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高考一輪復習 三年模擬十五_第1頁
高中歷史高考一輪復習 三年模擬十五_第2頁
高中歷史高考一輪復習 三年模擬十五_第3頁
高中歷史高考一輪復習 三年模擬十五_第4頁
高中歷史高考一輪復習 三年模擬十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A組專項基礎練1.(2023·陜西商洛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歐洲工業(yè)革命之前有思想革命。文藝復興與啟蒙,都走在憲政和民主運動的前頭。近代中國的啟蒙是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發(fā)生在清末憲政與辛亥革命之后。歐洲的民主進程,先提出個人解放、自由平等與人的價值,然后提出開設議院的主張。近代中國民主思想發(fā)展過程則是一開始就從政治制度著手,先提出立憲議會主張,然后鼓吹自由平等與個人解放。因此,近代中國民主運動沒有帶來歐式的自由平等與個人解放。民族資產(chǎn)階級革命領袖孫中山,提倡的也非個人的自由平等。三民主義里面只有民權主義,沒有民主主義。這個不是語意學上的問題。盡管孫中山說民權是基于法國革命的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可是他提倡的是國家自由,反對個人自由,因為,他認為中國人已經(jīng)太自由了,變成了一盤散沙。他主張國家平等,可是他不相信人類有平等,因為自然界就是沒有平等的……孫中山給人民選舉、罷免、創(chuàng)制和復決四個基本政治權,可是人民的主權是由國家行使的?!择T兆基《民國時期中國民主的構想》(1)據(jù)材料,指出中國近代與17、18世紀歐洲相比,民主憲政運動的發(fā)展有何不同。(2)據(jù)材料,分析孫中山不提倡個人自由平等的原因。解析第(1)問,順序、內(nèi)容兩個層面歸納。其有關信息可以從兩段材料中獲取。第(2)問,從材料第二段“可是他提倡的是國家自由,反對個人自由,因為,他認為中國人已經(jīng)太自由了,變成了一盤散沙”說明中國人自由散漫缺乏約束;“他主張國家平等,可是他不相信人類有平等,因為自然界就是沒有平等的……”說明受進化論思想影響。答案(1)不同:(進程)歐洲是思想解放運動推動了憲政民主運動。中國是憲政民主運動推動了思想解放運動。(內(nèi)容)歐洲強調保障個人自由、平等基礎上建立民主憲政。中國則主張先建立民主憲政,再實現(xiàn)個人解放;提倡國家自由,反對個人自由;主張國家平等,國家行使人民主權。(2)原因:中國人自由散漫缺乏約束;進化論思想影響。2.(2023·河北邢臺摸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梁啟超的生平大事記1884年,12歲考中秀才1889年,17歲考中舉人1891年,19歲接受康有為思想學說并走上維新的道路1895年,23歲協(xié)助組織“公車上書”,負責編輯《中外紀聞》1896年,24歲創(chuàng)辦《時務報》,撰寫《變法通議》1898年,26歲參與變法,負責京師大學堂、譯書局事務;政變后流亡海外1902年,30歲創(chuàng)辦《新民叢報》繼續(xù)宣傳改良思想,主張君主立憲制;介紹西方社會政治學說1901~1902年撰寫《中國史敘論》和《新史學》,倡導“史學革命”1913年,41歲出任中華民國司法總長1915年,43歲協(xié)助蔡鍔策劃武力反袁,發(fā)起護國運動1918年,46歲赴歐游學,目睹戰(zhàn)后歐洲,反思西方文明,主張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1919年,47歲參與五四運動,反對中國代表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1922~1929年任職清華大學;病逝(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文明史觀的角度分析說明梁啟超所處的時代背景。(2)結合材料概述梁啟超政治觀念的發(fā)展變化,述評梁啟超的政治生涯。解析第(1)問,分析時代背景一是注意從世界工業(yè)文明發(fā)展的大背景下思考,從政治、經(jīng)濟、思想和社會轉型等角度分析;第(2)問,總的思路是運用分階段的方法展開評價:戊戌變法時期、護國運動時期和五四運動時期,注意述和評的結合,既要看到梁啟超政治觀念和活動的與時俱進,又要分析后期思想滯后的根源。答案(1)西方國家通過工業(yè)革命實現(xiàn)了工業(yè)化,確立了工業(yè)文明的主導地位;伴隨著西方列強的侵略,東西方文明的沖突、交流、融合加強;中國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文明逐漸衰落,逐漸融入到世界工業(yè)文明的潮流中;資本主義制度在多國確立,反封建、求民主的進步思想成為大勢所趨。(注意從世界經(jīng)濟、政治、思想和社會的變化和轉型來考慮)(2)梁啟超的政治觀念與政治實踐由積極倡導君主立憲發(fā)展到以武力手段反對復辟帝制,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時代的發(fā)展要求;五四期間的積極表現(xiàn)更能說明梁啟超是一個愛國者;但固守君主立憲和中國傳統(tǒng)文明,也顯示了他思想滯后的一面。3.(2023·陜西五校聯(lián)考)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梁啟超在1902年4月《與夫子大人書》中,他直截了當對康有為說:欲“喚起民族精神者,勢不得不攻滿洲。日本以討幕為最適宜之主義,中國以討滿為最適宜之主義……滿廷之無望久矣”。梁啟超自美洲考察歸來后,……激烈反對在中國實行民主共和制。他說:“若夫數(shù)百年卵翼于專制政體之人民,既乏自治之習慣,復不識團體之公益,惟知持個人主義以各營其私?!艥M革命,實行民主共和還為時尚早?!薄鲜霾牧暇杂凇稄摹葱麓箨懹斡洝悼戳簡⒊枷氲耐蛔兣c還原》材料二各省諮議員多數(shù)北上,集議如何進行立憲之法……其第三次請愿書中,措詞則甚激昂……系謂政府如再不允所請,則吾輩將倡革命矣。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諭;勒令代表等出京還里。各代表聞此亂命,亦極憤怒,即夕約集報館中,秘議“同人各返本省,向諮議局報告清廷政治絕望,吾輩公決秘謀革命。并即以各諮議局中之同志為革命之干部人員。若日后遇有可以發(fā)難之問題,則各省同志即竭力響應援助起義獨立”?!远∥慕帯读喝喂壬曜V長編》(1)依據(jù)材料一分析梁啟超的思想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并說明變化的原因。(2)依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立憲派在推翻清朝統(tǒng)治中的作用。解析第(1)問中的變化,據(jù)材料一關鍵信息:“勢不得不攻滿洲”、“激烈反對在中國實行民主共和制”,按照“由……到……”的格式歸納答案,注意提取出全部信息;變化原因依據(jù)“若夫數(shù)百年卵翼于專制政體之人民,既乏自治之習慣……排滿革命,實行民主共和還為時尚早”來概括;第(2)問,依據(jù)材料二信息“集議如何進行立憲之法”“第三次請愿”“吾輩公決秘謀革命……竭力響應援助起義獨立”,聯(lián)系所學知識從正反兩個角度進行評價。答案(1)變化:從主張革命到反對革命,由倡導民主共和制到提倡君主立憲。原因:長期專制統(tǒng)治使國民素質低下;缺乏自治能力,缺少公共道德;中國社會現(xiàn)狀下民主共和的時機不成熟。(2)作用:宣傳了資產(chǎn)階級民主制度,推動了民主潮流高漲;領導了立憲運動,為推翻清政府專制統(tǒng)治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政治條件;在宣傳斗爭中具有妥協(xié)性。B組深化提升練1.(2023·河北石家莊教學質量檢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人既然是平等的和獨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財產(chǎn)。國家的主權屬于人民,人民在出讓自己的權利時并沒有將自己所有的權利交給政府,而是保留了一些重要的權利。如果同一批人同時擁有制定和執(zhí)行法律的權力,就會給人們的弱點以極大的誘惑,使他們動輒要攫取權力,借以使他們自己免于服從他們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執(zhí)行法律時,使法律適合于他們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他們就與社會的其余成員有不同的利益,違反了社會和政府的目的?!蹇恕墩摗凡牧隙覀冋J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他們的“造物主”那邊被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所以才在人們中間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當權力,則是經(jīng)被統(tǒng)治者同意的。如果遇有任何一種形式的政府變成損害這些目的,人民就有權利來改變它或廢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這新的政府,必須是建立在這樣的原則的基礎之上,并且是按照這樣的方式來組織它的權力機關,就人民看來那是最能夠促進他們的安全和幸福的?!猍美]《獨立宣言》(1)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材料二中體現(xiàn)的洛克的思想原則。(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與材料一思想的不同之處,并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問,從自然法原則、人民主權和社會契約和分權思想等方面歸納。第(2)問,“不同之處”,可從兩者的思想側重點思考;“原因”可以結合美英兩國革命的歷史背景回答。答案(1)原則:自然法原則(天賦人權、人生而平等)、社會契約、人民主權、有限政府(分權制衡)。(答出其中任意三點即可)(2)不同:洛克強調人的生命權和財產(chǎn)權;《獨立宣言》強調人的生存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原因:洛克的自然法原則適應了英國資產(chǎn)階級和新貴族反對專制、實行民主法治的要求;《獨立宣言》適應了北美人民擺脫殖民統(tǒng)治、爭取民族獨立的要求;《獨立宣言》除受洛克思想的影響,還受法國啟蒙思想的影響較大。2.(2023·遼寧五校協(xié)作體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此次吾黨改組,志在將本黨勢力在中國內(nèi)地各省盡力擴充。向來本黨勢力多在海外,故吾黨在海外有地盤、有同志,而中國內(nèi)地勢力甚為薄弱。所以吾黨歷年在國內(nèi)的奮斗,專用兵力……以兵力奮斗而勝利者,已有三次。但三次之成功,皆不能達革命之目的。是兵力雖成功,而革命仍未成功,因為吾黨尚欠缺力量之故所欠缺者是何種力量?就是人民心力。當時中國人民不贊成革命,多數(shù)人民不為革命而奮斗。革命行動欠缺人民心力,無異無源之水,無根之木。故此次吾黨改組唯一之目的,在乎不單獨倚靠兵力,要倚靠吾黨本身力量,就是人民的心力。材料二吾黨從今以后,要以人民的心力為吾黨力量,要用人民心力奮斗。人民的心力與兵力,二者可以并行不悖。但兩者之間,究竟應以何者為基礎?應以何者為最足靠?自然當以人民的心力做基礎,為最足靠。若單獨倚靠兵力,是不足靠的,因為兵力勝敗無常。吾黨必要先有一種基本力量做基礎,然后兵力有足靠之希望?!虼宋崛擞C實民族主義實為健全之反帝國主義,則當努力于贊助國內(nèi)各種平民階級之組織,以發(fā)揚國民之能力。蓋惟國民黨與民眾深切結合之后,中國民族之真正自由與獨立,始有可望也。——《孫中山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1)材料一中孫中山所說“以兵力奮斗而勝利者,已有三次。但三次之成功,皆不能達革命之目的”。請以第一次為例加以說明。(2)依據(jù)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孫中山如何發(fā)展了自己的思想?對當時中國革命產(chǎn)生了怎樣的歷史影響?解析第(1)問,注意說明類題目的回答,可以結合辛亥革命的過程進行全面分析:三次革命是什么?結果怎樣?第(2)問,第一小問,實際回答孫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義思想,第二小問,主要思考其對政治革命活動的影響。答案(1)第一次:武昌起義,推翻滿清,建設共和。但由于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民主共和名存實亡。(2)提出新三民主義和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的三大政策,明確提出反帝的主張。實現(xiàn)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大革命的發(fā)展,結束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tǒng)治。3.(2023·江西南昌十校聯(lián)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結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動搖的權力。這些權利就是自由、財產(chǎn)、安全和反抗壓迫。整個主權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國民。任何團體、任何個人都不得行使主權所未明白授予的所謂權力。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法國《人權宣言》材料二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qū)別。……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tǒng)、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tǒng)治權?!腥A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使之。……臨時大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由參議院選舉之。臨時大總統(tǒng)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ㄔ阂婪▽徟忻袷略V訟及刑事訴訟?!瓍⒆h院對于臨時大總統(tǒng),認為有謀叛行為時,得以總員五分之四以上出席,出席員四分之三以上可決彈劾之?!吨腥A民國臨時約法》(1)根據(jù)材料一,《人權宣言》反映了啟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張?與其相比,《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還體現(xiàn)了什么原則?(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被稱為近代中國民主政治發(fā)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談談你對此觀點的理解。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注意材料一、二關鍵信息“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整個主權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國民”“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第二小問,依據(jù)材料二分析《中華民臨時約法》除體現(xiàn)了天賦人權、自由平等、主權在民等,此外,還有“臨時大總統(tǒng)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