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選修《項羽之死》_第1頁
人教版選修《項羽之死》_第2頁
人教版選修《項羽之死》_第3頁
人教版選修《項羽之死》_第4頁
人教版選修《項羽之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驚沉舟破釜,嘆鴻門赦邦。沙場帶兵可謂有勇有謀,分疆裂土敢稱無愧無悔。英雄有情,那是霸王別姬的無奈;豪杰重義,那是烏江共死的執(zhí)著。戰(zhàn)能破竹,敗肯拱手,生為人杰,死亦鬼雄!項羽之死司馬遷——英雄的完美謝幕

司馬遷是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字子長,夏陽人(今陜西韓城人)。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其父司馬談是漢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的官職)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拜儒學大師董仲舒學、古文家孔安國和玄學家黃生為師。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游,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qū),所到之處考察風俗,采集傳說。不久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后任中書令,繼續(xù)發(fā)憤著書,終于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

《史記》是二十四史之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分為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五種形式。

《史記》代表了古代歷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本紀:世家:列傳:表:書:敘述歷代帝王的歷史敘述貴族王侯的歷史歷代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跡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記載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史記》具有高度嚴謹公正的批判現實的史學精神和悲憫的人文主義精神。

《史記》最為傳記文學的開端,司馬遷尤其擅長對復雜時間和宏大場面的駕馭,對復雜人格進行多為透視,極具傳奇色彩。

《項羽之死》記述項羽一生的最后階段,表現他無可奈何的失敗和悲壯的死亡,是《項羽本紀》中最具悲劇性的一幕。這篇文章圍繞項羽這個悲劇英雄,描寫了三個場面,多角度、多層次地展現他的性格。用四字短語概括出課文共寫了幾個場面烏江自刎東城快戰(zhàn)垓下之圍拒渡贈馬賜頭潰圍、斬將、刈旗被圍飲帳悲歌情節(jié)梳理慷慨悲歌

項王泣數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視情垓下之圍

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

項王瞠目而叱之,赤泉候人馬俱驚,辟易數里。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勇東城快戰(zhàn)拒渡

贈馬

賜頭

義烏江自刎垓下之戰(zhàn),項羽首次嘗到了失敗的滋味,完全陷于被動地位,被漢軍兩面夾擊,死傷慘重,糧草斷絕,在漢軍的重重圍困下只好閉城堅守。這一段重點寫了“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這兩個連續(xù)性的事件。第一段:寫垓下被圍的困境。

“四面楚歌”是張良和陳平有意的設計,讓漢軍夜晚唱楚地的歌謠,以瓦解楚軍的士氣。項羽聽到楚歌之聲,“大驚”,他顯然受到震動,在感嘆楚人何其多的時候,他已經預感到了敗亡的結局。于是,項羽帳中夜飲,“慷慨悲歌”,慨嘆自己時運不利,戀戀不舍地和名騅、虞姬訣別,充滿了悲涼和無奈的情緒。這位蓋世英雄歌罷淚水漣漣,以至于左右的人都不忍心目睹這樣的場面?!佰蛳轮畤笨坍嫵鲰椨鸲喑钌聘械男愿裉攸c。霸王別姬虞姬彈劍哀和: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遂伏劍自刎,留下了“霸王別姬”的千古絕唱。

通過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刻畫項羽的形象。首先正面描寫項羽的悲歌和淚水。項羽是一個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預料到失敗命運的時刻,唱出了悲壯哀婉的《垓下歌》,慨嘆時運不濟,訣別名騅美女,為項羽這個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男兒有淚不輕彈,這里還寫到項羽“泣數行下”,渲染出一個末路英雄的悲涼。然后還寫到了“左右”的表現,從側面襯托當時的氣氛。寫盡了霸王的悲慘處境。第二段和第三段寫東城快戰(zhàn)。第二段寫項羽從垓下突圍成功到再次被困東城的過程。這一段的前半部分寫項羽的逃亡過程。項羽帶領八百壯士夜間突圍成功,出了垓下,一路逃亡,過了淮河之后只剩下一百多人,在陰陵受農夫欺騙誤入沼澤,結果被漢軍追上。項羽又帶兵逃到東城縣,此時只剩下二十八人,而追兵數千。這部分描寫簡明扼要,把逃亡路線和軍事力量的變化交代得清清楚楚,戰(zhàn)爭的形勢和項羽的處境一目了然。這一段的后半部分寫項羽在此絕境中說的一番話。項羽認為:“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表椨鹪谲娛律嫌蓛?yōu)勢變?yōu)榱觿?,滅亡就在面前,他仍舊沒有客觀地分析自己用兵的過失,而一味歸咎于天命,這表現了項羽的極端自負。戰(zhàn)爭的成敗并不單純取決于主將作戰(zhàn)是否勇武,還需要知人善任、深謀遠慮、處事果斷,項羽一味強調自己先前的戰(zhàn)功,反映了他的寡謀。項羽又言“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明知必死,項羽沒有退縮,愿意拼死決戰(zhàn),這反映了他勇武豪爽的大丈夫氣概;同時,他這樣做僅僅是想再次證明自己的作戰(zhàn)本領,又暴露出他的“匹夫之勇”。第三段寫項羽的東城潰圍之戰(zhàn)。這一段共寫了項羽的三次行動:第一次行動在突圍中斬了一員漢將;第二次行動嚇跑了追上來的漢軍騎兵將領赤泉侯;第三次行動再次突圍,并斬了漢軍都尉,殺了數十百人。

這三次行動都從不同的角度刻畫了項王的威風勇猛。第一次通過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來渲染項羽勢不可擋的氣勢。第二次行動中,“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項羽懾人魂魄的虎虎聲威躍然紙上。第三次行動中,項羽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而楚軍僅僅損失了兩人而已,通過這一對比再次渲染項王的勇猛無敵。在身當絕境的情況下,項羽每戰(zhàn)都能給敵軍以有效的打擊,絲毫沒有兵敗的萎靡和絕望,確實表現了他的驍勇善戰(zhàn)。他充滿自豪地問屬下戰(zhàn)果何如,這一問再次表現了他的自負。這一段寫了兩個場面。第一個場面是烏江拒渡、贈馬亭長。第二個場面是賜頭故人、自刎而死。第四段寫項羽自刎烏江。項羽曾經想過東渡烏江,但是真正來到烏江岸邊,看到攏船等待的亭長,他又否定了自己的決定。亭長勸項羽趕快登船,來日尚可東山再起,項羽說:“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這番話發(fā)自肺腑,表現了項羽知恥重義的性格,賜馬給亭長又表現了他心地仁善。第一個場面是烏江拒渡、贈馬亭長。項羽進行了最后短兵相接地搏殺之后身受重傷,此時看到了背楚投漢的故人呂馬童,于是贈頭給他,自刎而死,這個情節(jié)再次表現了項羽視死如歸的豪俠性格。第二個場面是賜頭故人、自刎而死。本文刻畫出了項羽的“精神氣血”:有訣別美人名騅的血性柔腸,有感天怨時的自負自嘆,有拼死決戰(zhàn)的勇猛剛強,有烏江拒渡的知恥重義,有贈馬賜頭的豪俠意氣。此文刻畫出了很多生動傳神的細節(jié),項羽訣別美人名騅時的淚水,陷入絕境的宣言,東城突圍的聲威,烏江拒渡的笑談,自刎之前的回顧,都令人難以忘懷。整篇文字讀來蕩氣回腸,令人不免對這段傳奇的歷史感慨萬千,對項羽這個悲劇英雄悲之嘆之,愛之憐之。劉邦對項羽的評價

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房(即張良)。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選自《史記.高祖本紀》

韓信對項羽的評價

“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xū),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然而“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于威強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弊ⅲ孩賴I嘔:和悅的樣子②印刓敝:把印信捏在手中,棱角都被摸圓了。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執(zhí)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史記·項羽本紀》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

太史公說:我聽周生說舜的眼睛可能是兩個瞳人兒。又聽說項羽也是兩個瞳人兒。項羽難道是舜的后代嗎?不然他的發(fā)跡怎么那么突然??!秦朝搞糟了它的政令,陳涉首先發(fā)難,各路豪杰蜂擁而起,你爭我奪,數也數不清。然而項羽并非有些許權柄可以憑藉,他趁秦末大亂之勢興起于民間,只三年的時間,就率領原戰(zhàn)國時的齊、趙、韓、魏、燕五國諸侯滅掉了秦朝,劃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項羽發(fā)出,自號為“霸王”,他的勢位雖然沒能保持長久,但近古以來象這樣的人還不曾有過。至于項羽舍棄關中之地,思念楚國建都彭城,放逐義帝,自立為王,而又埋怨諸侯背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難了。他自夸戰(zhàn)功,竭力施展個人的聰明,卻不肯師法古人,認為霸王的功業(yè),要靠武力征伐諸侯治理天下,結果五年之間終于丟了國家,身死東城,仍不覺悟,也不自責,實在是太錯誤了。而他竟然拿“上天要滅亡我,不是用兵的過錯”這句話來自我解脫,難道不荒謬嗎?)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

誰都不難看出,項羽死得壯烈,死得英雄,死得氣勢磅礴,驚天地,泣鬼神,就連烏江之水也要為之嗚咽,為之洪波涌起,濁浪翻騰。顯然,項羽的死是高貴的。無論他是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無與倫比的人格魅力和審美價值。

然而項羽死得也很慘。就在王翳一把搶得項羽頭顱的同時,其他漢軍將士也一擁而上,爭相縱馬踐踏,爭奪項王的尸體,以至于互相殘殺,死數十人。最后,王翳得一首,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各得一體。他們分攤了劉邦封賞的那塊土地,每個人都當了個小小的什么官。而我們的英雄,曾經讓這些人聞風喪膽、不敢仰視的英雄,卻在他們卑劣的爭奪下竟不得全尸而終。易中天的評價

項羽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是一位破釜沉舟永往直前的滅秦功臣,是一位光明磊落具有巨大人格魅力的千古義士,是一位面臨烏江絕境毅然自刎而絕不肯茍且偷生的壯士,是一位被中國老百姓兩千年來不以成敗評價的歷史人物,也是一位襟懷坦蕩失敗得令人扼腕嘆息的本色英雄,更是一位中國藝術史上不朽的藝術典型。王立群的評價悲劇性格決定悲劇命運一種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種智慧都更有力量。

——英狄更斯有什么樣的性格,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性格決定命運。項羽的悲劇性格:

1.霸王別姬過于兒女情長

2.東城快戰(zhàn)逞匹夫之勇原因:少時個人修養(yǎng)的缺失

田父指路殘忍暴戾,不得人心

3.烏江自刎沽名釣譽

4.劉邦對項羽的評價不善用人

5.韓信對項羽的評價婦人之仁、不得人心…

…他會成功嗎…

…?再給項羽一個舞臺名人大家都在思考。題烏江亭

杜牧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杜牧認為:男兒應當能屈能伸,卷土重來。烏江亭

王安石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

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

肯與君王卷土來?王安石認為:軍民離心,敗勢難回。烏江

胡曾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胡曾認為:項羽面對一敗涂地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