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練習答案_第1頁
古代漢語練習答案_第2頁
古代漢語練習答案_第3頁
古代漢語練習答案_第4頁
古代漢語練習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習題1:常用工具書?填空題:.我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是東漢許慎編著的《說文解字》,共分為540部首,收9353單字,重文1163個;主要用于查檢字的本義。.《爾雅》是我國第一部詞典,共分19篇,其中前三篇分別是釋詁、釋言、釋訓。.專門解釋唐宋元明人詩詞曲中習見語辭特殊用法的辭書是近人張相的《詩詞曲語辭匯程》:其中提到兩類詞語需要研究,分別是字面生澀而義晦的詞和字面普通而義別的詞。.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目錄書是東漢班固撰的《漢書?藝文志》,其后,較為完善的有《隋書?經(jīng)籍志》等。.我國大規(guī)模的目錄學著作是清乾隆年間永珞、紀昀等人奉詔編撰的《四庫全書總目》二百卷,其編排順序是按經(jīng),史,子,集,四部目次:語言文字學屬于四部之經(jīng)部?小學類。.清代高郵王氏父子的四部重要文獻分別是,王念孫的《讀書雜志》《廣雅疏證》,王引之的《經(jīng)義述聞》《經(jīng)傳釋詞》。.古漢語常用工具書的檢字法主要有音序,部首和筆畫,四角號碼檢字法。.王引之的《經(jīng)傳釋詞》、劉淇的《助字辨略》、楊樹達的《詞詮》和今人裴學海的《古書虛字集釋》等都是研究古漢語虛詞的工具書。.匯集唐以前對古典文獻解釋的大型古漢語字典是清代阮元、臧庸等編的《經(jīng)籍褰詁》;在此基礎上,今人宗福邦等主編的一部匯輯從先秦至晚清的古籍文獻中的注釋材料的重要工具書是《故訓匯纂》。.漢代運用“聲訓”原理而編纂的訓詁專書是劉熙的《.釋名》。.第一部研究漢語方言的著作是漢代揚雄的《方言》,全稱是《翰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目前該書最新、最詳?shù)男a尡臼侨A學誠著《揚雄方言校釋匯證》。.儒家的十三部經(jīng)典著作稱為“十三經(jīng)”,它們分別是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轂梁傳,論語,孝經(jīng),爾雅,孟子。.唐代學者陸德明撰寫的一部用于解釋儒家經(jīng)典文字音義的著作是《.經(jīng)典釋文》,后世治文字、音韻、訓詁之學者,均十分推崇此書。2006年,中華書局出版該書匯校本,即黃焯《經(jīng)典釋文匯校》。10.釋名。14.,,。15.o16.,。.頁腳....唐代兩位僧人編撰的解釋佛教詞語的音義書分別是玄應《一切經(jīng)音義》和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遼代又有希麟編撰的《續(xù)一切經(jīng)音義》。.蔣禮鴻所著考釋敦煌文獻的疑難字詞的工具書是《敦煌變文字義通釋》,是研究敦煌學的必備工具書。.今人所編寫的杳檢漢語字詞的大型工具書分別是《漢語大字典》和《漢語大詞典》。習題2:文字學1一、“六書”釋義:.象形“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薄S煤唵蔚木€條描摹客觀事物的形狀,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與具體事物聯(lián)系起來,知道它所代表的事物。比如:人月.指事“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用一種特殊性符號,標記某一客觀事物和表示某一概念,這種標記符號或是加在獨體象形字的某個部位,或是加在代表某種事物符號的特殊位置。比如:上“上〃字下面的一長橫代表水平線,上面的一短橫是指示性符號,表示位置在水平線以上這樣一個概念。本〃本〃字是在象形的〃木〃字之下加一個指示性的小橫,表示樹根。.會意“比類合誼,以見指揮,武信是也”。把意義可以相互配合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象形字或指事字結合起來,表示一個新的意義。比如:從(甲骨文)兩個人形組合在一起,一個人站在另一個人后面,表示跟從。相(甲骨文)左邊是一棵樹的象形,右邊是一只眼睛的象形,二者組合后,表示用眼睛觀察樹木。因此〃相〃的本義是〃仔細察看〃。.頁腳...4.形聲“以事為名,取譬而成,江河是也”。用一個字作形旁,表示意義類別,用另一個字作聲旁,表示讀音。兩者結合成為一個形聲字。比如:河。左邊是〃(水)",作形旁,表示與水有關;右邊是"可",作聲旁,表示讀音。謀。左邊是"(言)",作形旁,表示與語言有關;右邊是"某",作聲旁,表示讀音。.轉(zhuǎn)注“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指同一部首的字可以互訓(互相解釋,比如《說文解字》:"老,考也。”.假借“本無其字,依聲托事”。借用已有的字,表示同音而不同義的字。比如,借當小麥講的"來"作來往的"來",借當毛皮講的"求"作請求的"求"。[3]二、分析下列形聲字(查《說文》),注意其形、聲符的位置及隸變、楷化造成的變化。1.雎2.垂3.更4.旗5.修6.m7.荊8.弓金9.徒10.魯11.題12.^13.罕14.急15.粗16.春17.戒18.責19.寺20.布.從蟲唯聲;2.從士張聲;露從支丙聲;4.從延其聲;j從鄉(xiāng)攸聲;6.從天面聲;7.從叫1刑聲;8.從蟲弘聲J.從定土聲;從旨尚聲;1L從頁是聲;13從耳門聲;.從網(wǎng)干聲14.從心及聲15,從米且聲16.從鐘從日屯聲1.灰戈則聲;1良從貝束聲;19.從寸之聲;2Q,從巾父聲.三、用“六書”理論分析下列各字的結構:豆所承額心息頗肯胡兵.頁腳...

交醮暴隔除光旨信U)豆:糠形,像高腳酒杯之形.本是古代宗屆里的祭

.器,即禮器;(2)所:形聲,從斤戶聲,本又是鋸木聲;

(幻承:從手從升從P-升,是雙手,1是人形的變

體;(4)^;從頁客聲;右)心:象形,(61息:從心從

自二(7)^t從頁皮聲;出)肯:從囪從丹省;(①胡:

從肉古聲:(10)A:從卅持斤;CD交:象形;(12)

百鳧:從鬼酉市:(13)暴:從日從出從卅從米;(14)隔二

從軍易聲;除:從阜余聲喜(16) 從火在人上冕 第二■三;膏I1_-.業(yè)f占帚一夫二字:鄙析眉碧它羔秋恬防(19)赤:指事二(20)兄:從兒從山(21.)^.:從昨?聲;(22)從肉高聲;(23)叔:從又亦必;(24)從婦省從止自聲;(2的夫:指事'色6]字:從子從a,子亦聲;(27)都:從邑超聲;(28)原:從泉出!~"不工仁9)郎:從廷良聲:(3口)析:從斤從木;(31)眉」象彩[C32)碧:從玉從石,芻亦聲】C33)它工象,形](34)蒸:從:Y從火手(35?秋:從禾,口省聲;(36)

恬士從心,甜省聲;(37)防二從方聲:(38>解:從

刀從牛角;(39)武:從戈從止;(40)敬:從克從貝;|(41)|(41)集:從隹從木:(4£1益:從水在皿上會惹:(43)朱:指事;E始大:奔形】(45)母:象形;£46)當:從羽從白;(47)卒:象形;(48)棄:從升從小△象逆子之形;藁:從升從里從&(49)降:從『條聲;&?!芬?從夕亦世聲:[51)逐:從是從家?C51)封「從樹之形從土從寸] 翼二從開從平從采,£5”甜,從舌從甘*《5。表二從衣從2(56>莫:從臼從哪才£57】凌:從「役省聲;C58)呂:象形鼻£59」隊二1丁.'到,,,:前。;理:■雨I三生岸姐"?二正母、二二一?整C62)前:從止從舟;(63)雨:象形;(64)姐:從女旦聲工(65)甘?指事工(66)tgi從匚覆聲tC67)來:嶷形;C6S)利:從未從刀;(69)之士從止從一;£703佞I從女信省或從女f二聲;£71)宅:從a壬聲:

(72亭1從高省1丁聲:(73)意]從人從從群從大1(74)迪:族是由聲:C75)及1隊又從人;(76)從言方聲:C77)止:源形;"8」特?「從牛寺聲:<79)凱:從良從刁;CS0)戍二器形£811列,從刀?聲:、,於;二.,利.11之???一一|佞,—;二.,益朱大母1卒棄降封翼甜表莫疫呂隊宅 亭寒 迪 及 言方 止 即 戍列 行銅 果 特.頁腳...習題3:文字學2一、解釋下列術語,并各舉三例:.異體字一一指古今同詞異形而又有區(qū)別意義的一組字。古字先出,今字是為承擔古字的某一部分意義而早的字。古今字是文字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種孳乳現(xiàn)象。一字多義是古今字產(chǎn)生的重要原因。.繁簡字一一也叫或體字。指意義完全相同而形體不同,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換的字。也特指與正字音義相同而形體不同的字。.通假字一一也叫通借、假借,同音借用。古書中以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子的現(xiàn)象,有三種情況:1)同音,2)雙聲,3)疊韻。二、寫出下面例句中加點字的今字:.齊師敗績,知伯親禽顏庚。(《左傳?哀公二十三年》).禽通“擒”.不辟死傷,不畏眾強。(《荀子?榮辱》)*辟通“避”.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乎?(《孟子?梁惠王上》)*采通“彩”.責收畢,以何市而反?(《戰(zhàn)國策?齊策四》)??責通“債”反通“返”.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說通“悅”.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而》)*弟通“悌”.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孟子?公孫丑上》)*然通“燃”.昔楚靈王好土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jié)。(《墨子?兼愛》)*要通“腰”.雖為庶人,取妻必告,死必赴。(《禮記?文王世子》)??取通“娶”赴通“訃”.頁腳….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暴通“曝”三、查閱工具書,寫出下面簡化字對應的所有繁體字:擺一一^ 才一一時 丑一一醮沖一一沖 復一一W筑一一桀 歷一一E 獲一一馥 臺一一耋 干一一乾四、仔細閱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寫出本字:.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史記?項羽本紀》)蚤一早.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論語?陽貨》)歸一饋時一伺.需弱者用,而健者不用矣。(《戰(zhàn)國策?秦策二》)需一懦.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勸學》)生一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莊子?秋水》)辯一辨.逝將去女,適彼樂土。(《詩?魏風?碩鼠》)逝一誓.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賈誼《治

安策》)厝一措.薄伐糯狁,以奏膚公。(《詩?小雅?六月》)公一功.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史記?大宛列傳》)更一經(jīng).老而無妻謂之矜,老而無夫謂之寡。(《禮記?王制》)矜一鰥.兄弟閱于墻,外御其務。(《詩?小雅?棠棣》)務一侮.未見君子,怒(ni)如調(diào)饑。(《詩?周南?汝墳》)調(diào)一朝.頁腳.....齊人多詐而無情實。(《史記?平津侯主父偃列傳》)情一誠.君有此土也三萬人,以方行于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國語?齊語》)方一橫.15.有成德者,有達財者。(《孟子?盡心上》)財一才?倍韓,攻梁,一舉不得,前功盡棄。(《史記?周本紀》)倍一背.茍富貴,無相忘。(《史記?陳涉世家》)無一毋.父去里所,復還。(《史記?留侯世家》)許一所.伊尹之狀,面無須麋。(《荀子?非相》)麋一眉.張良出,要項伯。(《史記?項羽本紀》)要一邀習題4:文字學3一、名詞解釋:二、1.古今字古今字:某多義字的幾個義項中,有一個意義后世用另一個字來表示,這個多義字就是

“古字”,后世所用的另一個字就是“今字”,而在這一個意義上它們又形成一對“古今字”。例如:“莫”的本意是太陽落在草叢中,表示日暮、傍晚,后來“莫”字被假借作

否定性無定代詞和否定副詞,為了在書面語中不至于混淆,就又在“莫”字下再加形符“日”成"暮”字來表示“傍晚”的意思,“莫”和“暮”就成了一對古今字。.六書六書:指古人歸納的六種漢字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六書”這一名稱最早見于《周禮》。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第一次對“六書”的含義作了解釋,并舉了例字。他說:“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日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捅,武信是也。五曰轉(zhuǎn)注,轉(zhuǎn)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痹S慎的解說是后世六書說的依據(jù)。需要指出的是,這種說法不科學。實際上,漢字的造字.頁腳...

方法只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種。假借只是一種用字方法。至于轉(zhuǎn)注,文字學家對它的解釋眾說紛紜,很難作出定論。.《說文》四大家《說文》四大家指的是清代研究許慎《說文解字》的四位大家: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駿聲。他們的主要著作分別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王筠《說文句讀》、《說文釋例》,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隸變指漢字形體由篆書演變?yōu)殡`書。隸變的特點是把篆書圓潤彎曲的筆畫變?yōu)殡`書方折波磔的筆畫,把篆書的形象表義形態(tài)變?yōu)辄c畫符號形態(tài)。隸變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次質(zhì)變,漢字經(jīng)過隸變由古文字階段轉(zhuǎn)變?yōu)榻裎淖蛛A段。.戰(zhàn)國文字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所使用的文字,包括這一期的金文、璽印文、貨幣文、陶文、簡牘文、帛書、石刻文字等。由于諸侯國各自為政,不統(tǒng)于東周王室,所以各國的文字在形體結構和書寫風格上都有許多差異。戰(zhàn)國文字可以分為“六國文字”和“秦國文字”兩大系統(tǒng)?!傲鶉淖帧敝饕疙n、趙、魏、齊、楚、燕六國文字,“秦系文字”指秦國使用的文字。戰(zhàn)國文字上承甲骨文、金文,下啟小篆、隸書,是漢字發(fā)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階段。.今隸隸書分古隸和今隸,古隸又稱秦隸,今隸又稱漢隸。漢隸的結構和秦隸相同,只是筆畫形態(tài)略有不同,有波勢和挑法,以示區(qū)別。此外,后人為區(qū)別于漢魏時代通用的隸書,又別稱楷書為“今隸”。.隸古定(隸定)漢末人用隸書的筆法書寫古文字的字形,人們稱之為“隸古定”。后來有人把用楷書的筆法書寫古文字字形稱作“隸定”?!半`定”和“隸變”不同,所形成的字形也不同。參裘^圭《文字阜概要》(2005,78頁)。、寫出下列古文字的楷書,并說明屬于六書的哪一書:安(會意).車(象形)下(指事)禾(象形)5⑨中朝(會意).拿犬(象形)春(形聲)津雉(形聲或會意).頁腳…9.臣(象形)於自(象形)11.9.臣(象形)於自(象形)11.寶(會意)12.WV齒(象形)13.乘來(象形)14.乂'竹(象形)15.V.并(會意)16.雁而(象形)17卷,初(會意)18.(會意)19. 為(會意)20.17卷,初(會意)18.(會意)19. 為(會意)20.(形聲)三、回答下列問題:.舉例說明假借字與通假字的區(qū)別。(1)假借字是本無其字,而通假字是本有其字。假借字指用“六書”中的假借造成的字,即“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也就是本來沒有正字,而借用某個字。例如艱難的“難”,借用表鳥名之“難”;自己的“自”,借用表鼻子之“自"。假借字與被借字字形上是一個字,屬于用字法的范疇。通假字是指古代漢語書面語中,依據(jù)音同或音近的關系而用另一個字代替本字或通用字的現(xiàn)象。例如“旦日不可不蚤來謝項王”,用跳蚤的“蚤”代替早晨的“早”,這是音同通假;"之死矢靡它”,用箭矢的“矢”代替發(fā)誓的“誓”,這是音近通假。通假字與本字之間均是已經(jīng)造好的字,二者同時存在。(2)從時間長短來看,假借字則是一經(jīng)借用便借而不還,永久替代。而通假字則是臨時替代,離開特定語言環(huán)境后,通假字便不復存在。艱難之“難”借表鳥之“難”,借用后一直在使用,其使用范圍超過其本義?!霸椤彪x開具體的語境,會認為是跳蚤之“蚤”,而不會被認為是早晨之“早,(3)假借字雖不能造出新字,但卻能夠產(chǎn)生新義,而通假字則不具備這一特點。例如“烏”本指烏鴉,假借為烏乎之“烏”,于是“烏”產(chǎn)生了嘆詞的義項。而“蚤”就無表早晨的義項。.舉例說明漢隸與小篆從筆形到結構的不同。.頁腳....試舉例說明古今字產(chǎn)生的途徑。(1)本原字(古字)后來用作假借義,后起字(今字)表本義。例如:莫一暮。莫,本義為“日暮(m立)”。后來無定代詞“莫(m。)”因音近假借“日莫”的“莫"字形,古字“莫”反倒專作假借義,今字“暮”專表本義。(2)本原字(古字)表示引申義,后起字(今字)表本義。例:丞一拯。丞,甲骨文象一人陷落阱中,另一人伸手拯救,本義“拯救”,后引申為“輔助”,古字表引申義,今字表本義。(3)后起字(今字)表示某一引申義,本原字(古字)表示本義及其余的引申義。例:道一醇。道,本義為“道路”,引申為“道理”、“引導”,后另造今字“醇”專表“引導”這一引申義。(4)本原字(古字)產(chǎn)生的一些假借義,由本原字增添形旁構成后起字來表示。例:辟一避一僻。辟,甲骨文象人受凌遲刑罰之形,本義“刑法”;假借為躲避之“避",另加形符1(逕)構成今字“避";又假借為偏僻之“僻”,另加形符“彳”構成今字“僻”。.舉例說明異體字形體構造差異的幾種情況。4,異體字是形體結構不同或結構部件位置不同,但讀音.意義完全相同的字。異體字形體差異主要有如下幾種情況一m六書結構不同:①最形字與形聲字的不同:鬲一叫完一貌。②會意字與形聲字的不同二淚一n戾,嶷一岳.<2)部件形體不同:①聲符相同而形符不同:歌一需,杯一至”②形符相同而聲符不同二蚓一城,線一^。③形符、聲符都不同:視一眼,郵一村口④會意字構形不同:炙一災,多一臉(3)構件位置不同;和一味,群一蕈。部件楷化方式不同:春1 吉,虛 虐B+,。解釋下列成語中斜體加下劃線的詞的意義:.運斤成風斤,斧子。.頁腳….不刊之論刊,刪改、修訂。.口誅筆伐誅,責備。.家給人足給,豐足,富裕。.茍且偷安偷,得過且過,馬馬虎虎。.不足為訓訓,法則,準則,規(guī)范。.7.洞若觀火洞,透徹。.8.尾大不撞掉,搖動。.9.日薄西山薄,迫近。.10.比肩繼踵比,并。2.3.4.5.6.7.8.9.10.。解釋下列雙音詞中斜體加下劃線的語素的意義:.楷??ㄊ?,典范。.逗留逗,停留,停頓。.諷誦諷,背誦。.樹藝藝,種植。.攻伐—伐,功勞。.勸勉勸,勉勵,獎勵。.7.字孕字,生育。.8.法則則必準則。.9.容止止,儀容,禮貌。.10.豐威登,莊稼成熟。。解釋下列句中斜體加下劃線的詞的意義,并根據(jù)同義聯(lián)合的構詞方式另寫出一個含有其字的雙音詞:.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蟾也。(《孟子?公孫丑上》)贍,充裕,足夠。豐贍。.損不足以奉有余。(《老子》)損,減少。虧損。.以防止水,以溝蕩水。(《周禮?地官?稻人》)防,堤岸,堤壩。堤防。.頁腳....文繁而義詭,意局而辭野。(《晉書?潘岳傳》)局,限制,拘束。局促。.二人相憎,而欲相賊也。(《韓非子?內(nèi)儲說下》)賊,殺害,虐害。戕賊。.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賈誼《過秦論》)揭,高舉。揭舉。.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史記?淮陰侯列傳》)慢,傲慢不敬。怠慢。.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世說新語?德行》)造,往,到。造訪。.力不足者中道而廢。(《論語?雍也》)廢,停止。廢止。.馬逸不能止。(《左傳?成公二年》)逸,奔跑。奔逸。。說明徒字在句中的意義:.舍車而徒。(《周易?賁卦》)徒步,步行。.帥徒以往。(《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步兵。.倒戟以御公徒。(《左傳?宣公二年》)徒眾,手下人。.是魯孔丘之徒與?(《論語?微子》)徒弟,門人。.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只,僅僅。.齊師徒歸。(《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徒然,空空的。.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孫丑上》)但。.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二人在也。只,只是。。指出下列句子中斜體加粗的詞的古義與今義,并說明古今義的差異:1、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河:古義專指黃河,今義泛指河流,詞義范圍擴大;2、同心之言,其臭如蘭。臭:古義泛指各種氣味,今義專指臭味,詞義范圍縮?。?頁腳…3、繆公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怨:古義指痛恨,今義指埋怨,詞義程度由重變輕;4、能透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謗:古義指背后議論人,今義指誹謗,詞義感情色彩由中性變貶義;5、孟孫才其母死,哭泣無遞,中心不戚。涕:古義指眼淚,今義指鼻涕,詞義范圍轉(zhuǎn)移。。指出下列句子中斜體加粗的詞的古義與今義,并說明古今義的差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朽也,于予與何誅?誅:古義指責備、今義指殺掉、殺死,詞義程度由輕變重;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羹:古義指帶汁的肉、今義指湯類食品,詞義范圍轉(zhuǎn)移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宮:古義泛指房屋、今義專指宮殿,詞義范圍縮小登大墳以遠望兮,聊以舒吾憂心。墳:古義指大土堆、今義指墳墓,詞義范圍縮小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爪牙:古義指得力的助手或勇猛的干將、今義指壞人的幫兇詞義感情色彩由褒義變?yōu)橘H義率時農(nóng)夫,播厥百谷。谷:古義泛指各種糧食作物、今義專指谷子一種作物,詞義范圍縮小。解釋下列各句斜體加粗的詞的意義,并指出該意義是本義還是引申義:①昔楚靈王好細要。要:腰,本義②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發(fā):出發(fā),引申義.頁腳…③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過:超過,引申義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防備,堵塞,引申義⑤其御之妻自門間而窺其夫。間:門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