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史城市_第1頁
中國建筑史城市_第2頁
中國建筑史城市_第3頁
中國建筑史城市_第4頁
中國建筑史城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建筑史ChineseArchitecturalHistoryEditedbyXiaoMin2008.8.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講義圍城-城市史專題一、城市-何為?為何?我們?yōu)楹窝芯砍鞘??建筑歷史為何通常包括城市?園林?

園林:山、石、花、木、水、建筑城市:充滿了建筑物…何為城市?City簡單的定義:以非農業(yè)性人口為主的人群集中居住的地方聚集(設施、人口)-空間非農業(yè)-生產脫離對土地的依賴

城市空間的表象:城墻、廟宇、宮殿等公共建筑城市空間的背后:政治、軍事、宗教、文化、藝術..

何為“城市”?1、城+市城:軍事、防衛(wèi)、統(tǒng)治秩序市:商業(yè)-手工業(yè)-作坊2、城市的語源1Polis:在荷馬史詩中指城堡或衛(wèi)城,衛(wèi)域周圍是市區(qū),外圍是郊區(qū)。后世把衛(wèi)城、市區(qū)、鄉(xiāng)郊統(tǒng)稱一個Polis,綜合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而賦有了“邦”或“國”的意義。衍生:Polites,指屬于城邦的人,即“公民”。Politics,意指城邦政治的理論和技術,現(xiàn)指各種團體的政治學。一、城市-何為?為何?何為“城市”?2、城市的語源2city:city源自cit(城堡),即citadel(城堡,要塞)的初文。city為公民居住、活動的區(qū)域civil(公民的,市民的)civilian(平民,老百姓;文職人員,文官)。公民之間的民主關系演變?yōu)樾袨橐?guī)范、道德風尚,于是有civility(禮貌)、civilised(受過教養(yǎng)的、文明禮貌的)。在此,citizen(公民)是水平政治的產物,水平政治的法則是民主而不是暴力(有別于野蠻時代的氏族戰(zhàn)爭),由民主構建的社會生活及其創(chuàng)造活動便是文明(civilization)。文明和文明世界進而成了古今政治普遍追求的理想(“理想國”、“烏托邦”之類)。這意味著城市的空間關系既是政治之源,又是文明之鄉(xiāng)。一、城市-何為?為何?何為“城市”?2、城市的語源3castle:Alargefortifiedbuildingorgroupofbuildingswiththickwalls,usuallydominatingthesurroundingcountry.

城堡帶有厚墻的用來設防的大型建筑物或建筑群,通常控制周圍的村莊Aplaceofprivacy,security,orrefuge.

避難所隱蔽、安全的地方或避難所4urban城市、都市17-19世紀;來自拉丁語urbanus<urbs城市一、城市-何為?為何?何為“城市”?3、城市起源的理論3.1、《城市革命》(澳)戈登·柴爾德,考古學家(1892-1957),1950背景:前工業(yè)社會:“蒙昧”、“野蠻”和“文明”

蒙昧:采集野生植物和漁獵野蠻:距今約一萬年前,新石器時代。種植、馴養(yǎng)家畜文明:語源學,文明/城市文明的產生:文字、國家、工具(新石器)、生產(農業(yè)革命)、城市革命標志

一、城市-何為?為何?3.1、《城市革命》urbanrevolution?標志:10個以考古學材料演繹出來的抽象標準,可以把甚至是最早的城市與任何過去的或當代的村莊區(qū)別開來:1規(guī)模2構成和功能:農民。不靠農耕、飼養(yǎng)或者漁獵而謀生:專職的工匠、運輸工人、商人、官員和祭師3剩余產品的集中:權力4巨大的公共建筑:標志著社會剩余的集中5統(tǒng)治階級:祭司、國家及戰(zhàn)爭的統(tǒng)治者和官員們集中起更多的剩余財富并且因此形成。6文字制度:文字的發(fā)明——或者我們可以說是文書(Scripts)的發(fā)明7精密科學和預測科學——代數(shù)學、幾何學和天文學的進一步精確化8藝術:由集中的社會剩余財富供養(yǎng)的其他專職人員,轉向新的藝術表達方面9長距離的對外貿易:奢侈品、工業(yè)原料10地域組織:專職工匠有機體的協(xié)調性

一、城市-何為?為何?3.2、《城市發(fā)展史—起源、演變和前景》theCityinHistory(美)劉易斯.芒福德1961城市的特征:內聚的力量…聚合過程:城墻、廟宇內在的組織力量:王權、宗教……3.3SpiroKostof:THECITYSHAPED1991關聯(lián)要素:聚落密度;成群出現(xiàn);界限的場所;分工;帶來財富的資源;文字管理;鄉(xiāng)村的核心;紀念性;建筑和人群的集中-一、城市-何為?為何?何為“城市”?4、城市起源的因素兩類條件:1物質、技術、經濟:分工(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剩余產品(私有制-階級對立)2社會:宗教、政治:power5、城市起源的空間形態(tài)特征1、人口的聚集:2、生產的聚集:土地;人力資源3、空間的聚集:建筑成為主角;紀念性建筑6、城市和建筑的關系1、城市的“非建筑”意義:社會史-文明史2、城市的“建筑”意義:城市歷史演變中,空間形態(tài)的主導作用一、城市-何為?為何?中國古代談論“城市”:1、邑、都、國1、筑邑、城都;體國、經野廟2、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考工記》)3、凡立國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管子》)2、城1、筑城以衛(wèi)君、造廓以守民;2、長城、邊墻、GREATWALL3、市1、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二、古代中國的“城市”概念4、古“城”、“市”不并舉古“城”、“市”不并舉?!俺恰笔欠烙栽O施,“市”是交易場所。就聚落形態(tài)而言,稱“邑”。聚落-“邑”-國、都注意:古代文獻中出現(xiàn)的“城”-CITYWALL討論中國古代的城市(有城墻)-WALLCITY沒有城墻的城市和古希臘“城邦”polis5、先秦“宮”、“城”并舉阿房宮-阿城注意:和歐洲中世紀“城堡”castle6、城、治關系都城和地方城市:寨軍事和商業(yè):鎮(zhèn)7、城、池連用城隍8、要點1、物質環(huán)境設計和建設的連續(xù)性:單體-建筑群-城市2、政治性、軍事性、象征性:為政治倫理、軍事防御服務而非經濟、非市民生活3、注意:近代城市特點的表現(xiàn)-市場和商業(yè);公共空間和市民生活9、關于中國的“古城”遺址以城墻為標志。尺度。分區(qū):居住、作坊、宮殿遺址。三、中國古代城市的建筑學視角1、中國古代城市的選址、設計原則1.儒家禮制:《考工記》營國制度2.實用主義:《管子》(齊臨淄),防災、漕運、交通、經濟、軍事3.象征主義:天人合一,陰陽五行(風水說合2,3)三、中國古代城市的建筑學視角2、分布/分類傳統(tǒng)勢力都城/江河交通/河口港的海外貿易/西北、長城的防御/三角洲的密集城鎮(zhèn)3、交通都/府/縣三級,三/二/一門;道/街/巷;井/十字街系統(tǒng);平江水道、水門/最大150m,宋以后南方磚石路面多

4、商業(yè)市內有肆、日中為市/北集南墟西南場(?)/城外有草市,河叉、橋頭、關廂中心/后期按街(胡同)分類5、娛樂寺觀,城郊風景區(qū)/上巳修契,重陽登高6、管理:綠化防火漢長安即有行道樹;宋汴京始望火樓、軍巡捕三、中國古代城市的建筑學視角7、工程夏始用夯土,唐以后漸用墻元大都仍夯土,明始普遍包磚(14AD)。元以后磚拱門洞漸廣/漢長安始用陶管磚砌下水道。翁城、敵臺(馬面、墩臺)、窩鋪、敵樓、城垛(垛口、雉堞、女墻),戰(zhàn)棚、城樓;城濠8、規(guī)劃設計1、宮殿為中心;功能分區(qū)2、里坊-街巷3、建筑構圖的應用:軸線、對稱9、七大古都安陽、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北京10、都城的兩京制西周于洛邑建成周城,又于其西建王城為東都,秦、漢、隋、唐沿用四、中國古代城市先秦古城:山東城子崖等30余座1萬米2~100萬米2河南洛陽偃師二里頭商城遺址平面示意圖二里頭商城遺址內底部鋪墊了石塊的排水溝四、中國古代城市周禮之制,春秋戰(zhàn)國有軸線畿;古代王都所領轄的方千里地面。后指京城所管轄的地區(qū)四、中國古代城市四、中國古代城市漢代長城烽燧遺址漢代陽關寧夏固原的秦長城遺址四、中國古代城市·漢長安--先建宮殿,后圍城墻,城市格局不規(guī)則:--

主要宮殿未央宮(漢高祖建)偏于西南側;幾座宮殿陸續(xù)建造,比較分散;--采用大宮中有小宮和林木池沼的布局方式:每座宮殿都有宮城環(huán)繞,宮城內又是一組組的殿宇;--城中用地大部分為宮殿所占,居民主要集中于外郭;

官民混雜;--東南、北面郊區(qū)設置七座陵邑,從各地強制遷移富豪之家來此居住,用以削弱地方豪強勢力,加強中央政權的控制。(長陵、安陵、霸陵、陽陵、茂陵、平陵、杜陵)世界古代十座城市面積比較如下:

一、隋大興(唐長安)84.10平方公里(公元583年建)

二、北魏洛陽約73.00平方公里(公元493年建)

三、明清北京60.20平方公里(公元142l一1553年建)

四、元大都50.00平方公里(公元1267年建)

五、隋唐洛陽45.20平方公里(公元605年建)

六、明南京43.00平方公里(公元1366年建)

七、漢長安(內城)35.00平方公里(公元前202年建)

八、巴格達30.44平方公里(公元800年建)

九、羅馬13.68平方公里(公元300年建)

十、拜占庭1I.99平方公里(公元147年建)1,司馬門2,顯陽門

3,宣陽門

4,升賢門

5,聽政殿門

6,聽政殿

7,溫室

8,鳴鶴堂

9,木蘭坊

10,楸梓坊

11,南止車門

12,延秋門

13,長春門

14,端門

15,文昌殿

16,大理寺

17,宮內大社

18,郎中令府

19,相國府

20,奉常寺21,大農寺

22,御史大夫府

23,少府傾寺曹魏鄴城平面復原圖鄴城模式

魏建國前以鄴為政治中心。它平面為橫長矩形,東西寬2400米,南北長1700米,城墻土筑,基寬15~18米。城有七門,南面三門,北面二門,東西面各一門。東西門相對的大道分全城為南北兩半。南部被南墻城門內的南北大街分割為四區(qū),布置居住的里坊、市和軍營。城之北半部被自北墻東偏門內的南北街分為二區(qū),東區(qū)是貴族居住區(qū),西區(qū)是宮殿區(qū),占全城四分之一以上。自南城中門有南北街北抵宮門,遙對宮中聽政殿一組,形成全城的南北中軸線。在這條街兩側建主要官署。經曹操改建,鄴城發(fā)展為宮殿在北,市里在南,自城南正門有街直抵宮門,夾街建官署,形成全城中軸線的布局,開中國古代都城的新模式。曹魏、西晉洛陽平面圖漢魏洛陽城城墻遺址西晉統(tǒng)一全國后,洛陽遂成全國的首都。其特點是宮殿在北面正中,宮門前有南北街直抵城南面正門,夾街建官署、太廟、太社,形成全城主軸線,其余地段布置坊市。由于它是東漢以后統(tǒng)一王朝的首都,故無論是它的后繼者東晉還是北方相繼出現(xiàn)的十六國政權,都以它為模式,所建都城都不同程度地效法和比附洛陽。魏晉洛陽對隋以前中國都城有重要影響。北魏洛陽城外四周拓建坊市,形成東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的外郭東晉及南朝健康城平面圖示意圖1,陵陽門

2,宣陽門

3,開陽門

4,新開陽門

5,清明門

6,建春門

7,新廣莫門

8,平昌門(承朗門)9,玄武門

10,大夏門

11,西明門

12,閶闔門

13,西掖門(宋、齊)

14,大司馬門

15,南掖門(晉)、閶闔門(宋)、端門(陳)、天門

16,東掖門(宋、齊)17,東掖門(晉)、萬春門(宋)、東華門(梁)

18,平昌門(晉)、廣莫門(宋)、承明門(宋)

19,大通門(梁)

20,西掖門(晉)、千秋門(宋)、西華門(梁)

21,臺城、宮殿

22,東宮

23,同泰寺

24,苑市城門也增為十二個,并沿用洛陽舊名,基本上符合洛陽模式。僑寄郡縣。未建外郭,只以籬為外界,設有五十六個籬門南朝健康城平面圖示意圖·隋大興(唐長安)特點:--官府集中于皇城,與居民、市場分開,功能分區(qū)明確;--大興城仿照漢魏洛陽城,但比洛陽更為規(guī)整,更為理想化(棋盤式布局);--城內多佛寺;--唐代雖基本上沿用了隋大興的城市布局,但主要宮殿向東北移至大明宮,因此朝臣、貴族都集中到東城,使城市重心偏于一邊;--集中設市(東西二市)--長安城沿用里坊制,里坊大小不一;市民公共娛樂空間少;街景單調;隋大興(唐長安)與洛陽的建設中國歷史上最巨大、規(guī)整、中軸對稱的里坊制城市。北宋東京平面示意圖“四水貫都”。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水門十座不受里坊約束繁華商業(yè)街集中的娛樂場所——瓦子·宋東京特點--皇城規(guī)模小:城周圍僅五里,面積只有唐長安宮城的十分之一。--根據(jù)城市各階段發(fā)展的實際情況逐步擴建,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發(fā)達;城市人口多,建筑密度大,土地利用率高,防火問題突出,北宋時就設立了專門的消防隊和了望臺。--突破唐代的里坊制,實行沿街設店,城市面貌發(fā)生變化;--街道不象長安城那樣砥直,反映出改建舊城的特色;--宮府衙署一部分在宮城內;一部分則在宮城外,和居民雜處,不如唐長安集中。中國古代建筑類型

·元大都一個能充分因地制宜、利用舊城、兼收并蓄、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都城建設范例。☆布局與建設特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