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三單元9赤壁賦 優(yōu)秀作品_第1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三單元9赤壁賦 優(yōu)秀作品_第2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三單元9赤壁賦 優(yōu)秀作品_第3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三單元9赤壁賦 優(yōu)秀作品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赤壁賦》教學設計浙江省余姚市第五中學俞建望教學目的要求:1、知識要目標:掌握本文所涉的音形義(通假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特殊句式),并感受文本所表現(xiàn)的畫面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2、能力目標:通過誦讀法指導背誦文本,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的背誦能力;指導學生分析文本內(nèi)容,尤其是抓住重點文句的理解指導景、情、理三者融合的手法,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賞析能力。3、思想感情和價值觀目標:讓學生把握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雙重感悟。教學重點:誦讀法指導背誦文本,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的背誦能力;指導學生分析文本內(nèi)容,尤其是抓住重點文句的理解指導景、情、理三者融合的手法,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賞析能力。教學難點:讓學生把握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雙重感悟。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教師采用誦讀指導和鑒賞指導,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繼而來解決問題。教師在這里只是起到一個指導的作用。為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不斷采用合作學習模式,使他們順利掌握之。教學過程:一、書法出示,導入新課教師出示蘇軾書法杰作《赤壁賦》,然后導入:同學們請看:這是著名的書法杰作《赤壁賦》,是宋代杰出的文人蘇軾的作品,它的前面三十六字已經(jīng)殘損,由明代大書法家文征明補寫,但也不失原作飄逸瀟灑之風格。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篇美文了。教師板書課題和作者。二、解釋課題,揭示背景1、“烏臺詩案”烏臺詩案,是北宋年間的一場文字獄,結(jié)果蘇軾被抓進烏臺,被關4個月。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蘇軾《湖州謝上表》中語句和此前所作詩句,以謗訕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蘇軾,蘇軾的詩歌確實有些譏刺時政,包括變法過程中的問題。這案件先由監(jiān)察御史告發(fā),后在御史臺獄受審。所謂“烏臺”,即御史臺,因官署內(nèi)遍植柏樹,又稱“柏臺”。柏樹上常有烏鴉棲息筑巢,乃稱烏臺。所以此案稱為“烏臺詩案”。2、《赤壁賦》是蘇軾于“烏臺詩案”獲釋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時所作。元豐五年(1082年)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兩次游覽黃州城外的赤壁(赤鼻磯),寫了兩篇游記,后人習慣稱前為《赤壁賦》或《前赤壁賦》,稱后一篇為《后赤壁賦》。這里所選的是前一篇。其實,蘇軾所游的并非三國時周瑜大破曹軍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魚(今蒲圻縣)的赤壁。作者在這里只是觸景生情,采用當時的傳說,借題發(fā)揮,以抒發(fā)自己被貶謫后內(nèi)心的苦悶和對宇宙、人生的一種感悟。3、“賦”是一種文體。賦的名稱最早見于戰(zhàn)國后期荀況的《賦篇》,作為一種文體最早出現(xiàn)在諸子散文中,叫“短賦”。戰(zhàn)國時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詩向賦的過渡,叫“騷賦”,如屈原的《離騷》。漢代正式確定了賦的體例,稱為“辭賦”,如東漢張衡的《二京賦》。魏晉以后,賦日益向駢文(也稱“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稱“四六文”或“駢四儷六”。全篇以雙句(儷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方向發(fā)展,叫做“駢賦”,如王粲的《登樓賦》、左思的《三都賦》。唐代又由駢體轉(zhuǎn)向律體,叫做“律賦”。在唐宋古文運動的影響下,賦又出現(xiàn)了散文化地趨勢,不講求駢偶、音律、句式參差,押韻也比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暢的氣勢,叫做“文賦”。像杜牧的《阿房宮賦》、蘇軾的《赤壁賦》都是文賦的佳作。賦介于詩歌散文之間。所謂“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保ā段男牡颀垺ぴ徺x》)“體物”即描摹景物,“寫志”即抒發(fā)感情,“體物”與“寫志”要高度統(tǒng)一。其特點是鋪張排比、講究詞采、駢散結(jié)合。漢賦已經(jīng)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相提并論。它是由比較自由的句式構(gòu)成的帶有韻腳的韻文,卻又飽含著濃濃的詩意。與漢賦相比,本文繼承傳統(tǒng),又不遵循老路。沒有過多地堆辭藻,比起作者本人的其他文章來,文采顯然要豐富得多。本文有許多押韻的字和對偶句,誦讀時要注意語音的輕重緩急,讀出文章的音韻美。三、誦讀指導,整體感知1、聽鮑國安的誦讀錄音,讓學生感受此文的韻律之美。2、學生模仿讀,教師指導。韻腳、駢偶等韻律之美的仿讀指導。逐一落實之。例如:第一自然段中的押韻體現(xiàn)在后半段中(前半段無韻),如:間、天、然、仙等。駢偶如: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等。3、整體感知五個自然段地每句意思,教師讓學生討論,一一解決之,并重點落實一下重要詞語和句式的意思。教師明確:(略)4、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第一自然段:寫作者和客人于壬戌之秋泛舟赤壁的所見所感。第二自然段:寫飲酒而歌時簫聲的嗚咽凄切之情狀。第三自然段:客人之回答,闡發(fā)懷古傷時之情。第四自然段:蘇子批評“客”的觀點,闡發(fā)自己的人生感悟。第五自然段:照應開頭,寫客人聽了蘇子的話,身心釋然,主客開懷暢飲,興盡酣睡。四、研習探討,重點探究(一)、研習探討每一自然段。1、探討第一自然段(1)、本段的層次怎樣劃分?教師明確:可分三層。第一層:第一句,點明時間、人物、地點。這是寫賦的筆法,如一首詩前的小序。第二層:第二、三句,前句寫景,后句敘事,是月出之前的情狀。第三層:第四至七句,先寫景后敘事,是月出之后的情狀。(2)、本段展示了一個怎樣的境界?教師明確:本段展示了一個友人相聚、泛舟江上、暢飲美酒、詠詩誦文、臨風賞月的舒暢飄逸超然物外的境界。(3)、本段的感情色彩如何?教師明確:以喜悅為主。2、探討第二自然段(1)、本段可分幾層?教師明確:可分兩層:第一層寫:作者的歌聲。第二層寫客人的簫聲。(2)、本段刻畫了一個怎樣的境界?教師明確:本段刻畫了一個主客之間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3)、本段的“喜”從何體現(xiàn)?與上段的“喜”有什么不同?教師明確:本段的“喜”由主人“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看出。本段的“喜”比上段更甚,這樣可為下層轉(zhuǎn)入“悲”形成更大的反差。(4)、歌詞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詞表現(xiàn)了主人怎樣的情懷?教師明確:“美人”指所傾心的對象,代表一種理想的追求。它表達了作者的政治感慨,表現(xiàn)了作者在遭受貶謫之后,仍然堅持對生活的執(zhí)著態(tài)度,堅持對朝廷政事關切而不甘沉淪的情懷。(5)、本段的“悲”從何體現(xiàn)?教師明確:本段的“悲”從客人悲涼的簫聲中體現(xiàn)。(6)、作者是怎樣描寫簫聲之悲的?教師明確:借助夸張、想象、運用精細的刻畫和生動的比喻,化抽象為具體,把洞簫那種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現(xiàn)得十分形象、真切。(7)、本段在全文的結(jié)構(gòu)中起著怎樣的作用?教師明確:轉(zhuǎn)折過渡。3、探討第三自然段(1)、本段的感情色彩如何?教師明確:悲傷(2)、“客”是如何闡發(fā)當時的情懷的?教師明確:“客”之所以悲,在于觸景傷懷,有感于人生短暫。眼前之景,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曹操的詩句,進而聯(lián)想到曹操兵敗赤壁的慘狀。連這樣的一世之雄尚且隨著大江東去,銷聲匿跡,那么默默無聞的平庸之輩,就更連影子都不曾晃動一下就悄然消失了,表現(xiàn)出一種消極的人生觀和虛無主義的思想。對于封建社會的文人來說,當他們政治失意或生活遭遇到挫折的時候,往往就會陷入這樣的苦悶和迷茫之中。雖為客語,實際上也反映了作者本人思想中的消極面。4、探討第四自然段(1)、本段的感情色彩如何?教師明確:變?yōu)橄矏偅?)、作者是如何闡發(fā)自己的人生感悟的?教師明確:蘇子的回答照應了文章開頭的寫景和“客”的答話,以明月、江水作比,說明世上萬物和人生,都既有變的一面,又有不變的一面。從變的角度看,天地萬物就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變;從不變的角度看,萬物和人類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著羨慕長江的無窮和明月的永不增減,也用不著哀嘆人生的短促。應該輕物質(zhì)而重精神,執(zhí)著于自己的不朽事業(yè),保持平靜超然的心態(tài)和樂觀曠達的情懷。5、研討第五自然段(1)、本段的感情色彩是什么?教師明確:喜(2)、這樣的結(jié)尾有什么深刻含義?教師明確:這種結(jié)尾是向政敵的一種暗示:我雖然遭受迫害,貶謫黃州,但我的日子過得并不錯,既不寂寞也不苦惱。這實際上是一種抗議。(二)、重點探究1、如何評價作者的觀點?(主要從觀點是積極還是消極的方面進行討論)教師明確:作者的某些語言容易被理解為及時行樂,但這種思想并沒有從文章中直接反應出來,作者表明的觀點是希望一個人不要發(fā)無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種看似超脫塵世其實卻并不現(xiàn)實的幻想世界;而應該適合現(xiàn)實,在目前這種寧靜恬適的環(huán)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作者的這種觀點包含一定的合理性,因為作者不同意看問題絕對化,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辯證關系。但這種觀點并不科學,他是沿襲了莊子的相對主義觀點,否認衡量事物的客觀標準,抹殺事物質(zhì)與量的區(qū)別。總之,在當時的背景下,作者的觀點還是積極的。2、本文多次寫到主客問答,這種安排有什么作用?教師明確:第三自然段:主人以“何為其然也”設問,客人以赤壁的歷史故事作答,文理轉(zhuǎn)折自然。客人連用了兩個問句、一個感嘆句,這兩問一嘆使文章又起波瀾??偷幕卮鸨憩F(xiàn)了一種虛無主義思想和消極的人生觀,這是蘇軾借客人之口流露出的自己思想的一個方面。通過主客的問答,使得文中的思想感情跌入低谷。第四自然段是蘇軾針對客人的人生無常的感慨而陳述自己的見解,以寬解對方,實際也是寬慰自己。這里表現(xiàn)了蘇軾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也傾向于從多角度看問題而不同意把問題絕對化,因此,他在身處逆境時也保持著超脫、樂觀和隨緣自適的精神狀態(tài),并能從人生無常的悵惘中解脫出來,看到了人生的大視野和大境界。而后,作者又從天地間萬物各有其主、個人不能強求這一道理予以進一步的申說,思想感情由此得以深化,心胸從此更加開闊,文章再涌波瀾。第五自然段寫客人聽了作者的一番談話后,轉(zhuǎn)悲為喜,開懷暢飲,主客“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末段照應開頭,極寫游賞之樂,而進入忘懷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傊?,運用主客問答的方式,使得行文波瀾起伏,搖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層層展現(xiàn)、深刻揭示。(三)、個性鑒賞思考:從文章的構(gòu)思、表達方式或語言特點作個性化鑒賞。教師明確:1、構(gòu)思精湛、縝密,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jié)合。散文貴在以意貫串全文,本文抒情脈絡清晰、明了,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超脫人生的歡快。整個情緒的轉(zhuǎn)換由喜轉(zhuǎn)悲,又轉(zhuǎn)為樂,線索的起伏形成文章的波瀾。作者因游起興,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文章開始的寫景,與作者超然曠達的心境相映成趣,也為下文的抒情、議論奠定了基礎;而哲理的簡述,則畫龍點睛,道明本文的主旨,表達了蘇軾曠達樂觀的處世態(tài)度。2、善用比喻,語言優(yōu)美形象。作者寫江上的風物之美,給讀者以無盡的藝術享受。如開篇,作者筆下的清風、白露、高山、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交織成了一個“羽化而登仙”的澄澈境界,使讀者陶醉其中。再如描寫簫聲的幽咽哀婉:“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睂⒊橄蠖灰鬃矫穆?、情,寫得具體可感,訴諸讀者的視覺和聽覺。(四)、繪畫美及典故展示傅抱石畫作《赤壁賦》和《湘夫人》教師重點講解“渺渺兮予懷”出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