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診斷治療和病毒性皮膚病_第1頁
皮膚病診斷治療和病毒性皮膚病_第2頁
皮膚病診斷治療和病毒性皮膚病_第3頁
皮膚病診斷治療和病毒性皮膚病_第4頁
皮膚病診斷治療和病毒性皮膚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皮膚病的診斷考點:1、皮膚病的癥狀自覺癥狀:是患者的主觀感覺,如癢、痛、燒灼感及麻木等。這與疾病性質、嚴重程度和患者感受性有關。有的疾病伴全身癥狀,如畏寒、發(fā)熱、乏力、關節(jié)痛、食欲不振等。他覺癥狀:即可看見和觸摸到的皮膚損害,是診斷主要依據(jù)。包括原發(fā)損害和繼發(fā)損害。(1)原發(fā)損害:斑疹,斑片,結節(jié),斑塊,囊腫,水皰,大皰,膿皰,腫塊,風團(2)繼發(fā)損害:鱗屑,浸漬,糜爛,潰瘍,裂隙,痂,苔蘚樣變。2、皮膚病的診斷病史(1)一般資料: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yè)、民族、籍貫、婚姻狀況、出生地等,因有些疾病的發(fā)生與年齡、性別、職業(yè)有關,有的疾病有地區(qū)性,故上述資料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2)主訴:提供關于發(fā)病部位、主要癥狀和發(fā)病時間等方面的信息。(3)現(xiàn)病史:應詳細記錄患者發(fā)病直至就診時的全過程,包括初發(fā)皮損的部位、性質、數(shù)目、擴展順序、病情變化及規(guī)律、局部及全身癥狀、曾接受的治療方案及其療效、各種環(huán)境因素(季節(jié)、氣候、飲食及嗜好等)與疾病發(fā)生與發(fā)展的關系等,可提供本病的演變過程及關于病因、加重因素等的信息。(4)既往史:過去曾罹患的疾病名稱、經(jīng)治方案及其療效,特別是與現(xiàn)有皮膚病相關的疾病,應注意有無藥物過敏史和其他過敏史。(5)個人史:患者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婚姻情況、生育情況及性活動史等。(6)家族史:應詢問家族中有無類似疾病及其他遺傳病的患者,有無近親結婚等,對于遺傳性皮膚病的診斷尤為重要。體格檢查主要是對皮膚及其附屬器的各種損害或變化(特別是原發(fā)性皮損)進行檢查,包括視診、觸診及其他特殊手段;但人是一個有機整體,許多皮膚性病常伴發(fā)全身或系統(tǒng)性表現(xiàn),故體格檢查也應重視系統(tǒng)檢查。皮膚檢查時光線應充足,最好以自然光為光源,以獲得最接近真實的皮損信息;室內溫度應適宜,過冷或過熱均可影響皮損性狀;應充分暴露皮損,皮損分布較廣者應檢查全身皮膚。1.視診部分皮膚病的原發(fā)性皮損具有高度特異性(如帶狀皰疹、疣等),僅通過視診就可明確診斷。但應注意皮損在疾病不同階段可能出現(xiàn)的不同狀態(tài)。皮損表面如有化妝品、油或其他污穢物附著,應仔細清除以免影響檢查。一些較細微的特殊變化(如扁平苔蘚的Wickham紋、盤狀紅斑狼瘡的毛囊角栓等)可借助放大鏡檢查。對皮損進行視診應注意獲取以下信息(1)性質:主要應區(qū)別原發(fā)性皮損與繼發(fā)性皮損以及是否多種損害并存。(2)大小和數(shù)目:大小可實際測量,亦可用實物描述,如芝麻、小米、黃豆、鴿卵、雞蛋或手掌大??;數(shù)目為單發(fā)、多發(fā)或用數(shù)字表示。(3)顏色及其色調:正常皮色或紅、黃、紫、黑、褐、藍、白等,紅色還可表現(xiàn)為淡紅、暗紅、鮮紅等色調。(4)界限及邊緣:界限可為清楚、比較清楚或模糊,邊緣可整齊或不整齊等。(5)形狀:可呈圓形、橢圓形、多角形、不規(guī)則形或地圖狀等。(6)表面:可為光滑、粗糙、扁平、隆起、中央臍凹、乳頭狀、菜花狀、半球形等,還應觀察有無糜爛、潰瘍、滲出、出血、膿液、鱗屑和痂等。(7)基底:可為較寬、較窄或呈蒂狀。(8)內容:主要用于觀察水皰、膿皰和囊腫,可為血液、漿液、粘液、膿液、皮脂、角化物或其他異物等。(9)排列:可呈孤立或群集,排列可呈線狀、帶狀、環(huán)狀或無規(guī)律。(10)部位和分布:根據(jù)皮損發(fā)生部位可對皮膚性病的種類進行大致歸類,應查明皮損位于暴露部位、覆蓋部位或與某特定物一致,分布方式為局限性或全身性,是否沿血管分布、沿神經(jīng)節(jié)段分布或對稱分布。2.觸診主要用于了解皮膚的溫度、濕度和油膩程度,皮損的質地(堅實或柔軟)、位置(淺在或深在),有無浸潤增厚、萎縮變薄、松弛、凹陷,是否與其下組織粘連,有無壓痛,感覺過敏、減低或異常(麻風、脊髓空洞癥等),附近淋巴結有無腫大、觸痛或粘連等。棘層松解征又稱尼氏征(Nikolskysign),是某些皮膚病發(fā)生棘層松解性水皰(如天皰瘡)時的觸診表現(xiàn)??捎兴姆N陽性表現(xiàn):①手指推壓水皰一側,可使水皰沿推壓方向移動;②手指輕壓皰頂,皰液可向四周移動;③稍用力在外觀正常皮膚上推擦,表皮即剝離;④牽扯已破損的水皰壁時,可見水皰以外的外觀正常皮膚一同剝離。皮膚病的治療考點:1、內用藥物1.抗組胺藥:H1受體H2受體拮抗劑兩大類。1)H1受體拮抗劑:分為一代H1受體拮抗劑: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多慮平、賽庚啶、異丙嗪、酮替芬適應癥:蕁麻疹副作用:中樞鎮(zhèn)靜,粘膜干燥,排尿困難,瞳孔散大。高空作業(yè),精細工作者和駕駛員禁用或慎用,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需慎用。二代H1受體拮抗劑:阿司咪唑、非索非那定、特非那定、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阿伐斯汀、阿伐斯汀.優(yōu)點:不易透過血腦屏障,中樞系統(tǒng)影響較小,抗膽堿能作用較小,作用時間長,一般每天口服一次即可。適應癥:蕁麻疹,皮膚劃痕癥。2)H2受體拮抗劑:西米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等;適應癥:蕁麻疹,皮膚劃痕癥。經(jīng)常和H1受體拮抗劑聯(lián)合使用。2.糖皮質激素:1)分類弱效激素:氫化可的松、中效激素:潑尼松、潑尼松龍、甲基潑尼松龍、曲安西龍、強效激素:地塞米松、倍他米松;2)適應癥:藥疹,多形紅斑嚴重的急性蕁麻疹,過敏性休克,接觸性皮炎;SLE,皮肌炎,天皰瘡,類天皰瘡和變應性血管炎;某些嚴重感染性皮膚病,在有效抗生素應用的前提下,可短期使用。皮損內注射適用于瘢痕疙瘩,斑禿.3)作用機制:免疫抑制,抗炎,抗細胞毒,抗休克,抗增生等作用4)使用方法:個體化原則,劑量可分小劑量,中劑量大劑量。小劑量:潑尼松30mg/d以下,較輕疾病如接觸性皮炎,多形紅斑,急性蕁麻疹中劑量:潑尼松30-60mg/d多用于自身免疫病如SLE,皮肌炎,天皰瘡,類天皰瘡。大劑量:潑尼松60mg/d以上,用于嚴重的SLE,重癥天皰瘡,重癥藥疹,TEN.沖擊療法,主要用于過敏性休克,SLE腦病。5)不良反應:輕度有滿月臉,向心性肥胖,萎縮紋,皮下出血,痤瘡,多毛,嚴重有誘發(fā)加重糖尿病,高血壓,白內障,感染(病毒,細菌,真菌,結核),消化道潰瘍或穿孔,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水電解質紊亂,骨質疏松,或缺血性骨壞死,以及精神的影響.3.抗生素:①青霉素類②頭孢菌素類:包括頭孢三嗪、頭孢氨芐等;③氨基糖甙類:包括鏈霉素、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④四環(huán)素類:包括四環(huán)素、米諾環(huán)素等;⑤大環(huán)內酯類:包括紅霉素、羅紅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⑥喹諾酮類:包括環(huán)丙沙星、氧氟沙星等;⑦磺胺類:包括復方新諾明等,對細菌、衣原體、奴卡菌有效;⑧抗結核藥物: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⑨抗麻風藥:包括氨苯砜、利福平、氯法齊明、沙利度胺等。氨苯砜適應癥:皰疹樣皮炎,大皰性類天皰瘡,變應性皮膚血管炎,結節(jié)性紅斑,紅斑狼瘡,扁平苔蘚。氨苯砜不良反應:貧血,粒細胞減少,高鐵血紅蛋白。沙利度胺適應癥:麻風,紅斑狼瘡,結節(jié)性癢疹,變應性皮膚血管炎。沙利度胺不良反應:致畸和周圍神經(jīng)炎,孕婦禁用。⑩其他: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磷霉素、去甲萬古霉素、多粘菌素等均可根據(jù)病情選用。4抗病毒藥①核苷類抗病毒藥:主要有阿昔洛韋及同類藥物如伐昔洛韋,泛西洛韋,更昔洛韋。作用機制:對病毒DNA多聚酶有強大的抑制作用適應癥:單純皰疹,水痘-帶狀皰疹和生殖器皰疹。②利巴韋林:又稱病毒唑(virazole),是一種廣譜抗病毒藥物,主要通過干擾病毒核酸合成而阻止病毒復制,對多種DNA病毒或RNA病毒有效。適應癥:可用于皰疹病毒等的治療。不良反應:注射處靜脈炎,暫時性血肌酐升高,腎功能不全慎用。更昔洛韋抗巨細胞病毒作用較強,可用于免疫缺陷并發(fā)巨細胞感染。③阿糖腺苷:通過抑制病毒DNA多聚酶抑制DNA的合成。適應癥:皰疹病毒感染,巨細胞病毒感染及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5維A酸類藥物:第一代維A酸、第二代維A酸、第三代維A酸作用機制:調節(jié)上皮細胞和其他細胞的生長和分化,和對某些惡性細胞生長有抑制作用,還可調節(jié)免疫和炎癥過程。不良反應:致畸,高甘油三脂血癥,高血鈣,骨骼早期閉合,皮膚黏膜干燥,肝功能異常。根據(jù)分子結構不同分為三代:第一代:維A酸的天然代謝產(chǎn)物,主要包括全反式維A酸,異維A酸和維胺脂。對掌蹠角化病,尋常型痤瘡。用法:成人劑量為異維A酸0.5-1.0mg/kg.d,分2-3次口服。維胺脂50-150/d,分2-3次口服。第二代為單芳香族維A酸,主要包括阿維酯,阿維A酸及維A酸乙酰胺的芳香族衍生物。適應癥:阿維A酯主要用于重癥銀屑病,各種魚鱗病,掌蹠角化病。與糖皮質激素,PUVA聯(lián)用可治療皮膚腫瘤。用法:成人劑量05-1.0mg/kg.d,分2-3次口服。第三代為多芳香族維A酸,芳香A酸乙酯,阿達帕林,他扎羅丁適應癥:銀屑病,魚鱗病,毛囊角化。阿達帕林,他扎羅丁的外用制劑可用于治療痤瘡和銀屑病。6.抗真菌藥物1)灰黃霉素:能干擾真菌DNA的合成,同時可與微管蛋白結合,阻止真菌細胞分裂,對表皮癬菌有抑制作用。適應癥:頭癬2)多烯類:這類藥物能與真菌胞膜上的麥角固醇結合,使胞膜形成微孔,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引起細胞內物質外滲,導致真菌死亡。兩性霉素B:廣譜抗真菌藥,對多種深部真菌抑制作用較強,對表皮癬菌抑制作用較差。制霉菌素:對念珠菌和隱球菌有抑制作用。適應癥:消化道念珠菌感染??梢灾瞥绍浉嗨▌┑韧庥?。3)5-氟胞嘧啶:干擾真菌核酸合成,口服吸收良好,可通過血腦屏障。適應癥:隱球菌病,念珠菌病,著色真菌病。4)唑類:通過抑制細胞色素P450依賴酶,干擾真菌細胞的麥角固醇合成,導致麥角固醇缺乏,使真菌生長受到抑制,對酵母菌,絲狀真菌雙向真菌均有較好的抑制作用。酮康唑:可用于系統(tǒng)性念珠菌感染,慢性皮膚黏膜念珠菌病等。伊曲康唑:三唑類廣譜抗真菌藥,有高度親脂性,親角質,口服或靜脈給藥,在皮膚和甲中藥物濃度超過血漿濃度,皮膚濃度可持續(xù)數(shù)周,甲濃度可持續(xù)6-9月。適應癥:甲真菌病,念珠菌病,隱球菌病,寶子絲菌病,著色真菌病和淺部真菌病。不良反應:惡心,頭痛,胃腸不適,轉氨酶升高。氟康唑:可溶于水的三唑類抗真菌藥物,不經(jīng)肝臟代謝,可通過血腦屏障,作用迅速。主要用于腎臟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深部真菌感染。不良反應:胃腸道反應,皮損,肝功能異常。5)丙烯胺類特比萘芬能抑制真菌細胞膜麥角固醇合成中所需的角鯊烯環(huán)氧化酶,達到殺真菌的作用,口服吸收好,有較好的親脂和親角質性。適應癥:甲真菌病和角化過度型手癬,對念珠菌及酵母菌較差。不良反應:胃腸道反應。7.免疫抑制劑及抗腫瘤藥物:環(huán)磷酰胺:抑制細胞的成熟分化,對B細胞的抑制作用更強。適應癥SLE,皮肌炎,天皰瘡,變應性血管炎,原發(fā)性T細胞淋巴瘤。不良反應,膀胱毒性,用藥期間大量喝水。硫唑嘌呤:對T細胞的有較強的抑制作用。適應癥SLE,皮肌炎,天皰瘡,大皰性類天皰瘡。甲氨蝶呤:抑制淋巴細胞和上皮細胞的增生。適應癥:SLE,天皰瘡,重癥銀屑病。環(huán)孢素A:選擇性地抑制T淋巴細胞。適應癥SLE,天皰瘡,重癥銀屑病他克莫司:適應癥SLE,天皰瘡,重癥銀屑病8.免疫調節(jié)劑:能調節(jié)機體的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反應,主要用于病毒性皮膚病,自身免疫病和皮膚腫瘤的輔助治療。干擾素:病毒抑制,抗腫瘤和免疫調節(jié)。不良反應:流感樣癥狀,發(fā)熱和腎臟損害??ń榫喝コw蛋白的后的菌體多糖。具有抗感染和抗腫瘤的作用。左旋咪唑:增強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調節(jié)抗體產(chǎn)生。轉移因子:是抗原刺激免疫活性細胞釋放出的多肽,可激活未致敏淋巴細胞,并增強巨噬細胞的功能。胸腺肽:是從胸腺提取的多肽,對機體免疫功能有調節(jié)作用。靜脈用人血丙種球蛋白IVIG:大劑量IVIG可阻斷巨噬細胞表面的Fc受體,抑制補體損傷作用,中和自身抗體,調節(jié)細胞因子產(chǎn)生。適應癥:皮肌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及重癥過敏性疾病如重癥藥疹。不良反應:頭痛,背疼,惡心,低熱。9.其他藥物:氯喹、羥氯喹:能降低皮膚對紫外線的敏感性,穩(wěn)定溶酶體酶,抑制中性粒細胞趨化,吞噬功能及免疫活性。適應癥:紅斑狼瘡,多形性日光疹,扁平苔蘚。不良反應:胃腸道反應,白細胞減少,藥疹,角膜色素沉著斑,視網(wǎng)膜黃斑區(qū)損害,肝腎損害。雷公藤多甙:為中藥雷公藤的提取物。適應癥:癢疹,皮肌炎,紅斑狼瘡,變應性血管炎,關節(jié)型銀屑病,天皰瘡等。不良反應:胃腸道反應,肝肝功能異常,白細胞減少,精子活動降低,月經(jīng)減少或停經(jīng)。2、外用藥物1.外用藥物的性能種類(1)清潔劑:清除滲出物、鱗屑、痂皮和殘留藥物。(2)保護劑:保護皮膚、減少摩擦和緩解刺激。(3)止癢劑:減輕局部癢感。(4)角質促成劑:促進表皮角質層正常化,收縮血管、減輕滲出和浸潤。(5)角質剝脫劑:使過度角化的角質層細胞松解脫落。(6)收斂劑:凝固蛋白質、減少滲出、抑制分泌、促進炎癥消退。(7)抗病毒劑:抗病毒(8)殺蟲劑:殺滅疥螨、虱、蠕形螨。(9)遮光劑:吸收或阻止紫外線穿透皮膚(13)脫色劑:減輕色素沉著(10)維A酸類:調節(jié)表皮角化和抑制表皮增生和調節(jié)黑素代謝等作用。(11)糖皮質激素:抗炎、止癢、抗增生。常用糖皮質激素外用制劑根據(jù)強度分為4級:弱效:醋酸氫化可的松,醋酸甲基潑尼松龍中效:丁酸氫化可的松,醋酸地塞米松,曲安西龍糠酸莫米松。強效:膚輕松,戊酸倍他米松,氯氟舒松超強效:丙酸倍氯米松,鹵米松2.外用藥物劑型1)溶液組成:水+水溶性藥物作用:散熱,消炎及清潔。適應癥:急性皮炎伴大量滲出及膿性分泌物,用于濕敷。常用藥物:3%硼酸溶液,0.05-0.1%黃連素溶液等。2)粉劑組成:10%氧化鋅,70%滑石粉,10%淀粉作用:干燥保護及散熱。適應癥:急性或亞急性皮炎無糜爛滲出,特別是間擦部位常用藥物:滑石粉,氧化鋅粉。3)洗劑組成:水+40%粉劑+藥物作用:散熱、消炎、清潔、保護及止癢適應癥:急性皮炎無滲出的皮損。常用藥物:爐甘石洗劑,復方硫磺洗劑。4)酊劑和醑劑組成:乙醇+溶于乙醇的藥物,酊劑是非揮發(fā)性藥物的乙醇溶液,醑劑是揮發(fā)性藥物的乙醇溶液。作用:殺菌、消炎、止癢適應癥:慢性皮炎及瘙癢癥。常用藥物:2.5%碘酊,復方樟腦醑。5)糊劑組成:粉劑+軟膏+藥物作用:收斂、消炎、保護及滲透適應癥:亞急性皮炎伴少量滲出。常用藥物:1-2-3糊。6)軟膏組成:凡士林(羊毛脂)+藥物作用:潤滑、軟化痂皮、消炎止癢保護及滲透適應癥:慢性皮炎無滲出,不適宜急性皮炎和濕疹的滲出期。7)乳劑組成:(油+水)乳化后+藥物,分為兩種,一種油包水,油為連續(xù)相,輕度油膩感,另一種為水包油,水為連續(xù)相,也叫霜劑,適合油性皮膚。作用:潤滑、消炎、保護、潤膚適應癥:亞急性皮炎和慢性皮炎無滲出皮損。8)凝膠組成:有機聚合物(聚乙二醇或丙二醇凝膠)+藥物作用:消炎、保護、潤膚適應癥:亞急性或慢性皮炎常用藥物:過氧苯甲酰凝膠,阿達帕林凝膠。9)油劑組成:植物油(或礦物油、動物油)+藥物作用:軟化痂皮,消炎、清潔、保護及滋潤創(chuàng)面適應癥:亞急性皮炎伴有厚痂,無滲出及糜爛皮損10)硬膏組成:黏著性基質(橡膠或樹脂)+藥物作用:保護消炎促進藥物吸收適應癥:慢性皮炎無滲出。11)涂膜組成:揮發(fā)性溶劑(丙酮、乙醇、乙醚)+藥物作用:保護、減少摩擦、促進藥物吸收適應癥:慢性皮炎無滲出。12)氣霧劑組成:高分子成膜材料和液化氣體+藥物適應癥:急慢性皮炎或感染性皮膚病。常用藥物:適今可。3、外用藥物治療原則(1)正確選用外用藥物的種類:應根據(jù)皮膚病的病因與發(fā)病機制等進行選擇,如細菌性皮膚病宜選抗菌藥物,真菌性皮膚病可選抗真菌藥物,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選擇糖皮質激素或抗組胺藥,瘙癢者選用止癢劑,角化不全者選用角質促成劑,角化過度者選用角質剝脫劑等。(2)正確選用外用藥物的劑型:應根據(jù)皮膚病的皮損特點進行選擇,原則為①急性皮炎僅有紅斑、丘疹而無滲液時可選用粉劑或洗劑,炎癥較重,糜爛、滲出較多時宜用溶液濕敷,有糜爛但滲出不多時則用糊劑;②亞急性皮炎滲出不多者宜用糊劑或油劑,如無糜爛宜用乳劑或糊劑;③慢性皮炎可選用乳劑、軟膏、硬膏、酊劑、涂膜劑等;④單純瘙癢無皮損者可選用乳劑、酊劑等。(3)詳細向患者解釋用法和注意事項:處方外用藥后,應當給患者詳細解釋使用方法、使用時間、部位、次數(shù)和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其處理方法等。3、物理治療1.物理療法的種類及適應癥(1)電解術:用電解針對較小的皮損進行破壞,一般用6V、1.5mA的直流電。適用于毛細血管擴張和脫毛。(2)電干燥術:也稱為電灼術,一般用較高電壓、較小電流強度的高頻電源對病變組織進行燒灼破壞。適用于較小的尋常疣、化膿性肉芽腫等。(3)電凝固術:一般用比電干燥術電壓低、電流強度大的高頻電源,可使較大較深的病變組織發(fā)生凝固性壞死。適用于稍大的良性腫瘤或增生物。(4)電烙術:用電熱絲對皮損進行燒灼破壞。適用于各種疣和較小的良性腫瘤。4、光療法1、種類及適應癥:(1)紅外線:波長為760~1500nm,其能量較低,組織吸收后主要產(chǎn)生溫熱效應,有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營養(yǎng)、促進炎癥消退、加速組織修復等作用。適用于皮膚感染、慢性皮膚潰瘍、凍瘡和多形紅斑等。(2)紫外線:分為短波紫外線(UVC,波長180~280nm)、中波紫外線(UVB,波長280~320nm)和長波紫外線(UVA,波長320~400nm),UVB和UVA應用較多;其效應有加速血液循環(huán)、促進合成維生素D、抑制細胞過度生長、鎮(zhèn)痛、止癢、促進色素生成、促進上皮再生,此外還有免疫抑制作用。適用于玫瑰糠疹、銀屑病、斑禿、慢性潰瘍、痤瘡、毛囊炎、癤病等。照射時應注意對眼睛的防護,活動性肺結核、甲亢或嚴重心、肝、腎疾病、光敏感者禁用。窄波UVB(narrow-bandUVB)波長為311nm,由于波長單一,從而防止了紫外線的許多不良反應,治療作用相對增強。窄波UVB是治療銀屑病、白癜風等疾病的最佳療法之一,窄波UVB治療白癜風有效率達75%以上,比PUVA療法更有效。不良反應很少。(3)光化學療法PUVA:是內服或外用光敏劑后照射UVA的療法,原理為光敏劑在UVA的照射下與DNA中的胸腺嘧啶形成光化合物,抑制DNA的復制,從而抑制細胞增生和炎癥。一般方法為口服8-甲氧補骨脂素(8-methoxypsoralen,8-MOP)0.6mg/kg2小時后或外用0.1%~0.5%8-MOP酊劑0.5~1小時后進行UVA照射,一般先由0.3~0.5最小光毒量開始,一般為0.5~1J/cm2,后逐漸增加,每周3次,大部分皮損消退后次數(shù)逐漸減少,部分患者需進行維持治療。適用于銀屑病、白癜風、原發(fā)性皮膚T細胞淋巴瘤、斑禿、特應性皮炎等。治療期間禁食酸橙、香菜、芥末、胡蘿卜、芹菜、無花果等,忌用其他光敏性藥物或與吩噻嗪類藥物同服。不良反應包括白內障、光毒性反應、皮膚光老化、光敏性皮損等,長期應用有致皮膚癌的可能,禁忌癥包括白內障、肝病、卟啉病、著色干皮病、紅斑狼瘡、惡性黑素瘤、兒童及孕婦等;5、光動力療法原理是光敏劑進入體內并在腫瘤組織中聚集,在特定波長激光的照射下被激發(fā),產(chǎn)生單態(tài)氧或其他自由基,造成腫瘤組織壞死,而對正常組織損傷降至最低。皮膚科應用最多的光敏劑是5氨基酮戊酸,是一種卟啉前體,一般外用后4~6小時照射;常用光源有氬離子染料激光(630nm)、非連續(xù)性激光(卟啉可用505、580、630nm)、脈沖激光(金蒸氣激光)等。適應證有基底細胞上皮瘤、Bowen病、鱗狀細胞癌等皮膚腫瘤。不良反應為局部灼熱感、紅斑、疼痛。激光激光的特點是單色性好、相干性強和功率高。近年來皮膚科激光治療進展迅速,不斷有新的激光開發(fā)成功,用于治療太田痣、文身、去除皮膚皺紋和嫩膚等。6、冷凍療法種類及適應癥是利用制冷劑產(chǎn)生低溫使病變組織壞死達到治療的目的,細胞內冰晶形成、細胞脫水、脂蛋白復合物變性及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等是冷凍的效應機制。冷凍劑主要有液氮(-196C)、二氧化碳雪(-70C)等,以前者最為常用;可選擇不同形狀、大小的冷凍頭進行接觸式冷凍,亦可用噴射式冷凍;凍后可見局部組織發(fā)白、腫脹,1~2天內可發(fā)生水皰,然后干燥結痂,約1~3周脫痂。適用于各種疣、化膿性肉芽腫、結節(jié)性癢疹、瘢痕疙瘩、淺表良性腫瘤等。不良反應有疼痛、繼發(fā)感染、色素變化等。7、激光療法種類及適應癥(1)氬離子激光:血管性損害;(2)Photoderm:血管性損害、色素性損害、脫毛;(3)Q開關Nd:YAG激光(倍頻):血管性損害、色素性損害、紅色文身;(4)銅蒸汽激光:血管性損害、色素性損害;(5)閃光燈泵脈沖燃料激光:血管性損害;(6)Q開關紅寶石激光:深在或淺在性色素性損害如太田痣、文身(黑、藍、綠);(7)長脈沖紅寶石激光:脫毛;(8)Q開關翠綠寶石激光:文身(黑、藍、綠);(9)長脈沖綠寶石激光:脫毛;(10)二極管(半導體)激光:脫毛;(11)Q開關Nd:YAG:深在性真皮色素、文身(黑、藍)(12)鉺:YAG激光:皮膚磨削去皺、淺表瘢痕、淺表腫物(13)CO2激光:去除疣、各種腫物。病毒性皮膚病考點:1、單純皰疹(1)病因及發(fā)病機制是由單純皰疹病毒所致的皮膚病。臨床以簇集性水皰為特征,有自限性,但易復發(fā)。HSV為DNA病毒,呈球形,由核衣殼及病毒包膜組成。依據(jù)抗原性不同,可將其分為1型和2型,分別稱為HSV-1和HSV-2,二者基因組同源性為47%~50%。HSV對外界抵抗力不強,56℃加熱30分鐘、紫外線照射5分鐘或乙醚等脂溶劑均可使之滅活。(2)臨床表現(xiàn)可分為原發(fā)型和復發(fā)型單純皰疹。1)原發(fā)型:指首次感染HSV者。一般潛伏期為2~12天,平均6天。臨床可有以下幾種類型:①隱性或亞臨床感染:約90%感染者缺乏臨床表現(xiàn),其中40%~50%感染者的血清中可檢出相應抗體。②皰疹性齦口炎:本型較為常見,多見于1~5歲兒童。好發(fā)于口腔、牙齦、舌、硬腭、軟腭、咽等部位。皮損表現(xiàn)為迅速發(fā)生的群集性小水皰,很快破潰形成淺表潰瘍,也可開始即表現(xiàn)為紅斑、淺潰瘍。口腔疼痛較明顯,可伴有發(fā)熱、咽痛及局部淋巴結腫痛。病程約2周。③新生兒單純皰疹:70%患者由HSV-2型所致,多經(jīng)產(chǎn)道感染。一般出生后5~7天發(fā)病。表現(xiàn)為皮膚(尤其是頭皮)、口腔黏膜、眼結膜出現(xiàn)水皰、糜爛,嚴重者可伴有發(fā)熱、呼吸困難、黃疸、肝脾腫大、意識障礙等。本型病情兇險,預后極差。④皰疹性濕疹:又名Kaposi水痘樣疹,常發(fā)生于患濕疹或特應性皮炎的嬰幼兒,常由HSV-1所致。多見于軀干上部、頸部和頭部。皮損表現(xiàn)為原皮損處紅腫并出現(xiàn)散在密集水皰或膿皰,融合成片,水皰中央有臍凹,周圍有紅暈;皰疹成批出現(xiàn),嚴重者可在1周內泛發(fā)全身??砂橛邪l(fā)熱等全身癥狀。⑤接種性單純皰疹:皮損為限于接觸部位的群集性水皰。發(fā)生于手指者表現(xiàn)為位置較深的疼痛性水皰,稱皰疹性瘭疽。2)復發(fā)型:指部分患者原發(fā)感染消退后受到誘發(fā)因素刺激而在同一部位反復發(fā)作。好發(fā)于口周、鼻腔周圍、外陰,也可見于面部或口腔黏膜等部位。發(fā)作初期局部常自覺灼熱,隨后出現(xiàn)紅斑、簇集狀小丘疹和水皰,可相互融合。數(shù)天后水皰破潰形成糜爛面、結痂繼而愈合,病程1~2周。(3)診斷及鑒別診斷根據(jù)簇集性水皰、好發(fā)于皮膚-黏膜交界處及易復發(fā)等特點,一般可作出診斷。本病應與帶狀皰疹、膿皰瘡、手足口病等進行鑒別。(4)治療治療原則為縮短病程、防止繼發(fā)細菌感染和全身播散、減少復發(fā)和傳播機會。1.內用藥物治療,目前認為核苷類藥物是抗HSV最有效的藥物。1)原發(fā)性:阿昔洛韋1000mg/d,分5次口服,療程5~10天。2)復發(fā)性:最好在出現(xiàn)前驅癥狀或皮損出現(xiàn)24小時內開始治療。阿昔洛韋1000mg/d,分5次口服。3)頻繁復發(fā)者(1年復發(fā)6次以上):為減少復發(fā)次數(shù),可應用病毒抑制療法,即阿昔洛韋600mg/d,分3次口服,一般需連續(xù)口服6~12個月?;脽羝?062)原發(fā)感染癥狀嚴重或皮損廣泛者:阿昔洛韋15mg/(kg·d),分3次靜滴,療程一般為5天。2.外用藥物治療:以收斂、干燥和防止繼發(fā)感染為主??蛇x用3%阿昔洛韋軟膏、1%噴昔洛韋乳膏或硫磺爐甘石洗劑;繼發(fā)感染時可用0.5%新霉素霜、莫匹羅星軟膏;對皰疹性齦口炎應保持口腔清潔,并用1:1000新潔爾滅溶液含漱。2、帶狀皰疹1.病因及發(fā)病機制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致的以沿單側周圍神經(jīng)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皰為特征的皮膚病,常伴有明顯的神經(jīng)痛。VZV現(xiàn)已命名為人皰疹病毒3型(HHV-3)。此病毒呈磚形,有立體對稱的衣殼,內含雙鏈DNA分子,只有一種血清型。VZV對體外環(huán)境的抵抗力較弱,在干燥的痂內很快失去活性。人是VZV唯一宿主。病毒經(jīng)呼吸道黏膜進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癥,發(fā)生水痘或呈隱性感染,以后病毒潛伏于脊髓后根神經(jīng)節(jié)或顱神經(jīng)的感覺神經(jīng)節(jié)內;當機體受到某種刺激(如創(chuàng)傷、疲勞、惡性腫瘤或病后虛弱等)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時,潛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覺神經(jīng)軸索下行,到達該神經(jīng)所支配區(qū)域的皮膚內復制,產(chǎn)生水皰,同時受累神經(jīng)發(fā)生炎癥、壞死,產(chǎn)生神經(jīng)痛。病愈后可獲得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會再發(fā)。2.臨床表現(xiàn):本病好發(fā)于成人,春秋季節(jié)多見。(1)典型表現(xiàn):發(fā)疹前可有輕度乏力、低熱、納差等全身癥狀,患部皮膚自覺灼熱感或神經(jīng)痛,持續(xù)1~3天,亦可無前驅癥狀即發(fā)疹。好發(fā)部位依次為肋間神經(jīng)、頸神經(jīng)、三叉神經(jīng)和腰骶神經(jīng)支配區(qū)域?;继幊J紫瘸霈F(xiàn)潮紅斑,很快出現(xiàn)粟粒至黃豆大小丘疹,簇狀分布而不融合,繼之迅速變?yōu)樗?,皰壁緊張發(fā)亮,皰液澄清,外周繞以紅暈,各簇水皰群間皮膚正常;皮損沿某一周圍神經(jīng)呈帶狀排列,多發(fā)生在身體的一側,一般不超過正中線。神經(jīng)痛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發(fā)病前或伴隨皮損出現(xiàn),老年患者常較為劇烈。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為3~4周,水皰干涸、結痂脫落后留有暫時性淡紅斑或色素沉著。(2)特殊表現(xiàn)1)眼帶狀皰疹:多見于老年人,疼痛劇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潰瘍性角膜炎。2)耳帶狀皰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經(jīng)及聽神經(jīng)所致,表現(xiàn)為外耳道或鼓膜皰疹。膝狀神經(jīng)節(jié)受累同時侵犯面神經(jīng)的運動和感覺神經(jīng)纖維時,可出現(xiàn)面癱、耳痛及外耳道皰疹三聯(lián)征,稱為Ramsay-Hunt綜合征。3)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帶狀皰疹常伴有神經(jīng)痛,但多在皮損完全消退后或1個月內消失,少數(shù)患者神經(jīng)痛可持續(xù)超過1個月以上,稱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4)其他不典型帶狀皰疹:由患者機體抵抗力差異所致,可表現(xiàn)為頓挫型(不出現(xiàn)皮損僅有神經(jīng)痛)、不全型(僅出現(xiàn)紅斑、丘疹而不發(fā)生水皰即消退)、大皰型、出血性和壞疽型、泛發(fā)型(同時累及2個以上神經(jīng)節(jié)產(chǎn)生對側或同側多個區(qū)域皮損);病毒偶可經(jīng)血液播散產(chǎn)生廣泛性水痘樣疹并侵犯肺和腦等器官,稱為播散型帶狀皰疹3.診斷和鑒別診斷本病根據(jù)典型臨床表現(xiàn)即可作出診斷,皰底刮取物涂片找到多核巨細胞和核內包涵體有助于診斷。本病前驅期或無疹型應與肋間神經(jīng)痛、胸膜炎、闌尾炎、坐骨神經(jīng)痛、尿路結石等進行鑒別,發(fā)疹后有時需與單純皰疹、膿皰瘡等進行鑒別。4.預防和治療:本病具有自限性,治療原則為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止并發(fā)癥。(1)內用藥物治療1)抗病毒藥物:阿昔洛韋1000mg/d,分5次口服,療程5~10天,或1200mg/d,分3次口服,療程5天;或伐昔洛韋3000mg/d,分3次口服,療程7天;或泛昔洛韋1500mg/d,分3次口服,療程7天。2)止痛:可酌情選用去痛片、吲哚美辛、扶他林、消炎痛和卡馬西平等。同時可應用營養(yǎng)神經(jīng)的藥物,如口服或肌注維生素B1和B12。3)糖皮質激素:應用有爭議,多認為及早合理應用糖皮質激素可抑制炎癥過程,減輕背根神經(jīng)節(jié)的炎癥后纖維化。病程在7天內的老年體健患者,可口服潑尼松30mg/d,療程7天。(2)外用藥物治療1)外用藥:以干燥、消炎為主。皰液未破時可外用爐甘石洗劑、阿昔洛韋乳膏或噴昔洛韋乳膏;皰疹破潰后可酌情用3%硼酸溶液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濕敷,或外用0.5%新霉素軟膏或莫匹羅星軟膏。2)眼部處理:如合并眼部損害須請眼科醫(yī)師協(xié)同處理。可外用3%阿昔洛韋眼膏、碘苷(皰疹凈)滴眼液。3)物理治療:如紫外線、頻譜治療儀、紅外線等局部照射,可緩解疼痛,促進皮損干涸和結痂。專項練3、水痘(一)病因該病是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所致。人類是該病毒惟一宿主,患者為惟一傳染源,傳染期一般從皮疹出現(xiàn)前1~2天到皰疹完全結痂為止。免疫缺失患者可能在整個病程中皆具有傳染性。水痘傳染性強,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病毒感染人體后,先在鼻咽部局部淋巴結增殖復制4~6天,而后侵入血液并向全身擴撒,引起各器官病變。(二)臨床表現(xiàn)該病潛伏期為12~21日,平均14日。起病較急,年長兒童和成人在皮疹出現(xiàn)前可有發(fā)熱、頭痛、全身倦怠、惡心、嘔吐、腹痛等前驅癥狀,小兒則皮疹和全身癥狀同時出現(xiàn)。在發(fā)病24小時內出現(xiàn)皮疹,皮疹先發(fā)于頭皮、軀干受壓部分,呈向心性分布。最開始為粉紅色小斑疹,迅即變?yōu)槊琢V镣愣勾蟮膱A型緊張水皰,周圍明顯紅暈,有水皰的中央呈臍窩狀。黏膜亦常受侵,見于口腔、咽部、眼結膜、外陰、肛門等處。在為期1~6日的出疹期內皮疹相繼分批出現(xiàn),皮損呈現(xiàn)由細小的紅色斑丘疹→皰疹→結痂→脫痂的演變過程,脫痂后不留瘢痕。水皰期痛癢明顯,若因撓抓繼發(fā)感染時可留下輕度凹痕。(三)診斷根據(jù)病史和皮疹特征不難作出診斷,必要時可做實驗室檢查明確診斷。1.病前2~3周有與水痘或帶狀皰疹患者密切接觸史。2.發(fā)熱與皮疹(斑丘疹、皰疹)同時發(fā)生,或無發(fā)熱即出疹。皮疹向心性分布,以軀干、頭、腰處多見。皮疹分批出現(xiàn),斑丘疹→水皰疹→結痂,不同形態(tài)皮疹同時存在,痂蓋脫落后不留瘢痕。3.白細胞計數(shù)正?;蛏缘?,淋巴細胞相對增高。(四)治療患兒應早期隔離,直到全部皮疹結痂為止,一般不少于病后兩周。與水痘患者接觸過的兒童,應隔離觀察3周。該病無特效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癥處理及預防皮膚繼發(fā)感染,保持清潔,避免抓搔。加強護理,勤換衣服,勤剪指甲,防止抓破水皰繼發(fā)感染。積極隔離患者,防止傳染。局部治療以止癢和防止感染為主,可外搽爐甘石洗劑,皰疹破潰或繼發(fā)感染者可外用1%甲紫或抗菌素軟膏。繼發(fā)感染全身癥狀嚴重時,可用抗生素。忌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以防止水痘泛發(fā)和加重。對免疫能力低下的播散性水痘患者、新生兒水痘或水痘性肺炎、腦炎等嚴重病例,應及早采用抗病毒藥物治療,阿昔洛韋是目前治療水痘-帶狀皰疹的首選抗病毒藥物,但須在發(fā)病后24小時內應用效果更佳?;蚣佑忙?干擾素,以抑制病毒復制,防止病毒擴散,促進皮損愈合,加速病情恢復,降低病死率。4、疣一.病因疣為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皮膚粘膜所引起的良性贅生物,臨床上常見有尋常疣,跖疣,扁平疣,尖銳濕疣,疣狀表皮發(fā)育不良也被認為與HPV病毒感染有關。HPV屬于小DNA病毒。傳播途徑:可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肛周、生殖器疣大多通過性接觸傳染。外傷或皮膚破損是HPV感染的重要因素。二.機制:疣的病程與機體免疫有重要關系,在免疫缺陷狀態(tài)者,如腎移植、惡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及紅斑狼瘡病人疣的發(fā)病率增高。但疣在相對健康人群長期存在的機制目前尚不清楚。三.臨床表現(xiàn)1.尋常疣尋常疣初起為針尖大丘疹,漸增至豌豆大或更大,圓形或多角形,表面粗糙呈刺狀,質硬,灰黃、污黃或污褐色,繼續(xù)發(fā)育呈乳頭狀增殖。摩擦或撞擊時易出血。初發(fā)常為1個,長期不變或不斷增多,鄰近者互相融合,有時可自身接種。多發(fā)生于青少年,一般無自覺癥狀,偶有壓痛。尋常疣可發(fā)生于身體的任何部位,好發(fā)于手指、手背、足緣等。病程慢性,約65%的尋常疣可在2年自然消退。2.跖疣為發(fā)生于足底的尋常疣,外傷和摩擦為其誘因,足部多汗也有一定關系。初起為一細小發(fā)亮的丘疹,后逐漸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灰褐、灰黃或污灰色,呈圓形,境界清楚,周圍繞以稍高增厚的角質環(huán)。好發(fā)于足跟、跖骨頭或趾間受壓處。自覺不同程度疼痛,病程慢性,可自然消退。一般認為兒童較成人易于消退,多汗或跖骨異常者不易消退。尋常疣發(fā)生于手掌部,稱為掌疣,臨床表現(xiàn)與跖疣相似。3.扁平疣主要侵犯青少年,大多驟然發(fā)生,為米粒大到綠豆大扁平隆起的丘疹,表面光滑,質硬,淺褐色或正常皮色,圓形、橢圓形或多角形,數(shù)目較多,多數(shù)密集,偶可沿抓痕排列成條狀(同形反應)。一般無自覺癥狀,偶有微癢。好發(fā)于顏面、手背及前臂等處。病程慢性,有時突然自行消失,亦可持續(xù)多年不愈,愈后不留瘢痕。4.肛周生殖器疣(尖銳濕疣)。病理表現(xiàn):顆粒層和顆粒下層的棘細胞的空泡樣變性,變性的細胞內含有嗜堿性包涵體和嗜酸性包涵體,尋常疣跖疣還伴有角化不全,棘層肥厚,乳頭瘤樣增生。扁平疣無角化不全和乳頭瘤樣增生。四.診斷:根據(jù)各種疣的臨床表現(xiàn)、好發(fā)部位、發(fā)展情況。鑒別診斷:跖疣需和雞眼、胼胝鑒別;扁平疣需和汗管瘤脂溢性角化相鑒別。五.治療1.藥物治療(1)氟尿嘧啶軟膏;(2)博萊霉素皮損內注射;(3)0.7%斑蟊素;(4)0.1%~0.3%維A酸酒精溶液;(5)3%酞乙胺軟膏或3%酞乙胺二甲基亞砜搽劑;(6)0.5%鬼臼毒素;(7)5%咪喹莫特霜;(8)抗病毒藥;(9)其他,水楊酸,普魯卡因等均有報道。干擾素、轉移因子、胸腺肽等免疫增強劑,全身或疣體注射。2.光動力學療法系統(tǒng)或局部外用光敏劑,光照后引起局部細胞死亡,可治療部分尋常疣、尖銳濕疣。3.物理療法冷凍療法、電灼療法、激光治療、紅外凝固治療適用于數(shù)目少的尋常疣和跖疣。4.手術切除個別巨大疣體可行手術切除術。5、疣狀表皮發(fā)育不良又稱泛發(fā)型扁平疣,以前認為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根據(jù)本病能自身接種和異體接種,電鏡下發(fā)現(xiàn)損害細胞的核內包涵體中有乳頭瘤病毒。1.病因:乳頭瘤病毒2.臨床表現(xiàn):根據(jù)皮損表現(xiàn)分為三型1)扁平疣型2)花斑癬型3)點狀瘢痕型約20%的病人的部分皮損可發(fā)展為鱗癌或基底細胞癌。此外常伴有掌蹠角化,指甲改變,雀斑狀痣及智力發(fā)育低下。診斷:根據(jù)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鑒別診斷:1)疣狀肢端角化:在手背、足背、膝、肘出現(xiàn)扁平疣狀損害,病理檢查表皮上部細胞無空泡形成。2)扁平苔蘚:紫紅色斑丘疹,粘膜損害,病理有特征性損害3)扁平疣:常見面部,手,分布較局限。6、麻疹一.病因麻疹病毒屬副黏液病毒科,為單股負鏈RNA病毒。衣殼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HL),有溶血作用。在前驅期和出疹期內,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離到麻疹病毒。麻疹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抗原性穩(wěn)定。此病毒抵抗力不強,對干燥、日光、高溫均敏感,紫外線、乳酸和乙醚等對麻疹病毒均有殺滅作用,但在低溫中能長期存活。二.臨床表現(xiàn)1.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1)潛伏期約10日(6~18天)。曾經(jīng)接觸過麻疹患兒或在潛伏期接受被動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潛伏期內可有輕度體溫上升。(2)前驅期也稱發(fā)疹前期,一般為3~4天。表現(xiàn)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癥狀:①發(fā)熱見于所有病例,多為中度以上發(fā)熱;②咳嗽、流涕、流淚、咽部充血等,以眼癥狀突出,結膜發(fā)炎、眼瞼水腫、眼淚增多、畏光、下眼瞼邊緣有一條明顯充血橫線(Stimson線),對診斷麻疹極有幫助。③麻疹黏膜斑(Koplik),在發(fā)疹前24~48小時出現(xiàn),為直徑約1.0mm灰白色小點,外有紅色暈圈,開始僅見于對著下臼齒的頰黏膜上,迅速累及整個頰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現(xiàn)后即逐漸消失可留有暗紅色小點;Koplik斑是診斷麻疹最早最可靠的證據(jù)。④偶見皮膚蕁麻疹,隱約斑疹或猩紅熱樣皮疹,在出現(xiàn)典型皮疹時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異癥狀,如全身不適、食欲減退、精神不振等。但體溫稍有下降。嬰兒可有消化系統(tǒng)癥狀,嘔吐、腹瀉等。(3)出疹期多在發(fā)熱后3-4天出現(xiàn)皮疹。出診時體溫可突然升高至40~40.5℃,出疹順序也有特點:始見于耳后、頸部、沿著發(fā)際邊緣,24小時內向下發(fā)展,遍及面部、軀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4)恢復期出疹3~4天后皮疹開始消退,消退順序與出疹時相同;在無合并癥發(fā)生的情況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癥狀也隨之好轉,體溫減退。皮膚顏色發(fā)暗。疹退后,皮膚留有糠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7~10天痊愈。三.診斷根據(jù)患者臨床表現(xiàn):持續(xù)性發(fā)熱,咽痛,畏光,流淚,眼結膜紅腫等。在口腔頰黏膜處見到麻疹黏膜斑。發(fā)熱4天左右全身皮膚出現(xiàn)紅色斑丘疹。出診順序為耳后、頸部,而后軀干,最后遍及四肢手和足。退疹后皮膚脫屑并有色素沉著。2周前與麻疹患者有接觸史。較易做出診斷。實驗室檢查:早期鼻咽分泌物找多核巨細胞及尿中檢測包涵體細胞有益早期診斷。在出疹后第一天或第二天檢測血清麻疹抗體,若陽性即可確診。四.鑒別診斷應與猩紅熱、風疹、幼兒急疹等發(fā)熱、出診性疾病鑒別。五.治療1.一般治療臥床休息,房內保持適當?shù)臏囟群蜐穸?,常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有畏光癥狀時房內光線要柔和;給予容易消化的富有營養(yǎng)的食物,補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膚、黏膜清潔,口腔應保持濕潤清潔,可用鹽水漱口,每天重復幾次。一旦發(fā)現(xiàn)手心腳心有疹子出現(xiàn),說明疹子已經(jīng)出全,病人進入恢復期。密切觀察病情,出現(xiàn)合并癥立即看醫(yī)生。2.對癥治療高熱時可用小量退熱劑;煩躁可適當給予苯巴比妥等鎮(zhèn)靜劑;劇咳時用鎮(zhèn)咳祛疾劑;繼發(fā)細菌感染可給抗生素。麻疹患兒對維生素A需要量大,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在維生素A缺乏區(qū)的麻疹患兒應補充維生素A。3.中藥治療。7、手足口病1.病因及發(fā)病機制是以手、足和口腔發(fā)生水皰為特征的一種兒童病毒性皮膚病。本病的發(fā)生與柯薩奇病毒A5、A7、A9、A10、A16、B3、B5以及腸道病毒71型有關,以A16最常見。病毒為單鏈RNA病毒,對外界抵抗力較弱。病毒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亦可通過飛沫經(jīng)呼吸道傳播,皰液、咽部分泌物和糞便中均可分離出病毒。2.臨床表現(xiàn)本病多見于5歲以下兒童。潛伏期3~7天,發(fā)疹前可有不同程度的低熱、頭痛、納差等前驅癥狀,1~3天后手、足、口部出現(xiàn)皮損,皮損初為紅色斑疹,很快發(fā)展為2~4mm大小的水皰,皰壁薄,內液清亮,周圍繞以紅暈,水皰潰破后可形成灰白色糜爛面或淺潰瘍。皮損可同時發(fā)生于手、足和口腔,也可呈不全表現(xiàn),以口腔受累最多見,可達90%以上。病程1周左右,愈后極少復發(fā)。3.診斷和鑒別診斷根據(jù)發(fā)生于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特征性皮損,結合流行病學作出診斷。本病應與多形紅斑、皰疹性咽炎、水痘等進行鑒別。4.預防和治療應注意隔離、防止本病在幼兒園內傳播。本病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谇粨p害可用口腔潰瘍涂膜劑外用或利多卡因液漱口等以減輕疼痛。板藍根沖劑內服有一定效果。8、風疹一.病因:副粘病毒中的風疹病毒,是大RNA病毒,通過呼吸道傳染。1.傳染源患者口、鼻、咽部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等中均可分離出病毒。2.傳播途徑一般兒童與成人風疹主要由飛沫經(jīng)呼吸道傳播,人與人之間密切接觸也可經(jīng)接觸傳染。胎內被感染的新生兒,特別咽部可排病毒數(shù)周、數(shù)月甚至1年以上,因此通過污染的奶瓶、奶頭、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