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近代的對外漢語教學近代從事漢語國際傳播的著名人物
民國時期,中國政府也曾與外國交換過少量留學生,一些知名人士先后從事過對外漢語教學工作。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同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教過的老舍和蕭乾。
老舍先生是著名作家,也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先驅,1924年9月至1929年6月,老舍先生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華語學系任華語講師,教授古文、官話口語、翻譯、歷史文選、道教和佛教文選、作文等課程,一年三學期,每學期上10周課。1926年改稱中國官話和古文講師。
這期間老舍與兩位同事共同為靈格風(Linguaphone)語言中心編寫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套漢語有聲教材《靈格風言語聲片》。教材分上下冊。下冊為漢字課文,由老舍編寫并親自用毛筆抄錄,聲片由老舍錄制?!堆哉Z聲片》在國際上一直沿用到50年代中期,現在還可以從聲片中聽到老舍20多歲時朗讀課文的聲音。這套教材是我國對外漢語教學彌足珍貴的歷史資料。教材特色:教材中的語言風格非老舍莫屬。課文中有“簡直的不能?!?、“你猜怎么著,我一氣把它念完了”、“哼,兩點十分”、“你來晚了,早叫二妹妹拿去了”、“看小說的癮非常的大”等等,不僅僅是北京話,不僅僅是白話,而且是典型的老舍式語言。該教材發(fā)行量甚大,在國外使用多年,以至于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聽到老舍那一口地道的北京話。老舍離開英國后,還在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擔任過半年的華語教員。蕭乾的漢語教學工作
1939年,蕭乾收到倫敦大學的邀請,被聘為東方學院中文系講師。雖然條件較苛刻:年薪(稅前)僅250英鎊,還須自備旅費,且只簽一年的合同,蕭乾還是在朋友的鼓勵和支持下啟程前往,開始了長達七年的講學、深造和戰(zhàn)地記者的多彩生活。當時在倫敦大學,他只需要教一兩個學生的中文課。在任教的同時,蕭乾還積極參加了英國人民為支援中國人民抗戰(zhàn)而進行的各項活動。1941年,一支由40名英國青年組成的救護隊支援前往中國工作,蕭乾用了三個月的時間負責教授他們日常漢語,以及有關中國的各種知識。1942年蕭乾辭去教職,轉入劍橋大學撰寫碩士論文。蕭乾先生的這段經歷為他以后成為世界聞名的記者、卓有成就的翻譯家和作家奠定了基礎。民國時期對外漢語教學的奇葩:
華北協和語言學校(NorthChinaUnionLanguageSchool)該校于1910年由倫敦會傳教士里思初建,其最初目的是為到中國的基督教傳教士提供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化的場所,后漸次擴大到來華的外交和商業(yè)人士。1913年正式成立于北京,校長由基督教北京青年會的外籍人士擔任。到1920年,該校已經擴展成為一個大規(guī)模的語言培訓學校,有20個外國教師和80個中國教師,共250個學生。這時的學生已不僅是傳教士,還有中國政府機構中的外國顧問、商人以及任何想要學習中文的外國人。1925年,該校與著名的教會大學“燕京大學”合并,改名漢語學院,1928年,該校發(fā)展成為“哈佛——燕京中國研究學社”,并作為獨立研究機構在美國麻省正式注冊成立,總部設在哈佛。燕京大學(YanchingUniversity)是20世紀上半葉美英基督教會在北京開辦的一所著名的教會大學。在1952年的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中,燕京大學被撤消。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特別是在20世紀20年代以后,教會大學在中國教育近代化過程中起著某種程度的示范與導向作用。因為它在體制、機構、計劃、課程、方法乃至規(guī)章制度諸多方面,更為直接地引進西方近代教育模式,從而在教育界和社會上產生頗為深刻的影響。燕京大學在1952年被分拆,文、理部分科系并入北京大學、工程科系并入清華大學,中國教會學校的歷史在1952年正式終止。對于燕京大學的傳承問題,現時存在的主流意見分為三種:(1)由于燕京大學的教會精神和立校精神等本質并無其他大學直接繼承,是以認為燕京大學并不具有任何承繼者。(2)接收了燕京大學文、理學系的北京大學和接收了工學系的清華大學兩校在教員和學員上承擔了燕京大學的后繼責任,亦間接吸納了燕京大學的學術思想,因此兩校均為燕京大學的傳承者。(3)因并校而吸納了燕京大學大部份人才并同時搬入燕園的北京大學從人員和設施配套(包括圖書館)上均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燕京大學的角色,因此認為北京大學可以在某程度上稱為燕京大學的傳承者。作為美國機構,燕京大學致力于在西方教育制度下培養(yǎng)中國人,漢語學院則是將中國語言和文明傳授給西方人。燕京大學培養(yǎng)出最出色的外交官、學者、記者、教授,而漢語學院則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漢學家、外交官、軍事要員和中國專家。華北協和語言學校的漢語教育學制
4至5年,每年分春、秋、冬三個學期,夏季放假。課程設置以漢語課為主導,另用英語教授中國文化類課程,包括中國歷史、中國當代國際關系、中國政府制度、中國哲學、中國教育學專著、中國社會狀況和女性讀物等。前兩年大部分時間用于漢語語言基礎知識的掌握,第一個半年,學習聽、說、發(fā)音、詞義,第二個半年學習閱讀、翻譯和交談,第一年結束,學生可以掌握700個漢字,交談基本不會太費力。為了讓學生了解和認識中國社會和歷史文化,學校經常開辦討論會和講座,講座的題目如“中國人的渴望”、“中國過去的偉大藝術”、“中國的社會哲學”、“中國的公共衛(wèi)生”、“中國人對近代教育的態(tài)度之轉變”、“中國鄉(xiāng)村生活”、“中國的政治”、“福音工作”、“中國的語言”、“中國人的宗教”“中國貧窮的原因”等等。學校還專門留出時間讓學生在中國旅行。這樣三至四年的時候,學生就應該掌握3000個漢字,并且可以進行十分流利的會話了。教學方法學校采用當時國際上最先進的以聽說為主的直接法進行教學,在學生的回憶錄中曾提到:
“我們用直接法學習漢語。在開始的幾個星期,我們聽不到一句英語,所有的人坐在一個教室里聽老師慢慢地說漢語,他一邊說,一邊會指著臉上和身體上的器官——鼻子、眼睛、嘴巴、胳膊,或者會介紹人稱代詞——我、他、他們的用法,或者用動作來演示動詞的意思。課后我們有個別的輔導,在一個小房間里,一個老師對一個學生,幫助我們復習已經學過的東西。這些輔導老師一般年紀較大,而且不會說一句英語。對于我這樣此前沒有學過口語和漢字的人來說,我從這一說話練習中獲益良多”。華北協和語言學校在不長的幾十年間培養(yǎng)出了一批杰出的漢學家、外交官、軍事要員和中國專家,對漢語言文化向美國的傳播以及中美關系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著名師生司徒雷登司徒雷登(JohnLeightonStuart,1876-1962),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傳教士、外交官、教育家。1876年6月生于杭州,父母均為美國在華傳教士。1904年開始在中國傳教,曾參加建立杭州育英書院(即后來的之江大學)。1919年起任燕京大學校長、校務長。1946年任美國駐華大使,1949年8月離開中國。1962年9月19日逝于美國華盛頓。
由于毛澤東寫的一篇《別了,司徒雷登》(《FarewellLeightonStuart》)的文章而使他在中國非常有名,但是在他的祖國美國卻是默默無聞。從血統上說,他是一位純粹的美國人。而用司徒雷登自己的話來說,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更多于是一個美國人”,他會講一口純正的杭州話。11歲時到美國弗吉尼亞州上學,在那里曾被人譏笑為不會說英語的怪物。1904年他結婚后攜妻子回到杭州,成了第二代美南長老會傳教士。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開始從事傳教,并開始鉆研漢語。
民國8年(1919年)1月,他被聘請為燕京大學校長,此后,他作為燕大的長期領導人為該校的發(fā)展壯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司徒雷登四處募捐,為燕京大學在北京西郊建造了一所宮殿式的美輪美奐的新校園,不惜出重金延請中外著名學者大任教,提升燕大知名度和學術地位,1927年,燕大與哈佛大學合作組成了著名的哈佛-燕京學社。到1930年,燕大已發(fā)展成為中國學術水平最高的教會大學。
司徒雷登提倡學術自由,要求燕大的學生既中國化,又國際化.
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他因拒絕與日軍合作,被日軍關在集中營,直到日本投降后獲釋。1945年,獲釋后的司徒雷登繼任燕大校長(后為校務長),直到離開中國。中華民國35年(1946年)7月11日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積極支持國民黨政府進行反共內戰(zhàn),當時有人這樣評論:他“既是政客又是學者,既是狡猾的對手又是溫馨的朋友”
1949年4月,解放軍攻占南京,當美帝國主義阻撓中國人民革命勝利的一切努力都已徹底失敗,司徒雷登不得不悄然離開中國返回美國,隨即退休。8月8日,新華社播發(fā)了毛澤東的《別了,司徒雷登》,將他作為美國的象征而極盡諷刺,說他是“美國侵略政策徹底失敗的象征”。這篇文章還被收入了中學語文教材,從此,“司徒雷登”這個名字在中國成了聲名狼藉和失敗的代名詞。2008年,司徒雷登的骨灰回到中國安葬,葬于杭州半山安賢園。至此,他的遺愿終告完成。相對于兩年的外交官生涯,司徒雷登更是一名教育家,他為中國近代教育所做的貢獻將永載史冊。費正清(JohnKingFairbank,1907—1991)費正清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著名歷史學家,美國最負盛名的中國問題觀察家,美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領域的泰斗,“頭號中國通”,哈佛東亞研究中心創(chuàng)始人。他還曾是美國政府雇員、這會活動家、政策顧問。費正清致力于中國問題研究長達50年,從他進入牛津學習直到他1991年去世,他的著作絕大部分都是論述中國問題的。1932年初,23歲費正清來到中國,正值“一.二八”抗戰(zhàn)之際,他在上海第一次親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租界內逃難的民眾、西方列強的特權和中國軍民的不屈抵抗,這一切給了他深深的觸動。到達北京后,他進入華北協和語言學校,攻讀漢語。這一段漢語學習經歷為費正清日后卓越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費正清的研究觸及現代中國的各個方面。他學術生涯的最大成就,就是創(chuàng)立當代中國學。這種“中國學”,就是有別于偏重語言學、文化學、傳統漢學的中國學。它和歐洲傳統漢學的最大區(qū)別在于,特別強調運用多種檔案、多種語言、多種社會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從而導致一種被稱之為“新漢學”的中國學的形成。費正清還為中美關系正?;倪M程做出了不懈努力。在費正清的著述中,有關中美關系以及外交政策方面的研究占很大比重。他的論述影響了整整幾代美國學人和戰(zhàn)后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為中美關系正常化做出了重要貢獻。從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費正清主張美國政府盡早放棄對中國的“遏制和孤立”政策,轉向“遏制而不孤立”政策,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關系正?;?。這些主張凝聚著他多年來對中美關系的深入思考,是符合歷史發(fā)展趨勢的。費正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他的學術經歷在影響和左右美國公眾和政策決策方面起了重大作用。費正清主張歷史學家應致力于影響歷史進程,而不是僅僅理解和解釋歷史,應利用其知識和研究改變現實。費正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河北省中考道德與法治模擬試題(含答案)
- 玻璃回收合同協議書范本
- 豬苗出售零售合同協議
- 電視劇投資合同協議
- 生物試驗檢測合同協議
- 珠寶銷售招聘合同協議
- 瑜伽私教合同協議模板
- 瓷磚店鋪轉讓合同協議
- 電子水果訂購合同協議
- 琴行簽勞務合同協議
- 五年級下冊數學課件 -4.1 用數對確定位置 ︳青島版 (共20張PPT)
- 柏拉圖分析案例
- 巖棉項目申報書_參考模板
- 二襯帶模注漿施工方案
- 施工組織設計方案交底記錄
- 《英語委婉語與忌語》PPT課件.ppt
- ISO9001-14001-2015內部審核檢查表
- 風險和機遇應對措施有效性評審記錄表副本
- 調查問卷設計-課件PPT
- 照金參觀學習心得
- 井下電纜著火應急演練預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