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敬 中國山水畫 技法 課件1(西南大學育才學院精品課件)_第1頁
陳敬 中國山水畫 技法 課件1(西南大學育才學院精品課件)_第2頁
陳敬 中國山水畫 技法 課件1(西南大學育才學院精品課件)_第3頁
陳敬 中國山水畫 技法 課件1(西南大學育才學院精品課件)_第4頁
陳敬 中國山水畫 技法 課件1(西南大學育才學院精品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山水畫風景畫什么是中國山水畫?山水畫從技法上有這么幾種形式:青綠山水(大青綠山水、小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淺絳山水、潑彩山水、白描山水、水墨山水、潑墨山水等從尺幅上有這些形式:長卷、中堂、條屏、斗方、小品等

——情、景、意、法四者相結合初識山水畫中國山水畫1、山水以形媚道

南朝宗炳撰寫了一篇中國最早的山水畫論《畫山水序》,文中寫到“山水以形媚道?!薄吧剿孕蚊牡馈奔词侵浮吧剿盟男雾槒挠诘馈薄R簿褪钦f“山水用它的形表現(xiàn)出了道?!币弧嬂砥鳛橐粭l定義,“道”也可以作廣義來理解,“道”可以解釋為山水畫作者的一種藝術觀念、藝術道路和信念,每個山水畫作者都可以有自己的道,用山水畫形式表現(xiàn)自己的“道”?!吧剿孕蚊牡馈睉撜f至今仍然可視為千古名言,每個山水畫家的實踐都離不開這條定義。山水以形媚道

中國山水畫2、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唐代山水畫家張璪對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法則又下了一條定義:“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薄耙魂幰魂栔^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道出了山水畫的基本原則,不是對景寫生,而是步步移,面面觀,游歷大江南北后,心中裝滿丘壑,結合在客觀的實景中找到切合自己的感受加工制作完成一幅優(yōu)秀的山水畫。中國山水畫3、六法論

南齊謝赫的“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jīng)營位置,六曰傳移默寫。中國山水畫六法論

氣韻生動位于六法之首可見其重要性,氣韻是中國繪畫發(fā)展中的精神內(nèi)涵,貫徹始終。氣韻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性的一種寬泛的概念。骨法用筆要達到“氣韻”的效果就得依靠線的張力來體現(xiàn),這也是中國畫的精髓所在。應物象形根據(jù)事物的客觀形體加以作者自己的感受來對物體塑形。就算是抽象也不是憑空來的,而是以客觀事物為依據(jù)進行的。中國山水畫六法論

隨類賦彩中國畫的色彩觀強調主觀性,表現(xiàn)性。色彩隨作者的心情的變化、自然界的變化、繪畫材料的等的變化而變化的。經(jīng)營位置是任何一幅畫都要考慮的,好的山水畫作品都有“起、承、轉、合”,風回路轉。傳移默寫即是說學習中國畫的一個捷徑就是臨摹大師的作品。中國山水畫“三遠”法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山水畫藝術特有的空間美感的形成,使山水畫從平面化走向空間化的布局方式。4、三遠法中國山水畫

郭熙還要求山水畫要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增加畫面山水的真實感和情趣。而非西方透視學中的一點透視論。綜合運用這些畫理,才能從紛繁的景象中得出一個有變化,有主次之分的山水意境,從而更好地將自然山水轉移到畫面上。郭熙——《林泉高致》中國山水畫當代中國畫理論家王伯敏把中國畫對透視的處理歸納為“七觀法”:

1.步步看

2.面面觀

3.專一看

4.推遠看

5.拉近看

6.取移視。

7.合六遠。中國山水畫皴:利用筆墨關系表現(xiàn)山石的質感以及陰陽背向,體現(xiàn)山石的真實感。1、點皴:雨點、豆瓣——直筆帶扁鋒、筆鋒如斧劈狀,也叫小面皴。適用于大山群山之表現(xiàn),如以烘染蒼翠的色調,能得山林蔥郁的感覺,下筆前要明確輪廓、態(tài)勢和明暗、虛實、疏密的變化。米點——橫筆點,宜畫云山。

中國山水畫中國山水畫二、技法篇——筆、墨、水、色、肌理……米友仁中國山水畫中國山水畫2、線皴:披麻皴——皴的筆法如披開的麻披狀,呈長線條,表現(xiàn)山石的明暗凹凸,充實結構和脈胳體積感,以及江南多見的有草木的松軟土質。用筆微帶交叉。荷葉皴——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形如荷葉的筋脈,故名。用來表現(xiàn)堅硬的石質山峰,經(jīng)自然剝蝕后,巖石出現(xiàn)深刻的裂紋。折帶皴——形如折疊之帶。解索皴——短而松散。亂柴皴——梗直而亂。牛毛皴——細而短。

《富春山居圖局部》元-黃公望中國山水畫《六君子圖》元倪瓚雀華秋山圖元趙孟頫中國山水畫3、面皴:斧劈皴——最能體現(xiàn)山石的堅硬質感,用筆如斧劈木之痕,特別是花崗石或人工爆破后的山巖,多呈此狀。大斧劈——先以筆肚著力,橫臥紙上一掃,筆鋒中帶有飛白,表現(xiàn)山石的陰背面較合適小斧劈則以扁筆作挑剔狀,并略似勾勒的作用和方法。

踏歌圖馬遠中國山水畫《萬壑松風圖》五代李唐樹的基本技法畫樹宜先觀察樹的整體特征,再觀察樹枝,因樹木種類繁多枝的生態(tài)也不盡相同。初學者應從枯樹或冬天的落葉樹作為練習的對象,沒有葉子的樹枝結構清楚,姿態(tài)鮮明,容易了解各種樹的生長規(guī)律與基本結構。樹分四枝樹干、樹葉——色彩,姿態(tài)等中國山水畫

樹干可采用雙勾畫法進行,先從樹的主干開始畫起,為便于掌握樹在畫面中的大小位置,一般從樹的中間部位起筆,同時向上下方向推畫。樹干用筆應力求中鋒,行筆中注意提、按和快慢節(jié)奏,不時調整筆鋒位置,線條流暢,穩(wěn)健而富有變化,以氣貫之,切忌線條平滑、短碎、臃腫、斷離。

樹法中,對線條的要求極高,多以干、澀、毛、逸等筆法而為之。調墨時筆中要有墨色變化,且水份不易過大,行筆中應提筆控制線條,使線條在表現(xiàn)樹干時富有生命力。樹干練習應以枯樹為主,掌握樹干、樹枝的生長規(guī)律及其穿插關系,才能真正掌握樹的畫法。

蟹爪枝鹿角枝中國山水畫早春圖宋郭熙雪江漁艇圖元姚廷美中國山水畫雪江漁艇圖元姚廷美夾葉點葉胡椒點介字點仰葉點仰頭點中國山水畫中國山水畫中國山水畫用色彩表現(xiàn)組樹中國山水畫一、山水畫中的用墨方法

墨分五色:在中國畫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種黑色。在一幅水墨畫里,即使只用單一的墨色,也可使畫面產(chǎn)生色彩的變化,完美地表現(xiàn)物象?!澳治迳?,“干、濕、濃、淡、黑”五種,如果加上“白”,就是“六彩”。其中“干”與“濕”是水分多少的比較;“濃”與“淡”是色度深淺的比較;“黑”,在色度上深于“濃”;“白”,指紙上的空白,二者形成對比。各種墨色的特點及用途下:

中國山水畫墨法中國山水畫干墨墨中水分少,常用于山石的皴擦,可產(chǎn)生蒼勁、虛靈的意趣。

濕墨墨中加水多,與水調勻運用,多用于渲染,或雨景中的點葉、點苔、使畫面具有濕潤之感,或用于潑墨法,表現(xiàn)水墨淋漓的韻味。

淡墨墨色淡而不暗,不論干淡或濕淡,都要淡而有神,多用于畫遠的物象或物體的明亮面。

濃墨為濃黑色,多用以畫近的物象或物體的陰暗面。

黑墨比濃墨更黑,用于筆蘸上極黑之墨是為焦墨,常用來突出畫面最濃黑處,或勾點或皴擦,可收提神醒目的功效。

中國山水畫常用墨法:

破墨法——唐代王維、張燥等人的山水畫,改單線平涂的畫法為墨色有深淺層次的畫法,當時稱為“破墨山水”。后世說的破墨法,是專指作畫時,當前一墨跡未干之際,又畫上另一墨色,以求得水墨濃淡相互滲透掩映的效果。破墨法又可分為四法(濃墨破淡墨、淡墨破濃墨、墨破色、色破墨),各有不同的特點。

中國山水畫朱雨澤破墨法中國山水畫朱雨澤破墨法中國山水畫朱雨澤破墨法中國山水畫

潑墨法——潑墨法創(chuàng)始于唐代王洽(又名王墨、王默),《唐代名畫錄》、《歷代名畫記》都有記載。王洽喜豪飲,醉后解衣磅礴,激清迸發(fā),用墨潑在絹上,然后根據(jù)墨跡的形態(tài),畫成山石林泉,云雨迷茫,渾然一體,時人稱他為“王潑墨”。后世所謂潑墨法,是指落筆大膽、點畫淋漓、水墨渾融、氣勢磅礴的寫意畫法。行此法,毛筆要大一些。用飽含水的筆頭,蘸上濃淡得宜的墨汁,大膽落筆,點拓出山石的形體。運筆要胸有成竹,輕重得宜,可以重筆,也可有飛白,隨物形而變化,自然可獲得墨色豐富、滋潤生動的效果。

中國山水畫張大千潑墨潑彩山水冊頁

積墨法——積墨,即層層加墨。這種墨法一般由淡開始,待第一次墨跡稍干,再畫第二次第三次,可以反復皴擦點染許多次,甚至上了顏色后還可再皴、再勾、畫足為止,使物象具有蒼辣厚重的立體感與質感。用積墨法,行筆要靈活,無論用中鋒還是側鋒,筆線都應參差交錯,聚散得宜,切忌堆疊死板。要注意第一次墨色與第二次墨色之間的差別,色度的濃淡相差略大一些,才能看得出筆痕,不至于干后糊涂一片。用得好的積墨法始終保持墨的光澤,積墨愈多,光彩愈足;如果干后出現(xiàn)灰色的死墨,積墨法就失敗了。成功的關鍵決定于筆法,筆筆有力,行筆有度,墨色才能有神彩??傊e墨法既要渾然一體,又要有筆跡墨痕可尋,墨色生動,光彩煥發(fā),忌灰暗板滯。

中國山水畫千巖萬壑圖龔賢中國山水畫濃墨法——描繪物象,落墨較重,可使畫面厚重有神。用濃墨要“薄”,即筆法靈活,只有干、濕、深、淺變化有致,才能濃而不凝滯。

焦墨法——濃墨之極為焦。在一幅畫完成時,在極需突出的地方,用干筆蘸上焦墨勾勒點擢,能起開醒提神的作用。也有一幅畫全用焦墨畫出的,顯得蒼勁有力。例如黃賓虹的有些山水畫全是用濃墨、焦墨畫成,黑、密、重、厚,表現(xiàn)了山的真面目。

中國山水畫黃賓虹中國山水畫黃賓虹中國山水畫

宿墨法——宿墨即隔宿之墨,墨汁存放較久,水分蒸發(fā)而濃縮,墨色最黑。宿墨常用于最后一道墨,用得好能起“畫龍點睛”作用;但因宿墨中有渣滓析出,用不好極易枯硬污濁,故用宿墨要求具有較高的筆墨功夫。黃賓虹最善宿墨,每于畫面濃墨之處點之以宿墨,使墨中更黑,黑中見亮,加強黑白對比,使畫面更加神彩煥發(fā)。中國山水畫張捷中國山水畫張捷中國山水畫(一)用色特點:

1、中國畫著色多從物象固有的本色出發(fā),而不計較光的影響和變化。雖然有時著色也有濃、淡、干、濕之別,但目的不是表現(xiàn)物體的光感而是為了破除板滯,以求得顏色本身有豐富的變化,產(chǎn)生生動的韻味。所以中國畫的用色相對來說比較單純,具有清新明快的特點。

用色技法中國山水畫用色特點:

2、喜用對比強烈的原色。中國人習慣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其中以黑與白為主色,“黑白分明”對比強烈。唐、宋的大青綠山水,用大片的石綠、石青畫成,用泥金勾勒輪廓,涂染天和水,山間云霧則用白粉堆染,畫秋景還用朱砂點出一叢叢丹楓,青山、白云、紅樹,形成強烈的對比,金碧輝煌,鮮艷奪目,畫面極有感染力。

中國山水畫用色特點:

3、中國畫設色常具有畫家的主觀色彩,甚至拋棄描繪對象本身的顏色。比如竹子,本來是綠色的,而傳統(tǒng)的黑竹,卻是黑色。蘇東坡甚至用朱砂畫竹,稱為朱竹。人們欣賞他的朱竹,只覺得他畫的竹子風致瀟灑,極有藝術魅力,誰還去計較它的色彩是黑是紅呢?這種設色完全是畫家感情的傾瀉,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中國山水畫用色特點:

4、水和天一般不著色,借用紙的空白來表現(xiàn)。古人所謂“以素為云,借地為雪”,說是這種表現(xiàn)方法。雖然不畫云和水,卻能表現(xiàn)云水的存在。

中國山水畫(二)設色方法1、重彩法

這種畫法多為工筆畫,以青綠主色,故稱“青綠山水”,也叫“大青綠”。這種設色只能在熟絹熟紙上進行。先用淡墨勾出輪廓紅,再運用工筆畫的種種設色方法,一層層地把顏色染上去,最后用濃墨勾勒開醒,點苔提神。在青綠山水中常用的方法有:

襯托法:在絹或紙的背面涂一層與正面景物相應的顏色,使正面顏色更厚或更鮮艷。如用汁綠染樹葉,后面襯以石綠,用石綠染山石,后面襯以石青等。

中國山水畫

渲染法:同時用兩支筆,一支蘸顏色涂在紙上,一支蘸清水把顏色化開去,產(chǎn)生由濃到淡的色彩變化,以表現(xiàn)物象的明暗,或云霧的顯隱。

籠罩法:即先鋪底,后罩色的方法。一般是先用渲染法上底色,層層復加積染,顏色宜厚重;再添涂一、二次罩色,罩色宜鮮明淡薄??筛鶕?jù)不同的需要,選擇不同的底色和罩色,使二者相得益彰,產(chǎn)生鮮明、厚重、復雜、豐富的色彩效果。如用花青鋪底罩石綠,則渾厚凝重;赭石鋪底罩以石綠,則鮮明溫暖。

中國山水畫設色方法2、淡彩法

這種設色適用于寫意畫法或半工半寫的畫法,它以水墨為主,色彩只起輔助作用。用淡彩法,墨骨很重要,墨骨畫得好,畫得足,物象在紙上立了起來,這時只要“輕拂丹青”,則能增強作品的神彩韻味。

淡色法可分兩類:一種以赭石為主色,稱為“淺絳山水”;一種以青綠為主色。設色要有一個主調,力求單純、整體。淺絳山水偏重熱色,但在熱色中也要有變化,或從色度的深淺中求變,或以少許冷色開醒,以達到既單純而又豐富的效果。青綠山水偏重冷色,但也要破以熱色;所謂“萬綠叢中紅一點,惱人春色不須多”,就是運用得法的例子。

著色的步驟大體上有以下幾種方式:先墨后色,先色后墨,色墨交替,墨色結合。

中國山水畫山居圖錢選中國山水畫中國山水畫設色方法3、潑彩法

這是種以潑墨法為基礎,借用工筆花鳥畫的“撞水”、“撞色”二法,并從西畫中吸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