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會考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_第1頁
山東會考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_第2頁
山東會考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_第3頁
山東會考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_第4頁
山東會考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宇宙的基本天體恒星和星云,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陽天體—月球行星—金星夜空中一閃一閃的是恒星2、地球所處天體系統(tǒng):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3、太陽系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4、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分類5、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外因:太陽光照穩(wěn)定,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內因:日地距離適中-適宜的溫度;公轉自轉周期適中;質量體積適中;6、航天器發(fā)射基地的區(qū)位條件:①緯度位置②氣候③地形④交通⑤安全因素7、哈雷彗星回歸周期76年8、太陽主要成分氫和氦,能量來源核聚變。以太陽輻射的形式放出能量,太陽輻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見光部分。9、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1)緯度:緯度位置低,太陽高度角大,太陽輻射強。

(2)天氣:天氣晴朗,陰天少,光照時間長,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的少,太陽輻射強。

(3)地勢:地勢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的少,太陽輻射強。

(4)大氣透明度:大氣透明度好,塵埃少、雜質少,太陽輻射強。我國太陽輻射最多的地區(qū)——青藏高原,最少的地區(qū)——四川盆地。10、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⑴提供光熱資源;⑵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⑶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以后積累下來的太陽能;11、太陽活動影響地球1.太陽大氣由里到外分層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光球黑子,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色球耀斑,是太陽活動最激烈的顯示日冕太陽風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⑴影響氣候,地球上水旱災害、地震等自然災害的發(fā)生與太陽活動有關。⑵耀斑放出電磁波,造成無線電短波通訊中斷;⑶擾動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xiàn)象;⑷兩極地區(qū)產生極光;12、地球自轉①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和速度自轉基本要素基本內容特征方向自西向東繞地軸轉從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順時針周期恒星日即23小時56分4秒,真正的自轉周期速度線速度1670cosа千米/時由赤道向兩極遞減,南北兩極點為零角速度150/小時除南北極點為零外,都一樣13、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①晝夜更替現(xiàn)象晝夜現(xiàn)象產生原因:地球是一個既不發(fā)光也不透明的球體。晝夜更替原因:地球自轉晝夜更替周期:24小時晨昏線判斷:沿著自轉方向,由白晝進入黑夜為昏線,黑夜進入白晝?yōu)槌烤€。②水平運動的物體的偏轉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左右手定則判斷。通常應用于河流泥沙沉積,沙洲形成,淘金,炮彈發(fā)射彈道路線,近地面風向的判斷。③地方時與區(qū)時的區(qū)別及相關時間計算因經度不同而產生的不同時刻叫地方時,經度相同,地方時相同。地方時是東邊地點時刻比西邊地點時刻要早,表現(xiàn)為時間值要大。經度相差15°,時間相差1小時。所求地方時=已知地方時±經度差×4分鐘計算時具體可分為四個步驟:一定時、二定向、三定差、四定時為了方便生活和生產,國際上規(guī)定全球共劃分24個時區(qū),每個時區(qū)占150經度,以該時區(qū)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整個時區(qū)的統(tǒng)一時間,叫做區(qū)時,又叫標準時。相鄰兩個時區(qū)的區(qū)時差一個小時。中國統(tǒng)一用東八區(qū)的區(qū)時(即東經1200的地方時),稱為北京時間。時區(qū)號=經度÷15°余數(shù)>7.5°+1余數(shù)<7.5°舍去區(qū)時=中央經線地方時中央經線=時區(qū)號×15°所求區(qū)時=已知區(qū)時±時區(qū)差步驟:①定時區(qū),②定區(qū)時,③定向,④定差,⑤定值自然的日期變更線:0點所在經線由西向東跨越日界線,日期要減一3日界線與日期變更國際日期變更線:由東向西跨越日界線,日期要加一14、地球公轉方向:自西向東周期:1年(恒星年—約365日6時9分;太陽年(回歸年)—365日5小時48分46秒)速度:近日點(1月初)最快,遠日點(7月初)最慢。讀圖要求:(1)地軸的空間位置不變,一端始終指向北極星;(2)找出黃道面與赤道面;(3)識記黃赤交角、地軸與黃道面的夾角大小地球自轉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轉的平面叫黃道平面,兩個面的交角稱為黃赤交角,目前黃赤交角約為23.5015、地球公轉和自轉共同產生的地理意義黃赤交角導致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一年有一次太陽直射的地區(qū),南北回歸線,有兩次太陽直射的地區(qū),南北回歸線之間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地方時為12點時,太陽光線相對于當?shù)氐仄矫娴膬A角叫正午太陽高度角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為90°,距太陽直射點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正午太陽高度角從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晝夜長短的變化晝夜長短變化規(guī)律:(以北半球為例,南半球相反)夏半年(3.31---9.23)1.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2.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內出現(xiàn)極晝冬半年(9.23---3.21)1.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夜越長2.冬至日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內出現(xiàn)極夜春分日與秋分日全球晝夜等長:各12小時赤道全年晝夜等分光照圖的判讀(3)四季變化規(guī)律和五帶的分布特征(b)四季的更替:四季更替表現(xiàn)為一年中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jié)變化。夏季為一年中白晝較長、正午太陽高度較大的季節(jié);冬季是一年中白晝較短、正午太陽高度較小的季節(jié)。四季更替的原因是:地球公轉,直射點的移動造成的;黃赤交角的存在是產生四季的根本原因。五帶的劃分:熱帶(南北回歸線之間,有太陽直射到的地方);南北溫帶(回歸線至極圈之間,無極晝極夜無直射)、南北寒帶(南北極圈以內,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五帶反映了年太陽輻射總量從低緯向高緯遞減的規(guī)律。16、①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依據(jù)及各層的特點(a)

范圍基本特征劃分依據(jù)地殼地殼至莫霍面(17、6、33km)堅硬、由巖石組成地震波傳播方式和傳播速度地幔莫霍面至古登堡面(2900km)分上下地幔地核古登堡面至地心分內、外核①巖石圈的范圍(a)巖石圈的范圍包括地殼和上地幔的頂部(軟流層以上),平均厚度為100-110千米②軟流層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巖漿的發(fā)源地17、地球的外部圈層大氣圈由下向上分為對流層、平流層、高層大氣。對流層海拔每升高100m氣溫下降0.6°,上部冷下部熱,空氣對流運動顯著,是天氣現(xiàn)象的發(fā)源地。平流層上部熱下部冷,空氣以水平運動為主,是航空飛行的有利場所。其中,臭氧層吸收紫外線。高層大氣中存在電離層,可反射無線電波。第二章1、水循環(huán)①水循環(huán)的過程和主要環(huán)節(jié)(a)水循環(huán)是指水體的空間位置移動及其運動形態(tài)、物理狀態(tài)的變化。太陽能和地球重力是推動水循環(huán)的動力。海陸間水循環(huán)是最重要的水循環(huán)的類型。水循環(huán)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蒸發(fā)、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徑流(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等。②水循環(huán)的地理意義(b)它使陸地水不斷得到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態(tài);聯(lián)系四大圈層2、洋流按性質分暖流和寒流。暖流由高緯流向低緯世界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及圖示

環(huán)流中心流向副熱帶環(huán)流南、北緯25°~30°海域北順南逆副極地環(huán)流北緯60附近海域北逆南無北印度洋洋流,冬逆夏順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暖流有增溫增濕作用,如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有降溫減濕的作用,如澳大利亞西海岸和秘魯太平洋沿岸的荒漠氣候受寒流影響較大。四大漁場:△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的交匯處?!骷~芬蘭漁場——拉布拉多寒流與墨西哥灣暖流的交匯處?!鞅焙O場——北大西洋暖流與高緯南下的冷海水交匯形成?!髅佤敐O場——上升補償流使深層海水上泛,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魚類的餌料。有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擴散,加快凈化速度,但也可使污染范圍擴大。對海洋航海事業(yè)的影響:順水航行可以節(jié)省油料、時間,逆水反之。3、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地質作用:(1)內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內部熱能,它表現(xiàn)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背斜、向斜與斷層圖。構造名稱巖層形態(tài)(較可靠)地表形態(tài)新老關系(最可靠判斷依據(jù))背斜向上彎曲早期為山嶺晚期可能成山谷中間老兩翼新

向斜向下彎曲早期為山谷以后可能為山嶺中間新兩翼老理解背斜谷和向斜山的形成原因。背斜成谷原因:背斜頂部受張力(內力)作用,常常發(fā)生斷裂,易被外力侵蝕破壞,而形成山谷。向斜成山原因:向斜槽部巖石受擠壓,比較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形成山嶺。外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趨向平坦。表現(xiàn)為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作用。流水侵蝕地貌(V型谷、長江三峽、桂林山水、石林)、沉積地貌(沖積扇、沖積平原和三角洲);風蝕地貌(風蝕洼地、蘑菇)、風積地貌(沙丘)“三類巖石轉化示意”第三章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區(qū)域差異1、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了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舉例:我國西北內陸——由于距海遠,海洋潮濕氣流難以到達,形成干旱的大陸性氣候——河流不發(fā)育,多為內流河——氣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發(fā)育差,有機質含量少。2、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1)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地帶性):受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影響——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規(guī)律的更替,這種分異是以熱量為基礎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熱帶雨林帶,其兩側隨緯度升高,是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2)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經度地帶性):受海陸分布的影響,自然景觀和自然帶從沿海向大陸內部產生的有規(guī)律的地域分異,這種分異是以水分為基礎的。例如:中緯度地區(qū)(特別是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從沿海到內陸出現(xiàn):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在高山地區(qū),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從山麓到山頂?shù)乃疅釥顩r差異很大,從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帶。舉例:赤道附近的高山,從山麓到山頂看到的自然帶類似于從赤道到兩極的水平自然帶。3、影響氣候的因素:太陽輻射(緯度)、大氣環(huán)流(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冬夏季風)、海陸位置、洋流、地形(海拔每升高100m,氣溫下降0.6°;向陽坡、背陰坡,迎風坡、背風坡)、人類活動4、自然帶與氣候類型第四章、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1、地形條件對聚落類型、分布、規(guī)模和發(fā)展的影響平原地區(qū):村落的規(guī)模一般較大,多呈團聚型、棋盤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比較多。山地和丘陵:規(guī)模一般較小,空間分布相對分散,聚居的人口比較少2、地形對交通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