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哲學引論選擇題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455c913078652da1c3f28a657b43352/5455c913078652da1c3f28a657b433521.gif)
![2023年哲學引論選擇題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455c913078652da1c3f28a657b43352/5455c913078652da1c3f28a657b433522.gif)
![2023年哲學引論選擇題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455c913078652da1c3f28a657b43352/5455c913078652da1c3f28a657b433523.gif)
![2023年哲學引論選擇題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455c913078652da1c3f28a657b43352/5455c913078652da1c3f28a657b433524.gif)
![2023年哲學引論選擇題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455c913078652da1c3f28a657b43352/5455c913078652da1c3f28a657b43352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哲學引論》選擇題?1.一般認為,哲學所關注的問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ABCD)。
A.結識論B.形而上學C.倫理學D.美學
2.在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儒家哲學代表人物有:(ABC)。?A.孔子B.朱熹C.孟子D.慧能?3.被公認為西方哲學史上的第一位哲學家是:(D)。?A.蘇格拉底B.柏拉圖C.亞里士多德D.泰勒斯
4.以下屬于近代經驗論哲學的代表人物有:(ACD)。
A.培根B.笛卡兒C.洛克D.休謨
5.在古希臘哲學中,愛利亞學派的中心思想是:(B)。
A.世界的本原是“變化的一”B.世界的本原是“不變的一”?C.世界的本原是“變化的多”D.世界的本原是“不變的多”?6.發(fā)動了一場哲學領域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哲學家是:(A)。?A.康德B.黑格爾C.弗雷格D.羅素?7.在哲學史上,分析哲學誕生的標志是:(C)。?A.“本體論轉向”B.“結識論轉向”C.“語言的轉向”D.“倫理的轉向”
8.大乘佛教所主張的“三諦說”是指:(C)。?A.真諦、世諦、俗諦B.真諦、義諦、勝諦C.空、假、中D.空、假、真?9.從屬于“非結果論”范疇的最重要的代表性理論有:(CD)。?A.個人主義B.功利主義C.圣諭論D.義務論
10.許多哲學家認為,后現代主義哲學興起的標志是:(A)。
A.《后現代狀況》的發(fā)表B.《詞與物》的發(fā)表?C.《癲狂與文明》的發(fā)表D.《新唯識論》的發(fā)表
11.中國先秦哲學的最重要特性是“百家爭鳴”。“百家”是言其多,其中最有影響的當屬:(ABCD)。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12.建立了中世紀最大、最全面的經院哲學體系的是:(B)。?A.伊曼奴爾?康德B.托馬斯?阿奎那C.安瑟倫D.洛色林?13.以下屬于近代唯理論哲學的代表人物有:(ABD)。
A.笛卡兒B.斯賓諾莎C.休謨D.萊布尼茨
14.英文“being”的涵義涉及:(CD)。?A.人B.物C.是D.在
15.邏輯推理的類型有:(ABC)。
A.演繹推理B.歸納推理C.數學推理D.物理推理
16.康德的重要哲學著作涉及:(BCD)。
A.《形而上學》B.《純粹理性批判》C.《實踐理性批判》D.《判斷力批判》
17.哲學對思想文化的作用表現在:(BCD)。?A.對革命的直接參與B.對平常意識的反思C.對學科前提的批判D.對自由意識的促進
18.在西方哲學史上,第一次提出“是者”概念的哲學家是:(D)。?A.蘇格拉底B.柏拉圖C.亞里士多德D.巴門尼德?19.以下屬于近代唯理論哲學的代表人物有:(B)。?A.培根B.笛卡兒C.洛克D.休謨
20.在古希臘哲學中,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中心思想是:(D)。?A.世界的本原是“變化的一”B.世界的本原是“不變的一”
C.世界的本原是“變化的多”D.世界的本原是“不變的多”?21.在傳統(tǒng)結識論中,最為基本的結識路線有:(BCD)。
A.觀念論B.經驗論C.唯理論D.批判論?22.以下屬于分析哲學的代表人物有:(AB)。?A.弗雷格B.奎因C.薩特D.康德
23.從屬于“結果論”范疇的最重要的代表性理論有:(AB)。?A.個人主義B.功利主義C.圣諭論D.義務論?24.在中西哲學交流史上,做出奠基性的偉大奉獻的人物是:(B)。
A.柏拉圖B.利瑪竇C.萊布尼茨D.伏爾泰
25.以下屬于近代唯理論哲學的代表人物有:(:BD)。?A.培根B.笛卡兒C.洛克D.萊布尼茨
26.在古希臘哲學中,伊奧尼亞學派的中心思想是:(A)。
A.世界的本原是“變化的一”B.世界的本原是“不變的一”?C.世界的本原是“變化的多”D.世界的本原是“不變的多”
27.以下屬于實用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有:(ABCD)。?A.杜威B.皮爾士C.詹姆士D.劉易斯
28.在佛教看來,結識的成立所必備的三個因素是:(ABD)。?A.根B.境C.空D.識
29.儒家認為,結識的方法和途徑涉及:(AB)。?A.“自誠明”B.“自明誠”C.“為道”D.“為學”
30.以下屬于兩漢經學的重要代表人物有:(AB)。
A.董仲舒B.王充C.嵇康D.慧能?31.以下屬于儒家所謂“六經”的著作有:(ABC)。
A.詩經B.易經C.春秋D.論語
32.在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道家哲學代表人物有:(BD)。
A.孔子B.老子C.孟子D.莊子
34.近代經驗論哲學的第一個代表人物是:(B)。
A.笛卡兒B.培根C.斯賓諾莎D.休謨?35.在古希臘哲學中,元素學派的中心思想是:(C)。?A.世界的本原是“變化的一”B.世界的本原是“不變的一”?C.世界的本原是“變化的多”D.世界的本原是“不變的多”?36.以下屬于中國古代宇宙論的理論有:(ACD)。?A.太極陰陽論B.原子論C.佛教緣起論D.五行論
37.按照教材的描述,本體論的表現形式重要有:(ABC)。
A.是論B.在論C.道論D.無論?38.邏輯推理重要涉及以下哪幾種形式?(CD)。?A.感知B.內省C.演繹推理D.歸納推理
39.經驗重要涉及以下哪幾種形式?(ABC)。?A.感知B.內省C.直覺D.歸納?40.以下屬于現代結識論的哲學派別有:(ABCD)。?A.觀念論B.實在論C.分析哲學D.實用主義
41.實用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有:(BC)。?A.石里克B.詹姆士C.杜威D.維特根斯坦
42.道家結識論所認可的“體道”方式是:(CD)。
A.“自誠明”B.“自明誠”C.心齋D.坐忘?43.儒家結識論所主張的結識方法或結識途徑是:(AB)。?A.“自誠明”B.“自明誠”C.心齋D.坐忘
44.藝術表現的重要形式有:(AB)。?A.模仿B.表現C.指示D.隱喻?45.藝術表達的重要形式有:(CD)。
A.模仿B.表現C.指示D.隱喻?46.以下屬于古希臘哲學家的是:(CD)。?A.康德B.笛卡兒C.蘇格拉底D.柏拉圖?47.哲學對科學的作用表現在:(ABCD)。
A.確立科學的理論前提B.闡明科學的基本性質?C.捍衛(wèi)科學的獨立性D.謀求全體科學的統(tǒng)一?48.我國先秦時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CD)。
A.孔子B.荀子C.商鞅D.韓非
49.我國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有:(ABCD)。?A.王弼B.嵇康C.阮籍D.郭象
50.隋唐時期我國出現了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其中最著名的有:(ABD)。?A.法相宗B.華嚴宗C.律宗D.中國禪宗?51.以下屬于科學主義思潮的哲學流派有:(AB)。?A.邏輯實證主義B.語言分析哲學C.存在主義D.法蘭克福學派?52.以下屬于人文主義思潮的哲學流派有:(CD)。
A.邏輯實證主義B.語言分析哲學C.存在主義D.法蘭克福學派?53.在16-18世紀,有三位法國哲學家對中國哲學情有獨鐘、有過一定研究,他們是:(BCD)。?A.笛卡兒B.培爾C.馬勒伯朗士D.伏爾泰
54.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直接譯介西方思想上對中國社會影響最大的人物是:(D)。?A.胡適B.魯迅C.陶行知D.嚴復
55.傳統(tǒng)結識論的重要形態(tài)涉及:(ABC)。
A.經驗論B.唯理論C.批判論D.實在論?56.以下屬于現代結識論的哲學形態(tài)有:(CD)。
A.經驗論B.唯理論C.觀念論D.實在論
57.儒家哲學將人的結識對象歸納為:(CD)。?A.“自誠明”B.“自明誠”C.“自然之天”D.“道德之天”?58.以下康德的哪本著作屬于美學著作?(C)。
A.《純粹理性批判》B.《實踐理性批判》C.《判斷力批判》D.《辯證理性批判》
59.以下屬于哲學解釋學的代表人物有:(ABC)。?A.狄爾泰B.伽達默爾C.哈貝馬斯D.德里達
60.以下屬于后現代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有:(ACD)。
A.德里達B.狄爾泰C.利奧塔D.福柯《哲學引論》模擬試題與參考答案
2023-10-1017:25:43|
分類:HYPERLINK"@126/blog/"\l"m=0&t=1&c=fks_085067"\o"電大學習"電大學習|
標簽:|字號大中小
訂閱
哲學引論模擬試題與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在下列每題的4個選項中,至少有一個是對的的,請選出并將題號填入括弧之中)1.宋明理學的主流形態(tài)涉及:(ACD)。A.道學B.心學C.佛學D.氣學2.以下屬于清代實學的代表人物有:(BCD)。A.朱熹B.黃宗羲C.顧炎武D.王夫之3.在現代西方哲學中,屬于科學主義思潮的哲學家有:(AC)。A.維特根斯坦B.胡塞爾C.羅素D.薩特4.在現代西方哲學中,屬于人文主義思潮的哲學家有:(BD)。A.維特根斯坦B.胡塞爾C.羅素D.薩特5.在近代中國直接譯介西方思想并以此對中國社會產生影響方面,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的人是:(D)。A.利馬竇B.錢鐘書C.林紓D.嚴復6.中國現代哲學涉及哪三大思潮?(ABC)A.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B.中國化的科學哲學C.現代保守主義哲學D.現代激進主義哲學7.《哲學引論》教材認為,本體論的三種重要形態(tài)是:(ABD)。A.是論B.在論C.人論D.道論8.本體論的原初形式是:(C)。A.人論B.在論C.是論D.道論9.屬于中國哲學傳統(tǒng)的本體論形態(tài)是:(D)。A.人論B.在論C.是論D.道論10.在因果關系問題上,休謨認為:(B)。A.因果關系是一種必然法則B.因果關系是人們經驗上的一種習慣C.因果關系是一個知性范疇D.因果關系是自然規(guī)律的客觀反映17.在哲學史上,分析哲學誕生的標志是:(C)。A.“本體論轉向”B.“結識論轉向”C.“語言論轉向”D.“倫理的轉向”26.奎因提出的“經驗主義的兩個教條”是指:(BD)。A.抱負語言存在的教條B.分析命題與綜合命題區(qū)分的教條C.“語言的意義就在于其用法”教條D.還原論的教條28.在中國歷史上,儒家大體經歷了哪些發(fā)展階段?(ACD)A.先秦哲學B.唐代哲學C.宋明哲學D.當代新儒學31.心理事件與物理事件的區(qū)別是:(AD)。A.心理事件無公開的可觀測性,物理事件有公開的可觀測性B.心理事件有空間上的位置,物理事件無空間上的位置C.心理事件有公開的可觀測性,物理事件無公開的可觀測性D.心理事件無空間上的位置,物理事件有空間上的位置32.經驗的重要形式有:(ABC)。A.感知B.內省C.直覺D.歸納33.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命題、被稱為“近代經驗論之父的哲學家是:(D)。A.笛卡爾B.斯賓諾莎C.休謨D.洛克34.提出“白板說”、被稱為“近代哲學之父”的哲學家是:(A)。A.笛卡爾B.斯賓諾莎C.休謨D.洛克35.經驗實在論最具代表性的理論形態(tài)涉及:(BCD)。A.理性實有論B.常識實在論C.新實在論D.批判實在論36.就對中國歷史的實際影響來說,中國文化的主干涉及:(ABC)。A.儒家B.佛家C.道家D.墨家37.從倫理學家對道德本質所持的見解來看,倫理學又被區(qū)分為:(BC)。A.一般倫理學和應用倫理學B.目的論倫理學和非結果論倫理學C.結果論倫理學和非結果論倫理學D.元倫理學和環(huán)境倫理學38.功利主義通常被劃分為兩種基本的形式,即:(CD)。A.個人功利主義B.道德功利主義C.行為功利主義D.規(guī)則功利主義39.在關于美的本質問題上,客觀論認為:(ABD)。A.事物的美是由客體自身的屬性決定的B.審美判斷具有普遍有效性C.美不是源于事物的屬性而是源于人的心靈D.美是客體的一種可以感覺到的特質40.在藝術定義上提出“家庭相似論”的哲學家是:(B)。A.胡塞爾B.維特根斯坦C.羅素D.薩特49.牟宗三提出的儒學“三統(tǒng)說”指的是:(ACD)。A.道統(tǒng)B.學統(tǒng)C.人統(tǒng)D.政統(tǒng)50.以下屬于后現代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有:(ABC)。A.利奧塔B.??翪.德里達D.海德格爾51、從屬于“結果論“范疇的最重要的代表性理論有:(AB)A、個人主義B、功利主義C、圣諭論D、義務論二、辨析題(請辨別以下概念的異同,并簡述理由)1.“哲學”與“科學”從歷史發(fā)展上看,在古希臘,一般的或普遍的科學指的是哲學,而特殊的或具體的科學才是人們習慣意義上理解的科學,或者嚴格地說,是指自然科學。按照亞里士多德的劃分,哲學應以與存在自身有關的理念為研究對象,是對支配存在或形成存在的一般原理進行探討的學問。至于科學,則只能是以具體的、特殊的事物為研究對象,是對現存事物的個別領域進行研究和結識的學問。由于歷史上存在的哲學和科學的這種特殊關系,使得兩者之間呈現出極為復雜的關聯(lián)。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科學從哲學分割權利,再到兩者分享權利。這是指,一方面,哲學基于自身發(fā)展的需要,不得不對自然界和人的平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研究權利讓渡給科學;另一方面,哲學雖然必須與科學分享權利,但它對這種權利的讓渡遠不是自覺自愿的。二是既有人堅持哲學高于科學,也有人堅持哲學從屬于科學。這是指,在大多數情況下,自然科學問題幾乎是引起哲學愛好的唯一對象。并且只要一有也許,哲學家們總是試圖把科學重新納入哲學的范圍。一旦哲學家的這種企圖由于科學家的抵制,或哲學基于自身的局限而對它欲涉足的領域表現出無奈的時候,總是有那樣一些哲學家或多或少地表現出要么把哲學減少到只是為科學作方法論的辯護,以科學的語言代替哲學的語言的地步;要么拒絕一切對哲學的批評和非議,把這種批評和非議看作是對哲學的一種不能容忍的惡意誹謗和襲擊。2.“家庭相似論”與“慣例論”在當代藝術哲學中,越來越多的藝術哲學家走向不可知論,否認有所謂合用于一切形式的普遍的藝術定義。其中,“家族相似論”和“慣例論”是兩種典型的屬于不可知論的藝術定義,它們都否認有統(tǒng)一的關于藝術作品的定義,而認為一件東西之所以被稱作藝術作品,或者是由于它們具有某種家族相似性,或者是由于藝術家們的慣例所致?!凹易逑嗨啤边@一概念最初是由維特根斯坦在他的《哲學研究》一書中提出來的。它指的是一個家族中的各個成員之間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相似之處,但它們決不會都在某一點上表現出完全相同。在維特根斯坦提出家族相似這一概念以后,哲學家們開始把它應用于對藝術定義的說明。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各種不同的藝術形式之間的關系就是一種家族相似:盡管一些藝術作品之間表現出明顯的相似性,但它們并不共同享有某個可觀測到的因而是無差別的特點,當然更不用說是起支配地位的特點了。這些哲學家由此得出結論,人們有希望達成的最佳的情況,至多就是制定出關于某一藝術形式,如小說、交響樂、恐怖電影等的定義,絕對普遍的藝術定義是不存在的。慣例論是迄今為止仍極為流行的一種藝術定義,其重要代表人物是當代美國美學家喬治·迪奇(GeorgeDickie)。他認為,某些東西之所以被作為藝術作品來看待,是由于它們在一整套慣例或稱制度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中占據了一定位置的緣故。其觀點歸納起來就是:在我們的社會中,有一些人或團隊有能力通過一種簡樸的命名性行為,即可以采用把某些東西叫做“藝術”的形式,來把它們從某種人工制作的東西轉變?yōu)樗囆g作品,就像我們在出版、展覽和表演等行業(yè)中經??吹降哪菢印#?“觀念論”與“實在論”“觀念論”和“實在論”都屬于現代結識論的重要形態(tài)。所謂觀念論是指把觀念作為結識對象加以研究的結識論理論。它事實上是一種研究關于結識者與結識對象之間關系的理論。概括地說,觀念論的基本觀點就是:沒有主體就沒有客體,沒有關于存在或對象的意識就談不上有所謂的存在或對象。而實在論則指關于“實在”的一般理論,在現代結識論中,它是作為觀念論的對立面而出現的。實在論所謂的實在,是指事物自身的真實存在性。在哲學上,實在既是相對于現象的概念,又是相對于觀念的概念。在實在論看來,實在是獨立于主體或主體知覺、觀念而存在的東西;實在不能由現象決定;實在永遠超過我們從現象出發(fā)所做的一切探究努力的范圍。在結識論的意義上,實在論大體分為經驗實在論和理性實在論兩種。4.“是”與“應當”“是”與“應當”是倫理學中的重要概念。所謂“是”,是指人們事實上做了什么;所謂“應當”是指人們應當做什么。顯然,在人們實際做什么和他們應當做什么之間,也是在“是”和“應當”之間,并沒有什么直接的或必然的聯(lián)系。從這個描述性的“是”中,無論如何也推不出規(guī)范性的“應當”來。就此而言,在有關人的行為的是否道德的問題的鑒定上,重要的就不是看人們實際做了些什么,而是看人們究竟應當做些什么。5.“表現”與“表達”“表現”與“表達”是藝術哲學的重要概念。所謂“表現”,是指用一個東西來代表此外一個東西,而這種代表也得到了觀者的認可。例如,一枚徽章代表著某個宮殿,但它卻與它所代表的宮殿毫無相像之處。最廣義的“表達”,與“表現”一詞的意思重合。但藝術哲學所說的表達,是一種狹義上的表達。與它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某種屬人的特性,而“寓情”和“移情”是它的兩個最重要的特點。我們可以這樣說:一個東西是藝術作品,當,僅當它通過線條、形狀、顏色、聲音、行為和語詞等向觀眾傳遞了自我的某種動機、意愿、情感、體驗等的情況下,才有也許。或者:一件東西是藝術作品,當,且僅當它澄清了某種情感的情況下才有也許,而與它是否打算把這種情感傳遞給觀眾無關。在這兩個定義中,前者同時包含了“寓情”和“移情”這兩個特點,而后者則只強調“寓情”的作用。表達理論比之表現理論的優(yōu)勢之處,就是它看起來要比表現理論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它不僅更適合于容納近代浪漫主義運動誕生以來新出現并獲得巨大成功的現代派藝術風格,并且也可以涵蓋傳統(tǒng)藝術哲學理論涉及探討的那些內容。6.“宇宙論”與“本體論”宇宙論(Cosmology)原指這樣一類互相關聯(lián)的研究,它們在某種意義上涉及整個世界。就其用途來說,宇宙論又可分為兩類:屬于哲學的和屬于科學的。屬于哲學的宇宙論又稱“前本體論”,在古希臘即自然哲學,在中國古代則指“本根論”。本體論(Ontology)作為研究“一般存在者”(Being)的學問,經常被當作形而上學的同義語。根據對于什么是存在問題的不同回答,本體具有“是論”、“在論”、“道論”三種不同形態(tài)。在理論形態(tài)上,本體論是宇宙論的一種深化。7.“決定論”與“宿命論”所謂決定論,意味著認可普遍的因果聯(lián)系,認可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是可以免于被決定的。把決定論的觀點推到極端,就成了宿命論。宿命論否認任何自由的存在,它把宇宙間發(fā)生的一切解釋成某種神秘、迷信的力量預先決定的結果。8.“是者之是”與“在者之在”“是”與“在”是英文“being”的兩種涵義,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本體論立場。在西方哲學看來,存在著兩個世界:一個是“是者”的世界,它以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探求存在的真諦;一個是“在者”的世界,它以循環(huán)論證的或者藝術的形式探求存在的真諦。前者的懸設目的是存在的普遍必然性,借著工具理性,它導向了科學;后者的懸設目的是存在的自由自在性,借著價值理性和藝術實踐,它導向了道德和審美。從“是”的角度來看“being”,就形成了“是論”?!笆钦摗笔潜倔w論的原初形式和傳統(tǒng)形式,也是本體論之為本體論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內容;邏輯必然性是“是論”所演繹的哲學原理體系的真理性的依據,以“求是”為終極目的的概念論哲學,代表了西方哲學上的一個悠久的傳統(tǒng);在西方人看來,所謂“求真”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求是”。從“在”的角度來看“being”,則形成了“在論”?!霸谡摗笔?0世紀現代西方哲學賦予本體論的新的形式。從“在”的角度來理解“存在”(Being),也就是主張“返回事物自身”;由“在論”來看,“在者之在”乃是經驗性知識的范導和內在推動力量,以“在者之在”超越“是者之是”,就是回歸真理和心靈的精神家園。9.“有”與“無”“有”與“無”是中國哲學中的一對重要概念,其討論應當說始于老子。表面看來,“有”與“無”相稱于西方哲學中的“存在”與“非存在”,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中國道家和佛家所謂有固然一方面指的是事物的客觀存在,但由于它并非“真有”,所以這種存在就不具有絕對性;所謂無固然一方面指的是客觀事物的“缺失”和“縫隙”,但由于這種“缺失”和“縫隙”的重要性,所以也非“真無”。換句話說,在這里有和無恰恰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此即“有無相生”。究其因素,從存在的等級來說,中國哲學所謂存在不像西方哲學那樣有三級,即它沒有處在兩頭的絕對存在(上帝和理念型相)和絕對非存在(虛無),而只有處在中間的現實世界這一級(相稱于西方哲學的中的現象界)。這樣一來,有也不是真有,無也不是真無,而人只有既不執(zhí)著于有也不執(zhí)著于無才干達成人生的圓滿境界。10.“必然真理”與“因果關系”一般認為,必然真理之所以是必然真理,就在于它們是通過邏輯的或數學的方式而獲得的。而通過邏輯的或數學的方式獲得的真理,是在任何可以設想的情況下都成立的真理,否則它就是不也許的。按照大多數現代哲學家的觀點,有關因果關系的陳述則是一種條件敘述。歸根到底,它但是是描述一種已觀測到的自然界規(guī)律性即“習慣”而已。因果關系不僅可以在邏輯上被證明是一種經驗上的習慣,并且也可以在歷史中找到它的概念上的起源。所以,假如說必然真理是具有某種絕對普遍性的東西的話,那么,因果關系卻并非如此,它通常是和人類的經驗習慣聯(lián)系在一起的。11.“理解”與“結識”理解和結識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對待事物的方式?!袄斫馐窃谡Z言的邏輯界線這外進行思想,而結識是在語言的邏輯界線之內進行判斷和推理;理解無需定義具有抽象同一性的概念,而結識則必須使概念保持抽象同一性;理解可以通過不斷地循環(huán)往返加深理解,而在結識中,概念的循環(huán)定義和循環(huán)推理卻被認為是沒故意義的;最重要的是,理解可以通過內心體驗和現象直觀來領略事情自身,而結識只能通過外在經驗和邏輯推理去掌握是者之是(本質之是)?!奔偃缯f,對于“是”,我們可以結識;那么,對于“在”我們雖然不能結識,但卻是可以理解和領略的。12.“強決定論”與“弱決定論”決定論就其基本的傾向看,可分為兩種不同的形式:強決定論與弱決定論。所謂強決定論,就是主張自由與決定論的不相容性。按照這種觀點,決定論排除一切形式的自由。所謂弱決定論,則是認可自由與決定論的相容性。它是一切哲學家在不愿放棄實際的自由,但又無法理解完全缺少決定如何也許做到責任的需要和愿望的統(tǒng)一的情況下,嘗試把實際的自由和責任與決定論統(tǒng)一起來的一種解釋。假如說,強決定論在理論形態(tài)上與宿命論表現出一定限度的相似性,但兩者卻有著本質的區(qū)別的話;那么,弱決定論則在此外一個方向上表現得十分接近非決定論,但也同樣不能歸結為非決定論。13.“物理事件”與“心理事件”就“身心關系”而言,總是涉及到這么兩個不同的方面:一個是物理的方面,或者叫“物理事件”,它表現為是一個空間上的和時間上的過程;另一個是心理的方面,或者叫“心理事件”,它表現為意識性的經驗或體驗。有公開的可觀測性和沒有公開的可觀測性,是物理事件和心理事件之間的第一重要區(qū)別;心理事件之區(qū)別于物理事件的此外一個特點,是心理的東西不像物理的東西那樣,能明確地測定它的空間位置。14.“為道”與“為學”老子將人的認知活動區(qū)分為兩種:“為道”與“為學”。“為學”是指平常的認知方式,它的結識對象是現象界的一切事物。“為道”和“為學”不同。它不是積累知識,而是減少知識,即減少一切主觀的認知成分和情感因素,使主體積極地融于宇宙之中,與大道化為一體。在兩者的關系上,總的說來,老子是主張用“為道”的方式來指導“為學”,而“為學”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為道”。15.“自誠明”與“自明誠”這兩種觀點指的都是儒家哲學的結識論路線?!吨杏埂氛f:“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痹谶@里,所謂“誠”是指由盡性之學得到的道德,所謂“明”是指由窮理之學所得到的知識?!白哉\明”是說,一方面從道德入手可以進一步通向知識;“自明誠”是說,一方面從知識入手可以進一步通向道德。就最后的結果來說,“誠則明矣,明則誠矣”,此兩者可以殊途而同歸。16、“理解”與“結識”理解和結識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對待事物的方式:“理解是在語言的邏輯界線之外進行思想,而結識是在語言的邏輯界線之內進行判斷和推理;理解無需定義具有抽象同一性的概念,而結識則必須使概念保持抽象同一性;理解可以通過不斷地循環(huán)往返加深理解,而在結識中,概念的循環(huán)定義和循環(huán)推理卻被認為是沒故意義的;最重要的是,理解可以通過內心體驗和現象直觀來領略事情自身,而結識只能通過外在經驗和邏輯推理去掌握是者之是(本質之是)。假如說,對于“是”,我們可以結識;那么對于“在”,我們雖然不能結識,但卻可以理解和領略的。
17、“強決定論”與“弱決定論”決定論就其基本的傾向看,可氛圍兩種不同的形式:強決定論與弱決定論。所謂強決定論,就是主張自由與決定論的不相容性。按照這種觀點,決定論排除一切形式的自由。所謂弱決定論,則是認可自由與決定論的相容性。它是一些哲學家在不愿放棄實際的自由,但又無法理解完全缺少決定如何也許作到責任的需要與愿望的統(tǒng)一的情況下,嘗試把實際的自由和責任與決定論統(tǒng)一起來的一種解釋。假如說,強決定論在理論形態(tài)上與宿命論表現出一定限度的相似性,但兩者有著本質的區(qū)別的話,弱決定論則在此外一個方向上表現得十分接近非決定論,但也同樣不能歸結為非決定論。18、“表現”與“表達”“表現”與“表達”是藝術哲學的重要概念。所謂“表現”,是指用一個東西來代表另一個東西,而這種代表也得到了觀者的認可。例如,一枚徽章代表著某個宮殿,但它卻與它代表的宮殿毫無相象之處。最廣義的“表達”與“表現”的一詞的意思重合。但藝術哲學所說的“表達”,是一種狹義上的表達。與它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某種屬人的特性。而“寓情”和“移情”是它的兩個最重要的特點。我們可以這樣說,一個東西是藝術作品,但僅通過線條、形狀、顏色、聲音、行為和語詞等向觀眾自我傳遞了某種動機、意愿、情感、體驗等的情況下,才有也許?;蛘?一件東西是藝術作品,且僅當它澄清了某種情感的情況下才有也許,而與它是否打算把這種情感傳遞給觀眾無關。在這兩個定義中,前者同時包含了“寓情”和“移情”著兩個特點,后者只強調“寓情”的作用。表達理論比之表現理論的優(yōu)勢之處,就是它看起來要比表現理論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它不僅更適合于容納近代浪漫主義運動誕生以來新出現并獲得巨大成功的現代派藝術風格,并且也可以涵蓋傳統(tǒng)藝術哲學理論涉及探討的那些內容。三、簡答題(請結合教材和自己的體會,簡要回答以下問題)1.如何理解哲學是人類的一門思想探索性活動?哲學的思想探索性特性,一方面表現為它所涉及的對象,往往是那些作為尋常信念基礎的原則或假定;哲學的思想探索性特性,還表現為哲學自身的發(fā)展是歷史的、連續(xù)的,但哲學所研究的問題,卻是相對不變和基本固定的。2.宋明理學的重要特點是什么?宋明理學作為一種新的思想體系,無疑具有多方面的內容。但從整體上看,它至少有以下三個重要特點:(1)以形而上學為論證方式。(2)以倫理道德為核心內容。(3)以融合佛道為工具手段。3.科學主義思潮和人本主義思潮的特點或區(qū)別是什么?在科學主義思潮看來,哲學要想切實得到發(fā)展,就必須用實證科學(涉及數學和各種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來改造哲學,也就是說,通過對科學方法的研究才干真正達成“科學的哲學”。在這個意義上,科學主義思潮的各個重要流派的哲學家,諸如,邏輯實證(經驗)主義、語言分析哲學、批判理性、邏輯實用主義、科學實在論等,大都傾向于把哲學歸結為結識論(知識論)和方法論的研究,進而把哲學歸結為對語言的邏輯分析。從總的方面來看,批判、改造傳統(tǒng)理性,樹立和發(fā)揚現代理性,是科學主義思潮最重要的特性。與科學主義思潮發(fā)展的相對集中相比,現代人本主義思潮繼承了文藝復興以來所提倡的人本主義或“人道主義”思想,把人以及人的發(fā)展、完善、尊嚴、自由、發(fā)明等對人有重要意義的各個方面的問題,放在哲學乃至整個文明的中心地位。它們普遍認為,無論現代科學技術如何發(fā)達,都不也許消除以反思人的存在為基本宗旨的哲學的價值。它強調,現代哲學的任務就在于通過對科學或理性的反思,來探討“人的存在”、“人的價值”、人性、人道主義及其“異化”等問題。4.抱負語言學派和平常語言學派有何異同?抱負語言學派強調,所謂語言分析實際就是邏輯分析。他們普遍認為,通過度析不難看出,平常語言是很不完善的。要徹底消除哲學研究的這個隱憂,就必須以現代邏輯為基礎建立抱負的人工語言,從而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假如說抱負語言學派試圖通過改造語言來實現其“語言批判”的任務的話,平常語言學派則是希望通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我們的平常語言”來達成“語言批判”的主線目的。平常語言學派哲學家認為,語言的豐富性、深刻性是社會現實生活所賦予的,這表白平常生活自身就蘊涵著真理??梢姡匠UZ言應當受到重視,這是對絕大多數普通人意見的尊重。5.后現代主義哲學與現代主義哲學的關系是什么?在某種意義上,后現代主義哲學重要是作為所謂“現代性哲學”的對立面而出現的。后現代主義哲學認為,肇始于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的所謂“現代性哲學”,普遍具有“對基礎、權威、統(tǒng)一的迷戀”,“視主體性為基礎和中心”,“堅持一種抽象的事物觀”等特點。而這一切都是應當受到徹底質疑的。因此,后現代主義哲學,通常采用以“否認性、非中心、不擬定性、非連續(xù)性和多元化等”為基本特性的后現代思維方式,堅決反對“現代性哲學”主—客對立的思維模式,反對基礎主義、本質主義、理性主義和道德抱負主義,反對主體主義和人類中心主義,等等。6.如何理解哲學對思想文化的促進作用?哲學對人類的思想文化具有強大的促進作用。其中,對平常意識的反思、對學科前提的批判,以及對自由意識的促進,是哲學對思想文化的三個重要作用。7.為什么說“‘是’是語言的邏輯界線”?人們通過語言、通過邏輯進行思想,第一步就是對面前的事物進行命名和分類,接著就是通過不同的名稱對其所指稱的各種事物之間的關系進行推理。這恰恰就是邏輯的功能,也是邏輯的力量所在。這種功能對思想自身的重要作用,就是使思想在思想交流者那里變得清楚明白,互相之間容易理解和溝通。但無論是命名還是推理,直到語言中出現了系詞“是”,事情才變得也許。這是困為,只有系詞“是”才也許充當具有形式意義上的邏輯聯(lián)結詞,在平常語言中純形式地使思想通過語言保持其同一性。這也就是說,“‘是’是思想和語言的邏輯界線?!?.什么是經驗?什么是理性?兩者在結識中各具有什么樣的地位和作用?所謂經驗,在直觀的意義上,就是借助人的感官所獲得的關于作為結識對象的事物的感覺和知覺。按照經驗論的觀點,人的一切結識(知識)最初都來自經驗,更確切地說是來源于人的感覺。人所知道的東西,至少就其作為常識的部分來說,絕大部分是來自人的感覺經驗的。所謂理性,在直觀的意義上,重要是指人的理智通過抽象或推理把握事物類的特性和一般性的能力。按照唯理論的觀點,結識中感覺經驗因素的存在是不能否認的,但它同樣認為,就根源和基礎來看,結識應是先天的、與生俱來的、依存于理性的,而不是后天的、依存于感覺經驗的。9.“是論”的意義是什么?從“是”的角度來研究“being”,就形成了本體論中的“是論”?!笆钦摗笔潜倔w論的原初形式和傳統(tǒng)形式,也是本體論之為本體論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內容;邏輯必然性是“是論”所演繹的哲學原理體系的真理性的依據,以“求是”為終極目的的概念論哲學,代表了西方上的一個悠久的傳統(tǒng);在西方人看來,所謂“求真”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求是”。10.“在論”的意義是什么?從“在”的角度來研究“being”,就形成了本體論中的“在論”。“在論”是20世紀現代西方哲學賦予本體論的新的形式。從“在”的角度來理解“存在”(Being),也就是主張“返回到事物自身”;由“在論”來看,“在者之在”乃是經驗性知識的范導和內在推動力量;以“在者之在”超越“是者之是”,就是回歸真理和心靈的精神家園。11.“道論”的意義是什么?從“無”的角度來研究存在問題,就形成了本體論中的“道論”。(1)它拒絕所謂的絕對存在而只認可現實世界的存在,因而認為世間的一切存在物都是平等的,這樣一種“生態(tài)哲學”是有助于世界的可連續(xù)發(fā)展的;(2)它主張“有生于無”,因而養(yǎng)成了中國人處世為人的達觀性格和逍遙山水的心態(tài);(3)它主張“一切皆變”,因而無論道家還是佛家的哲學思想都貫穿了辯證法思維,等等。但道論過度強調存在的非存在特性,也形成了中國文化缺少科學意識和避世主義、個人滑頭主義的傾向。12.“自我”的特性有哪些?(1)“我”的不變性。(2)肉體的持存性。(3)經驗的實在性。(4)“我”的私人性。13.試述儒家結識論的內容。(1)“自然之天”與“道德之天”:結識的對象與也許性。即儒家的結識對象包含著兩個層面,一是“自然之天”,一是“道德之天”。(2)“自誠明”與“自明誠”:結識的方法與途徑。即前者主張從道德入手可以進一步通向知識,而后者主張一方面從知識入手可以進一步通向道德。就最后的結果來說,“誠則明矣,明則誠矣”,此兩者可以殊途而同歸。(3)“德性之知”與“實踐理性”:知識的性質與限度。即在結識活動中,儒家特別強調“德性之知”的作用。14.什么是結果論?它涉及哪幾種理論形式?其重要內容是什么?所謂結果論,是指這樣一種道德理論,即在考察一種行為之是否道德時,應以這一行為的最終結果或效果為其基本的鑒定標準。它有兩種不同的理論形式:利己主義和功利主義。前者相信,假如人們想要達成道德,他們就必須假定自己的行為的結果是可以給自己帶來益處的;后者則主張,假如我們想要達成道德,我們就應當假定自己的行為是可認為與這種行為有關的各方帶來益處的。無論是利己主義還是功利主義,它們都相信,假如道德不是以自己聲稱的方式而存在,道德最終將失去它在實際生活中發(fā)展的動力。15.什么是非結果論?它涉及哪幾種理論形式?其重要內容是什么?所謂非結果論是指,一種行為的道德與否取決于事實,而不是結果。換句話說,行為的道德性就遠不是單純從結果的方面就能講清楚的,道德必須被置于一個比結果高得多的層面來理解。這就意味著,非結果論把道德看作是一種先天的、絕對的東西,即一種不受任何經驗性結果影響的、與人的欲望或功利無關的、預先規(guī)定著人的行為的一般規(guī)則。一般認為,宗教的“圣諭論”與康德的“義務論”,是這方面的兩種最重要的代表性理論。前者是指這樣一種倫理學理論,即它強調,無論什么時候,在什么情況下,一個人只應當做那些符合上帝旨意的事;后者則把道德內置于人的理性觀念,把道德看作是由理性的意志決定的,出于人的自覺的一種善的行為,即是不計功利、不講結果的,純粹由一種義務感或說是動機決定的善的行為。16.請談談在美學上“客觀論”和“主觀論”的重要區(qū)別。在關于美的性質的論述上,所謂客觀論是指這樣一種觀點,即它相信,從主線上說,事物的美是由客體自身的屬性決定的,是一種與主體意識無關的東西。與客觀論對立的此外一種見解是主觀論,它堅持,美從主線上說是一個主觀的而不是客觀的概念,美不是起源于事物的屬性而是起源于人的心靈。假如說,審美客觀論在歷史上是與理性主義聯(lián)系在一起的話,那么,審美主觀論的理論基礎就重要是得之于歷史上的經驗主義。自休謨以來,隨著著經驗主義越來越在西方哲學中占據統(tǒng)治地位,審美主觀論也越來越在美學家中流行。17.試述道家結識論的內容。(1)在“為道”與“為學”兩種認知途徑中,道家更強調前者。(2)為了“體道”,道家提出了“坐忘”與“心齋”兩種神秘主義認知方式。(3)在結識的性質和局限上,提出從“生有涯知無涯”到“言不盡意”,主張超越語言和結識的界線,直抵宇宙大道的自身。18.請說出兩種在當代藝術哲學中最有影響的藝術定義,并簡述其內涵。文字教材介紹了三種當代藝術哲學中著名的藝術定義:(1)家庭相似論:是指藝術像一個家庭中的各個成員之間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相似之處,但它們并不共同享有某個可觀測到的因而是無差別的特點,當然更不用說是起支配地位的特點了。(2)慣例論:是指某些東西所以被作為藝術品來看待,是由于它們在一整套慣例或稱制度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中占據了一定位置的緣故。(3)意義形式論:是指一種把藝術判斷看作是自足自律,不受平常情感影響,與一切倫理和社會方面的關切無關的,純粹用于表達意義的形式性的東西的觀點。(答出其中任何兩種即可)19.請談談馮友蘭先生的四種境界說。根據人之覺解的限度不同,馮友蘭將不同個體的人生境界分為由低到高的類型,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20.請談談你對牟宗三先生“三統(tǒng)說”的理解。所謂“三統(tǒng)”,即道統(tǒng)、學統(tǒng)和政統(tǒng)?!叭y(tǒng)”說是牟宗三針對中國儒學乃至所有中國文化的未來發(fā)展而提出的建設藍圖。假如說道德的形上學是牟宗三所有學說的理論基礎的話,那么,“三統(tǒng)”說則是其所有學說的理論歸宿。21、如何理解哲學是人類的一門思想探索性活動?哲學的思想探索性特性,一方面表現為它所涉及的對象,往往是那些作為尋常信念基礎的原則或假定;哲學的思想探索性特性,還表現為哲學自身的發(fā)展是歷史的、連續(xù)的,但哲學所研究的問題,卻是相對不變和基本固定的。22、什么是經驗?什么是理性?兩者在結識中各具有什么樣的地位和作用?所謂經驗,在直觀的意義上,就是借助人的感官所獲得的關于作為結識對象的事物的感覺和知覺。按照經驗論的觀點,人的一切結識(知識)最初都來自經驗,更確切地說是來源于人的感覺。人所知道的東西,至少就其作為常識的部分來說,絕大部分是來自人的感覺經驗的。所謂理性,在直觀的意義上,重要是指人的理智通過抽象和推理把握事物類的特性和一般性的能力。按照唯理論的觀點,結識中感覺經驗因素的存在是不能否認的,但它同樣認為,就根源和基礎來看,結識應是先天的、與生俱來的、依存于理性的,而不是后天的、依存于感覺經驗的。23、請說出兩種在當代藝術哲學中最有影響的藝術定義,并簡述其內涵。(1)家族相似論:指藝術象一個家族中的各個成員之間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相似之處,但它們并不共同享有某個可觀測到的因而是無差別的特點,當然,更不用說是起支配地位的特點了。(2)慣例論:指某些東西所以被作為藝術作品來看待,是由于它們在一整套慣例或稱制度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中占據了一定的位置的緣故。(3)意義形式論:指把一種藝術判斷當作是自足自律,不受平常情感影響,與一切倫理和社會方面的關切無關的,純粹用于表達意義的形式性的東西的觀點(答出其中任何兩種即可)24、請談談你對牟宗三先生“三統(tǒng)說”的理解。所謂“三統(tǒng)”即道統(tǒng)、學統(tǒng)和政統(tǒng)?!叭y(tǒng)”說是牟宗三針對中國儒學乃至所有中國文化的未來發(fā)展而提出的建設藍圖。假如說道德的形而上學是其所有學說的理論基礎的話,那么,“三統(tǒng)”說則是其所有學說的理論歸宿。四、分析題(根據以下提供的材料,結合教材的相關內容,就所提問題進行分析。答案不求一致,凡能自圓其說、言之成理者均可得分,特別鼓勵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分析和體會。字數規(guī)定在800字以上)(一)存在與驚訝存在怎么會成為一個問題呢?世界存在著,山川鳥獸存在著,你和我存在著。存在似乎是明明白白的。世界萬物存在著,這話在我們聽來平淡無奇。然而,存在并非永遠這樣平淡無奇。一個飽受折磨萬念俱滅的人,偶爾登上一座山丘,山川和藍天在他眼前次第展開,他忽然為一件基本領實震驚:這世界存在著。世界原可以不存在的――但居然有一個世界存在著。“Tobeornottobe”[“存在還是不存在”]剎那間成為問題。哪個有靈性的孩子不曾有一次為這同一事實震驚并感到迷惑?原可以主線沒有世界,原可以主線沒有我這個人。而一個活生生的我居然面對著一個活生生的世界。死的思想于是一道涌現。難道一顆活躍的心靈竟會忽然停止,再不清醒,再不清醒,再不面對這碧樹白云?也許,父母朋友會記著我。但整個人類最后也要歸于烏有……人們喜歡把希臘稱作人類的童年。各個文明之始,當然都是童年。但相比之下,希臘人似乎更天真好奇,更富蓬勃的生機。居然有一個世界存在,居然有存在這個問題,震驚著希臘人;使童稚的文明充滿惶惑。惶惑不一定是多疑。希臘人并不懷疑存在是事實,是第一位的事實。但他們把事實感受變?yōu)閱栴},并投入他們的心智來接受問題的挑戰(zhàn)。存在會變化嗎?假如認可了變化,豈不就認可了消逝與虛無?在存在之外,尚有什么?可以說“(還)有(虛)無”嗎?這是語言的矛盾還是事實的矛盾?有沒有擺脫了無的有?有沒有超過變化的存在?火?理念型相?能量?思想?神明?到底誰是永恒?總之,存在問題一方面是一個活生生的問題,這引起了希臘人的無限驚愕。在把握、進一步、了解這一驚愕的過程中,希臘人提出了對存在問題的原初解釋。這些解釋以種種方式得到重新解釋并通過這種種變形至今支配著我們對存在問題的見解。――摘自陳嘉映著《海德格爾哲學概論》問題1:我們把古代人對宇宙起源的研究叫做“宇宙論”,它第一次系統(tǒng)地對自然或存在自身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那么,古希臘宇宙論和中國古代宇宙論對于存在的見解各有什么特點?你能比較一下它們的不同嗎?問題2:教材把對存在的本質的研究(即“本體論”)歸納為三種基本形式:“是論”、“在論”和“道論”。從個人感受來說,你贊同其中的哪種形式?理由是什么?古希臘宇宙論又稱自然哲學,它關于世界本原的思考有兩條線索:一和多以及變和不變。這兩對矛盾產生了四種立場:伊奧尼亞學派認為本原是變化的一(水、“無定”、氣、火),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本原是不變的多(數),愛利來學派認為本原是不變的一(是者),元素學派認為本原是變化的多(根、種子、原子)。初期自然哲學家的奉獻是巨大的:一方面,他們都認為自然是非人格的本原,世界萬物依其自性而變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這無疑啟動了西方文化的科學傳統(tǒng);另一方面,他們研究的哲學問題有的成了此后哲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如“是者”和赫拉克利特的辯證法),并深刻地影響了西方形而上學的發(fā)展;再次,他們的哲學思想已經顯示了古希臘哲學的思辨特點,經由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等人的繼承和發(fā)展,這種思辨特點逐漸成為西方哲學的思維傳統(tǒng)。中國古代的宇宙論又可叫做“本根論”,它有氣論、太極陰陽論、五行論和緣起論等形態(tài)。一方面,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變化”,這在各派學說中都有著十分清楚的表現,而古希臘宇宙論是明顯存在一個“不變”的層面的;另一方面,由于強調“變化”,所以中國古代宇宙論蘊涵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再次,由于強調“變化”中國古代宇宙論也不認可在這個世界之外有什么此外的“發(fā)明者”或者人格神,而是認為一切都是自身演化的結果,這是一種難得的無神論傳統(tǒng)。但中國古代宇宙論的缺失也在這里。正由于強調“一切皆變”,而不像古希臘宇宙論那樣認可存在一個“不變”的層面,所以中國古代宇宙論也就缺少追求普遍必然性為其天職的科學精神——這是這類宇宙論的最大缺陷。2.所謂本體論(Ontology),即研究“一般存在者”(Being)的學問。關于什么是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結為三種類型,這是從“是”、“在”、“無”三種不同的視角來界定存在而導致的結果,教材上稱之為“是論”、“在論”和“道論”。“是論”是本體論的原初形式,也是本體論之為本體論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內容。由于“是論”是建立在形式邏輯基礎上的,邏輯必然性就成了“是論”所演繹的哲學原理體系的真理性的依據,以“求是”為終極目的的概念論哲學也成了西方哲學上的一個悠久的傳統(tǒng)。從“在”的角度而不是單純從“是”的角度來理解“存在”(Being)的內涵,就是所謂“在論”?!霸谡摗弊鳛楸倔w論的一種,它的作用事實上有兩個:一是重新清理存在的地基,以“在者”超越“是者”,這對于建立更加完整的經驗性知識體系具有某種間接的范導作用;二是面對當前科技異化的嚴酷現實,重新強調精神價值和藝術的作用,以“在者之在”超越“是者之是”,為心靈的精神家園尋找安身立命之所。與這兩種本體論形態(tài)不同,屬于中國哲學傳統(tǒng)的“道論”并不認為存在優(yōu)先于非存在,它認為存在是一種“惚恍”的存在,是“非有非無”的,是既“空”又“不真空”的,是一切皆變的。(二)人但是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法國哲學家帕斯卡說:“人只但是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才干毀滅他;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縱使宇宙毀滅了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東西高貴得多;由于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yōu)勢,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因而我們所有的尊嚴就在于思想。”中國哲學家馮友蘭說:“宇宙間若沒有鳥或蜂蟻,但是是沒有鳥或蜂蟻。但宇宙間若沒有人,則宇宙間即沒有解,沒有覺,至少是沒有較高限度的覺解?!钪骈g若沒有人,則宇宙只是一個混沌。朱子引某人詩云:‘天不生仲尼,萬古常如夜。’此以孔子為人的代表,即所謂‘人之至者’。我們可以說,天若不生人,萬古常如夜?!眴栴}1:根據上面兩段話,談談思想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究竟在哪里?問題2:結合教材對哲學價值的描述,談談哲學是如何促進人的思想發(fā)展的?1.無論是帕斯卡還是馮友蘭的話,都說明了,對一個人來說,如以物質性的存在(肉體)和其他動物、和自然界相比,他并沒有什么優(yōu)越之處,只有人的思想才使得人變得高貴起來。那么,思想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究竟是什么?按照馮友蘭的說法,就是人的“覺解”。這從人類發(fā)明的哲學這門富有思想探索性的學問上就能看得出來。在哲學研究領域,哲學家們總是試圖通過進一步探討那些支配人們思想的先決條件,研究、闡發(fā)和揭示潛藏于人們的平常用語之中、影響著人們對這些用語的使用,并進而滲透到人們的結論中、左右著人們的信仰和行動的初始的假定條件。比如說,確立科學的理論前提、闡明科學的基本性質、謀求科學的全體統(tǒng)一等等。2.哲學除了對科學具有上述促進作用外,對人類的思想文化也具有強大的促進作用。其中,對平常意識的反思、對學科前提的批判,以及對自由意識的促進,是哲學對思想文化的三個重要作用。哲學通過對人類思想的促進,同時也就促進了人類的進步,也提高了人類自身的尊嚴。(三)失而復得的人在胡寧和塔帕爾肯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孩在一次襲擊后失蹤了,據說是讓印地安人給搶走的。他的父母四處尋找,結果仍徒勞無獲。幾年過去了,一位來自內地的軍人說起了他見過的一個藍眼睛的印地安人,推測他很也許是那個消失的孩子。那對父母找到了那人(細節(jié)被省略了,而我不想憑空捏造),覺得還認得他。但那人通過荒漠和野蠻生活的熏陶,已經忘掉了家鄉(xiāng)的語言。他順從地又毫不在意地回到家里。他在家門口停住了腳(也許由于別人止住了腳步)。他看著門庭,仿佛認出了什么。忽然,他低下腦袋,大叫一聲,沖進門庭,穿過兩個天井,直奔廚房而去。他毫不躊躇地把手伸進一口發(fā)黑的大鐘,掏出了自己小時候藏在那里的一把長柄小刀,兩眼露出了興奮的光芒。父母則由于找到了兒子而大哭了一場。也許緊接著這一記憶的是另一些記憶:年輕人無法忍受四堵墻壁,不久便回荒漠去了。我想知道的是在這一令人目眩的過去和現在交叉的節(jié)骨眼上,他究竟感覺到了什么。我想知道在這個兒子失而復得或彼此相認的一剎那,父母和家人(即使把當作一個孩子或者一條狗)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x自《博爾赫斯文集·小說卷》問題1:結合這個故事,請你談談一個人的“自我”究竟具有什么特性?故事中的父母是如何確認那個失蹤的人就是自己的兒子的?問題2:請進一步結合這個故事,談談“自我”的本質是什么?或者說,人是否有其“同一性”?1.自我的特性涉及以下幾個方面:“我”的不變性;肉體的持存性;經驗的實在性;“我”的私人性。從這幾個方面,我們都可以分析故事中的父母和失蹤兒子的相認通過。2.由此我們可以接著分析自我的本質問題。按照教材的介紹,支持自我存在的理由可以歸結如下:自我是自己與其他的人或物區(qū)別的基礎;經驗主體和意識所有者是作為經驗的一個擬定的部分被包含在經驗之中的;我們能意識到一個連續(xù)存在的實體性的自我;經驗和經驗的主體、意識和意識的所有者是連成一體的。結合這個故事來看,自我當然是具有同一性的,因此自我必然是存在的,那些反對自我存在的理論是站不住腳的。3.但是,我們也可以接著分析:通過了那么數年的分離之后,這個失蹤的人還能和他的父母建立本來的那種密切關系嗎?他的“自我”是不是已經發(fā)生了某種變化?他會不會接著回到荒漠中去呢?在“他毫不躊躇地把手伸進一口發(fā)黑的大鐘,掏出了自己小時候藏在那里的一把長柄小刀”的時候,可不可以說是先前的“自我”和現在的“自我”的一種交會?但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攪拌罐車租賃合同
- 三農產品電商平臺運營與管理作業(yè)指導書
- 農業(yè)投資項目評估與分析作業(yè)指導書
- 頒獎活動策劃書
- 2025年三明貨車上崗證理論模擬考試題庫
- 2025年松原貨運資格證考試
- 2025年臨夏貨運從業(yè)資格證模擬考試題
- 2025年婁底貨運運輸駕駛員從業(yè)資格證考試試題
- 電力設備采購合同(2篇)
- 2024年領軍高考生物一輪復習專題01走近細胞含解析
- T型引流管常見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處理
- 2024-2025學年人教新版九年級(上)化學寒假作業(yè)(九)
- 內業(yè)資料承包合同個人與公司的承包合同
- 【履職清單】2024版安全生產責任體系重點崗位履職清單
- 2022年全國醫(yī)學博士英語統(tǒng)一考試試題
- 學校工作總結和存在的不足及整改措施
- 《工業(yè)自動化技術》課件
- (績效考核)鉗工技能鑒定考核試題庫
- 2024年江蘇農牧科技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參考答案
- 知識圖譜與大模型融合實踐研究報告
- 215kWh工商業(yè)液冷儲能電池一體柜用戶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