由緒。乃云是流兵背役逃走,姓解字思安。時欲送官,苦見求及。稱有兄慶賓,今住揚州相國城內,君脫矜愍,為往報告,見申委曲,家兄聞此,必重相報。”慶賓悵然失色。此人具以報,慶賓伏引。孝昌元年薨于位,時年七十一,謚曰武康。史臣曰:李崇以風質英重,毅然秀立,任當將相,望高朝野,美矣。(節(jié)選自《魏書·李崇傳》)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D)A.蠻眾數(shù)萬屯據(jù)/形要以拒官軍/崇累戰(zhàn)破之/斬北燕等/徙萬余戶于幽并諸州/世宗追賞平氐之/功封魏昌縣開國伯/邑五百戶/B.蠻眾數(shù)萬屯據(jù)/形要以拒官軍/崇累戰(zhàn)破之/斬北燕等/徙萬余戶于幽并諸州/世宗追賞平氐之功/封魏昌縣開國伯/邑五百戶/C.蠻眾數(shù)萬/屯據(jù)形要/以拒官軍/崇累戰(zhàn)破之/斬北燕等/徙萬余戶于幽并諸州/世宗追賞平氐之/功封魏昌縣開國/伯邑五百戶/D.蠻眾數(shù)萬/屯據(jù)形要/以拒官軍/崇累戰(zhàn)破之/斬北燕等/徙萬余戶于幽并諸州/世宗追賞平氐之功/封魏昌縣開國伯/邑五百戶/【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屯據(jù)形要”意為屯據(jù)險要之地,中間不可斷開;“平氐之功”意為平氐的功勞,“之”為結構助詞,其后不要斷開;“伯”為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三等,“封”與“伯”銜接緊密,中間不可斷開。據(jù)此,排除A、B、C三項。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C)A.襲爵是指封建時代子孫承襲先代的爵位,能夠承襲原有爵位的一般為第一繼承人,即世子。B.烽燧,古時遇到敵人來犯,邊防人員就點燃煙火報警,夜里點的火叫烽,白天放的煙叫燧。C.僭稱猶言妄稱,“僭”即超越身分,冒用朝廷的名義、禮儀、器物等行事,也可用作謙辭。D.璽書指古代以印信封記的文書,秦后專指皇帝詔書,《魏書》云:“今更造璽書,以代詔書?!薄窘馕觥緾項,“冒用朝廷的職權、禮儀、名義等行事”錯,“僭”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義、禮儀和器物等行事。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C)A.李崇早年受任,治邊重在安民。李崇鎮(zhèn)守上洛,剛一到任就撫慰邊民,還命令沿邊部隊送還掠得的蕭賾平民,邊境呈現(xiàn)一片安和景象。B.李崇布設巧計,誅殺賊臣逆黨。降者郭陸聚眾叛變,李崇派卜冀州詐稱犯了罪,逃歸郭陸并得到其信任,卜冀州借機斬了郭陸的頭顱。C.李崇屢立戰(zhàn)功,多次被褒受賞。李崇平叛靈珍,斬首婆羅,高祖賞功封爵;斬殺北燕,生擒樊安,世宗慰勉褒揚,賞賜大量珍品異寶。D.李崇善于決斷,判案重在理據(jù)。慶賓假稱弟被蘇顯甫等殺害,蘇等不勝拷打屈招。李崇生疑,密遣人打探,最終真相大白,慶賓服罪。【解析】C項,“高祖賞功封爵”和“世宗慰勉褒揚”錯,應將“賞功封爵”和“慰勉褒揚”互換。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崇遣高平人卜冀州詐稱犯罪,逃亡歸陸,陸納之,以為謀主。(4分)譯文:李崇派高平人卜冀州詐稱犯罪,逃到郭陸處,郭陸收留卜冀州,讓他做出謀劃策的人。(2)高祖在南陽,覽表大悅,曰:“使朕無西顧之憂者,李崇之功也?!?4分)譯文:高祖在南陽,看到表章很是高興,說:“使我沒有了來自西方的憂慮,是李崇的功勞?!薄窘馕觥康?1)題得分點:“歸”,歸附;“納”,收留;“以為”,讓……做……;文意1分。第(2)題得分點:“表”,奏表;“悅”,高興;“西顧之憂”,來自西方的憂患;文意1分。15.文末史臣評李崇“風質英重”,請結合文本第一段進行說明。(3分)答:“風質英重”是說李崇風度氣質英明穩(wěn)重。高祖時,李崇鎮(zhèn)守上洛。朝廷命令陜、秦二州派兵護送李崇到任,但李崇僅率數(shù)十騎兵輕裝急馳到上洛,宣讀詔令慰問邊民,表現(xiàn)出李崇穩(wěn)重、英明的風度。(釋義1分,舉例2分)【解析】“風質英重”即風度氣質英明穩(wěn)重,再結合文本第一段進行說明即可?!緟⒖甲g文】李崇,字繼長,是頓丘人。年十四,承襲爵位為鎮(zhèn)西大將軍。高祖初年,巴氐擾亂不安,詔令李崇以本將軍任荊州刺史,鎮(zhèn)守上洛。命令陜、秦二州派兵送李崇到任。李崇上表推辭說:“邊民失和,本是怨恨刺史,臣奉詔代任,邊民自然容易安定。”于是率數(shù)十騎兵輕裝急馳到上洛,宣讀詔令慰問邊民,巴氐當即安定。隨后命令沿邊部隊,凡掠得蕭賾一方的平民,都要送還。兩境安和,不再有戰(zhàn)爭警報。徐州歸降者郭陸聚眾叛變,百姓多響應,郭陸等騷擾南北。李崇派高平人卜冀州詐稱犯了罪,逃到郭陸處,郭陸收留卜冀州,并讓他給自己出謀獻策。數(shù)月后,卜冀州斬郭陸頭顱送給李崇,其眾潰散。后來皇上南討漢陽,李崇代理梁州刺史。氐帥楊靈珍派弟弟婆羅率步兵騎兵一萬多人,襲擊攻破武興。詔令李崇率眾數(shù)萬討伐叛軍。李崇劈山開路,分兵進軍,出其不意,內外襲擊。李崇大敗敵軍,并斬婆羅首級,靈珍逃至漢中。高祖在南陽,看到奏表很是高興,說:“使我沒有了來自西方的憂慮,是李崇的功勞?!笔雷诔跄辏旉栃U人魯北燕等聚眾反叛。蠻兵數(shù)萬人,屯據(jù)險要,以抗拒官兵。李崇多次作戰(zhàn)擊敗叛軍,斬殺北燕等人,遷徙一萬多戶蠻民到幽、并各州。世宗追賞李崇平氐的功勞,加封魏昌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東荊州的蠻帥樊安,在龍山聚眾,僭稱皇帝。就任命李崇為都督征蠻諸軍事,率步兵騎兵討伐樊安。李崇連續(xù)取勝,生擒樊安。世宗多次下詔書慰問勉勵李崇,賞給李崇珍品異寶。定州的流民解慶賓兄弟,因事獲罪都流放揚州。弟思安逃役潛回故鄉(xiāng),慶賓怕受責罰,于是認城外死尸。慶賓又謊說懷疑弟弟是被同軍士兵蘇顯甫、李蓋等人殺死。經過州里訴訟,二人不勝拷打,各自招認。案件將判決完畢,李崇懷疑而令停止。密派本州人不認識的二人,假稱由外地來,去見慶賓說:“近日有一人路過投宿,夜晚交談,懷疑他不是平民,于是追問,推究他的來由。他才說是流配兵士避役逃走,姓解字思安。當時想送他見官,他苦求不已,說有兄叫慶賓,現(xiàn)住揚州相國城內。你如哀憐我,為我前去告之,說出其中原因,家兄得知,一定厚報?!睉c賓悵惘變色。此人將經過報告,慶賓招供服罪。孝昌元年在任內去世,當年七十一歲,謚號為武康。史臣曰:李崇風度氣質英明穩(wěn)重,毅然秀立,任職將相,聲望高過朝野的人,美啊。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武帝即位,舉賢良文學之士前后百數(shù),而董仲舒以賢良對策焉。制曰:蓋聞虞舜之時,游于巖郎之上,垂拱無為,而天下太平。周文王至于日昃不暇食,而宇內亦治。夫帝王之道,豈不同條共貫與?何逸勞之殊也?今朕親耕籍田以為農先勸孝弟崇有德使者冠蓋相望問勤勞恤孤獨盡思極神功烈休德未始云獲也。故詳延特起之士,庶幾乎!今子大夫待詔百有馀人,或道世務而未濟,稽諸上古而不同,考之于今而難行,毋乃牽于文系而不得騁與?各悉對,毋諱有司,明其指略。仲舒對曰:臣聞堯受命,以天下為憂,務求賢圣,是以得舜、禹、稷。眾圣輔德,教化大行。堯禪虞舜,舜即天子之位,以禹為相,因堯之輔佐,繼其統(tǒng)業(yè),是以垂拱無為而天下治。孔子曰“《韶》盡美矣,又盡善矣”,此之謂也。至于殷紂,殺戮賢知,殘賊百姓。文王順天理物,師用賢圣。當此之時,紂尚在上,尊卑昏亂,百姓散亡。文王悼痛而欲安之,是以日昃而不暇食也。由此觀之,帝王之條貫同,然而勞逸異者,所遇之時異也。孔子曰“《武》盡美矣,未盡善也”,此之謂也。陛下夙寤晨興,憂勞萬民,而務以求賢,此亦堯舜之用心也,然而未云獲者,士素不厲也。夫不素養(yǎng)士而欲求賢,譬猶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養(yǎng)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學。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教化之本原也。臣愿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yǎng)天下之士,數(shù)考問以盡其材,則英俊宜可得矣。古所謂功者,以任官稱職為差,非謂積日累久也。故小材雖累日,不離于小官;賢材雖未久,不害為輔佐。今則不然。累日以取貴,積久以致官,是以廉恥貿亂,賢不肖渾崤,未得其真。臣愚以為使諸列侯、二千石各擇其吏民之賢者,歲貢各二人以給宿衛(wèi),且以觀大臣之能。所貢賢者有賞;所貢不肖者有罰。夫如是,諸侯、二千石皆盡心于求賢,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毋以日月為功,實試賢能為上,量材而授官,錄德而定位,則廉恥殊路,賢不肖異處矣。(選自《漢書·董仲舒?zhèn)鳌?,有刪改)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C)A.今朕親耕籍田以為農/先勸孝弟/崇有德/使者冠蓋相望/問勤勞/恤孤獨/盡思極神/功烈休德未始云獲也B.今朕親耕籍田以為農/先勸孝弟/崇有德/使者冠蓋/相望問勤/勞恤孤獨/盡思極神/功烈休德未始云獲也C.今朕親耕籍田以為農先/勸孝弟/崇有德/使者冠蓋相望/問勤勞/恤孤獨/盡思極神/功烈休德未始云獲也D.今朕親耕籍田以為農先/勸孝弟/崇有德/使者冠蓋/相望問勤/勞恤孤獨/盡思極神/功烈休德未始云獲也【解析】這段話的意思是:現(xiàn)在我親自耕種農田為農民作榜樣,鼓勵百姓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尊敬有德行的人,并且派出很多使者,去慰問勞苦人家,救濟沒有父母、沒有子女的孤獨的人,一切辦法都想到了,但并沒有收到大的成效和美好的德行?!耙詾檗r先”是為農民作榜樣,中間不能斷開;“孝弟”是“勸”的賓語,應在“勸”前斷開,排除A、B?!肮谏w相望”指使者被派去的很多,絡繹不絕,中間不能斷開,排除D。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C)A.對策,自漢興起的一種取士考試形式,將問題寫在簡策上,應試者因其問而作對答。B.垂拱,垂衣拱手,不親理事務。多指統(tǒng)治者以無所作為、順其自然的方式統(tǒng)治天下。C.有司,古代官吏各有專司,專司其事的各級各部門官吏稱“有司”,文中特指漢武帝。D.二千石,漢代官秩,郡守俸祿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稱郡守為“二千石”?!窘馕觥緾項,“文中特指漢武帝”錯誤。文中指主管官吏,不是指漢武帝。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B)A.武帝勤勉政事,渴望建立豐功偉業(yè),但未能如愿,故而詔令賢良文學之士對策,希望他們暢所欲言,闡明意旨和方略。B.董仲舒認為帝王治理天下,有的非常勞苦,有的卻十分安逸,是因為他們對太平景象的認識不同,沒有誰可做到盡善盡美。C.漢武帝登基的時候,官吏們可以依靠職齡得到升遷。董仲舒認為這種官員任用制度存在著弊端,無法得到真正的賢才。D.針對漢武帝的策問,董仲舒援古證今,正反對比,比喻說理,有的放矢,所提出的治國方略切中時弊,條理十分清晰?!窘馕觥緽項,“是因為他們對太平景象的認識不同”錯,依據(jù)“然而勞逸異者,所遇之時異也”可知,君王憂勞或安逸的原因,是所遭逢的時代不一樣。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夫帝王之道,豈不同條共貫與?何逸勞之殊也?(4分)譯文:帝王治理天下的方法,難道不是事理相通、脈絡連貫的嗎?為什么安逸和辛勞差別這樣大呢?(2)文王悼痛而欲安之,是以日昃而不暇食也。(4分)譯文:周文王痛心想讓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因此整天忙得日頭偏西還沒時間吃飯?!窘馕觥?1)“道”,方法;“同條共貫”,事理相通、脈絡連貫;“殊”,差別大;每點1分,文意1分。(2)“悼痛”,痛心;“日昃”,日頭偏西;“不暇”,來不及,沒有閑暇;每點1分,文意1分。20.文中董仲舒向武帝闡明了哪些治國方略?請簡要概括。(3分)答:①保持憂天下、求賢圣之心:②興太學,聘明師,充分發(fā)揮賢士之才能:③革新選拔制度,不以做官時間,而以賢能選拔官吏。【參考譯文】漢武帝繼承帝位以后,下令薦舉賢良文學之士先后一百多位,董仲舒作為賢良回答皇帝的策問。策問說:聽說虞舜的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