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膈神經源性腫瘤_第1頁
縱膈神經源性腫瘤_第2頁
縱膈神經源性腫瘤_第3頁
縱膈神經源性腫瘤_第4頁
縱膈神經源性腫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縱膈神經源性腫瘤的CT診斷布爾津縣人民醫(yī)院戴蓬勃2008.10.09神經源性腫瘤為后縱隔最常見的腫瘤,據國內外多組報告病例約占25%~50%,絕大多數位于后縱隔脊柱旁溝內,少數病例可部分發(fā)生在椎間孔內,使腫瘤呈啞鈴形生長。病理絕大多數腫瘤發(fā)生于后縱隔脊柱旁溝的神經組織,位于胸膜外。多數為良性,少數為惡性??蓙碜越桓猩窠浉伞⒓顾枭窠?,偶爾來自迷走神經和肋間神經。良性神經源性腫瘤包括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節(jié)細胞神經纖維瘤。惡性神經源性腫瘤包括惡性神經鞘瘤(神經肉瘤)節(jié)神經母細胞瘤,交感神經母細胞瘤。較少見的為副交感神經節(jié)發(fā)生的無分泌功能和有分泌功能的良性或惡性嗜鉻細胞瘤。臨床表現腫瘤好發(fā)于青、中年,兒童多見于節(jié)細胞神經瘤和節(jié)神經母細胞瘤。多發(fā)的神經纖維瘤,除縱隔外,可見于其他神經,同時伴有多發(fā)皮膚結節(jié)、紫斑及骨改變,稱為神經纖維瘤病。發(fā)生在縱膈的神經源性腫瘤大多數病人無臨床癥狀,少數病人有胸痛、胸悶或咳嗽或霍納綜合征。注:霍納綜合征是由于病變阻斷了交感神經通路而引起的眼、瞳孔、眼瞼等改變的一組病因復雜的病征,臨床表現為典型的三聯征:眼裂變小、瞳孔縮小及同側面部少汗。CT表現腫塊位于后上縱膈,多靠近椎旁,腫瘤邊界清楚,呈圓形、卵圓形。良性或惡性腫瘤部分病例可以有分葉。神經源性腫瘤依其特殊發(fā)生部位及典型性狀,診斷比較容易。但形態(tài)和部位不典型時也難以與其它病變區(qū)分,當腫瘤為扁的外形貼于脊柱易誤為胸膜肥厚。大多數神經源腫瘤密度均勻,CT值30~50HU,少數密度不均勻,也可有鈣化和囊性變,CT值為-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