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化北屯鄉(xiāng)中學2022年度高三歷史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有人評價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中國改革開放,依然遵循著百余年前洋務運動的“中體西用”路徑,這種評價A.肯定傳統(tǒng)文化本位主義B.肯定洋務運動制度變革示范意義C.是評價歷史的基本方法D.忽略了先進制度對推進變革的作用參考答案:D【詳解】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中國改革開放,注重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資金和管理經驗,但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是先進的社會制度,具有巨大的優(yōu)越性、是推動我國社會變革和進步的基礎,我國不需要學習西方的社會制度;而洋務運動時,我國的政治制度和科學技術都落后,“中體西用”路徑不能使中國富強。材料評價沒有認識到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中國改革開放與洋務運動的本質區(qū)別,忽略了先進制度對推進變革的作用,故D項正確。中國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不是肯定傳統(tǒng)文化的本位主義,排除A。洋務運動并未涉及制度變革,排除B。材料評價缺乏實事求是的分析,不是評價歷史的基本方法,排除C。2.在解釋周取代商的合法性時,周初統(tǒng)治者提出了“皇天無親,惟德是輔”,主張“以德配天”,春秋戰(zhàn)國時思想家則明確提出了“為政以德”、“仁政”等政治觀念。這體現(xiàn)了A.儒家義理植根于商周文化B.儒家力圖適應政治需要C.政治思想文化的人本精神D.時代發(fā)展影響治國理念參考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以德配天”、“為政以德”可知強調了德行重要性,體現(xiàn)的是一種人本精神,C選項符合題意。材料不能得出儒家思想根源于商周文化,A選項排除。儒家力圖適應政治需要的說法與材料無關,材料強調的是人本精神,B選項排除。戰(zhàn)國時期儒家思想不屬于受到統(tǒng)治者重視的治國理念,D選項排除。3.蔡和森在《中國共產黨史的發(fā)展》中寫到,“五四運動時,整個說來,國民黨是站在群眾運動之外的。北京、上海的學生雖派代表找過國民黨,他的領導人竟以無力參加拒絕”。這表明A.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革命客觀發(fā)展的要求B.五四運動為共產黨的成立創(chuàng)造了組織條件C.國民黨組織渙散急需改組D.國共合作被提到議事日程參考答案:A【詳解】從題干中國民黨對待學生運動持拒絕的態(tài)度中可以看出,作為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代表,學生運動危害到了他們的自身利益,說明此時中國革命需要一個新型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來領導,故答案為A項。中共誕生的組織條件是陳獨秀李大釗的建黨活動而非五四運動,排除B項;國民黨對待學生運動拒絕的態(tài)度無法體現(xiàn)出國民黨組織渙散急需改組,排除C項;1923年,中共三大通過了國共合作的決定,國共合作被提到議事日程,排除D項。4.下圖時間軸所列事件,解讀錯誤的是A.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的趨勢
B.殖民擴張推動歷史發(fā)展的進程C.世界經濟由無序走向有序的趨勢
D.近代化推動全球化的進程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根據題干材料關鍵信息“時間軸所列事件”可知,本題實際上考查學關于全球史觀的知識。殖民擴張推動歷史發(fā)展的進程首先給殖民地到來災難,然后才是客觀推動世界近代史的進程。故B表述不當。其他說法無誤。故本題正確答案選B。5.雍正時山西巡撫上奏:“子孫之俊秀者,多入貿易一途;其次者猶肯力農;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讀書應試,以故士風卑靡”。這反映了A.君主專制加強弱化做官愿望B.市民階層壯大瓦解傳統(tǒng)倫理C.商幫規(guī)模擴大忽視道德教育D.經濟發(fā)展沖擊傳統(tǒng)思想觀念參考答案:D6.文化藝術是一定時期社會存在的反映,下列時代風貌與文化藝術特色對應關系不正確的一組是()A.魏晉時期社會動蕩——道教、佛教相繼興盛發(fā)展B.隋唐時期盛世氣象——杜甫詩歌體現(xiàn)憂國思家情C.宋代社會生活豐富——反映民生活的話本流行D.明代商品經濟發(fā)展——小說逐漸發(fā)展為文學主流參考答案:B考點:本題旨在考查古代中國的文學成就魏晉時期,由于社會動蕩,各種宗教思想繁雜出現(xiàn),故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杜甫的詩歌反映的是晚唐時期歷史,故B項錯誤,符合題意;宋代由于商品經濟發(fā)展,市民階層出現(xiàn),反映市民文學出現(xiàn),故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明清時期,由于商品經濟發(fā)展,小說逐漸發(fā)展為文學主流,故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7.“(20世紀)80年代,人類刮起了一場巨大的求變之風……80年代成為當代史的分界線。民主精神恢復了自信,開始廣泛傳播?!保ūA_·約翰遜在《現(xiàn)代:從1919到2000年的世界》)這場“求變之風”最終(
)A.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進程
B.壯大了國際社會主義力量C.實現(xiàn)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統(tǒng)一
D.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參考答案:D8.馬英九當選臺灣地區(qū)領導人以來,兩岸關系發(fā)生了重大、積極的變化,在一年之內陳江三次會談簽署了9項協(xié)議。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游,從當初的每天數百人,激增至現(xiàn)在的每天三四千人,促進臺灣經濟的回復與發(fā)展,受到臺灣絕大多數人民的歡迎與支持。這表明:
①兩岸交流合作符合歷史發(fā)展的趨勢與潮流②“一個中國”原則符合兩岸中國人民的最高利益③“臺獨”缺乏歷史依據和現(xiàn)實基礎④兩岸人民期待經濟交流、文化交往。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參考答案:B9.1402年6月,燕王朱棣即位之后,為了解決中央政權體制中強化君主集權與行政效能下降之間的矛盾,開始采取一種漸進的過渡形式,以修正其父所確立的中央輔政體制。他“特簡解縉、胡廣、楊榮等直文淵閣,參預機務”。這表明A.明成祖欲恢復宰相制度 B.內閣大臣已擁有行政大權C.內閣大臣由皇帝直接任命 D.內閣出現(xiàn)是歷史發(fā)展的偶然參考答案:C廢除宰相是由太祖皇帝所定,且加強了君權,不可能恢復,故A項錯誤;B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材料只說閣臣參與機務,并未提到其擁有行政權;從材料中的“他‘特簡解縉……’”可知C項正確;宰相制度被廢除后,皇帝的事務加重,“行政效能下降”,找一個能幫助皇帝處理事務的機構成為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所以D項表述不正確。10.羈縻政策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秦滅巴之后,“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為蠻夷君長,世尚秦女,其巴氏爵比不更?!碧聘咦鏁r正式確立“懷柔遠人,義在羈縻”的民族政策,宋朝進一步籠絡少數民族首領,對“其有力者,還更賜以疆土”。羈縻政策的實施A.有利于擴大中華民族的統(tǒng)治區(qū)域B.形成了中央對地方的直接有效管轄C.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團結和穩(wěn)定D.激化了邊遠少數民族與中央的矛盾參考答案:C【詳解】羈縻政策指對境內少數民族采用封王、賜爵、經濟扶助、聯(lián)親等手段使其歸附的政治手段,根據“唐高祖時正式確立‘懷柔遠人,義在羈縻’的民族政策,宋朝進一步籠絡少數民族首領”可知,羈縻政策有利于團結少數民族,有利于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團結和穩(wěn)定,故C正確,D錯誤;羈縻政策指對境內少數民族采用的政策,和擴大統(tǒng)治區(qū)域無關,排除A;羈縻政策指對境內少數民族采用的民族政策,并非中央對地方的關系,排除B。11.表1是摘錄于一部人物傳記的目錄(部分)。根據所學判斷,表中空白處應該是表1目錄第三章南昌起義的參謀長第六章長征第七章到敵人后方去第十三章
第十六章決戰(zhàn)淮海A.北伐先遣戰(zhàn)江南
B.三次反“圍剿”C.千里躍進大別山
D.揮師過大江參考答案:C12.“今中國雖與歐洲各國立約通商,開埠互市,然只見彼幫商船源源而來。今日開海上某埠頭,明日開內地某口岸。一國爭,諸國蟻附;一國至,諸國蜂從。濱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縱橫?!边@一現(xiàn)象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資本主義列強加強對中國的侵略
B.中國對外貿易繁榮C.大量洋貨涌入中國
D.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參考答案:D13.1966年7月1日,法國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一體化軍事機構。10月,法國退出了北約軍事委員會。北約總部從此由巴黎遷至比利時的布魯塞爾。這表明A.美國在西方的領導地位受到挑戰(zhàn)B.西歐國家之間的政治合作加強C.西歐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加強
D.西方國家內部開始從盟友轉化為對手參考答案:A14.《紅樓夢》中的賈政是皇帝的岳父和朝臣,而在榮國府內遇有重大事務則由其長兄賈赦決斷,這說明A.家國一體觀念淡化B.進步思想影響廣泛C.君主專制一度削弱D.家庭倫理觀念至上參考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而在榮國府內遇有重大事務則由其長兄賈赦決斷”反映出在家庭里注重長幼有序,家庭倫理觀念至上,答案為D;材料無法體現(xiàn)家國一體觀念,A錯誤;材料沒有體現(xiàn)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B錯誤;君主專制從秦朝建立后一直呈現(xiàn)加強趨勢,C錯誤;15.乾隆時期,南洋一帶經常發(fā)生涉及華人的事端,如荷蘭殖民者在南洋的爪哇制造的“紅溪慘案”,引起了清朝政府的反感;外國人聚集的地方如(澳門)也經常有洋人犯案,使一向厭惡司法糾紛的清政府不勝其煩。于是,1757年乾隆南巡回京后,實行“一口通商”政策。這表明乾隆實行“一口通商”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統(tǒng)治者法律意識欠缺
B.防止清統(tǒng)治出現(xiàn)危機
C.對西人制造事端恐懼
D.應付中外的不滿情緒
參考答案:B16.有個家境貧窮的讀書人賈六,寒窗苦讀十年,被當地郡的中正發(fā)現(xiàn),但由于出身較低,被評為“中下品”,推薦到西北懷遠縣作縣令。該事件應該發(fā)生于A.漢朝
B.魏晉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參考答案:B17.歐共體從1967年成立之初的6個成員國,發(fā)展到1986年的12個成員國,2004年5月1日,歐盟發(fā)展到25個成員國。20世紀60年代以來,歐洲迅速走向一體化的原因有(
)①地域上接近
②民族文化傳統(tǒng)接近
③內部經濟聯(lián)系密切
④聯(lián)合自強,應對超級大國威脅。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④參考答案:C18.《明太祖高皇帝實錄》載,南雄商人以貨入京,至長淮關,吏留而稅之,既閱月而貨不售。商人訟于官,刑部議吏罪當紀過。上曰:“商人遠涉江湖,且納課于官。遲留月日而使其貨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償商人。材料主要反映了()A.朝廷保護商人正常商業(yè)活動
B.商人社會地位得到大幅提高C.明代通過減稅政策發(fā)展商業(yè)
D.政府逐漸放棄重農抑商政策參考答案:材料中商人的貨物被地方官員扣留作為繳納的商稅,致使其貨物滯留而滯銷,商人將官員告官,明太祖最終認為這是地方官員的過失,杖責官員,把官吏的俸祿追加償還給商人,反映了朝廷保護商人正常的商業(yè)活動,故A項正確;從材料中并不能得出商人社會地位得到大幅提高的結論,故B項錯誤;材料也沒有反映明代通過減稅政策發(fā)展商業(yè)的信息,故C項錯誤;統(tǒng)治者出于維護統(tǒng)治的需要,在一定時期內重視商業(yè)的發(fā)展,但并不是逐漸放棄重農抑商政策而是始終堅持重農抑商的政策,故D項錯誤。A19.20世紀初學術界、教育界論及“三大發(fā)明”或“四大發(fā)明”的只是少數學者。而到了20世紀30年代“三大發(fā)明”頻繁出現(xiàn)并逐漸成為教科書撰寫中必須選擇的項目,“四大發(fā)明”的說法也已經產生。上述變化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科學事業(yè)取得重大成就B.振興提升民族信心的需要C.對傳統(tǒng)科技認識的逐漸加深D.政府加強思想控制的要求參考答案:B【詳解】由材料看出,到20世紀30年代“三大發(fā)明”或“四大發(fā)明”的說法逐漸推廣和發(fā)展擴大,結合所學,20世紀30年代隨著日本侵華形勢的加劇,中國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中國人的民族意識不斷增強,“三大發(fā)明”或“四大發(fā)明”的說法逐漸推廣是提升民族信心的需要,B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我國古代的科技發(fā)明,A材料無法體現(xiàn),排除;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與政府加強思想控制無關,排除D。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聯(lián)系20世紀30年代的民族危機加深的背景分析,“三大發(fā)明”或“四大發(fā)明”的說法逐漸推廣是增加民族自信心的需要。20.1960年3月,法國總統(tǒng)戴高樂邀請赫魯曉夫訪問法國,會談時提出著名的“緩和、諒解、合作”三部曲政策和“從大西洋到烏拉爾”的歐洲建設構想。1966年,戴高樂訪問蘇聯(lián),同蘇聯(lián)簽訂了貿易文化協(xié)定以及空間探索和技術合作協(xié)定。法國的舉動A.沖擊了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B.加快了歐洲的一體化進程C.表明法國和關國盟友關系破裂D.推動多極化格局本形成參考答案:A【詳解】材料反映了法國試圖擺脫美國的影響,提高自己的世界政治地位,這是多極化趨勢的表現(xiàn),因此A項正確,歐共體成立于1967年,加速歐洲一體化顯然不符合材料主旨,B錯誤。C項的“破裂”不符合事實,排除。多極化是一種趨勢,并沒有形成,D錯誤。21.康有為通過重塑孔子形象、高懸大同理想,并用西方政治倫理學說詮釋儒家經典,將儒家思想與西方文化對接和調融、重塑和創(chuàng)造,是儒家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這一行為的重要影響是A.重新樹立孔子的思想權威B.減少近代化過程中文化認同危機C.使晚清保守思想大行其道D.不利于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社會轉型參考答案:康有為用“西方政治倫理學說詮釋儒家經典,將儒家思想與西方文化對接和調融、重塑和創(chuàng)造”,化解了傳統(tǒng)與近代之間的緊張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近代化過程中的文化認同危機,故B項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西學注入儒學中,實現(xiàn)儒學的現(xiàn)代轉型,故A、D兩項錯誤;C項與材料主旨無關。B22.19世紀七八十年代,總理衙門大臣文祥、兩廣總督張樹聲都在奏議中言及過西方政體。前者說:“中國天洋分嚴,外國上議院、下議院之設,勢有難行,而義可采取?!焙笳哒f:“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就令鐵艦成行,鐵路四達,果足恃歟?”這反映出當時A.部分官員實現(xiàn)了從洋務派到維新派的轉變B.對西學的探索由格致之學而進入哲理學說C.“中體西用”的內在矛盾推動了觀念嬗變D.洋務派堅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廣泛批判參考答案:C材料體現(xiàn)出對待西方政治體制學習中,洋務派持有不同的觀點,這種辯論也促進了傳統(tǒng)觀念的嬗變,故C項正確;材料顯示的都是洋務派的主張,故A項錯誤;前者不是格致之學,而是政治體制,故B項錯誤;材料只是顯示洋務派內部的爭論,不代表廣泛性,故D項錯誤。23.讀劉大年1960年著的《中國史稿》第四冊(近代)統(tǒng)計數據,該書(
)
共計政治、軍事經濟思想文化邊疆少數民族頁數240165352416比例(%)10068.714.6106.7A.記載了中國社會各領域走向近代化的相關史實B.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政治民主化的發(fā)展歷程C.反映了各少數民族全面走向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歷程D.內容會涉及到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參考答案:A24.漢代統(tǒng)治者在選擇政治指導思想的過程中,把忠孝之道奉為至德要道,用于規(guī)范人們的觀念和制約人們行為選擇的政治倫理準則,對于漢代統(tǒng)治者來說,忠孝之道是維護漢代家天下的“大經大法”,具有其他“治道”所沒有的特殊功效。漢代以忠孝治天下A.推動了儒學的政治化進程B.帶動了民間積極向學的風氣C.遏制了思想界的活躍局面D.是對先秦民本思想的實踐參考答案:A材料“忠孝之道是維護漢代家天下的大經大法”反映了儒家的忠孝思想為漢代統(tǒng)治者服務的特點,這推動了儒學的政治化進程,故A正確;漢代以忠孝治天下的主要目的是鞏固統(tǒng)治,而不是倡導民間積極向學的風氣,故B錯誤;以忠孝治天下,并不是排斥其它思想學說,故C錯誤;先秦民本思想與忠孝思想沒有直接聯(lián)系,故D錯誤。故選A。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材料關鍵信息“忠孝之道是維護漢代家天下的大經大法”,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以忠孝治天下的主要目的是鞏固統(tǒng)治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題意的選項,得出正確答案。25.“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于2016年8月16日成功升空,表明中國在空間通信技術方面已經領跑世界。中國跨入太空時代始于A.“東方紅一號”成功升空
B.第一顆實驗通信衛(wèi)星的上天C.中國掌握衛(wèi)星回收技術
D.“神舟”系列飛船的成功發(fā)射參考答案:答案:A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是于1970年4月24日發(fā)射,這一事件標志著中國跨入太空時代,故A項正確;BCD項都晚于A項。所以答案選A。26.西方近代的民權思想,經過長時間的發(fā)展。人民權利最先獲得保障的國家應該是(
)A.美國
B.英國
C.法國
D.俄國參考答案:B27.十一屆三中全會全國農村和城市改革的共同點有(
)①改革單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②分配上克服平均主義③都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
④其關鍵是改變所有制形式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參考答案:B28.為了實現(xiàn)思想覺醒的目標,國民政府于1934年發(fā)起了新生活運動。這場運動強調培養(yǎng)衛(wèi)生習慣、雷厲風行、信守諾言、禮貌待人和禮義廉恥這四種傳統(tǒng)的價值觀。學者和官員被督促去研讀十九世紀政治家曾國藩的著述,培養(yǎng)精忠報國的精神。這反映了A.國民政府意識到了人民力量的強大B.國民政府為應對日本入侵積極準備C.國民政府得到全國民眾的廣泛支持D.運動的開展有助于民眾素質的提升參考答案:D【詳解】“強調培養(yǎng)衛(wèi)生習慣、雷厲風行、信守諾言、禮貌待人和禮義廉恥這四種傳統(tǒng)的價值觀”都是從生活習慣和文明舉止等角度對國民的規(guī)定,顯然有利于民眾素質的提升,故D項正確;新生活運動屬于民眾素質的培養(yǎng),不能說明國民政府意識到人民力量的強大,故A項錯誤;此項措施與應對日本侵華沒有直接關系,故B項錯誤;材料看不出國民政府得到全國民眾的廣泛支持的信息,故C項錯誤。29.曹雪芹的《紅樓夢》和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是中俄兩國文學史上的兩座豐碑。這兩部巨著的共同意義是A.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的要求
B.批判和揭露了社會矛盾C.開創(chuàng)了新的文學流派
D.宣傳了人文主義思想參考答案:B30.有觀點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實質上是一種比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聯(lián)盟的貴族去統(tǒng)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這一現(xiàn)點可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擴大西周的統(tǒng)治范圍 B.推動了行政管理模式的進步C.加強血緣親族之間的凝聚力 D.淡化了世系血緣貴族的統(tǒng)治參考答案:A本題考查了分封制。根據“比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可知并沒有推動行政管理模式的進步,也不利于加強血緣親族之間的凝聚力,故排除B、C;題干沒有體現(xiàn)淡化世系血緣貴族的內容,故排除D;根據題干和所學內容可知,西周分封制的這種管理方式有利于擴大西周的統(tǒng)治范圍,故選A。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15分)【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朕深鑒于世界大勢及帝國之現(xiàn)狀,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時局,茲告爾等臣民,朕已飭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愿接受其聯(lián)合公告。蓋謀求帝國臣民之康寧,同事萬邦共榮之樂……亦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國所以向美英兩國宣戰(zhàn),實亦為希求帝國之自存與東亞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國主權,侵犯其領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戰(zhàn)以來……戰(zhàn)局并未好轉,世界大勢亦不利于我。加之敵方最近使用殘酷之炸彈,頻殺無辜,慘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繼續(xù)交戰(zhàn),則不僅導致我民族之滅亡,并將破壞人類之文明。如此,則朕將何以保全億兆之赤子,陳謝于皇祖皇宗之神靈,此朕所以飭令帝國政府接受聯(lián)合公告者也。一一《日本天皇停戰(zhàn)詔書》(l)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二戰(zhàn)日本戰(zhàn)敗的原因。(6分)(2)指出詔書中為戰(zhàn)爭辯解的內容并對這一內容進行評價。(9分)參考答案:(1)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聯(lián)盟團結一致,特別是蘇軍出兵遠東,美國投擲原子彈;中國軍民英勇抵抗。(6分)(如從日本自身問題回答亦可得分)(2)辯解:戰(zhàn)爭的目的是為自己的生存和東亞的安定;停戰(zhàn)的理由是為了保全日本人民的生命安全。(4分)評價:說明他們對戰(zhàn)爭的認識具有雙重性,對戰(zhàn)爭給被侵略國與日本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認識不足。(5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試題解析】(1)結合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進程中日本投降的內部和外部因素等史實進行會分析即可。(2)第一小問辯解,從材料“帝國所以向美英兩國宣戰(zhàn),實亦為希求帝國之自存與東亞之安定而出此”“加之敵方最近使用殘酷之炸彈,頻殺無辜,慘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繼續(xù)交戰(zhàn),則不僅導致我民族之滅亡,并將破壞人類之文明。如此,則朕將何以保全億兆之赤子”,可知詔書中為戰(zhàn)爭辯解的內容是戰(zhàn)爭的目的是為自己的生存和東亞的安定,停戰(zhàn)的理由是為了保全日本人民的生命安全;第二小問評價,從日本對于戰(zhàn)爭性質及戰(zhàn)爭對于被侵略國和自己國家人民的危害等方面的認識進行評價。
3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伺題。
材料一:與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處于同時期的古希臘學者德謨斯提尼指出,不管城邦大小,人們的整個生活都是由人的本性和法律統(tǒng)治的。人的本性是沒有秩序因人而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汽車制造車身雙層鋼板工藝
- 幼兒園午睡安全事故培訓
- 農莊規(guī)劃合同標準文本
- 云梯配件采購合同標準文本
- 倉庫出租安全合同標準文本
- 企業(yè)試用期合同標準文本
- 代建合同范例
- 共還合同標準文本
- 公司勞務輸送合同標準文本
- 人事工作合同范例
- 山東省日照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英語試題2
- 基于社區(qū)的慢性病預防策略研究
- 2025家庭教育指導師試題庫及答案
- 2025年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西北調查規(guī)劃設計院招聘高校畢業(yè)生2人歷年自考難、易點模擬試卷(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高中化學 硝酸-課件 學習資料
- 動態(tài)成本控制在工程造價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 2025安徽國控投資有限公司社會招聘12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新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課件 歡樂購物街 活動3 小講堂
- 飼料酶制劑效果評估-洞察分析
- 提高護理文書書寫規(guī)范率品管圈
- 老年便秘個案護理查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