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三則講課_第1頁
朱子語類三則講課_第2頁
朱子語類三則講課_第3頁
朱子語類三則講課_第4頁
朱子語類三則講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會計學1朱子語類三則講課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南宋理學之集大成者,對經(jīng)學、史學、文學、佛學、道教以及自然科學,都有所涉獵或有著述,被人譽為繼孔子后最博學儒家代表人物。他的學術(shù)思想,在中國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官方哲學,標志著封建社會更趨完備的意識形態(tài)。1.人物簡介字元晦,號晦庵,別號紫陽,南宋徽州婺源人。經(jīng)典介紹第1頁/共37頁

《朱子語類》是朱熹與弟子問答的語錄匯編,其中密布著師徒間緊湊的對答,且以口語式的文體記錄下來,使朱子精深細致的哲學觀點變得極為平易而實用。

第2頁/共37頁第一則

讀書須讀到不忍舍處,讀書應(yīng)該讀到手不釋卷之時,方是見得真味真意。才能領(lǐng)略到書中真意。若讀之書數(shù)shù幾次過,如果只是粗讀幾遍,略曉大略通曉其義即就厭通“饜”,滿足之書,大概了解書中大義就感到滿足,欲別求書看,然后就另外找書來看,則是于表對象此一卷書猶未得趣明白其中旨趣也。那么,就是連看過的這一卷書,其實也沒有真正明白其中含義。蓋人心之靈,大概人心的性靈,天理所在,由天理決定,用之則愈明。

勤用心就會更明白事理。第3頁/共37頁只提醒精神,只要頭腦清醒,終日著意,整日用心,看得多少文字!那么,會看多少書,窮理解得領(lǐng)會多少義理。探究領(lǐng)會了多少道理。徒僅僅為只是懶倦,如果只是懶惰,則精神自是從此憒憒kuì昏亂不清醒,那么精神就會混亂不清,只恁nèn這樣;那樣昏塞不通,只是那樣昏昏沉沉,不通道理,可惜!太可惜了。第4頁/共37頁

翻譯句子1、蓋人心之靈,天理所在,用之則愈明。2、只提醒精神,終日著意,看得多少文字,窮得多少義理。3、讀書須讀到不忍舍處,方是見得真味。

第5頁/共37頁1、人心的性靈,由天理所決定,勤于用心就會更加明白事理。2、只要提神醒志,整天用心,就可閱讀很多文字,窮盡很多道理。

3、讀書應(yīng)該讀到手不釋卷之時,才能領(lǐng)略到書中真意。第6頁/共37頁此卷主要講了一種什么樣的讀書方法?請結(jié)合具體的句子予以簡要分析。熟讀,精思,不貪多。第7頁/共37頁

說陶淵明“不求甚解”,典出“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保ā段辶壬鷤鳌罚?。

說諸葛亮“觀其大略”,典出“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學。三人務(wù)于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保ā度龂尽ぶT葛亮傳》)

說朱熹“熟讀精思”,典出“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朱子讀書法》張洪)

第8頁/共37頁

在你的印象中,還有那些名言警句是談?wù)撟x書方法的?第9頁/共37頁1、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2、業(yè)精于勤,荒于嬉。3、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4、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5、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6、學習如鉆探石油,鉆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識的精髓。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8、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識記!第10頁/共37頁讀書三境界第11頁/共37頁于潛僧綠筠軒——宋·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寧可食無肉,無肉令人瘦,人瘦尚可肥,不可居無書。無書令人愚。士愚不可醫(yī)。第12頁/共37頁

成才源于苦讀,世界短篇小說三巨匠之一的契訶夫曾說:“不要容您自己昏睡!趁您還年輕力壯,血氣方剛,要永不疲倦地做好事情”。事實證明,偉大的功業(yè)的背后是破萬卷書,行智慧路。沒有熟讀精思的刻苦鉆研,就沒有智慧的源泉,真誠地希望大家刻苦讀書,學有所成,智慧地搏擊人生。

第13頁/共37頁

第一則分析:講讀書的方法。讀書的目的是領(lǐng)會其中真味。理解書中深刻的義理。義理是儒家的最高的道德規(guī)范,窮義理是提高精神境界。第14頁/共37頁

第二則1

問(弟子)問道:

:“尋常一般情況遇事時,“一般遇到事情的時候,也知此為天理,彼為人欲。也知道這是天理,那是人欲。及到做時,等到做事情時,乃為人欲引去,卻又被人欲所引誘,事已完畢卻悔,事后卻后悔莫及,如何?”

怎么辦呢?”第15頁/共37頁曰朱子回答說:“:“此便是無克己工夫這便是缺乏‘克己’的功夫。這樣處,對待情況,極要與他埽

[sǎo]古同“掃”,打掃除打疊灑掃收拾,喻把問題梳理清楚方得才能夠(做到)

。特別需要給他把問題梳理清楚才可以。如一條大路,就好像前面有一條大道,又有一條小路。又有一條小道一樣。明知合應(yīng)該行大路,心里明知應(yīng)該要走大道,第16頁/共37頁然小路面前有個物引著,卻被小道上的東西吸引著,自家自己不知不覺行從順著小路去;自己不知不覺地順著小道上走去了;及至前面荊棘蕪穢wúhuì雜草叢生,等到前面遇到荊棘雜草,又卻生悔。卻又心生后悔。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戰(zhàn)之機。這便是天理與人欲斗爭的關(guān)鍵所在。須是遇事之時,所以,必須在遇到具體問題的時候,便與克下,就要克制自己。不得茍且隨便,馬虎,敷衍了事。放過。不可以隨便放過。此須明理以先之(指遇事),這就要先明白事理,勇猛以行之。接著勇敢地去做。第17頁/共37頁若是上智圣人底資質(zhì),如果是圣人那樣的資質(zhì),不用著力著力=著力著和著都有專注、執(zhí)著的意思。兩個詞是指在某個方面專心致志、集中用力的意思。,他就不用努力,自然存依照天理而行,自然按照天理去做,不流于人欲。而不會流于人欲。若賢人資質(zhì)次于圣人者,假如資質(zhì)僅次于圣人的賢人,到遇事時固固然不會錯,他們遇到這種情況固然不會做錯,只是先也用分別教是分辨教會這些(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而后行之。只是他們需要首先分辨天理與人欲,然后才去行動。若是中人普通人之資質(zhì),假如是普通人的資質(zhì),須大段仔細著力,那就需要仔細用心,無一時一刻不照管克治照應(yīng)、克制(自己的欲望)

,始得。每時每刻克制自己的私欲,那么,做事的時候才不至于被人欲所誤導。第18頁/共37頁曾子曰:‘仁實現(xiàn)仁德以為以……為己任,“曾子說:‘以實行仁德作為自己一生的使命,不亦重乎!這不是很沉重嗎?死而后已,為了這個使命到死方休,不亦遠乎!’這不是很遙遠嗎?’又曰:‘戰(zhàn)戰(zhàn)兢兢害怕而發(fā)抖,或小心謹慎的樣子,他又說‘正如《詩經(jīng)》所說的那樣,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小心謹慎,好像面臨深淵,像走在薄冰上一樣。比喻行事極為謹慎,存有戒心。而今而后,從今以后,吾知免避免夫免于(禍害)

,我才知道自己是可以免于禍害刑戮的了!’小子弟子們!’

直應(yīng)該,應(yīng)當是恁地用功,方得?!睉?yīng)該要這樣下大功夫才行。”第19頁/共37頁翻譯句子1、須是遇事之時,便與克下,不得茍且放過。2、此須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3、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第20頁/共37頁2、這(就要求)必須先明白事理,(然后)勇猛地去踐行。3、把實現(xiàn)仁德(于天下)作為自己的責任,不也是很沉重的嗎?到死才停止,不也是很遙遠嗎?1、必須在遇到具體問題的時候,就要做“克己”功夫,不可以隨便放過。翻譯:第21頁/共37頁此卷中“大路”、“小路”分別指什么?人們?yōu)槭裁瓷帷按舐贰倍 靶÷贰??大路:天理小路:人欲原因:無克己工夫外物無休無止地動搖人心,而人又不能很好地克制自我,這樣很容易被欲望左右。第22頁/共37頁

朱熹的理學思想,一個重要的哲學命題即天理、人欲。朱子曰:“飲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p>

朱子認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對的兩個方面,即道德規(guī)范與物質(zhì)欲望之間的關(guān)系問題。

理學思想第23頁/共37頁

作為常人,我們該怎樣提高自己的身心修養(yǎng)?用精煉的語句來表達。第24頁/共37頁名言積累第25頁/共37頁

第二則分析:討論天理與人欲的關(guān)系。朱子認為理與欲的問題是道德規(guī)范與人的物質(zhì)欲望之間的關(guān)系。朱子認為:圣人至善,因此無欲;賢人次于圣人,需深思。

眾人天理受蔽,更需努力,修煉道德,以絕私欲。第26頁/共37頁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边x自《論語·第十六章·季氏篇》譯文孔子說:“生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經(jīng)過學習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難再去學習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難還不學習的人,這種人就是下等的人了?!?/p>

第27頁/共37頁

第三則1

廷秀問:“今當讀何書?”廷秀問:“現(xiàn)在我們應(yīng)該讀什么書?”曰:“圣賢教人,朱子回答說:“古代的圣賢教育人,都提切己切身說話說教,都是用自己切身的體會來說教,不是教人向外向外人炫耀,只求表面,不是讓人只求表面,只就紙上讀了便了。只滿足于讀了書而已。自家今且剖辨別,分析判分辨一個義利。今天自己暫且分辨一個義利之別。試自睹察看當自家,試著察看自己,今是要求只要求得人知?是要求得別人了解自己,要自為己自己為自己?還是為了自己呢?第28頁/共37頁

第三則2孔子曰:‘君子喻明白于義,小人喻于利。’孔子說:‘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衷唬骸胖畬W者為己,又說:‘古代的人學習的目的是提高和充實自己,今之學者為人為了(做給)別人(看)?!F(xiàn)在的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裝點門面做樣子給別人看?!献釉唬骸嘤腥柿x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說:‘只講仁義就可以了,為什么一定要講利呢?’孟子雖是為時君當時的君主言,孟子雖然這是對當時的梁惠王說的,在對于學者亦是切身事。但是,對學者來說也是切身大事。第29頁/共37頁

第三則3大凡為學做學問,一般來說,學習、做學問,且須分個內(nèi)外,這便是生死路頭關(guān)鍵!就要分清內(nèi)外,這是最緊要的問題!今人只一言一動,一步一趨,現(xiàn)在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便有個為義為利在里。都存在一個為義還是為利的問題。從這邊便是為義,從那邊便是為利;從這邊就是為義,從那邊就是為利。第30頁/共37頁向內(nèi)便是入圣賢之域地(指境界)

,向內(nèi)就是走向圣賢之路,向外便是趨于不肖不才,不正派之途。向外就是走向愚昧不才之路。這里只在札定腳踏踏實實做將助詞,常用于動詞后,無實意去,在這個(分辨內(nèi)外、義利、為人還是為己)的問題上,一定要踏踏實實地去做,無可商量。不容商量。若是已認得這個了,如果已經(jīng)認識清楚這個問題了,里面深入其里煞極,很有工夫,深入下去還需下大功夫,卻好商量(進一步)討論也?!钡牵@還可以進一步討論。”第31頁/共37頁1、試自睹當自家,今是要求人知?要自為己?2、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3、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4、大凡為學,且須分個內(nèi)外,這便是生死路頭!

翻譯:第32頁/共37頁1、試著自己觀察自己,現(xiàn)在是要求別人了解(自己),(還是)要求自己提升自己?2、有道德的人明白義理,品德低下的人只知道追逐利益。3、古代求學的人是為了提升自我,現(xiàn)在求學的人是為了裝點門面給別人看。4、大凡研究學問,必須分辨是為自己還是為外人,這便如同生和死的界限一樣。翻譯: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