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設計精品獲獎_第1頁
《月光曲》設計精品獲獎_第2頁
《月光曲》設計精品獲獎_第3頁
《月光曲》設計精品獲獎_第4頁
《月光曲》設計精品獲獎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月光曲》教學設計【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了解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愛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含著的意思,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chuàng)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二、聽寫詞語

1.著名傳說幽靜入場券純熟陶醉

(1)神態(tài)()(2)動作()(3)內心()

2.“彈得多純熟??!”這是盲姑娘對貝多芬的()。“感情多深哪!”說明()。

3.這段話主要寫()。

(1)講讀課文

(2)講讀第一段

(3)齊讀第一段。

簡介貝多芬的創(chuàng)作傾向:貝多芬畢生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他出身貧苦,十分同情窮苦的勞動人民,他說:“我應該努力為窮苦人干點什么?!彼牟簧僮髌贩从沉水敃r資產階級反封建、爭取民主的革命熱情。

思考:

(1)“傳說是這樣譜成的”什么意思?(說明不一定是事實,只是傳說而已。)

(2)概括段意。

(3)寫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

三、講讀第二段。

(1)自由輕聲讀第二段,畫出以下有關內容。

a.貝多芬在什么時候、什么環(huán)境中散步?(秋天夜晚河邊幽靜聽到琴聲)

b.鋼琴聲為什么會使貝多芬走近茅屋?(斷斷續(xù)續(xù)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c.兄妹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么彈的,那有多好啊!

d.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兄妹的對話,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感情,讀出感情。

(2)貝多芬聽到兄妹倆的談話,心里會怎樣想?(兄妹互相關心體貼,妹妹懂事,其實她非常想聽到我的演奏。只是因為窮,買不起入場券。我何不為他們彈上一曲?)

(3)貝多芬走進茅屋,他看到了什么?

貝多芬彈完曲子,盲姑娘說的話,表現了她的什么思想?

(“多純熟啊”,是發(fā)自內心的贊美;“感情多深哪”,表現她對曲子產生了共鳴;“您,您就是貝多芬吧!”表現她內心的激動)

(5)指導學生用“純熟”造句。

三、貝多芬聽到盲姑娘的話后會樣想?(這盲姑娘不但喜歡音樂,而且懂音樂,她能從琴聲里判斷出彈琴的人是誰。我真是遇到了知音,我要為她再彈一首。)

概括段意。

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后,走進屋子,為盲姑娘彈了一首曲子。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了解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愛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含著的意思,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chuàng)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

2.指名讀課文片斷。

二、講讀課文

1.講讀第一段。

(1)“傳說”這個詞告訴我們什么?

(2)概括段意: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

2.講讀第二段。

(1)一天夜晚貝多芬在一個什么樣的環(huán)境里散步?(明月高照的秋夜,周圍幽靜,傳來琴聲。)

(2)這琴聲怎么會引起貝多芬的注意?(因為彈的是他自己譜寫的曲子。)

(3)貝多芬走進茅屋,這時琴聲突然停了,屋里傳出了什么?(兄妹倆的對話)

請兩三個同學分別讀兄妹人對話。引導學生重點理解“隨便說說”的含義。

(4)“隨便”是什么意思?盲姑娘是真的“隨便說說”嗎?這她為什么要這樣說?

貝多芬聽了兄妹的對話后可能會怎么想?

貝多芬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他看到了什么?(引讀)貝多芬座在鋼琴前彈了一曲,聽到盲姑娘說什么?(引讀)盲姑娘的這句話,反映了她怎樣的思想感情?(“多么純熟啊”是贊美;“感情多深哪”說明她理解這曲子的感情;“您,您就是貝多芬吧!”這是激動。)

貝多芬聽了盲姑娘的話后會怎么想呢?

3.概括段意:貝多芬聽了兄妹的話,走屋子為盲姑娘彈了一首曲子。

4.作業(yè)。

5.讀課文。

貝多芬走近茅屋,聽到兄妹對話時,是怎么想的?貝多芬為兄妹倆演奏一曲后,聽了盲姑娘的話后,又是怎么想的?

第三課時

【第三課時教學目標】

1.了解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愛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含著的意思,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chuàng)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

【第三課時課堂板書】

26月光曲

貝多芬盲姑娘知音

彈奏想聽感動

再彈入神動情

記錄本陶醉激情

【第三課時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1.用生字卡檢查生字讀音。

2.指名朗讀課文一至七自然段。

3.貝多芬為什么彈完了一曲又彈了一曲?

4.深入學習貝多芬即興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部分。

5.指名朗讀八至十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正確的地方。

貝多芬看到了什么?(月光從窗戶照進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凄清、幽靜,就在這樣的氣氛中,窮兄妹倆站在他的身旁。)貝多芬彈的是什么?他彈的和他看到的有什么關系?皮鞋匠聽著琴聲,好像看到了什么?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處,月亮升起來了。海面上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樂曲使他產生了聯想。開始,音樂可能是徐緩的,使人聯想到月亮升高,穿過微云。再后來,音樂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聯想到月光下風起浪涌。)

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為什么說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為什么兄妹倆沒有及時發(fā)現貝多芬的離去?(他們完全沉浸在音樂中了。)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也給自己帶來了一次意外的創(chuàng)作收獲。

二、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在“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在“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边@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