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幸福的定義_第1頁
幸福是什么?幸福的定義_第2頁
幸福是什么?幸福的定義_第3頁
幸福是什么?幸福的定義_第4頁
幸福是什么?幸福的定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講幸福是什么?主要內(nèi)容Ⅰ.幸福的定義Ⅱ.幸福的種類Ⅲ.幸福的感覺(幸福感)Ⅳ.幸福的衡量(幸福指數(shù))Ⅴ.幸福的定律Ⅵ.幸福的象征一、幸福的定義

英文:wellbeing;happiness;blisshappy

1、倫理學標準概念幸福是人在創(chuàng)造生活條件的社會實踐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個人,集體乃至人類的目標,理想和正義公益之事業(yè)的實現(xiàn)而得到人格上的滿足。幸福學說

幸福,英文為Eudemonia?!靶腋W說”英文是Eudemonism,也翻譯成為西方哲學中的“倫理學說”。幸福的內(nèi)涵意義:從積極的方面說,是快樂。從消極的方面說是沒有痛苦。民俗認為幸福便是【人生該是沒有痛苦的快樂生活】。

2.馬克思對幸福的定義幸福是指人之所以為人的真理與自己同在時的心理狀態(tài),包括一切真實的事物、人性的道理、他人的生命甚至動物的生命與自己同在等等,是一種心理欲望得到滿足時的狀態(tài),是一種持續(xù)時間較長的對生活的滿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樂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續(xù)久遠的愉快心情。

快樂與幸福

快樂與幸福是共生的短暫的幸福是快樂,長久的快樂是幸福快樂是一種感覺,幸福是一種境界

3、幸福的一般定義幸福是指人們在感受外部事物帶給內(nèi)心的愉悅、安詳、平和、滿足的心理狀態(tài)。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滿足時的狀態(tài)。一種持續(xù)時間較長的對生活的滿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樂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續(xù)久遠的愉快心情。幸福是自己的感覺4、幸福與渴求幸福直接來自于渴求,沒有渴求,就沒有幸福。

(1)任何人獲得的任何一個幸福都存在有一個前提,即渴求。(2)任何人獲得的任何一個幸福都是在渴求被滿足或部分被滿足的時候得到的。幸福就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渴求就是人們希望實現(xiàn)某個不太容易實現(xiàn)的事情的愿望。人們的幸福來源于人們的渴求,而不在于擁有物質財富的多少。

幸福是指人感知自己的需要、條件和活動趨向和諧的生活狀態(tài)。最簡單的幸福就是自己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因此幸福也可以理解為對欲望的滿足.

有的時候可以把幸福理解為.當你的心對你所擁有的一切所感到滿足時.即是幸福.幸福就是對現(xiàn)狀的滿足和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幸福本質:人對生活的滿意感、和諧感,滿足感。

二、幸福的種類(一)中西哲學家對【幸福說】三大主張從哲學意義上看,幸福是一種價值觀,有“利已主義”和“利他主義”之分。1、精神的快樂為幸福2、個人的快樂為幸福3、全體的快樂為幸福

(二)西方哲學家的幸福觀

1、德謨克利塔斯(Democritus,公元前四六零~三七零年)主張精神快樂,被稱為精神的幸福主義者。

人生的意義應以快樂為主,所以人該盡量愉快,擯除痛苦。幸福與否,乃靈魂之事,幸福不在于眾多的家畜與黃金,而在于神明的靈魂上。

2、蘇格拉底(Socrates,前四七○~三九九)主張:人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其方法是求知、修德行善,然后是一位幸福之人。

善就是知,知就是德,德就是福。

3、柏拉圖(Plato,前四二七~三四七)主張:人生的目的是止于至善,其方式是修德即善,修德是修養(yǎng)人的智、義、勇、節(jié)四樞德;行善是人行中庸之道,最后人的靈魂可以解脫以達到至善之境,如此,才是真正的幸福人。(三)中國哲學家的幸福觀

中國哲學家被稱為【以快樂為幸?!恐髁x者,有楊朱與墨子。1、楊朱(前四四○~三六○)主張:人生的幸福是追求個人的快樂。被稱為極端的個人縱欲主義

人之生也奚為哉?為美厚爾!為聲色耳!恣耳之所欲聽,恣目之所欲視,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體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損一毫利太下,不與也。2、墨子(約前四六八~三七六,或四七九~三八一)主張:兼愛說,以人生的目的是謀取大眾的安寧幸福,墨子被稱為唯眾的幸福主義。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zhàn),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若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zhí)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1、儒家幸福觀儒家提倡積極進取、奮發(fā)有為的人生,向內(nèi)修身養(yǎng)性,形成仁、義、禮、智良好的道德品質。向外要齊家、治國、平天下,求取功名,行中庸之道,不走極端,處理好人際關系等,這樣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四)宗教的幸福觀

2、道家幸福觀道家主張清靜無為,順其自然,崇尚返歸自然,逃避塵世,過原始質樸和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

3、佛家幸福觀苦、集、滅、道四圣諦人生本無幸??裳?,有的只是生老病死各種各樣的痛苦,而這些痛苦的根本來源在于“愛”與“癡”,即人的貪求欲望,對佛理、佛性的無知,要擺脫痛苦的“生死輪回”,達到幸福的彼岸即“涅盤”,只有滅除貪愛欲望,修行念佛。

4、基督教神學的幸福觀基督教神學家認為人要達到幸福的境界,不是對財富、名譽、權力和肉欲的享受,而是在宗教德行中,在對上帝的熱愛和追求中。只有對上帝的沉思、崇拜,才能返歸天國,獲得真正的幸福。因而,在神學家看來,塵世生活不過趨向上帝天國的旅途,德行是達到幸福的手段。因此,只有在修道院中擺脫塵世的誘惑和紛擾,達到圣潔狀態(tài),才最能獲得幸福。

(五)后現(xiàn)代心理學的幸福觀

1、幸福是一種感覺,它不是物品也不是文化,可以直觀到視覺化、聽覺化。

2、幸福也是一種流動在任何一個生命里的能量,當你靜下心來就可以被感知到,在繁雜的時代不是沒有了幸福,而是人們丟棄了幸福。3、國內(nèi)后現(xiàn)代心靈導師林仕錕曾經(jīng)這樣比喻過幸福:“幸福一直都在,如同道路一樣,幸福不是終點站,幸福一直在路的兩旁”!幸福本身就一直在我們生活之中,只是我們忽略了幸福的存在,只想著那個遙遠的目標,于是把幸福遺忘在路的兩旁。獲得幸福的關鍵在于人們需要活在當下,享受當下。

(六)中國民間的幸福觀根據(jù)方海權著作《日行一善》對民間幸福觀的記載,那是五福臨門了,五福有它因和果:第一福:長壽。果長壽;因是好生護生之德,施他飲食。第二福:富貴。果富貴;因是施財施恩于他人。第三福:無病。果無??;因是施藥戒殺,心慈無害。第四福:子孫滿堂。果子孫滿堂賢孝;因是多結良緣,愛惜大眾。第五福:善終。果善終;因是有修有養(yǎng),修行福德。

幸福感是人們對幸福的自我感覺,是對幸福的主觀評價。三、幸福的感覺——幸福感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1、財富2、信仰3、年齡4、需求層次5、社會環(huán)境6、自然環(huán)境不知足

(清人胡澹庵編輯的《解人頤》)終日奔波只為饑,方才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具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得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槽頭拴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h丞主薄還嫌小,又要朝中掛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夢西。四、幸福的度量——幸福感指數(shù)幸福計量的基礎

1、幸福的多少,來自有幸福感知事件的多少和頻率。幸福多少和頻率是基于對各種新奇事物的接觸所帶來。

2、幸福的大小,來自所做有幸福感之事的大?。ㄈ鐚Т嫔鐣?、地球等都是大事)

3、幸福的長短,來自有幸福感知事持續(xù)時間的長短(如大的夢想、目標、愿望等都是比較長的樂趣)

4、幸福的深淺,來自該事在你心中地位的深淺(如:愛情、友情、激情、偉大之事等)如果你想直觀和感性的去感受各種幸福感,讓自己自然的去選擇,那么你可以查閱各種小說、電影等,它們都會讓你得到各種追求幸福的動力,并讓自己更幸福!

1、美國A.坎貝爾等人編制幸福感指數(shù)

幸福感指數(shù)是測試被試者目前體驗到的幸福感的工具。

美國心理學者A.坎貝爾等人1976年編制,分總體情感指數(shù)和生活滿意度兩部分??傮w情感指數(shù)由與被試生活質量有關的8個項目組成,從不同角度描述情感的內(nèi)涵;生活滿意度指數(shù)僅有一項。量表適用于18歲以上成年人,可采用紙筆測驗形式,無答題時間限止。

具體核算過程與評定:1、被試對每道題做出7點評定,計算時將滿意度加權重1.1,然后再與整體情感量表的平均分相加。2、總分范圍在2.1(最不幸福)與14.7(最幸福)之間,分數(shù)越高,表明幸福感愈強。3、該量表與事實的一致性是計算總體情感指數(shù)與生活滿意度的相關,其信度系數(shù)為0.55,再測信度為0.56。4、該量表的效度是計算總體情感指數(shù)與另一種幸福感的量表相關,系數(shù)是0.52。2、美國福代斯編制的幸福量表

亦稱“Paychap調查表”,評鑒一般人的快樂感的工具,目的是評價一項快樂技巧的訓練效果,美國心理學家福代斯1986年編制。除測得總分外,還能測量4個因子分:(1)已獲得的快樂感;(2)快樂性格;(3)快樂態(tài)度與價值觀;(4)快樂的生活方式。適用于成人,采用紙筆測驗。量表共有兩套,每套包括兩個相配的量表,每套量表有80道測題。被試對測題做出二擇一的選擇,分數(shù)越高,表示越愉快。該量表的復查信度平均為0.92,三周后的再測信度為0.86;其效度是計算與情感量表的相關,系數(shù)為0.72。

幸福的實際測算——全球民眾的總體幸福感呈上升趨勢

美國研究人員2008年6月30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近幾年全球民眾的總體幸福感呈上升趨勢。而丹麥人則在幸福感排行榜中位列榜首。

調查過程中,研究人員向受調查者詢問2個問題,分別是“你認為你很幸福、有點幸福、不幸福還是一點也不幸福?”“你對最近生活的總體滿意度如何?”。從2007年開始,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已經(jīng)連續(xù)評選5屆。2011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前十名杭州、成都、青島、長春、重慶、江陰、南京、惠州、香港、蘇州

2011中國十佳優(yōu)質生活城市前十名香港、上海、杭州、成都、珠海、濟南、吉林、玉溪、張家港、常熟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八萬人的幸福答卷——如何發(fā)現(xiàn)人們體驗到的幸福感?

2011.1.12,央視財經(jīng)頻道中國財經(jīng)報道欄目主辦的“CCTV2010經(jīng)濟生活大調查”調查結果向全國發(fā)布?!吨袊?jīng)濟周刊》2011年第2期發(fā)表了

《2006——2009年中國幸福感分析》。在8萬余份有效問卷中,44.7%的人感到生活幸福及很幸福,11.1%的人感到自己不幸福和很不幸福。問卷中直接詢問:“你對目前生活的感覺?A.很幸福B.比較幸福C.一般D.不幸福E.很不幸福

江陰的幸福模式

——問江陰幸福在哪里江陰是個有點神奇的地方。它能量之大,有點超出了它的縣級市身份。江陰人自己是這樣說的:用萬分之一的土地,千分之一的人口,貢獻了占全國份額兩百分之一的GDP、兩百五十分之一的財政收入和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除此之外,它還貢獻了一種幸福模式。自2005年江陰實現(xiàn)全面小康之后,江陰開始考慮幸福的命題,用幸福指數(shù)代替GDP,作為衡量本地成長的指標。我們曾報道過不丹的GNH,將其樹為當代國家(城市)發(fā)展的典范。。今年2季度,中國人民銀行在全國50個城市進行了2萬戶城鎮(zhèn)儲戶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居民對物價滿意度仍不理想,當期物價滿意指數(shù)16.8%,比上季下降0.5個百分點。幸福指數(shù)(GNH)在全球靠后(125位)。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顯示,以丹麥為首的4個北歐國家,在“全球最幸福的國家和地區(qū)”排名中分列前4,依次為丹麥、芬蘭、挪威、瑞典。荷蘭位居第5,中國大陸則位列125,香港排名81。全民焦慮時代全民焦慮時代是時代的騷動,不是你一人在焦慮;是全體的虛榮和物化,不是你一人在炫耀;是經(jīng)濟與社會失衡,不是你一人得“病”。生存與未來之于每個中國人都是過于嚴肅和嚴重的事,以至于我們不敢拿起不敢放下中國進入全民焦慮期內(nèi)心緊張不安,擔心要發(fā)生不利的事,感到不愉快。股票賠得掉底,房貸還差90萬,老板??酃べY,買家具是達芬奇,買醋是兌的,買奶粉是有添加劑的,想買車要搖號,想加工資老板不同意,走在路上碰到李雙江他兒也就算了,就怕碰到李剛他崽,非死即傷。3、中國幸福學——幸福公式

●根據(jù)幸福定義求公式:幸福感(F)=幸福系數(shù)(K)*渴求度(Q)*被滿足度(Z)

在幸福系數(shù)(K)和渴求度(Q)一定的情況下,被滿足度(Z)越大,幸福感(F)也越大.

滿足度(Z)=渴求的事物實際被滿足值/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

在幸福系數(shù)(K)和滿足度(Z)一定的情況下,渴求度(Q)越大幸福(感)F也越大

渴求度=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所渴求事物正常的期望值

在渴求度(Q)和滿足度(Z)一定的情況下,幸福系數(shù)(K)越大,幸福感(F)也越大.在同樣的條件下中,在擁有對同樣事物的渴求度(Q)和被滿足度(Z)的情況下,每個人因為性格以及愛好等自身特性的不一樣,從而導致每個人獲得的幸福感也不一樣,簡單地講就是說,有些人愛激動,而有些人不易激動,幸福系數(shù)也可以稱之為激動系數(shù)。這個幸福感的差別系數(shù)就是幸福系數(shù),假如設定幸福系數(shù)K最小值為1,那么,在通常情況下每個人的幸福系數(shù)都是大于1的。

女人與男人相比,誰的幸福系數(shù)大?小孩與大人相比,誰的幸福系數(shù)大?

●簡化的幸福公式幸福感(F)=幸福系數(shù)(K)*渴求度(Q)*被滿足度(Z).

滿足度(Z)=渴求的事物實際被滿足值/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渴求度(Q)=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所渴求事物正常的期望值

幸福感=幸福系數(shù)(K)*所渴求事物實際的被滿足值/所渴求事物正常的期望值

五、幸福的定律

中國幸福學認為,幸福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由此可推導出幸福的六個定律。1、幸福第一定律——幸福感都是暫時的

2、幸福第二定律——幸福感的遞減性及推論

推論1:幸福資源的不可再生性

推論2:幸福資源的遞減性

3、幸福第三定律——人們獲得幸福的經(jīng)歷越曲折,獲得的幸福感越大

4、幸福第四定律——沒有渴求就沒有幸福及推論

推論1:幸福與金錢沒有直接關系推論2:人們在物質財富方面所能獲得的幸福次數(shù)卻越來越少,幸福感的強度也越來越小。

推論3:人們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非物質財富方面所能獲得的幸福數(shù)量遠遠大于人們在物質財富方面所能獲得的幸福數(shù)量

5、幸福第五定律——幸福是需要感覺的6、幸福第六定律——幸福感的獲得需要有愉悅的心情

六、幸福的象征(傳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