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核酸結構、功能與核苷酸代謝(中醫(yī))_第1頁
第十二章核酸結構、功能與核苷酸代謝(中醫(yī))_第2頁
第十二章核酸結構、功能與核苷酸代謝(中醫(yī))_第3頁
第十二章核酸結構、功能與核苷酸代謝(中醫(yī))_第4頁
第十二章核酸結構、功能與核苷酸代謝(中醫(y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核酸的結構、功能

與核苷酸代謝第十二

章核酸(nucleicacid)

是以核苷酸為基本組成單位的生物大分子,攜帶和傳遞遺傳信息。核酸的分類及分布

90%以上分布于細胞核,其余分布于核外如線粒體,葉綠體,質粒等。分布于胞液、胞核、線粒體。(deoxyribonucleicacid,DNA)(ribonucleicacid,RNA)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攜帶遺傳信息,決定細胞和個體的基因型(genotype)。參與細胞內DNA遺傳信息的表達。某些病毒RNA也可作為遺傳信息的載體。第一節(jié)核酸的化學組成核酸的化學組成1.元素組成C、H、O、N、P(9~10%)2.分子組成——堿基(base):嘌呤堿,嘧啶堿——戊糖(ribose):核糖,脫氧核糖——磷酸(phosphate)嘌呤(purine)腺嘌呤(adenine,A)鳥嘌呤(guanine,G)一.堿基嘧啶(pyrimidine)胞嘧啶(cytosine,C)尿嘧啶(uracil,U)胸腺嘧啶(thymine,T)二.戊糖(構成RNA)1′2′3′4′5′核糖(ribose)(構成DNA)脫氧核糖(deoxyribose)核苷:AR,GR,UR,CR脫氧核苷:dAR,dGR,dTR,dCR三.核苷(ribonucleoside)堿基和核糖(脫氧核糖)通過糖苷鍵連接形成核苷(脫氧核苷)。1′1核苷酸:AMP,GMP,UMP,CMP脫氧核苷酸:dAMP,dGMP,dTMP,dCMP

四.核苷酸(ribonucleotide)的結構與命名核苷(脫氧核苷)和磷酸以磷酸酯鍵連接形成核苷酸(脫氧核苷酸)。

體內重要的游離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含核苷酸的生物活性物質:NAD+、NADP+、CoA-SH、FAD

等都含有

AMP

多磷酸核苷酸:NMP,NDP,NTP環(huán)化核苷酸:cAMP,cGMPAMPADPATPcAMPNADP+NAD+5′端3′端五.核苷酸的連接核苷酸之間以磷酸二酯鍵連接形成多核苷酸鏈,即核酸。CGA第二節(jié)DNA的結構與功能一、DNA的一級結構定義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順序。由于核苷酸間的差異主要是堿基不同,所以也稱為堿基序列。5′端3′端CGAAGP5PTPGPCPTPOH3書寫方法5pApCpTpGpCpT-OH

35ACTGCT

3二、DNA的二級結構——雙螺旋結構DNA雙螺旋結構模型要點(Watson,Crick,1953)DNA分子由兩條相互平行但走向相反的脫氧多核苷酸鏈組成,兩鏈以-脫氧核糖-磷酸-為骨架,以右手螺旋方式繞同一公共軸盤。螺旋直徑為2nm,形成大溝(majorgroove)及小溝(minorgroove)相間。DNA雙螺旋結構模型要點

(Watson,Crick,1953)堿基垂直螺旋軸居雙螺旋內側,與對側堿基形成氫鍵配對(互補配對形式:A=T;GC)。相鄰堿基平面距離0.34nm,螺旋一圈螺距3.4nm,一圈10對堿基。堿基互補配對TAGCDNA雙螺旋結構模型要點

(Watson,Crick,1953)氫鍵維持雙鏈橫向穩(wěn)定性,堿基堆積力維持雙鏈縱向穩(wěn)定性。三、DNA的超螺旋結構及其在染色質中的組裝(一)DNA的超螺旋結構超螺旋結構(superhelix或supercoil)DNA雙螺旋鏈再盤繞即形成超螺旋結構。正超螺旋(positivesupercoil)盤繞方向與DNA雙螺旋方同相同負超螺旋(negativesupercoil)盤繞方向與DNA雙螺旋方向相反(二)原核生物DNA的高級結構(三)DNA在真核生物細胞核內的組裝真核生物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構成,其基本單位是核小體(nucleosome)。核小體的組成DNA:約200bp組蛋白:H1H2A,H2BH3H4急性ITP骨髓象四、DNA的功能DNA的基本功能是以基因的形式荷載遺傳信息,是基因復制和轉錄的模板。它是生命遺傳的物質基礎,也是個體生命活動的信息基礎?;驈慕Y構上定義,是指DNA分子中的特定區(qū)段,其中的核苷酸排列順序決定了基因的功能。第三節(jié)

RNA的結構與功能StructureandFunctionofRNARNA的種類、分布、功能一、信使RNA的結構與功能hnRNA內含子(intron)mRNA*mRNA成熟過程

外顯子(exon)*mRNA結構特點1.大多數真核mRNA的5′末端均在轉錄后加上一個7-甲基鳥苷,同時第一個核苷酸的C′2也是甲基化,形成帽子結構:m7GpppNm-。2.大多數真核mRNA的3′末端有一個多聚腺苷酸(polyA)結構,稱為多聚A尾。帽子結構mRNA核內向胞質的轉位mRNA的穩(wěn)定性維系翻譯起始的調控帽子結構和多聚A尾的功能*mRNA的功能把DNA所攜帶的遺傳信息,按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抄錄并傳送至核糖體,用以決定其合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排列順序。DNAmRNA蛋白轉錄翻譯原核細胞細胞質細胞核DNA內含子外顯子轉錄轉錄后剪接轉運mRNAhnRNA翻譯蛋白真核細胞*

tRNA的一級結構特點含10~20%稀有堿基,如DHU3′末端為—CCA-OH5′末端大多數為G

具有TC二、轉運RNA的結構與功能N,N二甲基鳥嘌呤N6-異戊烯腺嘌呤雙氫尿嘧啶4-巰尿嘧啶稀有堿基*tRNA的二級結構——三葉草形

氨基酸臂

DHU環(huán)反密碼環(huán)額外環(huán)

TΨC環(huán)氨基酸臂額外環(huán)*tRNA的三級結構——倒L形*tRNA的功能活化、搬運氨基酸到核糖體,參與蛋白質的翻譯。*rRNA的結構三、核蛋白體RNA的結構與功能*rRNA的功能參與組成核蛋白體,作為蛋白質生物合成的場所。*rRNA的種類(根據沉降系數)真核生物5SrRNA28SrRNA5.8SrRNA18SrRNA原核生物5SrRNA23SrRNA16SrRNA核蛋白體的組成原核生物(以大腸桿菌為例)真核生物(以小鼠肝為例)小亞基30S40SrRNA16S1542個核苷酸18S1874個核苷酸蛋白質21種占總重量的40%33種占總重量的50%大亞基50S60SrRNA23S5S2940個核苷酸120個核苷酸28S5.85S5S4718個核苷酸160個核苷酸120個核苷酸蛋白質31種占總重量的30%49種占總重量的35%四、其他小分子RNA除了上述三種RNA外,細胞的不同部位存在的許多其他種類的小分子RNA,統(tǒng)稱為非mRNA小RNA(smallnon-messengerRNAs,snmRNAs)。

snmRNAssnmRNAs的種類核內小RNA核仁小RNA胞質小RNA催化性小RNA小片段干涉RNA

snmRNAs的功能參與hnRNA和rRNA的加工和轉運。RNA組學研究細胞中snmRNAs的種類、結構和功能。同一生物體內不同種類的細胞、同一細胞在不同時間、不同狀態(tài)下snmRNAs的表達具有時間和空間特異性。RNA組學核酶催化性DNA(DNAzyme)催化性RNA(ribozyme)補充的章節(jié)

核酸酶

Nuclease核酸酶是指所有可以水解核酸的酶依據底物不同分類DNA酶(deoxyribonuclease,DNase):專一降解DNA。RNA酶(ribonuclease,RNase):專一降解RNA。依據切割部位不同核酸內切酶:分為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和非特異性限制性核酸內切酶。核酸外切酶:5′→3′或3′→5′核酸外切酶。參與DNA的合成與修復及RNA合成后的剪接等重要基因復制和基因表達過程負責清除多余的、結構和功能異常的核酸,同時也可以清除侵入細胞的外源性核酸在消化液中降解食物中的核酸以利吸收體外重組DNA技術中的重要工具酶生物體內的核酸酶負責細胞內外催化核酸的降解核酸酶的功能核酸的理化性質第四節(jié)1.DNA或RNA的定量A260=1.0相當于50μg/ml雙鏈DNA40μg/ml單鏈DNA(或RNA)20μg/ml寡核苷酸2.判斷核酸樣品的純度DNA純品:A260/A280=1.8RNA純品:A260/A280=2.0一、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質二、核酸的紫外吸收三、DNA的變性(denaturation)定義: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雙鏈解開成兩條單鏈的過程。方法:過量酸,堿,加熱,變性試劑如尿素、酰胺以及某些有機溶劑如乙醇、丙酮等。變性后其它理化性質變化:A260增高 粘度下降比旋度下降 浮力密度升高酸堿滴定曲線改變 生物活性喪失DNA變性的本質是雙鏈間氫鍵的斷裂例:變性引起紫外吸收值的改變DNA的紫外吸收光譜增色效應:DNA變性時其溶液A260增高的現(xiàn)象。熱變性解鏈曲線:如果在連續(xù)加熱DNA的過程中以溫度對A260(absorbance,A,A260代表溶液在260nm處的吸光率)值作圖,所得的曲線稱為解鏈曲線。

Tm:變性是在一個相當窄的溫度范圍內完成,在這一范圍內,紫外光吸收值達到最大值的50%時的溫度稱為DNA的解鏈溫度,又稱融解溫度(meltingtemperature,Tm)。其大小與G+C含量成正比。三、DNA的復性與分子雜交

DNA復性(renaturation)的定義在適當條件下,變性DNA的兩條互補鏈可恢復天然的雙螺旋構象,這一現(xiàn)象稱為復性。減色效應DNA復性時,其溶液A260降低。熱變性的DNA經緩慢冷卻后即可復性,這一過程稱為退火(annealing)。在DNA變性后的復性過程中,如果將不同種類的DNA單鏈分子或RNA分子放在同一溶液中,只要兩種單鏈分子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堿基配對關系,在適宜的條件(溫度及離子強度)下,就可以在不同的分子間形成雜化雙鏈(heteroduplex)。這種雜化雙鏈可以在不同的DNA與DNA之間形成,也可以在DNA和RNA分子間或者RNA與RNA分子間形成。這種現(xiàn)象稱為核酸分子雜交。核酸分子雜交(hybridization)DNA-DNA雜交雙鏈分子變性復性不同來源的DNA分子核酸分子雜交的應用研究DNA分子中某一種基因的位置定兩種核酸分子間的序列相似性檢測某些專一序列在待檢樣品中存在與否是基因芯片技術的基礎第十章核苷酸代謝核酸的消化與吸收概述食物核蛋白蛋白質核酸(RNA及DNA)胃酸核苷酸胰核酸酶核苷磷酸胰、腸核苷酸酶堿基戊糖核苷酶核苷酸的生物功用作為核酸合成的原料體內能量的利用形式參與代謝和生理調節(jié)組成輔酶活化中間代謝物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AMP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謝從頭合成途徑(denovosynthesispathway)補救合成途徑(salvagesynthesispathway)

嘌呤核苷酸的結構GMPAMP嘌呤核苷酸的從頭合成途徑是指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單位及二氧化碳等簡單物質為原料,經過一系列酶促反應,合成嘌呤核苷酸的途徑。肝是體內從頭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器官,其次是小腸和胸腺,而腦、骨髓則無法進行此合成途徑。(一)嘌呤核苷酸的從頭合成定義合成部位嘌呤堿合成的元素來源CO2天冬氨酸甲?;ㄒ惶紗挝唬└拾彼峒柞;ㄒ惶紗挝唬┕劝滨0罚0坊┻^程1.IMP的合成2.AMP和GMP的生成R-5-P(5-磷酸核糖)ATPAMPPRPP合成酶PP-1-R-5-P(磷酸核糖焦磷酸)在谷氨酰胺、甘氨酸、一碳單位、二氧化碳及天冬氨酸的逐步參與下IMPAMPGMPH2N-1-R-5′-P(5′-磷酸核糖胺)谷氨酰胺谷氨酸酰胺轉移酶1.IMP的合成過程①磷酸核糖酰胺轉移酶②GAR合成酶③轉甲?;涪蹻GAM合成酶⑤AIR合成酶IMP生成總反應過程①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③IMP脫氫酶②腺苷酸代琥珀酸裂解酶④GMP合成酶2、AMP和GMP的生成AMPADPATPADPATP激酶ADPATP激酶GMPGDPGTPADPATP激酶ADPATP激酶?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上逐步合成的。?IMP的合成需5個ATP,6個高能磷酸鍵。AMP或GMP的合成又需1個ATP。嘌呤核苷酸從頭合成特點利用體內游離的嘌呤或嘌呤核苷,經過簡單的反應,合成嘌呤核苷酸的過程,稱為補救合成(或重新利用)途徑。(二)嘌呤核苷酸的補救合成途徑定義腺嘌呤+

PRPPAMP+PPiAPRT次黃嘌呤+PRPPIMP+PPiHGPRT鳥嘌呤+

PRPPHGPRTGMP+PPi合成過程腺嘌呤核苷腺苷激酶ATPADPAMP補救合成的生理意義補救合成節(jié)省從頭合成時的能量和一些氨基酸的消耗。體內某些組織器官,如腦、骨髓等只能進行補救合成。dNDP

+

ATP激酶dNTP

+ADP二磷酸脫氧核苷NDPdNDP二磷酸核糖核苷NADP+NADPH+H+核糖核苷酸還原酶,Mg2+還原型硫氧化還原蛋白-(SH)2氧化型硫氧化還原蛋白SS硫氧化還原蛋白還原酶(FAD)脫氧核苷酸的生成(三)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謝物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謝物是一些嘌呤、氨基酸或葉酸等的類似物。嘌呤類似物氨基酸類似物葉酸類似物6-巰基嘌呤6-巰基鳥嘌呤8-氮雜鳥嘌呤等氮雜絲氨酸等氨蝶呤氨甲蝶呤等次黃嘌呤(H)6-巰基嘌呤(6-MP)6-巰基嘌呤的結構甲酰甘氨酰胺核苷酸(FGAR)PRPP谷氨酰胺(Gln)=PRA甘氨酰胺核苷酸(GAR)==甲酰甘氨脒核苷酸(FGAM)5-氨基異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AICAR)=5-甲酰胺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FAICAR)IMP次黃嘌呤(H)PRPPPPi=AMP=PRPPPPi=腺嘌呤(A)GMP==PRPPPPi鳥嘌呤(G)6-MP6-MP6-MP6-MP6-MP6-MP氮雜絲氨酸氮雜絲氨酸氮雜絲氨酸MTXMTX從頭合成途徑補救合成途徑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謝嘧啶核苷酸的結構(一)嘧啶核苷酸的從頭合成主要是肝細胞胞液嘧啶核苷酸的從頭合成是指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單位及二氧化碳等簡單物質為原料,經過一系列酶促反應,合成嘧啶核苷酸的途徑。定義合成部位嘧啶合成的元素來源氨基甲酰磷酸天冬氨酸合成過程1.尿嘧啶核苷酸的合成谷氨酰胺+

HCO3-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I2ATP2ADP+Pi谷氨酸+氨基甲酰磷酸2.胞嘧啶核苷酸的合成ATPADP尿苷酸激酶UDP二磷酸核苷激酶ATPADPUTPCTP合成酶谷氨酰胺ATP谷氨酸ADP+Pi3.dTMP或TMP的生成TMP合酶N5,N10-甲烯FH4FH2FH2還原酶FH4NADP+NADPH+H+dUMP脫氧胸苷一磷酸dTMPUDP脫氧核苷酸還原酶dUDPCTPCDPdCDPdCMP從頭合成的調節(jié)---ATP+CO2+谷氨酰胺氨基甲酰磷酸UMP氨基甲酸天冬氨酸UTPCTP天冬氨酸嘌呤核苷酸ATP+5-磷酸核糖嘧啶核苷酸PRPP-(二)嘧啶核苷酸的補救合成嘧啶+

PRPP磷酸嘧啶核苷+PPi嘧啶磷酸核糖轉移酶尿嘧啶核苷+ATP尿苷激酶UMP+ADP胸腺嘧啶核苷+ATP胸苷激酶TMP+ADP(三)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謝物嘧啶類似物胸腺嘧啶(T)5-氟尿嘧啶(5-FU)五、核苷酸的分解代謝核苷酸核苷核苷酸酶Pi核苷磷酸化酶堿基1-磷酸核糖嘌呤堿的最終代謝產物AMPGMPH(次黃嘌呤)GX(黃嘌呤)黃嘌呤氧化酶黃嘌呤氧化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