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教師評價_第1頁
第九章 教師評價_第2頁
第九章 教師評價_第3頁
第九章 教師評價_第4頁
第九章 教師評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四章 教師評價第一節(jié)教師評價概述第二節(jié)教師評價的基本要求與策略第三節(jié)教師評價模式第四節(jié)教師評價的程序與指標體系的編制第一節(jié)教師評價概述一、教師評價的涵義二、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反思三、現(xiàn)代教師評價的特點四、現(xiàn)代教師評價的類型五、當前教師評價的現(xiàn)狀一、教師評價的涵義廣義:教師評價是對教師職業(yè)的社會價值進行判斷和描述的過程。狹義:教師評價是對個體教師在從事教師活動中所產(chǎn)生的社會價值的判斷和描述過程。國外正式的教師評價出現(xiàn)于20世紀初,70年代開始推廣并于90年代迅速發(fā)展。我國的教師評價開始于60年代,到80年代以后變得較為正式。1991年5月,全國第一次教育督導工作會議頒布《教育督導暫行規(guī)定》,標志著我國教師評價工作的全面開展。為什么正式教師評價出現(xiàn)得如此之晚?一、教師評價的涵義為什么正式教師評價出現(xiàn)得如此之晚?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教學本身是一個高度復雜的過程,即使在課堂情景非常具體的情況下,也沒有人確切知道在影響優(yōu)秀學生的學習上,教師在理想上應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二是人們一直假設教師是絕對正確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有責任.——(Shinkfied,A.T.&Stuffle-beam,D.,1995)。一、教師評價的涵義教師評價的基本目的:提高教學效能就是通過衡量結果、評判等第、明確職責、獎優(yōu)罰劣或去除不稱職的教師來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它通常與教師聘任、提升、增薪等人事決策相聯(lián)系;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就是通過診斷問題,提供教師優(yōu)缺點信息,鼓勵改進,幫助教師不斷提高業(yè)務素質與專業(yè)水平。二、傳統(tǒng)教師評價思想的反思傳統(tǒng)教師評價:教學效能核定導向。其蘊含的假設是:學校教育的質量主要靠去除不稱職的教師來得到保證。在可預見的時間內,這些不稱職的教師很難把自己提高到預期水平。教師主要是由外部壓力而得到激勵的,教學效能核定可以用作主要的措施以刺激教師改進他們的教學、科研活動。二、傳統(tǒng)教師評價思想的反思傳統(tǒng)教師評價的基本特點:傳統(tǒng)教師評價主要是一種與獎懲掛鉤的一種終結性評價;傳統(tǒng)教師評價強調學校目標的實現(xiàn),強調對教師的管理和領導者的權威;在評價組織上,傳統(tǒng)的教師評價往往是自上而下進行的。傳統(tǒng)教師評價的結果?三、現(xiàn)代教師評價的特點現(xiàn)代教師評價:以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為導向?,F(xiàn)代教師評價的理論假設:對于教師來說,內部動機比外部壓力具有更大的激勵作用。當教師獲得足夠的信息與有用的建議后,他們就有可能達到預期的水平。作為專業(yè)工作者,教師對自身的職業(yè)具有高度的熱情。(二)現(xiàn)代教師評價的特點與傳統(tǒng)教師評價相比,發(fā)展性的教師評價制度的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1、評價目的上,注重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強調評價的形成性功能的發(fā)揮。2、評價組織上,注重教師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強調評價信息的廣泛溝通。3、評價內容上,注重全面性,強調教師過去的表現(xiàn)與未來發(fā)展的結合。4、評價方法上,注重分析性,強調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5、評價效果上,注重內部導向,著眼于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四、現(xiàn)代教師評價的類型目前,從收集信息的方式來劃分,存在三種不同的教師評價類型(Medley,D.M.Shannon,D.M.,1995):1.教師勝任力評價(teachercompetenceevaluation)2.教師績效評價(teacherperformanceevaluation)3.教師有效性評價(teachereffectivenessevaluation)1.教師勝任力評價(teachercompetenceevaluation)評估教師所需要的素質或勝任力,即教師知道些什么,通常是用紙筆測驗和訪談的形式進行,通常在教師進入教育崗位之前進行,其結果常常作為教師資格證書或執(zhí)照授予的依據(jù)評估。典型的測驗主要是測量兩類知識:內容知識和專業(yè)知識。2、教師績效評價教師績效評價是對教師在工作中的表現(xiàn),也就是教師的工作行為進行評定,以了解教師工作的質量。通常是在工作中通過課堂觀察,由領導、同事和學生等作出主觀性評定。教師的績效評價是多維的測量,通常是一個評定量表,由評估者在觀察的基礎上給出評定結果。教師績效評估的內容效度取決于其項目是否與教師勝任力測驗一致,以及其是否與教師績效相一致。其預測效度取決于它與教師有效性測量的相關。3.教師有效性評價教師有效性評價是對教師施加給學生的影響進行評價,也就是評價在教師的影響下學生在重要的教育目標上進步的情況,通常是通過同一測量工具的前測與后測之間的差異,同時考慮學校、班級的原有情況,通過回歸方程來預測學生應該取得的進步,并將之與學生實際取得的進步進行比較來得到,也可以用調查問卷來了解學生對教師和教學的效果的看法。這三種類型的評價在功能上是有著明確的區(qū)分的,它們應分別用在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教師勝任力評價用于職前教育及培訓,以監(jiān)控教師職前教育及培訓的進程與效果;教師績效評價和教師有效性評價用于教師職后和在職期,以評價教師工作的質量作為教師留用、獎懲及提職的依據(jù)。但他們相互間又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績效評價是教師勝任力評價的效標,而教師有效性評價又是教師績效評價的效標。四、當前教師評價的現(xiàn)狀1、理論上能幫助教師進步,實際上不能起到任何作用,教師評價現(xiàn)狀不能令人滿意。2、如何將教師評價設計的更為科學、客觀是亟待解決的問題。(1)研究者們對不同類型的評價沒有進行嚴格區(qū)分;(2)內容不統(tǒng)一,結構不明確;(3)缺乏堅實的理論根據(jù)第二節(jié)教師評價的程序與方法策略一、教師評價的程序二、教師評價的指標體系三、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導向評價的方法策略一、教師評價程序1、確定評價目的2、確定評價者3、制定評價指標體系4、確定評價方式5、評價過程的實施二、教師評價的指標體系從教師的職責分析出發(fā),教師評價的指標體系應由三個維度的評價指標構成:素質評價(思想、文化、業(yè)務、身體、心理)職責評價(教學工作)績效評價

——詳見教材375頁三、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導向評價的方法策略(一)在評價機制上,堅持自我控制與同行評議相結合(二)在評價過程中,要注意與校園文化相兼容(三)在評價技術上,要注意一致性、全面性和簡單性相結合;(四)在評價策略,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一)在評價機制上,堅持自我控制與同行評議相結合教師的自我控制是一個過程:自我激勵—自我評價(診斷)—自我調整—自我提高同行評議不僅在教師形成性評價中具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學校中創(chuàng)造濃厚的學術氛圍與職業(yè)發(fā)展的氣氛也有很大的潛在價值。(二)在評價過程中要注意和校園文化相兼容讓教師參與整個編制過程,使他們了解評價的意義以及評價方案的依據(jù)所在,要盡可能地使用外顯的評價指標,并對其作出充分的解釋。一旦他們了解了,就會在心理上接受這一,在以后的行動上也就能積極地配合組織者開展評價工作。有關人員可以從學生那里了解對教師的評價再轉述給教師,以緩解教師對學生評價教師的抵觸情緒。(三)在評價技術上,注意評價的一致性、全面性和簡單性一致性包含空間上、時間上、知識上的一致性;全面性包含對被評各個方面的評價,收集影響被評某一方面的各種因素的信息,盡可能收集學生的全面信息;簡單性:盡可能采用簡單的方法。第三節(jié)教師評價的模式教師評價的模式是以教師評價的準則為核心,把評價準則與評價途徑結合起來的評價方法。(一)教師評價的準則(二)國際上流行的三種評價模式1、教師職責評價模式2、教師認知發(fā)展評價模式3、教師活動評價模式(一)教師評價的準則教育專業(yè)提出的準則也有一定局限性。1、基于教育目標的準則研究;2、以心理學為基礎的準則研究;3、基于教師經(jīng)驗的準則研究4、基于教師職責的準則研究;5、基于教師教學效果的準則研究(先期條件變量、過程變量、背景變量、成果變量)最適合的評價準則基于教師經(jīng)驗的評價準則,操作簡單,但要注意抓住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好教師能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育活動的能力;明確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最大程度的地利用資源的能力;適應新情況的自我判斷能力;(二)三種國外流行的教師職責評價模式1、教師職責評價模式由斯科利文提出的。假設把教師當作負責的專業(yè)工作者,在履行職責時保持專業(yè)自主性。(1)教師基本專業(yè)職責的內容(2)收集教師評價信息的途徑(1)教師基本專業(yè)職責的內容①對職責的了解;②對學校社區(qū)的了解;③對教材的了解;④教學設計(教程的設計、教材的選擇與更新、教學資源的適當使用、教程與課堂教學評價、特殊群體需要的知識、人力資源的使用);⑤學生學習信息的收集(測試技能;評分知識、評分過程、分數(shù)的分配);⑥學生學習信息的提供;⑦課堂技能:溝通和課堂管理技能;⑧個性特征:敬業(yè)態(tài)度和專業(yè)提高;⑨專業(yè)服務:專業(yè)問題的知識、專業(yè)道德、同事之間的互助和對新手的幫助、為其他專業(yè)工作者所進行的項目。(2)收集教師評價信息的途徑斯科利文提出(1)判斷;(2)現(xiàn)成的資料;(3)觀察:學生、同行、管理人員的觀察;(4)測驗的資料;(5)教師自陳材料;(6)其他材料;2、教師認知發(fā)展評價模式教師認知發(fā)展評價是對教師自我修正能量的診斷和評定。加利福尼亞大學提出,強調教學就是思維,具有一定局限性。認知發(fā)展模式規(guī)劃可觀察的指標;應用推廣階段可觀察的指標;校內業(yè)園關系可觀察的指標;對專業(yè)的貢獻;1、認知發(fā)展模式規(guī)劃可觀察的指標(1)課程與長期目標關系的表述;(2)對由教學引起的學生學習的預測;(3)對教學策略預設描述與安排;(4)對有關學生入學水平、前期學習、能力資料的鑒別;(5)對教學內容理性把握程度的展示;(6)對教學結果評定方法的期望;教學活動進行中的指標:(7)對同時出現(xiàn)的多重活動方式、目標、結果的處理;(8)清晰而且準確語言的使用;(9)在壓力下對沖突的克制;(10)根據(jù)教學策略對進度的控制;(11)對學生行為苗子的意識;(12)根據(jù)學生行為苗子對教學策略的改變;(13)課堂管理任務的程序化;反應階段的指標:對課堂內學生行為的回憶,對課堂內教學行為的回憶,對預期的與實際的結果的比較,對預期的與實際的教學行為的比較,對教學目標以達到與未達到因果關系的分析,內部控制點的展示等等。3、教師活動評價模式雷德芬提出的。教師活動評價模式的過程:建立職責準則—鑒別社會需要—確定目標和行動方案—實施行動方案—評價結果—討論結果(最重要的一步)第四節(jié)教師評價的基本方法自我評價法學生評教同行評議領導評議專家評價書面資料的收集與觀察等等。要通過多渠道收集信息以提高效度。一、教師自評自我評價法,又稱“自我反思評價法”,是指在學年開始前、開始后或結束時,教師對照《教師自我評價標準》(P257-260)或針對教育教學工作的他人評價等,對自己的工作分別進行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從而實現(xiàn)教師的自我教育、自我激勵、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反思和自我發(fā)展。一、教師自評(一)自我評價法的特點優(yōu)點易操作,不受時間和場地的限制;省時、省力,耗費資源少;周而復始,循環(huán)往復,可以成為一項長期的管理制度不斷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缺點不易進行橫向比較主觀性較強一、教師自評(二)自我評價的原則循序漸進保持開放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小部分教學技巧上一、教師自評(三)自我評價的實施要確定自我評價的目標和評價標準梅尼(VanManen)曾建議將反思分為三個層次:在第一層次上,反思的重點是教學過程中的專業(yè)技能和教學技能(教學技能、班級管理技能、教學內容安排等);在第二層次上,教師應批判性地分析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合理性;在第三層次上,要將課堂和廣闊的生態(tài)結構聯(lián)系起來,比如社區(qū)道德、倫理和政治原則都會影響課堂。確定要使用的觀測工具、觀察方法和頻率對資料收集的結果進行分析和處理實施自我評價法的四個階段:一、教師自評實施自我評價法的四個階段:前期準備自我評價征求意見總結經(jīng)驗附兩份《教師自我評價標準》(P257-260)一、教師自評(四)自我評價中的教師自我反思美國學者舒爾曼指出:教師知識結構=原理規(guī)則的知識+教育案例知識+實踐智慧知識,其中實踐智慧知識是教師知識結構系統(tǒng)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學者波斯納(Posner,1989)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jīng)驗+反思=成長。他還指出,沒有反思的經(jīng)驗是狹隘的經(jīng)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

一、教師自評(四)自我評價中的教師自我反思思教學之失,汲取教訓,補已不足;思教學之得,再接再勵,不斷前進;思教學之惑,化疑為知,提高水平;思教學之創(chuàng)新,精益求精,再上層樓;思他人之,反躬自省,借鏡明已;思此后再教之思路,在教學中且行且進。

二、學生評教(一)學生評教的可行性思考阿里莫里(AleamolimL.M.)認為:學生是教學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